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怎么剪辑电视剧片段段?

这23部豆瓣超高分国产剧,再刷十遍都不嫌多

本文来自豆瓣用户老脸的豆瓣日记原标题:那些过去的国产电视剧,让你现在最想从头再看一遍的有哪些?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间会找出来回味一下。

1 《一年又一年》豆瓣9.0导演:安战军李小龙主演:许亚军原华刘威刘莉莉李鸣沈丹萍韩小磊严敏求

滕汝骏宫景华张晞临何琳我之前看到有人要翻拍韩剧《请回答1988》,且不说现在翻拍了多少以前的电视剧都翻拍砸了,显示出来的是很多影视制作资本方、制作方的慵懒和眼高手低。单就怀旧式题材,《一年又一年》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我国的《请回答1978》,比韩剧早二十年。这部电视剧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和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作,绝对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

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间会找出来回味一下。

主演:许亚军 原华 刘威 刘莉莉 李鸣 沈丹萍 韩小磊 严敏求 滕汝骏 宫景华 张晞临 何琳

我之前看到有人要翻拍韩剧《请回答1988》,且不说现在翻拍了多少以前的电视剧都翻拍砸了,显示出来的是很多影视制作资本方、制作方的慵懒和眼高手低。单就怀旧式题材,《一年又一年》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我国的《请回答1978》,比韩剧早二十年。

这部电视剧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和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作,绝对是国剧中的上上品,编年体作的巅峰。主旋律内里是丰盈的人间烟火,两个阶层的两个家庭的生活、情感的变迁彰显国家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没有大喜大悲和过度煽情,人物刻画饱满性格分明。总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做到了,人物情节的设定既有理想化的成分,又十分贴合实际。

演员阵容含金量足,表演水准高,特别是林平平的扮演者原华贡献了平生最优秀的表演。许亚军饰演的经济学教授陈焕是我见过的大陆电视剧中最完美的男性角色,作为学者有清醒的判断力和对现实的洞察力,作为爱人绝对的专情和理想主义,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有爱心有责任心,剧中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几乎都受到他的影响和帮扶。

剧集的片头和片尾演员角色都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不止是陈焕和平平,每一个人物都值得记住:家庭至上的家具厂长何大海、老实坚强的下岗工人陈青、起起落落终于沉稳的老板林一达、自强不息的大厨朱群英、活得明白的放映员陈福生、吐槽女王副食品售货员胡大妈、清正的退休高干林汉民、有点小资的退休编辑廖淑琴、志大才疏又专一的亮子、敢想敢为的陈小鸥。

其中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朱群英,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女权两个字的,但群英绝对是一个榜样,与高干家庭格格不入和尊严的缺失让她决意不指望任何人,前程靠自己奋斗。厨艺是她唯一自信的资本,她也靠自己的努力和决心闯出了成功的事业的人生,也赢回了她该有的尊重。

主演:刘佩琦 王志文 岳秀清 孔琳 侯堃 吴军 何冰 李冰冰 郝戎

《风筝》又掀起一波谍战剧热,但在我心里《无悔追踪》始终是大陆电视剧前五名的顶级作品。它将谍战埋藏在日常生活中,从未脱离生活,却也没有表面上的风声鹤唳。编剧史建全毕生的功力都在这部剧中,以一个派出所警察和一个国民党特务建国四十年来的斗法不动声色展现了共和国史。可以说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一个初步的影像读本。

小人物的钻营、义气、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没有一个角色不精彩或不具备代表性,没有一个配角显得多余。第一次看这部剧时不到十岁,那时的王志文不到三十岁,却直接奠定了我心中大陆第一男演员的地位直到今天从未改变。清瘦且清高的冯静波,从青年到老年,那种骨子里的倨傲和狷介,没有第二个人能演得出来。

主演:王志文 常戎 王奎荣 李幼斌 陈大伟 孟蕾 段奕宏 李晨 李煜 高明 刘威 石兆琪 杨子骅

在这部剧播出之后,我在老家的报纸的案件专版上数次看到一些刑警勇斗歹徒恶犯的英模事迹,相同的是他们都将剧中的刑警萧文视作自己的偶像,可见这部剧在当时的影响力。

如今已经成了影坛和娱乐圈红人的段奕宏和李晨当时还是初出茅庐的雏儿,却表现得十分优秀。王志文饰演的萧文是那个年代电视剧中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类似的还有《和平年代》中张丰毅饰演的军人秦子雄、《英雄无悔》中濮存昕饰演的警察高天,等等。萧文代表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公安干警,他们的辛劳、牺牲和悲喜,而反派则刻画的更为细腻,这也引领了后来《黑洞》《征服》中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孙红雷饰演的刘华强等一系列血肉丰富的反角潮流,吸粉无数。

