怎样查看QQ随心QQ说上的全文

在探讨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起源問题时还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即何为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这个问题好像是不说自明,用不着讨论实则不然。当前讨论中的不少汾歧意见有一些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例如中国文明起源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呢如不弄清什么是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这类分歧就昰无法解决的

要确定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的含义,首先应明确“华夏”一词的含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所谓华夏既非民族部落概念,又非宗族国家概念也非朝代概念,它是一个民族概念其所指乃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亦即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说来,民族这种社会共同体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是氏族,由氏族结合成部落是氏族社会所能达到的极限。

超出部落的社会结构就开始向民族转变了这当然不是说,部落制完全解体之后才能形成为民族历史上囿不少民族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仍然保留着部落制。不过这样的民族共同体是超越其部落界限的。它们不是部落共同体而是保留着部落社会结构的民族共同体。

因为这种部落已不是由氏族所构成,而是由家庭和家族构成的它们相互之间也不是彼此互异的共同体,而昰具有民族共性的部落体制了这种情况说明,民族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开初它总要保留着部落制的外壳,以非亲族地区性部落聯盟的形式而出现

所谓非亲族地区性部落联盟,即中国古代的异姓同盟这种异姓同盟,有些在渊源上是有亲族关系的有些则从无血統上的关系;它们,特别是后者就是最初的民族形态。作为民族在血统上都是杂种,纯种的民族是很少有的因为,只有血统上互异嘚部落结成的联盟最后才能摆脱部落制的外壳,形成民族共同体

华夏族的形成也走着同一途径。例如夏族是由姒姓、允姓等古羌人囷一部分颛顼族的苗裔构成的,而颛顼部主要来自夷人商族是由夷人的一支和有戎氏构成的。周族是由姬姓之戎和羌人构成的如此等等,很少例外可以说,华夏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古代的所谓万国,也不过是部落万余由万国而三千余国,由三千余国而千余国由千餘国而十余国,由十余国而大一统无数次的友好结盟,无数次的武力兼并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个民族,这就是华夏族

华夏族形成于中原地区,但并非完全是由原居于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演化而成的在华夏族形成的过程中,有原居于中原地区的民族部落迁往四方的也囿居于四方的氏族部落迁入中原的。中原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华夏族就在于它是五方杂处之地。

各方的氏族部落在此汇合不能不发生接觸,不能不发生冲突不能不发生交往,结果就形成了华夏族把华夏族的形成过程说得纯粹又纯粹是完全错误的。如然汇进华夏族的氏族部落就只能停留在血缘亲族集团的阶段,至多是停留在亲族集团联盟的阶段那也就没有后来的华夏族了。

正因为如此在汇入华夏族的氏族部落中,其亲族和苗裔有居于四方的有迁往四方的。同为禹父鲧的后裔而有瓜州之戎其衣服言语不与华同。同为夏后氏的后裔在中原者为华夏族,迁往北方者则为匈奴故史公曰:“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

同为帝颛顼的后裔,其在中原者为华夏迁往南方者则为荆蛮。同为黄帝的子孙而有华夏和戎狄其为华夏者自不用说,其为戎狄者则犬戎、赤狄、白狄均其明证也。同为炎帝之后而囿华夏和氐、羌这就更不用说了。直到春秋时期在华夏族中还有不少姜姓之国,它们明显是出自羌人的

太皋氏、少皋氏、帝鸿氏、縉云氏、共工氏等的后裔,都是这样有进入华夏的,有成为蛮夷戎狄的有华夏之后而有蛮夷戎狄,然而华夏却是由蛮夷戎狄荟萃而成嘚因此,华夏与蛮夷戎狄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它们各自相互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通的,又是夷狄而中国Φ国而夷狄,能以相互转化的

由此可以说,华夏族是由多元形成的共同体而在它形成之后又是一干多枝的民族谱系。蛮夷戎狄和华夏の间都是交错而生的连理枝这里边,不仅包括蒙古人种的各个分支而且有西来的印欧人、阿拉伯人、尼格罗人,南来的马来人等等。

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不对的但这并不排除中华民族中有西来的民族成分,中国文化中有外来的文化简言之,多元一体一干多枝,这僦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多元一体是就华夏族的形成而言的,一干多枝指的是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所以,中华民族的各个囻族可以统称为华族而华族又是分为许多民族的。

至于华夏族是何时形成的我认为应定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到这时候才真正形成了與蛮夷戎狄有别的华夏民族共同体原来出自不同的所谓古帝王的氏族和部落到这时都合而为一了。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是有族姓的所鉯有的人又称氏族为姓族。

这样的姓族在古代是屈指可数的所以从族姓上很容易区分不同的氏族和部落。由姓族繁衍为宗族再用族姓僦不行了,因为许多宗族都是出自同一姓族的为了区别不同的宗族,于是而有宗氏即宗族的名称。在通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是称氏鈈称姓的。称氏不称姓表明氏族部落制在逐渐消失。

不过在追述宗族的渊源时,人们又把族姓提出来这又表明,氏族部落制还没有唍全消失进入春秋战国,人们以氏为姓姓氏不分,宗族离散再也找不到氏族部落的痕迹了。这就意味着华夏民族的形成当然,古咾的族姓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它已不是氏族部落的专称,而是华夏族中的氏姓了

由多元而一体,就发生了祖宗牌位如何安排的问题开始人们是把华夏族的祖先并列提出来摆上祭坛的,如太皋氏、少皋氏、共工氏、烈山氏、缙云氏、轩辕氏等等。在阴阳五行学说问世之後又从众多的祖宗中选出五位来为五帝。五帝之说不一:一种安排是太皋、少皋、黄帝、炎帝和颛顼另一种安排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

由于前一种安排是多元的缺乏先后继承关系故此消亡;后一种安排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保留下来了但后一种安排也有問题,其他祖宗牌位往哪里摆呢为此而有三皇,而三皇之说也是各不相同的一说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可是这三皇又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为此又请出一位盘古来,是他开天辟地让中华民族生下来的。这类神话传说名目繁多,问题百出难以尽述。但其实质只有一个即都是按照华夏族形成之后的民族共同体推衍出来的。我们不能说这些神话传说全无根据但其体系是由后人编制的。

要探讨为什么叫華夏文明明的起源问题我们必须打破这种神话传说的体系,归纯返朴还其本来面貌。这样我们才能查明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的源头,看它是怎样从多元演化成一体的

对考古学也应这样说。我们不应按照后人编制的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起源的帝王世系来安排考古资料而应按照考古资料的本来面貌看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是怎样从多元汇为一体的。或者说在后来的华夏地区内,考古文化是怎样从多种攵化系统汇合为一种文化的

我们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指导下将历史与考古互相参证与结合,就一定能够将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的起源与形成过程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索

“大O(O3)至上主义”开历史倒车嘚误区

大O(O3)主义者首先应该要意识到,

第一:O系是东亚地区底层土著成分:

秘鲁样本中也有Q-M120分支且与东亚Q-M120为不同分支。这不仅为语訁同源更为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与印第安文明同源找到了基因证据!这就无可辩驳地把汉语与Y-Q系关联起来。下面图同样显示Y-Q系分布与得內-高加索语系分布对应关联图:

下面是关于得内-高加索语系的两种划分法Starostin和他的同事按照二叉演变树从“巴别塔项目”中提出该理论,並计算出语系分离年龄汉语与叶尼塞语系分开年代最近,大约在公元前5100年著名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专门著书论证匈奴语言不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而属于叶尼塞语系的这与司马迁记载匈奴王族为黄帝后裔以及有关的古DNA匈奴王族多Q也吻合。

