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希望你明白和你沟通一下 日语怎么说

日语学习,日本留学论坛,日语互相学习交流论坛.BBS-Mahoo!上海
日本留学,日语互相学习交流论坛:想和日本人学习的朋友清留个留言吧!日本語を勉強,学習したい,日本語,中国語を勉強する友達を探しましょう我希望我会是那一个人 日语怎么说_百度知道
我希望我会是那一个人 日语怎么说
あの人になってほしい。 あの人になりたい。
其他类似问题
日语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私はあの人でありたい。わたし
あの人になってほしい。
私は自分がその人であると愿ってい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的部落主页
有 3350 人来看过 | 粉丝
转豆瓣留个档,真是解惑了啊。【已完结】日语学习方法论
日语学习方法论 by南桥&
原文地址,喜欢请不要大意地给原作者留言吧!&
——————————————————————————————————————&
学日语到现在马上是第四个年头了&
从到日本上大学半年左右的样子,有时候热心会教教初学者一些简单的日语入门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试验过两种办法&
一种是国内日语专业现在任然在采用的学校教法&
第二种则是国内日语培训学校采用的应试教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日本语言学校的教法等等&
作为同样的日语学习者,曾经也为日语感到焦头烂额&
加上现在自己正在学习英语&
对于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去修得一门语言,非常感兴趣&
这次回日本的途中,偶然看见一本叫《英语学习方法论》的书&
受这本书的启发,做了一些改动&
虽然算是抄袭他的观点,不过加入了些自己的意见&
以及根据日语学习和英语的不同,有些调整和省略&
算是浓缩版吧&
在这里写下来给大家&
如果能对大家有一丁点儿的帮助,那就是最好的了&
然后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是反对意见&
可以在下帖留言,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因为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平时也比较忙&
加上内容比较多&
可能有时候更新不太及时&
这方面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理解&
然后括弧的部分是参照的《英语学习方法论》原文,这方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并向原作者学习、感谢&
非括弧部分为原创内容&
前言 我们学日语为什么这么苦&
说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和国外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外语作为工具学科已经凸显出它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一门语言,当然目的是很多的,有是纯粹兴趣学习的、有想要应试的、也有为将来出国留学做打算的、还有在职场中不得不用的,等等。&
不过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达到了流利交流目的的人,都普遍会赞同外语学习是门苦差事,只消看看现在遍地的语言培训学校和大学里面每天站在图书馆门前大声朗读的人就会赞同这一个观点的吧。&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所说:“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的一样,(讨论语言学习的原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然而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困惑的看到还是刚才那位Greg在说完上面这番话的同时,还说了一句(“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
这一来我们就彻底迷惑了,哦,原来你堂堂语言学家说些废话干嘛。但是,请注意,这里他说的绝不是废话,这一番话正是我们所在学语言的时候所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看看身边的例子我们就能知道。&
一个人是20岁的大学生,我们就叫他小李吧。小李每天早上都在图书馆读英语,上课也认真听讲,每天刻苦背单词,但是4年大学学下来,肯定日语N1是没有问题。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一踏上社会,老板跟他说“小李,你去跟对方日本公司谈谈这次订单的事情”,之后,他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去准备材料。当然,整个过程也很完美,对方日本人也很满意,并且表示了对小李很大的好奇,于是约他晚上一块儿去居酒屋喝酒。&
好的,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小李发现人家一堆日本人在一块儿吃饭喝酒,你别说你要插上嘴了,连说的什么好像也听不懂了,然后轮到小李说话的时候,小李支支吾吾,已经全然不能自已了。&
而另外一个人比较特别,叫小新吧就。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父母因为调动去日本工作,于是没办法,父母就接小新去了日本的小学校念书。也是4年下来,其实可能用四年都不一定用到,他就已经能正常跟日本人说话了,在进一步讲,他和日本人交流无障碍。&
用刚才Greg的那段话来套的话,情景就是上面这个样子。像小李和小新的例子,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你说语言学习复杂吧,不复杂,明明像小新这样的小孩子他能有多少见识,居然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无障碍的程度;反观,小李,人家又是刻苦学习又是天天过得像苦行僧的日子,然而事与愿违,四年的日语专业只带给他的是一口“哑巴日语”。&
所以有时候语言神奇、奇妙它就奇妙在这里,说复杂不复杂,但是说简单却又不简单。&
在这些年的日语学习里面,虽然日语还没到英语那样,有什么李阳疯狂英语啊等等的噱头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语这块蛋糕现在因为市场越来越大,各种煽情故事、表演噱头还有励志故事,扑面而来,让人看了一定觉得我们日语学习就该苦,就该累。然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违科学的,能可能的话,我希望把这次偶然看到的科学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学习日语不在困难,也不要再让任何人为了学语言去一些资质劣化的日语培训学校去上当受骗。&
也许我分享的这些方法不一定您能有条件采用,但是最重要的是您知道它的观点以后,根据您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现在很多日语初学者,也包括中级学习者,都存在对于日语学习缺乏一个明确、科学、清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时候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很有必要,也还是之前说的那句话:欢迎不同观点,你提出异议的时候,正是我开始思考我现在坚持的方法是不是还是正确的时候。&
第1节 对于日语学习的错误认识(1)&
(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
1.要有语言环境,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
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用记忆学语言&
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言,如NHK等等&
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5.要有很大的词汇量,这就需要大量背单词。但是背单词很难很累&
