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思想道德就一定那么高尚吗?

春秋时代孔子思想有两位学生,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子路。子贡因为是大商人所以常常在其他的国家做生意。鲁国有个法律规定只要在其他的国家,见到自己的国囚被买去当奴隶你可以把他赎回来,赎金由国家支付这样的法律好不好?非常好!唤醒每个国人去爱护去解救自己的同胞。

据清代“渊鉴类函”记载有一次,子贡赎了一个人回到国内当官府把赎金奖给他的时候,子贡并没有接受一般人就会觉得子贡很高尚,不偠赎金但是,子贡走到孔子思想面前孔子思想就批评他:「子贡,你这样做错了」

鲁国人都很贫穷,当他们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國人他会考虑到:「假如我赎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比子贡矮了一截。」他就会有所顾虑因为他拿了赎金,就显得没有子贡那么高尚可是他不拿赎金,经济状况又很拮据家里生活就有困难。当然他在救人时会有迟疑,这就会有不良的影响比方说有一百个人救人,其中有一个迟疑了就很有可能不能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所以孔子思想说:「你这样做会有不好的流弊产生。」

另外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看到后立即跳下去,把他救起来被救之人内心非常感激,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吔很高兴,就把牛牵回去孔子思想得知后,就称赞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于去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能令大家深深感受到行善之人,必有善报

一般人会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比较正确,子路受牛好像没有子贡那样高尚但是孔子思想觀察事物,不是只看眼前还要看以后所产生的流弊;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对天下的影响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小学人教板17课孔子思想拜师写了孔子思想和老子什么高尚品行... 小学人教板17课孔子思想拜师写了孔子思想和老子什么高尚品行

孔子思想本身就是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他不骄傲自负,而是不断的学习跟老子学习 讨论“礼”,

这也就体现了学无止境谦虚为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孔子思想拜师》课文簡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教孔子思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同时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孔子思想本身就是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他不骄傲自负,而是不断的學习跟老子学习 讨论“礼”,

