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命召唤7为什么卡6的问题(为什么我打这个游戏的时候,他…

&&问题详情
为什么使命召唤6我达到配置还会卡
您的回答过短,请将答案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不卡才怪,你的配置太古老啦,是上个世代的中端配置,现在连低端配置都挂不上了,虽然使命召唤6配置要求并不高,但根本不是在上个世代的机器上运行的游戏,你至少也得用个双核5000+的CPU、9500GT的显卡、2GB内存才能保证运行流畅,而且效果还是开到中等的情况下,现在你这个配置也就是使命召唤的最低要求,最低要求只保证你进入游戏,不保证你能正常运行,你可以试着把游戏的效果全部拉到最低,能关闭的关闭,分辨率最低,特效最低,反正运行时就感觉画面粗糙模糊了,但可能会对流畅度好一点,凑合着玩吧,其实你这配置玩使命召唤2都很费劲,更别说使命6了,你和我很早以前配的第一台电脑的配置几乎一样,当时玩使命召唤2都卡的要死,一气之下还没半年就换机器了。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使命召唤6 怎么打开啊 老是提示请复制到游戏目录在运行 请详细的给我说说 我是个小孩子_百度宝宝知道使命召唤6进入游戏时系统无法响应是怎么回事啊
我在游民星空下载的4.2G的硬盘版,但是我还没有下载动画包,然后我安装进入游戏后,当要准备游戏的时候进入到进程条的显示时,进程的显示就不动了,然后我检查居然显示的是进程无法响应,这是怎么回事啊!请高手指点!
09-12-12 &匿名提问
出现这个信息一般是没有正常退出的情况,软件认为是配置过低引起的,其实可能是各种原因。你每次都有正常退出吗?如果按照你自己的设置,游戏不卡的话,每次他弹出对话框的时候你都点否就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玄武门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关于玄武门兵变,争议还是比较多的,其实无论如何其实质还是政变
公元626年6月1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划过天空;紧接着,6月3日,太白金星又一次在白天划过天空。 古人喜欢把许多事情和天象联系起来,并有固定的说法,当时人们认为:太白金星在白天划过天空就意味着政权会发生更迭。这让主管天象观测的人很紧张,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见奏,立刻把李世民叫来,把这份奏折交给他看。因为谋反是杀头的大罪,所以史料记载,李渊的用意是想逼迫李世民自杀。 我一直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从李渊的表现来看,6月4日他一早就去游湖了,可见心情很轻松。要知道,李渊是比较溺爱孩子的,他没有架子,在宫廷里也保持了像家里一样的作风,几个孩子可以随便出入,甚至带上刀剑也没问题,为此刘文静还批评过他,说他不像皇帝的样子,而他又很喜欢李世民,如果6月3日的召见目的是逼死李世民的话,那李渊第二天这么优游的表现,别说溺爱孩子了,简直就是没有人性!所以,可能又是史官夸大其辞了。我认为,李渊不过就是警告一下李世民:“你说你不会谋反?看看,老天爷都说你有反心!”李渊是武将出身,杀人很多,对这些迷信说法大概不太当真,所以训斥完了,他也没事人似的了。 不过,这可把李世民吓坏了!(我觉得他多少有点心虚),李世民真的认为父亲已经怀疑他要谋反了!这还了得?!(李世民登基以后,还心有余悸地对太史令傅奕说,你差点把我害死了!)与其等死,不如先动手吧!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事。原来,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约好了,准备于6月4日在昆明池举行宴会,为出征的李元吉和秦王大将秦叔宝等饯行。6月3日,东宫的一个官员王晊偷偷来告密说,李建成、李元吉要在宴会上刺杀秦王和这几员大将,然后逼李渊退位。这就是“昆明池政变”。 对于这次政变是否存在,一直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根据史料很难判断其真伪,我倾向于不存在,所以没有把它列为第三条导火索。什么原因?因为我看不出东宫当时必须杀死李世民的迹象,倒是李世民有动手的充分理由: 一、他绝对不能放秦叔宝等几员大将走,而他又没有不放的任何理由。6月4日就要饯别,不能再拖延了,所以玄武门兵变发生的时间是6月4日早晨; 二、李渊给他看奏折,证明李渊怀疑他谋反,看奏折是6月3日,正好是兵变前一天。所以李世民不需要“昆明池”,他已经非动手不可了。 于是,在6月3日被李渊召见不久,李世民马上交给李渊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还想杀死他,李渊看后很惊讶,就说,他准备明日一早在宫中召见建成、元吉和众位大臣,当面对质,问个明白。 前边说过,李建成跟后宫关系很好,后宫的张婕妤听说此事,就派人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听说后,就决定于6月4日一早到皇宫去为自己和元吉辩诬。他不知道,这份奏折实际上是李世民“引蛇出洞”的把戏,他的决定正好让自己掉进了李世民设下的圈套。(插一句,在历史上,李世民很擅长用“引蛇出洞”的把戏。他登基后,为了考验官员是否廉洁,就先派人到各级官员那里送礼,再把收受礼品的官员记录下来,一律严惩。当时不少大臣对他这个做法很有意见,认为他故意构陷,非常不光彩。) 现在李世民开始进行政变的准备了。首先,他派人召回被驱逐的房玄龄、杜如晦,结果二人都回复说,皇帝已经告戒他们不许和秦王府来往了,所以来不了。李世民很生气:这么关键的时候竟然敢背叛我?于是他派尉迟敬德亲自去“请”,还解下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你看他俩是什么态度,如果真的不肯来,就替我杀了他们。结果当然是“请”来了,俩人换上便服,偷偷溜进了秦王府。这时李世民倒犹豫了,他决定算上一卦,就拿出龟板来,他的幕僚张公谨一把抢过龟板摔在地上,说:拿不定主意才需要算卦,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你还不清楚该不该动手?还用算卦?!这下倒把李世民摔清醒了! 