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代类似三国志的游戏系列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文
沉浮中相伴!回顾历代《三国志》系列游戏
12:11: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巴郡甘兴霸 编辑:迦偌 浏览:loading
2001年6月份 光荣依靠《三国志》、《信长之野望》等SLG名作崛起于游戏业。对SLG市场受众面的思考让光荣一直都在弱化战略元素,而在游戏中不断添加可以吸引更多普通玩家的新鲜要素。与前作相比,《三国志8》的RPG成分更重,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本作以“冷漠”到“敬爱”五个等级表示武将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因为嫉妒而产生的“劲敌”关系,以及因为杀害武将而产生的 “仇敌”关系等。更为有趣的是,游戏中还首次加入了结婚生子的系统,让原本已经十分注重个人发展的《三国志8》更增添了几分人性化色彩。结婚系统绝非用以装点的花瓶,结婚之后可以繁衍后代,在15年的养育时间里,你可以将子女培养成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
2001年6月,光荣发布了三国志系列的第八部作品。该部作品基本延续了7代的武将扮演模式,但是其在内政、军事、人物关系等各方面都显的更加完美, 《三国志8》是光荣近几年来难得的佳作。
《三国志8》的人物头像依旧沿用上代的框架,历史著名武将的头像本代也进行了重绘,其中的“曹操”、“张辽”等头像绘制得生气勃勃,精湛程度和5代相比难分伯仲。8代的开始菜单选用了动态的中国民间剪纸工艺插画,对中国玩家而言显得比7代的静态插画更加亲切贴心。而可选择的剧本也为历代之最,多达50 个,根据背景、年代的不同又增设了推荐剧本和国家剧本。音乐方面继续保持一贯严谨务实的作曲风格,凉州、蜀中、中原、荆楚、南蛮,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曲风的差别,显现出“地域性”的特色。战斗时的音乐雄浑激昂,令人难以忘怀。
节奏拖沓是人们对《三国志8》最大的不满,首先在内政方面,本作中首次出现了评定的概念。君主会每隔三个月召开一次内政会议,评定玩家的工作成果,并且按照评定结果计算功绩和武将名声。然而长达三个月的评定周期实在是太漫长,往往过了一两个月就让人感觉穷极无聊。相比之下,战争节奏的拖沓更加令人难以容忍。游戏中将武将的能力分为战法和技能两大类,武将的战法更加丰富,搭配不同的兵种变化相当丰富。另外军粮补给线等概念的加入也可以说相当有创意,然而致命的是战斗起来的速度实在是很慢,尤其是当军队变得庞大时打起战来就更慢了。
在7代人际关系的基础上,8代的人际关系显得更加复杂和人性化。武将间的关系不再只是0-100的数字,而是用了从“冷漠”到“敬爱”5个等级来区分。关系到了敬爱后,还有可能和志同道合的武将结为义兄弟,从此同生共死,永不相负;在同一个君主手下仕官,会因为有其他武将的“嫉妒”而产生“劲敌”的关系;君主若是杀死了某位武将,还会受到武将亲朋的怨恨而产生“仇敌”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三国志8》的游戏进程产生影响,也是《三国志8》的一大魅力所在。本作另外还独创了结婚、生子系统,武将可以经朋友说媒和电脑产生的随机女子(男子)结婚,也可以通过满足一定的条件嫁娶特殊的人物;加强版的生子系统更是令人叫绝,结了婚的武将可以生儿育女,在15年的养育期内可以凭自己喜好将子女培养成拥有各种专长的人才,难怪有人说《三国志8》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一代。武将身份方面,游戏保留了7代传统的君主、太守等身份,而军师则演变成了每位太守的参谋。《三国志8》增加了军团长和流浪军的设定,前者使的玩家扮演的武将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后者满足了某些喜欢四处流浪,占山为王的玩家的需要。游戏在外交方面除了保留传统的同盟关系外,终于可以签订反“某某某”联合了,于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在《三国志8》中,将会真实而完美的上演。
