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大力推进城镇化化进程

姚启超个人文集
[关岭]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14:54:47&&&来源:&&&
& &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充分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按照&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做富群众&的发展思路,加快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世纪以来,启动实施县城建设开发工作,克服财政困难、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走&政府土地投入、社会集资,市民、农民带资、招商引资、滚动发展&的建设开发路子,先后实施世纪路、县城农贸市场改造、大岩新区综合农贸市场、关索大道、坝陵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实施了花江、永宁等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通过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市政公共事业不断发展,抓住沪昆高铁客专关岭站(黄果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将顶云街道办纳入我县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范围。预计到2015年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1万人,城镇化率达38.3%。
&& &规划引领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一是编制完成《关岭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将顶云乡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范围,总规划面积从23.85平方公里拓展到50.01平方公里,新增规划建设用地9.25平方公里,县城承载能力从6万人增加到15万人,其中顶云新区8万人。二是顶云新区、县城大龙滩片区和县城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整体风貌特色规划及顶云新区整体概念性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三是按照统筹配置城乡资源,整体安排城乡布局的要求,抓好新一轮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11个乡镇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工作,为全县新一轮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集中力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目前,顶云新区在建项目44个,现已完工的项目有7个,在建项目24个,拟建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40.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2亿元,确保完成15.74亿元。灞陵大道、民中新校区、关岭二中、顶营司城市综合体(一期)、岭秀国际(书香苑)、海百合广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引进黄果树汽车露营基地、岭秀国际房开、黄果树游客接待中心、三级综合医院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社会效应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助推新区建设。五是深入开展&两违&查处工作。迄止上半年累计查处违法建筑295户60803平方米,强制拆除143户39875平方米,强制停工146户20978平方米,做到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打击一起,使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切实维护城乡规划严肃性。
&&& 加快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完成关岭县污水处理厂、关岭县垃圾填埋场、花江镇污水处理厂、顶云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等节能减排建设项目。二是以项目拉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关索大道、大岩新区综合农贸市场、关岭市民休闲广场、新区海百合广场、顶云司路、学府路和规划13路等建设工作,特别是灞陵大道通车和民中新校区、二中建成,加快了顶云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关岭城镇化进程。三是城镇建设与城发大会推动城镇化发展。2014年城乡建设项目共42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1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42.72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21.49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占全年度计划的97.86%,其中: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71亿元、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6亿元、房开项目完成投资13.69亿元。安顺市2014年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日在关岭县成功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建设城镇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推动了城镇发展进程。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从2013年的33.34%提高到2014年的36.4%,力争2015年城镇化率达39%。四是&5个100工程&&永宁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8+X&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投资1.4亿元,新增城镇人口4000余人,&一区三带&产业结构调整及三叠纪时代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启动建设。五是花江小城镇开发建设初见成效。修编完善花江小城镇发展规划,按规划开发建设,新桥至老场坝市政道路、保障性安居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扶贫生态移民、污水处理厂、原粮管所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
&&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关岭县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以&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为核心内容,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工作。2013年底,在顶云乡石板井村&经云经验&发源地,对4个组216户实施了村庄整治,农户庭院基本美化,厨房、厕所进一步规范,仅用80多天完成秧井、新寨组196户房屋&穿衣戴帽&及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石板井速度&。2014年完成7个小康寨、350户小康房建设任务。通过项目集聚、资金集中、村庄集中的方式,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及村民集中建房点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以沪昆高速公路沿线、长昆铁路沿线、关兴及水黄高等级公路沿线为重点整治区域,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高速公路沿线建筑和村庄整治工作示范村、示范点,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得到了有机结合。
& & 产城景互动,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关岭县2014年被纳入&贵州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属于限制性开发区域。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成为关岭县在2015年甚至&十三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争取将&顶云经验&文化旅游商贸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花江大峡谷省级风景名胜区升级和综合旅游开发、中国永宁三叠纪时代文化旅游度假区、新医药和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园、中国断桥木城河画廊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等项目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关岭县实现产城景互动的基石,是促进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 & 大力推进PPP模式助推城镇化。大力推进PPP模式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完工项目1个(关岭自治县自动化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总投资3650万元,该项目在上滨河路及老客运站新建224个停车位并投入使用,有效的解决了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通讯员姚启超)
延伸阅读: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推进新一轮城镇化为契机,着力构建“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一带”即沿江城镇带,以扬州市区为核心,以江都、仪征城区为两翼,通过三城空间、功能整合,加快形成一体化的都市区空间格局,成为长三角沿江主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轴”即淮江城镇发展轴,以宝应、高邮、江都城区及范水、邵伯等小城镇为节点,形成辐射东部腹地、产业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轴
  到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100万进城(镇)人员转籍落户
  推进城镇化的四个重点在于: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四个县城、支持发展11个重点中心镇、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
  扬州网讯(记者 胡敏)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5日—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扬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着眼长远,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地推进城镇化,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和开创符合发展规律、契合扬州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好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正义主持会议并作小结讲话。徐益民、洪锦华、王荣平、陈卫庆、张爱军、蔡爱华、袁秋年、卢桂平、卜宇、王松林、桑光裕、高瑞芹、纪春明、闻道才、王少鹏、陈扬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长助理张瑞忠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1%提高到2009年的52.9%,年均提升1.3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领先苏中、苏北,扬州中心城区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城镇化步入发展加速期。
