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宜宾骗局.随便提醒市民和在校大学生创业

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谈宜宾的“十二五”新航程
  中新网宜宾5月30日电&宜宾是川南重镇,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古称戎州、叙府,已有2180多年建城史,是秦“五尺道”、唐“石门道”和“古南丝绸之路”的起点。金沙江、岷江在这里交汇始称长江,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又因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名优酒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白酒之都”。  “十一五”以来,宜宾经济总量保持四川省第4位和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第1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8个和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一番。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迈入“十二五”发展之际,中新网记者日前专程来到这座西部江城,与中共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展开了对话。  中新网记者:宜宾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有哪些新考虑?  杨冬生:宜宾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总体上仍属于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尽快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是宜宾最紧迫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期待。  我们要深入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宜宾的发展与中央“十二五”发展部署、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与建设美好新宜宾战略目标紧密衔接起来,牢固树立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理念,突出好、争取快,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着力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着力自主创新、做强产业,着力夯实基础、保护生态,着力改革开放、统筹区域,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发展保障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力争提前实现中央确定的在2015年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目标;在2020年以前再翻一番,先于全国、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努力走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开发开放前列。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西部综合能源基地、化工轻纺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  中新网记者:我们知道,宜宾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也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如何把发挥资源优势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统一,最终实现转型发展?  杨冬生:宜宾位于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水能、煤炭、页岩气等储量位居全省前列,是西部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金沙江滚动开发的依托城市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培育起以“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全国效益最好的氯碱化工企业天原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维卡纤维生产企业丝丽雅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2009年,宜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居四川省第4位和第2位。  与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宜宾在发展中确实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要素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摆脱资源依赖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但我们认为,在资源型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并不是否定资源优势、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推动资源由初级加工向综合开发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高耗、低效向集约、低碳、高效发展转变,从而放大资源优势、实现产业新生。按照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经济强市的发展定位,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合理有序、规模开发、综合利用、高效环保的原则,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靠科技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就地转化,促进酒类食品、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信息化、低碳化,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效益农业,构建起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新网记者:宜宾地处西部内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突出。下一步,宜宾将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这一格局?  杨冬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成,既有自然区位因素,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还有区域发展的政策问题。我们认为,优化布局,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无法绕过、必须突破的关键所在。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全域宜宾意识,实行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具体讲,要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坚持沿江优势带动,打造临港新引擎。宜宾是四川唯一可利用长江、岷江、金沙江岸线和水运优势的城市。坚持优势优先、优势领先,我们于200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前已建成五粮液产业园等11个沿江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30余户,搭建起以1个中心城市、4个县城、30余个小城镇为骨架的沿江城镇体系。沿江地区已成为川南乃至川滇黔结合部组合发展优势最明显、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宜宾正从“山区资源驱动时代”迈入“长江时代”。2009年,我们进一步提升沿江开发战略层次,依托四川最大的内河枢纽港四川宜宾港,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以“临港”命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作为沿江开发的新引擎,我们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临港经济区实行“特区”政策,坚持“港、城、园”一体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三江港口群、沿江城镇群、临港产业群,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把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撬动沿江开发的战略支点、开发开放的战略前沿、参与大区域合作的战略高地。  二是深化工业强县战略,激发县域新活力。长期以来,县域经济是全市发展的“短板”。2006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富县”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县域经济强势崛起,实现了宜宾经济由市级独力支撑向市、县两翼拉动的重大转变。2009年,全市10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超过亿元,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了市属和部省属板块。下一步,我们要把县域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宜宾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狠抓总量攻坚、结构攻坚、效益攻坚,引导各区县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形成主业突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板块经济。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我们将坚持兴城带乡、强工促农的思路,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以新村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  中新网记者:宜宾在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方面有什么举措?  杨冬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和人才。我们在这方面感受颇深。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宜、人才强市”战略,坚持高端引领,拿出大量的副县级、科级领导职位和专业技术岗位,面向海内外引进规划、建筑、交通、工业、金融等方面的博士70名、硕士623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为宜宾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如,五粮液环球集团从美国硅谷引进博士团队,带回全球领先的光电芯片技术和专业人才,形成了“引进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新增长点”的链式效应。  着眼于培育宜宾科学发展的持续支撑动力,我们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动宜宾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特别是要突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高技能、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全面开发,使宜宾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迎奥运]欢聚一堂 畅谈宜宾体育美好未来 -- 宜宾新闻网
您的位置:宜宾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文章浏览
[迎奥运]欢聚一堂 畅谈宜宾体育美好未来
  9:53:30 来源:宜宾新闻网 评论0条
在宜宾市第三届运动会即将到来之际,4月22日下午,市第三节运动届组委会和市体育局邀请在市、区两级担任过领导职务并且已经退出工作岗位的老体育工作者代表举行座谈会,共同回顾宜宾体育走过的峥嵘岁月,展望宜宾体育的美好未来。
近几年是宜宾体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宜宾市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和奖牌第七名的好成绩,保持了全省前八强的领先地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526万宜宾人民中,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约有180余万人,体育人口已达35%;体育设施不断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历年累计共有体育场地1828个,全市人均占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0.46平方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体育将实施好“全民战略、金牌战略、人才战略、整体战略、品牌战略”五大战略,力争实现申办省运会和宜宾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牌的梦想。
在座谈会上,与会体育工作者畅谈奥运,深刻感受到作为体育工作者在有生之年能逢奥运盛会在北京举行的幸运,增强了为体育事业多作贡献的自觉性。大家畅谈近几年来宜宾体育事业突破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坚定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宜宾体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新老体育工作者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奥运的祝福,对搞好2008年体育工作的决心。老体育工作者对近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希望。
(陶祖全&本网记者&曾志鹏&文/图&编辑&杨湖平&责任编辑&甘科)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校大学生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