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帖]2008年上海专升本第一季度杂报评论

[专帖]2009年第三季度杂报评论-网易论坛
共 17553 浏览 153 回帖&&
090701 明報 中台合作威脅香港製作
090701 新浪 《ID精英》破30点大关
090702 明報 主角未必是最高片酬的
090703 南都 查小欣日报
090703 南都 文隽专栏:谈亚视行政总裁胡竞英女士的发炮
090705 大公 崔曉:港影視音樂戲劇藝人唔爭氣
090704 羊城 不是《巾帼枭雄》的翻版剧
090705 星岛 驚艷驚歎驚奇的地球!
090708 南都 陈松伶专栏:杰克逊的“远房亲戚”
090708 明報 諷刺時弊的娛樂節目
090709 明報 為何蝕錢也買電視台?
090709 新浪 强人缺失
090711 明報 天才表演節目再起熱潮
090711 南都 王喜不帅却够MAN
090712 大公 周沂:《ID精英》觸動人心
090712 信息时报 “三朝元老”暂时领跑
090714 南都 [欣闻连线]何韵诗愿为挚爱改变自己
090714 星岛 大製作大場面贏得36點!
090715 南都 陈松伶专栏:陈慧琳让娱乐圈皆大欢喜
090715 南都 林奕华专栏:郑裕玲,“山寨版”迈克尔&杰克逊
090716 明報 知名男藝人易成緋聞主角
090717 南都 林奕华专栏:老嘢&老爷
090718 南都 《王老虎抢亲》:我一见你就笑
090719 南都 2009第二季度电视盘点华语篇之TVB部分
090720 星岛 暑假尋笑,王老虎能滿足?
090722 南都 [查笃撑]黄长发和“出墙红杏”污染了娱乐版
090722 南都 陈松伶专栏:何谓成功的偶像演唱会?
090723 明報 需要全攻型的亞視
090723 南都 [查笃撑]“文身契妈”请我教路
090723 新浪 莫拉菲炒热档期
090724 明報 免費高清比收費電視更快
090724 頭條 影迷情琛——自得其樂
090725 羊城 让这个夏天再“火”一点
090726 星岛 歌鬥歌,無綫亞視認真一戰
中台合作威脅香港製作
【明報專訊】中、台電視合作是必然發生的事,藝人穿梭兩岸拍劇會比來港更頻密。
大陸與台灣兩個市場都比香港大,普通話更方便溝通,不用中港合作拍劇要有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那麼複雜。
中台關係改善,有利於兩岸娛樂事業發展,香港最後可能斯人獨憔悴。
再不引入競爭,本地電視市場依然一台獨大下去,不是好事。
成本輕只顧及本地觀眾
無綫節目會愈走愈本地化,海外市場難免再萎縮。其他電視台甚少本地製作,或者說根本沒空間發展,就算有獨立製作公司會替亞視及其他收費電視拍劇,也會以較大的市場——大陸為主,口味也不會跟香港人。
簡單的非戲劇製作還可以,但礙於成本輕,只能照顧本地觀眾,拿出外面,很難與資源充足的外地同類製作相比。
推動本地電視製作發展比挽救電影工業更難。
政府若是公平地支持電視製作,不把獨大的無綫排擠,那等於再幫無綫一把。
創作自由優勢盡失
香港過去的成功有賴創作自由,也因電視廣播市場有擴展空間,現在兩項優勢幾乎盡失,有的只是一批經驗豐富的製作人,新一代因條件不吸引,不願入行。
不能再食老本
中台再進一步合作的話,兩岸藝人走紅的機會,比香港的更大,這是本地藝人快要面對或已經面對的問題。
有行內人指,這兩年內地開拍劇集,已盡量不用香港藝人,並非因他們片酬貴,是他們不及新冒起的內地藝人那麼紅。
電視圈已有一批曾長期北上掘金的藝人回流,參演本地製作的劇集,幕後精神也相繼回港。可以重振聲威嗎?不是不可以,是舊的一套已不能再出賣,人家已學足了。
香港TVB一周收视综述:《ID精英》破30点大关
日10:20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本周的港剧收视,《ID精英》出人意料地在剧集中段冲破了30点大关。31点虽不惊人,但要知道《珠光宝气》的单周最高收视记录也就是31点,可见观众对于这部平淡无奇的剧集十二分受落,难怪剧中的女一号蒙嘉慧本周一气接下两个杂志专访,算与《ID》彼此借位,造一点声势。