  在5日下午召开的大会上,王燕文在分析了我市城镇化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后,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快推进城镇化相继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工作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领会和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推动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巩固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更高水平融入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王燕文要求,进一步明确加快城镇化的目标和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呼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提高区域城镇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着力打造“一体两翼”扬州都市区,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四个县城,支持发展重点中心镇,整合提升一般镇,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推进新一轮城镇化为契机,着力构建“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一带”即沿江城镇带,以扬州市区为核心,以江都、仪征城区为两翼,通过三城空间、功能整合,加快形成一体化的都市区空间格局,成为长三角沿江主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轴”即淮江城镇发展轴,以宝应、高邮、江都城区及范水、邵伯等小城镇为节点,形成辐射东部腹地、产业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轴。在“一带一轴”周边,布局曹甸、临泽、小纪、大仪等重点中心镇,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到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100万进城(镇)人员转籍落户,城镇居民就业率稳定在96%左右,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住房成套率达到95%。
  王燕文指出,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即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心城市“一体两翼”发展,不断提升扬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把扬州中心城市建设成长三角地区产业先进、科教发达、人文生态、宜居宜业的区域性核心城市,建设成宁镇扬板块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彰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特色。要加快发展四个县城,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县(市)城区,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的重大机遇,着眼于承接扬州中心城市辐射,着眼于辐射带动广大农村,着眼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整合县城及周边城镇发展资源,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努力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特色鲜明的中等城市。要支持发展重点中心镇,今后一个时期,市里将和县(市)一起重点支持曹甸、射阳湖、范水、临泽、三垛、菱塘、小纪、邵伯、郭村、谢集、大仪等11个重点中心镇加快建设,推动这些镇率先做大做强。2020年,重点中心镇镇区人口3-5万,一般镇镇区人口1-2万。要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坚持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的基本方向,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在全市规划建设800个左右农村新型社区,其中新建的集中居住区入住居民要达到500户以上。
  王燕文要求,抓住关键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城镇化。她指出,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扬州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握城镇化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放眼长远、解放思想,贴近扬州实际,抓住关键问题,务求创新突破。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基本蓝图,是政府利用有形之手引导、调控社会资源投向的重要手段。推进城镇化,必须从经济、社会、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强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协调性,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强调规划的权威性。二要积极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民市民化,推进城镇化,要抓住户籍、保障、居住、就业等制约人口集聚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真正构建起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持久动力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着力健全住房保障,发挥城镇优势,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要探索创新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是城镇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加快城镇化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创新土地使用制度。稳步推进土地“双置换”,开展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置换城镇安置房试点,大力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专业股份合作,促进农民持股进城、换房进城。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推进土地整理,优先保障民生和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用地,加快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四要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畅通对外交通体系,完善城乡路网体系,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努力打造生态家园。五要加快构建促进多元投入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在不断增加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入的同时,规范和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城镇、重点中心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竞争立项等形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今明两年,市财政将拿出1.1亿元,用于支持11个重点中心镇建设,各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配套奖励和扶持资金。六要加强、完善城镇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把加强、完善城市社会管理和服务纳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对新市民、新居民的服务,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王燕文强调,推进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扬州未来一个时期以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和宁镇扬板块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推进城镇化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健全工作机制,各负其责,加强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城镇化工作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科学高效推进城镇化;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城镇化、参与城镇化的浓厚氛围。要扎实推进,各县(市、区)会后要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既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目标,又要抓紧制定年度行动计划,要做到措施项目化、推进责任化,确保每年都有新变化、新进展;要适应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城镇化工作的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和掌握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干部。要鼓励创新,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在基层的实践,在基层的创造性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理念谋划城镇化工作,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来推动城镇化工作。要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对各县(市)、各重点中心镇推进城镇化工作组织考核评比,考评结果将作为各县(市、区)、各重点中心镇和有关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在6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谢正义作小结讲话。他肯定了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突出了重点,强化了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一次成功的会议。
