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有什么图案是能代表广西壮族文化的 ?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壮
大小:3.1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96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6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2
出生,快乐的成长,幸福的安享晚年,表达了长辈对下;在背带上也有鸟的图案;四、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服装图案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服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壮族服装意义:壮族服装表;(一)、壮族服饰的社会性与功能性;御寒、扮美是服装的基本功能,服装起着不同族群间以;与壮族其他支系相比,能辨别壮族
出生,快乐的成长,幸福的安享晚年,表达了长辈对下一代的美好祝福;还有的背带中间会绣有荷花图案,荷花在壮族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一般见于刚满月的孩子的背带上,象征着孩子的纯洁、美好,同时也是富贵的象征;位于背带上,大家可以看到一种叫“满花”的图案,在壮族土支系的服装上也有,以前壮族人家生育孩子都会在床头上放上这种满花,据说它是生育女神和守护神,可以保孩子平安;有的背带上会绣上小皱菊,小皱菊代表顺利、心想事成、祝福、纯洁、富贵,是长辈对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愿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他们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些体现了壮族对儿童关心爱护的美好品质。位于背带上的蓝色小花图案主要是给质朴的背带增添几分鲜活;零碎的花朵结合在一起,鲜艳、大方,除了有装饰作用之外,还象征着富贵、大吉大利;在背带上也有鸟的图案。意义和前面绣在鞋子上的鸟的图案意义相同。四、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服装图案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递的,同时也是在各种文化情境中交流的。把服装视为文化之物的研究,皆在探讨组成服装文化讯息的生成传递系统,这一系统体现了如下的几点基本内容:服装体现着的集体价值观处在生成与再生成的过程中;服装总是以一种对文化的新的组合方式传递着文化讯息;服装外观形式来源于文化可提供的各种抽象意象或表现;服装作为一种符码形态在文化情境中被理解和传递。服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装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壮族服装意义:壮族服装表达了壮族崇尚自然、历史和生命本体的审美意义,。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壮族人民在自然中积累了丰富的意象、情感和素材, 而这些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结合得那么自然, 随处看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这些在壮族服装图案中是活灵活现的。 “这些奇妙的联想互渗并成为壮族服饰常用的手法,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满足于客观现实, 而要用自己的情感、意志、创造力来改造它, 使它更加美好, 使万物与人更加亲善。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在图案纹样中大胆表现出来, 充分体现出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理想, 其深层的意识是追求生命的繁荣。”10由此可知,壮族服装是美的,它所蕴藏的深厚情感更是美的。(一)、壮族服饰的社会性与功能性御寒、扮美是服装的基本功能,服装起着不同族群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不同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标识作用。具有社会契约作用和规范控制的社会功能,成为指示或约束人们行为的指南。传统的壮族服装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下面就通过对族群识别的展示来体现壮族服装具有的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与壮族其他支系相比,能辨别壮族侬人支系服装与其他支系服装差异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土支系与 侬人支系的对比得出。如:两支系服装最主要的区别是服装的颜色不一样,土支系服装以蓝黑色为主。而侬人支系的服装以绿、天蓝、褐等颜色鲜艳的服装为主;图案的位置不同,土支系服装图案位于衣袖中部,胸部前后及围腰上。而侬人支系的服装图案位于衣领、衣袖、脚边,以及包头上;土支系的图案以花为主,而侬人支系的图案以花草和动物(鸟、蝴蝶、鱼)结合为主;壮族土支系的鞋子为满花鞋,是封口鞋。图案布满整双鞋。而侬人支系的鞋子为“布凉鞋”,图案位于鞋子后跟部;壮族土支系的包头,颜色为蓝黑色,不着任何图案。而侬人支系的包头颜色混杂,包头图案多数复杂,位于正面(即额头上部);壮族土支系裙子为长方形,添加适当的蜡染。而侬人支系裙子为百皱裙,不着任何图案,一般为褐色。从整体上看壮族土支系服装更显稳重、安静。而侬人支系服装更显活泼、大方。 五、总结服装图案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用于同一民族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一定形式的服装图案都有一定的民俗内涵。在各类图案中选择了部分衣服、背带、鞋子、包头上的图案,主要是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壮族服装图案的意义。各类图案都寄予着丰富的民俗内容。通过研究知道了很多服装图案的意义。例如衣服上的菊花图案,象征着清纯、活泼。再加上明珠的点缀,更显高贵、典雅。也有的是对鸟的崇拜。还有的是表达是对孩子的美好期盼。这些意义在文中已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阐释。