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在2009年借 给有些话你只对朋友说10万,当时有些话你只对朋友说说3分利是月息,2...

热点:&&&&
陕西渭南民间高利贷猖獗 借10万5天变20万(图)
澄城县豪达养殖有限公司猪舍内空荡荡,所养生猪被讨要高利贷者拉走
2009年12月,渭南临渭区交通局原局长雷建民受审现场资料照片  利息惊人  借款10万元5天利息10万  梦想着致富的渭南临渭区固市镇村民霍某死了,他的死是因为借了一万元钱高利贷,投资翻斗车生意失败后,再也没有能力偿还,从而使得两年后一万元的债务变成了6万元;今年9月15日,霍某被四五名讨债者带走。七天后,霍某的家属在渭河滩上发现了他的尸体;9月21日,澄城县豪达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迪高峰因借40万元高利贷,他养殖的近千头猪被抢走……  高利贷引发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在渭南一带悄然蔓延……  提起“地下钱庄”的高利贷,在渭南市区做生意的雷先生、李先生等人心有余悸。  雷先生说:“在渭南及蒲城、澄城、华县等地,要借高利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当天借贷当天拿钱,而要还不起钱,那轻则挨打,重则缺胳膊断腿,甚至丢掉性命。  据在渭南市解放路做生意的李先生等人介绍,在渭南,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临渭区、澄城县、华县等地,放高利贷的人很多,当地的一些典当行和放贷款的公司甚至在网上公开放贷。  按照李先生等人的指点,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有多家专放贷款的公司。在这些公司的放贷中称:“正规流程,当面签订合同放款”,“始终坚持客户为先,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宗旨。”服务理念:“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面服务。”  记者致电一家“高利贷公司”咨询贷款事宜,该公司工作人员在问清记者急需30万元进货时表示,只要有店面,当天可以拿贷款,贷款期限一个月,月利率一角,不过拿钱时,先要抽走3万元利息,记者只能拿走27万元。  据多位熟知“地下钱庄”的人士称,在“地下钱庄”放贷过程中,基本上月利率在8分到2角之间,而一些地下赌场的高利贷利率,日利率甚至高达2角,也就是借10万元,5天就要产生10万元利息。  据李先生等人讲,正是在暴利的驱使下,渭南的“地下钱庄”越来越多,渐成气候,他们所认识放高利贷的公司或个人就不下20家。  案件频发  无力偿还 欠债者被殴后命丧河滩  9月23日,本报曾报道了澄城县豪达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迪高峰,借贷40万元高利贷,被讨债者抢走近千头猪的消息。正当当地警方成立专案组着手调查此事时,临渭区又一涉及高利贷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记者了解,两年前,临渭区固市镇村民霍某,因购买翻斗车借了一万元高利贷,两年后,一万元高利贷已经变成了6万元。  据霍某的妻子讲,9月15日中午,霍某被四五名男子带走后就再也没了音讯。妻子多次拨打丈夫电话均无法接通。后来丈夫打来电话,妻子才知道是2008年10月丈夫借马某的高利贷惹来麻烦。今年8月马某索要债务时称,一万元已经变成了6万元,无力偿还债务的霍某,曾被多次殴打。  丈夫这次被带走后,9月16日,霍某的妻子在渭南一医院见到被几个男子限制自由、前来看病的丈夫。她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他们的诀别。  霍某的妻子说,事后才听人说,丈夫曾被带着到所有欠他家钱的人家里去要账,还有人看见这帮人当着外人的面,对自己的丈夫拳打脚踢。此后有人报警称,霍某被几名男子殴打并带到渭河滩上用刀威逼,最后在被殴打中掉进了渭河。  七天之后,霍某的尸体出现在了渭河河滩。目前,已有涉案人员自首。  据渭南警方介绍,近几年,当地涉及高利贷的案件处于上升趋势。2008年,渭南曾破获以蒋文斌为首的特大赌博团伙案,该案中就有五起因放高利贷而涉嫌非法拘禁的案子。  2007年,华阴市四个利欲熏心的犯罪团伙,先后在华阴、西安等地设立赌场,引诱威胁在校学生赌博并放高利贷,涉案人员三十余人……  原因剖析  作案手段隐蔽 受害人不敢报警  暴力讨债屡屡肇事,为什么当事人不寻求警方的帮助呢?  对于这一问题,曾经在一典当行贷过高利贷的雷先生讲出了事情的原委。  “地下钱庄”有社会背景  雷先生称,在渭南市、澄城、华县、华阴等地,任何一家“地下钱庄“贷款时,在借条上从来不写明利息,利息都是口头约定。而且”地下钱庄“在放高利贷时,都是先抽取利息。像10万元月息1角,借期三个月拿到手时,有时是7万,有时是9万。如果是9万,则另外两月的利息必须按月准时支付,“要不不是找到你家,就是找到你店里了。”  一位孟姓男子说:“放高利贷者根本不怕警察,欠债的人也不敢报警。”他告诉记者,放高利贷的一般都有许多打手,在上门讨债的时候,放高利贷者会给自己的打手写一张委托书,委托别人讨债,同时手持借条复印件。如果有人报警,因借条中并没有注明利率,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不介入经济纠纷。而且,一般借高利贷者知道放贷人都有打手,害怕报复而不敢报警。这就是渭南“地下钱庄”为何迅速崛起,并不怕警方打击的关键所在。  在“借条”这层合法外衣的掩护下,放高利贷者有恃无恐地干着非法的勾当。  一位熟知这一行业的孙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地下钱庄”的秘密。据他介绍,“地下钱庄”的庄主们,都是有些社会背景的人,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打手,能够有暴力手段收回所放高利贷。这些放高利贷者,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社会募集。  据孙先生介绍,“地下钱庄”从商人、干部的手中,以三二分钱的月利率募集来资金,然后以8分到2角的月利率甚至日利率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差额。“放贷的不差钱,只要有打手,能找到借高利贷的人就OK”。王先生说,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比较低,许多人通过地下钱庄的高息牟利,这就是地下钱庄不差钱的原因。  借贷最多的是生意人  据知情人士讲,被称为“陕西最细心贪官”的渭南市临渭区交通局原局长雷建民,在2009年1月底至4月1日,其私放的高利贷就有六笔之多:  1月30日,以亲戚的名义给一家公司放贷160万元,年息18%;  2月14日,以朋友的名义给一家公司放贷130万元,年息15.6%;  2月18日,以亲戚的名义给一家公司放贷30万元,年息15.6%;  2月22日,以朋友的名义给一家公司放贷48万元,年息18%;  3月28日,以其女儿的名义放贷两笔,100万元和40万元,月息25‰;  4月1日,又以其女儿的名义放贷60万元,月息25‰。  放高利贷者,最喜欢的就是赌徒和缺应急资金的生意人。一姓王的先生说,现在渭南、澄城县、华阴等有几家地下赌场,表面都是游戏厅关门歇业,其实都有后门出入。他偷拍了几家放高利贷及赌博的情况。他说,几家赌场的高利贷基本上是日息一角。  除了借高利贷赌博之外,借贷最多的就是生意人,因为资金短缺,往往会借高利贷应急。  当记者问及一些借高利贷者为什么不通过银行贷款时。他们纷纷表示,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而且大多数必须要抵押。就是有抵押,有时候一半个月都批不下来,因此急需用钱的人,只能忍痛借高利贷应急。但在借高利贷的同时,他们也背上了很大的风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解决措施  规范民间借贷 拓宽融资渠道  交通银行一位田姓中层干部称,月息2角钱,已经接近目前银行年利率的30倍,更不要说日息。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4倍,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有媒体曾在2008年报道,陕西有186个乡镇没有一个金融网点,占全省60%的农村人口。当时,省人大代表曾敏利提议,陕西应采取规范民间借贷制度等措施,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曾敏利提出,深化农信社改革,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引入新机制,采取农信社股份制,争取办成合作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引入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国开行、农发行改进“三农”政策性金融项目,扩大贷款力度,改进小额贷款制度等。  曾经求助于“高利贷”渡过难关的雷先生等人称,虽然高利贷是双方自愿借贷,但所有借贷者实际上都是被逼而借贷,他们希望商业银行能够增加信誉贷款额度,并希望相关机构能够规范民间借贷,打击高利贷,保证民间借贷的有序、合法运行,并充分发挥民间合法借贷与银行借贷相结合的作用,提高个人及部分商家的融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 卫楠 文/图 (责任编辑:周径)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A20:核心报道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A20:核心报道
