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要等什么时候地球一小时才会没用

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要延长0.5秒,据此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准确的是(  )。A.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延长B.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缩短C.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减慢D.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 &本文讲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使地球每天都要延长0 5秒,地球上的“天”是以地球的自转为参考的,“天”长了,意味着自转所需的时间延长了。故C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主要考查你对&&扩展语段,压缩语段&&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扩展语段压缩语段
扩展语段:
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①情景演绎式扩展:指提供一个具体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 ②添枝加叶式扩展:指提供一句简单的话语,要求考生为它增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成分,使它变得生动具体、血肉丰满。 ③中心阐发式扩展:指提供一句话或一句诗作为扩展的中心内容,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阐释、发挥,使之明确、丰满,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古诗文佳句扩展,它提供的大多是写景的句子,要善于依据意境,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④续写补写式扩展:指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语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文中心一致,文意相通,语境和谐,句式相似,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一致。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句式整齐,符合要求。
我们可以变换要求,继续拓展下去,这样可以从各个角度打开思路,同时使大家的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其实大家大脑中并不缺少存贮,之所以在运用时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是因为找不到提取资料的路径,教给他们拓展的方法,即是教给他们提取资料的路径。解答扩展语句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确定扩展主体,不了解扩展主体,容易导致非主体内容宣宾夺主,偏离扩展主题及要求。
2、明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要求,进行具体展现和合理扩展。
同时,主体内容的扩展也要符合情景的要求。
例如: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本题的解题要求是:(1)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2)以起跑线为重点。
参考答案是:情景一:今天,他又踏上400米决赛的起跑线,去年的今天在同一赛场的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就在起跑的刹那间,位于他右边一道的同学突然摔倒,他毫不犹豫地停下来,扶起摔倒的同学。有实力撷取金牌的他却与金牌失之交臂,他没有遗憾,在他心中,美好的品格比金牌发出更灿烂的光彩。情景二:1998年中日少年友好夏令营后,有人向社会发出沉痛的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那次夏令营,国人还记忆犹新:我们的孩子娇气,缺乏毅力,缺少合作精神,缺乏环保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孩子不久能担负起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起跑线上站立起来。
3、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可借用修辞手法)。
充分借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扩展语句。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将“燕子飞翔”扩展。①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拟人描写)②天空象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彩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那是生命的搏斗、是自由的呐喊、是苦难的抗争。(拟人、比喻的描写,排比的议论抒情)
4、突出情境和氛围的展现。
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符合情景的氛围,可以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例如:利用下列三个短语,运用描写扩展成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句子,使之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羊群。
思考时要抓住两点:1“小山丘上”的静景是什么样的。2“羊群”“缓缓移动”,而动景又是什么样。考生还可以调动一切描写方法,从色彩、形状、动态、声音、感受等方面着手描写。
答案举例:(1)在那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那样柔美的小山丘上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象给厚大的绿毛毯乡上了一朵朵白云的大花。(2)那小山丘长满青草,翠色欲流,线条柔美,在全上面缓缓移动着的羊群,远远看法,就像蓝天上飘动着的朵朵白云。扩展后的语句应体现完整而明确的思想,使原语句的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丰富。并符合题目要求。①内容要前后衔接自然,连贯有序。扩展后的语句应很好地与原文保持基本意思的一致,做到话题的一致。叙述角度合理,并使语句间层次严密。若偏离了原话题或基本观点,都是不合要求的。②情感色彩一致,语境统一。扩展语句比原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情达意更具体、真切,但必须注意情感色彩的统一,否则就会背离原句主旨。另外,有些原句表意单纯,或只有一个主干句,情感色彩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扩展语句中的情感要自然和谐,做到文意顺畅,情理通达。在这里,讲究语境的协调很重要。③语言形式符合要求。要做到扩展合理,语言连贯、得体是重要一环。语言连贯方能文意贯通,语言得体,才会情调氛围一致。有时,题目还会对语言形式有具体的要求,要结合这些要求进行扩展。解题技法:
1、步骤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③要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
2、具体方法就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1)添枝加叶法如:①乌鸦飞走了扩展: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单句的扩展)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扩展: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复句的扩展)③鼓声传到远方扩展: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综合扩展)(2)拆分组合法是把所给信息按照要求分拆后再加以改造组合,使之完美的一种扩展方法。例:把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扩展: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3)巧用修辞法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例: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扩展: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扩展语句的基本方法总结:
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它是近几年高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这种题型,采用一题多练法,可以使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变得直观而有效。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三种基本形式:一、句意的丰富。二、情景的再现。三、话题的拓展。这三种形式可以使几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得到训练,还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压缩语段:
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语段即相对独立的具有完整意思的。说话人(或作者)在主要事件之外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繁复,从而达到具体、详尽、生动形象的目的。而压缩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撮取其主要意思,在语意明确的前提下使语言更加简练精省。压缩语段就是通过压缩、归纳等方式,概括出文段主旨,找出主要信息。主要考查对信息要眯的概括能力。语段压缩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而不同表达方式构成的语段,其主要信息的特点也不一样。