  只要观剧有够投入,在目前行到中段的两线剧集中,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匠心所在。《ID》延续着行业+家庭的故事走向,剧中老中青三代人的感情线在20集时仍然不很明朗,彼此的感情关系并不混乱,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像棉花糖一样若有似无起来。麦启铭背在身上多年的婚外情悬案,有望随着 Mary(姚莹莹)的出现而解开;但“小母鸡”的安琪与官场“浑不吝”的柏宇志趣各异渐行渐远,与方浚杰的火花却还没酝酿出现;邓健泓在剧中终于拥有“一拖二”的艳福,不过编剧显然不愿意让年轻人的炙热情感破坏掉全剧温润的风格,因此即便是风风火火的叶安儿(唐诗咏)在感情上也不疾不徐——矛盾冲突都不剧烈,不过与生活的仿真程度则更高——就好像郑柏宇,现代人多半埋头自己的事业,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时做事不免偏移本性,又有多少精力能结纳情感。
《碧血盐枭》方面,撇开了真实的社会反而能更多讲述冤家的故事。围绕总商之位展开的阴谋渐趋白热化,近年总出演奸人少女的陈思齐这次将一个肤浅虚荣狠毒的庶出女演得兴高采烈,让人忘记她还曾是有着同样天使面孔并单纯个性的粗Ling和葛宝贝。奄奄一息的胡亭轩与嫉恶如仇的胜雪患难与共,这份感情有些过于古典,但也不能抹杀它的美好。近日有评论说杨怡出演女一号却还有配角感,但这也正是杨怡人淡如菊的性格。在一部群像剧集中不抢风头,其实也是另一种浑然天成,一如她去年获得最佳女配时的阿月一样。观众只会可惜和期待她能有更多戏份,但一点也不影响对她的喜爱。
  (日~日)
  《毕打自己人》平均25点
  《碧血盐枭》平均28点
  《ID精英》平均31点
主角未必是最高片酬的
【明報專訊】《Laughing Gor之變節》主角謝天華傳聞片酬只得十萬,比同片演出的黃秋生、吳鎮宇低很多。
黃秋生演這部戲,有說收一百二十萬,也有說是二百萬,吳鎮宇則傳收一百三十萬。
謝天華是否收十萬,筆者不知,但演電影他片酬低於秋生、鎮宇是必然的事,因電影與電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這是謝天華在電視走紅轉拍電影的第一部,票房成功的話,他的片酬自然會按成績而提升。
黃秋生與吳鎮宇都是影帝級,過百萬片酬是肯定的事,至於會否因為畀面無綫收平一點,是另一回事。
電影開拍愈多話題愈是好事,但這次以三位男角的片酬來比較就有點奇怪。
眾所周知,電影當紅阿哥阿姐若然未拍過電影,片酬都不會很高,如果在戲中只是客串性質,演一日半日,則視乎重要性而定價錢,在三兩萬之間。
演技派的電視藝員在電影叫價比新紮的高,理由是電影需要他們多過他們需要電影。
被電視力捧的一批後生藝員,參演電影,叫價很低,因為要爭取機會,一般逐日計不過一萬上落,除非是近期突然走紅的。
別以為他們價低,低處未算低,他們因有電視台作經理人,待遇已較好,其他如一班o靓模,可能只得數千元日薪,甚至是三兩萬拍足一部戲。
未紅的,片酬並非最重要,要抓住的是機會。因為只要一片成名,片酬可以暴增數十倍。
只看眼前利益,失去機會,是最愚蠢的事。
電影明星是海鮮價,視乎個人成績與供求,上落不定。
[南方都市报]查小欣日报
日 星期五 第361期
[娱乐头条]
1、林文龙透露太太郭可盈随时息影,努力造人,准备为人母,力证夫妻感情不受电话门影响。夫妇俩自上次召开记者会后,未有在港公开露面,林文龙只身飞到上海出席内地电视剧的宣传活动,除宣布渴望做爸爸外,更表示很渴望能在内地发展,但一切以家庭为重,即是以郭可盈的意愿为意愿。
小欣点评:既有大好家庭,当然要好好珍惜。
2、商业电台与无线跨媒体合作节目《十人巷》,目的是选出播音、歌艺、演技、司仪及创作人才,奖品是商台及无线的艺人合约一份,主持阵容有DJ森美及无线总经理陈志云。
