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利于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素质教育的督政制度的研究》研究报告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6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班主任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指导班级活动以及教育资源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在中小学德育管理与指导,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沟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日益得到学校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也受到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理论研究,提升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伴随苏州中小学素质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市班主任工作也得到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出现了一批工作有特色、专业能力较突出的班主任骨干和带头人。但总体而言,我市中小学班主任普遍存在年龄较轻、经验不足的状况,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青少年学生鲜明的身心发展新特点、新情况,广大班主任教师普遍感到专业能力发展不够、实际工作技能缺乏,因而,如何从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出发,切实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行研究,确立新的工作策略,形成有效的工作经验,对促进我市班主任队伍专业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有着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是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苏州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的主持下,在各市、区教研室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素质教育目标下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素质教育目标下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全新模式。本课题主要探索和构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体系,包括“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和“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和评价模式”五个板块,认识、总结教师网络培训的规律和方法,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师网络培训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帮助中小学教师形成网络自主学习、反思、研修的习惯和能力。
网络培训& 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缘由
1.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趋势。许多教师利用全国和地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育资源网、网络教学专题研究、QQ空间、邮箱空间等渠道,进行教学交流和成果分享。网络培训学习资源丰富、工学矛盾缓解、管理成本降低、互动交流便捷,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利用网络培训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对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是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师网络学习还没有形成整体模式,也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虽然出现了不同领域的各类网校,但是将网络学习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行政行为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网络培训的整体模式还有待于探讨。我县在国家、省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100名班主任远程培训工作中,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如何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如何运用网络学习技术,如何创造网络培训条件,如何进行网络培训的运作、管理、组织、教学和评价,如何提高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等。研究这些问题,是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3.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是当前各级师训部门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要求,“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以“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将创新培训模式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在本轮培训工作中也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培训工作走向就是建构教师终身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任职学校、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共同管理,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培训相互沟通”的模式。由此可见,研究和探讨网络培训模式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
1.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教师网络培训的实践,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97年以来,“TAPPED IN计划”(“造就掌握技术的明日之师”培训项目)利用网络对近万名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职业培训人员等进行了培训,通过TAPPED
IN,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参加在线课程学习。印地安那州开辟的ILF(研究学习论坛)为广大教师打通了建立联系或扩展教室获得资源的通道。ILF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以视频为中心的学习论坛,是被设计成用来支持对
“基于问题”的教学感兴趣的在职或未来教师的在线社区,由许多教学片段组成的巨大视频图书馆,教师可以互相讨论、评论和反馈。美国教育联合会等联合建立的“21世纪教师”网络服务(http:/www.21ct.org),预计将培训10万名教师,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苹果公司为该组织的教师培训工作设立了专门的“21世纪教师工作室”,提供网络服务。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了国家学习网络计划。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的教育计划中推出了推进全国互联网建设计划。
2.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教师网络培训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00年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决定共同启动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的教育工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2007年国家教育部实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充分发挥网络手段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提出了教育部专项支持与对口支援(含集中培训与光盘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等)相结合、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卫星电视课程播放与网络在线辅导答疑相结合、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相结合、“送培下省”集中培训等模式。目前,除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外,各级各类“继教网”如雨后春笋,网络培训已呈蓬勃发展之势。湖南省已经完成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一批次的培训学习任务。
