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朱标临终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地图上画上了三个圆圈。

  圆圈中的地名分别是秦、晋、燕。

在场的人一时之间没有弄明白他的意思。

  然而很快,朱元璋就连下了两道圣旨,一个是让三位亲王各自待在自己府中,没有诏令不得外出;他们回京之时所带的兵马全部移往城外驻扎;府里的护卫工作全部交给府兵。

  第二个命令是他亲手交给汤和的一道圣旨,他把京城里有战斗力的兵马全部交给了信国公。他说:“朕的命就交给你了”。

另一边燕王妃在回京途中听说了关于这件事的流言,说谋害太子的人,就在那三个圈圈住的亲王里。

  朱标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作为朱元璋培养了大半辈子的接班人,朱标的离世,最先慌乱的是朱元璋。

  他的慌乱除了亲情之外,更多地是来自于对老朱家大明王朝的担忧。

  自古以来储君就是国本,皇帝从来不轻易易储,但太子意外死亡就是不可抗力了。

  事关江山稳固,太子的突然离世,让年迈的朱元璋最需要考虑的就是该让谁接替太子入主东宫。

  这件事搁谁都会犯难,毕竟太子还没有继位,直接指定他的儿子为皇位继承人的话,太子的其他亲兄弟会心服口服吗?

  且朱元璋自己都不确定究竟是该传位给儿子还是孙子,史书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借鉴啊?

  事实上,自从得知大儿子药石无用之后,朱元璋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件事。

  当朱标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画圈的时候,他马上就想到这是儿子在提醒他。

  他觉得大儿子想表达的一定是让他提防秦晋燕三王。毕竟他们是所有成年皇子中权力最大、威信最高的。

  朱元璋明令禁止就藩的亲王彼此之间是不能见面的,可是秦晋燕三王还是因为各自充分的理由留了下了——秦王护送太子来京、晋王听说大哥病了之后,快马加鞭赶来了、燕王是听说大哥生病才没有走。

  而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一直研究历史,尤其是唐史,他很清楚这三个儿子但凡有一个起了反心,首当其中就是先杀了他,然后一步到位坐上龙椅。

  何况老二最近几年因为王妃的事,一直对他心存芥蒂,自己和太子一直在打压刚刚展露出文治武功之锋芒的老四呢?

  朱元璋开始后怕,却也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不动声色地安排好了一切。

  朱标咽气的时候,老二、老三、老四都在。

  亲眼看见了自家大哥无声的遗言,三个人一定出了一身冷汗。同时,为了自保,他们都听从父亲的命令,乖乖地待在自己府中。

  但是很快,京城就有了朱标怀疑三位亲王中有人要谋害他的流言。

  肯定和当时在屋子里的某个人有关。

  要不然皇上不说,三位亲王不说,还有谁会说?

  别忘了,就在前不久,吕氏才刚刚趁着父亲的丧事见了黄子澄等四人,收获了他们的忠心追随。

  黄子澄在得知朱标的病情之后,连夜召开了三人会议,准备推举朱允炆做皇太孙。

  但,这件事要想成功,挡在前面的最有实力的三个藩王是一定得先拔除的。

  乱局也不可避免地来了。

  朱标可能没想那么多

  朱标做了一辈子的太子,想得最多是如何帮父亲守好江山,然后就是如何平衡诸如亲兄弟手中的权力,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然后再把皇位顺顺利利地传到儿子手中。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没有想到,在儿子尚未成年的时候,自己就要撒手人寰了。

  太子去西安是为了迁都的事,这也让很多观众觉得,他画的那个圈是想告诉朱元璋,这三个地方是最佳的迁都地址。

  事实上,往深了想就会发现,太子当时想的可能和这个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从发病到被送回宫中,尽管朱标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但在偶尔清醒的状态下,想一些紧要之事还是可以的。

  对于一国的储君的来说,他的要紧是不是安顿妻儿,而是让父亲赶快找到接替太子之位的人,这样朝局才不会乱,他们家的江山也才不会有危险。

  朱标当然想让最疼爱的儿子继承父亲的大统,要不然他也不会纵容吕氏去见外臣,也不会处处拉拢蓝玉。

  可是,那些都是在他还在的时候,如果他不在了,即便有这些基础在,儿子可能也坐不安稳龙椅。

  面对皇权,朱标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比起亲生儿子能不能当皇帝,他更希望属于老朱家的大明,在父亲年迈、他的离世后还能够安然无恙。

  他觉得除了他之外,老二、老三、老四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担起这份责任。

  在口不能言的情况下,他用画圈的方式传递了想法。

  可惜,在场的然全想歪了,没有人认为他想的是兄终弟及。

  而大明朝的历史,也随着他的离世,改变了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人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