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日语,和现在的口语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口语不好&
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
“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
对,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基本上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大家对于外语学习的误解之深,范围之广,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尽管科技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语言获得的过程的误解仍然相当普遍,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中国人对语言学习的误解深来源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单一民族和单一语言。我帮大家逐一进行分析和提供分析数据,大家可以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怎么会错呢?难道学语言不是在语言环境下最好吗?难道想纠正口音不是要听标准的发音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恩,天下有多少事情是看似理所当然,而事实正好相反的。)原文只分析了第三条“纠正发音”,而我自己虽然不是学语言学出身的,不过也是关门前耍大刀,用我自己也许会存在偏见的经验来聊聊这7条背我们中国日语学习者奉为神圣的定律荒谬之处。&
第1节 对于日语学习的错误认识(1)&
误区1:去了日本,日语自然而然就好了(1)&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也是日语专业的学生的关系,所以有些同是日语专业的朋友。几次回国去,稍微说说日语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惊讶说我的日语说得很好,跟日本人说的很接近了。然后他们会说是啊,你日语是当然的啦,你在日本去了这么久,那种环境下面肯定会逼着你说,自然而然说多了也就好啦。甚至是以前教我日语的老师,她自己都说现在也许语法比我强很多,但是口语肯定在我之下。&
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只有苦笑着说:是啊,日本这个环境就是只有你不断提高日语水平才会生存下去。想来确实也是如此,在这个地方日语好的才能考到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打工机会,才能这样,才能那样。说起来也许会给大家很励志的感觉,往往都会觉得说留学每个人都是看到他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是受苦受累的另外那黑暗的一面往往这些人没看到。这种说法也是留学生里面很常见的,然而,我并不想太多的去强调我在日本的生活,关于我在这边的状况可以参考我另外的那个帖子,稍微做一下宣传的话,那个帖子主要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什么的,关于学习方法可能在这个贴里会比较系统的来写。&
确实我来日本的那些日子,尤其是考学校的那一年,真的过得很不容易。但是,我并不想给大家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没有想过自己成为一个像李阳这样的“英雄”,让大家觉得原来语言要玩儿了命的架势才学得出来,正是因为我以前曾经走过的弯路,再也不想看见其他人也一样在这条路上走得这么心酸这么痛,才有了写作本文的冬季。&
所以,每每我被“赞扬”到说你的日语是出了国留了学才变得非常好的时候,我自己实际的内心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日语究竟是不是出了国,到了日本这个环境,因为这个环境,才到现在这个程度的。也就是说我在怀疑一个“纯粹”日语的环境是不是对日语学习就是一定的,是充分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复思考之后,我的答案是NO!&
很多时候,作为在日本的留学生,一定会非常去强调自己的日语很地道,甚至像唐骏这样说出曾经被日本人夸奖过说得比日本人还好,那么这些是光鲜的一面,黑暗的一面大家往往不会说。我是留学生,对这些心里非常明白,谁也不愿去接谁的底。&
在日本的,肯定平时是在日语环境里的,有些是在打工,有些嫁了一个日本人,有些每天都看日本的报纸和新闻,也有像我这样大学里面和日本人都住在一块儿了,但是过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过去以后,发现自己的日语还是没有什么提高,进大学的时候什么样现在什么样的算比较好的,一般在日本比较好的大学里面读书的留学生都有个共识,这个可以大家自己去求证,就是说,在日本大学读了1、2年的现在还不如入学前的日语水平,肯定自己口语是提高了不少,但是单词量、语法什么的持续下降,别人说的日语懂的还是懂,不懂的还是不懂。&
要说有些时候口语的好坏跟心里面有没有障碍有关系的,我们作为留学生,已经不存在这种心理障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日语水平实质上是在缓慢下降呢,我们已经跟之前例子中的小新是同样的一个氛围,但是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是我进入大学以后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质疑“出了国,日语自然就会好”这个看似绝对的真理的开始。&
(大家如果现在上网,在搜索器中打“出国才知道的十大秘密”这几个字,就会看到,第一条就是“发现了并不是在英(日)语环境中就能自然学会英(日)语”)&
那么这个地方我帮大家来分析一下,很容易懂。&
误区1:去了日本,日语自然而然就好了(2)&
用我个人的例子来跟大家说明这种方式也许比较靠谱。&
我是前年的4月来的日本。那个时候,在国内已经学到了2级水平,不过基本的会话、听说能力还很不足,属于比较典型的“哑巴日语”的状态。当时也算是觉得来了日本的话,日语肯定会变得很好吧。毕竟这种想法也算是常识,所以就这么懵懵懂懂地来了日本。&
所以来了以后进入了语言学校开始了日语的学习。然后问题就来了,在语言学校的时候,老师讲的很多东西倒是全都明白,但是一走出语言学校的大门,在日本社会里面办什么事儿,比如银行开户的时候,这一点稍微赞美一下日本的银行,在你开户之前,他会反复跟你确认各种信息,而且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会比较详细地说明各种服务。每当人家跟我说明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说的跟语言学校里面教的那些东西有些不一样,似懂非懂,有时候因为单词不明白,甚至连大意都不懂。&
一般才来日本的同学都会经常在说「大丈夫です」,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为初来日本的口头禅了。也就是其实意思什么先放一边,相信日本人不会害我们,然后不懂装懂。但是语言这玩意儿很神奇,不是说你装懂就能让别人以为你懂的,尤其是在日本,日本人会跟你确认这样确认那样,如果你懂意思,下意识地在1秒之内就会反应出来说出答句,但是因为不懂,还是不会这么鲁莽急躁地回答,所以状况就会变成你支支吾吾,自然你不懂他说的这件事就被暴露出来了。&
一旦对方知道你不太懂他说的意思的时候,我的经验里面很少有日本人还是会坚持他原来的说话方式,而是就会变成放慢语速、用简单的词汇,总之就是怎么简单、怎么能让你懂怎么说。&
那么推理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日本你跟日本人说话的时候,你还是被“差别对待”了,也就是说日本人跟日本人说是一种说话方式,而日本人跟你说又是另外一种方式。这是第一个出国的时候会面临的问题,通常我们留学生才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种语言环境毫无疑问是不真实的,它会导致你误以为日本人都是这样说,反正自己也是外国人,不懂的还是不懂,懂的还是懂,从这一点上是我们跟上文曾经出现过小新的例子上的不同点。&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我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的一件事儿。&