&压缩语段表现:
压缩语段,指的是在一定的字数限制内将一段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压缩、概括。这类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项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如概括材料主要信息或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为材料续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结合材料给概念下定义等,稳中求变的多彩题型既增强了考查的知识性趣味性。在备考阶段,对这些题型要高度重视,不断摸索规律,寻求最佳解题思路。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给出一段材料,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信息这类题目,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
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叙述了一个事件(往往是会议、活动等),则要提取出事件的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整合;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段主要看哪句话是中心句、关键句,即主要信息,哪些句子是对中心句的具体解释说明,即次要信息。最后放弃次要信息抓住要信息,根据字数提炼概括成一句话。如果命题对概括的内容、范围有所限制,则一定要结合要求去概括。例1:要求: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8字)。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分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全段共7句,其中第1句交待钛合金因其优势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第2句是通过举例对前一句作具体解释说明,第3句出现“然而”表示转折,是新信息出现的标志,交待了钛合金的不足是“加工难度极大”,第4句交待“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了加工难度,第5句交待了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加工成本,第6、7句具体解释说明这种热处理方法的过程及意义。根据“去粗取精”的原则,放弃次要的信息即解释说明的句子,留下主要信息即总结性的句子,就本题来说,可以放弃第2、6、7句,将1、3、4、5句的内容综合提炼,用一句话表述出来。注意“不超过48字”的要求。
参考答案: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
例2:要求: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析: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纵观全段,共有5句。第1、2句是第一层,论点是第2句,“我们要虚心向西方学习”,第1句是提出该论据的原因,即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我们落后于西方。第3、4、5句为第二层,两层之间出现了一个“但”字表示语意转折,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因为这预示着新论点的提出。第二层的论点是第3句,我们不能丢弃自我成为民族罪人,第4句属于事例论证,第5句是对论点的补充说明,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相似的观点,我们继承民族传统,发挥所长。最后,将两个中心论点合并,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我们必须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
例3:要求: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分析:这是一段社科性说明文字,与前两个例题不同的是,除了字数限制之外,有一句提示性话语“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这一要求实际向考生暗示了这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古代史分期”的,指出了两个内容要点即关于“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这样一来,题的难度实际上是降低了,我们只要找出这两个要点的答案即可。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发现,第1句没有要找的答案,第2句提到了“战国封建论”,同时从第4句中可以得到这一理论的支持者是郭沫若,从第5句中得出范文澜、翦伯赞支持的是“西周封建论”,最后两句说得是尚钺支持“魏晋封建论”。根据字数要求将所得内容进行整理即可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一、拟标题:
拟新闻导语,写一句话新闻拟写一句话新闻,应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又因是“一句话”,所以要简短、明白,把相关内容要点组织在一句话之中。实际上拟写新闻导语,与拟写一句话新闻区别不大,因为导语是长篇新闻报导的开头,常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基本内容,一般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只不过“一句话”的要求并不严格。为材料写标题时,首先要抓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注意标题的特点,如标题一般为短句,有时为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也可用人或物等的名称为标题;可直接表明主题,有时也可用比喻等方式给人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以促使人读完全文。这一类的压缩语题句灵活性较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得分上有相当难度。建议考生在平时应多读报纸,多接触一些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等。
二、续写:
一句话或一个结论要续写的这句话往往是文段的结尾,写一个结论也是对前面内容的分析或论述的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总结性。不同的是,若是对记叙类材料续写一句话,这一句话常常比较含蓄,能概括中心或揭示主题;若是对议论性语段下一个结论,则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观点或点题。与第一、第二种压缩语段相比,既然是续写,就应避免材料重复罗嗦,就不可能像前两种那样,概括的句子大多可以从原文找到,而只能从已有的文字里去总结概括。
三、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
四、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这种题目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又要概括各大部分大意,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思路。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7305298011167073223318306896247269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____②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____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____2H2O+O2↑.(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H2O+O2↑.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____.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____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CO2.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____;____.-乐乐题库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 &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习题详情
22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9%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燃料的燃烧.(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2H2O22&.&2H2O+O2↑.(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2H2O+O2↑.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集气瓶..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热能,节约能源..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太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大..(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C.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C+O2&CO2.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CO2+H2O═H2CO3..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6-威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自然界中与氧气反应的物质考虑;(2)根据生物呼吸需要氧气,而放到密闭容器内,氧气没了动物就会死亡;(3)制取氧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元素;(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确定所用仪器,根据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小,确定反应速度快慢;(5)根据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考虑遏制二氧化碳产生的方法.
