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山去昆山到连云港的动车市区,选择什么方式最好,是坐公车呢...

南通、苏州、无锡、扬州、常州、宜兴、昆山、连云港市、外商投资、外贸出口、进出口贸易公司
,我们在中国16个城市设有机构,拥有300多名资深顾问人士,专业,香港银行开户,代办贸易文件,开立信用证、产地来源申请,香港商会加签,贸易合同文书及海牙国际公证。提供国际贸易资讯、进出口贸易法规、外贸出口规定、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条件,包括如何在自贸区注册公司、成立商会协会、香港代表处设立,香港公司年审、香港做账报税及香港公司审计、香港公司注册处查询等服务。的以下热点链接:|||||||
最新消息:【上海自贸区内可1元注册公司】上海自贸区内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规定。
ENGLISH &&&
注册香港公司 | 注册英国公司 | 注册法国公司 |
| 注册澳门公司 |
注册美国公司 |
| 注册日本公司 | 注册德国公司 |
BVI公司注册 |
进出口贸易程序
&&江苏省:南通、苏州、无锡、扬州、常州、宜兴、昆山、连云港市、外商投资、外贸出口、进出口贸易公司
&&推荐链接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91万,下辖5县市和8个区,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无霜期230天左右,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1100毫米,3至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65%左右。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了活力,年均增长保持在12%左右,综合经济规模已经挤进中国大中城市前列。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802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5763美元,全年财政收入409.9亿人民币,实现工业总产值7010.77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2003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56.63亿美元,其中出口326.33亿美元,进口330.29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仅次于深圳和上海。2003年新增合同外资124.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05亿美元,约占中国的12%,占全世界的1.3%,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排名由2002年的双双第2位上升到双双第1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91家先后落户苏州。苏州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自古就有&人材渊薮,文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大学9所、成人教育机构46所,独立科研机构63所,在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万人。苏州市新就业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全市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多达99所,技术和职业培训网点130余个,每年有55%城镇职工接受岗位培训。
  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日,李岚清副总理和李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园区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的要求,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以东金鸡湖畔,下辖娄葑、跨塘、唯亭、胜浦四个镇,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前工业用地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并形成信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国际科技园、研究生城、现代物流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和功能分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领导人直接推动的合作项目,地位十分特殊,被授予许多具有“唯一性”的特殊政策,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
  ? 拥有上不封顶的审批特权。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园区均可自行审批。同时,审批程序透明,办事效率高,一般3个工作日即可办妥企业设立手续。
  ? 拥有灵活高效的外事管理权限。根据国务院外办和外交部授权,园区享有公务出境任务审批、颁发公务护照、向外国驻华使领馆申办签证及签发境外人员入境签证通知函电等管理权限。
  ? 拥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园区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经验,实行预筹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形成了中国唯一的区域性公积金制度。做到政府不需要拿钱,企业不增加额外支出,员工不减少收入,一揽子解决员工的终身社会保障问题。
  ? 拥有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园区是全国现代物流试点地区、首家电子报关试点关区,同时还是全国首批十五家出口加工区之一。园区设有独立的海关,采用上海―园区货物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模式,物流速度快捷,空运进口货物的通关时间可缩短至5小时,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物流费用。
昆山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辖10个镇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过去是一个农业县,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视发挥优势,积极抢抓机遇,加速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推动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一是20世纪80年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东靠上海,西托三线,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实现了&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二是90年代,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和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的机遇,发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现在,昆山已经从一个农业县变为沪宁经济走廊中开放度较高的新兴工商城市,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这几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去年,全市完成GDP314.34亿元,人均相当于6290美元,财政收入41.52亿元,进出口总额84.7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8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2元。