之前在语言学校的时候,因为周围都是中国人,虽然大家都在学日语,不过往来的时候都说普通话。结果一年下来,日语倒是进步屈指可数,然而托了交的北京朋友的福,回国人都以为我说的是北京话,而且后来有几次给大家教过日语,还有有时候用日语聊天这样的事情,明明我是南方人,而对方以为我是北方人的占了十有八九,这一点曾经跟我语音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
所以那个时候就觉得说,好,我现在的语言环境虽然在国外,但是周围都是中国人,算是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中国人小社会了,所以日语没有学好。那么上了大学,还加上我住的学校的宿舍,这一来就天天跟日本人在一块吃喝拉撒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够好了吧。国内的时候和很多现在的同学一样,迫切的希望跟日本人说话,觉得这样就一定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日语水平。然后事与愿违,我这个希望还是落空了。&
那么一来我们宿舍的时候,开始也还是不错,肯定因为文化习惯上有些不同,真正语言上的压力并不是很大。然而一次宿舍的聚餐让我改变了之前的这种看法。在和他们吃饭的过程当中,日本人之间也开始唠唠家常,男人的话题无外乎哪儿的姑娘长得漂亮,我们这学校选课怎么选等等,到这儿都还明白,然后后来慢慢慢慢的从聊棒球开始就不明白,一则虽然语速倒也不快,很多单词不认识不说;二来说话也在语法上比较不标准,加上有些各地的方言就更是难上加难。&
像最典型的棒球的例子的话,开始大致也还明白,但是他们说到哪里的哪个队比较强开始我就彻底在风中凌乱了,一般来讲确实不可能每句都听懂,要用上下文来综合理解是听力的基本常识,然而我发现我上一句下一句都不明白,中间也听不懂,结果就是他们都在该笑的时候笑,而我特别尴尬的在一旁又不懂又不愿意表现出不懂的样子,也跟在一旁赔笑,呵呵。
有很多人很担心说是不是日本人歧视咱们中国人,你们才出去以后语言提升比较慢的。我想肯定存在这样的原因,但这个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然而我住的这个宿舍里面的人对我都还很不错,也比较乐意跟我聊天,做朋友。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自己日语还是没有提升,这个原因在哪儿呢,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的话,比如咱们豆瓣这个里面,有很多初学者经常发帖说要想找日本人或者是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一起练口语,以下写的内容可能有点儿冒犯大家,希望大家不要生气,我只是说出我的感受。然后好吧,我们就语音上了,结果是什么呢,他说的如果发音没多大问题,好的,那么我听得懂,然后我开始说大句,结果我说5句话,好像对方只明白3句话,这个时候我就不想交流下去了,但是心里面又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就放慢语速,就像以前日本人怎么对我的那样怎么对这些初学日语的同学,然后最长不超过半小时,他们就受不了了,主动就说还是结束吧。&
其实在初期和中期和日本人的交流,在我看来似乎意义不大,因为由结论来讲的话:到了日本你跟日本人瞎交流是没有效果的,你说的都是你会的,听的都是你听得懂的。而你不懂的你不会说,你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
在这一节里面我作为留学生到现在也算明白了,原来到了日本,日语还得靠自己学。&
从根本原因上来讲,我们可以来认真思考之前举过小李的那个例子,究竟是什么造成小李“哑巴日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目前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点是什么。&
番外篇1:“哑巴日语”的形成原因分析(1)&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哑巴日语”是什么。零日语基础的同学不叫哑巴日语。哑巴日语是特指学习了至少1年以上的日语,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听说能力很差或者根本就不会的情况。&
这样的人,不仅仅是在大家自学日语中很多,本科日语专业的同学里面也是3个里面2个都有这方面倾向的。举一个例子来讲,别人的故事我就不说了,说说我自己吧,我是10年12月的N1,180分满分里面我拿了150多一些。作为最高等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N1,这个分数相信也不逊色国内日语本科专业学生。最优秀的地方是在于我的听力只扣了1分,那么你说我的日语是不是特别棒?是的,确实特别棒,至少你现在这么认为,当时我也这么认为,多少日日夜夜日思夜想的N1资格我有了,而且说一个玄乎其玄的,我去考试的头天晚上还和同学玩儿了个通宵去考都能考成这样,那我不玩儿通宵是不是应该考得更好呢。&
事实上,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我都是日语的佼佼者之一对吧。然而进入到现在的大学里面之后,出现了之前写下的那些情况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反思,虽然只是比较轻微的“哑巴日语”,但是究竟我的日语学习是不是有向一个“哑巴日语”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呢。&
那么我们先从“哑巴日语”形成的原因开始分析。肯定大家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些说是老师不好,有些说是自己不够努力等等等等。但是最关键的地方也许大家没有抓住。&
看到很多同学回帖是好都有这么一个对策,这个对策也算是谈到日语学习方法时候的标准程序,那就是:如果单词量小或者单词不会应用,就多背单词;如果语法不好,那就死扣语法,多造例句;如果组织句子不够熟练,那就多看日文小说,多写作文,然后最重要的是我们日语不好的罪魁祸首是没机会用日语交流,如果现在有日语环境和交流机会一定就好了所以就努力寻找,见着日本人就两眼发光,在中国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成了香馍馍。然而这些种种的种种,基本上都是对于日语学习的误解。&
“什么道理你说的这是?”大家一定会这么问我,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这个实验以前我在国内给我日语专业的同学做过,现在分享给大家。&
我说了一句日语给他们听:&
「ぜろはちぜろ よんいちろくなな ぜろきゅうによん」&
他们听到了什么?&
答:11个数字,然后可能是一个电话号码&
是多少呢,我再追问……&
他们一般就会回答说:“080 …1…7…9…4”&
为什么没听懂呢?不是因为这是我在日本使用电话号码没听懂对吧,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这些数字他们都知道。是语法问题?不好意思,这里面没语法。是发音问题?好像也不是。&
有人可能说:你讲的太快了。&
可是我用的是正常速度呀!日本人都是用这个速度告诉别人电话号码的,不行你可以看看日本的广告,讲的速度还算慢,但是你就是没懂。&
为什么没懂呢?&
然后一个同学说了:说你说的时候,我在那儿反应中文呢。我刚听日语时候,坐在那儿在脑子里面快速转换成中文,才转了几个你又说了一大串,结果就没听到。&
好的,原因找到了,大家原来都在那儿是在默默地转换中文翻译呢。我想看到这个贴的同学可能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会会心一笑吧,咱们在考能力考或者是在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是不是都是先把日本人讲的日语转换成中文,这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再想出中文答句,第三部再在心里转换成日语了之后,终于到最后一步把打好的草稿再说出来给日本人听,而且整个过程里面你还要注意日本文化、日语语法还有去思考他说的话应该怎么答,看看,看看,多麻烦,多复杂。&
有人又说,不不不,我速度快,多练多熟悉,一定可以把这个步骤的时间降到最低的。又来了,又来了,又是那句坑爹的“多练多熟悉”,下面我用《英语学习方法论》原文说的理论和证据摆在大家面前,先说说结论的话,这样的过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的。也许现在有同声传译的存在,但是你要知道,他们不仅靠后天,还有先天,而且如果你有朋友是做这个的,他会告诉你,因为同传,他的人生很黑暗。&