内政方面的变动较大,游戏采用了被称为“评定”的制度。君主每3个月进行内政会议,评定玩家上个月的工作成果,并按成果计算功绩和武将名声。而有其他军事、外交上的意见也可以在会上提出。会议完毕君主会分配各种任务给武将,之后就是3个月的工作期,没有被分配到任务的武将可以在3个月内自由活动。8代的内政分“耕作”、“商业”、“治安”等内容,武将在城内的相关场所进行工作,也可通过“见闻”来提高各场所民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内政技能,引发各种事件等。
军事方面,8代的战争同7代一样,战前要召开军议大会,但是8代将城战和野战合为了一体,另外提出一个“军粮补给线”的概念。一旦补给线被切断或部队越过了补给线,士气就会大受影响。本作将武将能力分为“战法”、“技能”两大类,前者用于行军打仗,后者用于内政计谋。武将有了各种各样的战法,再配合战法所属的兵种,就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不过8代的战争系统过于拖沓,一场战斗常常要打好久,而人际关系在某些玩家眼中又显得过于烦琐,因此玩家对于《三国志 8》的评价不一,可以说是一部“两极分化”作品。
&《三国志8》虽然有着战争节奏缓慢的毛病,但在追求宏观的国家战争和微观的个人养成中间,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这种追求战争与个人并进的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所以《三国志8》仍不失为一部经典大作。
三国志系列的7、8两代在游戏模式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使的传统SLG套路中添加了很多RPG成份,此举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拉进来一批喜欢养成类游戏的新的“FANS”。但是,7、8两代这种舍弃君主扮演的路子,是很多从DOS时代起就追随三国志系列的老玩家所不能接受的。光荣的改革从6代的“天、地、人”变化到8代的“武将扮演”革新,从整体上说来,依旧不尽如人意。到底是继续保持“武将扮演”的路数,还是返回6代之前的样子?光荣开始了新的思考。。。。。。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文章内容导航
第10页:三国志8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最后的防线
| 热心读者
| 不倒翁蜀黍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入手三国志30周年纪念版光荣历代三国志游戏全集!
我从小就是三国迷,初中时,曾经沉醉于FC霸王的大陆与中原之霸者,之后,转投波澜壮阔极具历史感的光荣三国志下不可自拔,此次,三国志推出了附带三国志12作全部游戏,以及12张原声CD,我当然毫不犹豫拿下。这对于光荣三国志迷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存在,必须永久收藏,本套全集有很珍贵的讲解手册,我挑一些翻译一下,这对了解三国志游戏的设计与变迁很有好处,慢慢往下看吧。
三国志每作的特点
1985年,系列第一作,是日本国内第一个以中国的三国时代为背景的游戏软件,基于信望的历史模拟游戏系统发展,导入配下武将的概念,是三国志系列的原点。标题LOGO三国志是中国的书法家徐伯清先生的亲笔。
1989年,登场武将达到352人,强化了内政与战斗。武将数决定了可行动的回数,因此人才的收集尤为重要。新的指令“计略”出现。在原著登场的“埋伏之毒”“驱虎吞狼”等妙计在游戏中登场。战斗中初次出现“单挑”。本作开始可以创造原创武将。外交上加入援军与共同作战的要素。
1992年,更新全中国地图,从国为单位变成都市为单位。追加了孔明死后的剧本,登场武将达到531人,武将分为文官与武官,在战略上分工明确。加入了任命下属的设定,可以更有效率展开攻略。目的在于统一46座城池。步兵,骑兵,弩兵等部队,加入士气的参数,时间经过,天气变化影响战局,更像现实的战斗。加入了史实模式与假想模式是本作的一个特征。
1994年,重视武将的个性而开发,具有450名武将。为武将们设定特殊能力,具有外交等特定战略能力的人,具
有流言等特定计略的人,具有骑兵等优秀兵科的人,充满各种个性。追加了不同武将的提出建议的“评定”。从本作开始,出现了追加剧本等设定的加强版。外交上
出现了边境异民族。战斗上,除了城内最终决战,还有使用冲车的攻城战,使用投石车等兵器进行激烈的战斗。