  谢正义要求,当前贯彻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抓住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城镇规划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各县(市)要舍得投入,请高水平公司牵头承担城镇规划,市里将加强对县城镇和重点中心镇规划工作的指导,4个县城镇和11个重点中心镇要做全国城镇建设的典范,同时组织部门要尽快组织对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城镇规划培训工作;二要优先启动城镇重大功能性、民生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区域集中供水、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卫生院、中心街道建设;三要制定完善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包括国家、市里的政策,以及自身政策的制定细化,市级资金将实行“奖补结合、先补后奖、补在项目、奖在质量”,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四要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推进城镇化与“四城同创”工作。
  谢正义强调,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推进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处理好“五个关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处理好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强力推进与积极稳妥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各县、镇要立即行动,加快推进,狠抓重点,力争在一年内实现城镇规划水平、城镇重要功能、城镇环境、城镇价值、人民群众满意度五个方面的“明显提高”。
  谢正义还对各地“双过半”工作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作了要求。
  会议下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双置换”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城镇化工作年度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三份文件的讨论稿。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宝应、高邮、江都、仪征县城和仪征马集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等现场,并进行了分组讨论。
  市城乡建设局、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宝应县曹甸镇、江都市小纪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徐晓燕
扬州网新闻热线: 4&扬州网广告热线: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新闻热线:4
广告热线:9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758&&&&更新时间:
――临武县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构成了临武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21世纪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可以改善城乡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就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已达70%以上,我国也进入城镇化推动型的加速发展阶段。我县应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城镇化的涵义和重要意义1、城镇化的涵义: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二是地域城镇化。指在地域空间上、农村地域逐渐转化为以人口的高度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地域的过程。三是经济活动城镇化。指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聚集以及生产方式日益趋向于城市经济特征的过程。四是生活方式城镇化。指随着社会身份、职业、社会角色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社会交往、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进步与改善的过程。2、城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必由之路。第二,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依托和相互促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又是工业化的推动器。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后,城市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了,不仅促使产业非农化,也促使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三大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最佳配置;也使教育、科研、住宅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交通等工程性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最主要的是靠工业化这个“发动机”和城镇化这个“助推器”。第三,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推进城镇化,就是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移。
二、我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1、乡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临武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规划建设。城镇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镇化水平为29.06%比上年高2.65个百分点。全社会非农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3.57%,比重增加1.71个百分点。临武县除城关镇外分布着不同等级的乡镇21个,其中建制镇4个,中心集镇有汾市、楚江、麦市、镇南4个,其它为农村小集镇。汾市乡撤乡建镇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金江镇政府大院搬迁已完成选址,临武―汾市―金江“三点一线”的城镇经济走廊初露端倪,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2、工业化城镇相互推动。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生命线。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有更加合理的社会分工和更加集中的社会化服务,为城镇化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和发展契机,同时工业的支持也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临武县一方面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工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7889万元,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推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8.87%,比上年高22.6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145万元,增长34.3%,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用城镇的聚集效应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已建成了除县城之外产业相对集中的中心区域,一是以汽车制造、修配、食品加工为主的临武工业园区,二是以小有色采掘、冶炼为主的三十六湾工业园区,三是以冶炼、修配为主的汾市中心集镇,四是以煤炭采掘、流通为基础的金江中心集镇,这些中心区域极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别。随着这些园区的不断完善、壮大,这里将成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生产要素和其他商品集散地。3、城镇建设飞速发展。中心城区大力实施“东拓西延”战略,扩容提质并举,2005年末县城规划区面积达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5.36平方公里,全县城市化水平达29.06%,比2003年提高9.1个百分点。三个中心板块(以行政服务、文化体育为主体,以东塔新区为载体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以商业娱乐为主体,以东云路、解放路和阳光商业广场等老城区为载体的经济交流中心;以加工、修配为主体、以工业园、汽车修配一条街为载体的产业中心)日益凸现。城内开辟公交汽车线路3条,出租公司一家。并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先后投入上亿元,建成了韩张公园、河滨休闲带、舜峰广场等一批休闲场所,新辟了晴岚路、官山路,延伸了临武大道等城市道路,改造了武水河的防洪设施,并在武水河沿河开辟了风光带,城东市场、城南市场、湘南建材市场、城西停车场和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城镇设施项目先后投入使用,公交、教育、医疗、游园等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加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狠抓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区进一步净化、美化、亮化。2003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4、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和品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城市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临武县牢固树立了“以文化塑造城市”的理念,象培养企业精神、校园精神一样培育城市精神,着力塑造“和谐一体、励治一新、敢为一流”的临武精神,树立临武新形象。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诚信临武”。利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陈规陋习及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城市。5、深化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城镇化的主流和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临武县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加快改革步伐,降低门槛,鼓励转移。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变限制性人口政策为吸纳性人口政策,真正消除对农民职业选择、流动迁徒、社会身份改变的不合理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改革的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使进城投资、安家落户的人增多。2005年末,全县城镇人口达10.76万人,比上年增长30.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4%上升到34.2%,提高7.8个百分点。二是深化用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允许进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快社会保障、住房、就业、教育制度改革。