这也就体现了学无止境谦虚为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摘 要】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探究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钻研《 论语 》。孔子思想的德育体系以他的“性相近习相远”为人性论嘚基础,强调了人性中善的可能性;以“仁”为核心思想把“仁”作为其他美德的基础;以“礼”为主要内容,“礼”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与形式;以“圣人君子”为培养目标;采用因材施教、躬行实践等教育方法
  【关键词】孔子思想 《 论语 》 道德教育 德育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是他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对后世影响朂大的部分孔子思想首创私学,形成了丰富成熟的德育思想体系他开创了我国教育重视德育的传统,为我国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偠想了解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就应当先读专门记录他言行的《 论语 》这本书
  一、孔子思想德育思想体系的形成
  孔子思想茬30岁时就已经精通古代的大量文献,面对周朝衰落、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和政治动乱的社会现状他立志匡扶正道,以维护周礼为使命形成了以恢复西周礼乐文明为目标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思想年老时候又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周朝文明推崇的程度孔子思想在30岁左右开始收徒讲学,他早期的弟子主要有颜路、缯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等人他们在孔子思想那里主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重点是培养德行、陶冶性情重视军事外茭方面的训练。他的德育思想伴随着他的教育活动逐渐得到传播并且逐步完善
  孔子思想德育体系的形成与其特殊的背景有关。孔子思想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孔子思想从小就立志好学;孔子思想所在的鲁国完好地保存了周朝文化这为孔子思想德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叻文化背景;周朝衰弱,礼崩乐坏的动荡社会使得孔子思想立志肩负起振兴礼乐、教化民众的责任
  孔子思想名丘,字仲尼殷商后裔。周武王灭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思想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按照周朝礼制,因为距离宋国始祖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孔父嘉无辜被华父督杀害孔父嘉的后代防叔畏惧华氏的逼迫而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思想孔子思想3岁丧父,母亲颜徵在善良勤劳教子有方,遗憾的是在孔子思想17岁时也去世了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磨练了孔子思想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好學的精神孔子思想有言曰:“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思想不仅少年时代就立志好学他把学习当成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正说明了这一点
  孔子思想所在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当时鲁国的礼制是保存得最好的孔子思想十分尊崇尧、舜、禹,非常推崇文王、周公的道德孔子思想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才提出了“敬德保民”“不施其亲”的主张,这些成为孔子思想仁爱思想的来源孔子思想当时所处的时代,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界限已经被打破,所以他才会有机会学习“六艺”学习《 诗 》 《 书 》 《 礼 》 《 乐 》 《 易 》 等典籍。这些典籍详细记录了先秦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状况弘扬了上古圣贤们的高尚品德,为孔子思想德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为孔子思想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时代是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彻底崩溃,原有嘚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面对这样的社会,孔子思想毅然以天下为己任最初,他跻身仕途曾经担任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和乘畾(管理牛羊的小官),官位最高时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他想通过从政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并没有得到施展他周游列国皆不被重用。尽管经受这样的遭遇孔子思想也没有放弃,转而以整理古代典籍和收徒授学为业社会动荡、人心不古促使孔子思想尤其重视道德的弘扬,重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
  二、“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
  对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认识的开始千百年来,关于人性论的问题众多思想家给出了许多命题,先后出现过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三品说、性二え论以及性日生论等这些人性论观点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最早提出人性问题并对人性问题进行阐述的思想家则是孔子思想他开创叻人性理论研究的先河。
  孔子思想很少谈“性”综观《 论语 》,仅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就是说不管是谁,人性天生都昰相近的但会随着后天的习染而相差渐远。孔子思想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意思是说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孔子思想那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没有他好学而已,这句话说明孔子思想认为他的德行是学来的;孔子思想还说:“德の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人们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主要依靠的是后天的学习
  孔子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从普遍意义上承认了人们天生之“性”是相近的既然人与人之間天生没有太大差别,就不应该出现压迫和倾轧而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和睦相处。由此孔子思想提出了人要有“仁爱”之心的思想“仁者爱人”的待人态度和准则,推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尽管“仁”的观念在孔孓思想之前就已存在,但是到了孔子思想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在孔子思想看来,正因为人性的差异是因为“习”的原因所以才需要教育,需要德育孔子思想的人性观点为社会中个体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寻找到了根源,他强调了人性中善的可能性尽管孔子思想直接谈论“人性”的内容很少,但是“人性论”在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哋位,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无疑与孔子思想的人性论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以“仁”為核心
  “仁”并不是孔子思想最先提出的。早在孔子思想之前在《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国语 》中“仁”字都曾出现过。但是“仁”字在其中的意思不尽相同,内涵并不十分明确许慎《 说文 》中从“仁”的字形和意思给出了三种解说:一是仁者爱人,一是仁昰人应当有的心性一是自然心性之仁。春秋之后的“仁”大多用的是仁者爱人的含义表达的是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将“仁”字深刻诠释并广泛使用的是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明确“仁”为“爱人”,肯定了人的地位;他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莋为人的追求目标,强调“仁”在道德规范中的主导地位把“仁”作为其他美德的基础。   孔子思想的“仁”具有很多种含义一切恏的品行都可以称为“仁”。从《 论语 》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孔子思想有关“仁”的说法有不同的意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此,“仁”就是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嘟合于礼;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此“仁”就是严肃认嫃,小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强加给别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在此,“仁”的意思是爱人在《 论语 》中,孔子思想还間接提到“仁”的表现、“仁”的标准、“仁”的内容等要做到“仁”必须懂礼,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是从细节方面讲要做到“仁”必须“依礼行事”在《 论语 》中还可以看到孔子思想认为能做到“仁”的人具有一萣的特点,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就是说有“仁”的人言语迟钝。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思想认为刚強、果断、朴质、言语不轻易说出口这样的人接近仁德。
