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二令三人木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是什么意思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关于兰花的诗句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赠友人(咏兰花) 唐 李白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香美,叨沐清风吹。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满江红 次韵西叔兄咏兰 宋 魏了翁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对黄昏月冷,朦胧雾浥。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鶗鴂乱,春芳寂。络纬叫,池英摘。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浣溪沙 兰 宋 杨泽民
一径栽培九畹成,丛生幽谷免攲倾。异芳止合在林亭。
馥郁国香难可拟,纷纭俗眼不须惊,好风披拂雨初晴。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点绛唇 兰花 宋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诗 宋 苏辙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鱼子兰 清 纳兰性德
石家金谷里,三斛买名姬。绿比琅玕嫩,圆应木难移。
若兰芳竞体,当暑粟生机。身向楼前坠,遗香泪满枝。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谒金门 秋晚□蕙花为赋 宋 黄机
秋向晚,秋晚蕙根犹暖。碧染罗裙湘水浅,羞红微到脸。
窣窣绣帘围遍,月薄霜明庭院。妆罢宝奁慵不掩,无风香自满。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日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幽兰花 宋苏辙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咏兰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贺新郎 宋 赵以夫
(芝山堂下,兰开双花,瓣外环,两心中并,有同人之义焉。瑞莲、嘉禾,歌颂多矣,此独创见,小词纪之。)
草色庭前绿。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无奈薰风吹绿绮,闲理离骚旧曲。觉鼻观、微闻清馥。可是花神嫌冷淡,碧丛中、炯炯骈双玉。相对久,各欢足。
冰姿带露如新沐。想当年、夷齐二子,独清孤竹。千古英雄尘土尽,凛凛西山云木。总付与、一樽醽醁。学得汉宫娇姐妹,便承恩、贮向黄金屋。终不似,在空谷。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咏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国香 赋兰 宋 张炎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生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寻,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题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夜来月色可人,兰香满室,再用前调。)
碾破长空绿。看银蟾、一轮似水,照人清独。缥缈风摇环佩碎,疑是英茎妙曲。忽散作、天花芬馥。帝子双双来洞户,炯肌肤、冰雪颜如玉。愁易老,意难足。
楚江万顷疏汤沐。想佳人、依然携手,碧云修竹。葱茜玲珑方寸许,清过千重夏木。速就我、同倾湘醁。追忆兰亭当日事,尽凄凉、也胜卢仝屋。应不到,羡金谷。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凤栖梧 兰溪 宋 曹冠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幂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名满。兴业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双翠羽 宋 赵鼎
(三月十三日夜饮南园作,旧名念奴娇)
小园曲径,度疏林深处,幽兰微馥。竹鸟无人双翠羽,飞触珊珊寒玉。更欲题诗,晚来孤兴,却恐伤幽独。不如花下,一尊芳酒相属。
慨念故国风流,杨花春梦短,黄梁初熟。卷白千觞须劝我,洗此胸中荣辱。醉揖南山,一声清啸,休把离骚读。迟留归去,月明犹挂乔木。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醉花月 宋 姚述尧
轻红蔓引丝多少,剪表兰叶巧。人向月中归,留下星钿,弹破真珠小。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点绛唇 宋 叶梦得
(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高柳萧萧,睡馀已觉西风劲。小窗人静。淅沥生秋听。
底事多情,欲与流年竞。残云暝。坠巾慵整。独立芝兰径。
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点绛唇 宋 汪莘
晓角霜天,昼帘却是春天气。小园行处。双蝶相随至。
恰向梅边,又向桃边觑。孜孜地,访兰寻蕙。谁会幽人意。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点绛唇 国香兰 宋 王十朋
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
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堪纫佩。灵均千载,九畹遗芳在。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兰花 清 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浣溪沙 兰蕙 宋 仲殊
楚客才华为发扬。深林著意不相忘。梦成燕国正芬芳。
莫把品名闲议拟,且看青凤羽毛长。十分领取面前香。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浣溪沙 宋 程垓