22亿压垮立人“集资帝国”
温州立人集团集资13年,负债22亿,资不抵债;立人崩坍为规范民间借贷敲响警钟
日 星期二 新京报
3月10日,育才学校高中部门口贴着三张通告,警告人们不要因为讨债而扰乱社会秩序。这所市重点中学被债权人认为是立人集资的平台。
这栋小楼曾是立人集团向社会集资的办公场所。相隔一两百米,便是县公安局。
3月8日,育才学校老师联名到县公安局,要求对董顺生以集资诈骗罪立案调查。
  3月14日,育才学校108名教职工去温州市中院,起诉温州市银监分局、泰顺县政府、县公安局,请求法院确认3被告放任立人集团的非法集资行为违法。&  这是立人集团债权人的第三次起诉,前两次法院都不予以立案。&  温州立人教育集团董事长董顺生靠集资起家,兴办了市重点学校育才中学。此后董又涉足煤矿、房地产等行业。立人以远高于银行的利率吸储,参与集资的人员,有公务员、商人、老师,退休职工等。&  但2008年后,立人集团接连遭遇经济危机、煤矿限产、房产遇冷,最终资金链断裂。引发债权人上诉。&  律师陈有西表示,如果立人集团只是单纯的民间借贷,在募款中没有欺骗行为,便属合法。&  立人集团集资案背后的问题是,民间借贷该如何发展,如何规范,政府该承担什么职责。&  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作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那么在将来,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便会更加清晰。  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成立于2003年,法人代表董顺生。公司的前身是董顺生1998年所创办的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该校被评为温州市重点中学。立人集团旗下已有学校、公司等企业共计36家,经营范围包括教育类投资与建设、房地产开发、矿业投资等。立人利用高额利息在民间筹款。2011年10月底,企业对外宣布不再承兑之前所借的民间借款。  初春,阴雨持续了一个月,整个泰顺县城湿漉漉的。县城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现在,泰顺并不太平。2011年底,温州立人教育集团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民间借贷债务,引发全县恐慌。  泰顺县城不大,人口35万。坐在人力三轮车上,花7元钱,便能横穿县城。  因为立人集团的案子,振邦律师事务所代理人路飞在县城里住了近4个月。走在路上,不时有居民跟他打招呼。他们都是立人集团的债权人,有公务员、商人、老师,退休职工等等。  根据警方最新的统计,目前登记的债权人已达5000多人。立人集团董事长董顺生以及另外5名董事被监视居住。该集团正在接受审计。  愤怒的债权人已经三次向法院递交诉状,起诉泰顺县政府,并申请国家赔偿。他们认为地方政府有监管失职的责任。  “大家的钱都没了”  有育才老师称,学校90%以上教职工陷入到集团借贷中,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育才学校高中部老师胡军阳走进办公室时,其他人正在备课。胡告诉大家,“学校中层刚刚开会,集团资金链已经断了。大家的钱都没了。”  这一幕发生在日下午六点多钟。另一名老师李正荣记得,“当时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李正荣原本在编试题,听到这话,赶紧走到窗前张望,看到对面会议室的灯亮着。  随后,消息得到参会的中层领导证实。老师们一下子变得负债累累。  育才学校是立人集团旗下的一所学校。其中一名老师说,“学校有90%以上教职工陷入到集团借贷或投资中,甚至包括学校洗碗工,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胡军阳借给立人集团40万,原本他并不想参与集团的借贷。  胡军阳进入育才学校是2009年。