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建的重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施和工程建设有什么

热门关键字:
         
业界关注津城特大房建市政BT项目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暨天津武清BT项目管理模式研讨会举行
&&&&&&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集团)投资80亿元的天津市武清区BT项目,成为我国目前最大规模房建市政BT项目之一,其理念与实践引起业界高度关注。12月21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支持、该集团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主办的&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暨天津武清BT项目管理模式研讨会&在武清举行。&&&&& &天津武清BT项目,由中国水电集团与天津武清区合作投资建设,是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以城市市政、房屋建筑、一级土地开发为核心的BT项目。项目内容包括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130万平方米的回迁住房,以及园区内市政工程建设,投资总规模约80亿元,通过5年滚动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为园区新增生产总值200亿元以上,税收50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项目收益是政府以约定的、相对固定的价格分期支付建设等费用。&&&&&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彤宙作了题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积极推进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演讲。他阐述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几种形式及内涵、特点;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对政府、企业共建双赢的要求,指出当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趋势等。他强调:深入研究天津武清BT项目的内涵和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中国水电集团基础设施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创新建筑企业业务模式,对于建立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共赢模式,对于从更广度、更深度地推动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调研组负责人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水电集团与天津市武清区政府的这一合作,是双方在实践科学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握手&,必将在建设领域起到示范作用。作为研究、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社会团体,委员会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成果向全行业、向广大工程建设项目传播推广。调研组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出经验。如:探索BT模式的运作规律与特点,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等。尤其要为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营造良好法规政策空间建言献策,以促进B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广泛运用与健康发展。二是出成果。津城BT项目已经取得诸多管理成果,如水电二局的《津城BT项目房建施工总承包管理手册》就是很好的成果素材,相信还有许多管理创新点可以总结提炼出来。三是出人才。即优秀项目经理人才。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就武青新城项目而言,项目经理及其团队的素质能力必须适应BT项目的效益性、集约性、创新性、多元性特征,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与优化配置,实现以最小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产出。希望以这项重大工程为载体,培养锻炼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项目经理人才队伍。&&&&&& 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王立平做主题演讲。他用多年来推行BT模式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建筑市场的特点,总结了在推行BT模式中应重视的九个问题,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 中水电津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了武清BT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经验:一是建立责权清晰的&项目管理公司+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成为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依法完善项目的合法地位;四是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宏观管控力度;五是充分发挥集团公司集团联合作战的优势,以水电二局为总包单位,组织7个工程局精兵强将联合作战,实现了&企业资本实力和承包实力的有机结合,投资能力和施工能力的有机结合&;六是加强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该项目总承包单位中国水电二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栋,就建立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介绍了经验。他们建立项目目标管理体系,推行扁平化组织架构及资源统筹管理体系,重塑管理制度,建立标准流程管理体系,完善项目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系统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体系,建设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他说:武清BT项目房建施工总承包,就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成功实践。在项目实施中,他们确定&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实施&,始终秉承了&管理过程系统化&的理念,编制《津城BT项目房建施工总承包管理手册》,以确保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履行合约责任,积累房建总承包经验。中国水电第十三局有限公司介绍了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总承包的做法。&&&&&& 中国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调研组将进一步做好津城BT项目的调研、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当地政府有关领导、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系统有关负责人与会。多家新闻媒体出席并赴工地现场考察采访。
评论内容:
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
Read Error
系统回应:
(104)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An error condition occurred while reading data from the network.
retry your request.
正在通过网络读取数据时发生了错误,请重新尝试。
本缓存服务器管理员:
Via:yichun60:1 (Cdn Cache Server V2.0)
Generated Thu, 12 Mar :21 GMT by
(Cdn Cache Server V2.0)【中国国土资源报】为了大地的丰收——湖南省常德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纪略
【中国国土资源报】为了大地的丰收——湖南省常德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纪略发布日期:
&&& 刚刚过去的5月,是常德市被列入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范围,正式获国家批复,被纳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予以重点支持两周年的纪念日。
  再往前溯,刚刚过去的2011年金秋,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亿公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其间,湖南常德表现抢眼。2011年,常德克服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等不利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粮食单产、总产、产值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26万亩,比上年增长1.3%,为近20年来最大;粮食亩产413公斤,增长1.2%,总产425万吨,增长2.8%,产值93.5亿元,增长19.4%,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常德市被省政府评为&2011年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州&,汉寿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鼎城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桃源县、澧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两年来,在常德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常德这座举世闻名的&桃花源里的城市&,再振&鱼米之乡&的辉煌?