小欣点评:演艺界一片青黄不接,是时候开始发掘及培训新人接捧。
文隽专栏:谈亚视行政总裁胡竞英女士的发炮
发布时间: 稿源:南方都市报
■我在现场 文隽专栏
亚洲电视行政总裁胡竞英女士在立法会的广播业检讨听证会上发炮,批评香港的无线收费电视台,一直处于被垄断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中。很多时候,亚视想和歌手、明星们合作,都会被制止,使他们的发展遭到障碍,亦难以寻求其他合作伙伴。
其实,香港两家无线免费电视台(即“亚视”A T V和“无线”TV B)实力悬殊,已是维持了40年的状况。你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亦可说是香港这个小地方在电视发展史上的畸形现象。
从亚视的前身“丽的电视”开始,多少代有才华的领导者意图力挽狂澜;但T V B总是屹立不倒,收视率和广告总是一面倒,“一九”之比常见,“二八”之比合理。听说如果“亚视”能争得“三七”之比,T V B领导层就会“大地震”,老板就会吃不消。
众所周知,所有唱片公司和歌手限于合约,都不会亮相亚视。过去也有些“不服气”的歌星,偏要替亚视做节目,“无线”就会对其“封杀”。这种封杀当然不会讲到明,而是不给任何曝光机会。
这种不公平现象,多年来大家心知肚明,却从来没人敢如此直率地揭穿。胡竞英不是香港人,她来自台湾,在台湾某家电视台从底层爬起,一步步打拼到今天的地位。她在议事堂上一语道破,就像戳破皇帝的新衣的那个小孩,理直气壮,毫不掩饰。因为,她不担心没有后路;她不是香港人,所以也没有任何顾虑。
胡女士深感不忿,想必是她上台之后遭到不会在台湾电视生态圈发生的种种制约,而引起强烈不满。在台湾,数以十计的电视台中,没有任何一家能以合约为由,禁止歌星们出现在对手的频道上。更不会荒谬到,除了直接对手外(即T V B的对手是A T V ),其他有线或收费电视台访问一些有部分合约的明星艺人,他们必须用另一种语言接受采访(即不能说粤语)。
新人事新作风,又敢言,看来亚视不断换舵手之后,终于换对人了。
作为观众(也是消费者),我们都不希望半个世纪过去,香港依然只有TV B独大!
(第1/16页)
(您的回复电脑用户也能看到)
[ 20:21:46][专帖]2010年第二季度杂报评论-网易论坛
共 10852 浏览 84 回帖&&
低估压力,是致命一环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松落 原创
20多年前一则娱闻的细节,至今也难忘记:初入娱乐圈的陈松伶,不过十六七岁,尚是学生。拍戏间隙,她拿出课本来温习,遭到无情嘲讽,从此她小心翼翼,随时候教,不怕行差踏错,怕的是格格不入。想在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正常生活,结局竟是如此难堪。
是啊,把正常生活里的一切,不论是规律作息还是人伦常情,平行移动到娱乐圈里,未必有在魔域里建桃源那么艰难,却也近乎奢望。然而,常态的生活,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人类需要,失去这种生活,人便堕入空茫无所依之中。郑中基与蔡卓妍,大概正是有感于此,才决定结婚,又正是知悉娱乐圈法则,才决定瞒婚。只是,婚在娱乐圈,已经是种不寻常,瞒婚,更为这不寻常锦上添花,并决定了他们从此必然在动荡和宁静之间、在诱惑和坚守之间、在虚荣心和归属感之间来回摆荡。
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古怪的情形:2004年,两人定情之初,去影院看电影,为掩人耳目,电影尚未散场,郑中基就先行离开,离开时不忘四下张望。随后,蔡卓妍的女友们分两批走出影院,并且各有分工,有人开车,有人四下打探,而蔡卓妍最后才在另一女友陪同下走出,并且迅速上车离去。2006年,去美国注册结婚,也是大费周折,郑中基先出发,蔡卓妍隔天去深圳,再转道北京,然后才去洛杉矶。婚后,回家相聚前,则要驾车游荡一小时以摆脱盯梢。