当时,面试官对他说的话让其大开眼界,“在我们这儿,不仅可以教书,还能投资。如果在我们这儿待了两年,没有买房买车,就要解聘。”  没多久,胡军阳遇到了投资“机会”。立人集团在内蒙古开发了一个煤矿,要求老师入股。从校长到基层老师,分摊了金额。胡的任务是30万元。  入股30万,一年半以后返还本金,并有分红。利润是本金的5到6倍。  尽管条件诱人。但胡不打算参加。因为他凑不够30万。“我只有20万,后来学校领导做工作,说集团借给我10万,每个月2分利息。”  胡算了笔账,这样的话,他每月要还集团2000元利息。当时胡军阳每月要还房贷7000多元。他的收入不够生活。他拒绝了。  随后,胡军阳的老婆接到立人集团领导的电话。“如果不入股,你老公要被优先解聘。”她不解,问解聘的原因是什么?“领导说,到时候大家都赚了钱,怕你老公眼红,影响稳定。”  胡军阳不想失去这个工作,因为育才提供的薪水在当地很高。  第一年,学校给胡的薪水是8万元。这对于一个县级学校的老师来说,颇为可观。  胡军阳接受学校的意见,借了10万元,入股煤矿。  之后,立人集团一位副董事长又给胡军阳指了条财路。“穷人的钱就是该借给富人用的。会借钱的人才是智者。”集团提供高息回报。只要胡把钱投进去。  于是,胡军阳从亲朋处又借了20万,借给学校,拿3分利息。如此相抵,他每月能从集团拿4000元利息。  育才“领袖”突然倒下  立人给老师分摊借贷任务,让老师不要在乎课时津贴,要多投资,三五年内步入中产  育才学校老师李正荣记得,学校是从2002年之后开始向老师借贷。  最初,学校没有很多项目,只是提供高息借贷,1分到3分的月息都有。  一分月息相当于年利率12%。而目前银行一年定期利率3.5%。  李正荣说,那时候借贷多是自愿行为。一些老师被立人的高息诱惑,借钱投入进去。  此后,学校把借贷任务层层下拨,从校长到老师,从高中部到小学部,各有任务。  集团董事长董顺生最初不强迫老师承担任务。高中部有位老校长据理力争,认为下拨到高中部的500万元借贷任务太重。老师应该全心教学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投资上。董也应允。  2008年之后,情况发生变化。  煤矿、房地产等各种投资项目纷至沓来。贷款任务开始加重。  “领导常给我们开会,说不要在乎课时津贴,只要多投资就行。”老师们回忆,当时集团许诺“育才人3到5年内步入中产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董顺生在集团内部被“神化”。老师们记得,副董事长夏克定在高中教师大会上称董顺生是英明领袖,集团在其带领下业绩可观。老师们还回忆,夏曾对他们说“大家跟对了领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2009年,立人集团带老师们考察江苏盱眙房地产项目。一辆客车载40多名老师,实地考察。  “当时高三12个班都有老师去。”老师们看到一片荒芜的土地,被告知有近2500亩。集团称这是前期开发,2年内返还本金,8年内分红,有近5倍的投资利润。老师回来后,口口相传,争相入股。  一名老师说,“直到现在,该房地产项目分红仅分过几次白菜、萝卜和猪肉。”  育才学校一方面给老师提供较高的待遇,一般老师都有10万左右的年薪;另一方面,老师们的钱又被以“投资”和“借贷”的名义流回到集团内部。  老师们说,“最后,我们都被变相扣押在学校。”  日,资金链断裂后,董顺生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措施,监视居住。英明“领袖”突然倒下,众人惊愕不已。  13年前踏上集资路  立人董事长董顺生靠集资兴办育才学校,后涉足煤矿、房地产,加大民间集资力度  泰顺镇,垟心街32号,这是一栋简陋的白色小楼。如今,楼门紧锁,空无一人。这里曾是立人集团公开向社会集资的办公场所。相隔大概一两百米,便是泰顺县公安局。  立人集团不仅向学校老师集资,还在社会上广泛集资。从1998年建立育才学校开始,董顺生就走上了民间集资的道路。  范永华在2002年至2009年间担任育才学校校长。他说,学校初期,生源不足,最少的时候只有100多学生,难以为继。  为了学校发展,立人开始借助民间借贷行为。当时利息多数在一分到一分二之间。董顺生用借来的钱,请好老师,扩大校舍。  范说,2006年学校能逐步盈利,但整个学校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等,加起来盈利不到千万,依然无法满足学校发展。  而后,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和煤矿等业务,想借此赚钱,满足学校发展,同时也加大了民间借贷的力度。  “立人集团支付利息几乎没有拖欠过。一般会提前7到10天通知借款人领款。”刘际旺说。  刘际旺在县城开五金店。