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网之——算得快

小学奥数----算得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48页免费44页免费22页免费35页免费27页免费 31页免费27页免费11页免费6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5页1下载券2页免费3页1下载券5页2下载券7页免费
小学奥数----算得快|小​数​奥​数​,​算​得​快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小学奥数:第四讲
算得快的奥妙——资料为本人悉心收集,是文档中的精品,极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奥数:第四讲
算得快的奥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二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5页免费11页免费20页免费6页免费17页免费 5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1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0页免费17页免费10页2下载券6页1下载券11页免费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第二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7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转载]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 ),(& )。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
),(& )。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
),(& )。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 ),(& )。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
),(&& )。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
),(&& )。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 )。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 )。
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
),(& )。
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
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
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32.计算 :18+19+20+21+22+23
33.计算 :100+102+104+106+108+110+112+114
34.995+996+997+998+999
35.:(95+…+13+11)-(12+14+16+…+)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等量代换
  专题分析:
  “等量代换”是解数学题时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即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当年曹冲称象时,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因为只有当大象的重量与一船石头重量相等时,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淹没的深度才一样,所以大象的体重只要称出一船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
  在有些问题中,存在着两个相等的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这就是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
   1、如果1个梨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3个桃的重量。问一个梨的重量等于几个桃的重量?
2、如果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同时又等2根香蕉的重量。问一根香蕉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3、如果1个足球相当于2个排球的重量,一个排球相当于20个乒乓球的重量,假设一个乒乓球重8克,那么一个足球重多少克?
4、1只猴子等于2只兔子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等于3只小鸡的重量。已知每只小鸡重200克。1只猴子重多少克?
 5、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3只兔子的重量=9只鸡的重量  1只猴子的重量=()只鸡的重量
 6、 1只松鼠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5只鸭的重量
   2只松鼠的重量=6只鸭的重量  1只兔子的重量=()只鸭的重量
 7、用3个鹅蛋可换9个鸡蛋,2个鸡蛋可换4个鸽子蛋,用5个鹅蛋能换多少个鸽子蛋?
 8、20只桃子可换2只香瓜,9只香瓜可换3只西瓜,8只西瓜可换多少只桃子?
9、2头小猪可换4只羊,3只羊可换6只兔子,3头猪可换几只兔子?
  10、1个苹果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630克
1个桃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730克
1个苹果的重量+1个桃子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330克
1个苹果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梨的重量=800克
求这四种水果各多少克?
  11、1只鸡的重量+1只猴的重量=15千克
1只鸭的重量+1只猴的重量=18千克
1只鸡的重量+1只鸭的重量=13千克
求这三种动物各多少千克?
  12、1筐苹果的重量+1筐橘子的重量=90千克
1筐香蕉的重量+1筐橘子的重量=140千克
1筐苹果的重量+1筐香蕉的重量=150千克
求这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13、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35只
白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43只
红气球的个数+白气球的个数+绿气球的个数=33只
红气球的个数+蓝气球的个数+白气球的个数=48只
求这四种气球各有多少只?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方阵练习
  1.一队士兵,排成了一个方阵,最外层一周共有24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2.某校少先队员可以排成一个四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20个学生,问这个空心方阵最里边一周有多少个学生?这个四层空心方阵共有多少个学生?
3.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校园雕塑的周围,用204盆鲜花围成了一个每边三层的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鲜花多少盆?
4.三年级(1)班的学生参加体操表演,排成队形正好是由每7个人为一边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求正六边形一周共有多少名学生?三(1)班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5.现有松树和柏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9行9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最外层有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方阵中共有松树柏树各多少棵?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非等差数列求和
  例1:计算:19+199++199999
  解:19+199++199999
  =20+200++&5=
  =222215
  例2:1^2+2^2+3^2+4^2+……+10^2
  运用公式:1^2+2^2+3^2+……+N^2=N(N+1)&(2N+1)&6
  解:1^2+2^2+3^2+……10^2
  =10&(10+1)&(2&10+1)&6
  =10&11&21&6
  例3:2+8+18+32+……+200
  解:2+8+18+32+……+200
  =2&(1+4+9+16+……+100)
  =2&(1^2+2^2+3^2+4^2+……+10^2)
  =2&[10&(10+1)&(2&10+1)&6]
  =2&10&11&21&6
  例4:20^2+21^2+22^2+……+50^2
  解:20^2+21^2+22^2+……+50^2
  =(1^2+2^2+3^2+……+50^2)-(1^2+2^2+3^2+……+19^2)
  =50&(50+1)&(2&50+1)&6-19&(19+1)&(2&19+1)&6
  =40455
  例5:一堆相同的立方体堆积如右图所示,第一层1个,第2层3个,第三层6个,……,第二十层有多少个?