  近年来,昆山经济发展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势头比较强劲。十多年来,昆山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一次次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发优势,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经济的强势和特色。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600多个,合同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5亿美元,其中台资均占到60%左右。开工投产三资企业已达1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3家在昆投资,一批龙头型、园区型大项目开始运转。项目分布遍及一二三产业各领域,其中农业合同外资超过7亿美元,一批服务性、功能性项目如东方首席电子商务、台湾彰化银行昆山办事处和华东地区首家台商子女学校等落户昆山。与此同时,外资企业的产出带动效应充分显现,目前,全市财政收入的60%、销售和利税的75%、工业投资的85%、自营出口总额的98%来自外资企业。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经济总体素质,综合实力和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昆山按照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方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一优四特&即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种花卉苗木、特种果蔬、特种畜禽,粮经比例已稳定在45:55。在工业领域,相继实施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资企业调整改造和技术创新启动工程,去年开始实施内资企业&三高一优&工程,力争把昆山建成高新技术密集区,推进经济结构&由低到高&、&由大变强&的第三次飞跃。在三产服务领域,依托昆山现有产业优势,按照市场和消费取向,引导和推动各类三产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三产业的发展。以周庄为龙头的旅游业持续升温,房地产市场行情不断上涨,电信、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及其他各类中介服务发展迅速。去年底,全市三次产业之比为4:65:31。
  (三)以民营经济为突破口,落实群众增收措施,富民工程初见成效。全市启动实施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三年&富民工程&,重点放在农村,对农村实行全方位、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从过去单一调整农业转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提出了致富农民的八条途径,制定出台了富民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营造了支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两年多来,全市民间投资热情高涨,个私经济空前活跃,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500多家,新增注册资本40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万余人。与此同时,在全市推开&广覆盖、低水平、有保障&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抓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和低收入户安居工程。对全市城乡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低收入户实施开发性结对扶贫。
  (四)以载体建设为抓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经济增长极化效应逐步显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全市经济的龙头。去年区内完成GDP115亿元、财政收入12.5亿元、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6.6%、29%、6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均名列前五位。与开发区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镇级专业配套小区,是镇以下项目的中心区。目前乡镇利用外资的90%以上、民间投资的60%以上都集中在配套小区。昆山出口加工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于2000年10月率先正式封关运作。它的建成运作,产生了强大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有43个项目入驻,总投资超过12亿美元,去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21.2亿美元,其中出口9.7亿美元,在全国出口加工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昆山已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包括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省级高科技工业园、国际商务区、华扬科学工业园、京阪工业园、中科昆山高新技术(传感器)产业基地、昆山软件园等一批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五)以功能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建设力度,环境综合优势日趋凸现。以建设一流投资环境,营造最适宜人工作和居住的环境为目标,昆山这几年切实加大了新一轮城乡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做到软件、硬件齐上,建设管理并重。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和实行市域整体性规划建设的原则,启动实施了交通、污水处理、电力、通信&四网&建设为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扩容升级,进一步拉开城市建设框架。街区美化亮化景观改造、绿化广场建设、居民小区改造成效明显,产生了美化环境、聚集人气、创造商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综合效应。与此同时,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抓服务软环境建设,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重点,连年推出强化亲商意识、规范诚信服务的政府&提速&新举措,全力打造昆山服务的优质品牌,以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生态人文环境赢得了投资者和海内外客宾的好评。
  二、今后工作的打算
  应该说,近年来,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很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日趋优化,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人均指标在全省处于前列。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南方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差距。在刚刚召开的十届四次扩大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要牢固确立&率先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三个意识,紧紧围绕&外向型经济再突破、内资企业促提高、农村工作求实效、城市建设上水平、文化发展创特色&五个重点,着力加快&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群众富裕化、社会文明化&四个进程,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今年是昆山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00亿元;新批合同外资30亿美元,到帐外资1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全市上下要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着力加快&四个进程&。