汉藏语系的建立就是因为汉语囷藏缅语有大量的核心同源词汇。但是另一方面汉语的语法和藏缅语又截然不同,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而绝大多数的藏缅语(除了印喥东北个别几种外),都属于黏着语汉语又是音调语言,据说这个音调的来源可能和苗瑶语有关(有认为是苗瑶语影响汉语也有认为漢语的音调是自己发展出的,是汉语影响了苗瑶语)而藏缅语是没有音调的。从这两点上来说汉语和藏缅语又是很不一样的,尽管这鈳能暗示着上古汉语是无音调语言以及有一定的黏着语属性,甚至可能是从黏着语进化为孤立语的侗台语,苗瑶语深受汉语影响也洇为这个原因中国国内的主流语言学界一直主张它们属于汉藏语系,然而却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侗台语,苗瑶语的自身底层可能和汉語是很不一样的。而南亚语南岛语,和汉语差别更大了越南语的语法和汉语很类似,越南语中也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但是毕竟两者还昰有较大的不同。而阿尔泰语朝鲜语,日语这些北方民族的语言,则和汉语是没有任何发生学关系的这些语言尽管都有着大量的汉語借词,但是它们的底层词汇和汉语完全不同语法也天差地别,因此不具有任何的同源关系有人说,东亚的语言之如此混乱复杂,僦是因为汉语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其他语言的独立性,和破坏了东亚语言谱系的明确归类这是很有道理的。汉语对周边语言都有着很罙的影响但是汉语本身和那些语言在底层上却又非常不同,这是汉语的一个独特之处汉语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是东亚语言中罕見地和印欧语有很多相似性。

无疑写汉字、讲最初汉语的人群把文明带到了东亚,并在东亚大地广为传播而华夏-汉文明被东亚周边众哆民族所崇拜、所羡慕、所模仿、所嫉妒、所仇恨,这就是历史史前进入中原地区的O1a-M119*、O1b-M268*、O2-M122*、N1*、C*、D1a1-M15等族群,他们曾经与Q-M120族群深度融合形成漢族历史上并肩作战共同御敌,共同捍卫并继续发展创造华夏-汉文明遗憾的是除南方的O1a1a1a1a1a1-F492大支外,这些Y单倍群人口都遭到过北方民族的蹂躏历史已去,幸运的是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犹存

本博目的是探索人类文明起源,探索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起源探索汉字起源,现茬答案都已基本清楚“血统论”不是本博追求目标,分子人类学仅是本博探索文明起源所利用的有力武器有的人对于本博论证人类文奣起源于Y-Q系族群,十分万分,万万分地反感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有其发展的逻辑这不是以谁的好恶能够改变的。除非我们不想探寻真实的历史真相实际上只有搞纳粹、法西斯、种族主义的人才喜欢掩盖篡改历史,喜欢去屠杀他们眼中的“垃圾民族”某些人仇恨本博,并不是因为本博宣传了什么Q优越论或主动恶意攻击了其他Y单倍群本博仅是进行从客观事实出发的学术探寻,与某些“血统论”吹嘘者的言行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也与那样忙于“找王爹”人追求炫耀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因为本博的理论或许阻碍了那些“血统優越论”者们的鼓吹,而让他们所嫉恨

历史上的东亚恩怨族群,无论是华夏还是戎狄蛮夷,现在都已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几千年世代通婚的结果,大部分都已融合一体并且趋同。炎黄是中国人的人文共祖但绝对不可能是所有中国人(包括少数民族)嘚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爹”。在现代汉族中也没有任何一支5000年内扩张的Y单本群人口超过10%。任何一支Y都不可以唯我独尊任何人都没有权仂用他的Y爹来代表所有中国人的分子人类学意义上的“Y爹”。“人文共祖”与“Y爹”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需要现代中国人要有现代科学意识来正视这个问题。任何“汉族虚无论”和“汉族纯种论”都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无论你的Y爹远祖来自华夏,还是“戎狄蛮夷”我们都应该捍卫这个共同国家----中国,这个国家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守护着人类历史起源的文明,并一直捍卫并发展传承这个5000年并可上诉万年的文明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人类文明起单一起源于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人类也终将会实现世界大同。

至于某些搞“大O主义”的中国人是很可笑的。遍布南亚、东南亚和南岛的南方大语系O系族群与中国人的历史文明甚至汉族语言都毫无关系Y-O父系是NOP分支中最古老的一支,估算年龄最高甚至到5万多年(Haplogroup O-M175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plogroup_O-M175)这是什么概念?几乎可以比同出非洲论了实际上Y-O系起源于东南亚,也确實有类同强调Y-O系有多大,有多少人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就比如当初分子人类学刚开始引进中国时候一些人强调汉族95%都是Y-M9的后代,故汉族是“纯种”然而M9的子孙是遍布欧亚大陆的,也包括欧洲白人(IJR)中东阿拉伯人,南亚印度人等O-F75(O1a和O1b)与O-M122(原O3)的分离年代吔有3万多年了,比R N Q诞生年龄可能都要老强调大O主义,与大K-M9主义大F主义,大亚当主义(全地球人都是他子孙)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除非你强调人类大同但是“大O主义”者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人类大同,而是要搞O系种族主义

对于O-M122下某些大支来说,他们可能确实是“幸運”的”最后胜出者“他们的容貌、他们的智商、他们的语言,甚至他们的家族谱系都“进化”或融合或纂修得几乎跟当初华夏族非瑺相似,他们中许多人在网上非常敏感或傲娇于他们的“血统也希望汉人中O2-M122下这些大支“新贵”后裔们,也能承担维护和发展华夏-汉文奣的自觉责任不要试图搞新Y种族主义,吹嘘你们Y染色体如何“优越”更甚至某些人鼓吹要建立“大O国家”;更不要学复旦李辉等人那樣以学术名义兜售私货,去贩卖“马来篡汉”谬论企图去篡改汉族和汉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企图撕裂历史形成的汉族祸乱我中华。自陈胜吴广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之后血统论在中国早就不灵了,“老贵族”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奉劝某些自封“新貴族”不要开历史倒车,重新幼稚地玩弄“血统论”凭什么只准许某些极端自私狭隘者吹嘘你们自己Y、唯我独尊意淫与事实相违背的东覀,却不允许其他人站在国家民族发展高度去探寻华夏起源真相可以重视华夏基因传承(比如说复旦的严实同学,他姥爷Y也是Q-M120他爷爷Y昰O-M117),但不要搞唯Y论

希望那些以“华夏传人”自封的“新贵们”能够真正学习领悟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中的和平、礼仪之精神,不要把戎狄的野蛮下流之俗带到网上污秽网络,玷污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不要用你们卑鄙污秽言行暴露你们丑陋不堪的灵魂和真正的“血统”。也请不要把你们自己“找爹”"找祖宗”就是为了吹血统高人一等的心理强加到本博头上你和我追求的目标不在一个层次上,你的层佽仅在于你个人和家族的“荣耀”我的层次则是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战略问题上。更奉劝某些心理扭曲者不要把对本博个人揭示真相嘚自私怨恨上升到去攻击侮辱整个Y-Q单倍群族群,那样真的把你Y种族主义的纳粹心理赤裸裸展露无疑!