(病中有以兰花相供者,戏书)
天女殷勤著意多。散花犹记病维摩。肯来丈室问云何。
腰佩摘来烦玉笋,鬓香分处想秋波。不知真个有情么。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浣溪沙 宝林山间见兰 宋 向子諲
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炎更香饶。不将朱粉污高标。
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对诵离骚。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清平乐 春兰 宋 毛滂
曲房青琐,浅笑樱桃破。睡起三竿红日过,冷了沈香残火。东风偏管伊家,剩教那与侬华,谁送一怀春思,玉台燕拂菱花。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蕙兰芳引 赋藏一家吴郡王画兰 宋 吴文英
空翠染云,楚山迥、故人南北。秀骨冷盈盈,清洗九秋涧绿。奉车旧畹,料未许、千金轻赎。浅笑还不语,蔓草罗裙一幅。
素女情多,阿真娇重,唤起空谷。弄野色烟姿,宜扫怨蛾澹墨。光风入户,媚香倾国。湘佩寒、幽梦小窗春足。
与兰花有关的诗句:清平乐 题外梅家藏所南翁画兰 宋 张炎
黑云飞起,夜月啼湘鬼,魂返灵根无二纸,千古不随流水。
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
↓“以下是本站收集的最常见的诗句”↓
相关关键词标签:写出几句赞美兰花的诗句
兰.花之君子者也.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赞美兰花的诗句兰 花 诗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
元 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赞美兰花.) 兰花
明 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 着色兰
明 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兰花
明 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兰花
明 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表达诗人的清高.)兰花二首
明 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写兰
明 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折枝兰
清 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 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 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朱
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兰 花
清 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兰花作为我国的著名的观赏花卉,“她”集柔美而阳刚,淡雅而芬芳,坚毅而纯洁的品格于一身,是一种高度人格化的“君子之花”、“德人之花” 、“善人之花”,并已演变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兰文化。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雅士以兰喻物,以兰喻人,以兰颂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志向和希望。早在《易经》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记载;《左传》载燕姞梦兰而生穆公,把兰作为孕育新生命的吉兆,反映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孔子家语》载孔子咏兰,颂其不因无人而不芳,不以贫困而改节,以此修心养性;屈原佩兰,表达志行忠贞,坚定不移;郑思肖画无根兰,抒发亡国悲愤之情;徐渭、郑板桥写兰,鄙视权贵,寄托自身高洁的情怀。中国兰文化与中国民族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兰学与国学血脉相连。兰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她”体现在语言文字中,体现在诗词赋曲中,体现在丹青画笔下,真可谓博大精深,代代相传。&&& 1、语言文字中的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语言文字中,与兰有关的文字成语典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譬如:兰章—文章之美称;兰友—良友;兰味—气味相投;兰宇—谓宫室之美;兰兆—指怀孕得子;兰心蕙性—心情清高风雅;兰秀蕙芳—清秀芳香,喻美质;兰芷、兰芬—喻美德;兰肴—菜肴的美味;兰桂—贤人君子姿质之美;兰樽—酒樽之美称;兰筵—宴席之美称,兰态—优美之仪态;兰时—春天;梦兰、征兰、兆兰—妇女怀孕征兆。此外,用兰花作为成语典故的也有不少,如一品九命、十蕙一兰、入室成芳、香盈十步、春兰秋菊、采兰赠药、芝兰入室、兰心蕙质、金兰契友、兰因絮果、兰推玉折、兰桂腾芳等。在我国,兰花已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或同义词,以至于许多与兰花风马牛不相及的花卉植物的中文名字也以某某兰命名,如君子兰、文殊兰、蝴蝶兰、葱兰、龙舌兰、丝兰、凤尾兰、虎耳兰、虎尾兰、酒瓶兰、珠兰、米籽兰、木兰、玉兰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国妇女名字用字中“兰”的使用频率也很高。中国妇女叫若兰、如兰、秀兰、美兰、翠兰、幽兰、蕙兰、雅兰、芳兰、芝兰、春兰、兰芬、兰芳、兰英者何止十万八千。&& &2、中国兰画&& 中国兰画始于北宋。据宋代《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等记载,北宋的任宜、米芾等都曾画兰,可惜其兰画没有流传下来。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兰花画卷是北宋宫廷画家的一幅蕙兰水彩工笔纨扇画,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风格古朴,线条粗放,具有明显的北宋画风,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古老的兰花水彩画。