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版 廖白专集三 @ 廖白昌黎先生文集集选

廖白与陈小旺推手的经典解析
台湾的廖白先生是孙禄堂先生的再传弟子,别号“廖八步”(八步之内对手必倒),比“英雄”里无名的十步一杀更厉害。廖白先生是当今台湾公开的武林第一人(世外高人不算)。廖白先生认为大陆因文革之故,在实战武技上不如台湾。此言惹恼了陈家沟的一位老先生,说要请陈氏太极四大金刚出面和廖白先生死相搏。
&结果,便有了陈小旺先生(57岁)和廖白先生(51岁)在台湾的一场公开推手比试。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就听人说起,陈小旺先生初出道时,推手并不厉害,参加推手比赛也没有拿到冠军。后来陈小旺先生每天苦练家传功夫,据说武艺突飞猛进,近年来更是达到数人齐推,金刚不倒的功夫。这门太极不倒翁功夫不是随便就可以练出来的。大侠十年前在上海就来练成了金鸡独立单人推不到功夫,回到家里向自己两个不懂武功的弟弟夸口,两弟齐上,使出吃奶的劲,居然把老牛皮大侠拱退数步。害得大侠至今不敢玩这把戏。
廖白先生说自己技盖杨澄甫,近似杨少侯,双手一拍,不管对方是推手冠军、警察教头、还是电视主持,
都如纸鹤飞出。廖白先生常夸自己这神奇一拍,但却从未见提起这一拍到底是什么原理,有什么奥妙,吃五谷杂粮的凡人是否有可能练出同样神奇的一拍。如果把奥秘公开,凡人需要练十年纯功,还是数月可成。大侠虽是肉眼凡胎,却深明学子心态,知道大家都心痒痒,但却没有见人在网上敢问廖白先生这神奇一拍该如何去练。
大侠没有跟陈守孚老师学心意拳之前,
如果看这样的新闻,也一定是两眼发直,口水直流,只恨两岸未统一,否则的话定要到台湾程门立雪,把绝世一拍学到手。现在跟了陈守孚老师,才知道心意拳原来有这神奇一拍,名叫熊形双把。大侠学了这熊形双把以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懒练,居然也有了一点心得。有一天和一个身高一米九零的老美吹牛,说自己练就了神奇一拍纸鹤功,
那老美朋友傻乎乎地要求尝味道。大侠熊膀翻起,朝大个子身上一拍,那老兄果然如纸鹤一般飞出,
撞在墙上,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又有一位练拳击的老美对大侠的牛皮不服,大侠故伎重演,把那老兄一屁股钉在沙发上。大侠告诉诸位,这熊形双把的奥秘就在于双手只是摆个形,主要的力量发自腿,由肩背灌注到肘,
所以实际的撞击力看起来是双掌,实际上是双前臂。(特别说明,如果把力发到掌上, 看起来更威猛, 其实力道至少减半。)
从廖白先生自述的师承来看,他没有正规学过心意拳,
所以他的神奇一拍可能不叫熊形双把,但大侠自信其内在原理是差不多的。大侠这里讲的熊形双把没有什么神奇莫测的东西, 就是那么一点力学原理,
如果你捉到了那个劲,你懒练半年以后也有可能一不小心把你的某个不信邪的朋友变成纸鹤模样。
&廖白先生的神奇一拍到了陈小旺先生身上,第一拍居然自己被震退半步;于是再加劲,两人身形剧颤,步却不动分毫,完全是金庸武侠小说情景再现;好个廖白先生继续一拍,终于将陈小旺先生振退一大步,而自己的眼镜也如纸鹤一样飞出丈远。两人到此尽兴,拱手称和。
&学陈氏太极的认定是陈小旺先生稍胜一筹,孙门的信徒则认为廖白先生技高一头。两派在网上开战,口水四溅,更有污言秽语乱贴,
却没有看到有人对此精彩比武作武学分析。大侠上武术网, 看到有人对大侠的牛气不满,
发动污言秽语攻击。大侠为那样的武友心痛。大侠的口气大,也有吹牛嫌疑,但绝不对人发动污言秽语攻击,
这是学武者的基本修养。大侠此文也一定有人读了不爽,但请回归武学正道,不要把自己变成小人。
从纯粹武学的角度来看,陈小旺先生连续三次被廖白先生破门而入,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懂太极推手的都知道,弱手是根本不可能突破高手的防卫破门而入。一旦被破门,那就很容易失势。现在的问题是,当对手破了外门,进到内圈,真正的高手其实还有办法补救,但不是陈小旺先生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硬顶。太极所谓引进落空,引进容易,落空难。
大侠在网上的描述没有看到廖白先生在实战中表现出随机变招。是忘了变,或是不能变,还是故意不变,这个问题只有廖白先生自己明白。大侠跟陈守孚老师学心意拳,知道学会随心所欲地变招是心意拳上层次的必经之道。所谓灵劲上身讲的就是随心所欲地变招,这变招不是事先想好的程式,而是身体在实战的那个当下,身体自主做出的对应变化。两劲连发在心意拳中是一种必须拥有的“习惯”,除非对手一击便到,否则的话,两劲连发是必然的选择。心意拳高手出招决不会用同一招反复再试。
如果两劲齐发再加上两劲连发,那么实际上便是四种劲法的复合攻击。大侠把这种攻击法命名为“四象攻击法”。如果有内家高手被称为“千手观音”,
那就是用的四象攻击法。大侠在网上拼命鼓吹陈守孚老师是得到内家心法真传的大师,
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有人怀疑这世界上是否有陈守孚这个人。上海心意门派也有人公开在网上宣称陈守孚老师的功夫很一般,
其实那个老兄根本没见过陈守孚老师。那个老兄还说铁国成先生的功夫在前辈眼里根本排不上号。他不知道铁老1968年过世。如铁老在世现在也有120多岁了。不知他说的前辈是哪个年龄段的。大侠把陈守孚老师的四象攻击法在此公开,各位拳家可以回家闭门演习,
试一试用两只手发出四把劲到底是不是很容易能够达到的境界。就绝大多数的拳家而言,这四象攻击法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因为陈守孚老师传授给大侠,却没有专用名词,这四象攻击法是大侠首次命名。
如果你觉得这四象攻击法特别扭,请不要放弃信心,继续琢磨, 等到有一天你能做到了,
你的功夫一定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其实在心意拳中有所谓的“七点同击法”,
就是在一次攻击中有七个点同时攻击对方。练各家门派的可以回家想一想,你能不能在一瞬间用身体的七点同时攻击对方。这个小谜语大侠过些日子给大家解谜。这就是内家心法的妙趣和威力。陈守孚老师不保守,要大侠把具体的内容概要公开出来了,大侠希望陈小旺先生和廖白先生也把自己掌握的内家心法公开一小点。大侠对廖白先生的“震身力混元炸劲”非常地高山仰止,
希望廖白先生能够将绝世武功的基本原理公开一二,让后学有路可循。
大侠跟陈守孚老师学心意拳, 学到心意拳的一条重要实战原理:双肩如刀。心意拳认为对敌的时候,要尽量将肩对准对手,
整个身形在对手的眼里始终看起来像一把刀的感觉。心意拳认为将整个身体直面对手是不智的。杨氏太极拳喜欢将身体直挺挺面对对手,
陈氏太极拳有很多马步的姿势,无意中也使得自己的胸部正对对方。这种正对对方的姿势在心意拳中被认为是错误的拳姿。陈守孚老师告诉大侠,
这双肩如刀的练法是心意拳联在一起的, 也是心意拳中的秘密心法。如果有练心意拳的不懂双肩如刀原理,那个练家的功夫不可能是极顶的。
有趣的是, 善弓步的杨氏太极和善马步的陈氏太极因为其拳架设定,
即使想采用双肩如刀原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陈守孚老师当年在中国和诸家高手切磋,面对对手的直线猛攻,双肩一转,不但化解对方来劲,心意的劲法也同时击出。因此,陈守孚老师道,连续三次被对手拍中,
