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评论]今天双十节,纪念民国首义大英雄黎元洪开国纪念币

主帖数:31万
回帖数:1075万
推广链接:
本版介绍:煮酒论史,草根历史大本营,不必专业,不需专家,只要你喜欢历史,只要你读过历史,在这里总能找到同好,不管你对历史有什么样的见解,在这里总会有观点的碰撞,只要你喜欢历史,就可以来煮酒论史。
开版时间:日
| 全文 |   排序 : 相关度 |
08-06 11:12
08-03 18:14
04-13 15:25
06-25 20:59
04-10 18:28
04-05 21:32
08-13 10:57
10-30 19:05
07-19 22:47
03-29 10:58
04-23 12:19
03-11 17:49
04-30 06:13
09-09 09:42
10-09 23:34
12-04 21:08
04-23 08:19
09-14 22:58
12-29 09:15
10-21 15:58
07-11 12:52
02-15 14:14
04-11 18:37
11-14 12:38
07-09 22:26
03-29 11:44
08-18 16:40
08-08 09:19
02-23 22:08
04-30 15:18
12-19 20:57
01-19 09:03
11-22 17:22
08-31 11:18
11-22 16:21
10-11 17:22
09-21 12:25
06-19 14:37
03-04 11:24
01-19 08:32
08-25 12:47
04-11 23:17
02-03 11:00
10-31 12:08
06-27 08:29
07-07 12:08
04-04 11:55
12-05 14:01
06-04 12:48
01-26 08:56[转载]今天是10月10日纪念双十转官方文章:双十节的由来和现
  双十节
  “双十节”是的诞生日,源起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爆发的。因该年以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日益腐朽、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的专制统治,挽救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及其领袖。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1894年11月(清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成立。1895年2月,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建立。以后,成立了以为会长的,、、、、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等70余人在集会,决定成立,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和相继去世,3岁的继承皇位,改元。摄政王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亲贵和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在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同盟会员等和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月6日()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军协统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革命的胜利发展使清政府极为震惊。10月27日,清廷起用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黎元洪和黄兴、等过高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大总统的位置动员他倒戈,把最终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11月27日,汉阳为清军攻陷。12月1日,双方议订停战3日。此后又拟定双方派出代表讨论大局。停战是辛亥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妥协的一个重要转折。
  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在上海开始和谈。11月下旬,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25日,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16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1月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3种政治势力。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帝国主义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2月13日,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公布《》。这个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25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政、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同盟会只分配到教育、农林、工商等几个点缀性的席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图)