1995年,本作的重点在于名声值,名声越高,可以执行的指令数就越多。本作是系列第一作引入阵型的作品,具有12种阵型令战斗具有十足的紧迫感。左右战局的武将的特殊能力丰富多彩。剧本上追加了黄巾之乱。
1998年,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占有富饶江南土地的孙权,获得优秀人才与民众支持的刘备。他们的象征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本作的主题。游戏系统更新,封面设计由世界级设计师永井一正制作。敌我方同时行动系统是本作的魅力。
2000年,不仅是君主,可以操纵武将或者在野人士进行游玩是本作的特点。登场武将538人,对势力使用战略指令,对武将使用个人指令,体验千差万别的人生。战争由作战、野战、攻城战构成,根据身份不同战法不同。
2001年,将前作的“武将扮演”进化。登场人数达到650人以上。加入了君主、军师、在野武将等等身份,能扮演军团长与在野军。强化了武将的个性与人际关系,有义兄弟、好对手、仇敌、结婚等人际关系。可以与他国组成“联合反势力”,直到最后都能充满紧张感。战斗中,策略与战术结合,战斗更具有战术性。
2003年,将中国全土地做成一张地图,在战略回合发布命令,在进行回合武将开始行动。这种充满战略性的系统直接影响到战斗。交战中可以邀请他国的援军袭击敌人背后。可以在地图上设置军事设施与障碍物等,体验绝妙的战术。多彩的兵法让武将充满个性。
2004年,进一步进化武将扮演,登场的武将都能够选择扮演。总人数达760人(史实武将650人+新武将110人)。比前作多三倍的事件,体验新的三国剧本。三种局部战争“野战”“城门战”“市街战”。将几座城市卷入的大规模战役使得战斗很充实,可以一口气增加势力范围。加入了军师以及文官的舌战的要素。
2006年,在水墨画风描绘的一张大地图上,展开内政与战斗。加入了“技巧”的元素。内政与战斗中积累的技巧点数可以自由在8系统内分配,根据势力的特性进行强化。游戏中的彩墨山水画是曾刚先生的作品。利用各种战法在战场上可以实现以少胜多。
2012年,大地图、都市、战斗三画面构成的回合制系统。回归简单但是深奥的系统的战略级模拟游戏。设施建设与武将配置重视的都市经营与武将固有的战法取得战斗胜败,活用充满个性的武将们。
脱下纸封套
& 金光闪闪如皇帝
&&四本册子
明信片12张
& 附送三张外传
& 精美插画集
三国志画像的变迁
三国志系列的世界观是基于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第一代三国志游戏是在1985年问世。不像现在那样热门,当时的三国志在日本知名度不高。三国志初代参考了中国的三国志画本,美术资料,京剧等。摸索出三国志的世界观。
三国志的舞台是在2世纪末到3世纪前半的中国大陆。当时是日本卑弥呼活跃的时代。CG的制作发挥了设计人员的想象力。特别是在颜色的选择上,1800年前的建筑物与服装的颜色难以捉摸,因此以象征中华的中国红为基础,加上广大大陆与黄沙的干色调,场景与CG头像的配色都经过慎重选择。
CG制作表现出英杰们的魅力,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形成三国志系列独有的世界观。
三国志是在8位电脑的全盛时期登场的,标题是一色的三国志标题。运用中国的挥毫毛笔字,从右到左,表现出静的迫力感。
三国志2则开始具有开场动画。与现在的大手笔动画不同,当时的开场动画是由一个人制作完成的。
三国志4开始,可选择的颜色多了,光碟也消除了容量的限制,于是有了充满动感的开场动画。
之后的作品,也都充满CG制作师的个性。三国志5是采用实拍的画面变幻而成,三国志7则采用水墨画写实风格,三国志11则采用会动的水彩画风格。
每一作的开场,伴随着画面,总有着庄严的音乐,在相乘作用下,带来壮大规模感的故事,进入三国志充满魅力的世界。
三国志1是采用整个屏幕就是一张白底的地图,每个势力的颜色清晰可见,这是很合理的表现方法。沿用到三国志3。从三国志4开始,都市登场了,地图上出现了连接大陆的街道,具有一个屏幕无法表现完整的大地图。
下一个大变化是三国志9,将中国全图用一张巨大的地图表现,在上面进行战略与战斗,采用3D描绘。彩墨画调的地形,可以回旋,俯瞰,调整到自己喜欢的角度。
三国志12回归原点,采用一张全国地图。
战略画面/都市画面
战略画面可以说是游戏的“脸面”。三国志系列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战略画面要做到“在有限的画面大小中,带给玩家必要的,容易看清理解的情报”。