(三)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网络培训的策略及评价反馈体系,为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师网络培训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网络培训规律,提高网络培训效益,基于教师为本,岗位为本,网络为本,问题为本,团队为本,以教师在岗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教师培训开放、动态、个性化的机制和氛围。
(四)课题界定
中小学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在岗在职的初中、小学教师。
网络培训:利用局域网LAN(可以认为是校园网)、城域网MAN(一般可以是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网)和广域网WAN(一般可以是省以上及全国甚至全球继续教育网)为学习平台的一种培训形式。
模式: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从而形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实践探讨,研究网络培训模式的原则、特点,特别是研究探讨网络培训的运行、组织、内容、方法、评价模式的构建和运用原理。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理论依据。
1.远程教育理论中的多媒体交互、自主学习、时空分离、学习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
2.校本培训理论中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思想;
3.行动研究理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拟定计划、试行考验、研究报告的操作程序;
4.系统科学理论中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确定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构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
2.认识、总结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规律,掌握网络培训方法;&&&&
3.帮助教师形成网络自主学习、反思、研修的习惯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上一轮继续教育的情况和百名班主任国网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践层面总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设想(调查报告、基本理论研究之一)。
2.模式研究。构建具有澧县区域特点的网训模式群(主体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组织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方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内容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评价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3.总结推广。总结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经验和成果,立足澧县,对构建的网络培训模式进行推广,争取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6月)
1.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课题申报。2009年3月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列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重点资助课题。
2.课题立项后,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下设专家指导组和课题实施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009年6月,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省继教中心要求,专家现场指导了开题论证,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二)研究阶段(2009年6月——2011年2月)
1. 2009年9月中旬,课题组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分城镇、山区、平原、湖区四类地区,抽样澧阳、甘溪滩、马头铺、澧澹、盐井、小渡口、九垸7个乡镇,达21.9﹪,中小学校15所,约占7﹪,教师865人,占10.5﹪。并撰写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调查研究报告”,分析现状,提出建议,探索对策。
表一:对培训教材的看法(可多项选择,抽取调查问卷300份)
表二:传统培训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同上)
图一: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统计(可多项选择,抽取调查问卷300份)
调查结果表明:
(1)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教材过于统一,目标指向偏于理论知识,缺乏新意和针对性。网络培训模式运用网络交互的基本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紧密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性强,能学以致用
(2)77﹪的教师认为,过去的教师培训课堂形式单一;六、七成教师反映,传统培训模式缺乏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的互动交流。网络培训模式开发视频课堂、图文课堂、博客课堂等,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能加强教师与学员、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在教师培训需求中,83﹪的教师选择“网络培训”,74﹪教师选择“校本培训”。这说明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以网络为学习平台的网络培训模式,能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
2.2009年9月下旬-11月上旬,课题组设计“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五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召开子课题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重点:
(1)运行模式:构建外力推动、内需驱动两个模块,侧重内需驱动(课题驱动、博文驱动、友情驱动等)模块的研究。
(2)组织模式:构建校本网络培训、联片网络培训、集中网络培训等多种网络培训组织模式。
(3)内容模式:根据博文分类思想,构建叙事类、案例类、评论类、技术类等内容平台。
(4)方法模式:设计图文课堂、视频课堂、博客课堂等模块。
(5)评价模式:其内涵是通过网络对教师参加网络培训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其外延是制定教师网络培训在线测试、评价的若干标准,建立健全教师网络培训的激励机制。
3.2009年9月中旬-2010年5月中旬,课题组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多次组织专题年3月12日的课题研讨会、5月17日的中期成果交流会等,使课题研究目标有序突破,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基本框架。
4.2010年6月-2011年2月,课题组以各子课题研究学校所在乡镇为实验基地,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各子模式的实践操作程序。澧阳镇中学提出构建基于网络的“课题驱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网上进行研讨)、“博文驱动”(组织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发表博文、评点博文、评选名博等)、“友情驱动”(引导教师组成友情圈子、开展互动交流)等新的教师培训运行模式;小渡口镇中学提出网络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当集中”的观点和思路,探讨教师网络培训“基于网络,立体多元”的组织模式;盐井镇中学设计内容模式四类博文“选—学—说—议—评”等的实践程序;澧阳镇五完小开展了利用流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培训视频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探讨以及博客课堂的模式的研究;甘溪滩镇中学设计出学校、教师网络培训评价标准和十类评价指标,并进行评价实践。
