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哪些情节表现了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一课一练《红楼梦》
A.晴雯 B.金钏 C.迎春 D.袭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3.《红楼梦》常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4.贾雨村正欲下令捉拿薛蟠时,当时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而今的门子暗中递给他一张_____________
5.甄士隐书房闲坐,偶做一梦,最后来到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_______________”;贾宝玉到秦可卿房中,看到有一联“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7.《红楼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经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_________
A.第5回,宝玉在秦氏的卧房中午休,梦游太虚幻境,到孽海情天薄命司中,先将又副册厨门打开,看到其中两幅画和字,不解;开副册厨门,看见画着桂花、池沼,还有字,还是不解;再去取正册来看,未及看完,就被仙姑带去游玩。
B.第6回,王成的祖上与王熙凤的祖父连了宗认作侄儿,此事只有王夫人及凤姐之父知晓。王成的亲家母刘姥姥见女儿女婿过得萧条,便有心去认这门亲,但因从未见过王夫人,只得带着外孙板儿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通过周瑞家的才见到王夫人,王夫人送她二十两银子,她给了周瑞家的一两银子,以示答谢。
C.第7回,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落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D.第8回,宝玉从梨香院回到自己的住处,晴雯告诉他,他在宁府叫人特意送过来给她的豆腐皮包子,因她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被李嬷嬷拿走了,说是给孙子吃;宝玉问起早起沏的枫露茶,得知被李嬷嬷喝了,大为生气,打算把这个乳母撵出去,在袭人的劝解下,方才作罢。
E.第9回,贾宝玉与秦钟一同到贾家学堂上学,金荣借机欺负秦钟,说了不少闲话。贾蔷素与贾蓉要好,他要为秦钟出气,便怂恿宝玉的书童锄药给金荣一点教训;在锄药的鼓动下,贾兰贾菌也动了手;宝玉的三个小厮也操着家伙加入了战阵。
A.下列各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B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史家。
C.王狗儿当年依附王夫人的娘家,认了同宗,后来家境败落,他家的岳母刘姥姥便到贾府来求助。刘姥姥费了一些周折,才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抹不开脸面,就送给她二十两银子。
D.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E.宝玉来看宝钗,黛玉也来看望。然后薛姨妈留大家吃茶,宝玉要喝酒,薛姨妈就拿好酒来给大家一起喝。而宝玉偏偏想喝冷酒,宝钗劝说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心生醋意,借雪雁送手炉来冷嘲热讽一番。
10.《红楼梦》中常用诗词的形式预示人物的命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前两句分别说明薛宝钗的品德和林黛玉的才能。后两句则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在贾母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自称槛外人,机关算尽,有心机。
C.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是贾惜春的判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际中,预感到自己未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虽出身富贵,但父母早逝。后两句则借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指湘云婚后不久夫妻离散。
11.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A.宝玉挨打后,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晚上,宝玉叫袭人送两条旧帕给黛玉。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三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B.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C.宝钗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D.贾母率众人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张道士趁机为宝玉作媒。第二天,宝、黛为这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元妃送出灯迷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
C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D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贾家。
A.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刚,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D.《红楼梦》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自己承担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15.下面是三位学者对黛玉爱情悲剧的评论。刘大杰认为悲剧缘于黛玉对封建文化的反抗,刘敬圻认为原因是黛玉对封建道德的恪守,而王昆仑认为原因在于黛玉敏感多疑的个性。这些观点角度不同,各有道理。你最认可哪个观点?请结合原著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①刘大杰:(林黛玉)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她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贪图富贵,她用生命来争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为了坚持自己完整的人格与幸福的爱情,她斗争到最后一分钟。
②刘敬圻:林黛玉的名门闺秀风范,她从所受教育与习俗中养成的自我控制行为,害苦了她。换句话说,她“并不孜孜以求超越自然与社会的秩序,……也不想重新调整价值观”。无怪乎清人感叹说:“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终日以眼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终身竟不着一字者,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与私者。”“死黛玉者黛玉也。”
③王昆仑:宝钗和湘云存在着一天,(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就一天得不到平静与和谐。……她随时谛听着,有谁的脚步走近了宝玉的身边;随时窥伺着,宝玉的心在向着谁跳动。她的灵魂永远在紧张、惊愕之中。……她神经越敏锐,估计敌情越强;地位越孤立,假想的敌人越多。于是只有让深重的疑惧、妒恨、忧郁不断地侵蚀自己,而人生的路径也就非常狭窄了。
A.贾府有一个辉煌繁荣的过去,赫赫扬扬已历百载,而现在几乎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贾府的许多奢侈浮华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似的欲壑。如第五十三回写宁府的庄头乌进孝来交租,贾珍原想至少也有五千两,但乌进孝只交来二千五百两。于是贾珍皱眉说:这够作什么的!
B.贾府生活奢侈浮华,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这注定了贾府要以衰微破败的悲剧结局。小说里多处写到贾府的衰败,如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描写贾府过年的情景,除夕祭宗祠仍颇为隆重,但到元宵开夜宴时,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
C.贾母对孙儿孙女等等年轻人都很爱惜,可是若发现年轻人有人违反纲常礼教的危险时,她就立刻板起封建正统的脸来。有一次她和众人听外面叫进来的女先生说书,说一段凤求鸾的故事,刚刚听了一个开头,贾母就忙叫停,还批评那些要求恋爱自由的青年男女,都是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
D.宁国府的当家人是贾珍。《红楼梦》一开卷,冷子兴就这样说:这珍爷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作者对贾珍这种角色,用诙谐的笔法讽刺他的板起脸来充老子,装正经。如过年的时候贾珍发放年物给侄子们,看管家庙的贾芹也来领取,于是贾珍便训斥他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言外之意是,我州官是可以放火的,你县官们也不是不可以放火,只不要放的比我州官还凶就行了。
