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政治北京卷】08年北京卷简单选择题,非常感谢!

2013高考文综历史北京卷,选择题及重点大题解析
作者:新东方在线 关也
  2013文综科目的考试已结束,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高考文综历史名师关也第一时间对2013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进行点评。
  前面,关也老师已对今年北京卷的考试特点、考试难度进行了点评,下面将对重点题目进行全面深度的解析,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准确估分有帮助,同时也希望广大2014高考考生在备考中加以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解析
  第13题,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大家别着急,四个选项要弄清楚?我想强调的一点,这边这个图,如果是已经考过今年高考的同学,当然可以听听这个题目是如何解析的,跟我们之前备考的思路是不是吻合,如果是新的,刚接触高高真题的同学,可以注意一点,这几年北京历史的很鲜明的命题特点和规律,特点强调图文的结合或者是图文的转化,这个本质是什么?A问汉武帝在哪个地方颁布了推恩令,BC分别的选项,问你对不对,最后问你明太祖在哪个地方废除了丞相制度。就考的是每个朝代在哪,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考首都和统治区域,举一个最近的例子,08年奥运会,北京考了一个题目,考的是夏商西周他们的通知中心,都城大概分布在哪个地方,那个题目,完全是文字的表述,这个题,它的特征是他把地图结合起来了,大家一方面要知道这几个朝代首都在哪个地方,同时在地图上识别这些首都的具体的地理位置,这个图稍微模糊一点,手上有现成的题目,看一下会稍微明确一些。
  汉武帝在长安,看这个图,仔细看一下,这个地方叫做洛阳,往西走,长安在洛阳的西边,2在洛阳的东侧,这个是错的,A选项不对,应该在洛阳的西边。第二个北魏孝文帝是在大同,迁到了洛阳,而我们看圈2在哪个地方?写在洛阳以东的,迁都,刚好迁到洛阳,B也是不正确的,正确选项是C。D也是不对的,明都知道什么地方吗?明都定在南京,迁回到北京,1标在图上的这个地方,洛阳以西,这个地方显然不会是南京,因此从排除的角度,ABD四个选项是错的,2为什么成立?2和4先后是两宋的都城,北宋在哪,就在河南开封上,而南宋首都就是今天的杭州,当时叫做民安,二和四,大概能够对应到河南开封,浙江杭州这么一个地理位置。过去考过的同学,你们回忆一下这个题当时是否做对了。
  2014考生建议:
  新的准备进入高三的同学,要留意,读历史告白的时候,多读书,背文字就可以了,特别强调地图和文字的转化问题,书上的,包括地理,历史地理,大家是否有好好的看过,如果我们有看过,总结过来,其实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带这大家,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图案,好好的加以总结,过去的几年,年年考到,今后的考试当中,也会重要关注一些重要的地图,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图上提取出来。这是图文的问题。
  第二题目,给了一个架构,这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具有哪些性质?不知道电脑前的各位能否看的清楚这个图,这个图案不是很明确,首先最上面的,写的是中国深入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再一个顶上的位置,读到这个信息,可以做这个题目了,看到政协,在一个高的位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当时中国还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政协发挥一个什么作用?发挥一个代人大的作用,我们看小圈1,肯定成为中国政府,接受政协的领导的,因为当时政协在人大,起到一个权利机关,与此同时,在建国初期知道,当时中国叫做新民主主义国家,圈2自然也成为了具备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这个答案选择的是A,刚刚考过的,可以稍稍对对答案,想跟即将准备高考的同学,这个题之所以出来,是想强调一点,学历史,除了刚刚强调的空间上对地图的认知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东西,大家能够想得到吗?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个很重要,学历史是最最要紧的,圈3和圈4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新中国颁布宪法,首次颁布是在1954年,而且是1954年先召开了一届人大会议,有了人大,再来颁布了宪法,这是54年的资料,圈4,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哪一年完成的?是在1956年完成的,任何一个历史题目,拿出来,里面一定会涉及到时间的问题。学历史很大程度是在学时间,时间会有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历史知识太多太庞杂,给你一个忠告,把你所有课本上的知识,搭建成体系,时间架子,画在一个结构图里面,自然而然把很多东西串联清楚,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题题目本身不难,时间很重要,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比如宪法哪一年颁布,社会主义改造哪一年完成的,这个得记清楚。