在心意拳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其原因也在于陈氏太极没有双肩如刀的练法。被誉为心意老四篇的龙调膀、刃劲,摇闪把、鹞子入林都是双肩如刀的架势。心意拳对双肩如刀有很严格的要求,当肩对准对方时,还要求把头也转成和肩同方向,并要扣在肩头。当肩攻到对手时,头也瞬间杀到。因此,心意拳在转肩化解对方直攻的那个当下,肩和头随即发起攻击,从防守到进攻可以说是在一瞬间完成。孙少甫先生当年被称为孙铁头,特别擅长此技。
&廖白先生自己坦言,他没有想到陈小旺先生的定力有如此厉害,
所以也说了几句赞美的话,但话锋一转,他却抛出一个更大的牛皮, 说自己因为前辈关照,所以手下留情,没有用出“震身力混元炸劲”,
因为此劲一旦力发则非血肉所能承受,
浑元力会杀伤人。陈小旺先生听了此牛皮,是不是该感谢廖白先生慈悲为怀,手下留情?廖白先生这种说法很像当年中国大陆那些气功大师的狂言,把明明可以科学说明的东西神秘化了。这个震身力混元炸劲的力道是什么样子的?大概是通过什么途径可以练成?廖白先生好像没有公开说过。廖白先生是读书人,大侠也是读书人,大侠认为不管什么事都有个理在里面。如果不谈常理,一味谈玄理,那就有故意误人之嫌。
却不说那吓死人的震身力混元炸劲,就拳理来讲,如果第一招不灵,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还是用同样的招?如果对方是随机应变的高手,那廖白先生的三板斧就有问题了。大侠问陈守孚老师,如果他出场比试,他会怎么做。守孚老师道:“用两劲齐发式的攻击。”
大侠一听,不由得叫好。
所谓两劲齐发,用心意拳的招法就是一手以某一定式进攻时,另一手以另一定式同时进攻。对方防住一手,却无法防住另一手。例如,左手以熊形左单把攻击,右手以横式鹰捉攻击。熊形左单把是主攻,横式鹰捉是副攻。一般人练拳不懂两劲齐发,自己只能发一劲,自然也只能接一劲。遇到对手两劲同时杀到,必定手忙脚乱,接下一劲后,必被另一劲所伤。
两劲齐发是心意拳的秘传心法,陈守孚老师愿意将这种殊胜的攻击法公开于世。各位拳家可以自己回家以自己所学的各门拳法设想一下“两劲齐发”这个原理是否可以用你的拳法演化出来。比如拳击如果按两劲齐发原理来发起攻击,
就好像是左直拳和右摆拳同时发出, 你一定会体验到这种打法的别扭和不切实际, 在形意拳中左手出崩拳,右手出劈拳, 那是什么味道?
各位自己可以回家去试,如果你觉得大侠在这里唾沫飞溅、高声大吹的两劲齐发是不可能有效的攻击法,你去学一点心意六合拳,再体会大侠所言是否有理。如果你问一个心意六合拳师,他不懂两劲齐发,那么那个拳师的层次定然不高。大侠虽然不才,这两劲齐发的打法却已了然于胸。如果大侠出手,遇到低手用一劲,遇到高手也必用两劲齐发。
如果说两劲齐发是秘传心法,那么两劲连发当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一劲攻击没有撼动对方,心意拳的攻击必有第二招连环攻击,中间不应有明显的停顿。比如用心意拳的熊形双把攻击对方,发现无法撼动对方,心意拳家必定要在熊形双把的势上立即转换成其他劲法,比如折转身变乌牛摆头,用曲断中节的劲继续攻击;也可以在双把上变十字裹横来挫拧对方的整劲;还可以用一头碎碑迎门切进,当然也可以顺势变成虎抱头拧身攻击。对方接得下正正规规的正面第一招,
却很难接下心意拳随即而来的第二波攻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廖白專集三(R)
參考:1.某甲 某乙之名 請自查武史檔案 &2.拳跤名家 張鳳岩高徒 摔跤大王常東昇 後亦向
劉倫山拜學(郭雲深弟子) 形精拳(形義精華) 若 形意不值得學 以常東昇之高才及摔跤絕藝 當無此事也
&3. 查拳名家楊鴻修之得意高徒
神力巨人 王子平當年繼任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後 以其天賦神力且得楊鴻修查拳之真傳 公開比武 也只與形意拳馬玉堂(李存義徒
)之高徒 高振東( 朱國福即其師兄弟)戰成平手 其實力當可參考
此篇用 chingsong發表 怕您們 會有壓力 畢竟 王子平 系統可能仍有大勢力 "回民之慮" 族群之敏感 當年在 現在或許也在"
故 此篇 隱敝也好 & &
真傳內家修者 若說會輸給年紀 那是無知言 除非大病中(病癒功回) 故 說毛頭小子 能勝當代 武林泰斗 那是無知語 簡單駁斥可以 其他
一笑置之 (會如此編 如此信 當知是人極膚淺 未入真傳內家門徑 本不值搭理 不過近世 真傳失義 可說幾乎無人能懂真傳武學 故 終究還須
童兄費心為文 以正未入門道者之視聽) & aa3廖白 說
童兄苦心有其必要與功勞
tongxudong:姜先生文章是可信的。浙省国术大赛、上海大赛前6名以及山东国术馆骨干中都没有杨洪修系的弟子。由此可证李老前辈有意谦让之德。当年中央国术馆的馆内教师进行比赛,朱国祯名列第一,其中就曾战胜查拳名家马裕甫和张英振。至于王子平,在拳术上没有多大功夫,主要擅长摔跤和举重。虽如此,王子平摔不过杨法武,所以不久王就离开了中央国术馆。
无涯子:大家何必计较前辈胜负哪!!有胜负心,必有差别心,有差别心,必有心理包袱,有心理包袱必不能真正放松,更不能做到“自然而然”。不能“自然而然”还谈何内家拳?如廖师傅所言,某也以为孙家拳法的核心为“自然”,紧也自然,松也自然,起落进退如清风一般,无意施为而又忽然而至,无意打人却可将人打翻。你无敌意,我手亦轻柔;你起杀心,我去势亦难收。勤学苦练却又感觉轻松自在,如沐春风,大汗淋漓却似飘飘欲仙。个中感觉难以描述。某功夫浅薄,唯谨记师训:“学习前辈,当以前辈风范神韵为楷模,莫着于形象动作。更莫关注于名利。胜也罢,付也罢,较量间功夫增长则虽败尤喜;若胜之不武,虽胜尤以为耻。内外一家,殊途同归。练武以治心为上,制敌为次。真能身心一体,制敌当如小儿游戏”。此为某师教诲,愿于各位朋友共勉之。
原本可以 不去記較前人的勝敗的 只是 近年 有李亞軒的女婿 寫書 說李雅軒的日記 寫到 含沙射影的毀謗形意拳及李存義 "說僵硬
笨力氣" 遇 查拳 楊鴻修及 張鳳岩比武 就 左邊右邊連續幾個 耳光 都沒辦法 躲 &您說 如此說
形意拳 如此說 國術導師李存義 李亞軒及其女婿的武學認知及人品 合武家水準嗎 廖白質疑 如其人 品性良好 則只是誤解不懂形意拳
則廖白之題 姜容樵文 正是糾正其人錯誤 以免誤導後學 若是人品及工夫有問題 也一起讓 公眾作良知上判知
&如是想印證形意工夫 廖白可以 毛茅遂自薦 廖白 永遠開門候 李亞軒一門高徒賜教 告訴李亞軒及其女婿
您們錯了 用辭更莫如此可笑 李存義是採花大盜嗎 古武家比武 即使功夫真的比對手高 有用 左耳光 右耳光的修辱 比他年長
德高望重的國術導師 李存義嗎 這是 那一門的 太極道 道德修養???? &神洲大陸 沒人去
譴責李亞軒及其女婿嗎 & &
tongxudong:大约上世纪50年代末(大约是57年)李雅轩来北京,参加武术运动会,期间,李雅轩与很多人推手都占上风,于是宣传大松大软的观点,这时李天骥按耐不住,也与李雅轩推手切磋,李雅轩推不动李天骥,反被李天骥轻轻送出一步。别人问其原因,李天骥讲是形意拳三体式发挥了作用。用事实含蓄地批驳了大松大软的观点。这令李雅轩非常不快。
下面的簡文 也是廖白 在 台灣形意拳網站看到的年青朋友的談話 對 忠厚仁義且武學高超的形意前輩 李存義 太不公道了 才 拋出 民初
當年姜容樵的文章 讓人兩面看事 在各人心內 各做一番 公道 &
以下之文的年青作者 想是上廖白網站看過 因李存義得 董海川工夫 九成九 是廖白 昔日 親口聽 宮保田系 八卦拳老師王明渠說
"是宮保田當年親口對王師他說的" (可見 宮保田 亦甚尊敬他的 李存義師伯) &
爭論劉雲樵的功夫好壞與我無益有損,當年董海川威震京城,一身無敵功夫。而其弟子所言,李存義得其功夫九成九。然而李敗給了摔跤張鳳岩、查拳楊洪修,九成九的董海川八卦敗了?在台灣,橫掃日本的王樹金老師連續三次敗給了白鶴拳師?
