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路由器科学上网好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时候看到了很多1L的小机箱装机,心痒痒的也想自己弄一台,看了下配置无外乎联想、HP、DELL这几年的小机箱,之前也看过华擎那套准系统,也挺小的但是不支持M2(大神折腾后好像也能支持就是比较折腾),其实算了下,400的准系统+678代处理器(600左右),再来M2(128GB算120)、16GB D4内存(算300),这样下来1500左右吧,但转念一想,难倒手头旧的平台真的要吃土了?

说说自己的情况,这次主要就是多装一台电脑看股票行情,游戏是不玩的,但手头的GT1030肯定要上,毕竟独显还是比集显强不少。工作的原因手头的配件可谓是丰富到极致,I3 0手头是有的,而且关键是D3内存随便都有一把,单位主力机型现在还是D3 1600为主,16GB指日可待。最后想想,是不是缝缝补补又可以多得一台机了?但位置的空间也并不允许再有一台传统的大机箱,所以最后还是自己弄了一台SFF机箱,先上一个配件图。

首先是机箱的选择,1L是不指望了,单GT1030就是半高卡直接超过,SFF还是可以,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机箱流行,某平台上家用定制的系列即便是空箱都要4XX的价格,放弃,最后看到商用机,其实三驾马车都有产品,最后2XX入手的DELL790,Q65芯片,前后10个USB,VGA+DP,支持半高卡。

因为已经用了大半年了,不知道什么渠道来的,箱子里面很干净,其实就是插配件就能用,但拿到手之后发现手头的2100跟2600都是翻车状态,懒得修好像也没办法修,问了下卖家,正好2500是有的,所以最后算上CPU就是不到400的价格,配上手头两条1600的条子跟120GB SATA的硬盘跟GT1030,上车已经很美了。

十分不齿商家这种沾电容上的操作,从左到右I3-0\I7-2600,只有中间那块是好的,心里苦。

790自带的铜底座散热,买来也是清过灰的,看看当年DELL的做工,那厚厚的铜管跟铜底座真是不计成本。

你以为结束了?其实这才是真正折腾的开始

这套系统其实是年前双12左右入手的,到手已经半年多稳定运行,但心里其实一直想着之前拆机清理的时候发现DELL这个790机箱配的主板略显奇葩,原因是即便是Q65主板,DELL的这个主板上居然是配了双PCI-E接口的,一条用显卡肯定的,那另一台?网口、NVMe、USB3.0、无线网卡?

这样一想就去翻查了一下PCI-E的说明,X4的带宽就可以达到2000MB/S的传输(理论值)虽然并没有DELL官方的直接数据另一条的带宽,但如果直接通过PCI-E转NVMe的转接卡直接用上NVMe,这不就解决了SATA传输瓶颈的问题了?

于是乎就开启了长达几个月的转接方案看(主要是因为疫情,还有就是懒)

市面上无外乎两种:1、直接用新BIOS替换(品牌机需要强破,这点后面说)

2、四叶草方案(黑苹果也适用,但需要科学上网,否则无法下载)

第一种方案最直接,有些厂家甚至直接升级就可以,但品牌机需要现场破或者是寄送,这笔费用要自己承担。

第二种方案更具DIY精神,就是下载很麻烦(找了很久发现win的都很少,苹果的多,但我自己本来也不要黑苹果),而且最后还需要U盘引导(我自己是没做成,U盘反正也不贵)

两种方案其实都可以,但经过多次下载四叶草无功而返之后最后还是选择了刷BIOS,因为品牌机的原因所以来回加刷BIOS一共40左右(顺丰)

这次选的NVMe固态是我最近入手的雷克沙N610 1TB,慧荣SM2263XT主控,读写能达到2100MB以及1600MB,价格也不贵,算是中端一点的选择,详细的评测可以看我之前的评测文章,得益于3D NANO技术,如今NVMe固态才能来到更大的容量,即便是1TB,雷克沙N610也仅仅只用了4颗芯片就完成了,如果是双面的话2TB也是妥妥的。

如今市面上的PCI-E转NVMe的设备也挺多,当然DELL原装的也有,只是价格实在是高不可攀,因为并不是追求极致,直接无脑选了个绿联的转换器,只是忘记问店家是否有半高挡板了,不过直接接驳在接口上也没觉得有太大的问题。

之前倒是真想自己直接试用四叶草的方案,但无奈老是提示无法下载四叶草原版文件,只能作罢。本来想算了,但尝试在网上搜索之后发现大神真多,远程就能刷BIOS,但因为DELL自己的BIOS控制得太多,最后还是寄送给店家直接刷好,基本上都是当天发回,速度还是不错的,上两个BIOS之间的对比,需要注意的的是老主板都要选择UEFI格式才能安装。