  风起洞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晋末年,陶渊明把&桃源耕田&的梦境放在了位于常德西部沅水河畔的桃花源,从此,让常德拥有了&桃花源里的城市&美誉。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常德境内山水相连,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常德,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广阔的天然湿地,是洞庭湖地区最大的产粮区,粮食、棉花总产量居湖南全省之首,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江南著名粮仓。现辖六县两区一市、4个农场,土地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69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599万亩。这一地区的耕地状况,直接决定了湖南的粮食生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然而,由于基础薄弱,常德粮食生产面临威胁。近50年来,洞庭湖湖床年均增高3.5厘米,共增高1.8米,部分湖床已高出堤垸内耕地1~3米。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肥力下降,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加上近年来由于区内灌排系统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日益老化,耕地质量下降,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加快推进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时不我待。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加快推进当中,土地刚性需求持续强劲,有限的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挤占。加之多年来由于粮食生产的低效益及粮食调出的价值溢出,&产粮大省(县)&往往伴随产生&财政穷省(县)&的地方实际,种粮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过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本之调研发现,其原因有三:一是种粮效益低下。虽然粮价有所提高,但收益仍然偏低。统计资料表明,湖区农民种植蔬菜和棉花的收益分别是种粮的5倍和1倍多,同时农资价格涨幅较大,也抵消了农民种粮的部分收益;二是粮食主产区往往是财政贫困区,历史上倾注大量财力物力用于发展农业,使得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出现了&产粮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怪圈&;三是湖区水系错综复杂,道路建设成本很高,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好产品运不出去,好设备运不进来,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热情。
  鉴于此,刘本之建议,将洞庭湖区定位为&天下粮仓&,制定出台顶层规划设计,明确各市、县的功能分区,规划建成一批上规模、成片区的商品粮基地;要加大财力投入,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重大利好,加大对产粮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农网改造等基本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湖区基础设施&&
  在呼吁加快推进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的声音当中,我们也可以听到政府的声音。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对田、水、路、林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整治,既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换代升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确保新增有效耕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作为基层地方政府,我们迫切希望国家大力推进这一工程,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也能够帮助农民增收。&常德市汉寿县鸭子港乡乡长李进坦言。&但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耗费很大,牵涉面很广,作为基层政府,按照目前的财力,我们没有能力自己组织实施,也无法调动相应的社会资源。&
  潮涌沅澧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200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实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按照设想,重大工程建设总规模1142万亩,计划投资300亿元以上,分三期实施。2008年7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启动第一期工程前期调研和技术论证工作。2009年3月,湖南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正式批复项目立项,并向国家申请资金支持。8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组织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调研论证。11月,通过两部组织的项目评审。2010年5月,国家正式下达批复,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予以重点支持。
  历史再一次垂爱常德。
  作为湖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入最多、任务最重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常德有幸参与书写再振&鱼米之乡&辉煌的历史抉择&&第一期项目涉及该市安乡、澧县、津市、汉寿、鼎城5个县(市、区)6个乡镇,建设总规模为21.6万亩,总投资4.2亿元。
  机遇从来留给有心人。
  常德国土资源系统紧抓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实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坚强领导下,多措并举,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倾力推进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各项工作。
  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成立了常德实施片区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宋冬春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国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建跃任副组长,财政、农业、交通、林业、环保、水利、血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市政府与实施工程的5个县(市、区)政府签订了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确了目标任务、管理责任和保障措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经常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均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重大工程及省以上项目还成立了由主管国土工作的县市区长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强化了各级政府对项目实施的主导、统筹和协调作用。汉寿、澧县、津市、安乡、桃源、武陵等县(市、区)政府领导多次亲临项目现场,调度和协调项目实施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各施工单位及标段加强了项目部的建设,各种计划、制度等一律在项目部上墙公示。在项目实施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项目实施领导机构的主导作用,统筹谋划、齐抓共管,较好地克服了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缺水缺电、用工紧张等一系列困难。