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样式,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它在一定的民族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体创造的约定俗成的产物 。通过调查整理这些壮族服装图案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使壮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壮族民众的服装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尤其是先进的现代文化的涌入,对古老的壮族服装文化提出了挑战。壮族服装不易制作,再加上古老的壮族服装穿戴起来不易劳作 。而现代服装时尚、美观,且穿戴起来方便、轻巧。所以现代服装对古老的壮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织布、绣花、做衣,从而使得壮族服装文化濒临着消亡的危机。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比以前进步多了,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以为只有学课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其实刺绣也是一种文化,应该让大家把它流传下来。鉴于此,我有以下思考:首先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扩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让他们知道科学文化的价值;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开设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如民族刺绣、民族歌曲等。还可以把相关的民族文化写入地方课程(服装文化、歌谣文化等)。也可以在节日里举行有关的民族活动(如刺绣比赛,不但要绣得好还要有特殊深刻的意义。对山歌比赛等)。政府可以给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还可以广泛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壮族服装文化,让人们看到壮族服装文化背后的意义,引导人们发现壮族服装图案的美,从而使得壮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注释:(1)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2页。(2)吴永生《关于文山烟草主题文化建议案http://wys910272.html,日。(3)高发元《 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页。(4)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5)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6)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7)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8)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9)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10)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参考书目:[1]高发元《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覃圣敏《壮族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至五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黄桂秋《壮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4]陆居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年。[5]梁庭望、 廖明君《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图腾》,北京:外交出版社,2005年。[6]程志方、 李安泰《云南民族服饰》云南出版社,2000年。[7]首届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执委会《中国民族服饰博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8]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9]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10]楼慧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王宵兵、张铭远《服饰与文化》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12]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13]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4]安毓英、杨林著《中国民间服饰艺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5]王丽华《服饰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16]鸿宇《服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7]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18]杨海东《云南新平花腰傣傣卡支系服饰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士论文),009年5月。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of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96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等内容。 
