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董不是从零开始做人脉下载资源的吗?他在超魔力网校讲什么课程啊?

大学里面究竟是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大学到底是学习什么?
按投票排序
547 个回答
本人大二狗,在一所即将跨进重本线的大学读书。 昨晚去一教找了间空教室自习(七点钟)。半个钟之后,一群人嘻嘻哈哈的进来,走到教室后面直接进行他们的社团讨论(以一个完全不顾及我的存在的音量)又一小会之后,一个同学进来问我是不是在自习。我说是。他随后招呼了他的小伙伴们进来就在我旁边的地方开始他们的社团会议。(没错就是我旁边)为什么一个教室会挤着两个社团。那是因为这栋教学楼已经没有其他的空教室了。都是社团活动我收书走人。去遥远的图书馆。我会在想,他们这些年轻人知不知道他们现在所做的事究竟为了什么。或许他们会告诉我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我是时常会停下来想什么是大学,当代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现在选大学选专业很多都是冲着就业去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就业率高,容易找工作,就选哪个,可是,可是!如果只是为了工作,为什么不选择职校,有一门手艺在身呢。我读大学,我读会计也是为了以后工作,没有兴趣可言。但是,我上课,大一上什么课?马克思(跟我有个屁关系啊),思想品德修养(有病吧?),计算机(Word,Excel……),高数(会计用得着吗?)……如果只是为了工作,那么上这些课就是傻逼了。哦,那好,上大学上这些课有什么用。我觉得是为了锻炼一种能力,一种思考的能力。我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个培养个人思辩能力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做事不经过大脑的有很多很多。空间朋友圈转发各种深井冰《***一定要看》《为了***一定要转》《你所不知道的***,太可怕了》《看到第五条我果断转了》,为什么我有这些没脑子的朋友,想问题只是凭感觉,一两句煽情的话就信以为真了。呵呵呵。有点远了,回到原题,人际关系重要还是学习重要?首先假设这里的人际关系是指不是必需品而是为了拓展人脉开阔见识等等目的的人际关系。然后,一句话。学习重要人际关系为了开拓人脉?帅哥,我只是跟你打了四年招呼,外加两桌啤酒而已,你想找我干嘛?开阔见识?知乎有个很出名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在生活中一事无成?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也就等于问——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本题里面的趋势明显是想知道人际关系与知识换取利益的效率问题。所以开阔视野让自己有获得知识的快感的人继续意淫也无妨。至于有人说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能有很长久甚至几十年的交情。可能他读大学的年代有点远了吧。我所见到的交友都带有隐藏的很强的利益性。除了住在一起的,交友更多是为了以后的利益,如果眼前的人是个low逼,没有人会想主动认识他的,你会想在一个low逼的身上开阔见识吗?大牛的周围总是有一群大牛。我想说一说题外话。我觉得当今觉得开拓人际关系很重要,甚至比学习重要的是一种浮躁的心理。普遍于整个社会的一种浮躁,不再注重于提高自身的素质,而追求自身以外的力量。像我刚刚看了一个关于国辩赛能否重办的问题,里面提到没有国家的撑腰,把国辩赛这个节目放下去和其他节目拼收视率,结果是惨不忍睹的,国内收视率最高的也莫过于某水果台的节目了。家里弟妹们在看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现在年轻人怎么了,这种毫无营养的节目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很煞笔啊。可能这就是浮于这个社会一种浮躁的细节体现吧。第一次作答,毫无经验,偏激片面之处,欢迎指出探讨。离题自言自语之处,请见谅
谢谢邀请。我说几个点: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稍微解释一下:1.大学里面的人际关系,相比于学习而言,一点儿都不重要我大学里面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什么学生会,就我个人而言,把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还不如多读几本书。大学开始的时候,我也很迷茫,我也觉得大学就是来玩儿的,通过玩儿,通过参加各种协会,我可以认识许多非常厉害的人,这样我也就扩展了我的人脉。仔细看看我上面这句话的逻辑,有没有觉得十分可笑?想通过玩儿,想通过和别人扯淡,去建立什么人脉?这样建立起来的人脉,是什么人脉?还有一些人想通过进入某些大学社团,锻炼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扯淡吧,中国大学里面那些组织,成员大多都十分幼稚,组织也十分松散,组织管理这些人,特别浪费时间。当然,我没有说参加社团一无是处,至少你可以找点儿乐子,外带认识妹子。只是如果要把参加社团和学习来做个比较,那它屁都不是。等你毕业了,你把你的社团经历写进你的简历,HR看都不会看一眼,只会觉得是浪费纸张。醒醒吧!大学生!2.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不要谈人际关系想要建立人脉,想要结交厉害的朋友?那你得先把自己收拾好,让自己变得厉害。等你厉害了,等你成为大牛了,自然有志趣相投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和你做朋友。为什么?一方面,如标题所言,人际交往的本质在于价值的潜在交换,一个人越有价值,掌握的资源越多,人际交往,自然就是通畅的。当然,我这里探讨的,是你至少在性格上是个普通人,性格要是特别坏,你越牛逼,树敌越多。另一方面,为什么志趣相投的人都会主动跑来找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牛逼的人都是很寂寞的!牛逼的人都想跟牛逼的人做朋友,你牛逼了,别人自然会靠过来的。人脉这个词,本来就是功利的,我并不喜欢。但是既然要谈,就必须明确:人脉的质量重于数量,认识一百个傻逼远不如认识一个大牛。3.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学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谈什么价值怎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那就是学习!大学给你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图书馆,比如厉害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忧虑。但是,学习不只是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我见过好多人,在大学学习完全是高中那一套,虽然学得很好,每年都拿奖学金,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自己学的东西,根本从来就没有哪怕深入思考一点点关于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人真的不能活得跟个计算机一样,只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必须要在学习的同时,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导致进了大学,对自己的专业课,完全没有兴趣,一上课就昏昏欲睡,完全学不进去。(说实话,大学里面的老师的授课,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都太差,不能全怪学生。)那该怎么办呢?找到你的兴趣点,然后致力于去学习就行了。真的,不要怕,不要以为你不是那个专业的,你就比不过人家。没这回事!中国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人生计划的,都是没有理想的,都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的。你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好好用心学几年,毕业的时候,秒杀那些专业的学生,完全不是问题!最后,为了让一些人醒一醒,言辞比较激烈,不好意思。以上。