寄回来之后NVMe固态终于被DELL 790认出,下面就是各种装机过程,此处不啰嗦了。

不过商家也有个提示,因为Q65芯片跟DELL的缘故并不能完美破解,所以之后关机需要用批处理,具体的内容倒是看不出,看来像我一样想用PCI-E转NVMe的人不在少数。

用鲁大师来进行对比,光磁盘部分就已经有了本质的提升,而且现在看来I5-2500性能也还可以,至少平时看个网页,播个视频看行情是足够了。

实际上用Q65主板转换后我比较担心的是速度损失的问题,另外就是DELL这个790的第二条PCI-E到底是什么速度的也是未知,所以照例用软件先进行测试,AS SSD的分数是读写来到了1449MB以及1509MB,4K的读写也不错 831MB以及650MB。

再用ATTO进行一个验证测试,这块雷克沙N610 1TB的读写从32KB就保持了比较稳定的速度,读写1.57GB以及1.50GB,跟AS的测试结果相同,不过到32MB的位置有了一定的掉速,之后又恢复了。

原因是经过连续读写的测试,整个硬盘居然已经到了80°,影响了速度,这里必须说一下高速模式下NVMe固态的速度虽然快,但发热是不容小觑的,而且并非雷克沙独有,所以NVMe固态必须得加个散热块,目前商家大多都是标配散热的。

另外txbenchmark的测试这块雷克沙N610的读写也是来到了1700MB以及1400MB,跟之前的测试是相仿的。

跟之前实际的NVMe固态平台来进行个对比,雷克沙N610的读写速度并不是虚标,转接卡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了,个人觉得这个绿联的转接卡在接受范围内。

小结一下,转接卡肯定会对原本高速的NVMe固态带来降速的问题,而且本身作为PCI-E通道来说老平台的主板更多的还是留给显卡,而且我自己这台790的第二条PCI-E固态速度并不清楚,但如此的速度已经秒杀SATA固态了。

其实现在小机箱的趋势似乎已经是目前DIY的新风向,ITX机箱这几年就受到了很大的欢迎,而1L这样的小机箱也对于空间有限但又有性能追求的人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归纳了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1、如果是追求极致空间,只是有一定上网等需求的。

1L小机箱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目前大家的追捧似乎商家已经涨价,三大厂家的准系统目前400-500元左右,CPU即便是6100也是400左右,带T的处理器功耗虽然优秀,但性能总感觉是发挥不出来,笔记本条子目前价格下来了,单条16GB300元是要的,NVMe固态128GB也在120元左右,整体的价格在1400元左右。

2、如果是手头旧件较多,想充分发挥余热的。

个人认为790这样的SFF机箱也挺好,它也有B75 B85芯片的,大家咨询就行,大概的价格在230元左右,搭配上旧件也能发挥余热,就想这次我装机本身就是看个行情,不需要多强的性能(虽然也上了GT1030,但本身就是闲置),也是够了。即便是购置一套,内存4G*4也就是200元左右,处理器I5是130,可以上E3-1230V2也是200,再加上转接卡+128GB的固态也就是650-800左右,如果再来个刀卡其实也并不会超过1000。

总体来说个人认为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大家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各方面都更加优秀,显示方面更是升级到了4K分辨率。其核心为首发的高通骁龙XR2处理器,该处理器是高通专为VR设备研制的第二代产品,相比第一代XR1的CPU/GPU性能提升2倍、视频带宽提升4倍、分辨率提升6倍、AI性能更是恐怖地提升了11倍。有了如此高性能的处理器,运行游戏、视频等功能更加得心应手。再加上支持6DoF自由度与299美元(2000元人民币)的售价,基本上已经预定了今年VR一体机机皇的位置。

不过,对于国内玩家来说也有诸多不便,比如Oculus平台虽然内容丰富,但需要科学上网,硬件性能也只是纸面参数。就VR设备而言,除了参数性能之外,佩戴体验、安装调试、获取内容难易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今天,87君就来为大家全面评测一下Oculus这款Quest 2 VR一体机。

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测试。此外,本产品的调试比较复杂,鉴于评测篇幅有限就不进行详细的设置教程了。本文只讲注意重点,对其他部分有疑问或感兴趣的朋友可进群讨论。