值得细说的反角有三个,一是王奎荣饰演的副局长潘荣,一个从榜样堕落成为恶魔的标本。在一把年纪仍只是个刑警队长时,他是一个一身正气的好警察,不畏艰险心无旁骛,且成为了萧文等三个同期毕业的徒弟最好的榜样,用身正为范的修养影响了萧文的三观。然而当上副局长后慢慢的与曾经最赏识的徒弟疏远直至恩断义绝。梁文道在央视佳片有约里解读过《肖申克的救赎》里诺顿典狱长这个角色,他说诺顿当然不会是一夜之间就变得恶贯满盈,是一点点变化,可惜电影的重心放在安迪和瑞德两个人身上,对诺顿着墨不多。可电视剧却把潘荣从纠结、内心有愧但徇私枉法到明里暗里为虎作伥,直至亲手操纵局面杀人灭口的全过程展现得细致入微。透过“抵御不住糖衣炮弹腐蚀”的官样文章看本质,十分有说服力。

第二个是段奕宏饰演的杀手罗阳,也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角色。他本来只想安分守己过小日子,将生活的困苦和打击付之一笑,做点小本生意糊口,然而总有宋涛这样的地痞滋扰不放。长兄被异地帮派砍杀,跑到外地打工被警方冤枉、被外地人欺侮,一次次的愤怒郁积使他找到了突破口:以暴制暴。当他开始用枪逼得对方用恐惧的眼神看他时,已经无法回头,走向自毁灭亡。

第三个是李幼斌饰演的周诗万。那时他还不是扯脖子狂吼的草莽英雄李云龙,梳着背头穿着西装的李幼斌给人一种阿尔·帕西诺的感觉,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李幼斌最好的角色,他与萧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后来看美国电影《夜行者》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的Lou时,也联想到周诗万,他们的相同点很多:强悍的学习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口才出众、一定程度的反社会人格。只是Lou的人设更加极端,而周诗万则十分符合我对黑社会的印象。他比宋涛聪明得多,也毒辣得多,他知道靠街头打砸抢烧已经不能再维系,利用权力和人脉让人不敢招惹才是王道,一切资源皆可利用,亲妹妹也不例外。他在写给义弟郑海的遗书中写到他的理想:活就要活得轰轰烈烈,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

主演:梁冠华 朱媛媛 徐秀林 鲍大志 岳秀清 赵倩 李洪涛 霍思燕 王同辉 修宗迪 刘桦 潘粤明

刚上中学时看到这个电视剧,正赶上家里当时出了些变故,顿时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写得太真实了,太入骨了。张大民痛并快乐着,他嘴贫、没什么大本事、偶尔还很自卑,但他是人生的真的勇士。

他在心里担负了太多责任和压力,却从来不愿发泄给外人听,永远用插科打诨、逗咳嗽的方式消解,就像他对着起初失恋后失魂落魄的李云芳说的:把你心里的那点委屈,就着饭菜咽了吧。他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主演:陈瑾 张毅 吕齐 李亚鹏 王振荣 潘粤明 李军 姜超 张洪睿 冉菲

小时候对这部电视剧印象并不深,去年回看了两遍,突然发现这是中国大陆最被低估的电视剧之一。在我心里,这是中国校园题材或教育题材里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在一个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录取率较低、教育改革和新旧观念矛盾重重的时代里,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尽在其中。

它很可贵的一点在于,没有回避教育领域中的痼疾(比如南朝被导师剽窃、张端身为教育局领导的母亲的倨傲无礼、高考移民),不把学生当成只管念书的学习机器和小孩子(代祖玲与南方在考场外的对谈),同时也做到了宣传正确的价值观。