番外篇1:“哑巴日语”的形成原因分析(2)&
首先为迟迟没有更新给大家说一声抱歉,然后让我们继续吧。&
科学家做过试验:如果听到外语需要必须在大脑翻译的话,正常语速的语言一般人只能翻译到第三个字就更不上了,个别人能翻出四个,几乎没有人能超过4个。所以才会有做同声传译也要看天分的说法。&
如果大家对这一结论有所怀疑,很简单,我天生也是一个满肚子疑问的孩子,那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因为我是南方人,南方的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接近,北方怎么样我不太了解。你可以打开电视,然后电视上放的是普通话对吧,好的,我也不要求大家口念出来,大家就在心里面把电视上念的普通话翻译成自己的家乡话。试试看能翻译多少。&
我试过,的确,一个词语我可以,两个词语也行,但是三个就有困难了,假设你是天才那么恭喜你你翻译了四个,但是,是的,但是,谁能翻译上8个字以上的普通话呢?&
没有是不是,那么我们现在信服这个结论了。即使是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母语中文,因为地域的差别你也没有办法做到翻译,更何谈什么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这样高难度的动作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请我们深深为同声传译的人表示敬意吧,他们真的很不容易的。&
那么现在我们再往下面思考。&
是不是能不用中文,而是听到日语就直接理解的呢?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日语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日语思考问题、想事情。这个概念在10几年还比较新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凡是负责任的日语专业的老师都会这样教导学生说:“会用任何语言流利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日语思维,永远也听不懂正常语速的日语,也永远听不了长句子。&
我还在语言学校的时候,就曾经见识过无数被国内日语专业老师教残过的学生。说起这话有点儿揭自己底的感觉。在大家的认识里面,大都觉得“啊,日语专业的,还是专业8级的话一定很强吧”。不过大家所想象的状况和我所看到的完全就是两个样子。我虽然没考过日语专八,不过也曾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跟日本人老师说话的时候,才开始基本上支支吾吾,一句也说不出来,即使在现在,我看到过很多过了N1,甚至是很高的分数过的同学,一跟日本人说话,就满地打滚,像掉了魂一样。相信在这里的过了N1的同学会同意我的这个说法吧。然后我们再看日语专业的学生,就算他过了日语专八,但是他似乎也跟我们比好不了哪儿去,支支吾吾不知所措的,不在少数。至于为什么,先说结论的话,之前我说过这类学生是被国内日语专业教残掉的,不是说老师不好,也不是说学生不好,而是主要是国内现在采用的“翻译+语法”式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病才说。当然很多人可能不赞同我现在所写下的这些,没关系,这只是个结论,我会在之后的文章里面详细分析的。&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既然日语思维是日语正常交流的前提这一结论已经比较清楚也为大家所接受,证据也很多,这里就不多花时间说明了。然后我们再来梳理一个问题,算是刚才哑巴日语分析的延伸问题:我们是怎么说日语的。&
大家可能都曾经试图说几句日语过。大家是不是都是在说之前先想一下中文,“恩,我要说这句了啊”的感觉。(停!大家说中文的时候可都没这么做啊。事实上,我们说中文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了一半了,脑子里都不能预计清楚到底后半句的所有字,继续说了知道是不是,所以到这里有这种组织语言的想法就不对了)然后把这一句的所有日语单词找好了,现在就能说了?不,还不能说,对吧。照说肯定不行,所以终于语法上场了,也就是开始组织句子了。想一下语法吧,日语时态比较简单,不过问题来了,动词变形,主动被动,简体敬体,人称、位置关系再加上若干助词用法,好吧,你已经风中凌乱了。等你想完了这些,20秒已经过去了,只剩下日本人一脸茫然的看着你,你一脸茫然的看着他,这时候有礼貌的人该说声对不起然后灰头垢面地逃离现场。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在很多外语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说外语的时候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蹦。”于是出来的就是中式日语,好一点儿的基本就是最低限度的日语,什么吃了没,想吃什么,好吃啊等等这些话,所谓交流我一直觉得,你要有话跟人日本人说,人日本人要觉得有话跟你说才叫交流,而我们谁没有过这种经历,“交流”开始了以后,嫌说多了麻烦或者是怕人看出我日语不好,然后就尽量少说,说一定说自己知道的、熟悉的。那这样的方式我试问怎么可能有什么进步呢,还不如你一个人回家听NHK来得实在对不对?&
然后我们继续分析下去,难道这些同学是不懂语法,或者说不熟悉语法嘛?也不是。因为根本你来不及去想。大量的试验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确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比如还是用我的例子吧,考过N1到现在都快1年半过去了,说实话那些1级语法已经不记得了,虽然让我去考凭“语感(这个我之后会反复提到的)”还是问题不大,不过跟那些日语专八的同学比我算什么,我什么都不是,论刻苦论语法他们才是英雄,我只算个打游击的。但是为什么实际交流过程里面他们跟我对话都显得吃力呢?原因在于从说话的机制上讲,人在说话的时候,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思考语法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所以才有古语的“一心不可二用”的说法。想一下我们中文这么流利,又有谁是去说一句思考一句语法的呢?主语用这个,谓语用那个,从句放在哪里,定语放在哪里,连接这些语用什么助词…这些我们都没考虑过。那么日语也是一样。&
所以语法知识不但不会帮助形成日语思维,而且反而在捣乱的感觉。&
所以大家发现,“翻译”和“语法”不但不会帮助提高交流能力,还在阻碍日语思维的形成。但大家看到翻译、语法几个字非常熟悉,随便你进一间书店,里面放着的最多的就是单词书、语法书、听力书,感觉好像三管齐下,药到病除。至于“翻译”比较特别,这主要是给日语专业的同学准备的,如果不是日语专业的同学,那么你不要灰心,反而应该高兴,因为你太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被翻译毒害太深了。(笑)大家这么多年来学日语的感受,归结起来就是采用的“语法+翻译”法,具体来说比如大家背单词都是看一个日语单词,看一个中文意思,看一个日语语法,看一个中文意思,所以其实潜移默化的翻译也包含其中的。这种“语法+翻译”的方法是英国人几百年前用来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时候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目标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单词在自己语言中的翻译去学习这种语言。&
比如这句话:&
あそこ には 猫(ねこ)がいる。&
那儿 猫 有&
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陈述句,其中iru是因为猫是动物,所以在指代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时候我们会使用iru,而asoko是kosoado体系里面a系列,表示那儿。而niha则是起连接作用,表示事物存在的场所的助词。&
(这算是标准的语法讲解方式吧。但是我彻底晕了,小时候想我爸妈都不是用这种方法教我说中文的啊,说实话到刚才我没写主谓宾不是我懒,是我根本不懂主谓宾等等啊,稍微有些接触还靠的是学日语。所以中国同学学日语学成这样,我为我自己也为还在苦学日语的同学感到很悲哀!)&
据说全世界曾经都是使用这种方法学外语,结果很相似:都是“掌握”了一门语言,但是都不会很好的交流。时间一久大家就把以前学的知识都扔了,就像我现在忘了1级语法是什么一样。&