  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中央政府亦每年举行庆典,总统府广场前会举办升旗典礼以及国庆庆祝大会,而国庆庆祝大会时在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有各式游行及表演队伍,在李登辉担任总统前更年年举行阅兵。到了晚上,则有国庆烟火施放。
  世界各地的有些华人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当中美国芝加哥以及旧金山的唐人街会举行庆祝游行,红色的双十图案是常见的装饰。
  香港在1997年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一部分市民会自行举办庆祝双十节活动。在中华民国支持者聚居的地区,例如调景岭、荃湾等,街道上往往可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飘扬。1997年后,特区政府虽然未有明文禁止相关活动,但街上挂出的相关横额、旗帜等曾被警方以“占用政府空间”为由拆除。相关单位在筹办庆祝活动时会与当局有一定的“政治默契”,多会选择以私人场合形式举行,免除特区政府机构的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华民国在1949年后的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的政权,所以官方不会庆祝。不过,由于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具历史意义,官方仍有集会纪念辛亥革命,并在会堂上高举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赞扬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双十节的由来
  双十节是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人日由临时政府公布参议院的决定而产生的,是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而来。武昌首义是阴历八月十九日,换算成阳历正好是十月十日,于是就成了双十节。以双十作为国庆,有推翻“家天下”的意义,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出来个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他要把政权交到儿子手里,想父死子继,把中华民国变成他们“袁”家的,于是,“中华民国”以双十为国庆的意义,就给搅局了。孙中山有鉴于此,遂大力主张把双十节作废,改以反对“家天下”的云南起义(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国庆。孙中山这一鲜明立场,表明在他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在上海打给黎元洪的电报里。孙中山说:
  溯自清帝退位,五族共和,国基已定,四万万人方想望太平。不图乘权者野心未除,诞生帝孽,筹安称制,民国几亡。虽其时,义士人人奋起相争,期以身殉,然首先宣告独立,誓师申讨者,实推滇省。遂使西南响应,举国普从,以有今日。方于武昌首义,一则为民国开创于功,一则为民国中兴于业,皆我五族人民人人所宜永留纪念者也。伏乞总统国务院主持,将云南起义日,定为国庆日外,更子唐督军〔继尧〕暨起事诸人以懋赏,以彰勋劳,昭示来兹,临电无任盼祷。由这一电报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孙中山要把双十节作废,正表示了他对把“中华民国”变成“家天下”的厌恶;他要把“云南起义日,定为国庆日”,正表示了他对把“中华民》”里小朝廷推翻的向往。可笑的是,奉孙中山为总理为国父的国民党,显然对孙中山这一反对“家天下”的心意,备感“感冒”,国民党不肯照孙中山的遗教,把双十节废除,只是把十二月二十五日定为“云南起义纪念”,聊资敷衍。甚至这一敷衍,也在国民党在台湾巩固小朝廷以后,连敷衍都不敷衍了。不但连敷衍都不敷衍了,并且干脆把这反对“中华民国”“家天下”的伟大节日给取消,改为博“洋人大笑”的圣诞式节日了。本来每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党总裁就经常发表“那稣圣诞节广播词”的。
  后来国民党把十二月二十五日索性定为“行宪纪念日”,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可大跳圣诞之舞,第二天以“行宪纪念日”大放其假,虽无圣诞节之名,却有圣诞节之实;虽无媚外之名,却有崇洋之实。就这样的,“云南起义日”不见了,双十节是国庆,“行宪纪念日”是圣诞节,国民党小朝廷的一贯作业,就在人不知鬼不觉之中,大功告成了。
  袁世凯消灭不了的“云南起义日”,可是国民党消灭了它;孙中山建议出来的“中华民国,’国庆日,可是国民党否决了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吴俊善创编的生命逻辑学是以国学为指导思想,并融合了科学发现的新的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经过网论十年论战的考验尚无败绩,是第一部以现代语言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真理的学术理论体系文集。您想知道宇宙的终极吗?您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吗?您想拥有健康吗?请您关注生命逻辑学。
文章数:202
浏览数:107168
星期一 &&&
&今天双十节,纪念民国首义大英雄黎元洪
[青史评论]今天双十节,纪念民国首义大英雄黎元洪
作者:凯弗 提交日期: 23:34:00&&
按照现行历史教科书的描述和权威工具书《辞海》的记载,黎元洪是一个小丑式的人物,因缘时会,他莫名其妙就成了辛亥革命领导人,继而一再侥幸,由鄂军大都督而副总统、而总统,然后又因“府院之争”而不敌段祺瑞,灰溜溜地下台。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大致就是这些。果真如此简单?黎元洪只是一个概念化的符码么?让历史的真相来说话吧!