  宣传造势,群策群力。制定了专门的宣传方案,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组织专人宣讲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组织专人定期编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简报》,报送给120多家单位和领导,同时密切加强与中央、省、市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系,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及情况,邀请媒体记者深入土地整治现场采访,及时报道各地工作典型,以先进典型引导面上工作。安乡、鼎城、汉寿、澧县等地土地综合整治成效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南日报、人民网、红网等媒体关注,既全面展示了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充分展现了国土人不断创新、扎实苦干的光辉形象,对推动该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项目区所在乡镇、村组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人人为项目服务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作为项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项目启动前,采取上门走访、会议宣传、公告公示等多种途径,让农民了解项目的性质、作用、设计方案、资金来源等情况,尊重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的意见与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在村庄整治、耕地开发、权属调整、拆迁安置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把重大工程打造成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推进&三农&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而实施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各部门一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工程实施后,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彭建武经常深入工程现场,检查督导各项工作,要求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得起历史和子孙的态度,扎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到2011年底,该市2010年度项目已全面完成实施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整治规模1.44万公顷,总投资4.27亿元。2011年度项目建设规模1.39万公顷,总投资4.2亿元,目前已完成所有工程实施任务。
  春满桃源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条条疏浚一新的沟渠,一片片浓绿覆盖的田地,一座座更新改造的泵站,一道道纵贯田间的耕道,一排排靓丽的乡村小楼&&初夏时节,行走在常德大地,随处可见的田园风光,不由让人联想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千年桃源梦想,为常德这座&世外桃源&城市平添了几分风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范围广,资金量大,为切实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打造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常德各地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严格规范管理。
  市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着力推行市监管、县实施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基本制度,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制、合同制,确保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项目实施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调度,编发情况通报,进行及时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加强资金管理。重点把好工程监理关、工程验收关、重点监控关,致力于把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专门下发了《常德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业绩考评办法》,建立了专项预防工作机构,建立公示平台和意见反馈渠道,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土地整治项目工作人员没有一人受到相关责任追究,全部实现了&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
  安乡县国土资源局注重从项目源头抓起,与该县检察院联手打造预防职务犯罪机制,不断完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着力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突出监督,注入&防腐剂&,形成&不敢职务犯罪&的权力运行机制。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每一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每个工作人员签订了执法人员&十不准&承诺书。加强局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谈话的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制度;坚决执行财务人事管理制度,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完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同时注重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高速公路的作用,及时将该局的土地整治与其他国土职能的行政审批、工程实施、政府采购、征地拆迁等多项工作和县检察院共同监督,有效预防了职务犯罪,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目前,该局已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03个,建设总规模近11.3万亩,完成投资2.08亿元,实现新增耕地1.9万亩。
  鼎城区国土资源局着力规范化管理,切实抓好指挥部、监理部、项目部、原材料堆场&三部一场&建设。在施工一线租用了专房,配齐了各类办公设施,组织专人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和前线工作小组。监理部严格按照指挥部要求设置了项目进度表、项目规划图、监理月报等。指挥部为施工方项目部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建设内容,标段标志牌、五大员制度、施工图、每日施工工作安排等都要求上墙公布。严格规范原材料堆场建设,把黄砂、砾石、水泥、碎石区分开来,将搅拌场材料配比进行公示,用电位置、交通路口都设置了安全警示牌。要求项目联系人常驻项目区,工作时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心到&,全权掌握自己所负责标段的工程量、工程布局和施工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坚持&保时、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施工环境、保施工设计&的六保原则,特别是对沟渠的&四角、五面、六线&等要求能落实到底。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强化质量监管,发现一处质量问题立即要求返工,不留一处工程质量缺陷,实现了环境零阻工、群众零上访、资金零挪用、质量零缺陷的&四零&目标。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何严把质量关,让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这个湖南省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澧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联动,强化三个监管的过硬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是环境监管。由县公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官垸乡政府配合,对阻挠工程进度、强卖工程材料、毁损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二是质量监管。严把原材料进场关。对进场水泥、砂石和预制件,都按要求进行了检验检测,特别是对六方块、大型涵管等重要材料实行定点采购,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强化监理职能。按照监理&三控制&的原则,提高监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上的权威性,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没有按时整改到位的,监理机构及时向县、市政府专门工作机构举报,对弄虚作假、严重失职的中介机构及监理人员实行&一票否决&,永远出局。三是进度监管。县国土资源局实行周情况调度工作制,按计划对各个施工单位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监控,并且严格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不能按期施工,不能确保进度和存在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的单位予以红牌警告并停止拨付工程款。对工程质量好、施工进度快的施工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将他们好的管理经验和施工工艺等进行推广,促进整个项目区的均衡发展。对于工程质量问题,一经发现立即组织整改,决不姑息迁就。2011年3月,质量监理小组在巡查时发现益阳市华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施建设的第十一标段现浇沟渠存在质量问题,当即召开现场会,部署工程整改工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当场拆除返工,同时作出决定,辞退了一名十一标段现场监理人员。该县做法受到部、省、市各级领导好评。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主任孙英辉在澧县专题调研时建议将官垸乡土地综合整治总结为&官垸模式&向全国推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我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更加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按照&政府主导、国土主体、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的工作方针,努力发挥主体作用,奋力拼搏,不辱使命,为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为了大地的丰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建跃说。斯言诚哉。
  大美常德,值得期待!