有五絕老人之稱的鄭曼青老師開創了太極新境界,然而卻以身形差異不敢面對摔跤常東昇??試問,前面所述之人的功夫境界是如何??全都比不上劉雲樵?就在台灣,我才不相信太極拳師傅或是八卦掌師傅會怕八極拳師傅,我就聽過有前輩說沒看過練八極拳的厲害的!既然不把劉雲樵放在眼裡的門派師傅功夫都有高低之分,何獨劉雲樵只高不低?是何因素?
我為此感到不解。
其他略.................. & &aa3廖白
无涯子:李雅轩前辈功夫应该还是很好的,然比起太极拳前几辈还是差很多。某师60年代曾在四川于李有过简单的试手,师30多岁,李年龄不知。师说李手确实很松很快,气势也逼人,师以八卦步接连化掉李几手,因非真正比试,未再动手,师得李称赞。师后来说,自己在师爷手下根本走不掉,说打就打,说放就放,师爷为李存义先师不挂名弟子,师爷对太极拳也赞赏有加。师常说:“拳无好坏,艺在人修。”山东农村练查拳的高手确实有的。我村30年代曾有一人可练飞砖阵,既使十数人各持砖围成圈,他站在中间,众人以砖随意扔之,其闪展腾挪间不但不伤,同时可将多数砖打断。又可练五虎擒羊棍法,非套路,一人持棍对五杆大枪,枪长约3米,杆粗若孩童胳膊。五枪齐出,上下翻飞,现在还有精此技的吗?年老病卧在床讲拳不知,让弟子紧握手腕,一抖手弟子即坐在地上。现在的太极拳大师恐怕需要弟子配合吧。此为本人先人亲眼所见。古往今来习武者有如牛毛,得艺者有如凤毛麟角。何况现今这个浮躁社会哪?没有功夫可以吃祖宗的名气,祖宗的事迹少可以杜撰嘛!这一点古已有之,文人相轻动口水笔墨,武者相轻哪?现在的民间高手有多少能上的了擂台哪?所以,不必理会这些无聊的言论。真正懂拳的人是不会从几本书,几片文章做判断的,更不会比较拳派的高低;尊师重道是习武之本,做不到这些的人,不值得跟他们计较。
清悟子:就事论事,据笔者所知,李玉林也曾师从杨澄浦学习杨式太极,李天冀也很喜欢练杨式太极,简化太极等杨式套路也出自李的创编。推手技击与功力天赋有很大关系,是功夫的综合体现,在相互交流中胜一招半式就得出大松大软训练思想有问题,恐难有说服力。如果照这样推理,李胜的人就是败在大松大软的体系下?至于陈龙禳将所谓日记中未经考证的传闻写进书中,的确有失严肃。这种门派之争的陋习当坚决摒弃。
得功有多法 大鬆大柔是一法 卻非唯一法 也非至高法 否則 楊家三代 身體力行 至親也有 七八人走過 怎會 十三層中 楊家最高只能修到
第八層 問 其他的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層 由啥人啥法來完成了 故 知另有它法 非楊家之大鬆大柔法 推論爾
身意即朋之真內涵
佛家言 意生身 是法身之光 是般若光 是定慧體 三地以上有之 曰 增一分法身 及減一分無明 此是心地真修行
內家武學 身意即朋之真內涵 太極拳經曰 先在心 後在身 練拳之初階 無 "身意" 之時 有心相信 前哲之言 一一依形比劃 此曰 先在心
久之 蘭長芬香 樹長枝茂 身意已日成 曰 後在身 此即懂勁 想 四兩破千斤 高明輕靈 想以朋為靈盾 忽隱忽現 都自然而得
&故 先 依規矩 孫門弟子 依祖師 拳架之學 一形 曰 一學 五行 八卦 一一練去 三害莫犯
九要要遵 不知 不覺 意就上身了 以此 入太極深義 以此 入三拳深義 自可 無處不自得 終至 先後天合一 周身一太極 五行合一處
放膽即成功 此 即孫門之 內勁自然 曰 先形 後意 曰 動靜合參 &陰陽相生 曰 一生萬 萬歸一
無可無不可 曰 &先中道依規矩 後 自然高明神妙 &
& aa3 廖白 &
老實修行 "功不唐捐"
再簡言 意與朋 都是內家修行之果 不取用 自然而得 用意 則源濁 不用意 則 源清 故練拳有敬 一式一學 一一練去
依祖師傳下規矩(生命 文化之經驗) 信之 慕之 不疑不悔 (故 找到您能信仰之明師很重要 廖白推薦以三位孫先生為大師)
不久 啥工夫都上了身 孫門之學 看似平凡 平凡處有其極高妙處 此曰 老實修行 "功不唐捐" &
師言 "用力打到累了 自然就鬆了"
昔日少年時 吾練形意 也惑於 鄭子太極之松柔說 故 對師傳之孫門形意 極力捲放間之意沉 意重不解 問師 鬆柔之說 師言 "用力打到累了
自然就鬆了" (此是代傳古言) 聽此言 吾心中亦不免犯疑 幸好 對師之工夫 人品 信任感深 故 由無味中走到有味 終有成熟之日
&吾曾有一師兄 也曾或於同樣因緣 但去捨 形意之緊鬆 去取鄭子太極 之鬆鬆 數十年過了 吾師兄
雖得俗世之國家級教練 太極八段九段名位 只工夫終是未入真高明深處 &一得一失 喜歡即好
吾之言 給喜歡形意的同道參考 給喜歡孫祿堂內家三拳的朋友參考 餘 無諍 &
tongxudong:松与发力同步,松与沾化同步,松与闪战同步,同步就是在一个状态下同时出现。此为松的真意。并非是先松后紧,松是常态,发力前松,发力时也要松,发力后还是松。于是松不下来的关窍不在松,而是不知道如何找到发力的诱发点。只有找到这个诱发点,才能够在充分松的状态下充分发力。这个诱发点对有的人是一个,对有的人是一组。练五行拳的每一拳都要耐心体味、找到其诱发点。有的拳派一松一紧的练拳,练出来的其实还是僵力,不合于用。松与粘化同时出现,易于理解。但真正做到也不容易,同样也有一组关窍,即形、气、神的关窍。
童兄說鬆 都是說用 這是對的 說得極好 &再細說 應該分別說 練與用
用 都該鬆 精神鬆 肌肉鬆 沾控人鬆中有自然之靈與韌 欲殺時 用 火技 驟然一緊 即刻又鬆開 此 顫勁 冽勁 炸勁 抖震勁都如此
無如此 "極鬆中" "一緊" 則 勁不能透出 發勁訣曰 如皮膚著火星(此是真傳初乘) 此是初門
更高時 曰水技 水技則不受此限 如 微風拂上 或如 捆仙繩捆上 摸到人倒 如想摸中殺敵 微微一加快 不停勁 人就打壞了 尤其能一剎那
即 連破三門 控進人頭臉 幾乎 沒啥一緊的感覺 如水淹人 "快摸快綑" 一剎即玩完了(無須絲毫火味)
故 火之工力成熟到極 即入水 入水則無須啥緊了 此為用 更上曰鬼魅 當身行如風吧 那就超出廖白之所能為與所能解了
若言練 聽吾說來 廖白上面本文 說的是初學者之入門 有二途 由緊鬆得 由鬆鬆得 &不久 即入自然
自然中 不可言鬆 不可言緊 &太極喜說須鬆才能練出 "靈"來 廖白 說 以楊太極三代真傳
還未真入妙道 故有此覺 真訣 無上訣 不緊不鬆 自然中得 其空靈 更勝於鬆柔中求 信否 難信耶 必然 一笑 故 總言 練與用
都自然中得 不二得 才是最上乘法 非鬆 非緊 非一鬆一緊 &此三者皆非最上乘法
tongxudong:其中之真意确实很难用文字表达。其中的意思与跳高有类似之处。助跑时要放松,起跳发力的同时又要放松展体,才能很好地完成过杆动作。把爆发力打出来,其中的意思与此类似。