你自己没有能力一切人际关系都是狗屁。我大学通过练武倒是认识一些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其中也有有想法给我投资的人。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因为这些膨胀的不行。觉得自己一毕业就能干“大事”了。现在你们都能看出来这想法太天真太幼稚。但很多人其实都有过我这种想法吧。他们愿意投资我是因为我的为人处事,做事方式。但他们毕竟不了解我的专业技能。毕业的时候其中一位朋友带我见了他的一位和我同行的朋友。没想到我在同行前辈眼里就是个渣渣。最后的结果是我跟着这位前辈继续学习。另外一位想给我投资的人也觉得那时候的我有点浮躁,而且我自己也退缩了而没投成。现在很庆幸没拿他们钱,不然被我败光了我真会一头撞死。前段时间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买下了一个上市的动漫公司,说有机会让我过去,可以进去锻炼锻炼。但我自己一是觉得能力还不到我预想的地步,二是对动漫没什么激情,三是不想去另一个城市就没去。所以,题主应该明白了。你自己没有能力,别人有天大的本事也帮不到你什么。你哪怕跟习大大熟,给你一个小镇你也抓瞎不是吗。另外,以上这些朋友都是在社会闯荡多年的老大哥了。至于学校的那些关系,你们都是学生,高能比你高到哪去?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向比你学习好的人看齐。努力和他们站到同一水平线上并超越他们。我大学进了团委没到半年就退了。因为我觉得浪费我的时间。不要忘记你的身份,你是个学生。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就行了。刻意的人际交往没有任何意义。到现在,我所有的朋友都不是我刻意交结来的。至于比你年长比你成熟的人,要多向他们学习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事的。
好好学习不吃亏。那些瞎鸡巴扯人脉的心灵鸡汤都是骗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自己牛叉自然身边会聚集一群牛人。特别是理工科。文科一定要学好英语。不过如果能当班长一定要当相当有用的,相当锻炼。
你是傻逼,再怎么拓宽人际,也不过是认识更多的傻逼,这样只会让你变得更傻逼。
从高中到大学,我从来没加入过什么学校的官方社团,而是把大量的课余乃至课上时间用在了看书、写作、练拳等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从没想过要刻意认识很多人,直到现在我在学院里也只认识我们班的人,有几个名字还记不太清了。但逐渐地,我开始接触一些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其中有同龄人、有大我几岁的学长学姐、也有年龄是我两三倍的忘年交,有同在读书的本科生、有专攻一隅的博士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有放浪形骸的艺术家音乐人、有搭手即倒的武功高手、有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写诗弹琴、指点江山、放浪形骸……而反观我的许多热衷于社团、团委的同学,却还停留在跟系主任握个手能兴奋一整天的水平……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你是狼,你的圈子就是狼群,大家一块儿吃肉。你是狗,你的圈子就是狗窝,大家争着吃屎,即使通过须溜拍马摇尾巴勉强挤进狼群,也还是只有吃屎的份儿。================================目测有一波“看样子你觉得你自己很牛逼啊”要袭来,我就提前回答了:如果跟这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人比的话,是。连承认自己比他人强的胆量都没有,这活得是有多憋屈多窝囊?嘴上对人“久闻”、“佩服”、“哪里”、“不敢”,肚里暗骂“傻逼”、“蠢货”、“尼玛”、“呵呵”,把乡愿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自以为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宇宙真理?别膈应人了。================================评论里有朋友问我是怎么认识那些人的,其实也是各种机缘巧合:讲座、读书会、酒馆、剧场、音乐会、还有如微博这样的网络工具等等……认识的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某些原因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互相觉得对方有料、有水平,就留联系方式,逐渐就成了朋友。关键是,你有什么资本让人家想和你交结?遇到了优秀的人,靠什么去让人家对你有兴趣?所以我的回答无非就是想说:提升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把心思专注于“搞好人际关系”,这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是不可靠且危险的。而专注于提升自己,则能够自己把握自己,且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交际圈的整体质量也当然是会提高的,即使从功利的目的出发,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况且,完善自我与交友本身不应该是功利的。
最近找工作,颇有感受,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去面试的时候,大的企业,央企、军工、研究院重视的东西按照重要顺序依次排序,分别为以下几点(本人纯工科学生一枚,对文科方面不太了解,仅以工科为例):1、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研究方向与公司需求是否一致;2、是否有出国留学经历,如果在国内,本硕博是不是都是211、985高校;3、科研能力水平如何,是否有较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博士更为看中这一块);4、学历水平(基本上以硕士博士为主,这个一般在需求里已经写清楚了);5、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以及表达沟通水平。很明显,你参加过什么组织,举办过什么活动,那些都是浮云,是能给你锦上添花的东西,但都不具备含金量。所以,应该能看得很明白,大学里到底应该做什么,学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包括在中国的大学排名,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有些什么关系人脉而显得牛逼,只有真正学术上做到让人值得尊敬,才称得上高等学府。而所谓的人际关系与人脉,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得的附加品,你是low逼,你也结识不了什么大牛;你很牛逼,和你所聚在一起的人脉资源自然也是牛逼的人物。中国自来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层次,这句话都会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因为人类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切属性。所以,在大学里,还是埋头好好学习吧,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才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里撑起你的尊严、人格、生活、物质等等各方面健全行走的脊梁。············································································································································看到底下的评论以及上面有人回答,多做几句解释。我想提问者问出这个问题,所说的人际交往应该不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普通生活情况下的正常人际交流,这里的人际关系所指的应该级别更高一些,需要时间锻炼、培养。人际关系重要,但与学习比起来也不那么重要,我以自己为例说明一下:本人本硕专业不一致,本科学习不好,主要做学生工作,在学生组织担任过主要职位,同时大三在校团委给学生干部培训班当辅导员,学员都是各院系各组织主席,包括校学生会主席,算是在人际关系以及组织里混得不错,整个本科生涯,学术水平不咋地,在学生工作这一块我自认为做到了顶尖位置。本科毕业,成绩不好,所以没有找专业公司,经过几轮面试,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做管培生,但是因为后来考研考上了放弃了。现在硕士即将毕业,投了几份简历,目前手上有两家研究院两家军工的offer,在挑选当中。本科那会一起进管培生的哥们,目前我知道的,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基本在做销售或人力这一块,工资待遇不错,但是辛苦;在做专业这一块的,基本上已经都在转行技术。