&&&& 进入南宋,兰花描画已臻成熟,诞生了赵孟坚()、郑思肖()两位兰画大家。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二世孙,他能诗,善书法,工画兰。他的画兰起手诀:“龙须凤眼致情幽,花叶参差莫并头,鼠尾钉头皆合格,斩腰断臂亦风流”。直到今天仍具有借鉴作用,其画作亦颇为后人称颂。南宋灭亡之后,隐居于湖南嘉禾,不食元禄,继续画兰,以示忠贞与清高。宋末另一位画兰名家是郑思肖。(图1-1)宋朝灭亡后,隐居苏州,号其室为“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于“穴”中,就是“大宋”二字,他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又号木穴国人,以示不忘宋室之意。他擅长画无土的“露根兰”,其传世名作是作于日的《黑兰图》。并上款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左下落款:“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诗中充满了故国之思,洋溢着爱国之情。此画确是融爱国之情、高尚人品、精湛技艺为一体的珍品。&&& 在兰花绘画方面,元代以后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中,元代比较著名的是释普明()和尚,俗姓曹,号雪窗。他以画蕙兰为主,在江浙一带风靡一时,有“户户雪窗兰”的说法。其后,画兰名家益多,著名的有明代的文征明()、徐谓;清代的石涛()、郑燮()(图1-2)及清末民国初年的吴昌硕()(图1-3)等。据清初出版的《芥子园画传》,收录的兰画达35幅之多。而据《支那南画大成》所录,现在保存在世界各国博物馆的画卷至少有明代11位画家的33幅和清代32位画家的101幅。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画兰,其实是将欣赏中国兰花的心得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艺术进行再创作。中国兰画是中华兰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 3、历代咏兰诗词自古以来,中国兰花以其独有的魅力倍受文人雅士的歌咏赞誉,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赋。据1930年杨复明编着的《兰言四种》记述,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咏兰诗词达800余首。在我国诗歌咏花卉诗中量居首位. 比较著名的主要有:&孔 子《猗兰操》 &&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岛,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唐·韩 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唐·唐彦谦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唐·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白孤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杜牧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宋·朱熹咏蕙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宋 .曹 组卜 算 子 兰&松竹翠萝寒 ,迟日江山暮 。&&& 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宋·朱熹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宋.杨万里兰诗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元. 余同麓咏 兰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元·倪瓒题郑所南《兰》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明.张羽兰花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李日华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明·李日华画兰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明·董其昌兰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明·徐渭水墨兰花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清. 钱谦益咏同心兰四绝句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清·郑燮题画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清·秋&&瑾&兰 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鲁 迅《咏兰》&&&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志者,故乡如醉有荆榛。&&朱&&德咏&兰&&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咏&兰&&&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朱&&德咏&兰&&& 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陈毅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张学良咏&兰&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欢迎转载:
推荐:    
4【原】夕霞唱美诗词集(五)15首
1【原】原创《虞美人》红楼梦/鱼儿清.郑板桥《题兰》
味自清闲气自芳,如何沦落暗神伤。
游人莫谓飘零甚,转眼春风满谷香。
如随啼鸟识花情――古典诗词中的群芳百卉  
  花能解语,月可寄情(代序)
  又将面临几个月的北方冬日,灰云如絮,雾霭沉沉。