  1、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着力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开发区和各类功能园区,促进国内外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的加速集聚和融合,提升经济国际化程度。力争把昆山建设成为与全球市场联系紧密、产业特色鲜明、高新技术密集、商务功能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切实加快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开发建设,实现开发区环境、功能、作用的全面提升。在继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坚持多元发展、多业并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产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外向配套协作,广泛吸引外地资本,鼓励举办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能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接的配套型、科技型和服务型企业。充分发挥国际商务区的窗口作用,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服务行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完善各种社会服务功能。
  2、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加强城乡统一规划,以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来推进城市化,以城乡统一规划来指导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尽快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格局,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园区。抓住当前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适度负债、超前投入,高强度、大手笔地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围绕&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商机活力,提升城市品位&的总要求,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组织实施前进路东西延伸、环城滨河风景带等一批重大市政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努力塑造融江南水乡特色与现代文明气息于一体的城市新形象。
  3、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着力加快群众富裕化进程。充分利用外向配套联合的众多商机,千方百计为城乡居民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增收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成长空间。进一步从机制上研究和落实农村劳力转移的有效措施,继续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抓住被列为全省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机遇,研究新举措、新办法,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激活集体土地流转。加快组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扩大和规范村级股份合作社的试点,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认真实施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精心组织和实施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为方便和改善群众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4、推进文化特色市建设,着力加快社会文明化进程。继续深入挖掘昆曲等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打响历史文化品牌。加快构筑以周庄、锦溪、千灯为主体的水乡古镇大旅游格局,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文化。根据昆山外资企业多、外商多、外来人员多的实际,切实加大外企文化建设力度,全力塑造我市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继续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文化特色乡镇、特色社区,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抓紧规划实施图书馆、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工程。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和包装的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业、会展业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阳澄湖休闲度假特色功能,着力打造大闸蟹美食文化的品牌。集中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以&爱昆山、讲道德、守秩序、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使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市境三面环水,呈准半岛状,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又称江海门户。南通自古就有&崇川福地&之称,历来名人辈出,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南通人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谱写了发展的新篇章。综观南通的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四口、五乡、一城&,&一山、一水、一人&。&四口&即海口、港口、出口和人口。一是海口。&五乡&即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一是纺织之乡。一城指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一山即狼山,一水即濠河,一人即张謇。
1、依托江海的临港产业
  南通的江海优势,决定了南通最适宜发展国际性的临港产业,主要是:大型化工、钢铁、船舶修造、材料工业、电力能源、粮油食品、物流仓储等项目。
  南通的化工有着坚实的基础,目前以精细化工(包括医药及其中间体)为主,并配套部分基础化工原料。南通鼓励在沿海投资,如千万吨原油加工、60万吨及以上规模乙烯生产大型石化项目;沿江以化学原料为主,重点发展合成材料的配套原料、合成纤维及原料、合成橡胶及原料、工程塑料及精细化学品等。
  南通的港口、电力、淡水等条件最适宜投资钢铁冶金项目。目前较大的冶金企业有:宝钢和新日铁合资的宝日制钢有限公司,南通特种钢厂。配套条件较好,拥有冶炼用焦炭、φ600超高功率电极、中级耐火材料、废钢,装配用钢丝绳,中型铸钢件、大型钢结构件、液压件、高级药芯焊丝、热处理用气体等。
  南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船舶修造业的综合商务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日本川崎重工与中国远洋船务公司合资组建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建造了VLCC
30万吨油轮、第五代集装箱船,标志着南通已具有中国一流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造船工业的实力。以中远船务工程公司为代表的南通修船业,是中国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南通为船舶配套的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机电产品以及相关船用产品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船舶修造的配套条件良好。欢迎世界知名修造船企业将产业转移到南通,投资建设新的造船企业和修船基地;鼓励投资开发船舶配套项目。