  看一下下一个问题。这道题很经典,题目很简单,亮点设计和问题在哪,1986年的时间,一艘荷兰的船沉船了,船上载有青花瓷,这条船最早在哪个地方沉的?这个题很多同学在考下来之后,都说到这个问题,这个是当时条件反射的青花瓷,看到青花瓷,觉得这个题应该选哪个,青花瓷是哪个朝代最早出现的?就在元朝,中国的瓷器进入一个彩瓷的时代,很多同学第一反映是B,真正的答案是C,明末清初,到底青花瓷是在元代合适还是明朝,有的同学对比两本书,东部用的教材,西部城区的人教版的教材,到底哪套教材对青花瓷时间的定位是精准的,各位同学审题审仔细了,解题关键不在青花瓷,在于荷兰的东印公司,大家抛开中国古代观,想到世界史的话,你会想到荷兰在哪个年代?在17世纪,成立这个东印公司,你首先定位可能在17世纪,而17世纪,对应中国史在哪个年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朝代,去年备考的时候,曾经说过的,三个朝代的是所有考试一定要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个是春秋战国的时候,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大概是西方的法律,早期颁布的年代,第二个是秦始皇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第三个需要掌握的朝代,时间是明朝,大概是14世纪到17世纪左右,明朝对应到西方,西方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这个题考的是荷兰的历史,折算到中国。
  借由这个题,想跟大家说什么?现在的高考出题设计,很强调是否有开阔的视野,关注到中国的历史,西方的历史。他们是怎样同步发展,同步往前走的。我记得在之前,备考过程当中总结一些对照,把两边同时坚固。对这种题目没有太多的难度,没有这个概念,不具备一个广阔历史观察的视野,这个题会比较棘手。这个题从设计、选项这个角度,其实做的特别的聪明,有青花瓷,元代的信息,这是一个很强的误导。更加重要的是,大家在今后备考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个开阔的视野搭建起来。
  第四个题目考什么?下列各项史诗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事情,设问当中的关键词应该是哪个?是逻辑,考逻辑的匹配,北京卷从去年第一次开始,去年考了一个逻辑题,就是看前面的史实和后面的结论,逻辑题其实是跟我们死记硬背的知识,关系不大,就看你的历史推导能力是否具备,前面的史实推导后面的结论?去年第一次考,得分很低,我们观察到,如果从考试的角度来讲,去年全北京的学生,一大半,逻辑都是不太合格的。今年会好很多,因为今年在2012末的时候,涉及到逻辑题的考法了,而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上了考场,不会陌生,心理包袱就没有了,技巧就很容易做出来了。
  我们来看一下,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了,A是一个错选项,与它类似。大家看4D,苏联对于农业的投资,增长了,材料说的是对农业投资增长了,而结论说这个苏联供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到了改变,这也是典刑的跟A一样,只说农业的史时,结论会涉及到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跟A一样,因此,AD都是不对的。B和C,哪个比较合适呢?我们看B考古范县唐长安城中的仿墙,结论是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仿市制,这些词除非真的比较过,有明确的说法,就是普遍的推行开,才能选择,否则逻辑上应该是不成立的。这个答案可以选择C选项,C说的很清楚,19世纪中期,进口出口,明确告诉你了数据。他告诉你英国是外向型经济国家,有一个数据的支撑,这道题选的是C选项。高考题其实现在历史考试,考的比较灵活了,我们很多知识背下来不能够直接转化为题目,而是作为一个背景,调用它处理一些实际的问题。
  最后的选择,1871年,材料很长,主要讲它的机构是如何来运行的?这个题目的答案选择的是A选项,各邦代表组成议会,B是错误的。看一下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政府需要对皇帝负责,而且帝国首相也是皇帝任命的,这个知识点没有特别的地方。我想强调一点,在今年的三四月份的时候,当时去北工大,新东方跟其他的老师做讲座,今年的考试说明了一个变化,今年的考试说明和去年相比,你会发现,增加了三个,去年考试当中没有写到的点。第一点是德国的统一,第二个是清末的新政,还有阿里的改革。跟很多考生说过,新增加进来的考点,我们会特别的重视,特别简单的逻辑。既然加进来了,很有可能会考到。昨天看到卷子的时候,印证了之前的观点,这个点,如果在考前,知道他可能性比较大,加以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复习,应该是难不住大家的。连续五个选择题,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抽象出来一些重要的结论。我再重复说一次。
  致2014高考考生,学历史的5点建议:
  第一,时空概念特别重要。现在学历史,一定要把时间点搭建起来,在暑假希望很多高二的学生在今年高二的暑假,也是你们整个高中三年,最后用于学习的暑假,最后能够充实自己,去学习的暑假,你们回头翻翻历史书,看看时空概念是否搭建的精准,看到地图能不能转换文字。
  第二,时间线索。时间线索是否搭建清楚?我们历史是按专题来搭建的,大家看专题史的时候,能否打破书与书之间的界限,时间网络的结构,从前往后梳理一下,时空两个因素。