  甲午海战英雄
   黎元洪,湖北黄陂(今属大悟)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生于汉阳,幼年时家境贫寒,父亲黎朝相到直隶(今河北)北塘投军后,祖父黎国荣又去世,他和姐姐衣食无着,一起讨过饭。饥饿难捱时到别人菜地里偷萝卜,聪明的他拔出萝卜后将叶子拧下来,用土虚掩上,好像萝卜没人动过一样。14岁那年,父亲回来接他到天津,20岁时他考取天津水师学堂,刻苦好学,勤勉努力,为人厚重朴实,肯于吃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被师长严复、萨镇冰等人赏识。入学第二年父亲去世,他又刚刚结婚,生活非常困顿。每次回家探视,近百里的路程都是徒步往返,只为省下一个光洋的路费。
    1888年毕业后,黎元洪先后在北洋水师、广东水师任千总、二管轮等职。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他所在的“广甲”号战舰也投入战斗,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广甲”号在逃跑途中于大连湾三山岛附近搁浅,黎元洪跳海逃生,后被一位渔民救起。他步行回到旅顺,又到天津候职,却被监禁数月。出狱后他到南京,投奔到当时的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门下。
    甲午战败,清朝海军全部覆没,马关签约,丧权辱国,举国哗然。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编练新军,其中卓有成效的是北方袁世凯主持的天津小站练军,和南方张之洞主持的南京自强军。张之洞初见黎元洪,就称赞他举止稳重老成,见解缜密周详,是数年未得一遇的干练之才,委派他监修南京城外的幕府山炮台,后又任命他为南京炮台的总教习。
  张之洞的继承人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回到故乡湖北,成为张之洞的心腹。他为张之洞筹练新军尽心尽力,官运亨通,先任护军马队营帮带,继任马队营管带,又人护军前锋四营督带,由千总而守备,由守备而督司,复晋为副将。张之洞对他极为赏识,曾手书“智勇深沉”的条幅相赠,并向朝廷褒奖他“忠勇可靠,堪当重任”。
    、1901年,黎元洪三次受命赴日本考察日本的陆军、骑兵建设及兵工生产,不仅在军事知识与技能上有不小的收益,思想与眼界也大为开阔。1906年清军改制,湖北新军被编为两镇,总兵张彪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张彪是张之洞最亲信之人,妻子原是张之洞心爱的婢女,因此被称为“丫姑爷”。但张彪粗鄙无能,胸无点墨,湖北军界真正的佼佼者无疑是黎元洪。
    平日治军,黎元洪一反清末军官苟且敷衍、松弛腐败的积习,勤勉有方。他从不克扣粮饷,总是足额如期发放,还专门设立被服厂制发军服,因此所辖部属穿戴整齐,与其他队伍服装破烂的状况恰成反照。别的军官多住宿在私宅,他却长住在军营中,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让子女到营中拜年。他起居作息与士兵一致,对有文化的士兵着意提拔,鼓励士兵学习上进。他从不虐待士兵,士兵有过失都交执法官审讯定罪,由此获得士兵广泛拥戴,威信极高。
    、1908年,清政府在北洋河涧、河南彰德、江苏太湖举行了三次秋操。参加演习的清军当时分为“北军”和“南军”,北军由北洋军组成,号称“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张怀芝、曹琨指挥;南军从湖北河南抽调,张彪为总统官,但实际指挥者却是黎元洪。在这几次演习中,黎元洪指挥得体,调度有方,特别是第三次秋操,他指挥南军在三大战役中均击败北军,因此声誉鹊起,成为全国名将。可以说,从1907年张之洞奉调入京之后,黎元洪实际上已成为湖北新军的真正能够一呼百应的首领。
  可以这么类比,袁世凯是 晚清两大汉人官僚集团李鸿章系的继承人 有李鸿章在贤良祠的遗言为证,领北洋军;而黎元洪是另一大汉人官僚集团张之洞系的继承人,领武汉新军。
  倾向排满,
  黎元洪虽是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三次东渡日本,考察政治与军事,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较为开通。他喜欢吸收有文化的特别是有新思想的秀才兵入伍,并积极选送人才出洋肄习。清末湖北留学人员为全国之冠,就是黎元洪向张之洞积极建议的结果。革命党人能将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输入湖北新军,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反清革命宣传,与黎元洪的开明政策不无关系。
    黎元洪对革命党人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从不严刑滥杀,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次保护过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903年,著名革命党人刘静庵入马队第一营当兵,黎元洪当时是马队一营管带。他见刘静庵谈吐不俗,就提拔为护升,协理文书。第二年刘静庵与黄兴联络的信件被黎元洪截获,黎元洪不咎其罪,叫人示意刘静庵托病辞职,了却此事。1907年,革命党人季雨霖因响应同盟会的萍浏醴起义而入狱,黎元洪将其保释。1909年,《楚报》主编、革命党人张汉杰因揭露湖广总督陈夔龙贪赃枉法,指斥清政府大借外债出卖路权而获罪,黎元洪为其说情,最后仅将张轻判一年徒刑。不久陈夔龙调任,黎元洪又将其保出。