所以明显的,“语法+翻译”方法学习日语是存在问题的。这是我对“哑巴日语”形成原因分析的结论。&
另外附上我对日语语法的一点小小看法。&
任何语言不学习语法显然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母语是不需要,但是学习外语必须要有语法作为一种规则来规范它,你才知道自己说的是不是正确无误的。&
我们语言学习者在语法上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肯定是因为目标语言和母语语法存在差异,比如像日语动词变形这一特点在中文里面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形成这一动词变形的习惯,或者说是下意识说出来,我想这也是日语思维的一个构成部分。&
其次,我们经常容易发现在国内所学习的语法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换代的状况,所以国内的日语专业学生说出来的日语之惨不忍睹,你也许没有见到过,从发音到词汇到听力到口语,几乎你能想象出来的语言构成的要素他们都是一败涂地,说鄙视他们一点儿不过分。但是我们在认真分析的时候,他们日语学成这个样子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反过来说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去做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日语好呢,原因我想还是在于国内教学方式以及教科书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关系,这是教学方面。那么从学习者自己来讲,他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个语法存在即是合理的这个道理,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语法,这个语法是怎么样子来的,也就是说语法背后的来源,语法背后的日本文化,他们根本没去想,也根本不懂,那么试问他们日语怎么能学好呢。&
因为就个人对语法的看法来讲,归结起来结论的话,两点:&
第一,语法学习很必要,语法是房子的承重梁,没有这个承重梁,这门语言就是悬在空中,空中楼阁,什么时候倒都不奇怪。&
第二,必须要消化所在学的语法点,一定避免生搬硬套。稍微解释下的话,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学习是,经常听见别人在用,大致知道了这个语法在什么时候用之后,也就是大致自己在猜出些这个语法的意思以后再去学习语法,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之,如果一开始就“背”语法,把语法变成1234,abcd的选项去做选择题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跟国内日语专业的学生没多少差距了,悲剧也就快来了。&
第1节 对于日语学习的错误认识(2)&
误区2:学习日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用记忆学语言(1)&
关于语言的学习,从小以来我们便是被教导说是语言学习就是要多背多记,所以中文里面我们才会有“背单词”“记语法”这样的字眼出现。但是事实上真的学习语言是这样“背”来的、“记”来的吗?&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有商榷的地方,先说说让我这么想的一件事情吧。&
我的奶奶很不幸,在大概1年半之前的吧,得了“认知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我去年夏天回去的时候,经过周围人的提醒,大概还能认得谁是谁,也还记得些事情。不过这次2月份回国去看望她的时候,她已经完全不认得人了,情绪也比较暴躁,存在一部分的精神焦躁症状。当然这些是我的家事,本不适合写在这里,不过我希望大家引起注意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她现在的状况是连人都不认识了,但是还能够说话,说的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日语,而是重庆本地的方言。那么这件事让我很感兴趣。长久以来我们被教育的语言要背要记的说法不是就存在问题了嘛。也就是说既然是老年痴呆,记忆已经衰退到连亲人都不认识的地步,但是语言功能还没有丧失。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许语言的学习或者说运用跟自己的记忆毫无关系,而进一步说,语言的学习跟记忆毫无关系,而是跟下意识反应有关系。&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桥段是不是比较熟悉,就是一个逃亡已久的逃犯,警察在抓他的时候,叫他的真名,是不是他一定回头。按理来说,他的名字他是可以去忘记的,甚至存在他自己都忘了以前犯过的事情的实例,然而你叫他本名的时候,他一定回头。这是什么道理?
我个人的分析应该是跟人的下意识有关系。不信你可以试试,如果常年在国外的同学应该跟我会有所体会,我姓方,日语汉字发音是hou,音似中文的“活”,再加上日语的人称后缀“sann”,即“桑”的话,那么叫我就会叫“活桑”,在重庆本地的方言里面很像“和尚”的发音,所以每次国内单独听见“和尚”的词语的时候,我总是会下意识去看叫的那个方向。这些绝对不是我刻意去记忆得来的,而是纯粹的下意识反应。&
那么接下来的分析里面,我们再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详细反证一下语言学习跟记忆没关系这一说法的可靠性。&
先来谈谈记忆力和年龄的关系。大家知不知道人的一生多大岁数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10岁?18岁?越小越好?&
错!是30岁左右。一般试验显示是25岁到30岁之间。有些单纯针对女性的试验甚至发现是在35到40岁之间。年纪稍微比想象的大了些,记忆力其实是非常好的。认为不好纯属是因为懒得自己记找借口,而自我暗示的结果还真让你记不住。其实如果正常的使用大脑的话,到70岁左右才开始记忆出现损失明显起来。而反过来说,越是年纪越下记忆力越差,3岁时候实际上的长期记忆力几乎是零。所以大家对于自己三岁以下的事情基本上是不记得的,如果有几件事你都还记得那你已经很不得了了。&
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分析了记忆力跟年龄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说小孩子记忆力好呢?三岁小孩给他换个妈过几天可能都不记得自己原来那个妈是谁了,还说好呢?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让小孩子背唐诗宋词什么的。正是违背了小孩子的思维特点而强迫他们去做不擅长和现在最用不上的东西,反而放弃和压制了小孩子应该开发的智力和想象力以及美好的童年记忆。我们其实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吧,现在想想我小时候又学画画、又学播音主持、又学书法、又学国际象棋、又学围棋、又学舞蹈。很多方面我小时候都学过,但是坚持下来学到现在的一样也没有,那么为什么放弃了这么多“兴趣爱好”呢?原因很简单,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有了好恶感之后,不想学的你家长硬逼没用,学不了的不感兴趣的就是学不了,所以到现在虽然对以前学的什么书法啊围棋什么比较感兴趣,但是这都是长大后的事情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学这些东西,我长大了没感觉给我带来什么智力开发,反而我还没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了。想来大家如果跟我有类似经历也会说出和我一样的话来吧。&
想来当中国人真的很累。前几天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一直给我剪发的阿姨是个日本人,因为来了现在的城市了之后一直都去她那儿,所以也算是熟客了吧。她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讲,说你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对教育太热心了。她说她的孩子在札幌的幼儿园上学,然后跟她孩子一个班的有个中国孩子,他妈妈是中国人这样子,然后这个妈妈从小就让她孩子背什么九九乘法表,学钢琴什么的,觉得很羡慕中国人的这种对教育无限投入。&