  第三,全球史观。视野要开阔,在我们时空体系搭建好的时候,关注一下在网络当中,世界和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往前发展的,这是全球史观的视野一定要宽。
  第四,灵活调动。三个东西掌握好以后,你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清楚以后,灵活调用这些内容。
  第五,考点增减。
  这是考题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个环节,这五个是最为基础的,其他的细节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第二部分:重点大题解析
  接下来看大题,这里给大家看两个大题,大概阐明一下回答大题的时候是怎样的?有很多同学最喜欢问什么?答文科的大题有没有套路和模板。答题的角度、规则、方法有,但是模板和套路绝对没有。现在所有的题目考的特别的灵活。这是今年37题考的第二个大题,给了一个格林尼治的时间大事记,你们在以后高考的时候,高考考场上看到的一些所有材料解析,几乎在过去三年的高中学习中绝对读不到的,设问什么东西?大家看这个表,阅读这个表格,划分一个阶段,历史进程,这个时间,从最开始英国用,某一个城市用,推广到全世界用,划分一个阶段,说明理由,一共四分。这是所有历史大题,材料解析,第一个来源,就来源于材料本身,这个东西大家分数千万不要扔掉,仔细读读表格,大概能够做一个断代,什么时候英国自己用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推向了群世界,很自然的把格林尼治的大事记分段。大题的答案来源于材料本身,第二个答案是来源于国际分析,一个历史条件,第一次接触到高考真题的模式,在以前的历史书里面,绝对不可能学过这个时间表,形成的历史条件,这个是没有学过的,怎么办?再告诉大家第二个思路。除了来自于材料本身得到的答案之外,第二个答案的来源在什么地方?一定是我们所熟悉的知识,高考的历史只可能在两个地方获取,第一归纳材料本身,第二个经由材料回忆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这就问大家了,归纳材料这个好说,仔细审审就知道了,如何通过陌生的材料,回忆起我们所学过的熟悉的历史知识呢?这边是陌生的,看到考场第一次看到的答案,答案却是我们熟悉的,学过的历史知识。两者之间大家能想得到吗?就在时间上面,陌生的材料和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大概发生在同一个时候。
  1840年,典型的英国在这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交通运输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有能力、技术、条件,制订一个世界标准时间,并且推广出去,第一个给分点。围绕工业进行展开。再往下看,40年以后,来到188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1884年开始推行了,伴随二工的推进,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逐步的确立下来了,什么叫做世界体系?春季给大家强调过,世界体系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世界市场,一个是西方对东方的殖民统治。两个关键词恰好是这个题目的剩下的给分点了。全世界有这个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统治,这些殖民者国家,也能够把他们,时间推到殖民去,工业革命,三个点合在一起,就能够解释题目的量。答案是怎样的?大家不去管它?怎么通过题目获得答案?分析材料,概括归纳材料本身,结合材料中出现的时间点,回顾所学到的历史知识。
  再给大家看第二个题目。故事很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这个东西,我在今年春季模考班,历史的冲刺班都讲过,在今年一、二模考试当中,很明显地看到一个现象。各个区教研组出一个题目,解读类题目,给一个历史材料,谈谈认识,解读这个东西,我们当时总结过答案认识类和解读类题目的规则,如何来回答,只需要把所有的题目的答案加起来,就成为一个脉络。如何能够答的全,第一步是材料本身,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一是归纳,第二解释怎么来的,原因是什么?所学的知识能否揭示这个项目本身。这个现象对后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回答出来,就能把解读类的,问题几个点采到了。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类似新的变化,也会随时跟大家加以总结,不再重复说了。
  结合了五个选择题和两个典型的大题,谈了谈我们考试的规律和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些方法,下去以后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刚才说过的那些话,选择题需要注意哪些东西,大题答案从哪里来,我们应该进行哪些规范的训练。
  最后,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高考辅导团队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2014高考考生,我们一起加油!
(责任编辑:吴焕彩)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单从试卷来说,哪个省份的高考题最难?哪个省最简单?