    1910年,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振武学社,社长杨王鹏、文书兼庶务李抱良、标营代表廖湘云、祝利六等六人都是黎元洪所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士兵。事情败露后,黎元洪只将这几名士兵开除军籍礼送出营,其他人概不追究。黎元洪做这些事并非是倾向革命,而是担心大兴党狱反酿巨变,一旦震动朝廷,自己落下个疏于防范的罪名,干碍仕途,但也说明他与满清朝廷离心离德,有一定的排满思想。湖北新军中当时有不少士兵剪去发辫,黎元洪并不责怪,表示剪与不剪悉听尊便。
  1911年4月,武昌洪山宝通寺内,湖北的一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召开筹备武昌起义的秘密会议,当时就提议起义成功后由黎元洪出任军政府大都督,理由有三:一,黎元洪有知兵之名,堪称名将,以他的名义可以慑服清廷,号召天下,壮我革命军威;二,黎元洪是湖北人,素得军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减少阻力;三,黎元洪平素爱护当兵的文人,而这些文人多为革命同志,原有关系,在革命中容易合作。5月28日,另一革命团体“共进会”也有以黎元洪为都督的动议,可见黎元洪出任都督并非起义成功后的权宜之计,而是筹划已久的既定决策。甚至可以这么说,黎元洪早就参与到革命之中,只不过他不想要一个“造反大王”的称号,而喜欢“黄袍加身”那一套。
  黄袍加身
  好戏开场了!
  武昌起义前夕的湖北,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湖广总督瑞倏嵋椋胝疟搿⒗柙榈热松烫址牢瘢┎陡锩橙恕5笔比岢龀悼庾钗匾匚栏么Φ墓こ痰诎擞诟锩橙酥诙啵嵋橛寐迤旒勘环馈@柙榫堇砹φ聘锩橙巳绻娴娜耸诙啵偈旒勘参藜糜谑拢虼颂羝鹇好埽炊湎赂锩炕蟮目谑担貌怀ナВ詈笕坏米靼铡3ㄒ坏┗环溃鹨宄晒Φ氖に憔鸵蟠蛘劭郏柙橛指锩橙税锪艘桓龃竺Α
   10月9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俄租界赶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俄租界当局闻声赶来搜捕,将捕获的炸弹、旗帜、告示、印信、名册等一并交给瑞⒓磁沙龃笈谖浜喝虼笏了巡叮醺椿⑴沓⒀詈槭と吮徊逗笪锩橙司龆ㄓ10月10日晚起义,黎元洪统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在晚8时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接着向总督衙门发起猛攻。
    10月11日晨,武昌起义宣告胜利,党人士兵马荣奉临时起义总指挥部命令,带兵闯入刘文吉家,请黎元洪出去“主持革命大计”。后来盛传黎元洪曾躲到床下隐藏,其实并无此事。“床下说”是1912年春《震旦日报》在攻击黎元洪的一篇社评中首先提及,以讹传讹,于史无据。黎元洪只是表示拒绝出山,但被革命党人不由分说簇拥到楚望台起义临时总指挥部。
    革命党人同时还争取了以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人士,并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湖北民政长。黎元洪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连声推辞,执意不从。革命党人要他在安民文告上签字,他连连说“莫害我莫害我”,最后只好由革命党人李诩东代签。
    布告张贴之后,武昌城内万头攒动,“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胫而走,鼓舞了士气,稳定了民心,壮大了革命声威。当时文献记载:
    “……午后则武昌城内遍贴布告,往观者途之为塞,欢声雷动。至有艰于步履之白发老翁,请人扶持拥至布告前,必欲亲睹而后快。旅汉外籍人士,闻之亦为之动,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看过布告,原来隐匿逃散的新军军官纷纷出来,表示归附军政府,此后各省风闻响应,特别是一些清朝地方大吏、高级将领附和革命,也与黎元洪作了一个“榜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共和斗士
    可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13日清晨,民军向瑞陈实那褰⑴诨鳎脚谡酱锪叫∈敝茫褰⒒魍耍虺隽嗣窬耐绾兔@柙椴坏貌欢悦窬氖盗文肯嗫矗郧逭男判难现囟 S肫浼鹊备锩橙说母呒肚敉剑直磺逋⒖醋鳌案侥妗保蝗缢餍园亚俺萄合蚋锩槐摺5碧煜挛缢诟锩橙说娜八迪录舻袅吮枳樱姑殴馔沸Φ溃骸坝械阆衩掷辗鹆恕!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从演说中可以看出黎元洪态度的完全转变,俨然以革命党人的首领自居,同时也可以看出湖北军界对全国军事形势的影响,更见得革命党人逼他出任都督不是情与理的选择,而是势与利的选择。