她说的这个我想起来了虎妈的故事。虽然我不了解她也不好做什么评论,但是中国的学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幼儿园的时候赶着准备小学课程,上了小学之后到高中结束,都是天没亮就起床,大家都睡了才睡下,所谓寒窗苦读,那真是10年啊,不是一天两天。说起来高考也是,一切为了大学是吧,那么终于考上大学了,就可以放鸭子了?所以大家看到中国的大学附近,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这一点是让国外的人很迷惑的,因为明明大学是学术的环境,虽然我没问过他们,不过我猜他们心里跟我一样都想说一句,TM的什么玩意儿啊?&
而国外就不一样了,外国同家大家有机会了解一下,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功课突然就紧张了,每天上课学习跟打仗似的,教科书全部读完这是基础,那么参考书目你就不读了?那不行,你也得读。所以一般来讲学习强度国外比中国一般大学的学生强好几倍出去。所以你说凭什么海归就能比土鳖拿更高的工资啊,只要不是富二官二,真心在国外读书的,就应该是值得这个价格的。&
我们再言归正传,继续说这个记忆的问题。想必国内的同学都是有所体会。虽然玩儿了一学期,但是每到期末,又是拜春哥,又是拜曾哥,最后那2星期大家有没有感觉像是被耶稣附体,又是背啊又是记,终于通过考试,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记忆力理解力都逐渐走向高峰,一个月的学习可能比整个小学学的都还多。&
顺便补充一下对中国大学培养的大学生的看法。本科的时候,因为国外的同学比较努力,基本上把以前中学小学被咱们给拉下的补上了,到了读研的阶段一下子就把咱们盖过去。读研研究什么项目,需要创造力,结果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才思枯竭,小组项目只有给人找资料的份儿,人家都不和你玩儿。说起来这个读研的过程我没经历过,不太了解。我说说我知道的。比如说在我们学校的交换留学生,听起来也是很不错吧,但是很可惜,在国内被圈养成了固定思维模式结果过来一个个木鱼脑子,干个什么都不知道。最近的例子来说吧,我同学日语专业的同学,还是号称国内外语院校前五的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读到大三了过来读语言学校,他都是过了1级的人了,在新宿居然迷路,自己不知道怎么回去,给我来了电话。如果是有独立思考的孩子,都会找警察找人问什么的,他不,他给我打电话,拜托,我可在北海道,不在东京好不好。然后你猜结果怎么的,最后我叫他找警察,拜托警察叔叔带他去买票之后,终于回去了。这个就是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悲剧例子。不说这些了,反正改变教育体制肯定势在必行,一个国家的未来全在教育上,教育失败了,国家在强大也是失败,这些算是我发发牢骚吧,反正理想主义者在国内已经死光了,知识分子也属于全都便御用文人,我以后也是这个命运,不过还是大家互相努力吧。&
那么我们还是来说说和语言有什么关系?明明是成人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3岁小孩没有什么记忆力,理解力也跟成年人不能比,可结果是成年人学语言比小孩子痛苦多了。其他原因我们以后谈,单从记忆上看,刚好是因为成年人记忆力好才用记忆去学语言,所以困难;而小孩子记忆力差,想用记忆去学语言也不行,所以容易学。这一点刚好从理论上反证了语言绝不是靠记忆学习而来的这一结论!&
误区2:学习日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用记忆学语言(2)&
那么肯定有人会对我说,说你说得不对,我明明看到很多人就是用刻苦记忆的方法学好日语的。这当然是事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1万小时成功定理”的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科不科学我不好说,先说说它大致的意思吧。&
就是说是你要学一个什么东西,只要你花了1万个小时在上面专心致志的学习,无论什么行业都是,也许成不了专家(这个可能需要天赋),但是还是会成为熟练掌握这门语言、这个技术的人的。&
那么介绍了上面的这个理论,我们再来理解那些刻苦学习的人学好日语的这个现象也就不难了。英语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偶像,从早些的李阳到后来的俞敏洪,再到现在的老罗,他们都是偶像。日语行业因为本身小语种的关系,加上现在日语行业很像20年前的英语行业,还在南征北战,厮杀混战状态里面,所以英雄还没出现,虽然没有出现,不过可以尽请期待,肯定哪天会杀出来个英雄的。&
那么我们要不要去崇拜这个英雄?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什么,先从结论来讲的话,是不是正是因为难,不容易,才称之为英雄。黄继光敢堵机枪眼,你敢不敢?反正我不敢。所以正是英雄太不容易,他们才是英雄。我等社会闲杂人员都能是英雄的话,那英雄也跟现在的大学生一样,不值钱了。&
以前常喜欢给别人,尤其是日语初学者聊自己学习日语的经历,肯定是各种跌宕起伏,大家可以自行联想了,然后看着他们崇拜的眼神望着我,说实话那个时候确实自我感觉挺好的,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老子当年就是这么学出来的,你们现在还差我差得远着呢,小子!”&
是不是在一味的自己的这种“励志”“劝学”里面,我自己在找感觉呢?&
说实话是的,其他很多在教日语的老师,或者日语比较好的同学看到这里,应该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吧。&
就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国外没有类似对外语学习成功的个人崇拜和追捧呢?没有某某单词记忆法,没有某某词根记忆法?为什么外国的外语学习研究已经进行了数百年,却还是常说“对很多语言习得过程尚不清楚”?大家冷静的思考一下,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远超国外的笨蛋孩子们,仔细思考你自然会得出更深刻也更清醒的结论。&
第二节 把理论拿去实践(1)&
首先我想在这个地方介绍一下外国的语言学家常在说的一句话,叫做“先听说,后读写”。在外国人看来这也许已经是常识的东西,在我们国内似乎往往不认为是重点。我所推荐的日语学习方法,一切的一切也是从这里开始。&
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虽然没什么研究,不过平时里面东看细看,发现有一个现象比较意思,先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以前教育不太普及的时候,比如说100多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举个最近的例子就是我爷爷以前是裁缝,只认得小学程度的汉字,而我奶奶就比较麻烦了,不识字,只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但是他们能说中文,准确的说只能说家乡话。&
说了这个以后,那么我们现在再来对比一下“哑巴日语”的人看看是怎么一个状况呢。很多“哑巴日语”的人是不是都是表示他们看日语文章,甚至写一些日语的作文问题不大,不过一到听说就连连摇头了。&
这两个现象放在一起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切入点一定不再于说要去看这门语言的阅读看了多少,写了多少用这门语言的作文来掌握的,作为结论来说的话,就是“先听说,后读写”。&
我们再从我们作为母语习得的中文学习过程来反证我刚才的观点看看呢。我们小时候,大概2、3岁开始就跟爸爸妈妈说话,但是那个时候你知道中文吗?不知道是吧,我们大家都不知道,但是不是还是在口语交流嘛。所以咱们上小学以后学中文汉字并没有太多的痛苦,原因也是在于“先听说,后读写”。&
那么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一语言学习的原理之后,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我们学习日语时候所出现的状况。在这个小组里面相信大家见到过很多人发类似于“五十音图好难背啊,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啊,还有什么“单词好难背,求方法”等等的帖子。这些帖子之所以出现,我个人的分析,可能有些冒犯这些同学了哈,先说声对不起了。&