 本文以广西南宁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旅游开发 设想。 关键词壮族服饰民俗文化...意识与观念的深刻影响,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的壮布与壮锦, 都以图案精美 色彩...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 制作工艺等...河池、百色、柳州四个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唐朝服饰传统图案的研究结题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三、结题报告 正文...选择比较有权威性 的,比如期刊网上的相关论文,对我们的研究问题的指导意义比较大...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 4页 免费 壮族服饰及壮族...文化区和文山文化区, 来考察、 分析各地域的文化...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  服饰图案文化现象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服饰中的文化现象引言: 服饰是...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 赤红、黄、白、黑五种...  1.2 在机械化时代研究手绘图案的背景、意义、价值在中国古代,手绘工艺在服装中...图案,25岁 左右的喜欢有些个性特征的图案,25岁以上更喜欢中国风味浓郁的文化衫...  在世界多元化文化潮流相互 影响、融合的今天,对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是:从传统图案的发展,风格,特征,工艺对 传统图案进行深度地再挖掘,分析传统图案在古代服装上的应用,...  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继承其精华,不仅能提高设计者自身的修养和图案创作的水 平,而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 图案在服装...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_壮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771贴子: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壮族民间文学&&&&壮族民间文学流传最多的是故事,有神话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爱情故事、山水动植物故事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形象生动、流传深广。如《姆六甲》、的创世神话故事,就长期流传于和右江流域的壮族地区。民间还留着好些讲述民族历史的长诗,如已出版的古老的《布洛陀经诗》便是,还有《莫一大王》属歌颂英雄一类,由民间传说故事编著而成的叙事诗《百鸟衣》(已出版)也很有名。壮族民间文学的另一种流行形式为民歌。壮族地区聚众唱歌形成习惯,传说的“歌仙”便是其中擅长山歌的典型。壮家人能以歌述史,以歌传情,并且出口成歌。随编随唱,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多以口头传授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著名歌舞剧(后改编成享誉中外的电影《刘三姐》)便是在壮族山歌和民间调子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许多壮族地区因山歌盛行而有了“歌圩”,每年三月初三前后,往往成千上万的人集中于一地唱歌、对歌、传歌,逐步形成壮族“”歌节,现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民歌节”。此外,壮族民间文学还有长期流行于乡间的曲艺、壮剧和师公戏,以及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
壮族美术&&&&有闻名于国内外的纹、崖壁画、图案等,是壮族文化艺术瑰宝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壮族历史上美术创作的光辉。铜鼓、壮锦上的各种图饰,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形象的、抽象的,有单色的、多色的,民族特点很浓,无疑是一幅幅美术佳作。壮族铜鼓本身就是十分精美的耐人欣赏的艺术珍品,它周身布满了各种各样纹饰,铸造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和形体。铜鼓从造型、、雕刻、铸造都充分体现了壮族民间美术、民间工艺之成就。壮族美术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崖壁画。为壮族先民骆越人所创作,用赭红色颜料,在左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悬崖绝壁上,以涂抹法绘出众多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图像以及鸟兽、刀具、铜鼓符号等。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数量繁多,地域分布相当广阔,目前已发现的有84个点183处,其中以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最为典型。体现壮族人民的美术才能的另一方面是壮锦艺术。壮锦最早出现于汉代,明、清时期,壮锦大放异彩。它的图案、纹饰生动精美,结构严谨,有蝴蝶恋花、鸳鸯戏水、双凤朝阳、喜等象征幸福吉祥图案数十种,经常出现于壮锦上的有梅、兰、菊、莲等花类纹饰。以红、蓝、黄、绿、紫各种彩色丝线交织而成,色彩斑澜,充满热烈开朗、健康向上的民族格调。再者,壮族的蜡染图案也很有美学价值。
壮族音乐&&&&壮族人民历来喜好唱歌,是从先民越人承传下来的,至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山歌中有单声部、双声部和多声部,有古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含婚、丧、嫁、娶、节日、寿庆等内容)等等,各有各的曲调,其旋律、调式多变。如普通流传的二声部民歌就有百余种唱法。壮族的乐器也是多种多样,有、马骨胡、竹胡、竹笛、?咧、葫芦胡、瓦琴、二弦、四弦、蜂鼓、天琴、木叶等,用来演奏壮族民间的各种乐曲。壮戏(包括师公戏)中也有许多动人的曲调,富有地方民族特色。
