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绝》三绝是甚么

名著《三国》11.26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9页免费24页免费27页免费13页免费9页免费10页免费9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24页1下载券34页免费39页5下载券4页免费
名著《三国》11.26|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三国》:人物形象失之轻薄 重塑价值失之盲目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三国》:人物形象失之轻薄 重塑价值失之盲目
  2010年度大戏、长达90集的新版《三国》电视剧近日开播,1.55亿的投资,1.6亿的首播价,加上老版《三国演义》的参照,加上近年来易中天“品三国”的解读,再加上千百年来“三国”故事在国人中聚集起来的强大人气,新版《三国》电视剧收视率一路高扬,赢得首播权的四家电视台更是在炒作上耍尽“花招”。新一轮“三国热”正在升温,关注新《三国》的“得”与“失”,可以在审美意义上进一步解读三国文化现象,重塑传统文化精神。
  人物形象:
  个性鲜明却失之轻薄
  新《三国》的人物塑造相对于老版《三国演义》来说,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总的来说,个性更加鲜明,但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却显得比较“轻薄”。
  新《三国》中,曹操成为绝对的主角,变得更加干练,不过,从陈建斌的表演来看,似乎显得过于直白,“城府”不够,比如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会盟中,他时不时“跳”出来,更像个“热血青年”。相对来说,刘备更加有心计,有城府,这可能符合历史上的刘备性格,应该说,这样的塑造比较成功。不过,也有观众指出,“刘备有时似乎显得过于‘阴险’,让人不容易接受!”新《三国》强化了孙权,以今天的历史观来考量,比较合理。不过,从前8集的情况来看,作为随父出征的9岁小孩子,孙权表现得太过“神童”,他识破了董卓的诱降计,在父亲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说出“不知是祸是福”的话来,甚至于还出使与刘表议和,这些都让人感觉不够真实,“高、大、全”的后果其实也让人物形象趋于轻薄。其他重要人物形象,观众也是褒贬不一,比如,关羽气势不够,张飞失之单薄,吕布“像个小白脸儿”,貂蝉像个“28岁的村姑”……而剧中人物语言,则显得过于“白话”,甚至于还加上了一些过于现代的“噱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贺仲明认为,新《三国》人物语言文白不分,失去了典雅与庄重,消解了电视剧的古典意蕴。
  情节结构:
  张弛有度却失之偏颇
  新《三国》比起老版《三国演义》,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空镜、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显得张弛有度。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变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情节,显得有失偏颇。
  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发矫诏召集的,袁绍不过是应诏来与曹操会盟,但剧中曹操却成了会盟的后加入者;再如刘关张是随公孙瓒前去会盟的,在剧中竟成了孤单单、惨兮兮的只身赴会。老版《三国演义》中,董卓一声喷嚏,让全朝文武噤若寒蝉,十分鲜活地塑造了董卓专横跋扈、藐视汉帝的形象。而新版《三国》开门见山,从曹操刺董写起,仅用一集就完成了曹操功亏一篑、亡命天涯的紧张情节,化繁为简,并突出了曹操作为全剧的主线人物。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改动让观众难以了解历史背景。另外,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忠义精神”,这种精神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老版《三国演义》用了一集的长度来讲述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但在新《三国》中,第一、二集的主角一直是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只在吕布到王允府上搜查曹操后,很突兀地出现了10秒。对此,一些网友不满地调侃:“桃园三龙套出场时间,还不如曹操一泡尿。”“刘关张刚露了脸又不见了,赶时间?”