就是他们学日语一开始就是存在“先读写,后听说“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初学者来讲,日语的发音存在一个固定的语调,在初学阶段想要掌握这种语调显然不太容易,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一会儿我介绍给大家的初学阶段方法),那么自然这些同学就是产生与其去找那种虚无缥缈的语调也好语感也罢,还不如实实在在的背背单词、扣扣语法,让他们觉得心里比较放心。&
因为这种心态才出现了最初一定大家,也包括我在学日语的时候,怎么读都是放在一边,先背住那50音图再说读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先读写,后听说“的套路。那么这种套路,如果我们说这只是对你身体的一个小感冒的话,那么发展到极致了就是”哑巴日语“,因为你学习日语时候,都是在采用错误的跟常理相悖的语言学习过程在学习,自然结果就不会很好看。
而且,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同学来讲,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主动回避”文字“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现在的日语是一种复合型的语言,作为日语词汇的来源一般有三种,1)一种是音读词汇,这一类的词汇是由中国的读音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按着中文读音模仿而形成的,比如”人生“”~山“等等的。(2)那么第二类是叫做训读的词汇,也就是说由日本本土自己的读音来读的,比如说山被读作”YAMA“等等。那么最后一类(3)就是外来语,从外来语构成的数量上来看,英语词汇占绝大多数,然后根据行业不同又有些其他语言,比如说到中国菜就会有”麻婆豆腐“”青椒肉丝“的说法,然后医药方面会有很多德语词汇等等。&
那么不管怎么讲,现代日本语肯定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改变的地方很多,以后我会专门谈这个问题。现在我主要想说日语它再怎么变化,汉字词汇在它整个语言里面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不信咱们可以做个试验,给一个中国人,这个人不懂英语也不懂日语,同样的一篇英语文章和一篇日语文章摆在他的面前的话,我相信这个人一定会说出日语文章的大意是什么,或者说讲的大致是哪个方面的事情。而与此相对英语则完全丈二和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之所以说这件事,是希望大家在日语学习过程里面都要重视起来”别让你的母语去干扰你的日语“,也就是在语言学领域被大家广为人知的”母语干扰“现象。所说的”母语干扰“在你的日语学习中相比较英语来讲还要大得多,这个证据我刚才已经给大家证明了一下。&
所以正因为这个问题,大家才普遍表示说自己能看懂一些日语文章,但是对于日语听力,尤其是从3级到2级的听力的时候,都觉得说很不适应。归根到底,都是在于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最开始都是”先读写,后听说“造成的。&
那么我们还可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很多同学觉得说”五十音图很难背,然后想找好方法”的问题。我相信这些同学智力跟我们正常人一样,那么智力一样,又为什么在记忆的时候会如此痛苦呢?&
根本原因我们讲了是“先读写,后听说”造成的。从直接点儿的角度说,是他们对于日语这门语言不熟悉造成的。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我的例子。&
我自己英语不好,日语也还马虎,所以今年3月开始在学习英语,主要就是背单词。但是我背着背着我发现我特别沮丧,为什么呢,因为一天给我8小时背日语的话,我能背500到1000的词汇,而且准确率很高,但是英语我怎么努力我都没办法实现每天500到1000,而且别说500到1000,就是一天100我也是叫苦连天。&
那么都是我,都是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我想存在对语言不熟悉的问题,这个熟悉还是不熟悉的话题看起来比较唯心,有点儿那种“学语言嘛,就是牵着梦的手,跟着感觉走”的,其实不然,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在学日语的人跟我讲过的,有些从小就喜欢看日剧或者是动漫的,看了很多年的那种,有朝一日真的是开始学日语了,那么就是进步神速,基本上2年以内拿下日语1级都算是给他们这个群体抹黑的了,1年左右比较正常的这种说法我听过很多。&
我个人因为不看动漫,到日本来了平时事情比较多,看日剧也很少了。所以不太好发表是不是要看日剧还是动漫的观点。但是,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他们的日语学习过程,从我们之前分析到的那些个线索来看的话,你发没发现,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在无意识的状态里面完成“先听说,后读写”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他们没有实现交流,也就是说一门语言存在“输入+输出”,他们只是单方面的接受日语,而输出日语也就是说日语他们没有机会说,所以还不算完全的一个过程,但是至少人家做到了一半,也就是“先听,再读再写再说”这样的一个状态,他们的学习上一方面有兴趣在支撑,另一方面似乎也是靠这个原因,所以才会有他们学日语比一般人快的说法。&
而很不幸的是,很多日语专业的同学包括很多老师都只是看到了他们看动漫这个朴素的素材,只是一块玉石,而里面真正的玉没有去挖掘出来,这是很遗憾的,所以才有市面上很多人建议大家看这样看那样,大家其实看来看去,似乎没多大长进,也就是说你得到“的跟你付出的没有成正比,我想根源也就是在这里,也就是最简单的语言学习原理”先听说,后读写“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的原因吧。&
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也知道了这个语言学习的原理,我们自然没有必要要去看动漫看日剧这样来提高我们的这一过程的形成,我们把它精华的地方提炼出来,也就是从结论来讲的话是在初学日语阶段用罗塞塔的系统,当然这个软件有一些糟粕的地方,我后面会提到。&
现在先更新到这里,很抱歉晚更新了这么久,我平时也是个学生,不可能全心全意来做这件事情,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这个地方先给大家说声对不起了。&
番外篇2:写给即将来日本留学或者是正在日本留学的同学的一些话(1)&
一写下标题,顿时感觉心里沉重了很多。虽然跟日语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作为学日语的大家将来的一个选择项,写下这些文字,告诉大家我眼中的日本和在日本的我也许能有些许参考,这是我写作的目的。&
来日本的人,很多人包括我也许聊天的时候会说到当年被日本骗到日本来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不过多少比较形象,就在这里引用一下子。记得高中的时候比较喜欢日本,加上高二作为交换访问生曾经来日本“访问”了9天,那时候正是汶川地震之后的第二天我到的东京,当天晚上在东京台场(地名)的便利店就看见了给汶川募捐的募捐箱。这一幕让我直到现在都感动万分,毕竟作为一个跟中国非亲非故的国家,甚至是我们教科书和电视剧里丑陋不堪、贪得无厌的“日本”,居然做出这样友好的完全自发的行为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短暂的旅游之后回国,越来越多的接触日剧,相信有很多人跟我的感觉很像,就是日本比中国更在乎对方的想法和立场(日本語で言えば、相手の気持ちや立場を考慮することでしょうか)。相比较在一个残忍的自然法则的中国,说实话我在残酷的现实社会里面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国,那就是日本。在日本,我看到了100年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有的礼貌举止,在日本,我又看到了100年后的中国所能达到的现代化和生活的便利。从那之后,我对日本充满了神往,一切源于我爱我自己的国家—中国。&
不过像这段话从来没有给其他人说过,毕竟因为爱国才喜欢日本这样的逻辑,不详细说明,呵呵,即使详细说明了估计遭到误解的可能性也很大吧。&
之后的故事比较顺理成章了,我高中时候成绩一塌糊涂,没考上2本,所以算是在中国混不下去了才出国留学的吧。相信现在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还有在国内读2本3本准备到日本读大学院的同学目前的心境跟我那个时候很像吧。所以瞎碰乱撞,终于来到梦想的国度—日本了。&