南方是被迫子承父业来到学校接高三毕业班的,她带领学生到屋顶上课那一段酷似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基丁先生站在桌子上高喊“哦船长我的船长”,最后一集与学生们撕试卷也酷似电影中撕教科书的段落。她是个尊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据理力争的同时也没有用鸡蛋硬碰石头,同时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发奋图强;学生爱戴她,并在她受委屈和处分时挺身而出,以联名信的方式讨还公道;汪主任作为教导主任扮演黑脸角色,也有私心、也耍花活,但终归他还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也算不得坏人;汤校长长袖善舞,心思缜密,如掌握化骨绵掌般总能在重重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尽管与南方时有抵牾,却也尊重她的理想,也能坚守底线(拒绝保送告密的郭路成,劝夏老师珍视自己的家庭,拒绝赞助商将学校当做马戏团,维护火灾中阻止学生救火的南方)。

梳着两条大麻花辫的南方是我心中最好的教师形象,时年三十出头、貌不惊人的陈瑾贡献了钻石般的表演,从此成了她的粉丝。她也是我认为国内最适合演职业剧的女演员。后来的《大法官》和《医者仁心》也证明了这一点。

主演:罗钢 傅冲 刘威葳 杨圣文 颜丙燕 黄海(现名黄鑫垒) 田鹏 劳宁 杨诚

我记着我上初一时,来过一拨实习教师跟着代课,来我们班的老师姓郭,女的。我们和她感情非常好,实习期结束时她要走了,我们还灌录音带祝福她,送别时就唱了这部剧的片尾曲《相逢是首歌》。

这部剧作为大学生题材的电视剧,可能不算最好的,可在我心里,它是最完美的诠释同窗情谊的影视作品,全体学员站在病房楼下手捧蜡烛为罹患白血病的江男过生日的段落知道今天仍让人感动不已。

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境遇,并在五年的军医学习生涯中有体悟、有成长,每一个人的名字和特质至今仍印象深刻:坚韧阳刚的队长赵志伟;有原则有爱心的教导员罗芸;热忱进步、对父亲从仇视到和解的学生干部张飞宇;才气过人、桀骜不驯却勇敢仗义的黎明;穷且志坚的西北汉子方长江;搞笑担当却有扎根边远家乡的高尚理想的骆青藏;军旅子弟、骄傲自信的肖红;贫寒柔弱的学霸司琦;心机自私却又没多大主意的白婷婷;单纯也爱犯迷糊的小眼睛凌茹;要强敏感的教授孙女丁慧敏;近乎完美却香消玉殒的江男。在很多角色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部分角色完全由军医大学的学生饰演(比如骆青藏和方长江),饰演司琦和肖红的刘威葳和颜丙燕如今成了大陆女演员中生代实力派的代表。如今拍出《父母爱情》《生死线》等精品的导演孔笙是该剧的摄像。

主演:李幼斌 于小慧 白凡 王奎荣 张晞临 李建新 柏寒 李黎 任天野

有说本片借鉴了西村京太郎的小说《双曲线杀人案》,从剧中刑警队插科打诨各种人设梗以及部分案件的作案动机来看,的确有点日式风格,但即便如此它的本土化仍然做得非常成功,情节和人物设置大致都很合理,没有明显的纰漏。四个案子看似独立在最后才连接到一起,揭露一个心理扭曲的商人精心编制的复仇计划。

四个案件各有精彩之处,分别以爱情、亲情、友情和恩情为核心编撰,尤其是东华大学连环杀人案中,夏秋红和张磊的母子情令人感慨叹息,许娣和张晓龙(也就是后来《甄嬛传》里的温太医)表演极其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先前提及的陈焕(许亚军饰)外,李幼斌饰演的刑警迟鸣是我认为国产剧中第二个完美人设的男主角,与陈焕同样的深沉、专情、善解人意,同时也很真性情且更有女人缘。迟鸣和徐若风的感情线贯穿始终,男女搭配破案也累。另外一个我最感兴趣的是黎妮的扮演者李黎,百度一下才知道她还当过主持人和制片人,她是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配角,台词功底非常过硬,干净利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红。

主演:段奕宏 裴秀彬(韩国) 李光洁 蓝天野 矢野浩二(日本) 武藤美幸(日本) 小山田小百合(日本) 阿部力(日本) 川边久造(日本) 弓惠子(日本) 大村义宏(日本)王宁 黄精一 王伟光 彭心宜