解:第一层有:1个  第二层有:1+2个 第三层有:1+2+3=6个……
第二十层有:1+2+3+……+20=210个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非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
(2)&& 3+12+27+……+1200
(3 )& 1^2+2^2+3^2+……+100^2
(4)& 50^2+51^2+52^2+……+100^2
  (5)& 5+20+45+80+……+500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重叠问题
&[例1]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4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8块手帕就要用9个夹子。
[例2]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
分析:每排两张画要6个图钉,每排三张画要8个图钉,每排四张画要10个图钉。可以看出,图画每增加一张,图钉就要增加2颗,那么5张画要12个图钉。
[例3]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如果每块木板长2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长?
分析:把两块木板钉起来,钉在一起的地方的长度就是重叠的部分。现在的总长就是原来两个总长的和减去重叠的部分。算式:25+25-5=45(厘米)所以现在木板长45厘米。
[例4]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做对第一题的13个人里,有8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22个人里这8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个人。算式: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27人。
[例5]四根长都是8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一个结用去1+1=2厘米,那么三个结用去2+2+2=6厘米,绳子总长8+8+8+8=32厘米,减去打结的6厘米,32-6=26,现在这根长绳是26厘米。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算得快
数,特别是整数,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数.在整数的王国里,到处有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奇珍异宝要我们去采撷,到处是令人着迷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美不胜收的世界,这是一个可供我们自由驰骋的世界.
学习数学,当然离不开计算,同学们一定希望自己在计算时算得既正确又迅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其次,是要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下列各题:
  (1)28+49+72+51; (2)763-278-322;
  (3)125&56; (4).
上面的四道计算题都非常简单,相信同学们都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你是怎么去计算的呢?是否可以简化计算呢?
计算时,想必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整十、整百、整千、……之间的计算要快得多.其实,从这一条基本经验中同学们就可以提炼出一种极为常用的速算方法——“凑整法”.
观察上面的算式,不难发现第(1)题中的28与72、49与51的和恰好都可以凑成100,第(2)题中的278与322的和是600,抓住这一特点,就可以心算出这两题的结果分别是200和163.根据125&8==100,第(3)题可变为(125&8)&7;第(4)题可变为4500&(25&4),于是,又可以迅速得到第(3)、(4)两题的结果分别为7000和45.
问题1.1 计算下列各题:
  (1)729+54+271;  (2)+28;
  (3)++.
  解  (1)729+54+271=(729+271)+54
  &&&&&&&&&&
  (2)+28=()+(972+28)
  (3)原式=()+()+()
  =000+000.
  从上述问题1.1的解答可以看出:在计算几个加数的和时,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把能够“凑整”的两个数先相加,然后再把所得的和相加,这样就可以使计算大为简化.
问题1.2 计算下列各题:
  (1)66+75+38;
  (2)+998+3+9;
  (3)+199+19+9.
  分析观察这组题的特点.与问题1.1相比较,问题1.2中各题并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凑整”的两个数,但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者添加一个数),使其中的一个数能与该题的某一加数“凑整”,所得和参加下一步的计算.这样,就可以转化为问题1.1的情形,从而简捷地计算出正确结果.
  在(1)中,看看66,把38分解为34与4的和;在(2)中,看看,99,9,把两个3分解为2与1的和;在(3)中,看看1,199,19,把9分解为5和四个1的和,或者添加五个1,通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把问题1.2转化为问题1.1的形式.
  解(1)66+75+38=(66+34)+(75+4)
  &&&&&&
=100+79=179;
  (2)+998+3+9
  =(9998+2)+(1+99)+(998+2)+(1+9)
  =00+10=11110;
  (3)+199+19+9
  =(19999+1)+(1999+1)+(19+1)+(19+1)+5
  =+200+20+5=22225.