6月4日凌晨,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等人进入玄武门,埋伏在临湖殿旁边。要知道,玄武门是皇宫的北大门,所有人进入都要上缴武器(前边讲过,李家兄弟一般不用交),为什么李世民能带着兵将进入玄武门?这是因为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名义上是李建成的部将,实际上早就被收买,成为李世民的人了。 6月4日早上,李建成、李元吉带着几个卫士从玄武门进来,当走到临湖殿边时,发现树丛里有人影。不愧是打过仗的人,他俩立刻意识到湖边有埋伏,掉转马头就往回跑,李世民在后边大声招呼:为什么不入朝?李元吉可没上当,张弓搭箭,回头对准李世民连射几箭。由于事出突然,仓促中弓拉得不够满,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却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因为马被李世民手下用箭射中,摔在地上,李元吉冲进树林,李世民忙乱中衣服被树枝挂住,结果被李元吉赶上,他夺过李世民手上的弓,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正在这时,尉迟敬德大吼一声扑了过来,李元吉和尉迟比试过,知道不是对手,就推开李世民朝武德殿跑去,被尉迟敬德从背后一箭射死。 有个跟随李建成的卫士拼命逃回东宫,报告了太子的死讯。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感叹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决定为太子复仇,于是和副护军薛万彻等率东宫、齐府精兵2000人朝玄武门方向赶来。在门边把守的张公谨一看情况危急,突然“急中生力”,独自一人关闭了宫门,玄武门刚关闭,东宫的马队就因为跑得太快,纷纷撞在大门上! 按理说,玄武门应该有士兵,都上哪儿去了?全都傻眼了!太子和秦王开仗,这可从来没想到过。帮谁好呢?谁都不知道。就只好呆在那里观战。当东宫兵马来到门外时,只有玄武门守将吕世衡、敬君弘两个人抵挡了一阵,这两个人都是太子手下,也被李世民收买,但很快就战死了。尉迟敬德一看宫门危险,就割下建成、元吉的头颅,在门楼上示众,两宫的士兵军心不稳,开始溃散。 薛万彻看到玄武门一时攻不下来,就带领部分兵马去攻打秦王府。对此李世民也有安排,因为王府兵少,只有“私纳”的800人左右,几乎都派到玄武门等要害地方去了,所以就命令部下高士廉释放出狱中囚犯,发给武器,帮助保卫秦王府。李世民也害怕秦王府被攻陷,所以他在去玄武门时,还特意带上了妻子长孙氏。 外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可李渊却什么都不知道,他正领着宫妃游湖,大概也听到了一点动静,这时尉迟敬德突然全身盔甲,手持长枪闯了进来。李渊非常吃惊,就问:外面怎么回事?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谋反,已经被秦王处决了,他怕您受惊,特地让我来保护您!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李渊当然没主意了,旁边的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就劝他顺水推舟。这时外面还在打仗,箭都飞到宫里来了,尉迟敬德请李渊颁布敕诏,让所有兵将听从秦王的命令。李渊也只好答应。 皇帝的诏书一下,这仗就没法再打,于是两府的薛万彻等将领带着亲随逃走,其他士兵则各自溃散,玄武门兵变就结束了。 玄武门是没有战事了,但流血还在继续,李世民命人去东宫、齐王府搜捕建成、元吉的孩子,结果,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李元吉五个儿子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被杀死。一日之内,接连死了二子十孙,真不知道一向溺爱孩子的李渊是何等心情?! 李世民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杀掉自己的十个侄子!且不论到底建成、元吉算谋反,还是李世民算谋反,这样的屠杀都太过分了。古代虽有灭族的说法,但是一般来讲,对妇女和很小的幼童还是网开一面的,真的鸡犬不留的屠杀是很少见的,也是很受谴责的。李元吉被杀时才24岁,他的孩子最大能几岁?最小的恐怕还是刚出世不久的婴儿,竟然都被自己的叔叔杀死,这在当时也是不能被人们接受的。 只有一个人从两府的血泊中解脱出来了,那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她是歌妓出身,长得很美丽,李世民看中了她,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后宫,后来,她还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我很奇怪,大家为什么不问一个问题,玄武门兵变时,曾跟随李世民叱咤沙场的那些大将在哪里?秦叔宝、徐茂功、程咬金、屈突通、殷开山、段志玄、翟长孙、秦武通、牛进达、史大奈、宇文钦……他们都在哪里? 想象一下,如果秦叔宝、程咬金和李世民埋伏在一起,而不是只靠尉迟敬德一个人东突西挡,李世民还会那么狼狈、差点让李元吉勒死吗?如果有和秦、程两人一起做玄甲军统领的西凉猛将翟长孙,还用张公谨自己去关门吗?如果说大将都留下保护秦王府了,更说不过去。李世民连妻子都带在身边了,证明他是有放弃秦王府的打算的,再说,玄武门和秦王府哪个更重要? 在《太宗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在秦叔宝、程咬金、段志玄的《列传》中,也都提到一句话:6月4日,参加了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动。从这里看,当时这些大将似乎应该都在玄武门。 但这又不太可能。从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到尉迟几乎单身救驾,再到张公谨神力爆发自己关门,都让人感觉不太对劲。除了那简单而笼统的一句话之外,这些大将都没有留下任何其他记载,而关于尉迟和张公谨的记载却是生动的,活灵活现的,为什么?从历次战役来看,他们如果在场的话,不应该是没有作为的人! 