这部剧直到今天填补了一项空白:二战期间被俘虏至日本强征作劳工的中国人的过去和现状。曾经拍出《牵手》的女导演杨阳为此费尽心力,中日韩三国组成的演职人员在其中也吃尽苦头,剧情的设置多少有点儿一厢情愿,但完全合理,悲剧的历史永不重演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的祈愿。 

主演:陈道明 吕丽萍 李媛媛 史兰芽 英达 英若诚 葛优 盖丽丽 沙叶新

电视剧版很小就在电视上看过,但没看全。初中毕业那会一口气把书看完,很佩服钱钟书的幽默感,大学问家损起人来一个脏字都没有,却能气得你五内俱焚又不知如何还击。后来在网上重看电视剧时发现尽管年代久远影像粗糙,但几乎完全恢复了书中原貌。

最为精妙的是演员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而是几个前后与方鸿渐有过纠葛的女人,吕丽萍演孙柔嘉、李媛媛演苏文纨简直再合适不过。读小说时我觉得钱老更专注于扒民国野鸡知识分子的皮,电视剧版更细致就方鸿渐的罗曼史对于婚姻与爱情的解析,一个没有主见且没有能力的“好人”注定会是那样的结果。

导演:曾丽珍(中国香港) 朴玲珠(韩国)

主演:童正维 刘子枫 刘奕君 赵明明 白羽 雅各布(意大利) 李太岚(韩国)克林(摩洛哥)陈沛江(马来西亚)阿明(瑞典)

这部电视剧当年在央视八套首播时正赶上临近过年,与周迅主演的《橘子红了》前后脚,我记得当时我们全家包括亲戚们全都在追看这部电视剧,我高中的一个同桌是从来不爱看影视剧听音乐的人,因为雅各布这个小孩迷这部电视剧迷得不行。

类似一个家庭联合国式的故事,一家老两口三个孩子全找的外国对象,当年还不是谢侯爷的刘奕君还叫刘岷,剧红了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他跟着演他妻子的李太岚学会了唱韩国歌。

全剧刻画最鲜明的无疑是赵明明饰演的大女儿肖云楚,全剧都在为这个女人悬着心。弟弟云天和妹妹云舒尽管情路也多有坎坷,但云楚正如剧集结尾处她的母亲说的:命中多磨难。年轻时因为执意嫁给一个意大利画家而与母亲决裂,母亲从此听到儿女找外国对象便急的恨不得窜上房梁,却又因为血浓于水对雅各布这个不速之外孙百般疼爱。

云楚付出的代价远比她想象的沉痛,母亲执意不肯原谅她,她也成为了丈夫发泄用的拳击沙袋,即便逃回中国仍然穷追不舍。外表沉静而忧郁,内心极度渴求他人的爱和关怀,在马来西亚遇上富家子弟陈嘉庆更是情路艰难,被好友认作第三者插足险些决裂,丈夫仍然阴魂不散。当最终她终于摆脱艾伦坡并与母亲和解时,真的长出了一口气。

这部剧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念逐渐开放的标志,涉外婚姻早几十年前甚至还要开证明以撇清通敌嫌疑,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让我记住的除了云楚,还有剧中的三个父亲,他们的出身境遇和国籍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优点:宽容、豁达、思想开化、尊重他人。

云楚的父亲永远是儒雅君子之风,对儿女的选择从不干涉,永远对人笑脸相迎;燕姬的父亲尽管对于女儿的婚姻有保留态度但仍然尊重她的选择,即便是云天因为家庭事业的变故离家出走,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难听的话;嘉庆的父亲沉稳老练,与儿子约法三章,他不介意嘉庆找个带着孩子却连离婚手续都还没办利索的云楚,放手让嘉庆解决好自己的事情,也在必要的时候伸一把手助一助力。我想天下的孩子都会想要这样的家长吧。

主演:奚美娟 奇梦石 王玉梅 何政军 吴冕 张芝华 王诗槐 何麟 余娅 任泉

一开始没把这部电视剧列进来是因为对这剧的印象不太深刻了,好些情节记忆模糊,只清楚记得老母亲胰腺癌晚期,大限将至那一段痛彻心扉的人间离别。但当年也是一个催泪神剧,前文推荐的《一年又一年》第二十集里也提及此剧。

但那个年代的家庭剧比现在好些婆媳妯娌之类的剧的优点在于:展示矛盾但不渲染矛盾,表现磨难但不消费磨难。一个大家庭里,总会有厚道人,老实人,也难免有不那么地道的人。但所有优秀的家庭剧最终都将引导人们认同家庭,并珍视家庭。