E.袭人归省母病,凤姐派晴雯和秋纹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这天夜里,秋纹出去,晴雯跟着出去吓唬她,因天寒穿得又少,第二天一早就感冒了。宝玉派人去请了个大夫,结果竟是个庸医。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秦氏死前给凤姐托梦,凤姐惊醒后听到秦氏的死讯心中似戳了一刀,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吓了一身冷汗。
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A.袭人 B.芳官 C.晴雯 D.金钏
1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____”,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2)金陵十二钗中有一对母女,她们是________;带发修行的是___
3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中____的评论。
4这位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这是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的话,其中的这位姑娘___
5)结社、赏花、吟唱是清代都门特别盛行的社会风气,大观园的公子小姐当然不会例外。由探春建议发起成立了海棠社,李纨自荐掌坛。诗社成员都有雅号。其中:“稻香老农_______蕉下客,黛玉叫“___”,薛宝钗叫“___”,宝玉叫“___”,迎春叫“___”___藕榭
2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红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为爱情流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支曲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
3)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懦弱的____、精明的____、孤僻的____,取原应叹息之意。
4)《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____、弄权铁槛寺、逼死____、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5)《红楼梦》中最恪尽职守的丫鬟是____,被赞为解语花;最有反抗性格的丫鬟是____,涉及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鬟是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此诗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结海棠诗社时,薛宝钗吟咏之作。
A.首联因珍重芳姿而白昼掩门,既是珍惜白海棠的表现,又是宝钗自我形象的写照。
B.颔联,海棠洗胭脂而现冰雪本色,倒装句突出了海棠冰雪洁白的特点,暗扣了标题。
C.颈联,谓白海棠淡极而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托物言志与比喻的手法,借海棠的形象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
22.海棠诗社,李纨评此诗第一,因为这诗有身份。请结合诗句分析此诗暗示了薛宝钗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晴雯等忙命关了门,进来笑说:“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唠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麝月笑道:“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着些儿。也是防着怕走了大褶儿的意思。”说着,一面摆上酒果。袭人道:“不用围桌,咱们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又宽绰,又便宜。”说着,大家果然抬来。麝月和四儿那边去搬果子,用两个大茶盘做四五次方搬运了来。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宝玉说:“天热,咱们都脱了大衣裳才好。”众人笑道:“你要脱你脱,我们还要轮流安席呢。”宝玉笑道:“这一安就安到五更天了。知道我最怕这些俗套子,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众人听了,都说:“依你。”于是先不上坐,且忙着卸妆宽衣(己卯本点评:凡吃酒从未先如此者,此独怡红风俗。故王夫人云:“他行事总是与世人两样的”,知子莫若母也)。
一时将正装卸去,头上只随便挽着纂(cuán)儿,身上皆是长裙短袄。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划拳。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式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袭人等一一的斟了酒来,说:“且等等再划拳,虽不安席,每人在手里吃我们一口罢了。”于是袭人为先,端在唇上吃了一口,馀依次下去,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定。小燕四儿因炕沿坐不下。便端了两张椅子,近炕放下。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过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馔果菜。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二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晴雯笑道:“正是早已想弄这个顽意儿。”袭人道:“这个顽意虽好,人少了没趣。”小燕笑道:“依我说,咱们竟悄悄的把宝姑娘林姑娘请了来顽一回子,到二更天再睡不迟。”袭人道:“又开门喝户的闹,倘或遇见巡夜的问呢?”宝玉道:“怕什么,咱们三姑娘也吃酒,再请他一声才好。还有琴姑娘。”众人都道:“琴姑娘罢了,他在大奶奶屋里,叨登的大发了。”宝玉道:“怕什么,你们就快请去。”小燕四儿都得不了一声,二人忙命开了门,分头去请。于是袭人晴雯忙又命老婆子打个灯笼,二人又去。
(选自《<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红楼梦》的意蕴中有一个层面: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过去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曹雪芹的世界观是讲一切归于空虚,人生没有意义。我认为这个看法可能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状况。曹雪芹的世界观体现在《红楼梦》中是把“有情之天下”作为人生的本源性存在,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有情之天下”就在实在、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之中。曹雪芹用“情”照亮了空,因此人生是有意义的。一部《红楼梦》给予读者的“悟”就在于此。怡红院群芳开夜宴,超越等级制度、等级观念,不分彼此,不拘形迹,自由平等,自由人和奴隶一起狂欢,那就是“有情之天下”。
(节选自叶朗《<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A.本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写丫头们在怡红院为宝玉举办一次私人家宴以庆贺生辰。
B怕走了大褶儿的意思是怕出大错误,这是麝月善解人意地替林之孝家的解释。
C散着裤脚写人物的衣着休闲,宝玉和芳官着装相仿,表现宝玉和芳官的关系融洽。
D.芳官右耳戴玉耳钉,左耳戴镶金大坠子,写出她追求时尚,及比其他丫头更高的地位。
A.《红楼梦》版本多,文中己卯本点评表示本回材料出自脂砚斋点评的手抄本系列,其点评有助于读者解读小说。
B.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是承接第六十二回白天庆生结束来写的,塑造了勇于反抗、寻找快乐体验的青春儿女群像。
C.小说人物众多,却繁而不乱,语言描写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袭人在文中主持安席和请客夜宴时都显得端方持重。
D.曹雪芹笔墨锦绣,异彩纷呈,有时却极简而通透,如文中渲染欢乐的气氛,仅多次重复一个字,便意趣盎然。
25.占花名儿是行酒令的一种,即把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诗,并附有饮酒规则。作者在写宝玉夜宴时提议要占花名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6.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红楼梦》的意蕴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虹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的命名方式。
C.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30.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1.《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B.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作者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
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
B.本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