所以,我想说的是,走哪条路都会有出路,但是出路如何,发展如何,往下看。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专业性质不一样,但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如果你读到了硕士及以上,我觉得技术才是你的立身之本。相比较而言,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能让你更容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让自己的生活出彩。更进一步的说,就算你人际关系做到再好,做到极致,你也到不了顶尖水平,任何行业,任何组织团体,顶端的那扇门肯定只有专业基础才是敲门砖,而人际关系只是助力腾飞的翅膀。在中国这样的体制下,翻翻领导人的履历,看看哪一个不是依靠专业技能起步而是依靠能说会道上位的?在我的了解当中,基本上所有的领导都是在技术岗位上走上管理岗位,就算是文科经济管理等等领域,也是要讲究专业水平,而不是人际交往。所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在读生们,不要被我的答案或者哪几个答案所左右,我们给出来的只是一个参考,一个自己的经历中所总结的个人见解,真正怎么去对自己定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在哪方更容易出彩,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能符合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考虑清楚再决定。
大学里,学习并不只限于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学习【如何正确的与人沟通交流】也很重要。不要把“人际关系”狭隘的理解为“跪舔”“虚伪”啊。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交集,如何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这也是需要学习需要练习的技能啊~在学生时代,有很多人其实在“人际交往”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在很多人眼里,“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主业,而这件事情完全可以不依靠与任何人的沟通交流而完成。平日的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一样简单的。愿意和谁多说几句话就说,不愿意理谁就可以不理,自己愿意特立独行也没人管你。平日里交往的,一般也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不想与谁发生接触,不予理会也没有什么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囿于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与重视,很多人实际上是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的。对于一个学生而言,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并不是致命缺陷。而到了社会中,人与人的职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交联,沟通能力的缺失可能直接导致日常工作进展不畅,或者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现在被很多人诟病的“奇葩实习生”等问题,其人未必是有意冒犯办公室里的前辈,可能只是不知道如何得体的与人沟通而已。没有人是与生具来“会来事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需要锻炼,如果中小学阶段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件事的话,大学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首先,这种方面犯的二说错的话,越早犯对人未来的影响越小。年轻是最好的资本。对不同年龄的人,大家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其次,这个时候口无遮拦,后果比以后要小一些。年轻的时候,本身能量就小,扑腾不出什么水花来,无非是得罪了老师被挂科,或者被女神无情拒绝而已。长大了,身上的责任重了,能捅的篓子也就没这么小了。我个人其实很赞成在不影响正事儿的情况下多与人沟通交流。这不是说要跪舔谁或者拉帮结派互相吹捧,而是为未来积累沟通技巧。比如很多人一直在黑的“加入学生会”,我个人倒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如何和自己生活背景思维方式etc都可能不同的同部门同学一起组成团队工作?必须和不喜欢的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如何把公私分开?当自己的想法和部长的意见发生冲突,该如何解决?自己做部长的时候,如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自己部门和其他部门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解决才可以顾全大局?……这些事情,在学生工作中会得到锻炼。而这些能力,虽然没有写在成绩单上,但和一个人的在学业中表现的能力同样重要。个人认为,多出去走走,和各种年龄身份的人多接触一些也是好事。面对长辈的时候,如何表现的不失礼数?面对级别比自己高的人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卑不亢?当和有些人的观念相左的时候,如何求同存异?……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提早见识这个社会的五光十色,在进入社会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无所适从。大学里面究竟是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我想这个问题从来就不应该是二选一啊~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学习和练习,而大学是你最好的时机。就这样。
在我看来,学习是升级打怪做任务,必然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人际交往不是任务,而是随时随地的心态,心理上的安全感亲和力,这种状态与人形影不离有如健康,重要性也绝不亚于学习。人际交往的价值一方面是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的技能交换,如@罗文益所言;但我想补充的是,人际交往还有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经历分享。成长和优秀是自己的,生活的目的除了攀登、追逐还有队友间的默契。也许初入大学你会发现,这位同学不懂我的兴趣,那位同学不理解我的身世,导师不明白为什么我看那么虚幻的书,室友一心玩摇一摇毫不在意我在知乎上写了一个好答案……我当然不会停止练级,停止学习,停止兴趣。我可以选择和懂得我学术的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有共同兴趣的人分享我的爱好,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学会和不懂我们的人相处、分享故事和心情。毕业以后,接下来工作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与不那么知音的人共度的。纵然我能优秀到众人瞻仰谦诚以待,却难以找到人分享简单的快乐情趣忧虑弱智,也是一种失落。社团会给不同的人一个统一的目标去努力,去经历,去成长,去分享回忆,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累积人脉是一个功利的结果,但这其实是共同经验分享回忆的附属赠礼。题主问这一个问题,我猜测是两边都想经历、而两边都不想放弃,希望不要走错路。但我的建议是: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寻找那条最正确的路,听从直觉好了。你爱好学术,去钻研吧,闲下来也大大方方和学渣们好好玩玩疯疯吃点麻辣香锅放空一下;你爱组织活动,就去参加社团吧,不要逃课,不要无视作业,咱不当学霸,也不以此借口逃避学习的压力和瓶颈。其实在大学的前两年,我是特别投入在自己的奋斗事业上,忽视了许多原本可以一辈子回味的与同僚共筑的回忆。不同阶段经历曾以不同形式偏执过,也傲娇过,也脆弱过,每一段经历的收获和教训才成就了今天的想法和态度。所以,大可随性一点,只要懂得承担、自省,青春容得下你犯错。