但是,三国志系列情报量很多,画面的布局设计非常难,都是重做了无数次才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这部分是表现三国志世界观的重要部分,所以对于负责人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从三国志6开始,战略画面与大陆地图是同时表示的,三国志7开始,大陆地图与都市画面是分开表示的。都市中有城壁,宫殿,酒家等。北方的幽州与南方的益州的都市风景都有着不同风貌的描绘。不同建筑物还有不同作用,对机能提出更高要求。
三国志系列会不断摸索新的大陆地图表现方法,带来新的想象力。
外交画面:
初代三国志1的战斗是六面接触形态。之后的系列慢慢摸索调整。
三国志3采用新的方式,消除了三国志1中的边界线,使得战斗更像真的战场,而且加入了城壁的设计,更具有三国志的感觉,而且增加了战术性。
三国志5增加了阵型的概念,三国志6则是系列中第一次用几个士兵的光标来表示部队的样子。小士兵图标会做出战斗的样子。
三国志9与11,战略与战斗就是在同一张地图上完成,小士兵的光标动作更为生动。
吕布与张飞,都是自豪与武力的豪杰。单挑是在三国志2开始导入的元素。充满视觉体验。2代只有面孔CG与台词,3代有单挑动画,表现出战场上两将交锋的动画。之后的作品,着力表现豪杰们竞逐武力的迫力与紧张感,演出越来越华丽。7与10代中还特别为单挑设立了专用的战场。11代采用正面冲突的战斗,两将在驰骋的马背上并排互杀,充满速度感,而且11代可以中途更换战将,可以再现出三英战吕布的场面,交换战将时马不停蹄,不影响流畅度与爽快感。
三国志10与11,在外交上加入了舌战,这就相当于智将们的单挑。
在所有CG中,最着力描绘的是武将的面孔。制作方法随着硬件的进化而变化。初期作品是利用异色的交互表现出中间色,在有限的发色数中,精心选择颜色来进行制作。
三国志6开始,完全来到WINDOWS的平台,颜色数大幅增加,可以将精力放在画图上了。三国志9开始做到了如同照片一样的人物面孔。
制作画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引出武将的魅力。强调人物的个性,比如以无敌的武勇为傲的吕布,充满欲望的暴君董卓,等等。参考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记载,比如“身长八尺,豹头大眼”的张飞等等,用CG尽可能还原出来神貌。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刘备,原典中写:两耳垂肩,自己的眼睛能看到耳朵等等,如果真的这样描绘,与英杰的形象不合,于是只能在原典的基础上修改创作。
三国志11中,武将的面孔会发生变化,比如赵云在青年期与晚年,面貌会不同,充分展现出英杰们新的魅力。
三国志系列中,会发生特定事件,再现原作的历史事件与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貂蝉连环计等等
下面是三国志的年表
三国志总览
1985年,系列第一作,是日本国内第一个以中国的三国时代为背景的游戏软件,基于信望的历史模拟游戏系统发展,导入配下武将的概念,是三国志系列的原点。标题LOGO三国志是中国的书法家徐伯清先生的亲笔。
1989年,登场武将达到352人,强化了内政与战斗。武将数决定了可行动的回数,因此人才的收集尤为重要。新的指令“计略”出现。在原著登场的“埋伏之毒”“驱虎吞狼”等妙计在游戏中登场。战斗中初次出现“单挑”。本作开始可以创造原创武将。外交上加入援军与共同作战的要素。
1992年,更新全中国地图,从国为单位变成都市为单位。追加了孔明死后的剧本,登场武将达到531人,武将分为文官与武官,在战略上分工明确。加入了任命下属的设定,可以更有效率展开攻略。目的在于统一46座城池。步兵,骑兵,弩兵等部队,加入士气的参数,时间经过,天气变化影响战局,更像现实的战斗。加入了史实模式与假想模式是本作的一个特征。
1994年,重视武将的个性而开发,具有450名武将。为武将们设定特殊能力,具有外交等特定战略能力的人,具有流言等特定计略的人,具有骑兵等优秀兵科的人,充满各种个性。追加了不同武将的提出建议的“评定”。从本作开始,出现了追加剧本等设定的加强版。外交上出现了边境异民族。战斗上,除了城内最终决战,还有使用冲车的攻城战,使用投石车等兵器进行激烈的战斗。
1995年,本作的重点在于名声值,名声越高,可以执行的指令数就越多。本作是系列第一作引入阵型的作品,具有12种阵型令战斗具有十足的紧迫感。左右战局的武将的特殊能力丰富多彩。剧本上追加了黄巾之乱。