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
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
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
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
D.《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说,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敞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寥寥几笔,她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就一目了然了。对那些美貌而又富贵的人曹雪芹更是不惜浓墨重彩装扮他们。我们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A.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红楼梦》中所涉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A.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A.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38.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可以用卡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读书成果。下面是某同学读《红楼梦》时制作的一张卡片。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红楼梦》人物:可爱可敬的刘姥姥
①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对我印象特别深刻。②虽然刘姥姥是一名村妇,但有一定胆识,能说会道,幽默机智,知恩图报,可爱可敬。③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通过周瑞家的见到王熙凤,与贾府建立关系。④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凭着她的眼界、智慧、幽默,恰到好处地配合演出,让贾府欢声笑语。⑤三进荣国府,刘姥姥受王熙凤托付,在巧姐为舅兄算计出卖的危急关头,将巧姐救出。⑥《红楼梦》借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的视角,展现出贾府这个豪门大族由盛而衰的过程。⑦可以说,刘姥姥几进贾府在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和小说主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9.《红楼梦》是本学期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然而目前不少同学怕读不懂不敢去读,请你为《红楼梦》写一段推荐语,激起大家的阅读兴趣。(10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雨村听了大怒道:“那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我看你十分眼熟,但一时总想不起来。”门子笑道:“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而村大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一个小沙弥,蓄了发,充当门子。便忙携手①道:“原来还是故人。”因赏他坐了说话。这门子不敢坐,雨村②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门子才斜签着坐下。
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门子道;“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门子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情分脸面,所以如此。”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递与雨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门子道:“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今告打死人之薛,就是‘丰年大雪’之‘薛’,—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的本也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说,便笑③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
门子笑道:“这个被打死的是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年纪十八九岁。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谁知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谁知又走不脱,两家拿住,打了个半死,都不肯收银,各要领人。那薛公子使喝令下人动手,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这薛公子原择下日予要上京的,既打了人,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并非为此而逃。”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薛家有的是钱,与冯家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其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雨村笑④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40.脂砚斋在本回雨村笑道旁批注,全是奸险小人态度,活现活跳。下面对贾雨村四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处是客套做作之笑。贾雨村知道门子的来历后,虽也有不期而遇故人的喜悦,但他更怕门子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所以携手而笑,笼络门子。
B.第处是得意期盼之笑。贾雨村看到圆滑世故奸刁诡诈的门子不敢坐时,有高高在上的优越。同时贾雨村进一步笼络门子,盼望他快说出不令发签的原因。
C.第处是虚伪狡猾之笑。面对凶犯深厚的背景,如何了结此案贾雨村自是心明如镜。但还装出一副清廉的样子,并继续向门子打探,以使案子处理得更周全。
D.第处是奸刁阴险之笑。门子讲清案情的来龙去脉,又替贾雨村出了了结案子的主意。贾雨村笑说不妥,不妥,却又定下计议,充分暴露出他的奸刁阴险。
A.贾雨村刚到任,为显示新官上任的威风,准备发签拿人。但他又深知宦海凶险、风云莫测,所以,当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时,他很快反应过来,宣布退堂。
B.小说通过对话和富于特征性的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门子鲜明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封建衙门里的一个熟悉官场内幕、趋炎附势、世故刁猾的下层人物。
C.作者写贾雨村听门子述说事情原委后,大惊、携手、陪笑、赏坐、请教以及案结之后疾忙修书,事后充发门子等情节,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语言富于表现力。
D.此篇通过葫芦僧诠释护官符和贾雨村徇情枉法、乱判人命案件等情节,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豪绅依财仗势、为非作歹、鱼肉人民的罪行及官场的腐败。
42.红学家丁广惠先生在《〈红楼梦〉《诗词评注》中说:《红楼梦》的总纲是第四回,而护官符则是这个总纲的集中表现。结合选文,具体分析护官符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会真记》实指《西厢记》。
43.请简述这一回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44警芳心意即启动爱之心。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听戏文,《牡丹亭》的唱词是怎样启动黛玉的春心的?
45.贾宝玉将落花撂进流水中,林黛玉却要将落花埋起来,他们二人在对待落花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做简要分析。
46.林黛玉在读《会真记》时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但当贾宝玉背诵书中戏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她却嗔指宝玉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请分析林黛玉的矛盾心理。
47.贾宝玉学着《会真记》里的戏词逗林黛玉时,作者写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你觉得这段神态描写中哪些词语最传神?为什么?请找出一两处试做简要赏析。
48.这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从全书的章节来看,听戏文是一个过渡。请结合全书,谈谈你的理解。
49.请以《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150字左右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成因及表现