在长孙无忌的《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张公谨的《列传》也有同样记载:“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这说明,去玄武门的一共有十员将,这些人都是秦王身边的亲随,级别并不很高。我们熟悉的那些大将,当时可能并不在现场。 不过,这些大将是知道玄武门兵变的,而且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了。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对秦叔宝、程咬金、段志玄来说,更是生死攸关。而且,如果没有参加,就会像明确拒绝的徐茂功、李靖一样,不留任何记录。那么他们是如何参加的? 现在我们只知道,这些大将之一的屈突通,在事变之后立刻“驰镇洛阳”。所以我推测,当时这些将领没有去玄武门。谋杀这种事,家将来干就够了,而大将们可能有更重要的使命。他们都以一定的方式回到军队中去了,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将立即夺取兵权,打一场扩大规模的玄武门兵变——如果那样的话,也许应该叫“长安兵变”了。这样的工作,那些家将来干显然分量不够,只有在部队中威望很高的将军们才有一呼百应的可能。 从随后的动作也可以分析出当时的情况。6月4日发生政变,6月7日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当时政权还不稳定,毕竟才几天时间,有点乱是应该的,所以仅仅8天以后——6月12日,李世民就封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太子右卫率,7月又改为右武卫大将军。我们知道,左右武卫大将军实际上就是禁卫军统领(这两个人好象一直都是这个角色!无论在李密身边还是李世民身边)。 所以我估计,秦、程在玄武门兵变时就在禁卫军中。一旦政变扩大,秦、程二人的任务就是夺取禁卫军的指挥权。而且在正式被封武卫大将军之前,禁卫军可能已经控制在他们手中了。其他将领的情况也类似。直到封完将,李世民才算名正言顺地掌握了长安的军队。 因为玄武门兵变很快平息,所以这些大将尽管参加了兵变,却没有立功的机会,只有五个“突出贡献者”平步青云,被封为国公。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封蔡国公,侯君集封潞国公。由于尉迟救了李世民的命,李世民还将齐王府的全部家产赏给了尉迟敬德。其实,杀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心里一直都不塌实。贞观十六年六月,李世民下诏恢复李建成“皇太子”的称号——而太子是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他这么做,不就等于承认自己谋反吗?可见,十多年了,他对这件事总也不能忘。 关于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另一个最为后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改史,所以我们现在对许多事情都是模糊的。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要房玄龄把《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即《太宗实录》)拿给他看,房玄龄反对,说:“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谏议大夫朱子奢也反对,说这个头一开还了得?哪个史官还敢写实话?但李世民还是逼着房玄龄呈上国史,看完还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下令“删去浮辞”。可见,李世民关心的就是这一段。他的话里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的所作所为和周公、季友一样,属于平定叛乱,保护江山社稷,你们不要隐讳什么,尽管写就是了!!这最后一句相当冠冕堂皇,可是自己已经给玄武门事变定完高调了,史官敢不听?李世民这个做法是影响极坏的。
李世民按照传统是不能当皇帝的。所以有足够的理由说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的一个阴谋。核心是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李渊除了他就再没有儿子了,只好接受现实。李世民可以说是阴谋家。玄武门事变以后他把李建成、李元吉满门抄斩。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然后篡改历史,把唐王朝建立的功劳全算在自己头上,把玄武门事变的责任全算在对手这边。最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假猩猩地给李建成、李元吉以封号,进行安葬。达到道德完满的目的。戈倍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即成为真理。李世民即位以后还算是勤政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帝王,这一点小过就被历史忽略了。象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因为他是一个亡国之君,所以就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虽然李世民没有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但是也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他的儿子要学他的样,相互争斗,甚至要谋逆杀他。使得他不得不立儒弱的九皇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治竟然把大权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大杀李氏宗亲,把李唐改成武周。唐王朝几乎毁灭。要不是由于武则天是个女人,无法解决继承问题,唐王朝就要彻底完蛋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召唤7为什么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