高压之下,婚姻生活沦为谍战大戏。
但另一面,两个人却动辄穿出情侣装,或者在舞台上公开表白,离婚时又大肆张扬,经纪公司趁势追加上宣传任务,炒作Twins合体。不正常的环境下,真是绝难保持本心,想不被娱乐化,却还是和娱乐藕断丝连。既想继续担起欲望投射对象的重任,又想撑大自己正常生活的空间,难度极大,那被压缩的正常生活,在两个敏感区域里做钟摆运动,难免伤痕累累,最终难以为继。
艺人们瞒婚,初衷都大致相似,刘德华、成龙、张智霖、刘青云……等等等等,他们的婚而不宣,与诚信无关,他们只是要在不正常的环境下,辟出绿地,保留正常的生活。娱乐圈人的属性,要求他们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人的属性,却又指挥着他们追求一粥一饭人伦日用,瞒,是保护,是保留,然而,“又要……又要”或者“既想……又想”,需要当事人足够强大,强大到成为刘德华或者成龙,才能与那种双重高压的生活抗衡。
所以,在不正常的环境里,保持正常生活,不只是本能,也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资格,一种能耐。郑中基与蔡卓妍的四年婚姻,最终功亏一篑,可能有各种原因,但高估自己低估压力,可能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环。
■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 韩松落
栽了陈志云又如何?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丽怡 原创
“陈志云事件”扰攘已近三周,香港电视圈从风云激荡回复片刻平静,真相尚未水落石水。TVB为展示其乱局已定、蓄势待发的姿态,日前委任集团总经理李宝安为执行董事,又宣布未来会连推七档全新综艺资讯节目,一扫颓气,高收视节目《志云饭局》、钱国伟(被廉署拘捕的5人之一)监制的游戏节目,均不在其中。
但观众最关心的却是:这间全港最大的免费电视台会因打击某些“腐败分子”而转性,扶植更多有个性有创意的人才吗?曾左右节目制作方向、喜好提携手下爱将的陈志云,假若在今次事件后黯然离场,电视台未来会提供面貌一新的节目吗?
且看最先最快被腰斩的《志云饭局》。播完两集存货后将画上句号,新的清谈节目《Big Four》即将推出。2006年起陈志云亲自主持《志云饭局》,开创电视话事人亮相荧屏争收视的先河,陈志云以其庞大的人脉及身居要职之便,邀尽城中明星名人,边吃饭边谈心,甚至大爆娱乐料。他的访谈风格是一种星闻记者式的求证风格,问题常从“据闻、听说、有传你有一段这样不堪的过去……”开始,慑于访问者的地位,受访者不得不将个人的隐私、情变、婚变……诸多惨痛的个人经历与感受道来。所谓“饭局”,并不像是给明星一个倾吐自我,诉说人生苦乐、事业起伏的平台,更像是个为满足观众八卦猎奇欲望而搭建的平台。但是,这个节目大收旺场,有电视版,还有文字版,定期在周刊全文刊登,之后被各大传媒摘录转载,被升斗市民用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传播范围之广,将陈志云的个人形象深深打入家庭观众的脑海。栽了《志云饭局》,有人大声叫“好”,但后来者会如何?会有兼具艺术性和深度的访谈秀来取代吗?还是一个未必有前者成功的克隆版?在日趋功利的电视平台上,各位看官不容乐观。
陈的“代表作”还有《向世界出发》以及《冰天动地》。《向世界出发》历年来已推三辑,明星在陌生国度体验苦旅,剖白生与死、情与爱,陈志云用情深款款的旁白带出对人生的反思,独树一帜。可惜后期转性,如谢霆锋、梁咏琪做嘉宾的几期,仍有猎取明星感情隐私之嫌。除此之外,陈志云率一众爱将谢安琪、陈键锋、廖碧儿及大学学者,远赴冰岛、格棱兰拍摄09台庆特备纪录片节目《冰天动地》,陈总经理以其一贯的感性风格,面对众多著名冰川与火山,抒发对大自然壮观的感受的同时,也唤起大众关注全球暖化、冰川融化带来的影响,切中“环保”这一全球热点话题。
