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厉害是奇葩的人吗?

从小到大,陪伴我们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思维方式,都在影响着我们。等到长大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之后,才感觉父母的一些逻辑真的是特别奇葩。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分享看看你们的父母都有什么样奇葩的神逻辑,先来看看网友的分享吧。

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还有一种鸟是嫌累不飞,第三种鸟最讨厌,她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一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我父母就是第三种鸟。

我父母就让我吃穿和坏的人比,学习方面和好的孩子比,他们在亲戚背后说坏话,还要孩子在亲情面前有礼貌,不给自己丢人。自己年轻没做到的事就生个孩子,拼命让他去做到,就是这个逻辑。

反正我在家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妈从来看不见。只要我一坐下拿起手机,我妈就会说我一天到晚的就知道玩手机。

我的基因还是你们给的,生活环境也是你们给的,思维方式也是受你们的影响。从小打压的教育,拔光了我所有的羽毛,你却让我像雄鹰一样在天上飞翔。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认清现实不就好了,不要逼着我做这做那的,你自己都没做到。

呵呵,我爷爷不孝顺我太爷爷,把我太奶奶气得吐血,还跟我爸爸告状,说我对他不孝。我爸回来跟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直接跟我爸说:你要是觉得我爷爷做的对,等你老了,我也这么对你。

我老妈总是拿我跟同班的比。总说我不如这个,不如那个,现在好了,我现在工资工作在我们班的同学群中是最好的。可是又拿我跟人家的婚姻比,我还没找对象了好吗?

看到这里,我只能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自己不会飞生个蛋,然后让下一代好好的飞。和网友说的一样,他们在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打压了我们所有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而长大了却让我们用一直被打压下来的思维方式,去做一番事业,我们怎么能优秀?

个人感觉,在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维方式里,80%是错误的。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格中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没有培养他们应该有的动手能力等等。各位小伙伴,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你认为父母的思维逻辑有哪些奇葩的地方呢?一起聊聊吧。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璃语职美人

前段时间,网传黑龙江某 985 的在校硕士研究生点了一份外卖,当他打开饭盒时,凭借自己建筑系的专业知识判断——少了一块鸡肉!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没错,他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又是现场测绘,又是作图分析,并且拿出了相应的数据,以此证明商家少给了一块鸡肉,而且他还得到了一个更为确切的结论,那就是:饭盒里的菜,确确实实少了一块宽 2.8cm 的鸡肉。

他果断给了商家差评,并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评论,大意是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收集证据到推断测量,再到对比结论,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思维缜密。

一番操作下来,该同学瞬间感觉自己是在 " 行侠仗义 ",他声称虽然这是一块鸡肉的维权,但更是对无良商家的一记重拳,并说天网恢恢,警告商家不要想着逃避,等等。

结果当天,商家也给出了回复。

商家说,自家的外卖一直都是四块鸡肉,之所以会出现尺寸不一,是因为有两块是不同的鸡身上的肉而已,没想到这家伙又是图纸又是测量的 ...... 最后商家说:"你这是魔怔了呀!小样的,就这还想挥一记重拳,我真想给你一电灯炮,让你知道啥是苞米面它爹,碴子!"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引来很多网友的围观及热议。

有人认为这个研究生果然治学严谨,即便点个外卖,也可以推算商家是否在分量上做文章。

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个研究生的做法过于迂腐,感觉学的有些傻了,与社会严重脱节了。

有网友戏谑说,商家你可知足吧,幸亏他说的是鸡肉,要是他较真和你说米饭少了,完了再一粒一粒进行比对,又是测量又是绘图的,再告你个缺斤少两啥的!

更有人犀利地指出:" 一个知识系统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勇气和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是好辩者的天性。"

在我看来,这位研究生在网络上遭到很多人的嘲讽乃至质疑,主要犯了这样几个忌讳。

1、太过看重他认为的 " 事实 " 本身,却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想法和角度。

他看到鸡肉有些不对时,并没有及时和对方沟通了解情况,而是直接判定商家黑心,然后就动用专业知识一顿分析 ...... 这样做未免太草率了吧?

你都没有听对方怎么说,也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其他角度和可能性,如此妄下结论乃至采取行动,岂不是一错再错?!

2、只顾着较真,没有考虑到做事的目的。

当他认为少了鸡块后,他很少去考虑:自己接下来要达成什么目的?

是揭露商家黑心?还是让商家补一块鸡肉给自己?

如果是补一块鸡肉,完全可以致电商家表明疑问,也许商家好说话会补一块,即便不补也总会给个说法;

如果是揭露商家黑心,那么就应该搜集足够多的证据,比如翻阅其他客户的评论,了解下这家店以往的鸡块数量 ...... 而不是凭借这一次就断定商家不良。

3、行动之前,并没有衡量这件事是否值得。

就像网传的一个数学家的故事那样。

某数学家有一次坐公交车,等下车后才发现自己多投了一块钱硬币,于是他打车追上了那辆公交车,又花了几块钱上了公交车,和司机说明了情况后,终于把那一块钱给拿了回来 ......

很多人表示不可理解,不就是一块钱么?为了这一块钱,又是打车又是坐公交的,算下来,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远远超出了这一块钱,还不如不去追回呢!