解:(1)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生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2)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特点;(3)制取氧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元素,实验室制氧气可以用双氧水,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也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4)双氧水制氧气不需要加热,与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类似,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双孔塞、导气管.与加热制氧气相比,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节约了能源.反应速度快的原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太大,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就快;(5)①碳氧循环是指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循环;②由图示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燃烧;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可以从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从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方面考虑.故答案为:(1)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燃料的燃烧;(2)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氧;(4)2H2O2&MnO2&.2O+O2↑,二氧化碳,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集气瓶,操作简单,不需要热能,节约能源,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太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大;(5)①C;②C+O2&点燃&.2,CO2+H2O═H2CO3;③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认识,知道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主要考察你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与“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相似的题目:
如图所示是一个现代化植物生产车间(温室),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肥”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来补充:(1)在这个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培养蔬菜满足了植物对温度及其矿物元素的需求,要实现通过补充CO2使作物增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是&&&&.若栽培的作物是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的增加&&&&.(2)已知提供的工业CO2气体中含有少量的SO2气体,为了除去SO2气体,某同学想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SO2被吸收.方法二:将气体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O2+2NaHCO3═Na2SO3+2CO2+H2O请回答:上述两种方法中可取的是&&&&;请简述原因&&&&.(3)此温室可视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构成该系统的生产者是&&&&.若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有在6:00~18:00接受阳光的照射,请你在图上的坐标上画出6:00~24:00该温室CO2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画出).
温室效应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空气中CO2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一&&制取研究所需的CO2气体.实验室可用下列A、B装置制取CO2.(1)写出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a&&&&,b&&&&;(2)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的优点是&&&&.实验二探究白炽灯光照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步骤1:用5个规格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分别收集1瓶空气、1瓶CO2以及3瓶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CO2含量分别为10%、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步骤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温度/℃CO2含量
39.5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分析表中数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②&&&&.(2)根据本次活动的上述数据推测,在相同条件下,当CO2含量为25%时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范围为&&&&min.(3)“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请写出你会做到的两点节能减排具体做法&&&&;&&&&.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锂离子的离子符号为&&&&;(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服用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的补钙剂.则葡萄糖酸钙中所含钙原子、碳原子的个数比&&&&;(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已知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4)化学--让人类活动更环保.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请你提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3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3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____②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____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____2H2O+O2↑.(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H2O+O2↑.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____.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____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CO2.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____②____(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____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____2H2O+O2↑.(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H2O+O2↑.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____.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____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CO2.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____;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地球一小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