本文篇幅较长,特把提纲列出。有兴趣者请看正文,无兴趣者可只看提纲。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成因:

第一方面,遗传基因。第二方面,环境影响。(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林黛玉是【诗礼名族之裔】

第二,林黛玉是个苦命的孩子。

第三,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

林黛玉典型性格的表现:

一、遵从封建道德和性格叛逆并存。

二、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并存。

三、爱情上拈酸吃醋和潇洒拓落并存。

四、爱使小性儿和宽宏大度并存。

五、目无下尘和少有封建等级观念并存。

六、养尊处优和具忧患意识并存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分析评论林黛玉的文章可说是浩如烟海多如牛毛。但林黛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典型早已经深入人心,对她的分析和评论也必将是永久性的话题,会世代延续下去。本文旨在分析林黛玉双重性格的内在成因及其外在表现,与其它文章若有雷同也是情理中事。对笔者观点若有争议者也请求同存异。

林黛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文学艺术典型,喜欢红楼梦者大多也喜欢林黛玉。但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个人物?笔者觉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林黛玉表露在外的是一种看似很矛盾的双重性格,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却可以发现这个人物精神世界里内在的、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真、善、美。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林黛玉的性格犹如一个熟透了的猕猴桃,外面是很不起眼的褐色的果皮和浑身的毛刺,但剥开果皮,里面却是颜色晶莹、味道鲜美的果肉。这里面的内容才是黛玉性格的精神实质。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先天遗传因子的传承,另一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而红楼梦年代女孩子的环境影响局限性较大,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因素对黛玉的影响。

从已知的人物关系看,和林黛玉有传承关系的有三个人:外婆史老太君贾母、父亲林如海、母亲贾敏。

从身份上定位,贾母是侯门千金,林如海是文苑才子,贾敏是大家闺秀。

从智商上揣测,贾母自进贾府从重孙子媳妇做起,直到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在这样的豪门府邸大家族里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直到处于贾府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其智商很难说不高。而且贾母很可能自小还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文化素养的熏陶和教育,一篇【掰谎记】竟能说倒女先儿那也不是一般水平。林如海能高中探花说明智商不低。贾敏智商如何不得而知,但有其母必有其女,贾母智商高贾敏也不会差到哪里。

从品性上探索,贾敏几乎没有线索。林如海给人的印象就是正直善良,向自己大舅哥举荐贾雨村就是典型的文人士子的知恩图报。当然,他并不知道贾雨村的秉性为人。即使举荐有误,与其品性善良无关。贾母给人的印象主要是睿智、开朗、善良,说话风趣幽默也不乏尖酸刻薄。文中都可找到例子说明这几点,但与本文关系不是太大,为缩短篇幅在此恕不例举。

有如上遗传基因的传承源,所以林黛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心地善良、正直率性、才华出众、气质高贵、品格风流、风度儒雅以及说话风趣幽默、尖酸刻薄等品性特征,都能隐隐找到贾母、林如海、贾敏的影子。

  林黛玉的性格是立体的、典型的。这种典型性格的形成,除了遗传基因主要就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了。而且后天环境对黛玉性格的发展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可知,典型环境无疑是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典型性格赖以形成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典型环境,黛玉性格的形成也就失去了现实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也就严重背离了小说创作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概括起来,黛玉所处的典型环境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林黛玉是【诗礼名族之裔】

林黛玉祖籍姑苏,住于扬州。其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后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封建时代缔结姻缘尤其讲究【门当户对】,《护官符》上四大家族之一的赫赫贾府能把女儿嫁给林如海,林家自然也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属于书香门第、仕宦贵族了。毫无疑问,黛玉就是贵族小姐了。黛玉尽管前身是【绛珠仙草】,但到了凡间她就是凡人。封建贵族小姐身上所具有的养尊处优、清高孤傲、目无下尘、娇贵矜持、天真率性等个性特征也必然会在黛玉身上有所体现。

第二,林黛玉是个苦命的孩子。

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生了一个弟弟却早早夭亡了。偏黛玉五岁时又丧母,没有几年其父林如海也命归黄泉。林家虽有同族毕竟血缘已远难得依傍。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而且自幼【怯弱多病】,再加之母亲患病时床前尽孝备受艰辛,母亲亡故后又【哀痛过伤】、【触犯旧症】,可说是个身心都备受摧残的苦命孩子。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形成。歌词里有【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尤其是像黛玉这样本就【怯弱多病】的柔弱女孩,小小年纪双亲俱亡,逐渐形成猜忌多疑、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等性格特征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三,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

