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说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基本完成,而不是完成?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试题库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7.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8.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 ) 。
A.过渡性 B.继承性 C.独立性 D.长期性
1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
A.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断增加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民展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D.集体本经济、合作社经济的大民展
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4.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
A.变革经济体制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发展生产力
15.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建立的农业互助组的性质是属于() 。
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1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1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 。
A.和平赎买
B.四马分肥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的主题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二、多项选择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
D.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思想的存在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
A.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技术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而&一化三改&反映的历史必然性具体体现在&一化三改&是() 。
A.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然条件
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实现祖国统一的经济保障和政治要求
D.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6.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相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集体经济体制
D.采取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7.新中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
B.中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得国计民生的一面
C.民族资本主义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D.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8.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
A.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弱小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D.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依然有两面性
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 。
A.&四马分肥&
C.公私合营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经销代销
1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小业主错定为资本家
B.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
C.商业网点撤销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D.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不当
11.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1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
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1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 。
A.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C.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4.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15.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什么。
4.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5.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四马分肥&。
7.&和平赎买&。
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9.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0. 为什么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
  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试述第二次和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对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材料2]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日)
  [材料3]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日)
  [材料4]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摘自毛泽东:《在全国统战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的批语》(1950年4月)
  我们当前总的方针是什么呢?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这件事虽然现在有困难,但是我们总要想各种办法来解决。&&&&
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就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摘自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日)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国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2和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地址:中国.广州.萝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错误: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理由: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成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