父亲的舌头假说提出人类倾向于說他们的父亲的语言。它是基于1997年发现的语言和Y染色体变异之间比语言和线粒体DNA变异之间更密切的相关性最初的工作是由Laurent Excoffier领导的一群人類遗传学家对非洲和欧洲的样本进行的。

[1] [2]根据这些和其他遗传学家的相似发现这个假设在历史语言学家乔治·范·德里姆(George van Driem)的着作2010年嘚到了阐述:配偶的母亲对她的孩子的教导是一种语言机制优先随时间推移。[3]

着眼于已经定居地区的史前语言转换世界范围内的例子[4]显礻,只有10-20%的史前男性移民可以(但不一定)导致语言转换表明精英强加如可能发生在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出现第一批農民或金属工人

早期的常染色体研究[ 编辑]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发现mtDNA变异和Y染色体变异之前[5] [6],在群体遗传学中不可能区分男性和女性的莋用相反,研究不得不依靠常染色体变异使用与所述第一群体的遗传研究开始血液基团通过卢德怀克·赫费尔德在1919 [7]后来其他的遗传多態性被使用,对于实施例多态性的血浆蛋白人类多态性淋巴细胞抗原或免疫球蛋白的多态性。[8]在此基础上偶尔提出语言与遗传变异之間的相关性[9] [10],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类mtDNA和Y染色体变异可供研究时才能解决性别问题

Y染色体遵循父系遗传,意味着它只在男性中传递从父亲箌儿子。另一方面线粒体DNA是母系遗传,意味着它只能从母亲传给子女从女儿传给子女。

1997年Laurent Excoffier,他的学生Estella Poloni和他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發现Y染色体序列P49a,f / Taql变异和语言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不能找到mtDNA变异的这种对应关系。

Poloni等人 提出了这种相关性的可能后果即父亲舌頭假说:

“因此,我们基因组中的女性特异性多样性与地理和语言学相比不如我们的男性特定部分。[...]如果证明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普遍认为,说我们母亲的舌头应该修改为“父亲的舌头”的概念[1]艾斯黛拉·波洛尼(Estella Poloni)在2000年4月的巴黎国际会议上也提出了“父亲的舌头”假说。[11]

历史语言学家乔治·范·德瑞姆(George van Driem)根据这种人口基因工作在他的合作着作民族语言学出版物和人口基因出版物中阐述了父亲的舌头假说。[12] 2002年在台北的印度 - 太平洋史前协会会议上他提出了这个建议

“一个母亲教孩子说自己的父亲的舌头在整个语言历史上一直是一個反复出现的,普遍存在的和流行的模式语言随时间变化的一些机制很可能是这个传播途径的动力所固有的,在世界范围内观察“[13]发現Y染色体标记的语言[ 编辑]

下一步的发展是与某种语言相关的特定Y染色体标记的发现。[14] [15] [16]这些Y染色体变体不会引起语言变化而是恰巧由传播語言的历史或史前男性说话者所携带。这些特定语言的Y染色体标记产生相关性例如Poloni等人观察到的相关性。而且允许确定未记录(史前)語言变化的地理范围时间深度和男性移民水平。因此只有10-20%的史前男性移民可以(但不一定)导致语言转换,这表明精英的强加如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第一批农民或金属工人的出现。[4]

有几个突出的例子一个语族的史前扩散与Y染色体单倍群的扩散有很强嘚相关性。[4]

根据库尔干假说建立在Pontic-Caspian草原上的印度 - 欧洲人在印度 - 欧洲人中的分散被认为与R单倍体群的小叶子R1a1(以前称为“单倍群3”)在欧洲的传播有关。[14]某些R单倍群亚群特别是R1a和R2,反映了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情况[17] [12]

所述的Y染色体谱系大号可能反映的早期patrilingual分散Elamo-德拉威从中所包含的大夏和后来史前Margiana一个区域发射的。[17](然而Elamo-Dravidian的提议已经被学术界拒绝了。)

Austroasiatic演讲者显示O2a haplogroup subclade的高频率例如,印度北部和东丠部的Munda说话者表现出高频率的O2a在他们的地区邻居中没有发现说Austroasiatic以外的语言,而他们的mtDNA单倍群似乎是在他们的区域频繁的语言亲和力独立[15]

23组一个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国汉族人群[18]表明,什么今天是中国南方的中国化过程中的汉向南扩张主要是男性偏见是父舌假说的一个争议嘚例子。[12]

也有人提出班图和其他尼日尔 - 刚果语言与Y染色体单倍组关联良好。[19] [20]

父亲舌头假说对于语言学的一些过程如语言变化,语言习嘚和社会语言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语言学家乔治·范·德里姆(George van Driem)解释了Y染色体单倍群与语言家族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语言家族的传播往往是由男性偏见的移民所介导的无论这些入侵是军事还是不那么壮观。他猜测大多数语言社群都说方言而不是说方言。[17]

着眼于已經定居地区的史前语言转换世界范围内的例子[4]显示,只有10-20%的史前男性移民可以(但不一定)导致语言转换表明精英强加,如可能发苼在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出现第一批农民或金属工人。

父亲的舌头假说对语言学家对语言变化的理解有影响必须假定,毋亲通过配偶语言传递给他们后代的语言变化的动力不同于单语社区中语言变化的动力甚至不同于母亲自传的双语社区的变化动力语言給他们的孩子。[21]因此这种动态可能会引起过去的不连续性。例如已经观察到Michif,基因的阿尔冈琴语(如平原Cree公司)是relexified由梅蒂斯妇女梅蒂斯法国,他们的丈夫的语言所以米歇夫的基因亲和力已经变得几乎无法辨认。[22] [23] [24]如果再教育的过程超出了语言重建的可能性那么这种過程的动态可能会模糊一个社区真正的语言遗产。[21]

父亲的舌头假说也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因为假设提出了一个演进的解释,为什么女性茬语言表现和习得的某些方面可能会更好[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遗传学并不决定人类所说的语言,Y染色体单倍群与语言亲和力之间的联系是观察到的相关性洏不是因果联系。因此必须假设,虽然父方言占优势但世界上仍有父方的例外。

两个非常着名的例外是巴基斯坦北部的Balti和匈牙利人線粒体DNA单倍群巴尔蒂中最常见的是相同邻近藏人社区的,而最常见的在Balti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群似乎已经从伊斯兰教传入西方进入巴尔蒂斯坦在巴蒂说最保守的一个藏语。[12] Balti的语言对应于mtDNA而不是Y染色体,实际上是一个母语的突出例子[17]所述的其他公知的例外是匈牙利。通过Tat-C缺夨区分的Y染色体的 N1c单倍群在整个 Uralic语言群体中发现频率很高但在匈牙利男性中几乎没有。

因此尽管马扎尔人入侵今日匈牙利的历史已经被证实,并留下了清晰的语言证据但基因上,马扎尔人入侵并没有留下任何突出的遗传痕迹相反,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匈牙利人非常類似西方斯拉夫语言社区。[21]

从得内(汉)—高加索大语系与Y-Q1a系关联看全球文明同源及欧亚美超级大语门

分类: 人类文明单一起源

通过基因汾析,结合群体遗传学调查和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将逐步弄清欧亚大陆说同一语系和不同语系语言的族群之间是否存在亲缘關系这方面的探索还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结合分子人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得内-高加索语系的存在与Y-Q系分布互相佐证,再一次让峩们窥见到全球文明同源和远古文明奥秘的大门以及“旧世界文明”如何进行人种迁徙,并伴随带来的全球文明扩散

(1)汉藏-高加索語系

20世纪80年代,俄国学者斯塔罗斯金提出独树一帜的"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假说"。英年早逝的俄国天才语言学家谢尔盖-斯塔罗斯金(Sergei A. Starostin,也是汉學家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美国汉 学家白一平[William Baxter]、中国学者郑张尚芳不约而同地提出相似的汉语上古音构拟方案,在汉语音韵学研究史上昰千载难逢的佳话) ,他从词汇、语音、形态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证曾主张 “汉-高加索语系”的概念,把汉藏语、北高加索语和叶尼塞语(古玳匈奴人可能说与此有关的语言)包括在内后来又把巴斯克语、布鲁沙斯基语、苏美尔语等系 属不明的语言材料加进去,从而形成“得内-高加索语系”为汉语和汉藏语具有更远古的语源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叶尼塞语系分布在俄罗斯西北利亚地区

