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合伙人2》?

腾讯《一线》报道 作者:冉蕊

昨日,有消息称言承旭因口音问题,进入《中国合伙人2》剧组第一天就被换掉,引发网友热议。今日,言承旭经纪人发声,称该剧是被言承旭“推掉”,而非“换掉”。而言承旭粉丝也在微博质疑该剧借言承旭炒作。

近日,有媒体爆出《中国合伙人2》开机,这次讲述的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故事。据片方此前发出的宣传资料显示,刘亚当为导演,主演有赵立新、凌潇肃、言承旭三位,与《中国合伙人》一样,是讲“三兄弟创业”的故事。然而,有消息称,言承旭进入剧组拍了一天即被换掉,原因是口音问题。

今日,言承旭所属经纪人回应此事,称该剧“言承旭已经推掉了”。而“言承旭全球家族”及言承旭后援会也在微博写道:“言承旭参演《中国合伙人2》的消息经跟言承旭经纪公司确认:言承旭没有参演,不知道微博的言论是哪里来的。希望大家不要再传言此类不实消息!这炒作的成分也太大了吧?不管谁来出演把片子拍好才是关键呀。”

(《资本前瞻》记者 陈少华综合整理)最近一部名叫《中国合伙人》的在院线热映。有人叫好,说它展现了一群年轻人的激情创业史,堪比一碗创业励志的心灵鸡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其没有展现出公司三位合伙人最深层的思考,却仅仅用“上市”来代表完美的梦想最终达到人生顶端。当然也有人对此不置可否,因为一部电影实在不足以表达公司创始人关系中更复杂的一面,出此言的正是新东方的精神领袖俞敏洪。

同时,关于中国式合伙的讨论也逐渐升温,比如原型,比如新东方,比如股权分配。尽管导演陈可辛称《中国合伙人》跟新东方没有关系,拍的是一个时代。

中国式合伙: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江湖义气、兄弟情谊往往是中国式人际关系里天然存在的一种元素,然而也正是这种元素,为多数中国式的商业合伙关系埋下决裂伏笔。

从新东方三大佬,到万通六兄弟,到联想柳传志与倪光南,真功夫内斗、国美之争、曾志伟陈可辛分家等,江湖义气、不合理的股权设置、利益分配不平衡、合伙人角色转变、理念冲突、功高盖主早已成为从“合伙”最终走向“散伙”的魔咒。创业大佬之间的分分合合早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再回首这些大佬们创业路,路途中布满着荆棘,但那些恩恩怨怨或许早已消泯。

当然,使得当年这些创业难兄难弟拆伙的原因,大部分围绕“经营理念不和、利益分配冲突”等话题展开,这也可说是中国比较典型的“创业分离并发症”。当面临企业上游与下游的夺权争利等问题时,兄弟情义往往凌驾了合伙关系。

至于如何选择合伙人?地产界的思想家、万通房产董事长冯仑有一番高论:选择合作伙伴如同选择终身伴侣。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价值观一定要一致,这和女性用终身大事思维找对象是一样的。这样你们可以同甘共苦,一直走下去,可以化解很多危机。合伙人价值观一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当你们分开的时候,也不影响继续做朋友。找合作伙伴时,要有超出钱的想法,最后挣钱是最理想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是一个凑合的事儿。如果是你有钱、我有关系,咱俩先对付着弄了,这事儿最后都会掰。所以找合作伙伴在价值观方面需要更多的审视,更多的讨论,不完全是你有钱、我有关系、他有产品,最后凑合一块干。这样短时间可能还好,但是接下来会很麻烦。

商业关系终究是商业关系,必须回到商业经营的层次就事论事。王石第一次跟冯仑见面时,就预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冲突,冯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第一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决策、资源分配的意见冲突不断,兄弟情义反而成为最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 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电影只有短短两小时,必须把复杂的商业现实处理成一个简单争议。在《中国合伙人》里,这个争议变成了究竟要不要到股票上市。土鳖青年为了保留自己从一砖一瓦开始创校的成果,认为自己赚的钱没有理由变成股利,白送给对创校没有帮助的大众股东,因此对臭跩海归极力主张的赴美上市有很大抵触情绪,甚至增发30%股票给员工,以稀释其他股东在公司内的话语权,加强自己阻止上市的优势地位。

中国式股权究竟应该如何分配呢?

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叫初创企业如何分配股份期权,里面说到硅谷一般原则如下:

3、一线管理人员 0.25%;

5、外聘董事会董事 0.25%;

6、期权总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很明显,硅谷的分配原则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外聘CEO在中国仍不是主流,据统计,2012年,71%的新任CEO为内部提拔。与上一年度相比,内部提拔CEO的比例明显下降。事实上,年间,内部提拔CEO的比例平均为80%。初创企业中,不管是CTO还是CMO,如果只给0.8%到1.3%的股权,估计没人会跟你合伙。而目前市场的行情是,CTO如果没10%左右,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甚至给10%,也未必有适合的人才愿意参与。

那么中国式股权究竟应该如何分配呢?其实原则很简单,创业者必须明确,谁是公司除创始人之外最重要的人?谁最重要谁就拿最多股份。如果该公司是产品驱动型团队,工程师产品经理就应该拿最多股份;如果是业务型,销售合伙人拿最多;如果是商业模式型,需要前期烧钱的,那会融资的就应该拿最多股份。

产品型团队最典型的就是。做游戏的,几乎不用动任何其他心思,完全看产品,产品好,用户爱玩,渠道会主动来找你联运。开发游戏,人多了无用,资金多了也无用。把钱砸在办公室,场面上都无用。反而不如在一个三室两厅七八个兄弟一起干能成事。弹弹堂的CEO曹凯,在游戏已经过月收入千万后,还每天工作到12点,看游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销售型团队往往是要靠客户订单才能维持下去。即使是想转型为产品型团队,往往前期也是要靠外包才能活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带来销售谁就最有价值。厉害的销售死人都能说成活人,用户没有需求也能说出需求,所以销售型团队销售分最多的利益无可厚非。

商业模式型团队,往往前期要烧钱,且烧钱不止几百万,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动辄货币单位不是人民币而是美金的。那团队中,谁能融钱,谁就应该拿大的利益。举个例子,一个朋友帮兄弟的公司在去年资本市场已经很差的情况下从温州老板手里面募了800万人民币,估值咂舌的达到了1个亿人民币,产品甚至都没上线。兄弟给了他给了15个点股份,不用全职。朋友全职工作仍然是投融资,维护好和温州投资人的关系。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最好未雨绸缪,规划好如何分配利益。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企业所需人才不同,需要随时调配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合伙人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