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直到最近算是理出了一点头绪,我愿意聊聊我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大三狗,在一所向“世界一流”方向努力的大学(官方语,虽然在我看来大学追求目标不应限于此)学习生活,算来已经2年零2个月,这一年过去,即将面临司法考试与研究生考试。据我两年多的观察体会,在选择放弃衡平得失中,我认为大学中,应当留下一些纯粹的东西。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周围同学朋友们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并不那么纯粹,让我觉得他们人生中缺少一些必要的态度与个性。我赞成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生会是一个值得过的人生,唯有纯粹的东西才不失为丰富吧。你可能会问:大学生活才能称作纯粹的东西?我的答案是: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和知识。1.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里的爱情当然也包括亲情与友情。历史长河中,描绘情感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罗贯中笔下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茨威格笔下的那个痴情的陌生女人的来信,甚至是卡梅隆镜头里的Rose和Jack(虽已被证明历史上并无真事),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想说的是,站在历史角度的来看,对人类留下深刻影响最为的便是讴歌感情的文学作品,以至于百年千年后人们还能谈论与传颂他们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康德卢梭是谁,但他可能读过红楼水浒三国。可见,那些曾经的“纯粹”美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久弥新,穿越古老的时空而进入一代代人的视野,也为他们所感动。2.知识与思想思想家改变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举个例子,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命题至今影响着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解释与实践。德国通过了一部航空法案,说如果飞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在它飞入市区沿着轨迹会撞击高楼的前多少秒的有效时间内,国家安全部门有权击落被劫持的飞机以免大楼更多的人因此丧命。联邦法院判决此条法律违宪,理由便在于国家把这些人当做了达成保护更多人这一目的手段与工具,因而这条法律无效。同那些讴歌美好感情的文学作品一样,思想家们的思想成为人类精神的宝库,穿越他们的年代而抵达我们今天的世界。我们回头望向那些思想的巨人,心里面充满虔诚的感激之情。所以,尤其是在大学生活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别去为未来的人生做太多的归化,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些单纯的东西,诚心实意的对待别人并懂得感恩,努力学好专业的知识(最好选择的专业是你喜欢的),为此你需要看书多和别人平等无杂念的交流思想,我觉得大学如果能在这两方面问心无愧的话便足够了。——————11.22更新——————收获知乎上的第一个赞,小开心。上述仅说明了大学应当追求的两样东西:纯粹的情感与纯粹的知识,可能并没有回答楼主的问题“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在我看来,只要所学的知识发自内心的好奇,与他人的交往不带功利的目的,楼主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矛盾也就不那么激烈了。我猜楼主(以及其他同有困惑的同学)刚入大学(或已经一段时间但仍纠结于大学之意义),每天忙于社团(办活动、写策划、填场等等)、上课、聚会吃饭、上雅思托福班,难得闲下来,一闲下来看到别人忙碌着,怕自己被别人落下。时间有限,要干的事情太多,于是纠结于我要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更多一点还是人际交往上更多一点。我的答案是:努力把一些功利繁杂的思想排除在外,学习与人际交往保留纯粹的态度,你的时间将足够充裕,甚至可以投入到其他的兴趣上。一、大学追求的价值——知识与情感:无奈的现状、应持的态度与可尝试的行动(一)学习:“学以致知”而非“学以致用”顾名思义,学习就是为了知道的而非为了应用的。你可能立即否定我的提法,可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在“学习”上都干了些什么?1.大家都在为了学习做什么(现状)——为了保研而奋斗!?我是学社会科学的,理工科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这代大学生对于“保研”二字似乎异常敏感,提及保研往往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什么。在我们大学,保研成绩=80%GPA+10%学术科研+10%学生工作。我想你可能猜到大家再忙些什么了,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们很多都在为了各部分被加权的百分比努力。我想,可以将他们的学习称作“学以致用”了吧。请注意(尤其是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同学们):(1)所谓GPA(学分绩):仅仅是衡量你的真实学习水平的一个微弱的参考指标。取得一个不理想的成绩绝不代表你的努力=0,那些取得高成绩(我们这统称4.0)的无非是擅长于考试罢了。我一直以为:只为GPA而学会忽视学问本身的价值,而缺乏对学问的一种尊重的心态。(2)所谓“培养科研能力”:A.关于“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一类,如果它占用了你很长时间,你感觉相较于读书从这里收获甚微的话,做一次就可以了。大学里的各种科研活动(尤其是社会科学,在我们这体现为各种“创”),在我看来,最大的收获是能和三四个靠谱的小伙伴一起合作的时光,繁重的事务最能考验一个人品质,度过“选题-找老师-写提纲-最终作品稿”这样一段时间,合作的伙伴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坚固,其间的苦辣酸甜会是大学生活中非常珍贵的财富。不过,这并不代表你可能从中收获多少知识,或是自己的努力会与结果有多么强烈的因果关系,反而相反。一个没有学民法的学生如何做金融法的研究?你的专业知识究竟能对最后的调研结论能有多大的作用?恐怕这种创新计划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了。所以,决定之前请慎重思考: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做出的含金量几乎为零的成果,即便从中收获了友谊,可浪费的多少宝贵的时间学习你本该倾心学习的专业知识呢?我看到太多的身边的同学,忙忙碌碌于大创小创、社团工作,忘记了大学本本在专业的学习。大二下学期男神民法老师激情澎湃的讲授,能有多少人认真在听而没在微信朋友圈淘宝虎扑篮球打2k以及其他各种繁忙的事务?舍本逐末也。以至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忽然无所适从了。B.本科阶段在一级刊物发表文章?私以为不要为此做过多的努力。必须承认,很多人在社会科学的思维能力上很有天赋,可是,想达到在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水平却仍需相当功力的积累。否则易陷入一种盲目,囿于自己的小天地而不知山外之山,自以为掌握了学科的精髓与奥妙,却不知学问无止境,现实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理论、规则、实践的矛盾绝无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11.27更新————2.对学习应持的态度: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学问,摒弃分数等杂念,切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从小到大,成绩、排名是每一个学生、家长、老师头脑中极为重要的评价学习的因素。以至于到了大学,这样的惯性依然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一个简单的区间为[0-4](我们学校GPA算法)的数字,深刻的改变着你我以及周围人的行动。在我观察看来,大多数人的态度是这样的:(1)选课:“给分好吗?”A.