他听朋友说,立人集团的借贷一直以信誉著称,所以也参与了立人的借贷。  刘际旺借钱给立人时,每月利息是3分。刘跟老婆算过笔账,开店顶多能赚2分利润。于是刘借了40万,凑到100万,借给立人集团。  半年后,刘际旺开始拿利息。立人的财务人员会问刘是继续存还是拿钱走,她还会适时推荐最新的投资“项目”。  刘际旺说,多数债权人看到立人有育才这样大的学校,便会继续存钱在那儿。产生利息后,甚至借钱凑个整数再存在里面。  在泰顺,很多公务员也参与了立人的借贷。  泰顺县公安局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公务员借贷款大多数在几十万之间,公务员的钱多是从银行贷来。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是重灾区。立人的月息多是三四分。按照50万的4分月息来算,一个月利息就能拿2万块。“大家把这看作一种投资行为。”  资金吃紧,骑虎难下  立人接连遭遇房产遇冷,煤矿限产,董顺生利用高息揽储,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  立人集团涉足房地产和煤矿行业后,麻烦随之而来。  据一位接近董顺生人士称,集团先是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后又接连遇到房产遇冷,煤矿限产,董顺生明显感到资金吃力。  因为资金问题,立人集团在内蒙古的一个煤矿,多次辗转倒卖,但买者寥寥。集团甚至签下协议,如果买主经营有问题,立人便买回该矿。最后因为限产,立人最终不得不以一亿的资金赎回该矿,还倒贴对方1万吨煤。  记者从多个知情人处得知,立人集团在江苏淮安的房产,是2009年左右花9000多万买来。却因为房地产不景气,大量资金陷入其中,“到现在起码有几亿资金被拖住。”  据知情人透露,县里一些领导曾找董顺生谈话,让其平稳度过这次危机。  这时,董顺生提高老师待遇,向社会各界暗示,立人没问题。这一做法让社会上对其更加信任。  范永华担心学校发展,曾与董顺生交流过集资一事。  范永华说,一方面集团项目受阻,另一方面利息越滚越大。董顺生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骑虎难下。最高的时候,存一百万,一个月到期后,连本带息要拿走180万。  2009年之后,董顺生派人到处寻找项目,继续对外融资。  立人集团的借贷利息也越来越高。  2009年之后,涨到三四分甚至是8分到一毛的月息。最开始,外来资金必须是20万以上才收。逐渐到几万元也可参与立人的借贷,再后来是有钱就收。  一名育才老师说,“立人集团的利息后来变动非常频繁。一有钱,他马上会推翻之前高息,然后换做稍低的利息。尽管这样,人们还是愿意把钱放在那儿。”  一位税务系统的公务员对记者称,他是崩盘前几个月借了40多万给立人。当时立人给出了四五分的利息,他才忍不住陷了进去。  崩盘前仍在集资  商人刘际旺说,崩盘前2个月,立人财务人员还说,集团状况良好,月息将调高至四五分  日,立人集团召开“借款人代表大会”,曝出危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兑现利息。  刘际旺听闻,大吃一惊。因为在此前8月的某一天,他在泰顺一中散步,遇到立人集团财务人员夏尉兰。夏对他说,集团目前状况良好,建议他若有钱,就再多放点进去,利息要调整到四五分。  看到机会难得,刘际旺又在外面借了100多万,借给立人集团。  在立人集团宣布无力偿债前,县委书记张洪国在泰顺县电视台讲话,表示要以“企业自救,政府帮扶”手段解决立人债务危机;电视台还会不断播放采访立人董事长董顺生关于重组方案的画面。  在多位债权人看来,育才学校是立人集团集资的一个平台。没有这个学校,董顺生没办法融资。育才学校是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市教育局的先进单位,是各级领导来泰顺县视察必到的单位。  这为立人集团累积了政治资源和民间信任。  刘际旺告诉记者,他有个朋友是一名乡镇干部。崩盘前几个月,县里领导到下面开乡镇会议,也提到了育才学校是个好企业,有实力。大家应该多多支持。  “听了这话,我朋友也贷款了40多万,借给了立人集团。他认为领导都这样说,应该没问题。结果现在也陷进去了。”刘际旺说。  记者联系泰顺县政府,了解相关问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洪周荣称,如果有真凭实据应该去公安机关报案。这样大的事件,真有问题,哪个领导都顶不住。  外界有传言,立人大肆进行民间借贷,是因为从县里银行贷不到钱。  县银监局一名官员说,情况并不是这样,在2008年之前,县银行贷给立人两三千万,后发现立人集团有大量民间借贷的行为。这种经营和扩张模式太脆弱,属于高风险。银监局便令银行撤资,以后也不再放贷给立人集团。  