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宝宝三只小猪要独立生活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方法一: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出现问题,其实“病根”在父母身上。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都知道怎么爱孩子。父母以为爱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这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式的待遇,溺爱孩子也便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母竭尽全力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代替孩子完成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作业、做家务、洗衣服等,他们觉得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某高校学生刘海洋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他刚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只有妈妈、姥姥和他,妈妈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一心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刘海洋从小就被妈妈宠爱,所有的事情都由妈妈一手操办。因为没有爸爸,所以妈妈的话他从不敢违背,妈妈怕危险不让他骑车,他就乖乖听妈妈的话。
  有一次,妈妈出差,给他留下了面包和饼干,让他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后来面包都长毛了,他都不吃饼干,因为面包没有吃完。
  从小到大,刘海洋应该做的事情,妈妈都帮他做了,这也使得刘海洋的生活能力很差。即使上大四了,还是要把衣服拿回家让妈妈洗。
  作为单身妈妈,刘海洋的妈妈试图弥补离婚和缺乏父爱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以致给孩子的爱成为了溺爱,正是这种溺爱,造成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缺失。因此,父母爱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不能溺爱。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的时候要有原则和尺度,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独立的个体。
  方法二: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篮球明星乔丹的妈妈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对孩子放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可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就一定要勇敢地对孩子放手。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意愿,只要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就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独立、有主见的人。
  方法三: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
  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将永远是个奴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独立意识的重要性,避免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
  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并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孩子思想上对父母非常依赖,那么就不要指望他在行动上会独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直接替孩子去做,而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间接地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做出选择。
  方法四:增加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有没有无所谓。这种错误的想法,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正确劳动态度的过程,同时是孩子学习知识、认识社会的途径。不会独立做事的孩子在长大后,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父母要激发孩子独立做事的兴趣。
  姗姗12岁,已经开始爱漂亮了。她换衣服的频率明显增多,这增加了妈妈洗衣服的负担,于是,妈妈对她说:“孩子,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2岁了,应该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以后你的衣服你自己洗吧,如果你不洗的话,就只能穿脏衣服了。”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姗姗的衣服,生气地批评了她,姗姗只好自己去洗。当她真正自己洗衣服的时候,才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难。她喜欢上了漂亮的洗衣粉泡泡,还喜欢上了看着自己洗的干净衣服的成就感。从那次后,她不仅学会了洗衣服,还喜欢帮妈妈做家务。
  当孩子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之后,父母要懂得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赏识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也会增加独立做事的兴趣。
  孩子的年龄小,做事的目的性不强,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于独立做事的兴趣,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扫地扫得干净,谁洗衣服时水溅出来的少等。
  此外,做事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可以太复杂,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做事的效果,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方法五: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会独立生活,也会自觉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幼儿期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并逐渐表现出独立意识,父母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学会整理衣服;不要给孩子喂饭,让孩子学会自己轻松地吃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倒垃圾等。
  在教孩子洗衣服时,首先要教给孩子按照颜色将深色、浅色分开,还要参考衣服后面的标签将水洗和干洗的衣服分开,防止衣服损坏。然后再教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如何操作洗衣机、如何酌量添加洗衣粉等。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才会更主动地去做。
  孩子学会了这些独立生活的技能,才能离开父母的庇护,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技能的掌握是个学习的过程,明智的父母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如何去做,孩子会在父母的指导和鼓励中,逐渐学会独立生活。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六大原则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六大原则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
  独立生存的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父母不可能永远庇佑着孩子,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对孩子应对未来的挫折和困难,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呢?