世人喜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陈志云其实应该两面看。以上两档节目虽说不上对香港电视作出多大贡献,但对TVB这个节目长期缺乏创意、急功近利的电视台,确是为一些追求高质素节目的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无线掌门人方逸华并不欣赏《冰天动地》,认为不应花费如此庞大人力、物力去拍摄,但陈志云未有理会坚持去做。
这类费时费力兼烧钱的节目,在陈志云失势后,或将不再被看重与支持。新一代管理层又是怎样气质与行事作风呢?兼任集团总经理与执行董事的李宝安是TVB著名的“财爷”,精通计算,以其快夹狠的作风助方逸华肃清内部贪污作弊之人;其助手区伟林相传是陈志云之位的大热接班人,因负责审查TVB内部各部门支出的工作出色,备受方逸华信任。红人上台,TVB形象或会变清廉,但其立台之本——— 节目的质素,或将因严控成本而变得举步维艰。
领导层如何权斗,陈志云与爱将有多少暖昧话题,都只是香港这座日趋八卦之城的一时谈资;某些高层以本身利益出发,大搞办公室政治,无视普通观众的感受。TVB仍是大部分香港市民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故当务之急不是杀一儆百,而是搞好内部管理,提高节目素质,回应观众期望。■本报娱乐评论员 蔡丽怡
2010第一季度电视盘点华语篇
版名:娱乐品鉴 季度盘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丽怡 黄晓雅 李若兰 陈曦 罗欣桐 刘芳
《老公万岁》
主演:苗侨伟、谢天华播出:翡翠台
张可颐的复出没让剧迷失望,扮演强悍多疑的运输公司老板娘,而苗侨伟架起笨重黑框眼镜改当中药厂懦弱小职员,每日夹在恶老婆和麻烦母亲中间,轻松而贴近生活的剧情让不少观众觉得过瘾。剧中融入的香港俚语,以及开头的一些婚恋金句都让观众津津乐道,算得上是一部探讨两性关系的现代教材。
《五味人生》
主演:郭晋安、关咏荷播出:翡翠台
时隔九年,关咏荷回巢TV B担纲女一号,与米雪、郭晋安组成了“一帝两后”的抢眼阵容。剧情最初以喜剧的方式铺陈,发展下去却是恩怨情仇的戏轨,颇考验观众的耐力。关咏荷剧中有“四奶奶”的味道,但是气势略减弱,反而米雪的扮嫩演出却让全戏眼前一亮,颇得“女版阿旺”的神髓,也是该剧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之一。
《秋香怒点唐伯虎》
主演:陈豪、胡杏儿播出:翡翠台
本想让观众耳目一新,增加了很多反传统的元素,如秋香变成打女,但是仍遭苛刻网友的口水。被取花名“胡囧囧”,更被弹“史上最丑的囧秋香”的胡杏儿,未能凭演技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这部戏另一看点在于三个视帝同场飙戏,黎耀祥纯属客串也惊艳亮相,夏雨和陈豪在戏中的搞笑表现似《溏心风暴》的父子兵乍现。
《女王办公室》
主演:汪明荃、杜汶泽播出:翡翠台
这次由汪明荃领衔主演的《女王办公室》收视虽不功不过,阿姐的表演也突破了一味的“野蛮奶奶”味道,但全剧最大的亮点却落在杜汶泽扮演的“贱男”身上,可见到他努力冲破无线的常规,风格强烈,引发无数笑弹。而专注乐坛发展的何韵诗,难得一回的电视秀,本色演技也让人觉得很舒服,但是火候还稍欠。
《铁马寻桥》
主演:元秋、杨怡播出:翡翠台
由《巾帼枭雄》监制李添胜推出的又一古装武打情仇片,沿用无线一向的文武戏套路,以两个武馆家族恩怨为背景。担纲主演的都是近年无线力捧的小生花旦郑嘉颖、马国明、杨怡等,值得一提的却是武打戏骨元秋的加入,她实打实的功夫成为最大亮点。该剧还加大了她和郑嘉颖的母子戏份,让观众看到元秋温情的一面。
后备队员有惊喜