  这样的日子,心情很容易像郊原里的黄土一般冰冷枯寂。然而,叶子黄时,我们应该想到绿。古人为破解冬日孤闷,有《九九消寒图》一说,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曾提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意思是说画梅花一枝,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每天染红一瓣,这样全染完后就过了整整八十一日,不知不觉已是冬尽春来,花开草萌之时了。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冬天日历。梅可自己画,不会画也不打紧,当时就有刻印好梅瓣图来售卖的,一如现下流行的十字绣。
  受此启发,江湖夜雨决定也蜷缩进自己的小屋,在昏黄的灯光下翻一翻故纸堆,找一找古典诗词中的妖娆百花。书中自有花如锦,随心拾缀,如观“万美人尽临妆镜”,寂寥索寞,一时或忘。
  百花有七情:所谓“淡云薄日,夕阳佳月,花之晓也。狂风连雨,烈焰浓寒,花之夕也。檀唇烘目,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
  百花有百态:牡丹雍容,富贵之态;莲花高洁,君子之态;菊花淡雅,隐士之态;梅花凌寒,节烈之态;桃花明艳,丽人之态;海棠妩媚,贵妃之态……又有山茶鲜妍、瑞香芬烈、玫瑰旖旎、水仙清绝……更有梨花瘦、玉簪寒、丁香愁、杏花娇……
  坡仙曾感慨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赏花无诗,亦不免让人遗憾。“琴棋书画诗酒花”,历来称为风雅之事,宋人汪元量曾写道:“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对花对酒,虽为赏心乐事,但有道是“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苦夫内酒越茶及一切庸秽凡俗之语,此花神之深恶痛斥者,宁闭口枯坐勿遭花恼可也”。所以,“酒”和“花”挨在一起,恐怕没有“诗”和“花”靠在一起更令花神快意。“主人好事能诗”,乃是“花快意”凡十四条之一。
  对花可解语,对月可寄情。万点落花俱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踏不尽的是桃蹊李径,绝不了的是惜花心性。又闻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来寻万首佳句,博百花春风一笑。
  正月花令: 兰蕙芬  迎春初放
  ○壹 映水兰花雨发香
  兰花,和万紫千红的诸多花儿相比,想必是最素淡的了。宋末词人张炎的《清平乐》一词小序中曾写道: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兰花虽无牡丹的富贵张扬、桃花的娇媚明艳,却有着其它群芳百卉断断不能相比的香气,是众望所归的“国香”。那股馨香幽幽不绝、如丝如缕,沁人心脾。
  ○自有幽香似德人
  和诸多花卉相比,其实兰花“成名”最早,《易经》中的句子大家都熟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相传当年至圣先师孔子也曾经是屡屡面试失败的“面霸”,他“历聘诸侯,莫能任”。在归家的路上见兰花默默无闻地生长在隐僻无人的幽谷,不免也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这可能是当年孔子最真实的感叹。但后来《孔子家语》中记载时,就有粉饰美化之嫌:“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话就有点像讲台上的味道了。
  《孔子家语》一书有争议,有人疑为后人所作的伪书。但屈原的《离骚》总假不了吧,其中也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我们知道离骚中最擅长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的德操,兰作为“天下第一香”哪能忽略?
  写此文时,正好电影《梅兰芳》在热映,剧中人大都称梅兰芳的字――“畹华”。这“畹华”的来历,就是从“梅兰芳”的“兰”字而来。说起这个“畹”字,其本意不过就是一个古代的面积单位(一说30亩为一畹,另说12亩为一畹),如现在常说的顷和亩一般。但因为屈原那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这“畹”字就总和兰花结了伴。所以梅兰芳就取字“畹华”(“华”通“花”)。
  秋瑾有《兰花》一诗: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里面就引用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典故,“九畹”是屈原的典故,“夫子临轩顾”是孔子的典故,知道这些典故,秋瑾这首诗就不难懂了。
  兰花不以媚色悦人,却以幽香取胜。所以历来的文人墨客提起兰花,都是心生敬意。元代余同麓这首诗说得好:
  百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明代薛冈也有一首《兰花》诗,和余诗的意境相似: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以后我们会说到,不少花常常带有多种意象,能“客串”多种角色,而兰花所代表的始终就是“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怀。“君子兰”的大名,孰人不知?(当然严格的说,君子兰和兰花并非一种植物)李白有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元代吴海的《友兰轩记》中称“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薪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
  兰花,确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空谷佳人宜结伴
  兰花多生于荒僻无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来比喻甘贫乐道的隐士高人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元代画家陈汝言有一首诗: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这里说,兰花生在深山之中,虽然寒苦,却也自由自在,一旦为人“欣赏”,移载高堂华厦之下,根株离开适宜她生长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润,虽称为爱护,实际上却是残害。哪里比得上让她自由自在地生长在林壑之间呢?