  场面氛围:
  恢宏激烈却失之空乏
  新版《三国》的武打场面和战争画面可谓激烈恢宏,与老版《三国演义》比较起来,这是巨大的进步,不过,从前8集来看,有些场面氛围显得比较空乏。
  老版《三国演义》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武打场面不够惊险刺激,很多马上格斗场面都是一个回合,有的场面甚至显得笨拙呆板,这在新版《三国》中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比如第6集“三英战吕布”时,吕布和关羽、张飞打斗,突然从赤兔马上“飞身”,单脚点马鞍,方天画戟在空中虚晃一枪刺向关羽,腾空而起后潇洒地落坐在赤兔马上,轻功了得。据了解,为营造冷兵器时代壮观的战争场面,新版《三国》可谓不惜血本,单是改造皇宫就投入100万元,很多观众惊叹《三国》堪称电视剧中的奢侈品,镜头达到了电影级别。在记者问及新版《三国》最大的看点是什么的时候,导演高希希肯定地表示:“特效!包括赤壁、官渡、彝陵三大战役,还有70多场中型战役都经过恰如其分的特效处理。我们原来的预算只有8000万左右,后来花到了一亿多,再后来又加了1500万。”不过,从前8集的观看效果来看,记者发现,一些场面恢宏之余,却显得空乏。比如,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的场面,看起来非常壮观,内涵却显得苍白,无法表达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审美意义:
  重塑价值却失之盲目
  相对于老版《三国演义》,新版《三国》在审美意义上进行了重塑,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比较有意义,不过,如果这种重塑完全颠覆传统文化精神,则显得比较盲目。
  作家叶匡政认为,新版《三国》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改变曹操的奸雄形象,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不过,《三国演义》之所以被视为第一才子书,是因为有三绝,诸葛亮智绝,是知识分子理想的化身;关云长忠绝,成为一代名将的理想化身;曹操奸绝,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有了前面二绝,“扬刘抑曹”不可避免,罗贯中不过是尊重了中国民间历代形成的公共记忆。一旦用了“曹操视角”,孔明和关云长的形象势必被弱化。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所以民间对《三国》推崇,更多的是对大人格、真性情的推崇。“重拍名著,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缺失不是说没有价值观,而是指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希望这部新《三国》,至少标榜的不是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叶匡政强调说。
  南京著名戏剧家宋词认为,新版《三国》在审美价值上作了很大调整,一方面应肯定主创者的勇气,不过,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如果完全颠覆的话,有可能适得其反。不过,这些从刚刚播出的前8集还不能完全看出来,需要我们继续往下看。可以预见的是,新《三国》将掀起新一轮“三国热 ”,作为大众,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看热闹”,而应该在审视中重塑传统文化精神。 本报记者 贾梦雨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三国中的“三绝”是谁?
共有 11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曹操,关羽,诸葛亮
之战,曹操损失惨重
篡改历史者,该死
123.120.169.*
......有才呀......
123.120.169.*
123.120.169.*
同意,上边这仨活宝,也算够绝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评新《三国》论经典翻拍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评新《三国》论经典翻拍
  2010年是经典的翻拍年,《三国》、《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陆续上演,一举囊括了我国的四大名著,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经典翻拍热潮。《三国》的开演,始终伴随着鲜花和“板砖”齐飞,这说明人们对于电视剧的关注,更是对经典翻拍的关注。
  翻拍经典已不是什么新话题,早在2008年的“红楼梦中人”的选秀中,就一度引起热议。谈到翻拍经典问题,有几个问题是要弄清楚的。这包括翻拍的经典是什么,为什么要翻拍,是否值得翻拍,怎样翻拍才算“好”……下面,就新版《三国》谈谈自己对翻拍经典的看法。
  首先,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经典”呢?易中天将历史分为三类:史书历史、小说历史和民间历史。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小说历史,94版《三国演义》是小说历史和民间历史的结合,前者包含整个民族对于历史的认知,后者包含观众对于集体记忆的积淀。另外,受到部分学者高度赞扬的史书《三国志》也要在经典中抢占一席之地。所以,导演和观众在“经典”的把握上就必然产生分歧,“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产生不同意见,甚至是激烈的批评言论就不足为奇。
  翻拍经典有其深层的文化原因和现实的经济原因。当今时代,旧有的文化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价值观及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对《三国》来说,旧有的文化理念是“尊刘贬曹”,其背后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朱熹倡导的弘扬正义、道德、忠义理念。新的价值观则是指现代社会的娱乐至死、实用主义、“快餐文化”等概念。那么,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完成了由80年代李泽厚《美的历程》中玲珑剔透的浪漫主义,和《万历十五年》复兴的学术严谨理性精神等为代表的精英文化,演变为新世纪以来多元化、多价值取向和非主流的变化。