先不管性能与游戏体验,就外观而言,我对Quest 2的第一印象是“还挺好看”。洁白的颜色、圆润的机身,总之从外观设计上就已经很招人喜欢了。


Quest 2的外包装采用了长方形盒子的设计方案,与国内的方盒子相比,长方形展示的空间更大,再加上产品本身的设计风格,还是挺新颖的。


我所评测的这款是在亚马逊国际购买的日版64GB版本,入手时的价格为2210.34元,加上税费、折扣与运费,实际付款2418.35元,性价比非常出色。


盒子的内部结构非常明确,所有东西都嵌在纸模内,整体设计很整洁。


整套产品包括VR一体机主机、两个手柄、充电器、数据线以及说明书,其中说明书包含中文页面。


主机的正面是白色的椭圆形设计,四角为四颗空间定位用的摄像头传感器,整体设计非常简洁。


右侧是开关按键和电量指示灯,头部固定装置是松紧带的设计,绑带是帆布材质,摸起来非常结实。面板的接缝处很大,应该有散热的考量。


左侧是3.5mm耳机插口和Type-C插口,Type-C插口有传输数据与充电的作用。另外,左侧可以通过敲击面板的操作,切换头显内虚拟环境的透视模式,是个很实用的功能。


机器下方是两个麦克风孔和音量按键。从上图可以看到主机前面板的接缝是很明显的,虽然这是散热孔,但在这么圆润白色的主机上还是破坏了一丝完整性。而鼻槽的部分非常大,比国内品牌还要大一些,佩戴的时候可以看到鼻子下面透进来的光。


绑带的设计松紧性很好,而且很宽,佩戴的时候比较舒服。在后部有调节绑带长度的扣,可以根据头部的大小调节长度。在绑带靠近主机端位置的小孔是近耳扬声器,在测试过程中表现得音质还是挺不错的。


另外,头戴还可以上下进行一定度数的调节,方便玩家们佩戴的时候进行调整。


Quest 2的显示镜片分辨率为的4K水平,拥有90Hz的刷新率以及92度的视场角,在VR一体机中算是豪华配置了。面部的接触部分是海绵材质,但硬度较高,再加上头显宽度较小,所以有点夹脸。这部分的具体情况我会在佩戴体验中再进行详细介绍。


手柄部分采用了环状设计,另外配有两个扳机键,在正面圆环部分是摇杆、Oculus键与A、B(X、Y)两个按键。一般情况下A键和食指的扳机键是确认、B键是返回、中指的扳机键是调整菜单的位置、Oculus键是呼出菜单进行操作,类似于HOME键的定位。


整体手感在握持方面还算不错,大拇指可以很方便地按住圆盘上的三个按键。不过,扳机键回馈力度非常小,感觉松松垮垮的,但胜在颜值高。手柄是靠5号电池驱动,在侧面打开,很方便。

Quest 2整体外观简洁美观,纯白色圆润的主机与帆布材质的固定头带相得益彰,不过面板的散热接缝较大,比较影响美观。手柄的环状设计在握持手感和按钮的分布上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但按钮的手感又有些一言难尽。果然万物都没有完美的,多少都有点遗憾。

2、佩戴感受与设备安装调试

虽然在外观上凭借纯白色的圆润造型加了不少分,但是在佩戴的舒适度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无论是上部还是两侧的绑带都非常宽厚,后面的卡扣也可以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进行长度的调节。在佩戴感上还是不错的,但由于Quest 2的眼镜腔内部空间较小,对于需要佩戴眼镜的朋友来说会显得有些局促。


对于脸大的用户(比如我)来说,面部那块特别硬的海绵会正好硌到两边颧骨,长期佩戴较为难受。但是脸小的朋友(上图妹纸)就会觉得比较舒服。不管脸大脸小,由于内部空间小,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都不够友好。


摘下来的时候眼镜已经被夹在内腔中,可见内部空间的狭小。


除了内部空间小和面部海绵太硬之外,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绑带的设计虽然也不太好用,但由于带子很宽,又可以调节角度与长度,所以在佩戴感上不会太减分。

还有个问题——玩游戏的时候沉浸感很重要,但由于鼻槽过大,导致不管玩什么鼻子下面都是亮的,使得沉浸感大减(不过玩恐怖游戏应该不错)。

由于Quest 2是海外购买的产品,所以需要科学上网才能激活。激活步骤:1、先注册一个Facebook账号;2、在手机端下载Oculus客户端并用Facebook账号登陆;3、在同一个wifi环境之下进行配对激活。


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和“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是一样的。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创造一个可以科学上网的wifi环境,让路由器科学上网。但这个步骤实在太过复杂,会有各种情况发生。有问题的小伙伴可加入VR玩家交流群()。


我使用的是红米AC2100路由器,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路由器原厂的固件版本如果较高,会刷不进固件,需要降级;二、必须把所有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关掉。激活好之后进入系统,跟随新手引导进行设置就行了。