  当我们知道陈汝言的遭遇后,会对此诗更多一层理解,据《明画录》(清•徐沁撰)记载:“陈汝言风流倜傥,有谋略,张士诚据苏州尝参与军事,明洪武初官济南经历,后因坐事被杀,临刑犹从容染翰,人谓之画解”。
  看来,陈汝言也是暴虐成性的朱元璋刀下的冤鬼,而他临刑前还从容作画,大有嵇康临终弹广陵散之风度。可惜,他的本意是想做一株远离红尘的幽兰,但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到头来还是逃不过屠刀加身。实在是可悲可叹!
  兰花独处山间林下,用杜甫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一诗来形容也是相当恰当。所以兰花又有“空谷佳人”这样的称号。南宋词人向子諲有一首《浣溪沙•宝林山间见兰》:
  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炎更香饶。不将朱粉污高标。
  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对诵离骚。
  清高的兰花,其品格是“空谷佳人宜结伴,贵游公子不能招”,而牡丹花的性情却是“能狂绮陌千金子,也惑朱门万户侯”,同样是花,用范伟老师的话说就是“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南宋遗风张炎有首词,道尽了兰花“空谷佳人”的气质,也融进了自己对故国的无尽思念:
  国香 赋兰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生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寻,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晚明画家孙克弘笔下的兰花,专学郑所南。他也有《兰花》诗道:“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诗虽然算不得最上乘,但也点出了兰花“空谷佳人”的特质。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明代诗人李日华《兰花二首》中的这一首诗,把兰香的特色写得细腻入微: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兰花有这样一个特点,她的香气缥缈清幽,把一盆兰花放在室里,清香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时浓时淡,时远时近。北宋词人曹组有一首词:
  卜算子 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曹组这个人现在不大出名,但在北宋当年可是知名度极高的才子,他深受宋徽宗宠幸,曾奉诏作《艮岳百咏》等诗。然而,宋徽宗是亡国之君,后人因曹组整天陪着徽宗吟风弄月,觉得亡国的责任他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连带着把他的词也骂作“侧艳”、“下俚”。有人说世上最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是皇宫,二是妓院。由曹组的经历来看,皇宫更混不得,你看人家混妓院的柳三变多风光?