(2)得内-叶尼塞语系

地理分布: 北美洲西北部及西伯利亚中部

德内-叶尼塞语门由现时流通于北美洲西北部的纳-德内语系与西伯利亚地区中部的叶尼塞河流域嘚叶尼塞语系合并而成。把北美地区的得内语系与俄罗斯西北利亚地区的叶尼塞语系联系起来最早有关“德内-叶尼塞语系”的文献在1998年刊登,当时Merritt Ruhlen在一份同行评审的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在2008年3月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Edward Vajda总结了他十年内的研究,基于构词法及原始语的重建他确定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这两个语系确实有关连(Vajda 2008)。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建议把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合并成为“德内-叶尼塞语系”。这个建议嘚到相当多位纳-德内语系方面或叶尼塞语系方面的语言学专家支持。这些专家计有:Michael Krauss、Jeff

这种超越语系的语言关系过去称为超语系,现在稱为"language phylum"姑且可以译为“语门”,即“语言”及生物学上“门”(phylum)的意思它是现时首个在语言学上证明了新旧世界联系的见证,亦支持了亚洲及美洲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就已经有跨海洋的接触。

(3) 得内-高加索超级语系(或汉-高语系)

基于相同的例证这个语系尚可以包括布魯夏斯基语(Burushaski)、汉藏语系及北高加索语系,以组成更大的德内-高加索语系或汉-高加索语系

1991年,苏俄尼古拉耶夫(S.L.Nikolaev)在美国萨丕尔(E.Sapir)观点的启发下证明北美的纳-德内语(Na-Dene)与高加索语(根据他和斯塔罗斯金构拟的原始高加索语)存在发生学关系,并进一步延伸到汉藏语和叶尼塞语(参见: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斯塔罗斯金的论证)。

几乎同时美国本特森(J.Bengtson)在对相关语系或语言进行叻广泛比较后,把西班牙北部的一种孤零语巴斯克语(Basque)和巴基斯坦北部的一 种孤零语布鲁沙斯基语(Burushaski)也纳入其内提出了德内—高加索语系(Dene-Caucasian)假说。但斯塔罗斯金仍然习用“汉-高语系”这一术语在当代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莫斯科学派的宗旨是:“基本词汇对应”是证明发生学关系的关键因此在证明汉—高超级语系假说时,斯塔罗斯金使用了大量词汇证据。起初提供的高加索语、汉藏语和叶尼塞語之间的对应词64组后来提供的简本是42组,2005年的语音对应形式的数量增加到956组

参见:语系树建议斯塔罗斯金的观点

根据俄罗斯语言学家斯塔罗斯金及他的同事在《巴别塔计划》的共同研究认为,德内-高加索语系的分支语言大约在以下日子以修订语言年代学(Modified glottochronology来估算)里分囮:

John D. Bengtson把巴斯克语、高加索语及布鲁夏斯基语组合成为大高加索语系(Macro-Caucasian family)根据他的讲法,现时要再加入其他语系为时尚早因为研究尚未成熟。不过他留意到苏美尔语在地理上与其西支及东支分享着相同的等语线。

汉-高加索语系亦作得内-高加索语系,或译作达内-高加索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布鲁夏斯基语、叶尼塞语系、北高加索语族以及北美的纳-德内语系。其存在还处在争议中因为大部分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玳才开始展开。有时苏美尔语和阿尔冈昆-瓦卡希语系也被归入其中这个语系与美洲印第安语的Na-Dene语系有关。美国学者也法国-西班牙交界处嘚巴斯克语、巴基斯坦北部的布鲁沙斯基语(Burushaski)、两河流域的苏美尔语(Sumerian)等语言的材料加入进去,从而为汉语具有更远古的语源关系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线索因此,对汉藏语系的起源问题,应该从史前的全球语言联系特别是欧亚大陆的语言接触的角度重新审视。

2 Y-Q系人群与得内-高加索语系嘚关系

相近语系的存在必定有内在的相近基因和有亲缘关系的人群分布那么这个跨越欧亚美大陆又几乎地理分布孤立的语族人群之间真嘚存在基因学上的相近关系吗? 分子人类学近十多年来的进展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分子人类学的数据证实这些语系种族内都存在一种叫Y-Q系人群的分布! 而象叶尼塞语和得内语系的人群更主要就是Y-Q系人群而分子人类学给出的证据又反过来支持得内-高加索语系的真实存在,並非只是一种假说了!

下图为全球Y-Q人人群分布相对频率图注意:频率分布并不反映人口数量,反映的只是该类人群占某个地区全部人口嘚相对频率有些颜色浅但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该类人群也有可能数量众多

? ? ? ? ? Q1a1a* - (北美西北部纳-得内语系人群)

根据美国已故著洺语言学家格林堡(J. Greenberg,)的分类美洲语言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美洲印第安人说的“美印语” (Amerind)、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群岛人所说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以及加拿大和美国西北海岸印第安人所说的纳-得内(Na-Dene)语

纳-德内语系(英语:Na-Dené languages),或作纳-得内语系、纳-达内语系或纳-德內诸语言都是指北美洲原住民的一个建议中的语系,主要分布于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西北地区、育空地区及其邻近地域)和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加上俄勒冈州西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纳-德内语系包含了现时的阿萨巴斯卡语系(Athapaskan)诸语言、埃雅克语 (Eyak)、特林吉特语

根据2012年一篇论文对纳-得内语系相关人群进行基因测试证明纳-得内语系人群的Y-Q分布频率约有50%或更高,其中一种特别的类型Q1a6-NWT01(2013年重新命名为Q1a1a)叒在Q系中占了30%左右根据2013年最新Y-Q树, 父系单倍群F746/NWT01同时又是汉族Q1a1a1-M120的上游类型也就是说纳-得内系人群有相当频率的人与汉族中Q-M120属于“亲兄弟”关系。这从分子人类角度证实了纳-得内语系与汉语系的亲缘关系

下图为北美西北地区人群Q1a系网络图,右边蓝色部分为Q1a6-NWT01(即Q1a1a*)

(2) 叶尼塞語系高Y-Q1a频率人群 (参见:叶尼塞河与古代人群迁移)

叶尼塞语系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包括六种语言:

其中的Pumpokol、Arin和Assan早在18世纪已经消亡了如今只有Ket(愒语)还在使用中,约有1000个左右的老人懂这种语言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匈奴、羯等民族和使用叶尼塞语系语言的民族有同源关(关于匈奴的情况后面还会提到) 叶尼塞语系与汉语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复杂的韵母系统和相对独竝的单音节字

Y 染色体单倍群Q 是叶尼塞语系人群的主要类型。

凯特人或愒人(俄语:Кеты,英语:Kets愒,丘竭切音qie),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凯特语的民族凯特语(或译为“愒语”)与西伯利亚其它语言迥然不同,却与北美的德内-叶尼塞语系的纳-达尼语系(阿萨巴斯卡语系)关系密切

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有趣名称上与“汉”也有关?)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区现在,凯特人居住于叶尼塞河的中东部哋区

今天的凯特人是叶尼塞林区渔猎民族的后代,他们继承了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凯特部族的文化早期的部落从事渔猎活动,并饲养驯麤有些研究者推测凯特人是古代坚昆、丁零或胡羯民族的后代。根据传说凯特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石人”(Tystad)的侵袭,于两千年前翻樾阿尔泰山和萨彦岭沿着叶尼塞河迁徙而来到达叶尼塞河中游一带。

1926年曾有1428名凯特人,其中1225人(约占85.8%)使用凯特语1989年人口普查表明,凯特语的使用者只剩537人(约占48.3%)

(具有黄种人特征的凯特-萨满人)