生命:廖白先生所言甚是,应该不光是形意拳如此,即使号称大松大柔的太极拳也莫能出其外。不过,按照太极拳对内劲的理解,它的“紧”,在肌肉上的体现与人的日常习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1。人体的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造成的,肌肉收缩有两种:一是向心式收缩,一是离心式收缩(即拉长)。太极内劲多取法于后者。所以其特点可以口诀为:“梢紧体松长”这个松长,实际上是离心式收缩。自己炼久了,感觉上也真是松的,但不同于常人的松。2。世界上任何的爆发模式(自然包括人体的动作)都来源于阴阳相切。所以阴阳相和是基础,但要用到拳术上,就要明白阴阳相切之理。有两种阴阳相切的方法:一种是在阴阳相持中,阳群突然主动变强,阴群没反应上,如此自然爆发。还有一种是阴群突然变弱,而阳群仍然保持原态,自然也会产生爆发。(前者不妨称为廖先生的火技,后者不妨成为水技。水火之技虽然路径不同,但都能产生让人生畏的爆发。当然这两种爆发在好些方面也是不同的,知者各取其用)1,2两点中,人的日常习惯多取前者,而太极内劲多取法于后者。各有其用。所以以此可以理解廖白先生所言故事,至于廖先生是否达到了故事中的境界,就可惜总是只见文字性广告了。上次的黑姬先生的视频,作为教学方式很好,但离廖白故事中的境界还差很多。这个帖子可以看作对廖白先生的帖子的读书笔记,还望各位前辈校正。
每個人對應每件事 有自己的 最佳中道 練拳亦如是 如何又健康 又工夫進步最快 即是修者的功課 包括 師道的信仰 明師的選取及
理解與身證 是 很深的學問 內家拳之修練 &是一生的問題 &
至於 言說與實證差距多少 每人不一樣 有廣告 騙錢的 先宰先割就好了 將來或落跑 或江湖 是另一回事 有 說了 就趕快 閉門謝客的
有的自己不說 請職業門徒或笨學生說 將來人找上了門 就說 再以 極謙虛的樣子作臺階退路 說 "不是我說的"
&廖白 一向 自家說 自家唱 也開門候貴客 故 等君子來 以高明武學 將廖白踩在地上
拆穿了好告訴大家 一笑 廖白的世界是開放的 等 高人中 & &
tongxudong:廖先生讲的很对。自然而然是最高境,也是唯一正确的法门。对于初学者练习发力,最先不可能通过放松来明白发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气来发力。张烈先生讲要在意识里有每发一拳既把人体打穿的强烈意识。因发力配合开合呼吸所以不会伤身。只有把力量打出来了,才谈得上放松发力,之后才谈得上摸索诱发点。
形意者 先形後意 (故 古意 古形要遵 因 "順逆和化" 已古賢已設計於內) 先在心 後在身 不求力而力至 不求氣而氣至 一形一學
三害莫犯 九要要遵 雖不中 亦不遠矣 孫先生如是說 如是傳 老實修行 功不唐捐 &
上面的文只是很簡單的觀念 為何 廖白這老朽還要說一遍 只因為 正巧在台灣 某形意網站看到幾位年輕武友的談話 故 以佛子名
插嘴說了上靣的話 參:看下面年輕的武友談啥:
最近我在想,每次打拳都會被要求鬆柔,但是到底要如何才能鬆柔呢,應該一定有個標準在,然後我的龜毛科學想法又出現了,..鬆柔,另一種想法就是不使拙力,但是只要有動作產生一定是須要肌肉力量產生,只有休息時,肌肉才會算是放鬆不用力。那麼什麼動作的肌肉力量是出的最少的咧?就是光只是擺姿勢時肌肉力量產生最少(只有用到肌肉中慢速氧化的紅肌群)。所以在打太極拳時,動作要慢,眼睛要跟著手移動,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不要想著下一個動作該怎麼做,只要想著把每個動作細再分成好幾個的小姿勢,微分後,每個變動都只是再換成下一個姿勢,這樣一來,打太極拳時,動作又慢又是使出最小的力量,這樣手不會抖,又可以很慢,也會明顯感到肌肉出力減少許多,也不算軟,手一下就發熱了,..這樣算不算鬆柔咧??閣下練形意時也是這樣嗎?老K啊!你這樣練能發勁嗎!?我都是從慢的練起啊,如果要調姿勢,沒有從慢的動作調起,一定會很容易就忽略掉,然後就越練越快了。我的力量是從腳與腰產生,手放鬆柔,出來的力道是蠻強的,要短距離發勁也行。我也不清楚這到底算不算是勁,我也還在追尋高層的勁。大家都說一定要鬆柔才能發勁,所以我一直在學著如何鬆柔,我想如果沒有高人親自告訴我"我這個算是勁",我大概會不斷的找尋下去吧。
凭良心講,你這只能算是肢體擺動,而不是勁!唉!心直口快,兄臺莫怪. &
我想如果沒有高人親自告訴我"我這個算是勁"我大概會不斷的找尋下去吧。這話講得奇怪?你難道沒有師父可以問嗎?!
我爸他會說有勁出來但還是不夠,架勢沒有調整好勁的出來是不完全的.不要求快要求每個動作都達到.我也還沒有問過其他的教練,雖說我這不算完全的勁,但我這快速的擺動,發的長遠足以讓人向後連退好幾步,我是不敢發短,因為怕會傷到人,對一般的人來講已經是怪力了,但對高手來說還是不夠啊.我很好奇到底要怎樣才會算是勁,PP男,請問一下要練怎樣才能發勁呢?
其實只要把之前的文章,問到有關形容勁的文章,我幾乎都已經有達到了,也感受到了,而且都在我的拳之中,所以我想應該不會差太多才對咧.但是我覺得這還是很不夠,沒有到那種別人形容像電到的感覺,還有一擊就倒下的地步,我就覺得不算是勁.
剛開始我也是搞不懂,於是就跟著人一拳一腳的練罷.那時是在新竹跟一位陳老師學,而且他還是李存義的直系傳人喔,功夫據說很棒,但我那時也不知道,而且都是由師兄帶著練的,我只是懷疑,就這麼一步一拳的,有可能打遍天下嗎?看不出有何威力,變化也沒別派的多嘛!一直到有一天我來得早,看見師父在指導一些老師兄練,那一次我真的第一次看到師父打拳,我真的被震撼了!我只看到師父那時打出三記弸拳,他整個人的勁是炸開來的,每一步每一拳之間,時間似乎都是停頓的,讓人有一種縮地成寸的感覺,威力極大!那時我終於瞭解,形意為何能成為威震天下的名拳了,一般的拳架,在一瞬間根本是無法抵受這麼強大的衝擊力的.但是要怎麼練才能產生這種威力呢?師父沒講師兄們也不知,我是一直到十年之後,才因另一個際遇中得到瞭解的.
kuan我是很想告訴你怎麼練的,但受制於門規,所以........但是至少你已能瞭解到,內勁不是單純的肌肉伸縮的問題,它的最終表現形式,是一種強大的震盪.是什麼能刺激肌肉,產生這種強烈的瞬間震盪呢?往這個方向想就對了!不然就算你每天打上上千次的形意拳,練到後來,還是只是單純的肌肉一伸一縮罷,力量是能增加一些,但能做到遇敵有如火燒身嗎?你想,若手不小心被火燙到,會是怎麼樣的反應呢?這樣講,你該有點瞭解了吧!至於練法,一般是不輕傳的,形意的規矩很嚴,就算是嫡傳,一代也只有少數幾人能得傳,所以想要知道練法,不容易哩!想看書學,更不可能!但我可以點你一下,嘿!就真的有人,把方法,以某種形式,全寫在書上了,只是沒講明罷!而且這書大家都看過,作者姓孫,夠明白了吧!記住!把那三本拿來比對,找一樣的或一直重覆的地方就是了,尤其是太極的部份,跟別家練太極的不同處.....要注意喔!!!