反观2010年的第一季港剧,在这个观众煲剧热情尚未点燃的档期,无线大多安排篇幅短小、轻松搞笑的古装喜剧和时装处境剧上档,犹如一场足球大战的上半场,先安排新人、后备队员热热身。正因为心态放松,轻装上战,也出现不少意想不到的惊喜。《女王办公室》的杜汶泽是其一,其独创的喜剧风格为无线处境剧带来不少新气象;《铁马寻桥》的元秋是其二,硬桥硬马的功夫、火候适当的感情戏,为王牌监制李添胜的出品继续省靓招牌;陈豪+李思捷的港味“二人转”组合是惊喜三,陈豪的喜剧潜质自然是有目共睹,加上“扮嘢新星”李思捷的火花激撞,即便是拍滥了的喜剧题材,也能焕发新颜。■蔡丽怡
3D電視上市了
【明報專訊】不久前談過電視未來的功能,包括3D,現在一款新的3D電視已經推出。
需要趕住買嗎?如果手頭有點錢,貪新鮮,想請朋友來家中試試效果的,不妨購買,一般家庭可以暫時忍忍手。
理由很簡單,市面可以買到的3D影碟真的很少,來來去去得那幾部,當然也可以用來玩一些3D遊戲,但始終未有足夠的軟件來發揮這3D電視的效能。
廠方為了解決這問題,已提供了把普通2D畫面轉成3D的功能,即收看普通電視節目,也可以將其變成3D。
筆者之前已解釋過,行內稱把2D畫面經處理變成3D的叫「假3D」,這部3D電視就是用上了這方法。把一個平面的畫面用電腦分拆成兩個,造出偏差,再合成一個立體畫面,那種3D效果,遠遠及不上真正用兩部機拍出來的3D。
為了解決3D節目不足的問題,這是權宜之計。
若要試試這種「假3D」效果,用電腦軟件自行處理也可以,因為已有這類軟件出售,輸入任何2D影像,處理一番之後,就可以成為「假3D」影片,戴上立體眼鏡便可欣賞,不用買3D電視。
將來立體電視一定會普及,像今天的LCD電視一樣,最初也是很貴的,真正普及是當四十吋以上的賣到兩萬元以下,就是入貨時機。玩這類產品也不宜太遲,即現在仍未轉LCDTV的,真的有點遲了,因為LCDTV即將被LEDTV取代。
目前的LED電視仍偏貴,除非是玩家,否則應該選擇內置高清的LCDTV,四十多吋的,一萬元左右都有,十分抵玩,這也是數碼廣播真正普及的時刻。
3D電視上市了,但未是真正流行的時候。
[大公報]光影道/影視業為港經濟貢獻巨大/田力
電影和電視業主要給香港人帶來娛樂,其重要性此於通俗的藝術和文化層面。雖然很多地方的人知道香港是因為香港的電影電視作品和香港的明星,但原來香港的電影電視業在經濟上的貢獻亦非常重要,與廣告業比較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今年的影視博覽期間,有調查公司發表了報告,香港的影視業在二○○八年對經濟的貢獻高達二百三十億港元,是亞洲之冠。其中包括了一千一百七十種生意模式及僱用了三萬二千多人及六十多億的衍生總值(value added)。報告指出平均在港每拍一部電影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本地經濟帶來四千萬的貢獻。每日的拍攝亦會花費大概二十五萬元。外國電影在港拍攝時,則平均每日花費一百萬元。
香港電影有旅遊業的說法,並沒有真實數據,而且其經濟貢獻相比電影業產生的生產總值更微不足道。要是沒有這份報告,電影人真的不知道其行業對經濟如此重要。
最近的電視業的確非常有「娛樂性」。香港有兩家收費電視公司,如你是英超迷的話,你要成為其中一家的訂戶,但去年你要看的話訂的都是另外一家。至於今年的世界杯,收費電視公司亦與兩家免費電視台爭議不休。至於兩家免費電視台,其中一家有股權爭拗,另一家的總經理更是在「休假」調查中。電視業幕後的娛樂性跟其節目不遑多讓。但不竟看電視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電視對經濟的貢獻比電影更大。