这名官员说,“我们还向县政府递交了书面预警。希望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事情还是发生了。”  立人集团宣布不再偿还债务的最初几天,狭窄的垟心街上,挤满了抗议的债权人。  刘际旺赶到集团集资地点,看见人群围住夏尉兰。夏尉兰一脸茫然,不停地说,“钱不在我这,也没钱还,把我命拿走也拿不到钱。”  “让领导干部先走?”  部分债权人怀疑立人崩盘前“钓鱼式”集资,用于偿还“关系人士”,要求公开财务  3月6日,180多名债权人联名向温州市中院递交诉状,要求政府公布立人集团2011年5月至10月的财务进出明细账。  债权人怀疑,立人“钓鱼式”集资约9亿元,部分用于偿还“关系人士”的利息、本金。  他们在诉状中称,立人在崩盘前几个月,推出月息3、4、5分的高息(以往集资月息针对普通百姓基本为3分以内),并不设定下限有钱就收。该部分集资款,除用于支付给领导干部的本金及高息,让领导干部先走外,尚有数亿资金去向不明。  债权人的一名代理律师路飞出示一份表格。他称,仅在我们处委托的200多位债权人中,就有100多人是在立人崩盘前三个月把钱放进去的,比例很大。  曾有一位债权人找到路飞等人,她透露了这几个月资金流向情况。  该债权人称7到9月份,立人集团吸收的存款达到9个亿。该款项多数提前归还部分政府人员,包括教育局和县政府等官员。  这名债权人还对路飞说,那些进账并未交到立人集团的账户中,是由财务人员直接交给官员。  记者联系了该名债权人,她称,“手中有这几个月立人资金流动的证据。但目前还不是出示的时候。”  随后记者联系立人集团曾经的财务人员,她拒绝了采访。  今年2月3日,温州立人集团的所有资产被县政府和公安局全面监管。此后,债权人起诉,要求政府公开财务信息。  3月13日,债权人的代理律师接到市中院“不予受理”的口头通知,理由是立人集团的财务明细账为企业信息,并非政府信息,政府无权公开;而且立人集团涉及案件已属刑案,相关信息暂不便公开。  “都是危机的创造者”  立人正在被审计中,其已支付利息35亿元;育才老校长范永华称,民众贪欲不容忽视  3月8日,育才学校的老师们来到泰顺县公安局,要求对董顺生以集资诈骗罪立案调查。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有西告诉记者,立人集团将借来的钱投入实体项目中,再借钱偿还之前的贷款,这是正常经营行为。这种情况,应该以正常的企业破产方式了结,政府没必要参与。  陈有西说,此案的关键在于,立人集团在募款中是否有欺骗行为,例如,不是把集资款投入实际项目中,而是编造项目。另外是否存在将集资款拿出去放贷,赚取利息。如果存在上述行为,立人集团则触犯了相关法律。  县政府成立了立人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2月15日起,进行为期30天的债权申报登记。登记期间,大批债权人来登记。  育才学校的一位女清洁工借给立人10万。要钱无果,喝下农药。抢救过来,最后一位副县长以个人名义给了7万块。她才停止寻死。  商人胡秀扬借了400多万给立人集团。其中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还有一个月就到还款日期。他现在急着把位于县城中心的一栋四层楼房卖掉,却至今无人问津。  育才教师刘方阳和妻子凑了点钱放在立人集团,他的妻子正身患重症。他们的钱是用来救命的。  截至3月12日,有5000多人登记,债务达数十亿元。  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立人集团的财务。  该事务所主任刘旭海介绍,对立人19个项目的初步审计,已确认其资产总额远不足50亿元、债务远大于22亿元,“累计支付利息倒与此前说的35亿元差不多。”  刘旭海也注意到公众最为关注的崩盘前几个月资金明细。“从现有的账目来看,这几个月资金主要是在集团下面各个融资平台间流转,偿还利息。”  一个比较公开的说法是,2011年前后,有人从集团抽走近7个亿资金。直接导致立人资金链断裂。  刘旭海称,目前账面资料并没有发现如此大笔资金的流失。如果有,这是重大线索。一定会追查到底。  刘旭海发现了董顺生与一些个人之间有资金往来,正在核查。到时候会公布名单。“公众一看就会知道钱流向哪里。”  育才学校老校长范永华是为数不多反对立人集团融资策略的人,他没有参与其中。  范永华感叹说,“整个事件中有个重要因素被忽视了。民众的贪欲呢?他们也在榨取立人的价值。每个加入者都丧失了理性,都成了这场危机的创造者。”  □本报记者陈宁一温州报道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话你只对朋友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