  其二,制片人一切“向钱看”的陋癖折射出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影视业带来的巨大冲击。近些年,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国学热和红的发紫的“易中天品三国”,在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热情的同时起到了对文化产业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国拍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营造出的现代社会中一种古典名著的盈利模式。打着名著的大旗,自然吸引观众的眼球,导演高希希也称《三国》每集的销售总价达267万元。新版《红楼梦》甚至是在骂声中达到了收视率的最高。国人在骂“烂”的同时还是会抢先目睹电视剧的真容,为“烂片”的收视率做贡献。制片人就是看准了商机,才纷纷投资影视剧市场,大捞一把。
  许多人喜欢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拍经典是忠于原著还是还原历史?我认为,叙事文学“三国”无须完全忠实于史书“三国”;电视剧“三国”同样无须完全忠实于小说“三国”。况且,易中天所说的三种历史都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是真实。对于文学艺术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艺术创造和现代眼光,是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重新理解。
  创新从来不是重拍经典之敌。但是,这些创新的出发点一定来自经典本身,而并非对经典完全的解构和颠覆。新版《三国》,之所以遭到那么多的“板砖”,因为它颠覆了原著里“尊刘贬曹”的基本艺术主旨,将一个已经扎根人民心中的白脸曹操,翻案为一代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与奸诈已变得不再重要。这样的曹操已经不是经典里的曹操,也不是民族记忆、民间传说里的曹操。
  简单地说,时代缺乏什么优秀品质,电视里就应该补什么,这样观众就会从中产生共鸣。钱穆先生认为:从孔子到屈原,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这正是“中国的史心”、“中国文化精义所在”。所以民间对《三国》推崇,更多的是对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大人格、真性情的推崇,而绝不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学者叶匡政认为:《三国演义》之所以被视为第一才子书,是因为有三绝。一绝在诸葛孔明,是知识分子理想的化身;二绝在关云长,被尊崇为“武圣”;三绝才是奸雄曹操,一句“只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尽显政治家实用主义嘴脸。这些都是“尊曹贬刘”的理念、对这种历史观的继承。电视剧没有担当构建文化价值取向的使命,而只不过就是一种可以吸引越多人越好的娱乐方式而已。
  构建现代价值体系就是重建普世价值。人类世界最大的普世价值就是“爱”。中国有墨子的“兼爱”,西方有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这在不同的领域表现为民主、自由、公平、法制……这是当今世界普遍认同的价值,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电视剧,只有以此为主题,才能“俘获”观众的心。好莱坞当年由盖博主演的电影《一夜风流》,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依然是经典,因为电影中充满“爱”这一主题,唤起了民众在经济大萧条后的希望。
  重拍经典虽是不错的卖点,但是能成为时代的亮点,还是人们眼中的污点,仍需拭目以待。但我希望创作者,对这些名著能多些检点,这样观众眼里也会少些缺点。稿源:红网 作者:黄馨茹[转载]贤君刘备与奸臣曹操究竟谁更“奸”——阎读《三国》之四十一
毛宗岗说《三国》有“三绝”,曹操是“奸绝”,关羽是“义绝”,诸葛亮是“智绝”。他没说刘备怎么绝,但大家都知刘备是被作为曹操的对照来写的,是“仁德”的象征,我们也可以说刘备是“仁绝”。
但,果真如此么?
不论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还是读以蜀汉为正统的《三国演义》,有一些事实是谁都不否认的,就是刘备和关羽都曾投靠或投降曹操,最后又都背叛了曹操。刘备被曹军击溃后,他投靠袁绍,后来又背叛了袁绍。不论曹操还是袁绍,对刘备都很热情、信任:老刘投曹操时刚被吕布击溃,潦倒狼狈,而“曹公厚遇之”,让他做了豫州牧;灭掉吕布后,曹操又亲自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是老刘恩将仇报,杀了曹将车胄,独占徐州、下邳和小沛。败给老曹后,投奔老袁时,老袁对他同样好,但他一旦重得关羽,就马上“阴欲离绍”,假意要替袁绍联结刘表,想借机叛逃。老袁也相信了他,派他去了汝南。后来他进西川投刘璋,刘璋看重同族情义接纳了他,他又借故灭掉了刘璋。单从朋友信义来说,老刘这人实在是比老曹还“奸”,信不得的。
毛宗岗说曹操奸绝,理由恰恰是老曹与历史上的奸臣相比没有把事情做绝,他的一些做法显示出其独有长处,足以欺骗天下:把自己比作周文王,似乎是忠;批判声讨袁术擅自称帝,自己甘愿做曹侯,似乎是顺;不杀骂过自己的陈琳而爱惜他的文才,似乎是宽;不追挂印出走的关公,似乎是义。老曹知人善任胜过王敦桓温,击乌桓、讨董卓强于李林甫和韩侂胄;掌握国家实权却不废现今皇帝名号,异乎王莽的弑君;把“改革”大业留给儿子,超过急于篡位的刘裕。
如果说刘备是“伪君子”,那么曹操就是“真小人”。但是曹操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小人”,他毕竟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正因是真正的政治家、军事家,而非一般的政客权臣,所以老曹才能有超越历史上一般“奸臣”、权相的上述行为。
其实刘备也不亏为政治家,他的某些背信弃义行为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他的“建国大业”。对于刘备和刘备集团来说,一旦有了崇高目的,手段是可以不计较的,是可以“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
刘备和曹操的区别,是所打的旗号不一样。由于刘备打的是“仁义”旗号,他才有那么大号召力,才能从河北涿州一个卖草鞋的个体商贩,发展为令吃辣椒的西南地区广大人民臣服的领袖。
那么,“仁义”究竟是手段,还是最终目的?只有老刘自己心里明白。
《三国演义》提倡仁义,从价值立场说没有错。不论统治者的“仁义”口号是真是假,总比公开推广坑蒙拐骗、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强。起码这样提倡不会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盛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 三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