虽然老师讲的很好,但给分不好的不选。B.只要给分好,即使是大水课也要选。C.最好不点名没作业期末考试一篇论文。(2)上课:A.必修课给分好的水一水懒一懒也不会影响成绩,想听的时候听一下;给分不好的赶紧下课问老师问题让老师对自己有印象,为了和老师搞好关系而给老师发邮件问问题,可这些问题自己没有深入思考,或是只要稍稍读一点文献就可以明白。B.选修课好玩的听一听,难懂的就算了吧。一节课能有一半人在抬头看你老师讲就不错了。为此我为那些认真备课学问人品俱佳的老师由于学生的堕落造成的课堂效果感到很是心酸!可没有办法,听与不听、来与不来是学生的权利,既为权利则可行使也可不行使,他人无权干涉。(3)考试:尤其社会学科,在考试前疯狂刷夜突击(当然我不反对,我反对的是平时不学就靠期末背)。可是,就应付考试而背的东西,记得越快忘得越快,原因在于记忆的时候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些概念、原理、规则内在的合理性,究竟要解决现实中的什么问题(对法学尤甚)。应持的态度:很是喜欢张明楷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刑法教授)的一段话,特此摘录供各位参考:张明楷在《中国法学家访谈录》中对法科学子说道:“选择一项你爱好的事业作为今后的工作,这样你就不会怕苦、怕累。希望同学们能抵制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不要盲目跟风,应有自己的主见与个性;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社会,多思考问题。一定要脚踏实地做学问,摒弃分数等杂念,切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真正优秀的学生,要掌握良好的法律思维和解释方法,这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得到的。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法律所要求的正义感,要把法律的正义变成自己心中的正义,把正义的法理念,变成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每当纠结于期末考试影响的GPA、大学应当做些什么时,我就把张老师的话拿出来读一读,心情便好了很多,义无反顾的沿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前行。别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选课。只要这是一个有真才实学、认真备课讲课、能从中有所收获的课都纳入我的选课与听课范围。那些没选上的课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我都会去听一听。有些课(法学中的一些极重要的部门法,比如民法和刑法)一年的时间不可能把它搞明白,头脑中还存在很多逻辑不连贯与矛盾之处。再去听一听别的老师的课也是我的选择。别为了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特意给老师发邮件(来让老师知道我的名字)。如果一个问题思考成熟,经同学讨论无果(对方不能说服我或他也有同样的疑惑),我会选择下课去问,节省时间又能清楚的表达疑问、思考解答、再提出疑问、再思考解答,在一个反复的纯粹的知识的交流中释疑解惑,别去在乎那些纯粹的学问之外的东西。别为了一个高的分数而疯狂刷夜不顾健康。并不是真的对考试多么胸有成竹,相反我一度怀疑自己应对考试的能力。也不是我多洒脱而做到“视保研为粪土”,而是觉得刷夜去应付考试或许得不偿失。熬夜对身体的损害实在不小,同时又是一个被时间催赶完成任务迅速记忆的过程,我又不喜欢。把脑子里的东西串一串,写在卷子上就好了。我的体会是:当你不那么在意分数的时候,考试时没有那么紧张,不会为考试的后果而担心,反而可能会把你的真实水平反映在成绩上。————————15.3.16更新————————谢谢诸位的点赞。倘若我将这些想法同我的室友聊的话,恐怕很难会有什么共鸣。知乎这样一个地方让我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落成文字,同各位分享。时间过得真快,这半年发生了很多故事。我不知道,当以后重新看自己的文字而诚实地面对自己时,会对我曾经写下的看法抱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时间真的有种魔力,曾以为会永恒不变的东西在生命的洪流中时隐时现终而消失,曾经以为永远不可能发生之事无可逃避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人还是不能太自信、太倔强。我接受上帝为命运所作的安排,我相信上帝造人带着他独特的思考。(二)读书:了解知识、丰富思想的有效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永远不过时。看书有两种,一类是不得不读之书,比如需要考试、为专业所需,一类是兴趣所在之书,兴趣因人各异。兴趣所在若能与专业之书重合,那便很幸运了。读什么闲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偏好、品味,看一个人的书架便能大致了解这个人。不建议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专业书上,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兴趣所在的好书去读。二、感情:它恐怕是世界上最难让人琢磨明白的事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免带有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感情更是如此,每个人的经历和体会都千差万别,对感情的理解大不相同,我只能聊聊我的经历与看法,正在读这篇回答的你也许会有同感,也许不赞同我的提法。我觉得都是好事,这正说明我们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我宁愿把我接下来的聊的想法与故事作为对自己心情的打扫与整理,那儿已经很久没人进来过了,满落灰尘。不过这也许已经超出题主的问题了。关于感情,周国平先生的见解比我深刻的多,从《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到《善良丰富高贵》,总是能读到一些颇让人回味的提法,但那需要安静地、信任地、平等地的心灵交流,善意地去理解作者的提法与人生经历,也许会发现,周国平对人生的思考还是相当深刻的。在如此热闹的世界中,与周国平先生真正有共鸣的读者似乎不多了。我曾和很多人聊过或者推荐过他的书,得到的回应寥寥无几。我想这没有是非可言,高下之分,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不一样而已。聊聊我这20年的体会和经历:情感在我生命中的位置,比前者重要的多的多。要诚实的面对的自己的情感,但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一直这么觉得。似乎没人能够确定无疑喜欢面前的这个人,至少我现在没有了这个信心。嗯。。。祝你好梦。。。———分割线·待续———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高票的回答大多都说他们大学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而且答案中流露出的一些偏激的意见让人无法认同。先占个楼,有时间待编辑///////////////////////////我是分割线/////////////////////////////////
学习和人际关系一样重要。
先不谈学习,说说人际关系。
先说下我的看法,毫无疑问它是有用的,很有用。请正确的看待人际关系,相对于朋友而言,人际关系对我是一个新的词汇。
我的朋友,我可以在他们面前放开自己的,可以向他们露出自己的脆弱的一面,我们是精神上的伴侣,彼此需要并且相互拥抱着。
在大学中通过各种各样渠道认识的人,是另一种情况。我在他们面前,冷静,寡言,深刻,尽全力的展现我自己的价值,而且我无时无刻不在这样做,我是怎么想的呢?因为我认识的这些人,有些真的非常厉害!我佩服他们,我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我希望在他们毕业之后遇到法律上的问题会想到,大学认识我这样一个人,而且还不错,他们,就是我的财路。我很可能就是他们认识的第一个律师。我是他们的朋友,而且专业知识过硬,人品够好,那有生意可做的时候不找我找谁啊?
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其实高票的答案我也是赞同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对方的价值被你认同,而你也有宝贵的东西可以呈现给对方,你们互相交换你们的价值,获得共利。
可是不能就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可呈现给别人就封闭自己,自己进步和认识新朋友是一点都不矛盾的。
一边勇敢的认识更多厉害的人,一边让自己变得向他们一样厉害吧!