神话故事&&&&反映瑶族族源、迁徒以及瑶族先人征服自然和战胜敌人的神话故事较多,如《盘古开天地》、《伏羲兄妹》、《盘瓠》、《密洛陀》、《侯大苟的故事》等,在本民族中长期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瑶歌&&&&瑶族也是爱唱歌的民族,能编善唱。按其内容可分为祭神歌、造物歌、生产歌、信歌、爱情婚姻歌、甲子歌和风俗歌等种。不同的歌在不同场合唱,歌手们可凭记忆随口编唱,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聪敏。
音乐舞蹈&&&&瑶族人民常以歌舞反映他们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及各种祭祀活动。最初的舞蹈《熊舞》、《猴舞》、《挡虎舞》等反映瑶族原始的狩猎生活。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有《双刀舞》、《剑舞》、《棍舞》、《旗舞》,反映生产生活的有《春堂舞》、《伐木舞》、《绣花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鼓舞》和《舞》。《长鼓舞》是过盘王节时所跳的舞蹈。桂北、桂东地区的瑶族特别流行。《铜鼓舞》盛行于桂西地区,遇盛大节日或祭祀活动时都跳这种舞。(附铜鼓舞照幅7.5×4.8cm黑白)
瑶锦、蜡染工艺品&&&&早在宋代,“瑶布”(瑶锦)就颇有名气,通常采用蜡染工艺染制,多为蓝黑底锦布上适布着白蓝二色花纹。还能用各种色线织出图纹锦布,作为头巾、头带、腰带和绑腿带等用,实用而且美观。
挑花、刺绣&&&&瑶族的挑花、刺绣自古有名,史籍多有记载。他们的五色衣服、斑衣花裙,多是靠双手刺绣制成。妇女不须先描绘图案,而是凭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在蓝、青、白的底布上依据裙、巾的大小,用红、黄、绿、橙、紫等色丝、绒线按布的经纬,采用“十”字等类绣法,挑绣出各种花鸟、龙凤、鱼虫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样来。
芦笙舞&&&&芦笙,在各族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都要吹芦笙,并以舞蹈配合,称为芦笙舞。如遇苗年(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寨群众则穿起民族服装,举行“踩堂”和“打同年”,“踩堂”是苗族举行的集体舞蹈,十几甚至几十个盛装打扮的男女芦笙手围成一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称为“踩堂”,所以芦笙舞也称“芦笙踩堂舞”。其种类颇多,因地而。如在融水苗族聚居区,芦笙舞可分为嘎任舞、嘎坐舞、嘎里舞、嘎芦舞等种,春节期间“打同年”时跳嘎任舞。“打同年”是苗族传统的结交方式,寨与寨之间互相邀请同意后便集体进行,是一种集体交友的联欢活动。交友的各寨自己组织芦笙队,集中一处,围成圆圈,吹笙跳舞。嘎坐舞是节日青年男女跳的,以大芦笙群为轴心,小伙子们持笙围着轴心边吹边跳,姑娘们手持彩巾围成外圈,随着笙曲翩翩起舞。嘎芦舞为双人舞,一人吹笙在前,一人持棒在后,配合起舞。常有芦笙在苗寨中较为普遍,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村寨就有800多堂(队)芦笙、经常参加芦笙演奏者上万人。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如遇“苗年”,芦笙演奏、芦笙舞加上各种竞技体育,场面非常热闹壮观,观众往往超过万人。(附芦笙舞照1幅7.5×4.8cm黑白)
唱“多耶”&&&&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常见之于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侗族的“多耶”是典型的集体歌舞,专门在集会、迎宾或盛大的节日中表演。由于是集体歌舞,表演的人多,参观的人更多,场面相当大,多在侗寨的鼓楼坪举行。表演男女人数不限,分别围成圆圈,男的用手相互攀肩、摇头顿足,又跳又唱;女的手拉着手,按节拍起腿踏地,转身扭腰。先由女队唱三支歌,男队就还以三支歌,每三支为一套,每次唱数套甚至数十套。女队采二声部合唱,男队一领众合。领唱者唱出主要内容,合者重复末句后三个字或只唱衬词“耶哈耶”。歌和舞配合有序,协调整齐,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当“多耶”进入高潮时,兴奋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唱跳行列,大家尽兴方散。“多耶”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表演形式,内容包括历史、政治、自然、宗教、信仰、婚姻、伦理道德、喜庆祝贺等等。
抢花炮&&&&抢花炮是侗族人民普遍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有专门的花炮节,年年举行,一般在农历“三月三”前后。除了唱歌、对歌之外,还举行“抢花炮”这种体育活动。根据各村寨生产生活的习惯差别,“抢花炮”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在春节期间,有的在农历二月初二的“社节”,有的在三月初三至初四,有的在三月十五日,有的在十月二十六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的侗族则在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抢花炮”的场面很热烈,被西方人称为“东方橄榄球”。“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最后抢得头炮者是第一名,抢得二炮、三炮者分列二、三名。胜者受到赞扬和奖励。自己也感到无尚光荣。现已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纳入四年一次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中。
汉族民间舞蹈很多,舞狮、舞龙、舞麒麟最为普遍。舞狮,全广西汉族地区都有。仫佬族过春节也有舞狮舞龙习惯,舞草龙尤为新奇。毛南族的木面舞颇具特色,舞者7人,身着兽皮衣、树叶裙,面戴木面具,以转胯、点跳步的舞蹈动作表现割草、砍树、开路、架桥的劳作生活。京族的花棍舞流行于节庆活动中,姑娘们在哈节唱哈时身着白色长衫,双手各持1尺多长的木棍,棍上缠着各色纸花,边唱边舞,以双手腕转绕花棍为主。彝族的跳弓舞一般在农历四月初三至十二这段时间举行的跳弓节上表演。水族除了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外,还有斗角舞。仡佬族的牛筋舞是敬老习俗活动中的祝寿舞。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壮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