  南通材料工业以三大合成材料和五大工程塑料为主,国家级南通经济开发区建有专门的国际化学新材料工业园,鼓励投资化学新材料、纸制品、新型建材。
电力能源工业
  随着国际制造业日趋向&长三角&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南通优越的江海港口条件,广阔的腹地,是发展电力能源工业的宝地。今后南通将大力发展大型火力、天然气发电项目和风力发电项目。
粮油食品工业
  南通欢迎外资充分利用南通的港口和淡水条件以及南通的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发展大型粮油食品加工项目。
物流仓储业
  南通在长江沿线开发建设了8个港区,已初步构成了功能完备、设施配套的现代港口群。南通港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矿石、钢材、化学品、液化气、粮食、食糖等重要物资和进口商品的仓储、中转集散基地。沿海的如东洋口和启东吕四是江苏省唯一可供选择的两大深水港址,最大水深达-20至-30米,可建设10至20万吨级国际性大型深水海轮泊位。吸引外资加盟,打造东方大港,发展港口仓储,是南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适宜发展的项目有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化学品、油品、粮油等物流仓储业。
2、依托传统产业的产业
  南通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历史上中国的民族工业就是从南通开始沿长江形成了工业带。南通工业基础雄厚为外资注入提供了极强的配套生产能力,外商来此只需带来品牌生产主体,而其余的配套要素南通几乎一应俱全。
  到2003年底,南通市已拥有各类规模纺织企业665家,棉纺纱锭70余万枚,各类布机2.7万台,印花染整线40条。年生产纱能力18万吨,布11亿米,化纤9万吨,涌现了江苏大生集团、江苏三友集团等一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日本东丽、帝人等大型企业落户南通后,大大提升了南通纺织业的档次。现在由南通港码头运输到国外的海运集装箱一半以上是纺织制品。目前南通已成为中国12个纺织品出口基地之一和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服装出口基地。为了积极迎接日本纺织纤维业向南通群体转移,南通在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中国长江国际纺织纤维工业园,为纺织纤维工业落户南通提供良好的平台。南通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纺织纤维、化学合成纤维、特种功能性纤维、高档面料、高档服装项目。
  南通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的加工、销售基地,产品辐射东南亚、欧美等市场,现有最大的叠石桥家用纺织品市场和近千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生产配套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南通鼓励外资企业与我市众多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和贸易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合资或独资建设家用纺织品以及各类家居用品项目。
  南通拥有各类轻工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工艺美术、食品饲料、香精香料、塑料及制品,金属制品、轻工机械、五金工具、制盐、革制品、室内装饰等10个支柱行业,产品涉及食品、纸品、家电、塑料、日化、皮革、金属制品、工艺美术、室内装饰、日用机械等20多个门类。南通鼓励外资对现有轻工产业进行改造重组,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企业。
  南通现有各类机械企业近2000家,拥有各类设备2万余台,其中五金机电产品在国内享有盛名,江苏力星钢球与美国通用合资后,成为国内三大滚动体生产基地。启东天汾、海安鑫港是国内电动工具生产的密集地,电动工具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南通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建设电动工具制造和集散中心。
汽车零配件
  南通拥有19家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产品,已分别进入国内&别克&、&一汽&、&上汽&等各大汽车集团协作配套网络,有的已进入了美国通用公司配套领域。南通鼓励外资投资发展汽车配件产品。
3、依托人力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
  南通基础教育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劳动力素质较高。南通工学院、医学院、纺织工业学院、航运学院以及南通职大、技工学校等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一批重点企业集聚了大量高级科技人才,依托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发展下述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南通是中国九大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3家。全市有10种电子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0%,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是日本富士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效益最好的企业,目前公司正在南通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将达到封装集成电路30亿块。南通新福达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为松下、理光、夏普、东芝等日本著名企业配套生产激光磁头,销量约占全球销量的5%。南通鼓励外商投资集成电路及新型元器件,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电子纳米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功能陶瓷材料。
  南通具有发展生物医药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南通拥有一批传统中药资源,以及一批国家重要的保护中成药产品。南通鼓励外资改造提升南通现有的重点原料药品,对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提升国家重要保护中成药产品的档次,开发研制西药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同时南通大力鼓励外商投资生物发酵项目。
无锡是中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8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亿元
;外资、民资投入占全部投入八成以上,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消费拉动效应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2亿元,增长18.9%。全市商品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市场增加到6家。对外贸易争先进位,进出口总额218.5亿美元,增长51.9%,其中出口110.2亿美元,增长5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升至34.3%。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0.1%;到位注册外资32.6亿美元,增长20.6%;外经营业额1.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8个。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为36.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增至85.6万人。