当然是学习了,而且还要逃课去学习大学老师单就授课水平而言,普遍来看,并不是很高,尤其是理工科老师。具体分析暂且不表。而其所教授知识也由于受其授课水平限制,并不能100%的传达给学生,更不用传达一些感性的、或者具体来说,关乎知识体系建立的整体认知。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出于以上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就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课程内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代替课堂教学,甚至能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而自学的优势在此也略过不提。再就大学和大学生而言,本质上就是自由的。学生并没有前来听课的义务,毕竟其所接受的又不是义务教育。
我觉得这世界上最蠢的问题就是那些教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这种多样性造就了人类社会。这世界上有些人相信提升自己最重要,这样的人能够解决各种技术难题,胜任各种专业性工作;而有些人相信经营好人脉最重要,这样的人则能够整合资源,借力打力,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应该说我们这个社会同时需要这两种人,并无所谓好与不好。你可以选择成为其中一种人,可以不去跟另一种人交朋友,但是也没必要对另一种人露出不屑的神情。所以说,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衡量好自己的性格和对未来的期望,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好,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的话,建议你做个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或者MBIT才储分析,应该能给你一些参考。
【相传,大学里有四种狗】第一种,是学习狗。学习狗里面又分为霸狗、魔狗、神狗。各自的区别看各大朋友圈和贴吧参考学霸等名词解释。他们在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三线来回飞奔,他们的轨迹在学校里画的是一个个三角形。(别吐槽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情况)他们是老师的心肝宝贝,是期末复习,啊!是预习资料的重要来源。他们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把酒论诗、吟诗作对、花前月下、十动然拒、我勒个去……(我是渣狗,汪!)他们专业素养过硬,把奖学金换成一元硬币就可以铺满一张床,把赖床的我淹死。考证书就像是集邮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金贵,四年下来又能淹死刚刚爬出硬币海的我。身边的人有的膜拜、有的嘲讽。我通常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的朋友圈,不百度个半个小时看懂他们在朋友圈里@的开普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帕斯卡、马斯洛、古斯特夫……我都不好意思点个赞表示“朕已阅”。他们最后要不就被封为神,就像《社交网络》里面马克扎布随口说出了教授问的超难问题一样;要不就被戴上了高分低能的帽子,成了《三个傻瓜》里面能精准背出书本定义的那个人,甚至别人眼中的“雨人”。但是我敢肯定的是,他们比我们学得要多,也懂更多领域的知识。他们是最符合“学生”身份的一群人。第二种,叫社交狗。混迹各大学生会、同乡会、大食会、鸡尾酒会……之所以说是“混”就是经常挂个名去认识去社交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要不就常常去各式各样的派对par par par,要不就去和男神或女神啪啪啪。手机里面微信QQ陌陌的好友通讯录看个遍都要几十分钟,刷到我手抽筋。(我是小圈子狗,朋友圈几分钟就刷到了“啊呀双十一买了好多东西啊剁剁剁”,再刷几分钟就看到端午节快乐的了,汪!)《录取通知书》里面自由的大学模式绝对就是他们的最爱。所以,他们的人脉是最广的,他们的关系网是最大的,什么学院的人都认识,音乐舞蹈和新闻专业的妹子联系方式更是如数家珍。通常他们家庭背景都不错,不用认真读书但出来工作拼个爹肯定是可以完胜的。他们早就赢在了起跑线,所以会有空闲去social。第三种,叫工作狗。当你在撸啊撸推高地的时候,他们在写策划在开会;当你在隔壁宿舍串门侃大山的时候,他们在写策划在开会;当你期末突击奋力制作小抄的时候,他们在写策划在开会;当你周末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的时候,他们在写策划在开会……他们全部生命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无止境的工作当中,有时候不禁会问:真的有那么多事情要干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在写策划在开会。毫无疑问,他们的工作能力的是拔尖的。他们知道在工作中怎样把事情做好,怎样去思考工作伙伴、竞争对手的事情,知道如何才是有逻辑而且合理地安排人手分配资源。他们的执行力和统筹力是其他狗望尘莫及的。第四种,就是空白狗。和上面三种狗完全不沾边。他们不学习,不社交,不工作,坚决实行三不主义。是学习狗鄙视、社交狗蔑视、工作狗忽视的一群狗。他们自娱自乐的技能全点满了,一套连续剧一个游戏一场直播就可以满足半天的需求,他们都是回笼教教徒、都是课堂上的特困生、都是上床后拿着手机玩到半夜才睡觉的一群狗。差不多睡着了,就刚好碰上了学习狗从图书馆回来,社交狗打电话说去大排档拖回喝醉的他,工作狗打开电脑开始写策划……其实,(转折来了~~)大家也知道,当别人说到“其实”的时候,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我以上说的都不重要,纯粹就是凑个字数罢了。下面我要说的才是重点。” 把大学狗这样分类是不科学的。因为很多狗,包括我自己,都是几种狗的综合体。在拿着奖学金的同时,呼朋唤友开个party庆祝;在看着连续剧吃几大包瓜子的同时,期末可以考个全专业前五;在一场场的社交中,完成了工作的布置、建立了合作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可以成为那《伟大的盖茨比》里面事业成功、夜夜举办party但神秘的盖茨比。那么,回到po主的问题“大学里到底是学什么?” 我认为,这个问题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和“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共存还是互斥,甚至其他更多在大学里面看似矛盾的东西怎样去处理。其实,(“其实”又来了)在大学里,唯一真正要去学的是——认识你自己。当你真正认识到你是一个学习狗,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就去做一只学习狗吧;当你认识到自己喜欢在人群中表现自己去融入他们圈子的时候,就去做一只社交狗吧;当你认识到你喜欢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办一次成功的活动,就去做一只工作狗吧;唯独是空白狗,要警惕自己不要去虚度这四年的大学时光。对于学习狗,我坚信“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对于社交狗,我确信“自身没有能力的人进行再多的社交也会相忘江湖。”对于工作狗,我肯定“见识和眼界能保证你不会沦落为一件工具。”对于空白狗,我必信“终有一天会懊悔那个不曾为自己努力过的自己。”无论你是那只大学狗,认识自己,做好自己,这就是你的大学。