我真敗給你了,講的也太明了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說什麼,小心你師父會不高興喔! &
謝謝,PP男前輩,這樣的提示已經夠多了,謝謝您,我知道你指的是什麼,雖然還是不太清楚該如何練,但已經有個方向在了.其實我曾經有想過這個問題過,因為我學的科系就是專對這個方面,我也想過該用什麼方法激起,但就是沒有個練法在,總是覺得不切實際,不敢去細專,現在已經有個目標在了,太感謝你了.
kuan君你能瞭解那就真的太好了!以你的悟性跟資質,相信一定會成功的!!! &
kuan兄其實問題的關鍵就是在鬆柔!你提出這個問題,可見離目標也不遠了,要如何入手練呢?就是從這裡開始,pp兄講的很明了!先從站樁,三體式,五行拳,一步步來,然後你會發現,慢練時,孫氏書上的那些感覺就會一一出現了,保持那些感覺,然後快練時,勁就炸開了,那時就恭喜你進入明勁的世界了!
可惜現在手上沒有書,書都還在家裡,大概下午再去跑書局吧,再次謝謝你們.提到鬆柔,其實今年年初師公曾經指導過我一點點發勁,他慢慢的做出手部的劈拳動作給我看,然後叫我回去單練這個動作,我也是從慢慢的練起,然後加快速度,發現其實這個動作很有意思,有一種特殊的軌道再行走,有不同時間的出力順序,而且原本就包含在劈拳動作之中,只是以前沒有發現而已,也就是從這個動作,我才發覺形意的動作是很鬆柔的,而且就是這樣子打,才會有氣"走"到手的感覺,感覺很明顯的,現在我打形意拳都是用這種感覺在打,雖然沒有炸開的感覺,但動作很有一致性,感覺出拳就是瞬間力從腳直達到手.然後不只是劈拳,其他的拳都有相同的道理,那時候可以算是一大突破.然後接著就失去目標了,只有不斷的練習,沒有更大的目標,現在又看到這新的目標,超級高興的啦,謝謝,謝謝你
呵呵,今天考完試後去書局買了本書回來,我想我已經知道pp男前輩所指的事了,因為我以前上課上到時,就有想到過,我當初就認為會增強勁道,然後還回去跟我老爸確認過,沒想到書中就有提到,現在又更加確認了,我只能說,中國古人還真是厲害,雖沒有科學根據,但卻能想到.pp男前輩,可否留下您的e-mail,希望能跟您通信確認一下,只要說是與否即可,晚輩也不希望為難到您.我認為這點是很自然的事,就在一般的快速活動之中會產生,但是卻很容易被人忽略,比較不會跟拳法聯想在一起.
家中原本只有拳意述真一書,沒有孫祿堂的形意拳學,今早仔細的看了一些,發現寫的真的很好,有些雖然不是寫的很白話,但很多重要的函意就是存在書裡面,只要認真去想它的道理跟動作相合就會知道,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拳法總是講些經絡,原來就是存在拳法動作之中,根本不需特意運氣就行運轉,怪不得師公老是跟我說需要去看懂經絡圖才行,就是經絡學讓全身動作有順序與一致性。如果我沒誤解PP男前輩的意思,PP男前輩的提示也是存在經絡之中,真的是太神奇了,真是好書,很值得。
閣下悟性高絕,有空來函交流一番,亦為美事! &
佛子言:形意者 先形後意 (故 古意 古形要遵 因 "順逆和化" 已古賢已設計於內) 先在心 後在身 不求力而力至 不求氣而氣至
一形一學 三害莫犯 九要要遵 雖不中 亦不遠矣 孫先生如是說 如是傳 老實修行 功不唐捐
昔日少年時 吾練形意 也惑於 鄭子太極之松柔說 故 對師傳之孫門形意 極力捲放間之意沉 意重不解 問師 鬆柔之說 師言 "用力打到累了
自然就鬆了" (此是代傳古言) 聽此言 吾心中亦不免犯疑 幸好 對師之工夫 人品 信任感深 故 由無味中走到有味 終有成熟之日
& 吾曾有一師兄 也曾或於同樣因緣 但去捨 形意之緊鬆 去取鄭子太極 之鬆鬆 數十年過了 吾師兄
雖得俗世之國家級教練 太極八段九段名位 只工夫終是未入高明 & 一得一失 喜歡即好 吾之言
給喜歡形意的同道參考 給喜歡孫祿堂內家三拳的朋友參考 餘 無諍
鷹捉、 虎抱頭內都該藏有起手橫拳之勢
玉凯:“鷹捉、虎抱頭內都該藏有起手橫拳之勢”,请详谈?
起手要無形 起手內要有橫勁藏於內 此橫勁為 內家之圓 含 "直 橫 豎' 三勁 此直 須能短 曰寸 曰分 此橫 須能縱橫蛟變
八卦九宮變勁 變意 勝於敵 此豎 為真剛 真軔 真韌 真大力之所 此三者 都是精氣神 道藝逆修之所為 總名先天之橫 若能 無微不至
若能周身一太極 &則騰挪閃戰 一觸即得順 得先機 &而 鷹捉 虎撲
虎抱頭 鼉形起手 不過是 起手保護自己 兼去取敵身首之法 因能 陰陽交變 陰陽相助 故 &是妙手
就“横中”略加解释并介绍练法
直中 橫中 也在很多地方出現 整句 地方不同 可能指的意思就不同 故 不好定解 &某些時候
沾粘順引些微 避開對方之勁頭 &我順引中 吞回己勁於後腳根 蓄弓亦張箭 沾粘點不變 在其勁線脖子處
向其人中心線對控 摧發 此即定橫中 此際 我以順勢破敵背勢 也是 以直破敵橫(橫勁直破) &此無練法
工純者 聽勁懂勁高人一等則可為之 & &
wudang:多谢廖公。师友相互喂劲应能帮助得到正确的感觉。
如是 故曰 每日打四手 &可以知人 &
昨天台中來一友 廖白為他說陰陽
昨天來一友 為他續說陰陽 水火:水火是內勁 中和 純厚 道心 殺心之有無 薄者 有殺意 須剎那急顫 曰火 一微顫閃掌 人就打壞了
純厚者 有道心無殺意 以制人 不殺傷人為修為果 曰水 而制人比殺人難 須有更高之內工修為才能辦到(且內有慈之觀念) 故 拳道一如者
以火為淺 水為深 孫門以慈為先 故重水 &另 道家內工之緣法 即以龍虎 真水真火之說而入鼎 此古老矣
拳道劍之同源 亦在發現 此水火之真種子為其成就之同一內緣 此又是另一水火用辭 故 參百家 宜細究
解說 陰陽文化 如易經之卦爻 字是藏象之某種作標符號或函數 其內函之義 歷 夏商周漢魏宋朝多變 其義演生廣矣 用到哪都可 若知
中國陰陽文化流變深義 看各家說啥 陰陽龍虎奇正虛實生殺五行八卦九宮 只是各家 藏深義之作標符號爾 用義 各家各人祖師前賢代入
以助解析以助傳承 此 拳家以"字"為訣為秘之習 想學 還須細心請教深學 聽人探討 故曰 從孫先生武學出發 融三拳 參百家 參時 須端詳
&陰楊者 有某種互補性之 X與Y 五行八卦者 有某種 演變兼回潰 函數性之關聯五元與八元變數
&知此 網上 書上 聽則聽之 終究還須 看人修為之果如何爾 欲知修為之果 最終還須親自上陣
故曰: 渾涵之手 變化之祖 &非其人演而拆之 不能定言爾 &
福緣至 見高人 誰是真高人??? 如龍如山 虛無漂渺 此 中華高深武學之本質 既深又陰陽虛實莫測爾 訪師友 須費心 非可購於7-11
非可電話訂購送貨到家 &昨日 切搓交手 如同往常 兩小時 廖白不斷以水技控之跌之 終 真心嘆服
願以真心拜師 深心學孫先生武學 自誓終生以修練中華內家武學為一生之志業 廖白允之 收為孫門同修道友 告之以孫門三拳真義 囑 回家 修行
孫門之學 非可灌頂助功 只可助人 "法眼睜" 未來修行 得果否 還在個人深心實修 &
& & aa3 廖白 開門候有緣 "君子奕棋
&看誰此道是高人" 高者為師低者友 "渾函之手 楚河漢界 手下見真章" 茗茶一杯 待客至 戲說人生
同等心 太師椅已備 等請高人上座為師 &廖白頂禮
青青侠客:廖老集中华武学之大成.......是武学之大成,博大精深自称体系的武学...(而不是武术)
先生謬讚了 老朽不敢當 此美言 無非是 喜歡 行過二三十載 歲月逝 成個糊塗一半的老參爾 &
& &aa3廖白
alexyang:老廖是否有到一貫道當講師?怎的論點說法實在有夠一樣哩!