香港的電視廣播和製作產生二百億的貢獻(二○○八年)。其廣告收入是全年全港廣告收入(二○○七年)的三分之一,合共一百九十六億。由經濟角度去看,電視業的市場的確勝電影業(限於本地),可見邵先生四十年前棄影從視的確是目光如炬。但以藝人和幕後人員來說,電視的收入應不如電影。多數電影人都經過電視的訓練,尤其是幕前人,只有極少部分是沒有做過電視業。可是,近年電視訓練出來的人才越來越小。理由很簡單,因為電視只為了「縮皮」以增盈利,虧本生意當然不會做,訓練新人是長遠的計劃,短視的管理層當然避之則吉。短期盈利可保,但將來如何發展,人才不夠,節目質素下降,加上網絡娛樂越來越普遍,前景如何。幾乎有了定論。
反藝人心態
【明報專訊】不少人有反藝人心態,當藝人私隱被揭,誠信被質疑時,就會指摘藝人是「偽人」。
藝人出賣的是演藝才華,有些當然只出賣形象包裝,但這非罪過,因為的確有不少「粉絲」並非因演藝才華而迷上偶像,迷的不過是那種商業性的包裝。
從第三者來說,看見有那麼多人為藝人瘋狂,心中可能不是味兒。
藝人表面需要風光,更加令某些人不滿。在貧富懸殊的環境下,什麼都不懂的少男少女進入娛樂圈,稍有名氣,便身穿名牌,傳媒不時指他們某項工作收六、七位數字,一年下來狂賺幾百萬,甚至千萬,又豈會不惹人反感。
很少人懂得把八卦新聞放在一起分析,只知道逐篇理解。
娛聞有時會報道藝人收入如何高,但又有時會指他們被經理人公司狂抽佣金,收入所餘無幾。
亦有報道以若干銀碼簽約,一簽幾年,但就不會把收入除開合約年期以每年平均收入計算。
經理人公司用一筆錢跟藝人簽約,其實是預支收入,即合約期內有收入會在當中扣除,但報刊只會把他們所有收入加起來,不懂替他們扣除。
藝人收入數字一般會被估大,令外間人眼紅。一般同他們年紀的人每個月捱生捱死只得一萬幾千,所以當見到有藝人被揭私隱,要面對公眾落淚道歉時,覺得心裏舒服點,認為有咁耐風光有咁耐折墮。
反藝人心態沒有對與錯,只是社會現象一部分。若然明白當中的成因及因部分傳媒報道而產生的誤解,便有助減輕對藝人的不滿情緒。不願明白的,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反正仍有不少人是這樣的。
藝人之間也存在反藝人心態,因為紅與不紅,是差天共地的。
[明報周刊第2160期]TV焦點 視評 收視低潮期何時結束? 朱樂言
打亦難,笑亦難。
戲濃戲淡,都難。
最近圈中太多大事發生,電視播什麼?觀眾都懶理了。想抓住觀眾,真難。
無綫三線劇最近陷入收視低潮期。上周《女王辦公室》平均廿四點,《秋香怒點唐伯虎》廿七點,《鐵馬尋橋》廿五點,都非理想數字。
戲差嗎?也不覺得。有笑有打有誇有實有倫理有愛情有古有今,最重要是,有戲。《鐵馬尋橋》最明顯,幕後是《巾幗梟雄》原班人馬,戰績輝煌,今次以武打包裝,男人味更濃,視覺效果應更強,卡士或跌一級兩級,向佐是新鮮人,元秋也是,就算秋姐是電影人級數,但對電視觀眾來說,尤其師奶擁躉,仍是陌生。怎及李司棋一出場便殺盡天下的霸氣?怎及鄧萃雯由如妃儲下來的人氣?選擇秋姐,因為武打。但電視劇的打,可以打成怎樣?電視觀眾不同電影觀眾,前者最需要的,是戲。秋姐暫時付出的能量,不及驚為天人的謝雪心。所以,話題掀不來。
打,原來一直是無綫下風劇。記憶中,曾大勝的,絕無僅有。強調真功夫也沒用,元彪於《佛山贊師父》便使出渾身解數,諧趣武打久違矣,但老子變小子成長,又不時談情,結果這台慶劇便遭遇滑鐵盧。《鐵馬尋橋》或許好一點,鄭嘉穎與馬國明的打,觀眾明白只是包裝,真正追看的,是一家人如何團結對付大奸惡霸。最近一集,唐詩詠被姦,羞愧自殺,忠良被迫害到極點,同一屋簷下不用再添溫馨,復仇戲來了,正邪對立,戲味必濃,我有信心這劇收視必能攀升。
《秋香》看得不多,但陳豪是無綫笑生三甲,他演古裝喜劇更是拿手,但觀眾不聞不問便不聞不問。《女王辦公室》劇情也漸入佳境,原來輕鬆辦公室背後有戲可追,母女情和好後,逐條愛情線隱現,間中更有老闆施壓的硬橋,處境喜劇竟能重視戲味,人物突出之外,更應能衍生追看效果,停滯的收視能否攀升?這低沉收視潮何時結束?誰知道?
(您的回复电脑用户也能看到)
[ 20:21: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年上海专升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