  (1)父母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身为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服务才能为他人服务;也要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只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锻炼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2)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
  通过讲名人轶事等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许多大事。要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父母不要中间插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过程中不要提出任何建议。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尝试以朋友方式相处,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敢大胆地去尝试。
  (3)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
  先提出任务,再悄悄创造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学洗衣服时,可以让他洗污渍较少的。最初要保证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才会增加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而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或再也不听从指挥。
  单纯的改善观念当然还不行,关键要落到实处。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要鼓励或间接指导孩子做简单的事,让他们体会到依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一味代劳,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也许会经历几次失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做得很好。
  (4)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
  哪怕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父母也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如孩子自己洗了脏衣服,尽管洗得不怎么干净,但父母也应该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是个好孩子”之类表扬他的话。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怎样洗衣服。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如在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食物;过节了,要清理房间,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比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无形地提高了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
  (5)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模范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父母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也可以求助于医生、老师等具有权威性的人。这些人更能使孩子明白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如孩子不肯刷牙,可以直接带他到牙医那里,让他看看病人的痛苦。然后让医生告诉孩子,这些病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刷牙,现在就要补牙、拔牙,还要打针吃药。在孩子认识到“惨痛”的教训时,再教他们如何保养牙齿、如何养成正确的习惯。
  (6)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
  要制定一些引导孩子的策略。毕竟孩子年龄比较小,在训练他们自我服务技能、自理生活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策略,懂得说服孩子的艺术,让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培养独立意识。让孩子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得到锻炼。
  具有自我服务的技能、生活自理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
本文选自的博客,点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对于孩子来说,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很必要的
对于孩子来说,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很必要的
唠人沙家帮
对于孩子来说,他迟早是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的。如果什么都不会做,孩子就会显得低能,也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因此,事事包办,绝对是在害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心安理得做个懒爸爸,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尽量让他自己来。“带宝宝出去玩,两个老人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摸,说这个脏那个脏的,但是这样宝宝怎么能学到东西?记得书上说过这样对宝宝动作发育、智力发育都有好处,要放开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慢慢完成那是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小花朵们在阳光下绽放光芒,惊喜地发现厚朴不仅会跟着老师唱歌跳舞,还独立完成各种“生活动作”,还学会了人际交往,待人接物,深深地感觉到宝宝的成长,感慨万千。在活动中,老师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合作完成手工制作,又粘,又剪,一眨眼功夫,多数作品已展示在作品栏内。可是,儿子却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加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当时我一激动也没多想,就帮忙完成。后来,一次宝宝在早教中心上独立课,也是手工画画课,我在门外观摩,看着别的孩子都上交作业了,只是他还在慢吞吞地摆弄,我那个急啊,都想冲进去帮忙,但还是忍住了。教育孩子的畅销书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尹建莉著 家庭育儿百科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书¥22.8购买培养男孩300个细节 家庭教育孩子的书籍 正面管教 养育男孩 亲子幼儿教育儿童心理学育儿书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19.5购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唠人沙家帮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长沙精彩生活,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作者最新文章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_百度宝宝知道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宝宝好委屈
宝宝1岁1个月LV.13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的 教育 家认为孩子从会拿勺子开始,就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帮助别人的劳动。当孩子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后,就会感到高兴。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从劳动教育入手
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譬如,3-4岁的孩子可以学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对5岁的孩子,可以教他刷牙,系鞋带等。
对儿童独立生活及劳动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尽快地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据说,有一个学校组织学生上街擦邮筒,一个学生的妈妈舍不得孩子去劳动,拿着抹布一路跟在学生队伍的后边。老师莫名其妙,队伍后面多了一个大人是怎么一回事?这位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干过活儿,我来替孩子干,我保证擦得比他干净。”这样的家庭教育,只能培养出依赖性强、软弱无能的孩子,更谈不上助人为乐了。
要理智地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的挑食、偏食、挑穿等等缺点,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比如,家长说:“今天吃大虾,可好吃啦,宝宝多吃点。”“这是红烧肉味道真不错。”于是孩子在桌上专挑大虾、红烧肉吃,对其他不屑一顾。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习惯。同样,孩子挑穿,也是在成人的暗示下形成的。事实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健壮,可是,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与美好愿望南辕北辙。
防止孩子僻性的形成
曾有权威机构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某些独生子女的僻性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比如任性、爱发脾气是独生子女的通病,这也是派生其他弱点的原因。孩子的僻性在1岁最容易形成。孩子幼小时,偶然因得不到满足而哭闹,父母怕独苗苗哭坏了身体,连忙屈服,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摸到规律,一不顺心便以哭闹来威胁。父母的溺爱对孩子的哭闹起了强化作用,养成了任意发脾气的僻性。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只小猪要独立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