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我的双层小提琴是什么问题?

尽管玻璃橱柜中陈列着这些年获奖的几把小提琴,但是徐永成见到记者的时候,首先递过来的,却是一块珍藏了10多年的小提琴背板原木。

徐永成出身制琴厂,最后却坚定地走上手工匠人之路。从业40年,徐永成已经养成习惯,只要看到好的木料,就当成“宝贝”一般呵护。

除了工作室,徐永成平日待的时间最长的,是家中长约一米的工作台。在他眼里,有的好琴历经几百年,而且都是有生命的,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技艺,避免千篇一律的作品。

一个工种做10年 坚定成为手工制作匠人

对于小提琴的机械化制作流程,徐永成再熟悉不过。18岁那年,他被分配到长征提琴厂做木工。单是“开料”,他就干了10年。

“开料只是小提琴流水制作中很小的一道工序,后来我也做刨板,一天要刨几十块。”日复一日,工序单调无聊,徐永成坚持了下来,但那时的他,还未能够掌握整把小提琴的制作技艺。

转机出现在1987年,徐永成离开了提琴厂,来到乐器研究所。新人都是学徒,跟着老师傅“学艺”。不料,一开始徐永成就遇到了小挫折——工厂学习的技法太粗糙,徐永成的基础没有其他工匠好。他连“弯框”这个简单步骤都没有通过老师的“验收”。老师傅一句“你连这么简单的步骤都没做好”刺痛了他的心。

从那以后,徐永成发奋学习,师从中国老一辈的著名提琴制作家、提琴制作教育家梁国辉,一步步走上手工制琴的道路,也一步步感受到手工制作的魅力。

作为中国提琴制作岭南学派领军人物之一,梁老师要求非常高。徐永成“一点都不敢马虎”。不能在工作日当面请教,徐永成就到单位和邻居家里借电话,“远程”拜师。节假日里,徐永成也不歇息,他常常拿着半成品,骑着自行车到老师家里,当面探讨制作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徐永成凭借自己手工制作的小提琴,一举拿下美国第十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优秀奖。

2年磨一把好琴 摸索小提琴制作“秘籍”

“世人都觉得小提琴很艺术,但是只有工匠才明白,制琴的过程很辛苦,被刀片划伤手指头,流血是家常便饭。”徐永成在手工制作的路上“痛并快乐着”。

制琴的技艺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1992年徐永成第一次获奖,但技艺还不纯熟,没掌握好小提琴上色工艺。至今他仍保留着当年裁判亲手写的信,信中写道:“琴做得很好,可惜油漆涂得厚了一点。”原来徐永成当时尚未掌握好调色技术,足足将提琴多刷了十多二十层油漆。

徐永成就是这样,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制作“秘籍”。

“拿到木材后,不急着动手,我先在脑海里构思一下成品琴的模样,设想琴的弧度,接着才一刀一刀,慢慢雕刻出面板、背板、指板等各个部件。”在徐永成的经验里,一把好琴不是一次性制作完成的,与如今时代的快节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把好琴前前后后得花上2年的时光。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块相同的木头,每一块木头的纹理、弧度等都有偏差,这就需要手工艺人匠心“打磨”。徐永成常常第二天拿出前一天制作好的部件,不断揣摩修缮。“不是每一次改了就变得更好,我也试过把琴给改坏的。”就算遭遇挫折,徐永成仍“乐在其中”。

在徐永成看来,工厂里制作出来的小提琴都是“一个模子”,统一且缺乏“个性”。手工制作与工厂定制化生产不同,其独特魅力在于常常给人以“惊喜”。

“提琴制作的探索是个无底洞。现在很多人使用高科技的方法制作小提琴,我不喜欢那一套,用手工打磨出来的,才能称得上精品。”徐永成身体力行坚持手工制作40年。

好琴标准极高 遗憾还没造出一把“完美”的琴

离开乐器研究所后,徐永成也曾经有机会当小提琴厂的厂长。小提琴厂的收益比起手工琴制作的收益会来得快一些,但徐永成还是选择自己开工作室,坚持手工制琴。

“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提琴金奖”“广东省十大提琴制作工匠”“美国第十二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工艺优秀奖”…从业数年,徐永成获奖无数。