黛玉父母双亡之后,别无依靠,只得长期寄住在外祖母家贾府。贾府不仅是钟鸣鼎食的豪门贵族,而且是【宁国府】、【荣国府】两府紧相连属,连主子带奴才上下几百口子的大家族。府中规矩礼数繁多,人际关系复杂。黛玉虽有贾母、宝玉、凤姐等人呵护,但毕竟好多事情要靠自己决断。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纸来说,无疑是生活的严峻考验。黛玉贵族出身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自尊自强、清高孤傲的个性,但现在无奈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油然而生自卑之感也是人之常情。加之敏感脆弱、猜忌多疑,这种深深的自卑情结往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这种性格矛盾的冲突造成的外在表现往往就是【尖酸刻薄】和【小性儿】。

以上分析的是林黛玉典型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那么,黛玉的典型性格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呢?笔者大致上归纳了六个方面,下面逐一展开分析。

一、遵从封建道德和性格叛逆并存。

林黛玉出生在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尽管与父母相处时间不是太长,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使封建伦理道德还是在黛玉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黛玉刚进贾府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便牢记母亲教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贾元春省亲,游览【大观园】之后建议姊妹们每人各题一匾一诗。黛玉也觉得能被皇贵妃赞赏是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第40回酒宴上行酒令,黛玉不慎用了《西厢记》、《牡丹亭》上面的文句,第42回宝钗专门为此开导她,清高孤傲的黛玉竟然【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之所以【羞】之所以【心下暗伏】,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作为不符合封建道德对一个女孩子的要求。

  黛玉虽然和宝玉倾心爱慕,但她始终恪守着封建道德底线,亲昵而不狎昵,不允许越雷池一步。第23回,【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第26回,宝玉笑说紫鹃【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第45回,【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这些情节都说明黛玉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处于社会主流地位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她心中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但黛玉在自觉不自觉地遵从封建道德的同时,却有着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叛逆。

 黛玉鄙视权贵,鄙视仕途经济。第16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黛玉从来不劝宝玉留意什么【仕途经济】,竟和宝玉的心思不谋而合。第32回,湘云规劝宝玉【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不成想此时黛玉恰在窗外潜踪,这些话听的清清楚楚,【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第23回,三月春暖花开时,黛玉敢于和宝玉私下阅读《西厢记》、《牡丹亭》等当时的禁书,而且还敢用里面的文句打趣宝玉。【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甚至宝玉从外面弄来的【外传野史】、【才子佳人】之类的【禁书】她也照看不误。(第32回)由于比较痴迷,以至于午觉方醒便能随口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句子(第26回),甚至于在酒宴上还能不慎用了《西厢记》、《牡丹亭》上面的句子(第40回)。尤为值得赞叹的是,在那种男女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黛玉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和宝玉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作为精神支撑的,也注定是要付出巨大牺牲的。

黛玉这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大胆叛逆,尽管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不容,也不可能结出爱情的硕果,但在那种男尊女卑、男女婚姻不能自主的封建时代,在那种妇女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着【神权、政权、族权、夫权】多重压迫的男权社会,黛玉的叛逆精神无疑闪现出人类社会进步的璀璨花火,也是作者孜孜以求的人文精神在作品中的重要体现。

二、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并存。

    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是身体原因,一方面是家庭变故的精神摧残,还有一方面就是寄人篱下的现实状况。

第3回有一段描写黛玉外貌体态的文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中,【蹙、愁、娇、泪、微、弱、病】等字眼占了很大成分。【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幼年时即父母双亡遭受命运残酷打击,最后又不得不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林黛玉,造成多愁善感、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等性格特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黛玉的多愁善感除了触景生情引起泪眼婆娑外,主要就是通过诗词的形式宣泄出来。除了《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题帕三绝》、《五美吟》等全诗的主格调就是【愁绪满怀无释处】之外,其它诗词里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

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冷月葬花魂】等句子,无不寄托了黛玉悼春悲秋、感时伤怀、艳恨秾愁的一腔幽怨。

但是,黛玉的多愁善感只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她骨子里却潜藏着豁达开朗的倔强个性。她要和命运抗争,要顽强地生活下去,她必须找到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所喜爱的诗词歌赋,另一个就是和宝玉的纯真爱情。诗词歌赋无疑是黛玉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最佳载体,这个上面已经有所分析。而和宝玉纯真的爱情更是激发了黛玉坚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现实生活中,黛玉并非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反而是语言诙谐幽默,神情开朗风趣,给人一种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比如第42回,题目即为【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作者特地为黛玉的【戏谑】冠以【雅】字缀以【香】字(程乙本为【音】),说明作者对黛玉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是充分肯定的。

此回大家商议惜春画园子需要给多长时间的假,【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

第76回有黛玉和湘云的一段对话:【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这里面,黛玉【事若求全何所乐】的人生观含有既深刻又积极的人生哲理,与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异曲同工之妙。黛玉不仅有论点还有论据。她说【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和湘云比较,其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对人生的透彻感悟无疑要高出一个档次。

 实际上,红楼第一男主角贾宝玉还真像黛玉说他的那样是个【银样镴枪头】,搁不住一点儿打击,稍不如意便会心灰意冷、悲观厌世。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宝玉思想有情绪但又不便对袭人发作,所以在《南华经》《外篇·胠箧》之后续文大发一通感慨【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第二天黛玉走来,袭人拿给黛玉看。黛玉一看,发现其中流露出参悟的味道。于是,【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及时打消宝玉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连脂砚斋都在此处批道【骂得痛快,非颦儿不可。真好颦儿,真好颦儿!好诗!若云知音者颦儿也。】