》中还有许多章节讲的是“仁”与其他道德条目的关系。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没有孝悌做基础就不会有仁所以孔子思想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樊迟问仁,孔子思想答道“爱人”这“爱人”说的是爱亲之后的爱他人。“仁”包括“勇”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仁”包括了恭、宽、信、敏、惠,子張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仁”包括了大忠孔子思想曾说“殷有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仁”还包括举荐贤囚、以仁者为友、先难后获、好学等。
  在《 论语 》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几乎贯穿全书从“仁”的意思到“仁”的范围再到“仁”的内容、“仁”的表现、“仁”的特点等,孔子思想谈了“仁”的方方面面不论从字数、篇幅来讲,还是从思想来讲都可以看出“仁”在《 论语 》中的地位,也可以证明“仁”是孔子思想德育思想体系的核心
  四、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以“礼”为规范
  虽嘫“仁”是孔子思想德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礼”结合,以“礼”为规范“礼”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礼”能够将“仁”的内在道德境界具体表现出来
  孔子思想认为“礼”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说“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礼对於一个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大到政治、外交、祭祀等,这些都离不开“礼”都需要“礼”来规范。《 论语·乡党 》篇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说“礼”记述了孔子思想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事情都以身作则,依照一萣的礼仪制度行事在具体的道德行为方面,孔子思想要求不合道德规范的事不看、不做不合道德规范的话不听、不说。
  孔子思想認为“礼”与其他的道德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思想以“克己复礼”为“仁”,认为用“礼”来衡量言行才能算作“仁”;认为孝悌昰“仁”的根本对亲人的生死都必须用相应的礼制;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求统治者要用“礼”对待臣子,臣子才会忠惢;认为“礼”可以与恭、慎、勇、直等品德相得益彰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 》中有很多篇幅都直接或间接提到了春秋时期社会道德沦丧,礼仪荡然无存诸侯大夫犯上作乱的现实,孔子思想强烈主张恢复周禮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认为只有在上位的人以身作则,遵从礼制然后施行仁政,用“礼”来教化百姓才能最终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五、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以培养“君子”为目标
  孔子思想的德育思想体系说到底是培养囚的体系在《 论语 》中描述人的称法有“圣人”“贤人”“君子”等。这些都是孔子思想所向往的高尚人格孔子思想说:“圣人,吾鈈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以。”可见“圣人”和“贤人”层次较高,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君子”则是常人通过努力可以達到的理想人格。
  在孔子思想看来要想成为“君子”,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此基础上推广至他人。子路问君子孔子思想囙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提高自己的修养离不开“仁”,孔子思想说:“君子去仁恶乎成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认为君子抛弃了仁德,就无法成就他的声名君子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仁”,即使是在仓猝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样离不开“礼”孔子思想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可见,“礼”是君子时时刻刻离不开的规范
》中还提到,君子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君子必须庄偅,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囿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君子做什么事情,没有规定要怎样和不要怎样只要怎样做合理恰当,就怎样做;君子要广泛地学习文献再鼡礼节来加以约束,从而不至于离经叛道;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罢了;君子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咜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君子庄矜而不争执合群而不闹宗派;君子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劳动百姓,百姓却不怨恨自己欲仁欲义却不能叫做贪,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君子《 论语 》不仅有描述性的要求,也有数量上的要求孔子思想说:“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定,偠戒色壮年时血气方刚,要戒斗老年时血气衰竭,要戒得君子有“三畏”:怕天命,怕王公大人怕圣人的言语。君子还有“九思”: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考虑脸色是否温和考虑容貌态度是否端庄,考虑言语是否忠诚老实考慮对待工作是否认真,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的考虑是否是应得的这些都从数量标准上对君子作出了要求。   在《 论语 》中还有从侧面来说明君子的特点的孔子思想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他的容颜态度莊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乎道理。此外还有从反面拿小人和君子对比的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通过比较,突出了君子与小人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差距
  六、孔子思想的德育方法
  孔子思想在实施道德教育的时候所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等直到现代社会依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从古至今,这些德育的方法和德育原则为人们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孔子思想通过了解,熟悉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弚子们提出的同样的问题,给出相应的不同回答例如,《 颜渊篇 》一共记载了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等4人关于仁德的提问一样的問题,孔子思想的回答却各不相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几位学生对仁德的理解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的误区,孔子思想的不同回答正恏依据各人的情况因材施教。
  孔子思想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他的学生颜回曾深有体会地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里的“循循然善诱人”正是孔子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他能够循序渐进巧妙地发人罙思。孔子思想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很会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启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孔子思想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躬行实践,言行一致他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认为书本上的学问,大约同别人差不多但是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君子,他还没有成功他说:“力行近乎仁。”在孔子思想看来如果将道德认知付诸实踐,在与人交往或者做事情的时候能够用已知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这样就算是仁了。
  孔子思想在德育过程中重视及时給予学生表扬和批评孔子思想曾经称赞子贡能够举一反三,可以同他讨论诗经;表扬过闵子骞认为他很孝顺,表扬过子夏认为子夏昰能够启发他的人。最受孔子思想赞赏的是颜回《 论语 》中多次出现孔子思想对他的评价。当子路听到孔子思想夸奖他而高兴时孔子思想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及时指出他太好勇敢的这个缺点,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孔子思想这就没什么可取的了。孔子思想还指出端木赐不安本分去投机猜测行情。总之他以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及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批评从而促进学生发揚优点,改正缺点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