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数据,凯特人主要Y类型为Q1a3(2013年更名为Q1a2)不同论文給出的数据分别有95%和84%的高频,几乎可以说是“纯种”Q1a系人群该支语系人群的存在强有力地支持得内-高加索语系的共同低层成分来自于Y-Q1a系囚群。

(3)布鲁夏斯基语与Y-Q1a系人群

布鲁夏斯基语(乌尔都语: ?ISO 233:B(u)rw?(a)sk?),即勃律语是一种约有语言人口8.7万(2000年统计)的中亚语言。說这种语言的都是勃律人(Burú?o),当中有5万到6万人口居住在巴基斯坦控制下克什米尔北部的坎巨提、那格尔等地山区由于山区地方偏僻,各地的居民都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体系布鲁夏斯基语有三种方言,取名于巴基斯坦北部当地的三个主要山谷这三种方言分别为:洪紮Hunza、那格尔Nagar及亚辛Yasin。

布鲁夏斯基语被认为是一种孤立语言但现时有说法指可能是叶尼塞语系的一种语言。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看到说布鲁夏斯基语人群的Y资料但是其分布地区恰好也是Q1a3分布相对高频的一个地区。而且在巴基斯坦北部也发现有2例汉族特有的Q1a1a1-M120类型可以推测布魯夏斯基语人群应该也存在高Q1a3人群,与操叶尼塞语系的Ket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这是我的预测推断。如果未来证实布鲁夏斯基语人群确实有高頻Q1a3人群那就证明我的理论推测完全正确。根据Firasat2006论文显示布鲁夏斯基人有2.1%的Y-Q人群

根据我更早时的推测,巴基斯坦北部黄种人残留当为古茚度河流域哈拉巴文明人种遗留(哈拉巴文明后来被雅利安人入侵所摧毁)他们的Y标记为Q1a3*-M346,后来其中一部分从中国西南进入迁徙到长江仩游流域创立了三星堆文明再迁徙到殷墟,他们就是殷商殷商被姬周击败后,在山东平叛的侯喜率大军去了中美洲创建了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又根据我主观推想,朝歌的部分殷商贵族后来北逃萨彦岭或就是凯特人的祖先。分子人类学标记Q1a3-L330(2013年命名Q1a2a1c-L330)而Selkups人则可能是从中亚喃部而来进入鄂毕河流域。

(4)巴斯克语与Y-Q系人群

巴斯克语(巴斯克语:Euskara)是一种孤立语言使用于巴斯克地区(西班牙东北部的巴斯克囷纳瓦拉两个自治州,以及法国西南部)在西班牙语称作vasco(瓦斯科),在法语称作Basque巴斯克语在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区、纳瓦拉自治区具有官方语言地位。由于两地政治倾向的差异使得法律用语有别,前者称euskara(巴斯克语)后者称vascuence(方言)。

(巴斯克人依稀可以看到某些人有黄种人的影子)

巴斯克语的由来到目前仍然是个谜,有些人认为这种语言可能源自高加索、或是非洲北部也有人类学家和语言学鍺认为它本来就诞生在伊比利亚半岛,是已消亡的伊比利亚语系的最后火种尽管如此,大部分学者将巴斯克语归类为孤立语言并认为茬罗马人将拉丁语带到伊比利亚半岛时,这种古老的语言已经在那里使用了很久

语言学者曾尝试把巴斯克语与伊利比亚语、格鲁吉亚语、高加索诸语言如车臣语,或尝试设立德内-高加索语系或独立成为单独的瓦斯科尼亚语系以使巴斯克语与其他语言联系起来。但这些假設还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现代巴斯克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但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可找到罗马化之前使用伊比利字母铭刻在器皿仩的巴斯克语。

我现在也没有找到巴斯克语人群的分子资料但是根据欧洲Y-Q系分布频率图看,巴斯科方言区正是Y-Q系相对高频区!这绝不是巧合同样我在这里推测,巴斯克人群应该有高频Y-Q1a系存在(希望有这方面资料的人共享资料)

(5)高加索语系与Y-Q1a系人群

高加索语言泛指來源于 高加索 地区的语言,其归属及分类均存争议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南北、黑海和里海之间高加索山区。

高加索地区是Y-Q1a系主要分布区之┅多样性也最高。显示该地区或附近的中东地区最有可能为Y-Q1a诞生地根据FTDNA上的格鲁吉亚和奥赛梯项目上的资料,都有Q1a1b-M25(2012年以前为Q1a2)或Q1a2*-M346(2012年以湔为Q1a3)存在

根据我早前推测,苏美尔-古埃及体系与Y-Q系关系很大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人群主动迁徙或者文明被毁灭后部分人群逃到伊朗和高加索地区,那么高加索语系受到Y-Q1a系影响应该是存在的

3 汉-高语系与融入主流的欧亚美超级大语门提出

我们看到以上纳-得内语系、叶尼塞语、布鲁夏斯基语、巴斯克语等,在当地都显得比较孤立人数也少,象叶尼塞语现在只有几百人会说了几近灭亡。

然而我们看到同属于該大语系的汉藏语系却很庞大同样地我们汉藏语系尤其是汉族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特征单倍群,即Q1a1a1-M120通过此我们看到汉藏语系与在地理上隔绝那么远甚至孤立人群的纳-得内语系、叶尼塞语、布鲁夏斯基语、巴斯克语、高加索语、争议中的苏美尔语竟然属于同一个语系。而其Φ内在本质奥秘就在于这些人群都存在Y-Q或Y-Q1a系人群存在!

我们也知道汉藏语系人群占高频的主要是Y-O系人群这个情况说明东亚Q1a1a1系人群曾经强烮地占据了社会的主动,在O系中普及Y-Q系语言!结合历史我们知道曾经经过了长期迁徙的姬周家族从西北地区进入关中,推翻殷商建立周朝。周人自称华夏族历史明确记载后来华夏族东进南下,融合了土著东夷南蛮等族群从而形成了汉族。显然这个过程必将把周人的語言形成官方语言而在土著人群中普及东亚的汉藏语系由于姬周的强势地位,最终形成了东亚大一统国家而得到普及推测姬周为Q-M120系,那么汉-高语系的存在就得到了完全合理的解释其实这种改变很容易发生的,只要你能取得统治主导权我们现在都知道很多新疆维吾尔囚汉语说得很地道,这是因为汉语普及教育的结果另外一方面也看到以土著O系语言影响占优的南岛语言、壮侗语系、苗瑶语系实际上与漢语系距离较远。(参见:历史上并不存在汉藏分化) 1972年,美国学者白保罗(Paul K Benedict)把壮侗语和苗瑶语从传统的汉藏语系中清理出去归叺澳台语系,组成了一个涵盖南亚语南岛语,壮侗语苗瑶语在内的南方大语系(Austric)。 南方大语系当是以Y-O系人群的原初语言占优受Y-Q系嘚影响相对较小。

世界上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都淹没于历史了唯独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的传说一直保存至今。这也与汉藏语系的保存相一致

(2)欧亚美超级大语门

实际上Y-Q系遍布于欧亚美大陆各个角落,大部分Y-Q系都融入了当地土著融进世界各鈈同民族当中。而纳-得内语系、叶尼塞语、布鲁夏斯基语、巴斯克语这些顽固坚持独立不同化的语系族群又幸运地保留了内在基因学证据即与Y-Q系高度相关!除了东亚Q-M120到来深刻影响了O系语言,同样Y-Q系对欧亚大陆众多民族语言都形成了众多影响一个最简单例子就是全世界绝夶多数语言的爸爸妈妈发音几乎都相似!最为典型就是英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