培育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初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约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1.9万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改进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和农业税改革措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8元,增长16.7%;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7230元,增长14.2%;年末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210.8亿元,人均超过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00多元。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融入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连接苏南经济板块的滨江近海的新兴工商城市。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97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2万,其中市区人口110万人。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扬州全市共有36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99.6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3%。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扬州对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至2002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资40多亿美圆,实际利用外资20多亿美圆。现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16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德国奔驰公司、美国高露洁公司、阿莫科化工公司、英国BICC电缆公司等10多家企业已在我市投资办厂,还有一批正在与我市洽谈合资合作。
2002年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综合评定,扬州成为台商到大陆投资极力推荐的10个地区中的第五个。
扬州市水陆交通基础实施优良,运输便捷。南京到扬州汽车只需1个多小时,上海到扬州只需要2个多小时,北京至扬州只需要8个多小时。
现有万吨级码头泊位9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目前在扬州港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船务公司近30家,如中远、中海及MAERSK、OOCL、HMM、EVG、CMA、ZIM、HJ、KL等国内外著名船务公司,这些公司的驳船每周有近30个航次停靠扬州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定时、定点地把出口集装箱送达世界五大洲各地。同时扬州港又是长江中上游和苏北、鲁南、皖东等地区货物的重要中转口岸,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0万吨左右。扬州宜港岸线47公里,已开发利用17公里。
公路:京沪和宁通高速公路连接全市,构成我市一横一纵&T型&高速公路骨架。长江北岸正在建造&防洪、运输&双功能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将三港(南通港、扬州港和南京港)三桥(江阴大桥、润扬大桥和南京大桥)和三市(南通市、扬州市和南京市)连成一片。正在开工建设的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全长34.96公里,东与京沪高速公路淮江段相连,与正在施工的润扬大桥相接,将于2004年12月底完成全部工程,与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同步建成通车。
水路:扬州处于我国东西大动脉(长江)和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水运中心。境内航道纵横,现有航道184条,2163公里,其中等级航道819.2公里。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全长143.3公里,终年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北通江苏的淮安、宿迁、徐州,山东的济宁、聊城、德州,河北的沧州及天津、北京等地;南往江苏的镇江、无锡、苏州和浙江的杭州等地。
铁路:与京沪、宁西主干线相连的宁启铁路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2002年元月动工建设,2004年建成后,宁启铁路贯穿扬州城,西连京沪线,东接新长线,通达全国。
大桥:扬州至镇江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在按进度施工,计划2004年底竣工通车,届时从扬州通过大桥至镇江只需10分钟。
机场:扬州4C级民用机场项目正在争取立项,计划留有4A级机场项目发展余地,该项目建成营运后,将和国内航线联网。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8.9万人。
常州处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百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
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
常州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并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可持续发展和全国环模试点城市。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常州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通过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验收。金坛、溧阳同时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对外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完善。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增长15.5%,人均GDP超过3800美元,这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平台。财政总收入实现175.54亿元,增长28.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4亿元,增长32.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以上,增幅达到30%,其中工业投入340亿元,增长35%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9.3%,粮食生产实现单产、总产和效益全面增长,水稻单产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达到2013亿元,增长3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28%左右,比上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16.4%和21.6%,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常州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中国驰名商标、56只江苏名牌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