主演:李丁 洪宇宙 刘威 李成儒 王辉 李连义 王佳宁 颜丙燕 修宗迪 刘金山 翟万臣 

这部剧是根据当年刘一达的一篇报告文学改编的,一共四段,每段一个主角,片头曲是满文军唱的。后来还拍过续集但我觉得还是第一部最好看,我虽然不是北京人但看得津津有味,相信北京人看了更有琢磨劲儿。

开篇王辉饰演的记者就在旁白中点明他关注的对象:经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那些在自己的领域里浸淫多年虽没成个人中龙凤,但也算在街头巷尾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俗称“虫儿”。其中李丁饰演的房虫孙大爷和李成儒饰演的古玩虫罗银水尤为精彩。而且其中有很多脸熟的老演员看着很亲切。

总的来说每个人都很有特点,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怎么混出道行,而是他们各自的困惑:孙大爷一辈子认钱不认人,却被当年的一笔旧债缠在心间愧疚不已;詹大军身为江湖大哥曾经欺行霸市,却是个守义顾家的义气人;霍春生靠着灵活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却永远与亲人无法和解,也不懂得心爱女人的心思;罗银水凭着信义获得一幅古画而咸鱼翻身,却与大和尚这样的地头蛇争斗不休。九十年代以北京城里的人为背景的电视剧,真的很多精品。

主演:王志文 左小青 石爻 曾红生 张伟 赵会南 张宏宇 潘小龙 施大生

一晃这部剧到如今也已经十年了,早些年老家的电视报上有一版专门是介绍王志文的,提到了《天道》里的丁元英,起初看介绍时我一直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到三年前真正看这部剧时才发现外边的介绍比剧情玄之又玄。如今看来这部剧的传播最大的障碍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介绍让人退避三舍,而且制作上确实显得有点儿粗糙(比如配乐和后期的德语配音)。

但故事实际非常简单,就是认同芮小丹的那句话就可以了: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里面三个音响发烧友迥异的处境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部剧的不少配角和龙套是《亮剑》里的:张前就是《亮剑》的导演;冯世杰扮演者张伟是穿着皮衣骂李云龙像骂儿子一样的陈赓旅长;开场丁那个古玩商朋友扮演者王全有就是李云龙的老战友丁伟;通缉犯黄福海扮演者江水就是骑兵连长孙德胜;而丁元英的妹妹就是赵政委住院时护理他的护士。其中张伟是个很被低估的演员,陈赓的霸道与冯世杰的忠厚中透着一丝狡黠居然都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这部剧的反映是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认为它是装逼的极致,通篇废话;喜欢它的会越看越有滋味,觉得完全没有废话。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其实这部剧除了谈论哲理道法,作为社交教科书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比如对比以下肖亚文和刘冰的待人接物便知高下。而原著中没有的一段:丁元英与家人讨论要不要给几近植物人的父亲拔氧气管的争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立场。

有时候会觉得,丁元英这个角色简直就是给王志文写的,这个角色既要与世俗社会保持精神上的距离,又隐于其中,稍微明着端一点儿架子,这戏就算完了。不得不叹服王志文的台词功力,从头至尾没有高声说过一句话,却在低沉缓慢的声音中传达出所有该有的心绪。

主演:张丰毅 尤勇 吴越 陈锐 于小慧 高明 傅勇凡 王茜华 林永健

我不喜欢军队,从小对参军也毫无兴趣,但我欣赏军人的利落阳刚,从高中那时起我走到街上,经常有人以为我是个当兵的,心里还挺得意。

这部剧让我有一点不舒服的是军人的牺牲。所谓的牺牲不仅仅是生命,尽管剧中也有在战争和抗洪救灾中付出生命的军人,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值得歌颂但这也是他们分内之事。但他们牺牲的有时超出生命,比如一座部队多年的纪念碑,为了经济发展搞项目便必须要拆掉,即便秦子雄和章大军横在碑前哀求,也仍然被首长以“不争”和“烈士牺牲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为由劝退;训练经费不足打起做买卖乃至走私的主意;裁军;军队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中秋节全体只有一盒过期的月饼;军人的家属站在轮船上,咫尺之遥却因为气象问题无法上岛短暂的相聚;等等。有些付出和让步是必须的,有些是不得已,有些在今天看来,实在过于残忍。我当然痛恨系统腐化和愚钝,但凭良心说,过去的那些事对那些付出青春血汗的子弟兵是不是也很残酷?