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就是湘云把黛玉比戏子那回,宝玉两头不落好,无情无绪,想起宝钗所说曲子中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不成想黛玉来怡红院,袭人请她看。黛玉【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宝钗说都因她一首曲子引的宝玉有了【悟禅】之意,便撕个粉碎让丫头烧了。【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再加上宝钗也在一旁引经据典,诘责推演,使宝玉的痴心妄想顿时烟消云散。

第30回,【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第31回,【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以上例子都说明,黛玉的人生观要比宝玉豁达开朗得多。若不是黛玉一次次劝说戒饬,恐怕贾宝玉等不得前80回结束就出家为僧了。在黛玉身上,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看似矛盾的,但却实实在在和谐统一在同一个个体内。

三、爱情上拈酸吃醋和潇洒拓落并存。

爱情是自私的,因爱生妒也是很自然的。林黛玉深爱着贾宝玉,她当然希望宝玉的爱情属于她一个人。但在美女云集的大观园里,这种希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对宝玉的爱情上,黛玉有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是史湘云。黛玉对这两个人的嫉妒也就几乎占了大半部书。

黛玉对宝钗的嫉妒从第8回就开始了。【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必须承认,黛玉的辩解能力是很强的。但任何读者都能从这段话里读出黛玉浓浓的醋意。宝钗不让宝玉喝冷酒,【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这又引起黛玉的嫉妒。【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此时丫头雪雁送来手炉,【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第20回,【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第28回,【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在其它章节里,黛玉对宝钗拈酸吃醋的情节俯拾即是,多不胜举。尤其是【金玉良缘】的口风在大观园渐渐盛传之后,黛玉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宝钗的嫉妒,还把嫉妒对象扩展到宝钗和湘云两个人。这是因为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两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金玉良缘】的受益者。而且恰好宝玉也从清虚观张道士手上得了一个金麒麟(第29回),更加引起黛玉对湘云的警觉。

所以到第32回,【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31回,宝玉说湘云【“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

但是,是不是就能依此断定黛玉是个爱吃醋的妒妇呢?好像这样说并不符合实际,因为黛玉起码对两个人并不吃醋,一个袭人,一个妙玉。

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环,第6回就与宝玉有了云雨情。云雨情是私密的,其他人不可能见到现场的。但是袭人和宝玉关系之密切,却是大观园包括黛玉在内的许多人有目共睹的。加之豪门大族的公子哥在婚娶之前往往先和近身丫鬟发生关系是【大家常事】(脂砚斋语),所以黛玉完全能够预见到袭人和宝玉关系不一般。第20回,【忽听他(宝玉)房中嚷起来,大家侧耳听了一听,林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那袭人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这里,黛玉明显的维护袭人。

第31回,宝玉、晴雯、袭人三个人发生激烈口角,刚刚平息黛玉来了。【……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黛玉公开把袭人称【嫂子】,而且玩笑开得很真诚,丝毫没有讥讽之意。可见,黛玉明知宝玉有可能把【爱情】分给袭人,但对袭人毫无嫉妒之意。

再一个是妙玉。妙玉对宝玉是不是有爱慕之情?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有三件事可以证明。而且林黛玉在这三件事中的态度,充分说明黛玉对妙玉也不嫉妒。

第一件事,第41回贾母带领众人到栊翠庵,妙玉悄悄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吃“体己茶”,宝玉尾随其后跟进。妙玉不仅不反感,还【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茶杯乃是口唇接触之物,妙玉又是有【洁癖】的人,像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无论多珍贵也宁肯扔掉。现在却把自己常用的茶杯给宝玉用,难怪有人戏称妙玉和宝玉是【间接性接吻】。此事发生时,黛玉就在现场,凭她的聪明灵透不会不懂其中忌讳,但她并没有丝毫反感情绪流露出来。

第二件事,大观园开诗社,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乞红梅。【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妙玉为人孤僻,向她乞红梅并非人人可得的,说不定还会碰一鼻子灰自讨没趣。但宝玉却【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让宝玉吃一杯热酒再去,【宝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此处,黛玉不仅没有丝毫醋意,还不让人跟着宝玉,说【有了人反不得了】。宝玉果然马到成功,【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欣欣掮了一枝红梅进来。】黛玉很聪明,再加上在爱情上的敏感,她完全能看出来妙玉对宝玉有那么点儿意思,但她对宝玉和妙玉的接触竟然毫不设防。

第三件事,第63回宝玉生日,妙玉特地送来一张寿贴,【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先头宝玉不知道,知道后马上要写回帖。【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时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你看,宝玉给妙玉回帖有了疑难,竟然想到去问黛玉!难道他就不怕黛玉会为此拈酸吃醋?这正好从侧面说明黛玉其实并不嫉妒妙玉。

有人可能会说,黛玉很聪明,她知道袭人是丫鬟,充其量只能做宝玉的妾而不会做宝玉的妻,和自己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具备争宠的条件。黛玉也知道妙玉是出家人,尽管带发修行但还俗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和自己争位置的条件。对这两个没有条件和自己争宠的女子不怀嫉妒之心,并不能说明黛玉不是【妒妇】。我觉得这种说法完全不靠谱。