  闲话打住,曹组这首词写得还算不错,尤其是最后这两句“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了兰花香气的特点。其实,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君子隐士们的审美标准:“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张扬,不狂傲,不盛气凌人,不乖戾霸道。正所谓:“谦谦君子,有如温玉”。大家听中国的古琴乐,往往也是一派平淡谦和,清幽雅致之气。
  兰花的香不霸气,不招摇,正如一个温文尔雅的良友,与之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果你不仔细的话,甚至会忘了她的存在,正如余同麓《咏兰》中第一首诗所说: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坐久不知香在室”,虽然我们似乎忘了兰香的存在,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心却都沾染了兰花的香气。古人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兰花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般地熏陶着我们的情操。
  ○兰草堪同隐者心
  历代持身高洁的君子,都爱兰咏兰,留下了不少诗篇。他们喜欢兰花,不免都带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情调。唐代诗人陈子昂性情梗直不阿,因此受人陷害下狱,他有一首诗写兰(《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时的贤相,后来却受到排挤,于是他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同样借兰花抒发了孤芳自赏,睥睨俗士的情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上这两首诗都相当有名,《唐诗鉴赏词典》上有详析,此处就不赘述诗意了。许多诗人笔下都写过兰,王勃道:“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李白也说:“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杜牧说:“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刘商说:“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诗鬼李贺虽然没有专写兰花的诗,但他的“一心愁谢如枯兰”和“衰兰送客咸阳道”两句诗中无奈凋萎的兰草意象,深深打动着千百年来的失意之人。
  兰花的诗词不可尽数,喜欢兰花的诗人也不可胜数,此处择几个上和兰花缘深情浓的人来说说吧:
  南宋遗民郑所南(思肖),酷爱兰花,他画兰时从不画泥土,称为“露根兰”,原因是:“土为番人夺去”,以此寄托他对故宋的哀思。后来明末遗民石涛也有诗:“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正是学郑所南而来。
  元代书画家倪云林曾在郑思肖的《墨兰图》上题诗云: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郑所南传世的画作仅有墨兰两幅,其中一幅《墨兰图》,上有一株一花,墨色淡雅,叶片细长瘦韧,表现出一种冷清绝俗之风韵,题诗道:“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思念故国之情,跃然纸上。另一幅《墨兰图》,用极简淡的笔墨撇出一花数叶,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落款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以“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之章。
  图中在落款时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是时为元大德十年),这表明了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这时宋亡已有二十六年,郑所南已是65岁的老人,但他的爱国之心,正如图上的幽兰,馨香终不改。
  几百年后,到了清代,世上又有了一个姓郑的爱兰之人。他就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郑板桥性格古怪刚强,最喜画幽兰、修竹、怪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画兰,当真是出神入化,蒋士铨曾赞道:“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郑板桥所题的兰花诗不少,我们择几首好的欣赏一下:
  《高山幽兰》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踪定在山。
  《兰》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题兰》
  味自清闲气自芳,如何沦落暗神伤。 游人莫谓飘零甚,转眼春风满谷香。
  郑板桥这些兰花诗,和他的字、画、印组合在一起,形成不朽的艺术杰作,令世人赞赏不已。
  才女中也有不少爱兰之人,最著名的当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了。马湘兰本名马守真,因画得一手好兰花,又是湖南人,所以号“湘兰”。她的居处名“幽兰馆”,门前车马始终不断,有人称“凡游闲子沓拖少年,走马章台街者,以不识马姬为辱”,金庸《鹿鼎记》里有一句叫做“为人不识陈近南,纵是英雄也枉然”,套用此语真可谓“寻芳不识马湘兰,自夸风流也枉然”。
  马湘兰笔下的兰花,相当出色,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妻方婉仪有诗《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马湘兰所画的《墨兰图》上有这样两首诗,我觉得也非常出色: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 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 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古人曾有爱兰成痴之人,甚至不只爱兰花,就连兰叶也如醉如痴般地反复赏玩,清刘灏有诗说:“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明人李流芳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变态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合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我们看李流芳的朋友张子薪爱兰成癖,晚上点了蜡烛看兰,旁人看来简简单单的几茎叶子,让他一说,那不但是有“高”有“下”、有“正”有“欹”、有“平”有“揖”,甚至能联想出“如笑”、“如嗔”、“如羞”等诸多情态来,当真是太有才了!而李流芳和他面对兰花,谈得高兴,竟然病都好了大半,爱兰至此,可谓痴绝矣。
  明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确实,兰花虽小,却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她。郑板桥那一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想肯定也说的是兰花。
  然而,兰花诗是不少,但是我觉得却没有一首是像“桃花依旧笑春风”、“菊花须插满头归”那样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难道是兰花太像德人,而世上人诚如孔子所叹“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也许正像张炎这首《清平乐》中所写的那样,兰花始终和我们有着距离,她不想太靠近红尘的喧嚣: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
(此文抄自网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从二令三人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