同样的道理,即便商家真的少给了一块 2.8cm 的鸡肉,本身又能值多少钱呢?你又是测量又是作图的,又搭上了半天时间在那里对比 ...... 这些时间和精力成本,恐怕远远超出了这一块鸡肉吧!

4、关系破裂,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这个差评做出来之后,商家一顿回怼,双方关系破裂不说,更是让人见识了这位研究生的迂腐和无聊 ......

也就是说,这位研究生从做事的动机、策略、行为乃至结果等一系列的指标来看,都是有问题的,而他只顾着沉浸在自以为的 " 真理 " 中而不自知 ......

现实中,有人就像这位研究生一样,在职场中犯了这些忌讳,导致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来访者 Lucy 前来咨询时,陷入到莫大的痛苦与困惑中。

资料里显示,Lucy 的职业起步还是非常不错的:重点大学毕业的她通过校招来到了一家非常不错的公司从事设计类工作,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感觉呆不下去了,辞去了这份工作。

后来的 Lucy 接连换了好几家公司,按照她的话说,面试官对她的印象都非常不错,可不知为何,在公司工作超过三个月之后,就会有人对她 " 闲言碎语 ",甚至她察觉出周围人的不友好 ...... 每次离职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境遇。

" 晓璃老师,我换了这么多家公司,现在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走下坡路 ...... 公司实力一家比一家差,第一家公司在业内算是很有名气的,第二家公司小有名气 ...... 后面的越来越没有名气了。"Lucy 说。

通过咨询了解,我发现 Lucy 是一个挺较真的孩子:大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就很优异,工作后更是有一股追求完美的精神,对每一个设计都力求做到最好 ...... 按理说,这样一名业务能力扎实的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 你是从什么时候发觉公司其他人对你的不友善的?" 我问。

" 这事儿说来话长,"Lucy 想了想:" 有件事我也憋在心里很久了,一直让我难以释怀,正好趁这次咨询我说出来,老师您帮我分析分析。"

那还是 Lucy 从第一家公司跳槽去到第二家公司不到 3 个月的时候,有一回,公司开了一次会议,针对即将到来的展销会讨论相关的设计方案;主管说出了几个方案后,问及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时,Lucy 举起了手。

Lucy 说,结合她在第一家公司的经验来看,这几个设计方案存在很多不足,然后她指出了具体的不足及修改建议 ...... 一时间,其他人纷纷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但 Lucy 认为,自己说些看法没什么大不了的。

后来 Lucy 发现,那次会议后,主管就不再给她布置新的任务了,同事也都渐渐和她疏远了起来 ...... 被架空了几个月后,Lucy 实在受不了就辞职了。

" 晓璃老师,你说我哪里做错了呢?"Lucy 很是不解。

1、Lucy 只看到了她以为的事实,却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想法和角度。

毕竟每家公司情况不同,在 Lucy 跳槽过去的第二家公司里,主管好歹也算是资深老员工了,在会议之前,主管对这些方案有哪些考虑?为何会选用这些方案?这些是 Lucy 不知道的。

而她在会议上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一堆问题,让这位主管情何以堪呢?

2、只顾着较真,没考虑到做事的目的。

我问 Lucy,你在会议中指出主管设计方案的问题,动机是什么?

Lucy 说,她想的很简单,就是站在设计方案的本身,希望能让方案更加优化。

" 既然如此," 我提示道:"我们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达成目标?你在会议上这么一闹腾,会议上有公司上下各级领导 ...... 而很多领导可能对设计本身并不了解,但被你这么一说,他们会认你们部门内部有矛盾,有可能会在会后给主管施压。"

" 如果只是为了优化方案,是否应该考虑下会后和主管进行私下的交流和沟通呢?" 我说。

3、行动之前,并没有考虑到后果。

如果我没判断错,会后会被领导施加了很多压力:首先设计方案需要重改,其次主管可能被提醒注意内部团结,最后主管会因为这件事情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自然会将 Lucy 视为劲敌 ......

"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会后你的主管以及部门同事却对你渐渐疏远了。" 我说。

4、关系破裂,导致自己在公司无法做下去。

Lucy 在会上的举动,直接导致了自己和主管关系的破裂,最终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随着咨询的推进,Lucy 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结合她的特点给到了一些实践方面的建议(涉及个人隐私,略),她表示受益匪浅。

曾有一份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知识、技术等因素仅占 15%,剩下 85% 都取决于人际关系。

换句话说,那些太过较真的人,往往眼睛里只有事情,却忽略了事情背后的人,不懂得采取适合的策略与方法,看不见他人的感受和考虑,更考虑不到背后的人际关系等这些更为重要的因素...... 如此,职业发展又怎么会一帆风顺呢?

" 不管是为政还是做事,都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南怀瑾)

PS:关于系统的自我认知及能力提升的思路、模型与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我的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微信公众号 " 璃语职美人 "(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赵晓璃。2021 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持续热销中。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璃语职美人

近期文章回顾(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还记得那一系列心理测试题吗?测试你心理是否变态的!!我全部是对的!!足够说明本人变态了吧?有什么要问的,问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