《红楼梦》里写到了【妒妇】,那就是王熙凤。贾琏的几个女人,只要是凤姐知道了的,没有一个能风平浪静的。那个多浑虫媳妇【灯姑娘儿】多亏了平儿遮盖才侥幸逃过一劫(第21回)。鲍二家的就算是罪有应得吧,因为这个婆娘和贾琏在一起时诅咒凤姐【死】的话偏被凤姐亲耳听到。凤姐闹得贾府合宅鸡飞狗跳,鲍二家的也觉无脸见人自缢而死这也怨不得凤姐(第44回)。尤二姐是个懦弱的女人,而且身世平平,不论家族势力还是个人能力都远不是凤姐对手,她就是跟了贾琏也不会对凤姐的根本利益造成多大威胁。但凤姐对这个弱女子并没放过,【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就要了尤二姐的小命(第69回)。秋桐是贾赦赏给贾琏的,凤姐明面上不敢过分,但也是恨得牙根痒痒。【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主意已定……】(第69回)。

第65回兴儿给尤二姐介绍凤姐时曾说【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谁知他来了没半年,都寻出不是来,都打发出去了。别人虽不好说,自己脸上过不去,所以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可见,贾琏婚前曾有的两个女子,凤姐一来就打发了,唯剩下平儿一个陪嫁丫头收了房。即使是平儿,凤姐也看贼似的。兴儿说【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虽然平姑娘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第65回)。第21回贾琏对平儿说凤姐,【贾琏道:“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来,把这醋罐打个稀烂,他才认得我呢!他防我象防贼的,只许他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说话,我和女人略近些,他就疑惑……”】第44回里,贾琏和鲍二家的说凤姐【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人怕比较。把黛玉和凤姐一比,什么是【妒妇】就会一目了然。因此说黛玉在爱情上绝对是潇洒拓落。如果她真能和宝玉成为夫妻,一定会和宝玉的姬妾们和睦相处,那贾宝玉也就掉进了【性福】窝儿里。

四、爱使小性儿和宽宏大度并存。

    前面分析过,黛玉的说话【尖酸刻薄】和行动爱恼,爱使【小性儿】的深层原因是她本身固有的【自尊】和寄人篱下产生的【自卑】两种性格矛盾冲突的结果。

  黛玉爱使【小性儿】,湘云、宝钗、宝玉等人都这么认为。第27回,宝钗去潇湘馆,【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第49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

第7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对于身后无靠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感情既敏感又脆弱。此时,她并不在乎这宫花有多高价值,在乎的是自己在贾府众人眼中的地位是不是遭到贬低。说到底还是心中的自卑感需要用一种外在强势的自尊去维护去捍卫。

 更多的时候,黛玉的【小性儿】表现在和宝玉的爱情上。这种小摩擦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经常发生的,搁在别人身上不是事的事搁在一对恋人身上那就是事,所谓【关系愈密、摩擦愈多】。用贾母的话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宋代诗人《花娘歌》里有一句【爱极情专易得猜】就是很好的明。第29回,【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这段文字极好的道出了其中原委。

第22回黛玉和湘云之间发生的摩擦,其实是宝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好心办了糟糕事。大家看戏,【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没想到宝玉这个眼色先惹恼了湘云。湘云夜里就命翠缕收拾衣物,准备第二天就要回家。宝玉忙解释劝阻,为了表白甚至发誓赌咒。但湘云并不买账,【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宝玉在湘云这里碰了钉子,又去找黛玉,不成想黛玉也恼了。黛玉恼的是【拿我比戏子取笑】,更恼的是【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这一节还恕得】说明黛玉对【比戏子】一事本来没有多大情绪,反而是宝玉给湘云使眼色使事态复杂化了。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但黛玉听到后并没有出面和湘云计较,实在是难得的宽宏大量!更为难得的还在后面——宝玉两处不落好,回到【怡红院】灰心丧气,大有参禅悟道之感慨,写了一偈一曲发泄心中幽愤。偏黛玉不放心又去怡红院探望,袭人拿给她看。黛玉【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连脂砚斋都在此处双行夹批【却不同湘云分崩,有趣!】

 如此看来,一些人认为【小心眼】的林黛玉倒比【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还要宽宏大度得多。正由于黛玉的宽宏大度,很好地维护了姊妹之间的情谊,两个人的关系一直相处很好,直到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惺惺相惜,各自抒发胸怀,后来在妙玉的加盟下,吟出《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也留下了【冷月葬花魂】的千古名句。

 即使对自己的主要情敌薛宝钗,黛玉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后来能互诉肺腑语,义结金兰契。自从第42回宝钗背地里开导黛玉之后,黛玉对宝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这种推心置腹的自我批评,出自清高孤傲的黛玉之口,实在是难能可贵!其后,黛玉只叫宝钗姐姐,认薛姨妈做妈,把薛宝琴只认做妹妹。

但上面的事宝玉却蒙在鼓里。第49回,【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宝玉对此甚是不解,因而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待黛玉说明原委,宝玉方恍然大悟,且甚是宽慰。