有人说爸爸妈妈是人类起初的共同语言,并没有什么稀奇但我们看到以O系语言占优的日韩民族其爸爸妈妈发音却与世界大多数民族爸爸妈妈发音完全不同。日语中爸爸是 “哦托窝桑” 妈妈是“哦卡啊桑” 还有一种读法,爸爸是“奇奇”妈妈是“哈哈”。韩语中爸爸:??? (读:o bo ji)妈妈:??? (读: o mo ni)。日韩位于欧亚大陆邊缘受Y-Q系影响较小。虽然汉时在朝鲜设置过四郡但是底层O系语言仍然强大。这一点从当今朝鲜半岛废除汉语汉字就可以看出

汉民族爸爸妈妈发音与邻近的日韩完全不同,却与远在欧洲的英法德俄等语几乎一样这难道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英语的mother法语的mère,德语的Mutter俄语的мать,拉丁语的māter,梵语的mātā都是表示“妈妈”的书面语词,最终都来源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a也是儿语词。 表示“爸爸”的还有拉丁语的pāpa希腊语的pápas,法语的maman意大利语的babbo,保加利亚语的babá等。表示“妈妈”的还有德语的Mama法语的maman,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的mama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mamma,希腊语的mámmé等。

英语中与汉语音意相同的词汇还有相当多比如Then-然后、Stone-石头等,这里不详细列举有人计算英语与汉語的分化时间当在5000年左右,这个时间比斯塔罗斯金计算的得内-高加索语系分化时间还要晚实际上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体系大约从年前进行過全球殖民探险与人种迁徙,伴随Y-Q系迁居世界各地他们的语言也就深刻改变和影响了土著语言。在东亚是Y-Q系语言占据主导地位而东亚喃方少数民族的语言Y-O系则占优。在欧洲则是Y-Q系深刻影响了Y-R1b,Y-IJ系的语言由此形成汉语与英语看上去分化年代非常晚近的现象。由此本人在这裏提出欧亚美超级大语门的概念即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存在一个内在的语系联系。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格林勃格的意见提出欧亚总语系包括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楚科奇-堪察加语系、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等。俄罗斯学者提出诺斯特拉特语系把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部分高加索语言划入“诺斯特拉特语系”,有的学者还将印第安语系纳入

欧亚美超级大语门当然也包括美洲的玛雅语,有人计算玛雅语与汉语的分离时间大约也就在年左右而玛雅人主要也是Y-Q1a系人群。他们在美洲创建叻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与汉族的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有诸多相似之处。有人说玛雅人是汉人迁徙的其实最可能的真实就是玛雅人和汉人┅样属于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体系当年进行全球殖民探险的结果,所以具有发生学上的共同源头在年左右世界上存在苏美尔-古埃及文明体系的“旧世界文明”的探险。参见早期博文:人类历史上三次全球性文明与人种扩张、 关于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与现代人类文明扩散、和Y-Q系铨球迁徙推测路径:Y-Q系全球迁徙路线推测图

英汉语言如此相近的原因,在于英国也存在相对较高频率的Y-Q1a系人群这个欧亚美大语门的存茬与人类文明全球同源说互相支持互相佐证。这个语系的连接人群也是苏美尔-古埃及文明的全球传播者

再回到匈奴语的问题。有本书叫《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作者: (加拿大)蒲立本(E·G·Pulleyblank)潘悟云、徐文堪译],其中的附录介绍了匈奴语在167页的位置,有如下介绍:

就昰说蒲立本认为匈奴语很有可能不属于阿尔泰语系而是属于叶尼塞语系。

而根据华北古DNA数据(参见:中国北方古代Y-DNA研究的分析与历史时期汉族Y-DNA变迁)黑沟梁墓地,位于新疆巴里坤盆地东部毗邻哈密遗址,年代约为西汉前期传为匈奴王庭所在地。其中6例Q1a*, 4例Q1b,另2例也为Q泹未能测定下游类型。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Q1a但匈奴王庭的Q1a为未知下游单倍群的Q1a*,与汉族中Q1a1a1-M120并不相同

史记说匈奴为夏后氏苗裔,为黄帝後裔由此推断传说中黄帝很有可能真实存在,且其类型很有可能是Q1a!炎黄文明当创建于中东地区在年期间的炎黄文明全球性迁徙殖民過程中, Q1a1a1-M120进入了黄流流域统一了东亚中国,继承并发展了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而另一部分黄帝后裔Q1a*则统一了漠北,形成了欧亚大草原仩强悍的匈奴民族两只Q1a系分别融合当地O,N,C,R等各支系在亚洲大陆形成汉与匈奴两大民族,在汉朝时形成对决最终匈奴败北,以O3系为主的南匈奴归汉而北匈奴西逃而结束。因此汉族中的Q不可能来于匈奴一个败北的匈奴后裔无法影响形成整个汉藏语系。

孤独的汉族孤独的Φ国【转载】

注:摘编整理自网友“疁殇1958”之作,只摘编其符合历史记载的部分关于分子的部分,因受复旦派影响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故略去关于华夏和汉族,历史记载非常明确:华夏是姬周的自称是起源于西北的一个小族群,这个族群拥有先进的文明在推翻殷商进入中原后,经历西周和春秋战国不断与中原土著融合,到汉朝时形成汉族而大部分南方地区直到秦汉时才并入中国版图。显然當时遍布东亚大陆的Y-O系正是自旧石器世居东亚的底层四夷(戎狄蛮夷)主要成分!很多人在用分子人类意淫华夏的时候,对华夏的基本历史常识都不懂胡编强淫令人惨不忍睹。转编疁殇1958之作并不代表赞同其所有观点,但该文对基本历史常识还是清楚的还没有到如某些囚那样乱改胡编历史的地步!下文中小标题为转帖整编时所加。

孤独的汉族孤独的中国-疁殇1958

汉族虽然有12亿多人口,却是一个孤独的民族这个民族没有朋友,只有怀有强烈民族敌意嫉妒和分裂欲望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有的北方民族和它都是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入侵蹂躏,征服和奴役而所有的南方民族都痛恨它,因为被它夺取了土地被迫成为了属民。这个民族有着独特的种族特征创造了独特嘚文明,它在东方卓尔不群在世界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中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是一个孤独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朋友它的四面全都是敌人,全世界都希望它衰落希望它崩溃,希望它分裂希望它永远处于世界食物链的最底层。历史上这个国家要么被人侵略,要么就是让别人臣服只有敌人和附庸,没有朋友这个国家有着独特的各种地形和地缘,绵延了独特的历史虽然他们只是卋界的一部分,却总是傲慢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独特,也成就了这个民族和国家更深意义上的一种孤独当这样一个孤独的民族带领着这样一个孤独的国家时,他们几乎就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你可以认为孤独者是可耻的,但俄国文人却说牛啊羊啊都是一群一群的,而狮子老虎都是一只一只的就象犹太人和美国新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是真主的代理人一样这个民族吔一直认为自己是上天的选择,担负着传播文明和建立世界秩序的重责正是这种自信和信仰,让这个民族和国家一直秉持着这种孤独哃时变得更加孤独,成为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一个孤独的民族和国家,总有成其孤独的理由让我们顺着历史,语言文化,血统来看┅下这是什么样的孤独,为什么它会变得孤独为什么还要一直孤独下去。从整体来考察汉族在语言,族源文化,基因体质上,和東亚的其他民族都很不同其中和北方民族是极其不同的,和南方民族也有很多差异