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保护、引导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加快富民为核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沿江开发和各类园区建设,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富裕农民和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促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
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狠抓开放型经济的强大合力。突出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重化工、环保产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形成更为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关联集中的企业集群。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升外资在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份额。完善重大项目的快速反应、综合协调和跟踪服
中华恐龙园
务机制,大力开展区局联手招商,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常州,努力实现重大引资项目的新突破。注重签约项目的实际缴资率和开工、竣工的考核,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主动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积极参与&世博经济&,加强与兄弟城市及国内大集团的横向联合和协作配套。
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我市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开发区,当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亿元,累计达149.6亿元;新开发面积3.7平方公里,累计达72.1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47.2亿美元,增长33.6%,外经营业额达1.5亿美元。
 2004年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4个,其中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个,超1000万美元项目34个;新批合同外资金额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进口21.9亿美元,增长27.2%;出口47.2亿美元,增长33.6%。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2.0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增长18%。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亚什兰、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国F&G公司、卡尔迈耶公司、曼内斯曼力士乐公司、法国法力诺公司、英国海浦沃尔斯公司、日本东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丸红、三井、韩国现代、意大利雷迪斯、台湾光阳等50多家跨国公司已在常投资落户,美国德州仪器、查特深冷设备、法国圣戈班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龙头项目也落户高新区。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真诚地希望广大海内外投资者能够前来一起分享常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分享投资在这块沃土上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常州将为广大海内外投资者的到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宜兴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太湖的西岸和苏、浙、皖三省的交界,面积
,人口108.2万,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和国务院批准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降雨量1150毫米,日照2160小时,无霜期为240天,平均气温摄氏15.5度,最冷月1月份最低气温摄氏-4度,最热月7月最高气温摄氏36度。宜兴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大米、小麦、茶、竹、百合、板栗、银鱼等农副产品及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煤等30多种矿产资源。
2、经济情况
  宜兴属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7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宜兴逐步形成了以环保、陶瓷、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业为支柱,包括机电、轻工、冶金、纺织等行业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宜兴的开放型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至1999年底,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31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4亿美元,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2个,在宜兴投资的世界知名公司有10余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首期开发启动区8.8平方公里已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入园的各类项目已达300多只,总投资近30亿元。园区享受国家和江苏省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已率先建成“无费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交通条件
  宜兴市东邻上海180公里(车程两小时),西接南京158公里,南望杭州170公里。
  航空:距常州机场55公里,距无锡机场65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20公里,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80公里,距杭州国际机场170公里。
  公路:宜兴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104国道贯穿宜兴全境与沪宜公路在宜兴交会,乡镇间公路网四通八达,全市已实现村村通公路,199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97公里。贯穿全市的宁杭高速和锡宜高速公路2000年开工建设。
  铁路:2000年建成的新(沂)长(兴)铁路贯穿宜兴全境,并与规划中的宁杭铁路在宜兴接轨。
  水路:宜兴是江南水乡,水运交通极其便利,大型船队可直达上海、张家港和江阴等大中型港口。
4.公用设施费用
  供水: 市区有日供水20万吨水厂,各镇、园区均有日供水2-5万吨水厂;工业用水1.10-1.80元/吨,生活用水0.75-1.00/吨。
  小区配套费:1&口径1.68万元人民币;2&口径7.2万元人民币。
  供电:市郊有一家12.4万千瓦热电厂及220KV、110KV、35KV变电站各一所,各镇、园区均有单独的变电所;增容费:220元/KVA;电费:工业用电0.473-0.649元/度;生活用电
0.52元/度。
  通讯: 程控交换总容量30万门,IDD、FAX、INTERNET等可根据用户需求申请安装;初装费:998元/部;因特网:帐户申请100元,费用4元/小时。
5、科技文教
  宜兴素以文教发达著称,是中国著名的“教授之乡”,全市现有中小学556所,外国语学校1所,各类中等专科学校13所,大专院校1所,科教实力居全国前列。
6、医疗卫生
  宜兴现有各类综合医疗机构60个,医院47所,卫技人员7166名,床位2700张,拥有先进的诊断治疗仪器。宜兴市人民医院拥有全国一流的病房大楼,其中有专门为外商提供服务的病房和设施。
  为了改善外商在宜兴的生活条件,宜兴专门兴建了怡心雅筑等外商居住小区,区内环境优雅,设施完善。