笔者历来认为,作者的本意最后是要让钗、黛合为一体的,而不赞同有些朋友认为的薛姨妈、薛宝钗对黛玉有什么阴谋之类的观点。如果真要是有什么【阴谋论】,作者绝不会把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判曲写在一起且并立第一。

五、目无下尘和少有封建等级观念并存。

林黛玉是贵族小姐,在对待下人的态度上有时带有主子的高贵身份也是很自然的。第7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表现出对周家的【看碟下菜】非常不满,作为初到贾府、敏感多疑的黛玉来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8回在薛姨妈家,李嬷嬷不让宝玉吃酒,还叫黛玉劝宝玉少喝。【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这里黛玉对李嬷嬷更多的成分是厌恶这个老婆子的婆婆妈妈,而不管她是不是下人。因为黛玉即使是对和自己同级的薛宝钗等人,说话也是如此尖刻。

第41回,黛玉说刘姥姥【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第42回【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这些说法曾经遭到一些朋友诟病,说黛玉侮辱劳动人民。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用现代社会道德观看问题,有点儿上纲上线。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黛玉清高孤傲、目无下尘的成分,这是由她的贵族小姐的身份所决定的,真让她没有这种成分恐怕也难。因为封建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林黛玉也不会例外。但是联系黛玉的性格,她平时说话除了尊长,对自己的同类人或是下人比较喜欢诙谐幽默甚至是尖酸刻薄。本来,凤姐和鸳鸯两个为了讨贾母喜欢才故意【捉弄】刘姥姥,让刘姥姥宴席上按照她们两个提前设计好的方案行事——【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第40回)这其实为黛玉的【如今才一牛耳】提供了诙谐的素材。后面的【母蝗虫】也是因为刘姥姥是从农村来的,黛玉由农村联想到【蝗虫】也在情理之中。

和其他一些主子比较,黛玉其实是很少封建等级观念的。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对紫鹃,一个是对香菱。

紫鹃是黛玉的丫环,黛玉和她是主仆关系。但黛玉和紫鹃相处从感情上并没有上下尊卑之分,情同姐妹鱼水相谐。这里面当然有紫鹃对黛玉的忠心可嘉,但也绝对离不开黛玉的心地善良和平等待人。和司棋之于迎春,入画之于惜春等关系相比较,黛玉和紫鹃主仆能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实属难能可贵。

香菱是买来的丫头,收房后是薛蟠之妾,在身份地位上等同于赵姨娘、周姨娘、平儿等人,只能算【半个主子】,在正经主子面前仍然是奴婢,比如宝玉进屋子她们还得恭恭敬敬打起帘子。从身份地位上说,黛玉和香菱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婢。但黛玉从来没有把香菱当下人对待。例如第24回,【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可见黛玉平时对香菱的态度完全是平等的,若不然,香菱岂敢在黛玉背后猛击一掌?

第48回香菱想学诗,黛玉毛遂自荐做老师,甘愿为香菱效劳。黛玉不仅为香菱提供教材还提供精到的服务,真正做到了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无私奉献。而且不收书费不收学费,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哪里是主子和奴婢的关系?完全是情同姐妹。

对一般下人,黛玉也能做到【目有下尘】。第26回,佳蕙【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黛玉的出手阔绰倒在其次,她心中少有尊卑观念才是关键。

    第45回,蘅芜苑一个婆子受宝钗吩咐给黛玉送燕窝来,言谈中说自己还要回去上赌场,【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婆子说【又】,说明不是这一次,类似情况以前就有过。当然这里面有做主子的要看顾面子的成分,类似于贾母看戏撒钱,但黛玉固有的心地善良,怜恤下人的作风肯定也是有的。

就连大观园里人人厌恶的赵姨娘,黛玉也没有另眼相看。第52回,【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

凡此种种,都说明黛玉虽是贵族小姐,但她心中很少有封建等级观念。这也和她敢于叛逆封建礼教的思想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六、养尊处优和具忧患意识并存

说到大观园诸位小姐的理家能力,可能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探春和宝钗了。因为这两个人在凤姐养病时,曾经和李纨一同管过家,而且颇有建树,在大观园成功推行承包责任制。所以有人说探春和宝钗才有这个才能,林黛玉且不说有没有这本事,恐怕她对这些事连想都不会想。其实不然。

 黛玉是贵族小姐富户千金,养尊处优是必然的。从古到今豪门富户的公子小姐都是这样的。在荣国府,她上有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操持家务,下有丫环婆子们日夜伺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需要为衣食钱粮柴米油盐等家庭琐务操心。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黛玉什么都不懂在当家理事上是白痴。

 第62回有一大段文字——【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第71回,尤氏说宝玉“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话虽不多但很有深意,最起码说明黛玉并非啥也不懂,她平时不管事倒是真的,但【心里每常闲了】还是会想到贾府的家计入不敷出,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而且【每常闲了】,说明还不是想过这一次而是多次。显而易见,和宝玉比较,黛玉对家庭生活的料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你看那个宝玉就毫无任何后顾之忧——【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才是真正的纨袴膏粱子弟。宝玉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后来会落到【贫穷难耐凄凉】的悲惨境地。也多亏了黛玉早早夭亡泪尽而逝,若不然真要是跟了贾宝玉,必然遭受贫穷凄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薛宝钗情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