5.积极寻求专家引领。在课题申报立项阶段,课题组多次咨询有关专家,得到了高级讲师、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咨询评审鉴定专家杨万新先生等的悉心指导;在开题论证阶段,省继教中心科研部谢先国主任、黄佑生副主任对开题报告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在结题阶段,课题组向省继教中心提出专家现场指导申请,李再湘、谢先国、周赞梅几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澧县进行了具体指导。课题组主研人员参加了省继教中心组织的三次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专家们高屋建瓴,驾轻就熟,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使我们课题组成员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6.积累、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加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同时,及时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认识、见解和观点积累下来,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写成相关论文。目前,课题组已公开发表课题研究论文8篇,获奖论文7篇。
(三)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子课题结题。
2011年5月9日,课题组在澧阳镇中学举行课题结题工作研讨会,各子课题在6月底结题。
2.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课题组成员、各子课题研究学校对三年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形成全面的文字总结材料;课题研究组长根据平时积累的研究材料和课题组成员提供的材料,分类整理,分析归纳,提升观点。
3.撰写研究报告。在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课题研究组长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经过了主研人员的反复讨论,并进行了多次修改,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4.申请课题结题。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省继教中心的要求,课题组做好课题结题的材料准备和报送工作,提出结题申请。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确定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研究范围。
我校是一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课题组把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作为思考重点。根据澧县实际,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实践探讨和理论提升,并形成结构化的比较稳定的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方式方法。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以国家、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为基础,以网络为学习平台,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尽可能做到了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合理组织培训运行,科学选择培训内容,有效开展监管评价。
(2)可行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考虑了地域经济、培训师资、硬件条件、参训者学习技能的适应性,设计了清晰的程序和结构。这有利于培训机构按程序组织、运行、管理、评价培训,有利于培训教师选择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参训教师有序、真实地参加培训。
(3)创新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按照国家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要求,突出了网络培训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4)针对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尽可能避免和克服了以往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的弊端,以教师为本,以岗位为本,以问题为本,以教师在岗学习、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认识论的取向,努力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构建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体系。综合考虑我县中小学教师人数较多、中小学校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中小学校都建有现代远程教育接收播放室和计算机教室、中小学教师大多具备上网学习技能等因素,课题组提出了构建具有澧县区域特点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群的构想。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体系由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五个板块构成。
(1)“运行模式”是指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步骤和运转方式。课题组提出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外力推动和内需驱动相结合”的主体运行模式。
准备阶段→
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
&&&开辟虚拟教室、创建学习论坛→准备学员账号
实施阶段→
发布视频课程→督促上网学习→布置检查作业→
&&组织网上交流→开展形成性评价→组织终结性考核
总结阶段→
学员总结→学校总结→培训机构总结→评优表彰
图二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三个阶段”推进示意图
外力推动包括,行政推动:两线(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四级(省、市、县、校)三位一体(进修学校、师训站、学校)推动;机构推动(由专门研究机构实施运行专项培训,如学科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认证推动(如学历毕业证、继续教育结业证、普通话等级证、现代教育技术等级证等与教师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学分推动(制定具体的学分标准,严格计分,落实奖罚措施)。外力推动特别是“行政推动”,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动力。但这些运行方式已经在教师培训中广泛使用,不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内需驱动包括,课题驱动(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满足教师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博文驱动(组织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发表博文、评点博文、评选名博等);友情驱动(引导教师组成友情圈子、开展互动交流)。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外力推动和内需驱动的相互结合,构建了“行政推动+课题驱动模式”(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机构推动+课题驱动”(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模式、“学分推动+课题驱动”模式(或博文驱动或友情驱动)等多元化的网络培训运行模式,使中小学教师培训既有政策的强制性、统一性,又有学校的自主性、灵活性;既是教育行政的刚性规定,也是教师个人的内在需要;既有对教师群体的普遍性,又有对教师个体的针对性。其基本程序为:
制定培训方案→学员选择课程→学员在线学习→网上交流互动→学员提交作业→组织考核总结
图三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运行模式基本程序图
“行政推动+课题驱动”模式。这种模式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课题管理机构指导下进行。学习过程中,专家或辅导教师参与讨论和答疑指导。这种模式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将学员的自主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网上组织的讨论相结合,将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参训学员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和课题研讨活动,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或参与其他地区的课题研讨或成果交流活动。
行政确定培训计划、内容→学员选择课程、课题→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线研讨和交流→写作、提交论文→撰写培训和课题研究总结