按投票排序
230 个回答
只要是葛军的数学题就能干掉一大堆无辜群众。PS:虽然是浙江07届考生,但葛军出的10年江苏卷的数学在事后看来确实出的不错……只是葛军这个名字已经深深植入在大家的心里造成阴影了……求阴影面积 XD
作为一名(前)广东考生,我想说其他省份的试卷都难到跪了。。 你懂老师们都说广东省的考题很简单,然后用一种关怀智障儿童成长的眼神看我们的感受吗? 你懂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时,发现自己省份的题永远出现在前三道并且标明基础题的感受吗? 你懂老师指着试卷上的某道题,说这题是外省的,你们不会做的悲哀么?你懂学校开设的竞赛班竟然只是做一做讲一讲其他省份普通题的悲伤么?你懂上了大学之后,听说大家以前都是靠刷广东题来找回信心的痛吗? 你懂听到别的省份考生吐槽广东理综容易到张张都可以考到290+的痛吗? 好吧,其实我还挺喜欢广东英语考口语和广东卷作文题目的。。——————吐槽分界线——————以下为经验之谈,有异议欢迎提出。江苏每年都被吐槽太难。全国一卷二卷每年难度不一。浙江安徽湖北山东湖南不定期突发急性高考难度增高症。(难道是因为答主是广东考生,所以看什么都觉得难?)广东北京卷在全国高考卷里算是比较容易的了。——————————————————————抛砖引玉,希望见到专业人士的答案浮出水面
刷五三的时候 作为广东考生总被吓的一把鼻涕一把尿但茫茫题海中 海南卷总能给我力量
作为江苏考生到大学后竟然发现数学是有选择题的
江苏高二狗含泪看完以上所有答案
做过全国所有省份08-12年高考题的人表示,江苏的数学/物理约等于联赛一试/预赛,湖南湖北浙江的数学也比较难,北京的英语目测也是全国难度最大的,其他的大都一般,印象深刻的陕西和广东的数学,简直简单。以及,吹高考学霸的都洗洗睡吧,等你们见过搞竞赛的神,就知道什么叫所到之处一片炮灰了。。。
进入大学以后,河南河北山东(排名不分先后)盛产学霸,但是…江苏盛产神啊喂!!难道只有我感受到么-_-||PS:抖个机灵,万万没想到被顶到了第一。不是瞧不起其他省份的学霸,只是想说个普遍现象。清北的各种神都是不问出处的,也就不算在内了,毕竟本渣只是在个一本野鸡大学里,没见过太多市面。但是普遍来说,江苏的教育质量确实很厉害。我周围的江苏大神都各有千秋,当然也有那种全能的神碾压我辈。
江苏考生怒答!数学大家都已经见识过葛军大神的雄风了…我就不多说了…江苏数学之难,让我这种数学白痴丝毫没有自卑之感,做对一道大题算对一道填空我也是清北的人了(所以“考进清北”本身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只是在说分数,清北的另一个作用“聚集大神”暂且不谈)。无论是横向来看还是纵向比较,江苏的数学都是一座大山。我们高三那会儿班主任老师劝我们不要题海战术要善用时间做一张卷拿下一张卷时,是这样讲的:“做其他省市的卷子有什么用呢,“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做模拟卷做真题,全国考生跳过江苏卷,江苏考生跳过南通卷。你们要对自己有要求,珍惜时间,多把我们自己的卷子吃透啊。”苏锡常镇、苏北四市的卷子也是很有价值的,南京卷是高考风向标所以也是精讲精练的重点……之前没看见有人说江苏语文难。我们那届语文及格的都是好汉。阅读理解是考心理考阅历考“题感”就不说了,攻略可以写几本书。作文部分也是英雄断魂处。我们之前几届的题目“微澜”、“品味时尚”、“绿色生活”等等简直逼人下马,我们那届写的“拒绝平庸”(暴露年龄了)已经算下手温柔的。我妈回来听我说不难,就生气了:“那你怎么没作文拿满分?”就别说语文的附加题部分了,十本名著搞定了再说,我这种看了半本三国就上考场的属于真的不要命的勇士…(幸好那年考红楼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对于江苏英语的感觉不是太深,大家都说上海英语难,我在上海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上海那些英语高考高分的…也就那样嘛呵呵呵…(可能上海英语好的都出国了吧~)我绝对不算英语好的,也就是个一百分选手吧(满分一百二),考神们不要来鄙视我…另外两门选修没法说。每人除了自己考的两门对其他科目都没了解。我选的史政。但是因为我们学校抓得紧,无论文理,我和我身边绝大多数都是双A+,我在的文科班考下来不是双A+简直不好意思说话。这个选修的考试残酷之处在于,这不是按分划线给等级的,而是按百分比划线的。所以要拿高等级,唯一的办法就是往高了考把别人踩在脚下。考到C及以下的话语数外分再高都不算本一(我上一届省里有个市状元化学是C,差点复读,后来被省内学校破格录取了)。可是考那么高有什么用呢,要求双A+的只有清北啊…心酸…生在江苏生错了么?(叹气所以到了大学发现考神是江苏的蛮正常的。不过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有些人考到外省,碾轧同侪太没挑战,就四年打游戏泡妞浪掉了……反正世上没有公平的事,高考就是这样。高考也只是说明了人一部分的能力。不过现在想想也蛮酷的,人不高三枉少年,我可是江苏考出来的。(一个不用鉴定就知道有点小聪明的女大学生!听上去就性感对不对!)