两个角色值得细说:秦子雄和萧文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而周围的一切却是在变化的,他捍卫理想的代价自己都想象不到:妻子作为曾经的志同道合者,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军号和口令长大,最终顺时代潮流背弃曾经热爱的熔炉,而得不到丈夫的认同便绝情到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打掉;还有慕容青,他接收并抚养阵亡战友乡下的妻儿,能力过硬却在体制内得不到最起码应有的客观评价,自己罹患绝症的同时妻子也从一个老实巴交的村姑长成了个钱串子脑袋,最终闹到了对簿公堂并成功逼死了唯一真心待她的男人。

最后一集的结尾,高明饰演的首长说:和平是对和平年代军人的最高奖赏,和平是和平年代的军人胸前最大的一枚勋章。我只感觉到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遗憾。

主演:沈丹萍 蒋小涵 曹纯 刘威 瑶淼

其他剧照几乎都打了水印,而且只有蒋小涵的粉丝团体里还能有人记得这部剧。如今你搜这个名字都是由张国强和温峥嵘演的一部电视剧,而这部关于孤儿院的电视剧根本找不到网络播放的资源,不知道哪里还有拷贝,也许就和侯勇当年主演的《向阳理发店》一样,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看到了。

小时候看时,觉得主题就是一个女人含辛茹苦的带了一群有大有小又不是她亲生的孩子们,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沈丹萍饰演的迟梦迪近乎圣人,孩子们很不省心,她因此遭遇重重打击,为了他们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又一个完整的家。刘威饰演的单身警察是个有正义感也有爱心的好人,却不善言辞,两人始终都不能再进一步。

现在回想起来,这部剧不只是歌颂超出血缘的伟大母爱,儿童心理学在那时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孩子是最难把握的,特别是一群遭到家庭变故成了孤儿的孩子:臭蛋不爱学习,永远跟人较劲,除了喇叭没有长项;玻璃美人伶牙俐齿,撒娇任性,却险些羊入虎口;杰夫和同是儿童村长大的女孩恋爱,并与养母决裂,最终身陷囹圄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长大;李峥看似品学兼优的外表下有一颗自卑的心,为了一个竞赛冠军给潜在的竞争对手也是关系最好的女生下安眠药。

梦迪用自己的爱一一感化了他们,然而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并不那么美好,嘴上说着保护弱势群体,其实不然。就像去年金棕榈奖电影《方形》展示的一样,小资阶层的自说自话,干的很多事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都不齿的:记者造谣迟虐待儿童,险些造成儿童村分崩离析;阳阳的老师像使唤下人般让他来回来去的送饭甚至烫坏了手;街头的歹人靠着几串糖葫芦就把玻璃美人哄得五迷三道,至今我都觉得迟梦迪冲进贼窝那一段是童年阴影。

因为快二十年没看过这部剧,所以好多片段很模糊,只能拼命回忆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感觉那时电视剧很短,但内容比现在动辄四五十集的剧都丰盈:臭蛋实在记不住歌词,直接掏出喇叭开始演奏,同班同学都跟着比划手势;臭蛋不听话被老师提溜到孔子画像下罚站,还指着他说“你也配姓孔?”然后臭蛋跳起来指着孔子喊着同样的话;杰夫的女友恐惧不已的跟母亲坦白“我和他什么都干了”,结果也不过就到亲嘴那一步而已,还以为自己会怀孕;妈妈负气出走,几个没人管的孩子不会做饭,一人吊着一块肉在煮开水的锅里数着数捞出捞进,直到一对与妈妈相熟的夫妇进屋来,集体嚎啕大哭。

当年的童星蒋小涵灵气十足,把玻璃美人演的活灵活现,她做了央视主持人我看到她第一反应还是玻璃美人;我今天才知道演暗恋梦迪的警察是刘威演的,还有演被李峥下药的女同学就是《中国电影报道》的主持人瑶淼。

主演:刘卫华 张建新 李建芬 靳志刚 肖海航 于鸿洲 张立 刘威葳 陈兵

九十年代到2000年前后出了不少案件纪实类的电视剧,比如《中国刑侦一号案》《.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剪辑电视剧片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