&&&&&&&&&&&&&&&&&&&&&&&&&&&&&&&&&&&&&&&&&&&&&&&&&&&&&&&&&&&&&&&&&&&&&&&&&&&&&&&&&&&&&&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主办: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电话: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大道877号 E-mail:技术支持:常德市政府门户网站 建议IE5.5 以上浏览本网站211工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211工程
211工程(英文:Project 211)是为了面向,迎接世界的挑战,政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的水平的建设。“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事业的系统工程。日,教育部新闻办对此前的网络传闻,不存在废除“211工程”、“”的情况。[1-2]日,教育部副部长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日,教育部部长参加全国政协教育界联组讨论会,针对委员们关心的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招生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袁贵仁表示,高校211、985工程还会继续坚持,在管理的同时还应多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袁贵仁表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是要扶弱,而高等教育则是要强调特色、优势和传统,通过百花齐放来提高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他强调,对于高校办学,教育部的态度是“扶强扶优”,让好的更好,对于那些办不下去的大学,“我认为不要管,那是自然规律。”[3]
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外文名Project&211项目简称211高校数量112所主管部门、
1991年4月,办好一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被列入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1991年12月,国家教委会同有关部门就“211工程”问题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领导做了专门报告。1992年 8月 26日,第 111次常务会议纪要明确提出:“会议原则同意教委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面向21世纪,重点办好一批(100所)高等院校的'211工程'规划意见。”
日,常委会议由江泽民同志主持,讨论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草案)。们一致认为,“”提出要办好100所,这很重要,把这些高校办好可以把整个高等教育带动起来。[4]1993年1月,批转了《关于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
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和一批、优势专业。”
1993年7月,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4年5月,工程开始启动部门预审。
日,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加强对“”建设领导工作的通知》(中办发电[1997]1号)。“通知”重申了“211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肯定了自1994年4月以来的“211工程”部门预审工作,同时指出了“211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本通知精神,服从大局、作好工作、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日,主持召开,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温家宝总理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学校质量不断提高,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中国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会议同意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5]实施“”,是中国政府推进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工程的实施旨在为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对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中国经济建设,促进和社会文化发展,增强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基本立足于国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项目建设成果显著“211工程”面向,使100所左右的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和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和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211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和中长期规划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从1995年起实施。
成立了“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协调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协调小组由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主管领导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具体负责“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检查评估工作。办公室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的有关同志组成,地点设在。
“211工程”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区、市),上报国家教委对申请进入“211工程”的备选院校和学科点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有关主管部门需向国家教委报送预备立项备案材料。根据“211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和国家财力可能,由国家教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向国家计委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计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目标和标准,部门、地方和院校自筹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中央专项资金的安排,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核,条件成熟一所,批准一所。经审定批准进入“211工程”的项目,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在年度计划中滚动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并付诸实施。对符合“211工程”建设要求、与发展重点密切相关、自筹资金落实不需要中央专项支持的高等学校,也可列入重点建设计划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211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各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进展要求,具体负责本部门和本地区“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所属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动、指导和调控作用。
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要优先保证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适当安排有关高等学校上水平所必须的建设。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补助少数高等学校整体水平提高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在国家计委、和的协调领导下,“211工程”建设进展平稳顺利。
“211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了部门与地方的共建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公共教学设施建设初见成效。“211工程”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强了其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期间,“211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211工程”立足国情,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通过十年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覆盖全国,联网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达2000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组网水平和管理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一是面向,为中国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输送和积聚为高层次人才。
二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高等教育同经济建设的联系,努力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通过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带动其它学校,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占有一定位置,并探索出一条建设新型大学的新路子。[8]一是100所左右的;
二是一批重点学科点;
三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这里,学校整体建设是基础,重点学科建设是核心,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为依托,按照资源共享、服务全国的原则,从整体上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11工程”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以及资源各个学科的合理布局和保障体系、科技情报咨询体系、高层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型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及资源共享体系等。
211工程建设大学现共有112所,工程已不再增加建设高校。[9]