3、Oculus有钱任性的系统

Oculus是目前VR行业中的一线厂商,除了硬件占有率的强势之外,系统层面也做到了目前最好用之一。下面就来讲一下Quest 2的系统情况。

说明:系统层面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功能性,具体谈一谈这款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第二部分结合硬件了解设备的易用度。


系统层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菜单是控制台区域,上面是展示区域。控制台区域从左到右为:UI的状态部分,有时间、网络连接、手柄与头显的电量情况;应用部分,也就是上图中显示的部分。在主菜单中可以看到主控室、商店、浏览器、社交以及电视功能,还有已经安装的应用显示。

主控室相当于网站中的首页部分,可以看到探索、应用的相关内容、娱乐以及好友动态等情况,并进行了合理的区域划分,有应用推荐和筛选过滤,整体效果非常好。


商店部分是Oculus的应用和游戏商城,按照精选、榜单、时间和全部进行分类别呈现,很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Oculus是目前除了Steam之外应用和游戏最全面的平台,且应用和游戏的质量都非常出众。


接下来是浏览器以及社交、电视功能,这部分国内用户可能不太用得到,所以就简单介绍一下。浏览器打开是电脑布局,可以改变大小和变换移动端的选择,速度的话需要看网络环境。社交与TV,社交需要添加Facebook好友,国内用到的用户不多。


TV则需要在商店中下载Youtube、网飞等应用才能看。以Youtube为例,可以看大部分的360°视频以及影片与订阅内容。Quest 2拥有4K分辨率显示,所以观影效果非常好。但缺点是只能观看境外的内容,无法看国内视频平台的内容。再加上本机没有内存卡插槽,所以也没办法通过内存卡拓展空间。


交友和通知就不再做赘述了。分享界面中,可以进行录屏、截屏和在手机端、PC端的投屏,还可以进行Facebook的视频直播,并且可以查看机身内部的视频以及图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功能。


设置方面,Quest 2可能拥有目前一体机中最多的设置选项,其中快速操作是最常用的设置,包括:亮度、音量、网络、防护系统(坐姿与站姿的位置矫正)、夜间模式和静音等。后面的设备、防护系统、存储也是常备选项。


除了常用功能之外,还开发了一些实用性的功能,包括90Hz刷新率使用、蓝牙配对、快速开启透视,再加上虚拟布景、应用程序权限、存储管理等,基本囊括了大部分VR一体机上可以使用的功能。

在此基础之上,与控制台、应用、分享、社交等功能相结合,再加上内容非常强大丰富的Oculus平台,就完成了VR一体机上最好的体验界面系统,每个部分都相互影响。


再来说说易用度。从进入开始,菜单跟随视线悬浮在眼前,挪动菜单的动画非常自然,还有一小段减速,流畅度很好。手柄是以虚拟影像出现在头显中。由于本机在定位精确性上很好,所以虚拟手柄的位置可以与实际的位置相对应。再加上随时可以查看的透视模式,让整机在操作中的体验非常好。

当然也有不太方便的部分,比如使用非官方的软件需要打开开发者模式,而装第三方软件也需要较多步骤才能完成。在拓展方面不能说很差,但绝对不强。


2的系统功能丰富,细节到位,支持的内容也很多,但想体验完整的功能就需要科学上网,并且要身处于外网的网络环境中,这让国内用户的体验大打折扣。当然,对于喜欢钻研数码产品的极客类玩家来说,折腾本身就是乐趣,所以无论是科学上网、刷路由器、研究怎么安装第三方软件都是非常不错的乐趣。而且这些难度也并没有很高,还没到需要编程写代码才能玩的程度。但对于只想拿来打打现成游戏、看看VR电影之类的玩家来说就十分不友好了,时间成本较高。虽然它便宜,但不适合。

相信大多数人购买Quest 2是为了体验精品VR游戏。Oculus专为Quest系列VR一体机制作了大量精品VR游戏,在体验上非常接近PC VR游戏。除此之外, Quest 2支持无线/有线PC串流功能,可以将一体机化身为PC VR头显,而这也是多数玩家购买这款产品的目的。那么它的串流体验如何呢?我们就在介绍游戏前先来聊聊Quest 2的串流体验。说明:串流游戏测试使用的是VR音乐游戏《节奏光剑》,对延迟较为敏感。


Quest 2的串流分为有线版本和无线版本,咱们从简单的有线版本说起。


Quest 2的有线串流比较简单,下载好Oculus官方软件和Steam、SteamVR,并连接头显后,就可以在头显中看到Oculus Link的串流窗口弹出,点击就能进行串流。


