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是什么单位解释

摩尔吸光系数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摩尔吸光系数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物质对某波长的能力的量度。指一定波长时,溶液的浓度为1 mol/L,光程为 1cm时的吸光度值,用ε或EM表示。ε越大,表明该溶液吸收光的能力越强,相应的分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吸光度值A。外文名molar absorptivity相关定律比尔定律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 A = 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 A = εbc,比例系数ε称为吸收系数,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的乘积。摩尔吸光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以物质的量浓度(mol·L-1)表示,液层厚度以厘米(cm)表示时,相应的比例常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ε表示,其单位为L·mol-1·cm-1。这样,比尔定律可以改写成 A=εbc
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浓度为1mol·L-1的溶液,在厚度为1cm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ε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测定的灵敏度也就愈高。因此,测定时,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通常选择摩尔吸光系数大的有色化合物进行测定,选择具有最大ε值的波长作入射光。一般认为ε6×104 L·mol-1·cm-1属高灵敏度。
摩尔吸光系数由实验测得。在实际测量中,不能直接取1mol·L-1这样高浓度的溶液去测量摩尔吸光系数,只能在稀溶液中测量后,换算成摩尔吸光系数。[1]它的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 mol/L,吸收池厚为1cm,以一定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值A。ε值取决于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显然,产物的ε值愈大,基于该显色反应的的灵敏度就愈高。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与待测物、的性质及光的波长有关。待测物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同,所以,摩尔吸光系数可作为物质的特征常数。溶剂不同时,同一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同,因此,在说明摩尔吸光系数时,应注明溶剂。光的波长不同,其吸光系数也不同。单色光的纯度越高,摩尔吸光系数越大。(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ε&10:超高灵敏;ε=(6~10)×10:高灵敏;ε&2×10:不灵敏。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25px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摩尔?_作业帮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摩尔?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用于表示物质的量,简称摩,符号为mol.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摩尔好似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联系起来了.在化学计算中应用摩尔十分方便.
物质的量的单位
/view/44388.htm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
物质的量的单位,用来方便计量摩尔纹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摩尔纹
是数码照相机或者等设备上的出现的高频干扰,会使图片出现彩色的高频率条纹。由于摩尔纹是不规则的,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形状规律。设&&&&备数码照相机或者扫描仪元&&&&件感光元件类&&&&型彩色的高频率条纹特&&&&点不规则的
对于相机来说,如果设计时在镜头上安装低通滤波器会有很好效果,但会影响照片锐度;对于扫描仪来说,并无很好的方法解决。
对于来说,指画面中出现波纹形色彩干扰的现象。主要在文字焦点突出时发生,是由于CRT显示器中电子束与荧光体碰撞时电子束的残留值影响周围荧光体引起干扰所致。通过改变焦点值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不过CRT摩尔纹是荫罩栅阴极射线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特质,无法完全消除,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抑制减轻(如通过显示器的中MOIRE消除选项)。
扫描仪产生的摩尔纹样张摩尔纹摄影演示图例简单的说,是差拍原理的一种表现。从数学上讲,两个频率接近的等幅正弦波叠加,合成信号的幅度将按照两个频率之差变化。差拍原理广泛应用到广播电视和通信中,用来变频、调制等。
同样,差拍原理也适用于空间频率。空间频率略有差异的条纹叠加,由于条纹间隔的差异、重合位置会逐渐偏移,也会形成差拍。
如果感光元件CCD(CMOS)像素的空间频率与影像中条纹的空间频率接近,就会产生摩尔纹。要想消除摩尔纹,应当使镜头分辨率远小于感光元件的空间频率。当这个条件满足时,影像中不可能出现与感光元件相近的条纹,也就不会产生摩尔纹了。有些数码相机中为了减弱摩尔纹,安装有低通滤波器滤除影像中较高空间频率部分,这当然会降低图像的锐度。将来的数码相机如果像素密度能够大大提高、远远超过镜头分辨率,也不会出现摩尔纹。
减轻和消除摄影中的摩尔纹影响
1、改变相机角度。由于相机与物体的角度会导致波纹,稍微改变相机的角度(通过旋转相机)可以消除或改变存在的任何摩尔波纹。
2、改变相机位置。此外,通过左右或上下移动来改变角度关系,可以减少摩尔波纹。
3、改变焦点。细致图样上过于清晰的焦点和高度细节可能会导致摩尔波纹,稍微改变焦点可改变清晰度,进而帮助消除摩尔波纹。
4、改变镜头焦长。可用不同的镜头或焦长设定,来改变或消除摩尔波纹。
5、用处理。如Nikon Capture或Photoshop等,消除最终影像上出现的任何摩尔波纹。但无法还原原来细节。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这个单词你近期已经查过5次了,小D建议你将它收录到单词本。
单词选择:
好文推荐: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能用间接通俗的话解释是什么意思吗?_作业帮
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能用间接通俗的话解释是什么意思吗?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摩尔定律"的由来: "摩尔定律"的"始作涌者"是戈顿·摩尔,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摩尔定律"的出台.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 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理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尔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国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据网上有的媒体透露,就在摩尔本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人将其预言修改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有人甚至列出了如下的数学公式:(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1.5.这一说法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流传至今.摩尔本人的声音,无论是最初的"每一年图一番"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如今已鲜有人知.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 "摩尔定律"的验证 摩尔定律到底准不准?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数据.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如果按摩尔本人"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来考察摩尔定律的正确性.微处理器方面,从1979年的,到1982年的年的年的年的Pentium,1996年的PentiumPro,1997年的PentiumII,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摩尔定律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16M,与摩尔定律更为吻合.系统软件方面,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功能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内存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系统软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其所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Basic的源代码在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大约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的第一版含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大约200万行.有人将其发展速度绘制一条曲线后发现,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从而刺激了集成电路的更快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因此,无论是它的文字表述还是定量计算,都应当容许一定的宽裕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摩尔的预言实在是相当准确而又难能可贵的了,所以才会得到业界人士的公认,并产生巨大的反响. "摩尔定律"的变种 摩尔定律的响亮名声,令许多人竞相仿效它的表达方式,从而派生、繁衍出多种版本的"摩尔定律",其中如: 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本也在相应提高.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内IT专业媒体上又出现了"新摩尔定律" 的提法,则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摩尔定律"的终结 摩尔定律问世至今已近40年了.人们不无惊奇地看到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水平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提高.目前,Intel的微处理器芯片Pentium 4的主频已高达2G(即1 2000M),2011年则要推出含有10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1千亿条指令的芯片.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吗?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问题只是这一极限是多少,以及何时达到这一极限.业界已有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几年趋缓.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其制约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 从技术的角度看,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同时也使全面而彻底的芯片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一旦芯片上线条的宽度达到纳米(10-9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它的尽头了. 从经济的角度看,正如上述摩尔第二定律所述,目前是20-30亿美元建一座芯片厂,线条尺寸缩小到0.1微米时将猛增至100亿美元,比一座核电站投资还大.由于花不起这笔钱,迫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退出了芯片行业.看来摩尔定律要再维持十年的寿命,也决非易事. 然而,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美国一家名叫CyberCash公司的总裁兼CEO丹·林启说,"摩尔定律是关于人类创造力的定律,而不是物理学定律".持类似观点的人也认为,摩尔定律实际上是关于人类信念的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一定能做到时,就会努力去实现它.摩尔当初提出他的观察报告时,他实际上是给了人们一种信念,使大家相信他预言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持续.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尔是什么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