“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造就一大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特别应加速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有较大地提高;加强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培养及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必需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主要是增强科技前沿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中选择一些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并有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点研究基地,加强培养人才的实验条件,拓宽学科面,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基地,以持续培养本领域高水平的骨干人才。要努力形成覆盖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行业和领域、带动学科和科技发展、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重点学科体系。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连接全国主要高等学校,并与国际网络联网,为我国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图书文献保障系统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设立全国综合文献中心和一批学科文献中心,与国内外文献系统广泛联网,建立文献信息子网。根据地区优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市,结合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设立现代化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遴选进行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原则是“水平是基础,投资是条件,目标要明确,措施要落实,公平竞争,择优遴选”。遴选“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其前提条件是办学思想端正,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教学、生活等基本设施已经达标,本科教育水平较高;学校所在部门、地区有统筹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工程建设遴选相关条件如下:
有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有较先进的教学水平和条件
具备一定数量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数量多、质量好
科研经费较多,成果显著,对国家建设贡献大,办学效益高
在国内外有大的学术影响
学校建设目标明确,并有自己的特色,建设落实有保障等[10]
学科发展方向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具有特色和优势
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
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基础
211工程入选大学名单  省区数量院校名称北京26  黑龙江4
(“”)[11]
(“56所”)[12]
吉林3 辽宁4天津3 河北1   山西1   内蒙古1   上海10  江苏11 浙江1   安徽3 福建2  江西1   山东3 河南1   湖北7 湖南4广东4广西1   海南1   重庆2  四川5   贵州1   云南1   西藏1   陕西8甘肃1   青海1   宁夏1   新疆2  表格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3]启动以来,项目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大学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了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使“211工程”高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
中国“211工程”是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对极大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作用。“211工程”的建设思路和成功经验已引起了国际界的普遍关注,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推出了与“211工程”类似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
“211工程”高校累计至今培养为国家输送了了本科生约242万人、硕士研究生约50万人、博士研究生约12万人、留学生约11万人,为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1/2的留学生和1/3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10]
“211”工程实施后,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11工程”注重创新模式,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了一批新兴,调整优化了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
“211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十年建设,中国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的差距明显缩小。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在国家统筹规划下,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使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材料科学学科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前列。高水平大学随着学科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明显增强,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211工程”学校为例,“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并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南大学校长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透露[14],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为了能上马“211”,符合各项指标,不少高校采取了“运动式”突击战: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招兵买马挖“老师”。
据一些当年评“211”的在校生回忆,“那时候学校要评‘211’,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业突然冒出来,学生老师甚至没几个,我们学生会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种‘接待’”。
“恶性竞争”手段也相当普遍。说,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985”“211”,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如南京一所高校为了参评,挖了很多江西、安徽的老师,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挖了这些老师以后,人事档案不给没关系,另外建档,以至于邻省高校人人自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破坏了整个高等学校发展的生态。”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争“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其他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省市,“211”评选就受到影响。比如全国其他部属师范类院校都进了“211”,仅有一所地处西部的院校没进,原因却仅仅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储朝晖还介绍,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哪一个行业有了“211”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211”,就要考虑其他地区,“并不完全按学术标准,一些不够条件的也拿到了‘211’。”
以湖南为例,是该省教育部共建大学、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老牌综合性全国重点院校,至今没能评上“211”。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学科建设都非常一般的高校,但出于搞地区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样均在“211”之列。事实上,旨在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设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结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别是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至2013年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围内进一步甄选世界一大学,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事实上,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15]资金分配谁来监管?
一些教育专家同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985”“211”工程,与现今的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弄虚作假、教育“懒政”等“副作用”,应该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说,由于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更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
另外,由于有“985”“211”的存在,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导致很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985”“211”,未来如何更契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调整和改革,不至于沦为“沉睡的规定”,值得人们期待。[15]2014年11月,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日,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多所“985”“211”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11”三期建设项目在2012年结束后,截至目前,近两年时间未再启动建设。[2]
网传源头出自中南大学校长讲话
中南大学新闻网公布的讲话,根据的讲话录音整理。张尧学在谈到该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太少时,提到为何要重视ESI表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16]
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对此前的网络传闻澄清,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1]
日,教育部副部长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1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