1998年,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占有富饶江南土地的孙权,获得优秀人才与民众支持的刘备。他们的象征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本作的主题。游戏系统更新,封面设计由世界级设计师永井一正制作。敌我方同时行动系统是本作的魅力。
2000年,不仅是君主,可以操纵武将或者在野人士进行游玩是本作的特点。登场武将538人,对势力使用战略指令,对武将使用个人指令,体验千差万别的人生。战争由作战、野战、攻城战构成,根据身份不同战法不同。
2001年,将前作的“武将扮演”进化。登场人数达到650人以上。加入了君主、军师、在野武将等等身份,能扮演军团长与在野军。强化了武将的个性与人际关系,有义兄弟、好对手、仇敌、结婚等人际关系。可以与他国组成“联合反势力”,直到最后都能充满紧张感。战斗中,策略与战术结合,战斗更具有战术性。
2003年,将中国全土地做成一张地图,在战略回合发布命令,在进行回合武将开始行动。这种充满战略性的系统直接影响到战斗。交战中可以邀请他国的援军袭击敌人背后。可以在地图上设置军事设施与障碍物等,体验绝妙的战术。多彩的兵法让武将充满个性。
2004年,进一步进化武将扮演,登场的武将都能够选择扮演。总人数达760人(史实武将650人+新武将110人)。比前作多三倍的事件,体验新的三国剧本。三种局部战争“野战”“城门战”“市街战”。将几座城市卷入的大规模战役使得战斗很充实,可以一口气增加势力范围。加入了军师以及文官的舌战的要素。
2006年,在水墨画风描绘的一张大地图上,展开内政与战斗。加入了“技巧”的元素。内政与战斗中积累的技巧点数可以自由在8系统内分配,根据势力的特性进行强化。游戏中的彩墨山水画是曾刚先生的作品。利用各种战法在战场上可以实现以少胜多。
2012年,大地图、都市、战斗三画面构成的回合制系统。回归简单但是深奥的系统的战略级模拟游戏。设施建设与武将配置重视的都市经营与武将固有的战法取得战斗胜败,活用充满个性的武将们。
极为珍贵的原声CD,在高级喇叭下聆听,简直感动流泪!
&精美的游戏碟片,旁边还附相应作品的介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All rights reserved.沉浮中相伴!回顾历代《三国志》系列游戏 - 游戏圈 - 电玩巴士
| | | | | | | | | | | |
沉浮中相伴!回顾历代《三国志》系列游戏
作者:麦子同学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 11:20:48
2003年3月,光荣成立二十五周年 《三国志》系列在经历了前几作的剧烈革新后,光荣的制作组已经很难再在SLG的基础上再做突破,于是《三国志9》干脆完全停止了革命的步伐,回归到传统的SLG模式之上。
《三国志9》回归原点的标志表现在其对战略性的深入研究,玩家无法在战斗时进行局部战术控制,只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战略指挥。游戏采用宏观总体战略的下达,以10天为计算时间,玩家只能观看电脑自行战斗,即便遇上紧急情况也只能无奈的旁观。强调武将个体特征的“武将技能”也被“武将兵法”所代替,武将个人的战斗力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够提升士气的统率能力。不同武将所擅长的兵法特点也不相同,北方将领擅长陆战,南方将领擅长水战。相同相性的武将编在一个部队还可发动兵法连锁。游戏中出现的武将总共有650多名,武将搭配主要根据相性值而定,此外之前培育武将后代的系统也在本作中得以保留。不过兵种设定不复存在,5代中的12种部队阵型在本作中重新登场。
光荣公司在一片庆祝声之下发布了三国志系列的第9代作品。《三国志9》终于回归本源,又回到正统的SLG模式上面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国志9》的大多数人物头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变化,采用了人物半身像的表示方法,显的富有新意;游戏的音乐厚重沧凉,给人一种“风啸啸易水寒” 的别样风情。新增加的教学模式、IF剧本以及赠送的两名新武将的举措,也是前所未有的。《三国志9》的主题十分鲜明,那就是游戏中处处体现了“战略”二字。