喜歡儒釋道融合成中國人的主流古文化 人稱中華道統 廣義看之 再融合 科技 東西洋諸國新的好文化 此當是 每一個 中國人之夢
威在殺人後 非在行拳間
不是老朽寫的 此君所說 廖白不能同意 老三拳不是如此 啥老三掌 老三拳 都不過是說 內功為尚 用則無可無不可 沒幾招(也是千百招)
此君當是中央國術館 韓慶堂 的徒弟 &形意拳 工夫成 無威猛像 只有極快之自然 打拳沒拳味道
暗化之故 曰 韓慶堂打拳 還是威勢驚人 好工夫 沒啥驚人樣 只 一觸即可敗跌人 差距大 更 可不傷人 一跌再跌 易如反掌 跌者 驚魂
觀者 以為他在讓他 沒刺激味的嬉戲 當然 茍有殺心 瞬間山河變色 一生一(幾)死 跌者 受冽透之勁 生死一線 不再能起 此時 旁觀者
才能知其慘然 "威在殺人後 非在行拳間" & &
所謂 四把 兩把半 老三拳 猛虎硬爬山等等等 都是 自古 拳功 "簡樸" 之義 後人 真以為 絕對要啥 四 二 三 一??
絕對要哪幾招??? 諍論不已 都是 不能懂古樸之拳(真義) 得一 萬事畢 孔夫子 孫夫子 都如是說 文武都是道 一者 神氣也 太極也
動則 曰五行 曰八卦 如何得一?? 法法皆如 豈可定論 一師一師 各有門戶 各有心法 各有簡擇
&都可入道 若是定言 則是無知之謬執 &
& & aa3廖白
形意五行拳 即是最好之老三拳 不必遠求 即在汝邊 信且能持 則得入勝深微妙法 孫師如此傳下 &
形意 經 祖師 神拳李洛能 融 古拳經 創 五行拳 即是 完整古賢真意之精練 &孫門如是信 若是他師
他賢 則另參 不諍
形意 大家 "張占魁" 前輩照片 "未告知即招公開盜用
本人aa3廖白(廖景松)擁有的形意 大家 "張占魁" 前輩照片 發現 "未告知即招公開盜用" 特此 聲名
"保留法律追訴權"
一張是高架 開弓 &"三体式擗拳照" 一張是 八卦掌 " 單換掌轉掌照" 廖白此兩張 張先生照
表於五六年前 "形八太極" 網站上 且 2000年初 中國晚報及台視中視以"臥虎藏龍" 訪問廖白時三体式一張 亦曾刊於電視上及報紙上
今年初 發現 三體式那一張 招 "武術萬維網" 黃先生 公開放在武網上展示 上個月 發現 單換掌那一張 招王選杰弟子叫啥名字? 的先生
公開放於其" 新書" 大成拳之類著作上 "都 未事先徴取廖白同意 也未說明出處" "有盜用之嫌" 廖白問 此
二位先生都無著作權法律觀念否???? 特此 廖白(本名廖景松) 公開聲名 "保留法律追訴權"
廖白有發揚 推廣中華武學之心 但 如要"公開" 取用於 個人著作新書上 本應至少 "都要事先徴取廖白同意" 或" 說明引用之出處"
才是正當 & &aa3廖白 (廖景松) 不得已
特此聲名借此公開網站 公開聲明 &保留此事之法律追訴權
張占魁先生在台傳人 王樹金先生 (曾威震日本二十餘年 日人公開稱其為 台灣神人) 此二張照片 是王先生傳人 大弟子張一中及 二弟子
郭東源四十年前得王先生親賜此照 郭老師 賜與廖白與黑姬藏 & &
廖白先生文集选2004 06
孫門 抽象隱喻與武學真理
啥是 " 武學真理"? 啥人的說話 是較接近 "武學真理" 思................中華內家武學 不是一般的體育運動
而是一種古老的"文化" "哲學" 尤其是孫先生 的 "內家三拳" 此哲學 為可以 "實踐" 的哲學
孫先生之內家武學 實踐哲學 可以"文武合一" "拳道一如" 故 您如果想參學 則不只用您的身體 還須用您的 哲學精神 以身心來實踐
此大前題 為學孫先生 內家武學的基本認知 若 不同意 則 一笑 放下 勿諍 &
把拳 作為 一種生命的實踐哲學 故稱之為"道" 果真也能印證 古老道統文化 "人心唯危 道心唯微 唯精唯一 允執厥中" 故 稱拳道一如
此即 "孫先生內家拳道之精義" &想理解 "道統生命哲學" 則非要求 肌肉 筋骨的力學" 分析"
&而是要 聽取前人之"生命實踐之經驗解釋" &與"抽象隱喻" 西人
哲學家 波爾卡說:"真理包含隱喻的範疇 而 抽象隱喻則絕對表示真理" 何以故廖白代答:可以透過您的" 佛性智慧" 得出"全德"故
&對真理之理解 可以 以 現象學 語言學及 詮釋學發展後 採較寬容的看法 看待"真理"
&一辭 即 每一種文化 每一種思想體系 都有其 先假設接受的"先設" 理型的存在 如孫先生的內家武學
"孫門之友"(門內 門外 都是師友) 以看過"小山上" &自己的"老師"或師友
展現過其孫門武學的可能與美麗 故 能相信"大山上"的孫先生 其人內家三拳故事的美妙莫測 是座人間武學的 "聖母峰 的最高峰" 所以
作為存周先生徒孫的"神子先生" 願意 無條件的創設" 孫氏內家拳" 此網站 老農 劉樹春 &童旭東
孫偉等先生 也都呼朋保義的來此相聚 還有 一些能看懂 聽懂 相信內家武學的 "孫門內外" 的好師友 同氣相求爾 此站 除了圍繞 相信
孫先生此一典範 高峰 其實 內家武學"喜馬拉雅山峰" 一脈 除了聖母峰為名 還有 "無數的高峰群山" 以此 信仰 追隨前人腳步前進
廖白個人心中 把 "張三丰 董海川 孫祿堂"等 三先生 都視同近五百年來的 中華 "武學聖母峰" 而以 孫先生為此峰 "出世神仙"
之總結代表(此與童先生觀念大致相同) 未出世之無數 古代無名隱士高人 老神仙也藏此山峰中 同為典範 同享尊榮
人類的知解 人類的利益或價值觀點 總隨著社會 歷史文化條件而變化 孫先生 雖有五書傳世 今人 未必能懂得孫先生傳授之精魂在哪 因此
就必須有人 以個人的見解 加以新的註解與詮釋 以使此一系統學問 生生不息 此即 諸君在此的原因
問 誰有權威代表 詮釋孫先生武學真理 具足正確判斷的 "理性"答:嚴格說 無人堪任
&也答:只要是內家武學的"真信仰者" &"人人都可堪任"
&都沒有"絕對權威" 為" 孫門武學" " 理性詮釋"之絕對代表 因無一人 "身證" 到達聖母峰群山