不过,他仍遗憾还未能造出心中那把“完美的琴”。徐永成手上一直保留着一张国外名琴的磨具手绘图纸,做琴时,他常常拿出来,不时进行比对,在他眼里,好琴有着极高的标准。

在徐永成的工作室,他拿起一把半成品告诉记者,小提琴的面板所用的材料是云杉,背板用的是枫木,指板用的是乌木,配件还有用玫瑰木、枣木等。每一种木材都极为考究。木料、弧度都会影响到一把琴的好坏。

“一把好琴要工艺好、声音好、艺术品质好。我认为,好琴不仅是手工制作精美,还得富有艺术品质,还得拉出优美声音。”徐永成说。

在他眼里,拉小提琴和制作小提琴的人看待一把完美的琴的视野是不同的。未闻其声,先审其美,手工匠人会依据国际标准,对小提琴做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评测。

“有的好琴历经几百年,要定期上漆,时时保养,而且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徐永成说。

【实习生】郑演彤 宋欣冉

【视频拍摄/剪辑】沈丛升 宋欣冉

一般不会这样,只要发现标准频率倍数说明,你的琴产生的谐波太强,

一般用手一直拨弦来测音准,不要用弓拉,应该可以

一般g弦调到196hz为准,d弦调到293hz为准,a弦调到441hz为准,e弦调到661hz为准

[此贴子已经被和声于 23:09:24编辑过]

很感谢大家对于我文章的支持,我尽量写细一些,为的就是让大家破除迷思,远离假内行,更好的了解你的琴。第二篇将接着上一篇的说,主要回答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

(图为Philip ihle的作品与他的琴码)

1.贵的品牌琴码就好嘛

不见得,点名批评Aubert这个牌子的琴码,他们近年生产的deluxe级别琴码产品非常非常非常拉胯,现在的deluxe实物和图片看起来可能颜色偏深,发黄,让人看起来是老的感觉,外网上查了查也没说这是为啥,就是说aged,应该是处理过。非部分个体有一些不错的,大部分Aubert deluxe其实都偏软,材质一般,甚至有些根本不能用。这个是已经被我拉黑名单的品牌,除非有个别我感觉不错的可能会下手。同一个牌子,同一个等级的琴码,其中也会有好有坏,差距特别大,所以一定要自己挑(不懂怎么挑就别装13,全权交给专业的制琴师)我个人来讲,买码子从来不看品牌,只看料子的质地,花纹就看个乐呵好了。如果硬要我说哪个品牌的码子好,我个人可能会倾向于选择milo stamm,cremona,还有最近才引进国内有售的barsa。这些品牌的琴码从总体质量以及出精品的概率上来讲,也还不错。

理想的琴码一定要偏硬且有韧性(对于绝大部分琴,百分之90),不能太软,不然用不了几天四根弦全塌还容易变形前倾。当然这个不问题能绝对化,不是说越硬越好,或者说硬的就一定好。质地硬的琴码能更好的传导琴弦的振动,软的琴码的传递则不那么直接,会吸收掉一部分的能量。一些声音比较发散,有杂音或太过于外放的琴,也许可能需要偏软的琴码,但是不管是从声音角度来讲也好,还是耐用角度讲,绝大多数的琴都是不需要软的琴码的,还是硬一些的好。

3. 琴码的修削会影响声音吗

会,肯定会,而且影响非常大,琴码上一些重要部位的数据会直接影响声音。这个具体的我想择日写个第三篇细讲。(估计也没几个人愿意看 )

而且末尾再讲句不客气的话,中国,从事提琴制作这个行业的师傅们,其中能把琴码修到板正合格,工艺到位又美观的,应该只有百分之1,就是那么几个,其他的师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要天天说什么,买琴就是买声音,声音怎么怎么好,都是商家的bullshit。琴要想声音好,是在制作过程中很多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个结果。如果连一个装配琴码的小细节都做不好,又何谈有好声音?而且再说一个点,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懂所谓提琴的声音为何物,某些爱好者(尤其是是一些中老年发烧友,没有针对,事实如此)拉的鸡飞狗跳的,还和制琴师妄谈所谓好的音色,实在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

这个我觉得,假定在质地几乎相同,一老一新的琴码之间作比较,毋庸置疑老的琴码要更胜一筹,老材料的琴码说白了就是更干了更脆了振动的传递更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老的琴码可能会比较脆,掰一下就断了啥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搞绝对化,不是说老的就一定好,越老就越好,任何琴码上的调整处理都是要根据具体的琴来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坏与正确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补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制琴师Greiner修的琴码,细节拉满的同时也非常有个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提琴二次合琴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