强烈反对排名第一的答案。首先,答案里面自己说了可能言辞比较激烈,但是激烈可以,在我看来你的回答实在没有逻辑性。(手机答题不方便复制答案中的语言,大概描述下)你说人际关系相比较学习,一点不可比。然后把人际关系窄化到了参加社团。好,就顺着这个思路来。首先,答主自己说自己几乎没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可能,参加过,然后发现这类社团没有什么益处。就他自己的观点,大学里的组织松散,成员幼稚,通过组织领导这些人,完全不可能使得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有所长进。完全浪费时间。听起来很对?可是,他的前提完全是大学的组织松散,成员幼稚。事实呢?一个基本不参加社团活动的人,听过别人的口述,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再看看,答主说的学习状态。完全是独立自主,朝着自己的目标,有效利用各类资源的完美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和参加社团培养的能力相比。自然学习重要啊。这还有什么好比较的?可笑的是,答主自己最后说。中国的大学生大都没有什么人生规划,缺乏学习兴趣。然后,这样的大学生,在答主的论述中。对学习,可以做到完美的学习状态了。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仍旧全都是一副扶不起的阿斗样?条件不对等的比较就是耍流氓。更别说,答主窄化的人际关系定义。我觉得完全是糟糕的回答。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大学的学习其实不在于学哪个更重要。在于去学!比如说在学习的时候,与老师的沟通,与同学的沟通。这些沟通之中,就在培养的你的沟通能力,进而完善你的人际关系。可能,因为赶一个科研,要突然借用实验室,然后过去苦苦哀求实验老师。可能因为一次论文与老师反复研讨,不眠不休。在学习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这东西可自然而然去发展的。当然,我指的学习不是自己闷头学习不与外界交流的学。而社团活动,很多把这个看做代表人际关系培养的代表。我也这么去说,我本人参加社团,辩论社团。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要组织策划一次次比赛,我得考虑所有人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辩题设置,邀请老师做评委,做宣传等,在这些活动中对我的能力是全方位的提高的,别提辩论本身对于我思辨能力的提高。而思辨能力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我想要说的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可能单纯讲一块块分割明确的方面,只要你去学你去做,肯定对你有所提高。可能,我对题主要比较出哪个重要没有做出回答。但是,这些就是我想对题主说的。以上。论述可能极不完善,实在仓促写完。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看到这个话题,心里忽然有一点心酸。这些心酸,来自于我有答案,和那些与我的答案相悖的现实。
我的答案是:我觉得上大学人际关系没那么重要,但是一定要有那么几个死党、闺蜜、兄弟、哥们儿,能让我在多年以后,想起我的大学,及时不记得自己学了什么,也记得:他们陪我度过了那些过去的日子。可惜,我没有,我没有那么一群至交好友,甚至,我的大学让我看清了人心,也看轻了某些人。
大学宿舍有4个女生:湖南的小于,唐山的小董,我,北京的小李。小于家是做烟酒生意的,条件不错;小董的父亲在唐山做煤炭生意,她是她爸二婚生下的女儿,家里的公主;我,祖上倒数8辈都是农村人,家里没什么权势钱财,好在爸妈靠自己的一双手,过上小康生活,衣食无忧;小李地道北京人,父母都是上市公司高管,条件最好的是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对我们几个,现在想起来,从来没有用真心对待过
让我看清有些东西的,就是小董和小李。小董唐山来的,家里条件不错,但是对于北京的了解程度肯定不如土生土长的小李,所以小董喜欢跟风,小李买了什么衣服、鞋子,什么牌子的手机、化妆品、零食,小董一定会买一样的,但是小李又从心里看不上小董,认为她土,就是这样微妙的关系。
两件事让我对大学期间的人际关系不抱任何希望。
事件一:大二有一年,我们换宿舍楼,当时的规定是:现在住什么床位,到新宿舍依然按照原来的床位住。当时,周末,小李还没有从家里来学校,宿舍只剩下我、小董、小于搬东西。收拾好搬进去的时候,我不知道哪根筋有问题,算错了自己的床位,把东西放到对面原本属于小李的床位上了。当时我并非故意的,而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放错了。不开心的经历从这里开始。我第二次放好东西下楼时,看见小董在我前面走,正要打招呼,听见她在电话里说:“小李,你丫干嘛呢?还不回来,再不回来你床位就要被小章那傻逼占了你知道吗!她故意趁你不在把自己东西放在你床位上了。为啥?因为你那个床位阳光好,光照的时间长呗,离暖气还近,冬天暖和。我跟她说了别放那儿,但是那傻逼说那是她的床位,所以就不搬,你赶紧打电话骂丫的去,臭傻逼!”天知道那时候我的心情!在我听到这写之前,我对小董可以算是掏心掏肺了:冬天宿舍很冷,我洗衣服的时候她有一两件,我都顺便洗了;她生病了,我晚上11点多下着雪给她出去买药;她胃疼,我半夜12点下楼去敲宿管阿姨的门,给她倒热水回来,冲好药给她喝....然后,如我所料,小李给我打电话了,第一句是:“你丫傻逼吧,让你从我床位上搬走你没听见啊,装什么孙子整天的!......”后面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哭了。我知道,这件事我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但事实真的不是小董描述的那样。本来还想解释一下,后来想想:没意思,如果懂我是什么样的人 ,不需要解释。所以,我当时就从那个宿舍搬出来,去对门的宿舍住了。
事件二:大学期间,我谈了一个男朋友。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所以一到周五,就跑去网吧一宿一宿玩游戏,那时候很迷恋CS和CF。通常是晚上10点去,第二天早上7点回宿舍。每次,小董和小李都质问我:你干嘛去了,晚上不回来?开始几次,我还觉得蛮开心的,觉得他们是关心我,所以如实回答了。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后来几次,她俩总是试探性的问你是不是真的上网去了,有别的事儿你可以告诉我们啊,没必要隐瞒。而我的答案,始终如一。终于,最后一次,她们忍不住了:“你丫和你男人开房就说开房去了,说她妈什么打游戏去了,装清纯、装孙子有劲么?睡了就说睡了,有他妈什么大不了的?给我们讲讲你俩到底怎么睡的会死么?傻逼不傻逼啊?!”——绝对是愤怒的语气,不是开玩笑!当时我就愣了:我真的确实去打游戏了,我跟我大学期间的男朋友交往两年,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发生任何关系,更没有开房。况且,即使真的开房了,这也是我的个人私事,我从不觉得我需要将我自己的私事毫无保留的告诉她们,我没有这个义务。从那天开始,我在宿舍被隔离了,她俩告诉小于不要理我,说我这人装清纯、装逼,不能和我交往。很长一段时间,她俩在宿舍都是指桑骂槐的骂我,而我,没觉得自己做错了,所以也没去找他们解释,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之后,同样的情形,再一次重演了,还是她俩发起的,同样的台词、同样的理由,不过,遭殃的是小于,而小于也和我一样,选择了沉默,不解释。——-————————分割线
这两件事是我大学记忆里最深刻的一部分,永远都不会忘记。加之后来发生了一系列7788的事情,不管是谁对谁错,我终究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大学期间我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现在想起来,与其花时间与她们纠缠,不如自己多看看书、多学习。