  宜兴商业发达,99年流通销售收入300亿元,其中人民路商业一条街更是众商云集,是购物和休闲的理想场所。
  宜兴娱乐设施齐全,其中有三星级三家,两星级酒店五家,并有高而夫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等各种娱乐场所及全国各种风味的餐馆。
10、人力资源
  宜兴已普及十二年制业务教育,劳动力素质较高,并每年有5000多名大学毕业生学成归来。
连云港市,江苏省辖地级市。总人口443.53万。新浦区为市政府所在地。港口作为一种资源是连云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长期以来,连云港港口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泊位设计靠泊能力3.5万吨级,实际靠泊已达7万-8万吨级。现有21条国际航线,与154个国家地区的962个港口有往来。长达6.7公里的中国沿海最长的拦海大堤已全线贯通。27个泊位的半封闭式的港湾使连云港港口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鹿特丹”。
  连云港市境内铁路全长90公里,火车站14个,配有现代化编组站。开通经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宝鸡、徐州等地的直快列车。境内公路全长1693公里。内河航道954公里。民用航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等航班。全市已建成1市4县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光纤通讯、数据通讯、声控服务等先进手段普遍运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电视电话、特快专递、邮政储蓄等新业力迅速增长。城乡电话总容量46万门,区外长途电路达3022条。
  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已初步从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开发始加速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变。第三产业发展近10年来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接近第二产业的比重。连云港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并进,有9个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4376人。有淮海工学院、教育学院、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化工高专、财经学校、水产学校、盐业学校、中药学校、海州师范学校、连云港师范学校、体育中专和连云港市中专等54所大中院校。
  在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中,连云港市古迹较为丰富,历史久远。全市有风景区14个,风景点116处,构成了“海、古、神、幽、奇、泉”6大特色,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
连云港市对外公路交通已全面实现高速化,连霍高速(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同三高速(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两条国家级高速干道在此交汇。民航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温州等城市的航线。铁路开通了至郑州、西安、成都、兰州、绵阳等地的集装箱运输班列。
连云港依山傍水,山海相拥,集名山(花果山)、名海(黄海)、名水(东海温泉)、名竹(金镶玉竹)、名石(水晶)、名书(《西游记》、《镜花缘》)、名&气&(连云港空气质量全国最好)于一地,构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观,造就了山、海、岛、港相得益彰,水秀山明浑然一体的宜人风光。金镶玉竹和珊瑚为江苏珍稀名特产。前三岛海区为江苏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主要有刺参、扇贝、鲍鱼等。近海水域和内陆水域主要生产对虾、海带及淡水鱼类。东海县素有&中国水晶之乡&的美称。
港口是连云港市最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连云港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年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6.7公里的拦海大堤,使港口形成了30平方公里风平浪静的港池,可供建设上百个泊位,2008年将建成有亿吨吞吐能力的大港。连云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通航关系和贸易往来。
盐城市位于苏北沿海中部,是江苏省的省辖市,下辖城区、东台市、大丰市、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盐都县计9个县(市、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791.64万。
  盐城市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80万亩,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盐城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和江苏农副产品主要产区之一,1998年粮、棉、油总产量分别为485万吨、19.2万吨、17.2万吨,畜禽、水产、蚕茧、蔬菜和特种经济作物总量名列全省前茅。盐城还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滩涂资源,全市海岸线长580km,占全省的56%,滩涂面积680万亩,占全国的1/7,而且每年以5万亩左右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是江苏省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盐城的地矿资源主要有石油、油气、高硅土、地下水和地热等。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北纬32°33′-34°47′,东经119°27′-121°53′。全市地势平坦,分为黄淮、里下河和滨海三个平原区。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主要湖泊为大纵湖,面积28平方公里。盐城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市平均气温13.7-14.4℃,年降水日100-115天,累计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无霜期209-218天。
  盐城人文荟萃,自然景观独特,有始建于唐代的永宁禅寺、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著名书法家宋曹故居、《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现代名人胡乔木、乔冠华的故里;境内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郊有独居一格的枯枝牡丹园,大纵湖和九龙口风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沿海丹顶鹤、糜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联合国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为国内外旅游界关注的综合生态旅游区。
注册香港公司 | 注册英国公司 | 注册法国公司 |
| 注册澳门公司 |
注册美国公司 |
| 注册日本公司 | 注册德国公司 |
| BVI公司注册 |
官方网站: www.RF.hk 免费热线:
400-8808098
在中国16个城市设有分行,500资深人士,提供成立公司、企业并购、股权重组、香港上市IPO、投融资、离岸贸易...顾问服务!
最新消息:【上海自贸区限消公司注册资本限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不登记公司实收资本。同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上海自贸区10月份正式运营,自贸区内贸易公司注册快速方便。
关键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山到连云港的动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