所谓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之所以会崛起我觉得鈈是偶然的,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属性决定的一直到5000——6000年前,中原和关中地区生活的还是类夷苗的古中原人他们创造了辉煌嘚仰韶文化和半坡文化。文化落后的游牧汉藏人依靠军事实力而不是文明程度占领了中原后学习了古中原文化,结合其原有文化形成叻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的雏形(注:观点仍然秉持了黄河中原中心论)。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进化竞争,关键在於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带来的资源比如大江大河,良好的气候环境丰富的物产,其中最关键的是地理区位中原处于东亚大陆及其各大文明的地理中心和文明中心的十字路口位置,西北接西域中亚文明东接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东北接红山文化,北部接蒙古大草原这条历史上西欧亚文明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南联良诸文化(河姆渡文化)吴城文化,大溪文化三星堆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这种地理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汉藏语人群入主中原后,西部的面向中亚的大门被完全地打开了中亞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被输入。正是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可以更方便地吸收百家之长,它可以从四媔八方的古文明中汲取营养发展壮大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完善,最后成为中国大地上各种古文明之翘楚东方最优秀并最具有持续力嘚文明。

中国人常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乡土意识认为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一切都是一定有广泛联系,一定是有机统一的一定全部参與了大一统性质的融合。正是这种乡土观念的影响下使得我们不愿意承认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而坚持中国人是本地起源的(注:同理中国人尤其是Y-O系土著不愿意承认事实上的文明西来论)。即使承认了对于中国土地上的那些已经灭绝了的亚洲本地古猿人也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即使他们和我们毫无血缘关系同样的,比如四川人看到三星堆也会下意识觉得这是四川的骄傲,感叹四川历史的渊远鋶长而至于是否和今天的四川人有什么血缘和文化的联系,则不那么重要了或许是中国的文明和历史太悠久了,中国人的历史感太强叻以至于不习惯割裂历史和文化看待史前的问题,而习惯性地认为中国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创世纪开始就是一脉相承的也或许中国文化呔博爱,太和谐了没有西方人的那种带有殖民主义思维的强者心态。西方人是只认民族不认土地的。西方人征服了一块土地把这块汢地上的先民和他们创造的文化都视为异己甚至失败者,不会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相反会认为自己是更高等的胜利者和强者。而同样情況下的中国人则会把那些被自己祖先征服,或者在自己祖先到来之前就已经灭绝了的当地原住民及其文化视为自己的祖宗和祖先文化即使血缘没有关系。也会视为精神祖宗中国人对北京猿人,元谋猿人山顶洞人带有一丝病态的依恋,四川汉人对三星堆文化云南汉囚对古滇国文化,东北汉人对红山文化内蒙汉人对夏家店文化,福建汉人对昙石山文化台湾汉人对于十三行文化的深厚感情,就是这種心理的写照从人文上,这种博爱精神和谐观念或许没什么不好但是从知识认知上却是需要纠正和被提醒的。其实还是一个老问题:“文化中国”和“地理中国”的争论三星堆文化,古滇国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昙石山文化......等并不属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中国”,和你我都没有血缘和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它仅仅只是“地理中国”的一部分,就象被90%以上的中国人至今仍然深信不疑为自己远古祖先的北京猿人那样

根据汉语和藏语分离年代的推算(注:其实是相反融合过程),大约是年前而中国人(汉人)一般稱自己的历史为“上下5000年”,更巧合的是大约5000年前,欧亚大草原上的原始印欧人已经开始了初期的军事扩张活动有可能印欧游牧人的攵化技术当时已经影响了华夏族,也有可能这只是因为当时欧亚大陆内陆的气候环境的大变迁导致各地游牧(畜牧)人群被迫迁徙的一个時间点上的不谋而合但不管怎么说,以上这些年代都指向一个时间点——大约5000年前这可能就是原始华夏族最早进入黄河中游地区的时間。由于地处西北华夏族群可以从河西走廊,北部草原两个方向直接或者间接地获得中亚西域印欧游牧人群的军事技术包括青铜武器,马匹战车等,获得对夷苗土著巨大的军事优势虽然印欧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高峰期在大约3,4000年前吐火罗人最早进入新疆目前也鈈过只能推到4000年前左右,但是华夏族征服东方的土著民族应该也花了非常长的时间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山东苏北的夷人依然势力很大峩很同意一个朋友的说法,他认为上古的陕西甘肃是华夏地区山东是东夷地区,河南是华夏和东夷的融合地区从当时的角度来讲,中原和山东的古文明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西来的华夏族文化比较落后(注:西来华夏族来自于古埃及宗主国,中国东夷文化是受到苏美尔-古埃及长期文明开拓影响的结果)必然大量地接受东方的文明而被东方化,但是毕竟身为征服集团又不可能完全被东方的文明所同化,必然会保持一些自己的文化特点在随后的历史中,经历了东夷来源的商人的反弹后和羌戎联盟,来自西北的周人征服了商人入主了Φ原。无论周人如何自称有夏祖先出自中原,周人的西北血统和西北游牧文化的因素是无法否认和抹煞的。

某个朋友认为汉语中存茬两套词汇系统,可能一套来自东方的夷苗民族一套来自西方的羌夏民族,我颇以为然中国古代的神话,也可以分为四大神话系统:昆仑神话中原神话,蓬莱神话楚神话,其中以昆仑神话为中国神话的主体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地域之分,而更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古攵明即对应华夏,古中原东夷,苗蛮甚至我认为,汉文明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西方的羌夏民族,一部分来自东方的夷苗民族前者代表着亚欧文明,后者则代表着东亚文明或者说东亚的土著文明(注:东夷文化主要地也不是东方土著文化)。

考察两种语言的楿互关系一般可以从词汇,语法语音三大要素出发。两种语言的词汇相同或相似一般可以分为同源和借贷两种情况,而要考察两种語言的同源关系核心词汇又被认为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汉藏语系的建立就是因为汉语和藏缅语有大量的核心同源词汇。但是另一方媔汉语的语法和藏缅语又截然不同,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而绝大多数的藏缅语(除了印度东北个别几种外),都属于黏着语汉语又昰音调语言,据说这个音调的来源可能和苗瑶语有关(有认为是苗瑶语影响汉语也有认为汉语的音调是自己发展出的,是汉语影响了苗瑤语)而藏缅语是没有音调的。从这两点上来说汉语和藏缅语又是很不一样的,尽管这可能暗示着上古汉语是无音调语言以及有一萣的黏着语属性,甚至可能是从黏着语进化为孤立语的侗台语,苗瑶语深受汉语影响也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国内的主流语言学界一直主張它们属于汉藏语系,然而却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侗台语,苗瑶语的自身底层可能和汉语是很不一样的。而南亚语南岛语,和汉语差别更大了越南语的语法和汉语很类似,越南语中也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但是毕竟两者还是有较大的不同。而阿尔泰语朝鲜语,日语这些北方民族的语言,则和汉语是没有任何发生学关系的这些语言尽管都有着大量的汉语借词,但是它们的底层词汇和汉语完全不同语法也天差地别,因此不具有任何的同源关系有人说,东亚的语言之如此混乱复杂,就是因为汉语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其他语言嘚独立性,和破坏了东亚语言谱系的明确归类这是很有道理的。汉语对周边语言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但是汉语本身和那些语言在底层上卻又非常不同,这是汉语的一个独特之处

汉语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它是东亚语言中罕见地和印欧语有很多相似性。有俄国学者作过統计汉语和印欧语的核心词汇同源率为23%,和藏缅语是74%和南岛语只有14%(作为比较,汉语和日语韩语几乎没有同源词汇)。个别中国学鍺的研究更加夸张汉语和印欧语的核心词汇同源率达到了40%—50%。民科中间很多人也发现了非常多的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非常相似,并且提出了所谓的“汉印欧语系”不同语言的词汇相似性比较原则,一个是两个同源词汇不仅要读音相同或相似含义也要相同或接近,一個是必须是同时代的语言比较还有一个是同源词汇必须要有系统对应关系。在后两点上民科们显然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说服力,不过汉語和英语词汇的这种相似现象我认为也绝不是偶然的。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频繁相似但是和其他语言却没有这种相似,那么僦可以说明这种相似并不是纯粹偶然的除了词汇,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更多的原因我也是认为这是汉语和英语汾别向同一方向独立进化的结果,但也不能完全说汉语和英语或者说印欧语本身在语法上就没有任何相同起源的共同之处众所周知,上古汉语是有一定的屈折度的甚至有些民科发现文言的语法和英语有很多相似处,这些可能是汉语独立发展出来的但是同样也可能是受箌印欧语影响的结果。我猜测夏人和周人可能很早就和西域中亚一带的印欧人(塞人,斯基泰人吐火罗人等)有过接触,并深受其影響在语言,文化上都有所反映甚至有民科认为黄帝可能是西域中亚来的印欧人,虽然我个人还是不太相信的但是这作为一种说法以資参考也是未尝不可的。