前几天,和一个在知乎还小有名气的高中同学聊天,聊起近况,他说:我最近拉黑了很多人。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有病。但是他告诉我:拉黑的理由是,我说什么他们不懂,我的专业上的东西他们不明白,所以他们总觉得我装逼,活的不切实际,所以骂我是疯子。我金融、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听不懂,我就是疯子吗?原本大学跟他们关系不错的,但是现在发现,那时候的人际关系网,太脆弱了,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流逝。听他说完,我觉得他其实说的并非错误,大学期间是人际关系,跟专业知识相比,就是这么微不足道,以至于这种人际关系根本无法包容对方的生活方式。——————————————————————————分割线
这是我的回答,也是一种絮叨,句句属实,字字真诚。
大学的目的在于:弄清楚三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把这三点弄清楚了才算没白上学。问:人际关系重要还是学习重要?——人际关系的处理难道不在于学习范畴吗?题主把学习的概念理解错了。学习,从来都不应该是背书,做作业,考试拿高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把老师的话当作至理名言,把书上五颜六色密密麻麻的笔记当作金科玉律;也从来不是考个好大学,拿全额奖学金,保研,出国,拼托福拼雅思拼绩点拼GRE;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有令人艳羡的房子,车子,妻子,孩子,位子,票子……你只有先明白,人生只有这么一次,而且是属于你自己掌握。才不会盲目跟着周围人云亦云,不会被太多的“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指导,朋友的告诫”牵着鼻子走,不会被周围人的“考雅思托福”“酒席饭桌拓展人脉”“送礼走关系找份好工作”这样的浮躁和喧嚣冲昏头脑……你得明白,你是谁,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只要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学习,才能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刚刚说过,学习,绝对不仅限于三尺讲台一方课桌。了解为人处事的原则,掌握自力更生的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研究大众心理,探索科技发展趋势,关注时尚潮流热点,寻求志同道合的好友,外在培养举止礼仪着装口才,内在修炼胸怀气度个性涵养……为什么,大家就认为这些不是在学习呢?甚至,与人交谈三分钟,发现对方知识渊博谈吐不凡,对比之后总结自己的缺点找出改进方法,这也叫学习啊。甚甚至,在菜场发现一卖菜大娘,上有七十双亲,下有三五幼崽,老公嗜赌成性家徒四壁,自己又一身顽疾。靠着一双粗糙的手,种菜卖菜养活一家,不仅将家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乐观直爽与人为善……心中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对大娘的意志力,秉性等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啊。虽然扯得有点远,不过我想说的是:学习,不只在课堂。它无处不在,不限地点,不限时间,甚至不限对象。题主所说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哪个重要?当然是学习重要。而这个学习,断然不光是你的课本,它包含人际关系,包含你对世界的态度,你的胸怀,你的知识面,构成你核心竞争力的技能,你的处事原则,你的未来规划……它保罗万象。学习是一个伴随一生的事物。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停止学习。只有这样,我们今天才比昨天优秀,明天才比今天出色。所以,学习很重要,不光在你大学期间。就算将来你走入社会,你娶妻生子,你事业有成,你年老色衰……也一样,很重要。那么,要学习的那么多,怎么选择重点学什么呢?(毕竟是要有重点学习方向的吧)好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如果你知道了自己是谁,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知道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努力了。你渴望知识渊博,那就博览众书;渴望谈吐不凡,那就练习演讲训练口才;渴望外表不俗,那就学习服装搭配妆容修饰;渴望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那就认认真真潜心专研……大学里,几乎都是属于自己的时间,选对方向,好好努力。毕竟以后,很少再有这样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大块时间了。 第三个问题,怎样学习。我想无需多言了。当你弄清楚第二个问题之后,很多方法就水到渠成了,看书,看视频,拜师学艺,不厌其烦的模仿,询问与请教……anyway,明白了第一和第二问的基础上,找到学习方法是很简单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2W1H”的阐释(2W:Why,What。1H:How)偶然看到这个题目,发现自己想说的很多。在这个四处充斥着“XX潮”“XX热”的世界,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以上回答,不知道能不能解决题主的困惑,希望能对有些人有点启发。
我认为那要看你去的什么大学!如果是好大学,学习与人际关系并重!因为那些人是有思想的人,有未来的人!跟他们一起能扩充你的人脉,对你的未来会有直接帮助的!想反,如果你在一个比较次的大学,对于这里的学生,我只想说,算了,和他们交朋友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从他们那里你学不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想反可能还会把你带坏,怎么办那,孩子!学习吧!!只有学习让自己变强大起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真的,我就在一个很次的本科,这里的同学我就不在此评论了!我现在唯一做的就是安心学习,变强自己,到时候朋友自会有!!!!
我告诉你两个都不重要你会不会打我?我想你说的重要性针对的就是所谓的“成功”。所以:人际关系不重要的原因:屌丝的朋友99%是屌丝。别做梦傍高富帅了。跟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我忘记谁说过了: “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决于你能给别人多少,不取决于别人能给你多少。”这是真理。学习不重要的原因是:根据统计分析,至少我身边,看上去学习成绩好不好,和收入高不高,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有逻辑关系的是,够不够聪明,能力够不够强。而遗憾的是,这是你学不了的。所以,你看,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只能决定你将来的下限。而你将来的上限能到多少,老天爷在你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好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魔力网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