图四“行政推动+课题驱动”运行模式流程图
“机构推动+友情驱动”模式。这种模式以专门研究机构和专家为引领,以一定范围内组成的若干友情圈子为学习单位,将观看视频与课例分析、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级沙龙研讨、视频主题研讨等互动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选定学习机构→分批派员学习→组成友情圈子→名师、专家讲座、指导→学员、专家交流→圈内外友情互动
图五“机构推动+友情驱动”运行模式流程图
“学分推动+博文驱动”模式。课题组在实验学校制订了《教师全员网络培训课程学习管理办法》、《教师网络培训考核暂行规定》等制度,对教师的网上学习时间、作业、讨论交流、博文写作、考核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过程性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合格者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未达到学习要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登记学分,达到学习要求而考核不合格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补考一次,补考合格后,方可登记学分等。
以上是三种最基本的运行模式,以此为基础,可推演出多种变式。
(2)广义上的“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组织模式”研究的是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开展形式和组合方法。
我们认为,网络培训提倡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但这并不是“单兵作战”;网络培训是新生事物,但并不排斥其他培训模式。因此,课题组构建了“基于网络,立体多元”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组织模式。
所谓“基于网络”,强调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开展通常情况下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以网络为平台,组织学员在线学习、交流互动、提交作业以及评价考核。但“基于网络”的另一层意思是,特殊情况下,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变通,采取集中培训等组织形式。比如,根据本地教学实际开展的个别学科的强化培训,不具备网上学习技能的年龄较大的少数教师的培训,缺乏网络学习物质条件的个别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就不能拘泥于网络培训的组织形式。
所谓“立体”,纵向上,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师训机构—中小学校—教师从上而下。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教师网络培训政策,制定网络培训宏观计划;高等学校组成精干专家团队,提供网络培训的优质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师训机构制定教师网络培训实施方案,具体组织网络培训;中小学校组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组织、督促教师参加网络培训;教师参加相应学科的网络培训,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横向上,学校与学校、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之间,可以组成多种合作互动关系,形成优质网络资源共享、县域内区域合作、专家学者教学指导的立体交叉模式,如澧县一完小与澧阳镇实验小学举办的教师博文大赛,澧阳镇五完小组织教师开展的“博客课堂”展示等。
所谓“多元”,强调教师培训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
以网络为学习平台的校本培训,便于组织、便于交流、便于管理,且成本较低,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模式的首选,也是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最基本的组织模式。
制定计划→
实施培训→
组织交流→
开展评价→
图六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组织模式流程图
我们提出,教师网络培训也可以“集中培训”。根据实际,或以校集中,或片区集中,或全县集中。还可以采用“片区联合”的形式组织培训,如按我县老的行政区划,分澧阳片区、红湖片区、垱市片区、梦溪片区、甘码片区,片区内学校联合,也可以和其他片区学校联合开展教师培训。其基本流程与“图六”大致相同。
我们还探讨了“网络磨课”的组织模式。磨课是集中教师个人经验和其他教师智慧的课以及上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将教案挂在网上,征求他人意见,多次修改,反复推敲,以臻完善。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精神,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同头教师研讨
&确定教学内容→&&
&备课组研讨→
撰写教案→教案上传→网上研讨→修改教案…
教研组研讨
图七 &网络培训“网络磨课”组织模式程序示意图
其他还有如“好课上传”(学校、教研部门、师训机构,精选有问题驱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信息量充足、凸显生成性、难易适中、语言得体的好课,在网上开展上传和评选活动)、“博友圈子”(引导教师组成博友圈子、参加圈内活动、交流圈内信息、探讨圈内外话题)、“澧县教坛之星城乡行”(组织全县教师参加“澧县教坛之星”网上评选,组织“澧县教坛之星”到学校或片区交流,与中小学教师在网上进行实时互动)等组织模式。
(3)“内容”的基本解释是“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的东西”。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内容模式”就是研究网络培训的课程设置,具体解决学习什么东西的问题。
课题组提出了“出色完成‘规定动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的观点。
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训机构规定的培训必修课程要高质、高效地完成。同时,对于课程设置以及培训内容,我们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培训实际向有关部门适时反馈。
课题组将研究重点确定为:以网络为平台,以博文分类为理念,自主设计开发叙事类、案例类、议论类、技术类博文,将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网络操作技术的提高有机结合,既体现培训课程的严肃性,也呈现出课程内容开发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并注入了网络、博文等时尚元素,关注了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兴趣,注重了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基本程序为:
确定主题→学员学习→讨论交流→专家点评→总结反思
图八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内容模式基本程序图
叙事类。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连串真实、有意义事件的叙述及其精彩点评。主要有教育叙事和教学叙事。教育叙事包括教育历史叙述、教育调查叙事、教育经验叙事、教育传记(自传)等。教学叙事包括教学反思、生活故事、实践体会等。
确定主题→发表博文→交流讨论→专家点评→博文评优
&网络培训“叙事类博文”内容模式程序示意图
确定主题→学员反思→上传博文→讨论交流→点评梳理→反思提高
网络培训“教学反思”内容模式程序示意图
案例类。案例是实践活动中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这些典型事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主要包括: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课例研究、好课视频等。
议论类。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方法,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主要包括:一事一议,简要描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真实的含有问题的事例,然后进行评析,得出一个观点(结论);案例点评,对两个及以上具体教育情境逐一进行描述,或通过描述几个教学情境(包括教学录像回放、观看教学视频等),然后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好帖集粹,将教师在网上发布的精美帖子汇集,然后在网上统一发布,微博可以归入此类。
技术类。主要研究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技术及应用,如校园网、师训网的开通,校园网、师训网、继教网的整合,片区网络的联合,网络培训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博文、好课视频、课例评论的写作或制作技术等,还可以组织中小学教师适度开展网上休闲娱乐活动。
(4)“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方法模式”主要研究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途径和手段。