不過 張烈 孫淑容等老師 先生女士看過存周先生 白普山 劉樹春 童旭東等看過 孫劍雲 女士 且都接受多年之傳授 並得有無數 前代大師
的典故 故事傳授 故 能簡單為我等素描 幾位 大先師之神韻 此 素描之譜 極為寶貴 可以補充 孫先生五書有限文字外之口傳心授
&如 不能接受此觀念 即 否定 任誰 "都沒有權威" 當然也可以 則人人也都可以自家的身心作註解
學宋人:"六經為我之註腳爾" "論" 得精彩 人人默許而或 喝彩(為理而論可) "諍時" 則止 (為 情緒 意氣之爭 則當止) 只要
"仍有真心尊敬 孫先生之心" &(畢竟此網站以發揚孫先生武學為名) 說得好或不好 都以微笑 而讚嘆
或 寬容 幽默 一笑 (故 鼓勵初學者 勇於發言 當然 當比老參謙虛點 此是 相信道統之學的正確態度) 諍起 則止
p.s. 昨晚看 發現者電台 專題 介紹 "印度古武學" 也相信 需要 "二十年才能學成" 才有可能開始進入 武學之真正高峰" 此與
西方 "體能天才英雄" 觀念有別 故 雖不可輕視 "初學菩薩"(可能是體能天才英雄) 但 更應該尊敬 老參 前輩 (可能會是文化
修為之 積健為雄 大器晚成者 有 此等人存在 最堪代表中華文化深度之美) 當然 如果年青的俊彥學者 您能以更短的時間 證道 則恭喜您
但 除了您的" 天賦宿慧" 外 或許 更該感謝 '有文化前人之心胸與肩膀可納可站" &有此想
才是"老少一心" 都是 "道統文化有情覺 " " &覺有情"
已可初步認識孫門武學之美
體[順逆]有感
順中求逆掌握動態之外三合,能達六合則內勁已孕育在內,舉手投足,都充滿內勁。外三合,可至剛;內三合,可至柔。能六合,自然達到剛柔相濟。順中求逆,即能動態中得外三合。手向前伸,肩胛向後抽住,不因前推之力而使肩前探。能如此,則骨架自然靠攏,臂與身如同卡筍般接合,則剛力自生。手臂伸出任人上下左右推拉,以意穩住,能保持肘與身之相對位置不動,即是肩胛後抽之效。能如此,則自然可勁由腳起達於手,此即所謂[不動手]。因肩胛為臂之根節,為身與手之接點,能緊密抽住,內勁才能自由發於手上。然需以適當為佳,不可過分著力,故孫師常曰,[兩肩鬆開抽住勁],抽之中亦留有鬆意,此鬆即為活整,而非僵力硬整。同理,足步蹬踩,胯不因蹬力而浮動,同樣向後抽住。能如此,則上身自然坐落於腿上,時時保持平衡。加之頭頂勁,腰搨勁,則全身骨架已重組於最佳的緊密卡筍狀態。如此則舉手投足無一不整,此即動態中之外三合。
B君:很好 得此 已可初步認識孫門武學之美 加油 & & aa3
此君 學拳五六年 先 和氣道 後學楊派太極四五年 近一兩年再參學孫先生之形意拳 故 算是初學者 有心 能練 能悟 其心得簡單表達爾
諸君 不必太為辭詫異 只是他個人 初修之心得而已 廖白之為他印證 只以禪宗之法 鼓勵之 或喝斥之 路由其自悟 自參 自走 如此果熟後
才是真甜蜜 & & &
介紹 在台 岳家散手名家 王傑老先生
王傑老先生為台灣武學名家 今年七十八歲 功夫絕頂 家傳 岳氏散手 絕學 早年抗日 參加 "大刀隊" 大戰中 拼死血搏殺敵
共斬殺十八名侵華日軍 來台後 參學 螳螂 太極 鶴法 數十年如一日 終融合 而登高妙之境 &王老
年青英勇報國 殺敵寇十八首事蹟 令人無限欽慕 此 如 太虛大師言 行者面對國家存亡 亦當上前殺敵 出家人亦有家國 報國不當落人之後
&也知 王大老師傑 學武平日 屠手佛心 不敢傷人 故 入水技 以控跌為先 此 心慈也
&有此二著思維 王傑先生 果是真大智慧行者 能勇 能仁 廖白
&著實仰慕 &遙想當年武學前輩 抗日之際 張之江將軍 楊奎山
馬英圖等前輩以大刀隊共赴國難 王先生傑 能同赴此英雄大會 今猶慈武 果是得道斯人 &今日 王老先生
成立 振武學院 來函 特邀廖白前往觀禮 廖白以事 不能果行 僅以此文 賀王老 為之慶 為之介 在台北年青武者 有興趣者 可前往
"參高師修絕學" & & &
&aa3廖白 頂禮
岳家散手源流淺談
岳家散手是一套瀕臨絕傳的優良拳種,又稱岳氏散手、岳氏散掌、岳氏連拳、子母拳,屬南宋岳武穆岳家拳種;乃一風格獨特、以技擊見長之中華傳統古拳法。相傳岳家散手係南宋抗金名將岳武穆得散手手法於麗泉山僧,故為少林派血脈。初其僅得九手,其後每手各變為二十手,更分左右,衍為三百六十手,其步名鉤腿盤旋法,因其變化無窮,顯著於世。後岳武穆遭奸臣所害,其子岳震、岳霆隱居于湖北黃梅,傳下岳家散手。王傑老師湖南湘鄉人,現年七十八歲,出生武學世家,剛毅果敢,淡薄名利,曾為我國抗日遊擊隊大刀隊隊員,刀起頭落,令鬼子聞之喪膽。王老師幼承庭訓,八歲即隨父王子南公習練家傳岳家散手,凡三百六十手;及長,先從許振聲老師受楊氏太極拳與散打,再隨八步螳螂拳大師山東衛笑堂習練螳螂拳,冶三家於一爐,其技剛柔並濟,已臻奧妙化境。憾近世紀來,我中華民族屢經戰火洗禮,人、物顛沛流離;再者,熱兵器之問世,逐漸取代冷兵器,致若干優良傳統武學或淹沒或散失或隱匿,恐有失傳之虞。為搶救此一瀕臨絕傳之岳家散手衣缽,使之不絕如縷,王老師隻身偏處海島一隅,執著默傳此精妙拳法,著實令人敬佩,特此為記。
淺論摔打擒拿/王傑老師
武術之道須重手眼身法步,五形並濟,缺一不可。夫眾人皆知武術之對待不外乎:快打慢、會的打不會的,只要有點工夫,膽量大,即一膽二力三功夫,就有制敵的可能。但是練武之人非到萬不得已,不可出手打人,以免傷人結怨。因此摔法與擒拿可算是一個制服敵人的好方法。姑且不談打人;若論摔法與擒拿,則須交互運用,方為上策。先誘敵出手,若上手,能擒則擒;否則能摔就摔、摔完再擒,則可制服之。摔法不簡單,非三言兩語所能窺其堂奧,如:手要有勁、聽勁要有、紾道要準,腳步要沉穩等。至於擒拿,在戰略上須要求:心平氣和,意念守中,心動意出,意動形隨,意到勁到。在戰術上則講究:身法、聽勁、沾黏、相隨、懂勁、手勁、紾道、開合等功夫。總而言之,沒有剛柔並濟、得機得勢,難以制敵也!