    军事会议后,黎元洪和汤化龙一起接见了美国驻汉口领事,对美国领事说,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民国。17日,黎元洪接见英国驻汉口领事福特,又接见英文《大陆报》记者埃温德?丹格尔,指出满族统治者从未公正地对待过汉人,只有镇压屠杀,因而激发了革命,并承诺共和后中国将更大地对外开放,使外国资本能自由地与中国资本、劳动力结合,以开放中国的资源。
    17日,革命党人在武昌阅马场举行设坛、祭天、誓师活动,设黄帝轩辕氏牌位,树“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大旗。黎元洪戎装佩剑,宣读《祭告天地文》、《祭告黄帝文》,然后慷慨激昂地宣读誓词:
    “……义声一动,万众同心,兵不血刃,克复武昌,我天地、山川、河海、祖宗之灵,实凭临之!元洪投袂而起,以承天庥,以数十年群策群力呼号流血所不得者,得于一旦,此岂人力所能及哉!日来搜集整备,即当传檄四方,长驱漠北,吊我汉族,歼彼满夷,以我五洲各国立于同等,用顺天心,建设共和大业!”
   10月17日,清海军提督萨镇冰乘“楚有”号舰抵达武汉江面。萨镇冰是黎元洪在天津水师学堂时的老师,因此黎元洪写信劝其加入革命。信中说:
    “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非黄帝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耶?……刻下局势,只要吾师肯出,拯救四万万同胞,则义旗所至,山河改观,以四万万同胞与数千满族竞争,以方兴之民国与运尽之清廷抵抗,……将见不需八月,而亚洲地图之上,必有中华民国国旗飘扬也。”萨镇冰见信后表示:“真不忍见同胞骨肉相残。”此后的战事中萨镇冰与民军有了某种默契,海军发炮多远射荒郊或射向水面,减轻了民军的压力。黎元洪还给清海军各舰舰长写了内容相似的信,由于他是海军出身,因而同学众多,影响颇大。11月2日,海筹、海容、海琛在九江反正,其余舰只也于数日后由汤茗芗率领响应革命。黎元洪一面致电九江军政分府予以优待,一面派人前去慰问,并请海军协助民军。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连派重军镇压,北洋军主力在10月底到达孝感、滠口一线,汉口鏖战正急,10月28日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到达前线。黄兴以军事才能著称,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黎元洪派人赶制一面丈二大旗,上书斗大“黄”字,鼓舞士气。
    11月3日,阅马场又搭高台,台正中高悬“战时总司令黄”六字大旗,黎元洪登台拜将,将印信、聘状、令箭等物亲手交给黄兴。黄兴发表演说,表示要“从黎都督与诸同志后,直捣虏廷,恢复神州”,并下台检阅部队,然后渡江赴汉阳,设立战时指挥部。
    当时北洋军在汉口、汉阳的总兵力已达三万,民军不过数千,敌众我寡,到11月27日,汉阳全部沦陷,黄兴回到武昌。后人论及汉阳保卫战的失败,不少说是由于黎元洪的掣肘,黄兴无法全权指挥,当机立断。其实黎元洪基本上支持了黄兴的指挥部署,告诫军民将领要听从黄兴的命令,在战事中也能与黄兴配合。
    例如11月21日,清军向汉阳进犯,黎元洪命令武昌民军由青山附近渡江,先占汉口谌家矶,然后进击刘家庙,包抄清军的后路。11月25日,援鄂湘军王隆中、甘兴典部擅自退出战场,黎元洪接到黄兴的通知后,马上派人携带犒赏物品及现银到王隆中部,劝其以大局为重,重返前线,后又亲自前往规劝敦促,但王隆中依然率部退往湖南。黎元洪非常愤慨,当即致电湖南都督谭延],要求将王、甘二人明正典刑。
    汉阳失守,黄兴痛不欲生,黎元洪派人劝慰,请黄兴迅速撤回武昌,以免危险。部分党人对黄兴不满,要求追究责任,黎元洪劝解说:“你们要责备黄先生,首先要责备我,因为黄先生的总司令是我任命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黄兴二字对革命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如果我们今天对黄先生有不理智行为,会使敌人认为革命党内部起了分化,长敌人气焰,灭自己威风,使独立各省灰心。”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黄兴顺利地离开武昌回到了上海。
  揭露袁世凯的祸心
   汉阳虽然失守,但全国的革命形势却发展迅猛,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和地区已达11个,清朝统治处于土崩瓦解之中。无奈之中清廷只好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并答应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开放党禁、皇族不得干政等主张。袁世凯带着这些带着这些讯息,在10月底11月初,派人与黎元洪讲和,遭到了黎元洪的果断拒绝。