利益相关:教师行业(这个应该不算利益相关)这个问题在我们教师行业内是有公认的,湖北省高考最难。我不是湖北的教师,但湖北的情况大体知道一些。就举一个例子,湖北学生高二乃至高一的时候就跨省到河南山东替考过,或者参加高考,并且成绩还都棒棒哒,很多上重本分数线的。这几年替考少很多了,但仍有提前偷摸参加高考的,虽然成绩没用,但学生们乐此不疲。当年我们还在新课改的时候,湖北已经默默地收起一切,开始搞奥数了,黄冈中学当年就靠奥数成名的。那一年葛军出手的时候无数人抱怨,据说湖北学生只是呵呵一笑,奥数题早已经融入他们数学的血液之中了。湖北教师招聘也是最难进入的,一般人真的交不了啊。综合来看,湖北应该是最难的,宁夏海南吉林新疆这些应该是最简单的。另外补充一点的是,上海卷的语文超级难,真正的考察学生平时的阅读能力,没选择题,全是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上海卷的英语也是,一种四六级的感觉。江苏的语文关于名著知识和基础知识那一块的考察也比较难,学生必须熟练把握。安徽的作文连续三年蝉联最难,无人争锋,实在太奇葩。至于文综这一块,我想说最难的应该是还没有进行课改的省份,因为老课标的内容几乎是新课标内容的一倍之多。我大学时期一个室友,河南的,老课标的时候二本都没达线,新课标之后复读一年,轻松重本。
不能这么比,有些省份是3+1,我所知道的是现在的上海和几年前的广东都是这种模式,所以大概08,09年的时候广东的化学卷难度相当大,因为选测化学的话其他科目考得很简单,一个选考化学的考生最后只要考语数外和化学,所以化学卷就要提高区分度,难度和江苏有的一拼,后来改成3+理综之后化学的难度急剧下降。上海单看物理的话,难度也不低。另一个问题是各省份录取情况不一样,卷子简单会导致分数线走高,有些省份虽然难度大,但是大家的分数都低,单看难度就没有意义了。对于难题的定义也不很一致,有些是难在思考方向上,有些是难在思考深度上,总体来说,上海一般偏题怪题多,很多时候完全想不到思路。但是别的省份很少这么飘逸,通常是在思维层次上要求高。最后则是各省大纲要求不同,有些知识点可能会不作要求,江苏化学就丧心病狂的考了晶体结构,大部分省份对此都是不作要求或者当成信息给予题的。实际上,以江苏浙江湖北山东为代表的丧心病狂第一梯队无论是在考查的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是全国的最高水平,这四个省份经济发达,教育水准高,参考人数多,省内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缺少垄断性的超级中学,竞争激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试题难度大。遇到江浙湖鲁的试卷,真的只能“将这胡撸”了。=========================================感谢评论里各位的指正,我其实做过的山东卷不多,跟江苏的大部分学生一样,我们一般只做江苏卷,其他省市的卷子仅供参考,应该是恰好做到了一份比较难的山东卷,以致以偏概全了。再说个黑色幽默的事情,虽然江苏高考难度鲜有匹敌,但是在竞赛上近几年被各种虐菜 ========================================垄断性的中学一般要能拿到全省清北名额的一半左右,江苏一般清华招200人,公认全省最好的南外一般能考和保送15个以下,我手边有清华12年新生名单(吐槽下,清华的保密意识真是那啥),山东共175人被清华录取,寿光一中,莱州一中,东营胜利一中均有7人考入清华,除美术学校外人数最多;江苏194人被录取,最多的是海安中学,13人,其次是南京外国语,11人,我们熟悉的启东有2人被录取,涛哥母校泰州中学2人被录取,这就是江苏的惨烈竞争,每年都有爆发和悲剧的学校;湖北最猛的华师一附28人被清华录取,清华在湖北一共录取了141人,眼看要垄断了,实际上刚才的28人里面刨去一个学美术的,剩下的有一多半是保送生,实际是华师一附垄断了竞赛,其实高考考入清华的人和武汉二中(12人),襄阳五中(10人)相差无几;河北清华录取了127人,衡水中学37人,不要觉得衡水还没垄断,127人中学美术的有20人,衡水市滏阳中学这个衡水中学的复读分校还有19人,这才叫垄断啊!