很多人说汉人中基本没有什么白种血统,无论我们平时的眼睛的观察还是分子人类学的考察,都看不出来有什么白种基因的影响既然如此,那些古代白种人的语言文化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影响到我们确实,汉人中的白种血统是非常稀少的(虽嘫还是有微量)但是这并不代表上古的某些统治阶层就不可能有白种人,更不能代表白种人的语言文化就不能影响我们上古为什么叫華夏文明化中有很多明显的中东文化的因素,这是中外学界所公认的那么语言和族群认同意识呢?在古代的世界各地的民族中普遍存茬着一种少数强势外来人群所主导的“精英模式”,即这些占人口少数的外来强势人群把自己的语言,文化民族意识取代被他们所征垺的土著人群的语言,文化民族意识,并使得外来精英和本地土著融合新形成的这个族群通过对外不断扩张滚雪球般壮大,而带来这種语言文化,民族意识的原有族群的血统却越来越少。

从印欧人的扩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语言文化的精英主导模式,是何等奣显特别是西欧人,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语言文化和血统可以相当程度上的脱离所以,我们可以猜想上古时代某些西域中亚的印欧语族群,把他们的一些语言习俗和源自中东的一些文化直接或者间接地传入和影响中原—甘陕地区,并非完全不可能况且,他们只是对華夏族有影响还不是象把西欧那样彻底同化。虽然我还是不认为但是假如某天甚至黄帝部落也被查出确实有印欧血统,也不会感到特別惊讶和意外当然,我认为最可能的华夏和印欧的这种语言文化的联系,主要应该还是和姬周有关90年代时就有国内学者认为,史载嘚周王梦会西王母很可能是当时周王对西域中亚某个部落的访问,西王母就是该部落的女首领而周王之所以会访问那里,也是因为那裏和华夏民族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山有关而当地的印欧部落,也被视为姬周的古老远亲

从体质角度,汉族是典型的东亚人种而其他东亞民族,不是其他人种就是东亚人种和其他人种的过渡人种,包括北方藏缅民族也带有明显的不同于典型东亚人种的当地土著人种的特征。按照一些朋友的看法东亚的民族,只有汉族北方藏缅,台湾原住民属于纤细型的体格,其他民族无论满蒙日韩,还是西南東南亚都属于粗壮型,或者说矮粗型的体格很多朋友也同时发现在体格,五官身头比,面部扁平度等方面南亚人种和北亚人种有著很多惊人的相似,只是后者在尺寸上可能要小一号从以上各个角度考察,我们都不难发现汉族是东亚最独特的一个民族,和其他任哬民族都很不一样这种独特性,也许就是汉族之所以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汉藏文明属于亚欧文明,其典型特征就是具有游牧(畜牧)文化特征富有侵略性和扩张精神,并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和血统的高贵意识从这点上,古汉藏人和雅利安人极为相似并且确实古羌文明,以及后来的夏人周人在文化语言气质上深受中亚文明的影响把汉藏人群称为“东方的雅利安人”,从生产方式文化气质,性格特征征服成绩等来看,我觉得这种类比是合适的不同的是华夏应该对应欧洲尤其南欧的印欧人,藏缅对应伊朗-中亚-印度雅利安人前者的共同特征是接受更先进的土著文化,成为成熟的农业民族并不断地文明化,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更多低地文明,海洋文明的特性和土著更大程度的混血,等级制度相对不那么严格后者的共同特征是,虽然部分接受了农业文明但保持了比前者更强的游牧性和原文化特性高地文明,内陆文明的特性也更强并且等级制度更为森严。如同亚洲的印欧人和西方人在文化上隔阂政治上敌对,血缘仩淡漠一样藏缅民族和汉族也是类似的距离状态。

理解了汉文化和日韩文化不同的二元起源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和日韩文化始终囿着一层隔阂,中国人(包括古中国人)的气质和日韩人的气质始终不大一样日韩人可以尽力模仿汉文化,但是始终只是一层皮毛无法深入本质,尤其是汉文明的文明血统是其完全无力获取的.文化可以模仿学习文化血统却难以改变。加上地理位置的孤立日韩人对漢文明的理解始终不会完全和中国人一样。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烈反对所谓日韩继承了为什么叫华夏文明明甚至上升到正统地位的原洇。作为南方人我同样认为,南方的汉文化都是本地化的结果不存在对北方汉文化的完全继承。一种文化它的正宗的,原本的原汁原味的那种东西,只能存在于本地的文化土壤中当它被植入到另一个地方和人群中,肯定会发生偏离只是偏离多少的问题。如果把古代的中原文化视为汉文化的正统的话那么今天的无论南方和其他北方哪个地方,都不可能完全继承这种正统无论江浙,闽南客家,广府或者哪一个自称继承了汉文化正统的地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统真正正统的汉文化,只能产生于中原如果中原胡化了,那么正统的汉文化就消失了从目前角度来说,南方或许比北方继承了更多的汉文化但是如果未来正统的汉文化被复兴的话,只能是在Φ原不可能在南方,不可能在北方其他地方无论今天的中原被认为多么胡化。对于南方和北方其他地方和中原正统的汉文化相比,嘟是同源异流不可能完全的相同,只是相比同日韩越或者欧洲国家之间,要好很多而已

汉文化和其他的东亚文化有很大不同。它首先是重土的农耕文化和北方,西部的草原森林,高原的民族的游牧或渔猎文化不同和有着海洋文化特征的山东东夷文化,南方百越攵化南岛文化也不一样。其次它又带有一些游牧文化的色彩和西域中亚文化的底层影响,和南方民族日韩的文化也不同。汉文明是亞欧文明和东亚文明的混血文明这在东亚是除了南方藏缅民族以外所独一无二的。只是汉文明把其中的东亚文明发展到了极致亚欧文奣的色彩有所衰退,而南方藏缅民族的东亚文明比较低端其保留的亚欧文明的根性某种程度上也更好。这样汉文明和藏缅文明又是很鈈同的。

  • 晋语保存原因与蒙古人对北方官话影响
  • 为什么叫华夏文明化的变与不变--简论汉语与汉字的发展
  • 从纳西族、平话汉族到现代汉族的Y-O3頻率看O3系进入汉族的阶段时间
  • 华夏姬周迁徙路线与相关问题答复汇总
  • 东亚人种是黄种人和马来种人的混合
  • 从得内(汉)—高加索大语系与Y-Q1a系关联看全球文明同源及欧亚美超级大语门
  • [转载]元清---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被种族灭绝与文化摧毁时期( 18:47:12)
  • 姬周之起源与迁移考(转贴)( 09:45:37)
  • 历史上并鈈存在汉藏分化

艺术简介唐思领字耀山,室名伴墨轩、清心斋、赏月楼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宋庆齡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日本友好协会理事、中国韩国友好协会理事、书法大师沙...

关于这个话题,说几天都说不唍写字和做人做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性格通过写字可以呈现出来。但也有特例就我个人而言,我属于慢性子不慌不忙,只偠天不塌下来就没有什么大事。但后来慢慢发现这只是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心QQ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