课题组以创新性、开放性、人文性、多样化为基本原则,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合作交流、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示范模仿等教学模式。
组建学习班级→确定主题→登陆学习→网上互动→学员反思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方法模式”基本程序示意图
课题组为了突出网络培训的鲜明特色,还开发设计了“图文课堂”、“视频课堂”、“博客课堂”等培训方法模式即教学模式。
专家指导→图文案例展示→网上座谈→专家诊断→实践反思
图十二网络培训“图文课堂”方法模式程序示意图
专家引领→制作视频→观看视频→论坛交流→专家点评→学员反思
图十三 &网络培训“视频课堂”方法模式程序示意图
专题研讨→问题探究→上传博客→参与分享→博客评优→自修反思
图十四 &网络培训“博客课堂”方法模式程序示意图
在“方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时,课题组采用QuickTimeApple计算机公司的QuickTime视频格式,利用Intemet提供实时的数字化信息流、工作流与文件回放功能,以及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
Microsoft公司推出的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ASF,高级流格式)视频格式,配置制作视频资料,充分调动了参训者眼、耳、手、思维等各方面的机能,大大促进了培训学习的有效性。采用RealMedia视频格式,即音频、视频流和同步、回放技术,实现在
Intranet上全带宽地提供最优质的多媒体,弥补了少数教师因故不能及时参与或不能参与某一次交流探讨学习活动的遗憾。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方法模式”的构建,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学习方式,更丰富了教师的生活方式,对教师专业水平的生成和提高,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5)“评价模式”是指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在线监控、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及其细则,以及为推动网络培训全员、有序、高效开展而建立的长效激励机制。
针对传统教师培训评价指标比较单一,县、乡镇、学校、教师之间缺乏衔接和过渡,缺乏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缺乏激励性等弊端,课题组提出了构建“评价模式”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激励性的原则。
网络培训的评价“以网络为平台”,依托网络而进行;“以学校为基地”,充分体现了“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思想,发挥了基层学校的组织管理职能,使网络培训评价将县、乡(镇)、校、教师有机衔接起来,使网络评价落到实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培训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培训评价以教师为本,确立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主动性,尊重了教师需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网络培训评价,重视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学员通过评价工具可以记录自己学习、实践、反思、成长的渐进过程。
网络培训评价模式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培训评价平台,构建以培训学时、学习过程、互动交流、培训效果、作业与实践为主体框架的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评价平台;二是网络培训评价体系,包括“澧县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学校评估细则”、“澧县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教师评价细则”;三是网络培训评价标准,即“案例类博文”、“课例研究”、“网络磨课”、“好课”、“叙事类博文”、“评论类博文”、“教学反思”、“图文课堂”、“视频课堂”、“博文课堂”评价标准十类;四是建立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长效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规定教师网络培训与年终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工资晋级挂钩,与学校年终岗位目标考核挂钩。
利用基于网络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了评价在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中的杠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培训的实效性
4.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在研究思路上,课题组提出构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群的构想,将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来研究,纵向上从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横向上从运行模式、组织模式、内容模式、方法模式、评价模式“五个板块”进行探讨和实践,使课题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2)在研究内容上,课题组开展了“外力推动和自主驱动相结合,推演变化多种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构建了“基于网络,立体多元”的组织模式;提出“出色完成‘规定动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的思想;以“博文分类”为理念,设计了“图文课堂”、“视频课堂”、“博客课堂”等教学模式;探讨并制定了网络培训的评价标准和细则。这些研究成果都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3)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既对网络培训模式进行理论探讨,也对网络培训模式进行实践总结,“三个阶段、五个板块”大多设计了应用程序,便于操作和推广,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5.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认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探索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对于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研究这篇大文章来说,还显得微不足道。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构建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基本规律也有待不断探讨和总结。我们研究的只是县域内的教师网络培训模式,而且在实践层面的探讨相对薄弱,能否走出去,在更大的区域推广应用,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师培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2)教师网络培训强调以教师为本,提倡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如果参训者不能真实地学习,网络培训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师训部门不仅要借助行政、政策、经济等外部力量强制教师参加培训,认真学习,更要从教师的内心需求出发,提供更多、更主动、更优质的服务,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课题组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也有一些不错的做法,但不太系统和成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3)限于技术和经费等原因,设计了网络培训的评价体系,但没有自行设置网络评价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http∥www2./edu/showtongz.asp? art-id=228&cat-id=39,.
&&&&&&&&&&&&&&&&
〔2〕蒋福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探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12).
〔3〕邴冬梅,洪兴科.美国网络教师培训策略和实践的研究及启示. 现代情报,2004年第24卷第8期
〔4〕刘婷,阳德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析—导、问、思、研.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
〔5〕金彦红,郭绍青.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0(11).
〔6〕李长安.充分运用网络优势 提升教师培训效益.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