武術表演節目單
一、陳氏太極老架 二、燕青刀 三、64式太極拳 四、功夫扇 五、七手、力劈、小翻車 六、吳家太極棍 七、熊氏太極散手
八、單刀對練、七手對練 九、推手示範三戰兩勝(理事長王傑老師) 十、女子防身術 十一、岳家散手(理事長王傑老師)
岳家散手演武招式/王傑老師
1.單壓拇指 2.分壓指 &3.全壓指 4反壓掌 5反壓小指 6小指扳 7旋轉乾坤
&8老將拜相 9送佛上天 10小纏指 11小纏手 12大纏手 13白鶴亮翅 14下壓腕 15野雞柪翅
16黃鶯別翅 17上壓腕 18婦人提籃 19握龍頭 20外壓肘 21內壓肘 22農夫挑擔 23五馬分屍 24霸王握蹄
25左右交肘
台北市振武學院研究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武術表演
&主辦單位:台北市振武學院研究會。振武學院是跨越門派、地域、年齡、體能的中華內外家武學研究團體,在理事長王傑先生的領導下,秉持著天下武林是一家的願景,研究並傳承我中華內外家武學。教學與研究內容以站樁、拳架、太極推手為體,以擒拿、摔跤、散手之沾黏跌打為用;冀能達到自衛防身、延年益壽,甚而階及道之境界。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行列。洽詢專線:(02)戴榮禮先生;網址.tw/insidekunfu。
&主持人:理事長王傑 先生
&時間:2004年六月十三日(星期日)下午二時~~五時
&地點:台北市文山區第二行政中心十樓(台北市興隆路二段160號十樓)
&交通 : 捷運公館站或萬芳醫院站 轉乘公車236或0南興德國小站
廖白最愛中華傳統武人 無論老少 真心愛美好 中華古文化 以一生一世的深情養之 即現實無利 亦無悔 此是真愛中國
&美哉 中華武學 美哉 中華道統 雖無近利 卻有人生意義之美夢 故 無論何拳派 只要真發揚
廖白都樂為之讚 & & aa3廖白
抽象能力與智慧成正比
腦子化了 即是說 抽象的能力增加了 &亞理斯多德說 人與獸不同處 即在人有抽象的能力
抽象能力與智慧成正比 數學 哲學 內家武學都如是 &李老人描素之功夫神韻 為 內家真門之中乘
是老人對 薛顛 尚雲祥 唐維祺等李存義先生傳人等一生功夫之寫照 千言萬語 還須熟透而出
&廖白出自孫門 用語更抽象簡潔 曰 言簡意賅 須更高之智慧 直入最上乘者 才能透悟 透悟者 簡言簡語
&所謂 陰陽 奇正 虛實 剛柔 龍虎變 抽身換影 所謂 龍虎鷹熊鳳官神鬼如 拳道一如 周身一太極
所謂 沾粘顫 摸上即是 所謂 二姐出門還嫌小 大姐轉身方可誇 &看學人用心 及學人智慧 能否多讀
儒釋道三家書(含 禪宗及理學) 有則 理解 中國古拳之抽象能力必然高 無則 看啥 都不能懂
&練中國古拳 在智慧 不在勇猛 在道統之涵養 不在肢體過度辛勞 在人生中道修為 不在練拳 李老之語
剛說一兩年 適合 某些人 廖白之語 網上已說了 六七年了 適合能更高抽象之人 不過 都須熟透而後能化
&不熟 說 啥是佛 麻三斤 狗子有無佛性語 不能懂 還是不能懂
&抽象全德 形而下 固執殘缺 能懂吾言 平日多讀中國古書 思維 回到中國古老 太一生水 理氣
神意氣及象形神韻抽象用語 看啥都簡單 & &
七星八步:诚请廖老先生解释一下"二姐出門還嫌小 大姐轉身方可誇"望不悋赐教。
湛卢:二姐、大姐,有意思,出门是什么?转身又是什么?有人把转身称为神妙之技。不知道如何解释?请廖老师解难。
"二姐出門還嫌小 大姐轉身方可誇" &八卦掌有歌訣:"兩人相戰腕中求' 此為沾粘之初門 功夫更上 則
須能 一接近 即能以二門沾破人二門 此功夫已不容易 過去很多老武術名家 能練到一出手 就出二節 控破人門戶 都已稱大高手
勝人以小整臂肘 此技稱 二姐出門 還嫌小 意思指功夫還有更高的 "大姐轉身方可誇" 與敵相戰 一接近 是以大臂肩沾破敵門戶
只取敵首項脊椎 此須身法轉身才能辦到 在八卦 稱此為五龍術 剎那 人頭腦項脊椎周身都被我人控進 一擰即可如轉毛巾
董公當年對帶藝投師的徒弟言 學武當走正途 有誰敢為非作歹 讓他知道了 就把他的頭"擰' 下來 當夜壺 何以如此說 董公 與人交戰
一剎即轉身 將對手之頭項擰倒在掌 懷裡 直破三門 逃無可逃 彷彿其手臂比別人長 其手臂神力比別人周身力氣還大 一摸即倒 踩在地下 故
如此說 & & &
tongxudong:八卦箴言!当年程廷华先生出手即取人头,一拧即要人命,我师剑云亦曾演示此法,出手即取人脖颈,或挫或拧或按或辗皆一招制敌。只是当时不知道这就是“大姐转身”。廖兄解释得好。
功夫在 "破人門戶直入三門" 與"一剎那即徹底的 攻進敵身 瓦解敵身" &如是 閃進 通常只要是能
手拳掌能從容 實觸到對手頭臉即可 傷敵 跌敵 倒敵 殺敵 &如是 能剎那即 以" 肘從容 進到
敵人臉上" 那 打人跌人入敵更深更易(二姐出門) &如是 能剎那 即能以肘後大臂肩從容 觸控到
敵臉上 當然打人跌人控人 更深更易 &
能大姐 必能二姐 能二姐 必能掌觸到敵頭臉而敵殺敵 故 此為身法破敵之功夫進境 真正動手 半步上前 變化 即能隨時 以身入
如抱娃娃將敵以整臂摸倒 故 當年董公 都人稱 神力驚人 指掌過人 身法如神鬼 摸倒人如有魔術 敵如木偶 不躲不逃 故 八卦古稱
變龍捕人術 &廖白有"小號' 五龍術之技 應敵稍有此味 非理論 可實證 諸君有緣 可來一玩
看廖白如何 兩敵 相距間 剎那 敵已仰躺在廖白懷中 已如娃娃失卻抵抗力或將敵人周身踩控在腳底 任廖白可以 隨喜用 周身'七拳'
一一顯示 點塌控殺之 此即 小號之 "大姐出門" & &
& aa3廖白 說拳示拳技爾 非驕兵 諒 歡迎來玩 &喝茶
探討古拳技
李老之文是非常有價值之難得好文 可與童旭東先生之文 放在一起 都是連接’’古真老國寶"之重要文獻 童先生接上孫祿堂先生之真(暗化之極)
李老人上尚雲祥先生之真(明暗之極) 都極美 極富文化武史 極真之真價值 &
& &aa3廖白
八卦五龍術 得自二系二師 一系
董海川=&程挺華=&孫祿堂=&張其至=&廖白(走
靈柔一路 求如鬼魅) 一系
董海川=&尹福=&宮保田=&王明渠=&廖白(求
軔剛一路 求如閃電) 五龍術 即是 八卦 天塌勁 乾坤手 用技 即是 捲珠倒廉 捲珠倒流 二姐出門 大姐轉身 二抹眉 沾衣跌 指山打磨
抽身換影等技 剛柔悉化 萬法歸一 歸在"八卦飛九宮' &
姐者 節也 當是 古老鄉土俏皮語 轉音自然而成 二師都傳 & &
青青:大姐转身,是天塌劲,捆仙绳;二姐出门,龙形搜骨,抓脉拿筋;三姐?即乾冷劲,伤人火技。如此解释,对否?
如是 如是 大致如此 &遠打易 短打難 能短打漂亮自如者 當也具有 "放遠長擊" 的能力
且更快更威更美 能短打後 更上 短而不打 慈心 以制人為尚 如孔明七擒南昭孟獲(當時 夷族大鬼王) 而今近 兩千年來 都受
雲南人民之感恩與愛戴 (都也是蚩尤之後裔 南下之漢人入夷和夷) 故 沾粘控制 更美更難 &
& &aa3廖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昌黎先生文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