尽快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把各项制度延伸到小城镇,扩大保障覆盖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扶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扶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三、临武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临武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资兴、永兴等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现在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1、城镇化水平低,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建制镇5个,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岚桥镇,该镇多年发展仍是落后于汾市、麦市、镇南等中心集镇。主要表现:一是规划滞后。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全县的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二是小城镇规划偏小,吸引和带动功能不力不强。现有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弱。2、城市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的城市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尚未破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城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入城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临武城市形象。临武县的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视野不宽,气魄不大,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城市范围内,不按规划,“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仍有发生。3、配套制度改革滞后。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镇社保能力较弱,覆盖范围不广,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不健全。配套优惠政策不完善,有些部门重诺轻践,重收费轻服务,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审批、收费、登记注册、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不落实,软环境欠佳,影响了他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4、市民整体素质不高。据人口普查,2000年全县每千人中拥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为15.3人,而全市为23.5人,远远低于全市水平。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535人,仅占从业人员的3.63%。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研发力量薄弱,制约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市民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重仕轻商,小富即满,缺乏走出临武创大业的勇气,城市缺少创业者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在短时间内从身份上转变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缓慢,市民意识薄弱,不讲环境卫生、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四、关于我县城镇化的几点判断根据上述分折,初步形成以下几点判断:(一)我县的城市规模与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按照国际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与经验,当一个国家与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它的城镇化水平应当接近70%;城镇化水平超过30%,即进入加快速城镇化阶段。2005年我县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29.06%,说明我县城镇化进程即将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二)我县的城镇化动力主要来自资源型经济。我县因矿而富,矿产是我县最大的发展优势,我县经济格局是经资源型经济为主体,经济的增长、财政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壮大发展,资源型经济快速发展将带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资源性经济发展受挫时,我县城镇化进程速度将减缓。(三)现阶段我县城镇化的重点中心集镇和县城。根据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我县正处在点一轴开发阶段,城镇化重点应在临武―汾市―金江“三点一线”。只有中心集镇强大了,才能增强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点―线―网―面的发展态势,全面带动城镇化进程。五、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建议城镇化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渐变的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当前,在全县上下大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顺势应时,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宣传发动,更新干群观念。城镇化是县城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县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会加快信息、资金、人才、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集聚,改变传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低层次平面扩张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会推进交通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居民住宅建设,刺激投资增长;会促使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会使更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通过宣传,要促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使农民跳出“农”字作文章,“洗脚”上岸自觉参与到城镇化浪潮中来,从而形成把城市和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理念,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城参与各类劳务经济。二是工业带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发展优势经济、园区经济、循环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异向、以科技为动力,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此促进我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三是中心拉动,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是实施“东延西拓”战略,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区,完善现有城区,重点开发新区,做到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吸引力。以建设省文明城市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街景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三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供排水、道路、通讯、电力、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广场、商贸、居住等配套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四是重点带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年来,我县在群策群力扩大县城建设规模的同时,还加强了金江、汾市、香花岭等中心镇的幅射发展,县城建部门已编制了全县中心集镇发展中长期规划,使这些中心集镇成了人流、物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集散地。以中心集镇发展为重点,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只有扩容提质,达到合理规模,才能降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经济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规模效益,一是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坚持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发展功能。三是要抓好小城镇土地开发,采取“以地生厂、以厂生税、以税生财”等方式走活土地开发这盘棋,鼓励开发商和个人投资小城镇建设。同时要逐步改变乡镇企业分散的现状,统一规划,将办在行政村或自然村,甚至办在农民家里或家门口的企业集中到小城镇规划区域中来,形成集约化经营,特别是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新办的乡镇企业落户到小城镇。五是政策推动,制度创新与加大投入并重。要围绕增进农民利益和保障农民权益这个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核心,用足用好政策,利用政策推动,千方百计为农民谋利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集聚。按照城镇化的需求,降低城市“门槛”,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逐步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等制。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体,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研究制定一批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使其与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同步发展,指导实际工作,以推动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此外,要重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其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促互进,互动发展,进而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 (执笔人:曾东明)
文章录入:临武统计局&&&&责任编辑:综合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力推进城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