  第(3)题也可以这样计算:
  +199+19+9
  =(19999+1)+(1999+1)+(199+1)+(19+1)+(9+1)-5
  =+200+20+10-5=22225.
问题1.3 计算下列各题:
  (1);(2)+9;
  (3)-997;
  (4)27.6+16.5+72.4+18.7+43.5.
  同学们利用上面所学的“凑整”方法,可以简捷地计算出问题1.3中各题的结果,不过对于(4),“凑整”无需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上述各题.
问题1.4 计算下列各题:
  (1)4; (2);
  (3)9741-(341+350); (4)3568-(568-179).
  分析这四道题如果按部就班地算,虽然也能得出正确结果,但算得不快.有什么简便方法吗?当然有.不过要利用减法的一些性质:
  (1)从某数中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  a-b-c-d=a-(b+c+d).
  (2)从某数中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即:  a-(b+c+d)=a-b-c-d.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然后加上第三个数.即:  a-(b-c)=a-b+c.
  (4)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加上第三个数,等于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差.即:  a-b+c=a-(b-c).
 根据上述减法的性质,我们就可以简捷地计算问题1.4中的各题.
  在(1)中,两个减数可以“凑整”,可以利用减法性质(1)计算;在(2)中,第二个数943与第三个数143的末两位数相同,可以利用减法性质(4)计算;在(3)中,被减数9741与其中一个减数341的末两位数字相同,可以利用减法性质(2)计算;在(4)中,我们可以利用减法性质(3)计算(想一想为什么?).
  解  (1)4=2059-()
  (2)=4812-(943-143)
  (3)9741-(341+350)=
  (4)3568-(568-179)=
问题1.5 计算下列各题:
  (1)4&549&25;(2)96&125;
  (3)25&32&125;(4)125&(23&8).
  分析在(1)中,4和25的积是100,我们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先把4和25相乘,“凑整”(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再把这积与乘数549相乘,就比较容易了.在(2)中,对于乘数125,同学们一定知道125与8的积是1000,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把96分解成12与8的乘积,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先把8与125相乘得积1000,然后再把这积与12相乘就可得出结果.小朋友想一想(3)、(4)两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些?
  解  (1)4&549&25=(4&25)&549
  =100&549=54900;
  (2)96&125=12&(8&125)
  =12&;
  (3)25&32&125=(25&4)&(8&125)
  =100&;
  第(4)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问题1.6 计算下列各题:
  (1);(2)720&(9&5);
  (3).
  分析利用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大为简化.
  除法有以下运算性质:
  (1)a&b&c=(a&b)&c=(a&c)&b=a&(b&c);
  (2)a&b&c=a&(b&c).
  解  (1)=4500&(25&4)
  (2)720&(9&5)=(720&9)&5=80&5=16;
  (3)=4323&(364&182)
问题1.7 用简便方法计算:(1);(2)148&37+148&62+148.
分析直接计算较麻烦.我们可以综合利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使计算简便.
  在(1)中,可将9999改写作10000—1,然后再计算;在(2)中,可利用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使计算简化.
  解  (1)=(10000-1)&7805
  (2)148&37+148&62+148=(37+62+1)&148
  =100&148=14800.
练习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46+63+54;
  2.62+1624;
  3.9+99+999+9999;
  4.3;
  5.654-(54-37);
  6.4356-(356+154);
  7.125&56;
  8.25&125&64;
  10.401&287;
  11.;
  12.736&193-736&46-47&736.
时间问题:1.小峰去老师家看望老师。如果往返都骑自行车,那么在路上要用1时20分。如果去时骑自行车,回来时步行,那么一共要用2时30分。小峰步行回来用多少时间?
解答:(60&2+30)-(60+20)&2=110(分)=1时50分
2.某项工作3人做需要3个星期又3天,中间无休息日,那么,1人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解答:3&(7&3+3)=3&24=72(天)。
钱数问题:小敏买了一本书和一包糖。买一本书用了3元6角,买糖用的钱数是买书所用钱数的5倍。她带去的50元钱还剩多少?
解答:500-36-36&5=284(角)=28元4角
盈亏问题: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分析"多8元"与"多4元"两者相差8-4=4 (元),每个人要多出8-7=1
(元),因此就知道,共有4&1=4 (人),蛋糕价钱是 8&4-8=24(元).