先自我介绍:答主黑龙江考生,高中时基本全国各地的题都做过(除了语文),仅谈下自己的看法。简单的不说了。难的要分科来。英语:上海数学: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理综:浙江因为江苏不考理综,理化分开考,所以没法比较。单论化学,江苏简单,单论物理,一般难度。拿双A很简单,但双A+(北大要求)还是要拼一下。另:感觉周围的同学里,数学难的省份过来的,大学里也基本处于统治地位,尤其是EECS,原因不必说。不过,需要高考才能进top的,来了之后也是被虐的。
感受一下上海英语的听力和中译英呗.....
本人江苏一所非重点中学 11年高考高中复习,数学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做过其他省份的数学卷子(挑了几道难题到平时作业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肯定是没有完整做过),我们平常模考和练习的都是江苏过去几年各个市的模考卷,其中南通卷最难,其他市的有难有简单,我们也就一直认为高考数学就是这个难度啊。。。直到到大学,被无数人吐槽江苏卷的数学。。。
好了,传说中的前江苏考生来了。我总觉得这个世界对于江苏考生展示着赤裸裸的恶意,好了直接上图。六月份空间转载的,随意感受一下吧。
山东不是题难,是人太多了……
最简单?一、天津素以胆小谨慎保守闻名。某一次语文老师说了一个什么形式(原谅我忘了)。“只有天津和西藏还保留着,其他地方全部都改了。”二、天津的数学。简单到什么地步呢?一般来说,大题第一题是三角函数,通分变换。连续十年左右没有出现tan,cot。我们那一年,出现了tan,cot。一堆学生跪了。我出考场,看到一个姑娘被左右搀扶。“没事儿没事儿,不行咱还有下一科呢……咱不哭,咱不哭噢~”天津的试卷,真的是无比中规中矩,考纲说基础:提高:难 = 7 : 2 : 1。最后我的得分是136分。出分了特别开心,还跟我妈说:“我要上数学系~”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呵呵。”三、然后就到了江苏。然后就从来没站起来过。卒。四、值得一战的,唯有作文了吧。镜子:请在各式各样的镜子,如:哈哈镜,放大镜,显微镜等等中选出三个,作为命题写作文。……事后想想,这是嘛啊……我选谈笑风生的蛤蛤眼镜。开个玩笑嘛╮(╯_╰)╭……d还能冲进来用手按着我的脑袋让我滚安慰她AES热风枪FASG俄方大GF网个WAW
刚上大学那会大家都要聊一聊分数呗。寝室里有贵州,湖南,天津,北京的哥们,都说我们江苏数学难,然后聊起了他们做各省卷子的经历……我一言不发,表示江苏人没做过其他省的数学卷。。。至于语文,肯定是上海比较先进,江苏和浙江都是跟着上海走的
题外话,本来全国试卷是统一的。后来上海单独出题。其他地方还统一。然后有一年,青岛两个上电大的女生起诉教育部,在山东只能上电大的分去北京可以上不错的本科。然后就各地命题了。统一试卷的时候,山东能上山东大学的分数,到了北京清华北大都可以进。这才有楼主的问题,哪里的高考题难。
我觉得四川也挺难的。我们做江沪浙的题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题型比较新而且有难度,四川卷的题创新度不高,有些地方是模仿江沪浙或者武汉的题。就是因为创新度没有那么高,在难度上就会下很大功夫。而且四川参考人数很多,四川卷要能有力区分开这四五十万的考生,必须把难度提上来。08年因为地震,13年是由于课改,这两次试 卷参考价值不大。还有,四川一本录取率长年垫底,你造吗?
我就静静地看你们吹牛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高考政治北京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