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为什么被央视提名

  一个“用户”一天发布24000条数据。

  有数据的地方就有造假,新浪微博“数据造假事件”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发布一则报道,曝光了大量在微博平台上,操纵流量、数据造假的事情,不少当红流量明星的微博账号作为反面案例被曝光。

  报道称,某艺人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以目前新浪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央视列出了部分表格数据,其中艺人1-8所指的是圈内当红明星。节目还展示了部分截图,包括朱一龙、易烊千玺和蔡徐坤等明星的微博账号,转发数据异常,已被确证。

  随后,新浪微博发布公告,强调明星账号数据异常偏高的背后,是流量“竞赛”已经蜕变为互联网黑产对整个产品和社会的侵蚀,强调有人依靠“外挂”软件刷数据。新浪微博还认为,因为数据造假,自己不仅收获不到正常的用户和流量,反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因此完全不愿意见到这种“竞赛”继续下去。

  事实上,流量明星数据造假早有相关统计佐证。娱乐大数据服务商艾漫数据提供给了时间财经一份2018年度关于蔡徐坤的统计。在以微博为主,包括豆瓣、论坛、BBS、博客等全社交平台上,有约852万用户提及蔡徐坤,其中有95万为艾漫数据判定的无效用户,无效用户占比达到了11%,总体用户的无效声量占比达到了73%。

  据艾漫数据介绍,无效声量的判定根据是,具有水军行为特征(水军行为包含单日或者一定时间间隔内发布条数异常,重复发布相同内容,某个时间段内密集连续发布信息,非常态时间段有规律发布信息等)的社交媒体用户发布的社交媒体讨论声量。

  “曾监测到一个用户一天发布了24000条数据,而一天只有1440分钟,想象下这是什么样的频率?”艾漫数据总裁曹永寿曾对媒体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关于蔡徐坤的统计,11%的无效用户贡献了73%的无效声量,水军刷量可谓疯狂。艾漫数据称,筛查过无效声量的做法为数据脱水。

  数据脱水后的互联网世界可能远不及想象中的繁荣,因为数据流量造假并非新浪微博上独有的现象。从参与数据、评分到收视率,数据造假已经染指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

  以互联网上的娱乐产业为例。“一部剧在上映前后,负责宣发的团队,会找到号称“水军都督”的人物,组织大量水军,要么为自己的剧刷高分、好评,要么去黑竞争对手。”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对时间财经表示。为了哄抬新剧的人气,豆瓣、豆瓣、猫眼和淘票票等评分网站便成了数据造假者造访之地。

  对此豆瓣们采取了相当严格的措施。豆瓣曾对时间财经表示,“开放(显示)评分是有标准的。公开发行(发行包括公映等),过滤掉无效评分后评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才会显示评分。同时,豆瓣有完整的反水军机制。反刷分是豆瓣电影的日常工作。所有非正常评分都会被排除在外,不计入总分。”

  “有些剧受众者多,评分人基数太大,很难把它刷到想要的程度,刷的成本非常高。但有些剧上,评分有一两千个人,那就存在了刷的空间。”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刷数据”很难避免。

  在《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中提到,2018年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未上档时,便有水军报价称:猫眼、淘票票4000元,档期内掉分了会补,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另外一位水军的报价则更加“简单粗暴”,“1分1000元,刷到6分就6000元,7分7000元,以此类推”。

  这也证明了刷量、刷分屡禁不止的最大动因还是背后暴利。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虽然早在2016年,微信的接口调整,导致相关刷阅读程序大面积失效,许多大号阅读数也出现巨幅波动,以至“6成微信大号当天阅读数下降,其中124个暴跌达80%以上”。

  但事件过后,刷量的生意死灰复燃。据2018年09月1日央视财经引用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的报告显示,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的公众号中,平均的数据真实度,只有显示阅读数的30.7%,而当时仅公众号刷量的单项产业的市场规模,便已经达到了300亿元左右。

  这是一个道与魔互相消长的故事。互联网公司也采取了各类查办措施。

  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它们就曾通过后台监控发现,杭州飞益通过多个域名不断更换访问IP地址等方式,连续访问爱奇艺网站视频,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视频访问量,制造了不少于9.5亿次的虚假访问量,并按每1万次15元的刷量收费标准,非法获利上百万元。这种刷量行为直接导致影视内容的劣币驱逐良币,干扰了正常发展。于是,爱奇艺将杭州飞益告上法院,最终,法院判决爱奇艺胜诉,杭州飞益被判赔偿50万元并登报道歉。

  9月3日,爱奇艺发布声明,宣布将正式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数据显示,今后将以用户观看行为数据、互动行为数据、分享行为数据综合取得的内容热度,在各端逐步来代替原有播放量形成新的参考。