需要说一下我在串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控台变成了上图中的环形操作,且不可退出,只能拔掉连接线才能回到原始界面。


界面中缺失录屏、投影等功能,且会出现应用bug,只提示打开VR应用,退出会则失去当前未保存的进度,但就算点了退出应用也无法进行其他应用的进入。可能是我评测的这台主机的个别问题,但确实影响体验。我问了其他网友有线串流的问题,发现大家的体验都不是很好,有些驱动有问题的还出现会黑屏。


其次,连接线需要专业的USB 3,否则就算连接上也无法启用串流功能,只能进行数据传输等基础操作。


当然,串流完成之后还是很爽的,可以玩PC端的VR游戏。游戏毫无延迟感,再加上Quest 2的定位与显示效果的优秀水平,整个游戏体验非常好。

Oculus官方是没有提供无线串流服务的,但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实现,而且在Oculus官方商城中也有相应的软件进行售卖,相当于官方支持但不提供。


串流软件售价19美元,在串流之后还需要安装插件,与电脑端的第三方应用配合才能完成无线串流。操作起来相对有些复杂,但毕竟是付费软件,所以体验上很完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网络一定要5G频段并需要科学上网进行下载安装。


整个游戏测试下来,几乎没有延迟感,毕竟花钱了嘛,体验杠杠的,而且Virtual Dasktop软件的环境体验也比PC线串流好很多。无论是直接连接到电脑桌面的操作还是游戏中的操作都十分流畅,画面效果清晰,虽然限制多多,但串流效果绝对飞起。

除了这个半官方的无线串流之外,还有大神研发的免费无线串流的方式,但要比花了钱的版本复杂很多,而且不稳定。我以测试者的角度不推荐,但有喜欢折腾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

游戏方面的测试我选择了官方游戏和第三方游戏。由于官方不支持直接安装第三方游戏及软件,需要另外借助第三方的管理软件才能进行安装,所以我将分别测试两个安装方式的游戏运行情况。


是否晕眩:个别加速的部分会有些许晕眩感。

评价:《疯狂过山车》在Quest 2中是一款免费的游戏。它不仅仅只是坐过山车观看风景,还有射击模式,在坐过山车的同时打靶计算分数。游戏的画面非常清晰,在打靶的过程中需要瞄准开枪、转身下蹲等较大范围的动作,可以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准确度。

虽然Quest 2拥有最高支持90Hz刷新率的屏幕,但经过一些转弯、加速等场景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晕眩感。


评价:《亚利桑那阳光》是通过第三方软件安装的,游戏本身有PC版本。相较而言,由于VR一体机的机能有限,所以在画面上相对差了一点,不过在一体机中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游戏运行流畅,没有延迟和卡顿现象。由于需要开枪射击和躲避僵尸,所以需要快速与准确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定位还是很准确的,基本没有操作漂移等问题。

作为VR头部企业的年度旗舰VR一体机,Quest 2一上市便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其配置与技术,乃至价格与外观设计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今后VR一体机的走向。在我们的测试中,Quest 2的综合素质是无可置疑的优秀。在硬件方面,XR2处理器、4K分辨率以及6DoF自由度的定位系统都是目前最强配置。软件方面,系统的优化、游戏能力也在同产品类型中出类拔萃。售价更是童叟无欺,单看产品简直是年度必买VR硬件。

便宜买好货的代价就是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从激活到串流、再到安装第三方软件等都是让小白用户头大的问题。过高的门槛虽然备受喜欢折腾的极客玩家喜爱,但肯定会限制住大部分普通玩家的使用,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最后给大家做个优缺点以及购买建议的总结。

1、4K显示效果惊艳,虽然视场角在实际体验中稍小一点,但可见范围内的清晰度是无可挑剔的;

2、高通XR2的芯片性能出类拔萃,无论玩游戏还是看视频都非常快速,流畅;

3、系统十分人性化,功能丰富,可玩性高;

4、在2000元至3000元档内性价比非常高。

1、需要全程科学上网,并且需要搭建科学上网的网络环境,有些难度;

2、官方限制了一些功能(比如安装第三方游戏),需要自己折腾,门槛过高;

3、需要在亚马逊海外购买,内地没有官方售后渠道,出现问题无法进行售后。

是2000元到3000元之间的最强VR一体机之一,喜欢钻研、折腾数码产品的玩家可以进行购买。产品上手难度较高,需要配套科学上网的WiFi路由器、信用卡等硬条件,并且内地没有官方售后,遇到问题只能自己解决,非常麻烦。不喜欢或者没时间折腾的玩家则不建议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用什么路由器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