下图是一个公园的道路平面图,要使游客走遍每条路且不重复,问出、入口应设在哪里?
&答案:依据题意可知,此题实际是一笔画问题.由于要设出口和入口,所以首先应确定有没有奇点,若有,有几个.因为图中只有E、I两个奇点,所以该道路图可以一笔画,只要将出、入口分别设在这两个点,游客就可以从入容斥原理
三年级科技活动组共有
63人。在一次剪贴汽车模型和装配飞机模型的定时科技活动比赛中,老师到时清点发现:剪贴好一辆汽车模型的同学有42人,装配好一架飞机模型的同学有34人。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活动。问:同时完成这两项活动的同学有多少人?
42+34=76,76>63,所以必有人同时完成了这两项活动。由于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活动,根据包含排除法知,42+34-(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全组人数,即
76-(完成了两项活动的人数)=63。由减法运算法则知,完成两项活动的人数为76-63=13(人)。口处进入公园,不重复地走遍所有道路,而且从出口处离开公园。
填数字:12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一位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20=□
&□&□&□。
解答:1&3&5&8或1&4&5&6或2&3&4&5
数阵图:将 2~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图的○里,使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8。
解:四个角上的数是重叠数,重叠次数都是1次。所以四个重叠数之和等于  18&4-(2+3+…+9)=28。而在已知的八个数中,四数之和为28的只有:4+7+8+9=28或5+6+8+9=28。 又由于18-9-8=1,1不是已知的八个数之一,所以,8和
9只能填对角处。由此得到左下图所示的重叠数的两种填法:&
小明假日去看画展,展览分四个展区,展览馆内外一共有六扇门,平面图如下,请问小明能否不重复地穿过每一扇门?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应从哪开始走?
图形规律:下面各种各样的娃娃头好看吗?认真观察你能找到它们排列的规律吗?根据规律把最后一个画出来.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 3&(12-1)=33棵。
3. 200&10=20段,20-1=19次。
4.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 20&1&1=20盆
6.30&(250-1)=7470米。
7.[(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1&2&2=4千米
9.(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16&2&2=4(厘米),16-1-1=14(天)
11.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裤子:(185-5)&(2+1)=60(元);上衣:60&2+5=125(元)。
14.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16.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7.答案:72,3。
18.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 24,2。
20.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
21.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答案:144,377。
26.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7.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
29.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
30.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31.答:(8+3)&2=22(分米)
32.原式=(18+23)&6&2=123
33.原式=(100+114) &8&2=856
34.原式=(995+999) &5&2=4985
35.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99-11)&2+1=995,所以原式=()+()+…+(13-12)+11=1&994+11=1005
三年级奥数知识要点系列之方阵练习答案
(240&4)-1=59(人)59&59=3481(人)
(20-2&3-1)&4=42(个)(20-40&4&4=256(个)
最外层每边人数=总数&4&层数+层数  204&4&3+3=20(盆)
7&6-6=36(人)7&12-6&2-5=67(人)
最外层松柏各是:(9-1)&4&2=16(棵)
共有松柏树是:(9&9+1)&2=41(棵)81-41=40(棵)
&&答:柏树41棵,松树40棵,或松树41棵,柏树40棵。
三年级奥数题——非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答案
  (1)97+
  解:原式=00+-3-2+9=654400
  (2)3+12+27+……+1200
  解:原式=3&(1+4+9+……400)=3&(1^2+2^2+3^2+……+20^2)
  =3&20&(20+1)&(2&20+1)&6=3&20&21&41&6=8610
  (3)1^2+2^2+3^2+……+100^2
  解:原式=100&(100+1)&(2&100+1)&6
  =100&101&201&6
  =338350
  (4)50^2+51^2+52^2+……+100^2
  解:原式=(1^2+2^2+3^2+……+100^2)-(1^2+2^2+3^2+……+49^2)
  =100&(100+1)&(2&100+1)&6-49&(49+1)&(2&49+1)&6
  =25  =297925
  (5)5+20+45+80+……+500
  解:原式=5&(1+4+9+16+……+100)
  =5&(1^2+2^2=3^2+4^2+……+10^2)
  =5&[10&(10+1)&(2&10+1)&6]=1925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得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