  同样的做法也被新浪微博效仿。在此次被央视曝光的新浪微博数据造假事件中,新浪微博也发表了声明,强调,针对央视报道所反映出同一类问题,微博在2月3日已经调整了对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调整后,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均为100万,即转发、评论实际数量超过100万时,相应的转发、评论数量均显示为100万+。

  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防禁刷数据的措施不断在加强。然而,据艾漫数据公布的数据,全年娱乐总无效声量,从2017年61%占比上升到了2018年的64%,再创新高。那么,未来会好么?(北京时间财经 梁齐)

  (原标题:流量明星粉丝非理性追星助推假数据泛滥)

  央视2月23日报道最近,在社交媒体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常发现某些用户每次发布的普通内容,获得的浏览量或是点赞数轻易就能突破百万、千万甚至上亿。那么,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记者:这个数据怎么定义?

  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曹永寿:就是它不是由真人刷出来的,而是由机器(利用软件)手动刷出来的。

  根据曹先生的提示,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这些所谓的商家向记者推荐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10块钱,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可以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订制。

  为了让记者相信数据修改的真实有效,卖家宣称有很多艺人和网红都来找他们购买过,且跟他们拥有长期合作关系。当记者试图追问具体的艺人名字,卖家称不便向记者透露相关信息。

  记者又在搜索引擎,以“流量”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得出的前100个结果里共有23个是与刷流量相关的第三方软件及平台,提供涵盖几乎所有时下热门平台的刷量业务。记者尝试下载了其中一个自带“创建粉丝”和“创建转发”功能的软件,将一个近期没有任何更新的微博账号填入指定位置,通过扫码付费11.92元换取了足够积分,并分别输入涨粉500人和转发300次的目标值。操作几分钟后,便发现该账户下不断涌入名字雷同的关注者。同样的,一条几天前发布的微博,也会立刻被来路不明的陌生用户集体转发出去。操作结果均能按照用户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

  在微信和微博的聊天群里,记者也发现大量公开招募所谓点赞人员的信息。记者以应聘身份申请加入其中一个聊天群,名为“接待老师摇钱树”的管理员简单询问了记者的年龄和可支配时间,就向记者发来了工作要求——为指定客户的抖音账号添加关注和点赞,完成即算一单,可获得1-3元不等的报酬。单日工作量不设上限,工资也可当日结清。

  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曹永寿:水军有几个特征,一个是你会发现水军造的内容,几乎都是一致的。第二个是很多水军都是在凌晨(上线),你觉得这个事正常吗?如果一万个粉丝,每个人注册了十个白号,每个白号每天发一百个资讯或信息,那就是十万乘以一百,一天就能到一千(万)。其实(真实数字)只是一万人。

  “粉丝”非理性追星助推假数据泛滥

  当数据造假变得轻而易举,遭到滥用也就在所难免。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艺人经纪公司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在背后推波助澜。

  为集中力量支持共同的偶像,由粉丝自发组建或经纪公司安排成立的明星微博数据站应运而生。据曾经在数据站参与过打榜的小雨同学透露,个人转发艺人微博只能算日常签到任务,想要快速增量,花钱买数据早已是粉丝间的共通手法。

  为节省人力和时间,粉丝群里还会分享提供自动刷榜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进入其主页,选择心仪的明星,无论打榜的日期还是文案均可供挑选,粉丝们需要做的,只剩下付费而已。

  打破流量迷思用作品吸引人

  对于虚高的数据,专家表示,数据造假不仅损害了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基本原则,也让演艺市场陷入不注重品质而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专家吴纯勇:流量造假,基本上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它的本质其实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所谓的需求,来进行刷量。这样一个不健康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就慢慢形成了。

  而当数据造假成为一种产业,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因自身获利而或多或少助长了造假现象的持续蔓延。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眼球经济是这个时代很难避免的现象,这个我们在业界里跟明星交流或者经纪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当然有个合理理由,就明星流量大的时候,他的曝光率,他受到广告主的关注就越大。难免会鼓动粉丝集群式地去制造流量。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是传媒机构也需要利益,他(一旦)发现比较容易投合这种情绪的时候,他会引起关注。造就流量明星一定是三者合力的结果。

  对此,专家呼吁,一方面除了市场和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粉丝群体、演艺市场和平台方都需要进行反思。如果只是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创作真正有价值有品质的艺术作品,则所谓的流量数据将不过都是过眼烟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因为稍逊即逝,网络传播很快就看不到了。年轻人成长,很快又会有新的热点(出现)。当然要有政策去抑制这些(流量)制造机构。除此之外,是要有正向的宣传舆论工具去关注真正作为人的表率的,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坚实地推动我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好的东西,入心入里让年轻人接受,让他们成为真正不是短效,而是长效的典范,我觉得这个才是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TNT这么他妈的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