然而这样一款强调战略性的游戏却存在一个巨大的败笔――糟糕的AI设计。《三国志9》AI设计的一大缺陷可以从著名的“空城计”中看出。当敌兵来犯时你可以把城中士兵全部调出,然后来个请君入瓮将所有敌兵困在城中,当你那些在城外的士兵把自己的城池攻破后,来犯的敌兵便成了自己人。这样的结果是每次看见敌军来犯总要在心里偷笑一番。更加莫名其妙的是那些白痴一样的敌方将领,他们经常会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目标大动干戈,用上百万大军进犯数百公里外完全没有战略意义的城池也是常有的事。白痴的敌方将领或许会让你偷笑,然而同样白痴的己方将领就只能让你欲哭无泪了。你的所有将领都是一群时刻准备叛变的家伙,偏偏敌军又总是频频挖角,动不动就有哪名大将离你而去。做了二十年的SLG居然还会在AI上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能不让人怀疑光荣的制作态度。
《三国志9》战略性
1:地图直观可见,所有的事情都在一张大地图上表现,使人一览无余。
2:战斗激烈刺激,未知因素相较6代更大。游戏采用政略面下达命令,进行面观看电脑自动执行的系统,以10天为一旬计算时间。因此玩家无法在进行面操控战斗,有时会眼看着自己的爱将被夹攻而无法施以援手。这种未知的紧张感是前面2代所未有的,《三国志9》的战斗由此也有了点即时战略的味
3:游戏用“武将兵法”来代替前代的“武将技能”,武将不再有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影响士气高低的统率力。9代的兵法基本都围绕战争和计谋设置,因此内政仅仅是靠武将的政治力来决定效果。拥有各种兵法的武将在不同的地域作战,发挥出的威力也不同。游戏充分体现“南船北马”的特点,东吴武将会连弩兵系兵法,北方武将会骑兵、弓骑兵系兵法,中原武将则掌握步兵兵法。本代的武将有学得功能,长期在平原地形作战的武将会习得步兵系兵法,战斗中积累到一定经验值,也会自动学得其他武将的兵法。武将的“兵法发动”还具有连锁功能,同一相性的武将编在一组,就可发动连锁,威力巨大,但9代的兵法发动率完全是随机的。
4:为了使玩家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游戏增加了港口和关隘的设定,君主可屯兵于此严布岗哨,也可以在自家城池面前制造各类建筑物,成为进攻、防守、运粮的“中转站”。这种颇具战略战术的想法是很有吸引力的
5:游戏取消了兵种设定,而是用5代的12种阵形取代,比如雁形阵对应弩兵、弓骑兵,适合会以上两个兵种兵法的武将带队出征;方圆阵防守力强,适合委派一名文官做“诱敌”之用。
6:最后,游戏在惨烈的战争之余,还安排了大量的武将搜索事件,使的游戏的趣味性增加了。这些有趣的事件包括:搜到宝物、在野武将;发生随机事件、特殊事件;武将打虎增长武艺、祭祀古人等。
《三国志9》的高度重视“战略性”是该作的一大亮点,但有时这种亮点也包括缺点:
1:游戏取消了前面8代的天气变化,整整一年连天灾人祸都没有,显的很不真实。
2:某些攻城机器的威力实在是太强,曾有玩家只靠几辆冲车,就在短短几年内,一统天下。 
3:5个蛮族的实力过于强大,不旦兵粮、金钱无穷大不说,士兵数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而要打出完美结局,就必须征服5大蛮族,这对新手而言相当困难。
4:电脑的AI有缺陷,有时电脑思考的过于简单,《三国志9》的长兵有一个法子,敌兵来袭,我方派出城内所有的部队在城外静候,等敌人没头没脑的攻破了你的空城,再指挥城内的部队用冲车把城池攻下,这样城内的敌兵尽归我方所有;有时电脑的行动又显的莫明其妙,委任的将领经常派部队去攻打一些毫无用处的建筑,进攻路线上的选择又偏偏总是会遇上前来狙击的敌军;更有时电脑武将的能力显的过于强大,《三国志Ⅸ》的敌方武将经常来我方挖人,而我方的武将忠诚度只要在90以下,都可被轻易挖走,即使有时是同族同宗也难以幸免。
从整个游戏的品质来看,《三国志9》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却并不能掩盖其优良的游戏性能,所以该款游戏完全有能力将“光荣三国志”这块金字招牌再继续保持下去。更完全有理由相信,即将到来的三国志10代将会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使我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12]&&&&& ...
责任编辑:麦子同学
太棒了!我要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三国志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