    黎元洪在回信中指出袁世凯的议和试探包藏祸心,“假托于君主立宪”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赵高和认贼作父的张帮昌的故伎,并利用排满的民族大义动员袁世凯倒戈相向,推翻清廷。“公果能归乎?与吾侪共扶大义,将见四万兆之人,皆皈依于公心,将来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之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之。”黎元洪拒绝接受“君主立宪”,坚决要求实现民主共和,这是他排满思想的又一重要表现。后人论史,常把黎元洪看作对袁世凯妥协的始作俑者,这其实又是宗冤案。早在北洋军进逼武汉的时候,《大汉报》主编胡石庵就以“全鄂士民”的名义,要求袁世凯顺应时势人心,回师北向,“汉族之华盛顿,唯阁下是望”。黄兴到武昌后也致信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即南北各省,无有不拱手听命者”。无人能先知先觉,预知袁世凯后来会成为窃国大盗,依当时情势,劝其倒戈相向在情理之中。
    袁世凯知道唯有革命党人存在,清廷才会容忍他如同勒索般的漫天要价,因此并不真想拿下武昌。11月27日,他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精心策划,派英国驻汉口领事戈飞向武昌方面提议停战议和。同时为了增加以后议和时的筹码,命令北洋军对武昌城一通猛攻,使武昌形势一度很危急,军政府和黎元洪被迫接受“先停战后议和”的方案。
    12月9日,双方正式签定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反清民主革命的枪声静寂下来。18日,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正式开始。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日宣誓就职。1月3日,黎元洪被选举为副总统。到2月上旬,南北议和达成最后妥协,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则同意公开宣布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终于土崩瓦解,黎元洪也完成了他由清军将领到民国元勋的重大转变。
  坚持共和
  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以至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坚决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
    在此前两年,人们就看出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劝黎反袁。黎元洪说:“目前国情,以统一及安定民生为主,若全国统一,国会告成,袁如有野心,予志自雄,变更国体,即为违反约法,为国民公敌,不啻自掘坟墓。予当追随国人之后,誓死反对。即使予毁家灭身,继起者亦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断不灭亡。”在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坚定遵守与国民政府的约言。
    黎元洪与袁世凯是儿女姻亲,向例年节均有馈赠。就在袁氏称帝这年,袁送黎之礼品用红帖书 “赏武义亲王”,黎怒而拒收。第二天,袁自称“姻愚弟”,黎才收了。
    纵观黎元洪一生,身不由己当了几回傀儡。但这一回真的硬梆起来。人称“黎泥菩萨”、“好好先生”的黎元洪,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拒受册封诸事上是那么坚决,可见其于大处绝不糊涂的一面。
    历史的偶然性中常常蕴涵着必然性,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下面常常隐藏着非戏剧性的客观规律。我们只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还是能够解开黎元洪身上的许多谜团。
  应该说,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出任军政府都督,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旧军人,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倾向共和,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琨、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
  以次纪念 辛亥革命95周年,排满共和大英雄黎元洪万岁!!!
发表于: 13:35:00
Powered by 凯迪中途岛
Copyright & 中华不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元洪开国纪念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