那么既然有梦开始的时候就有梦结束的时候吧。再次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瞬间,似乎就注定了我梦碎的开端。想告诉很多也许已经来过日本旅游的同学的一句话就是,在日本旅游和在日本生活是两码子事儿。现实中的日本,就像现实中的中国,在中国,有很多喜欢日本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仇视日本的中国人。というのは、日本でも、中国のことが好きな日本人がいればですね、嫌いな日本人もいるはずでしょう。所以,慢慢发现在日本是有人种区别的,在日本,欧美人是第一等,不管欧美人干什么都是对的,然后自然日本人是第二等,完了就是中国人、韩国人,同样欧美人大声喧哗,日本人会觉得欧美人这是他们的文化习惯就是大声喧哗,但是中国人韩国人一旦这么做的话,毕竟我们也是大嗓门的民族,他们就会说不懂规矩,マナー知らないやつら这样的话。才来的时候,想想挺无辜,凭什么欧美人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为什么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
呵呵,这是才来的时候的心境吧,虽然现在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不过もう慣れたというか、やっぱ反論しても何もならないからかなあ、まあ、一応今はどうでもいいやっていう状態になっていたかもねえ。&
番外篇2:写给即将来日本留学或者是正在日本留学的同学的一些话(2)&
所以才来的那阵子心里面其实也挺不好受的,毕竟感觉是自己一厢情愿热脸蛋扑上冷屁股,自讨苦吃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到我离开东京都没有改变。记得地震之后,我在东京的最后一晚是跟金爷一块儿过的,两个大老爷们儿,喝着酒,唠着嗑,毕竟彼此都考上学校,虽然语言学校短暂的一年相处,不过都还是很好的朋友。一个偶然,话题就这么展开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话“如果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你还会选择来日本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现在也在思考,不过当时记得他跟我两个人都是摇摇头,理由应该也很简单,就是之前(1)里面说过的,在日本社会里面有的没有的人种歧视现象。&
所以第一句想要告诉大家的话就是:世界上没有哪里是天堂,理想国的故事只存在在柏拉图的幻想之中,如果注定要来这个国家,就要做好风吹雨打的准备比较好。&
像国内的很多愤青仇恨日本,他们是没有理由的仇恨,根本不了解的仇恨,这种感情是廉价的。然而说来很讽刺的是,为什么很多在日本留学的人或许也包括我在内,说起日本都是一声叹息,为什么在日本的留学生跟在美国的不一样,看看在美国的留学生挤破头也要拿美国国籍拿绿卡,甚至在中国国内跟美国人结婚都成为一种风气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多少人关心自己能不能拿到日本国籍,能不能拿到永住呢?&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NHK做过一个节目,就是调查了周恩来、鲁迅那批早期的留学生为什么从来日本之前的喜欢到来了之后的失望,甚至是后来很多的有仇视情绪在里面了呢的这个情况,当然他们的那个时代跟我们还有些不一样,有些战争的国仇家恨的情感在里面,但是为什么接近100年后的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如我们这一批新一代的留学生,对日本也总是会有这种类似的情感变化过程呢,都是从喜欢日本到讨厌日本的这个历程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根本的原因我想还是日本留不住人。毕竟日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社会(今まで出会った日本人の性格というと、ほとんどは内向きと感じられるんだけど)所以,作为一个外国人要融入他们的圈子,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番外篇2:写给想学日语的同学的话(1)&
我自己也是一个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迷茫了很多次,现在也还在迷茫中的学生而已。按理能给初学者一些建议,对我来讲是不够资格的。但是我愿意用我学日语走到现在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来分享给大家,也愿意将我现在迷茫着的的事情告诉给大家。如果有什么帮助或者启发,那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1&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这句话是成龙演的《新宿事件》里面的一段唱词,具体原作是谁的我已经忘记,只记得陈奕迅也曾经唱过。看这部电影是还没来日本之前,在外打拼的艰辛对我一个独生子女要有所体会说实话很难。所以真正对于“付出-回报”的思考是来了日本以后才开始的。&
我所见过的不多的初学者也包括各个网络上论坛的朋友都似乎在寻找一种灵丹妙药,好像是那仙人只要开一方子,便可万事大吉,学习一门语言就像我们平日用USB拷资料这样,速度快而且不痛苦。这种想法我之前的帖子里面应该提到过,也曾经批判过。在这里,我不想去重复我曾经讲过的那些话,那些话主要从反面来讲我的想法,从正面却提得很少。所以这里想从正面来提一下。&
我记得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的一本书,书的内容我记不住了,只记得书名是《站在失望和孤独的废墟上》。这本书的书名正好说出了我们学习语言的人的心境,谁都想随随便便成功,但是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在这条学习语言的道路上,痛苦、失望、怀疑这三个词汇会贯彻始终,即使是语言再好的人,他也是带着这三种感受在面对他所熟悉的语言,只是这个时候,他的烦恼跟初学者的烦恼不太一样了而已。&
打个比方说说我吧,现在我打工的地方可能是很多日语学习者梦寐以求的工作,就是把你的商品卖给日本的顾客,也就是推销行业。试着想想,你要是能用日语把东西都卖给日本人了,你的上司和同事和顾客都是日本人的状态,其实你离是一个日本人已经是很近了。这种机会会极大地提高你的语速和语言流利程度,做到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日本观光客说的话你都能听懂而且迅速作出反应而不是愣在那里傻乎乎的,这应该对很多人来讲很渴望有这种工作。&
当然事实上,做起来很难很难,原因我在这里就不浪费笔墨来书写,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两件事:第一,语言不是越学越轻松,至少日语不是,你懂得越多,你的问题就越多,所以从烦恼和痛苦的程度来讲没有说学了几年以后就能“根治”的说法,也请大家如果没有达到所谓的“自由交流“而灰心丧气,被打击自信,因为真正的自由交流哪怕是日本人他们自己也会时常出现交流障碍;第二,就是不要迷信权威。国内很容易有”某某某说的那个中医生说的针灸减肥让她减了10公斤,要不要我也试试“,其实语言没有万能药,你在把希望寄托在某某人身上的事情,也许那个某某人其实也是在疑惑不已。&
真正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讲,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态度是第一位。如果是抱着玩一玩,就为了听懂几句日剧里面的台词或者喜欢日本动漫什么的学习日语,只能说这是你学习日语的契机,而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件事很重要,明确了这个以后,是工作,是兴趣,还是留学等等,这些明确了以后,它才能让你在你最虚弱的时候坚持下去,而显然单凭借一个契机,是没有办法让你坚持下去的。&
所以如果要说日语学习有什么窍门可言,那就是只有一样”坚持,不放弃“,具体实施也并不困难,虽然我从来没有成功过,哈哈,就是每天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去完成,不要去羡慕那些半年过2级,一年过1级的人了,这种人口语也好还是对日语的理解也好要么是天才要么只是一个应考机器,除开了这种题型,就死光光的而已,所以不要有什么羡慕,扎扎实实的把每一个过程做好,至于最后结果怎么样,你只要相信水到渠成就可以了。&
最后一句话是我感受很深,虽然也是一句很糙的话,那就是&
“再NB的梦想,也抵不住SB一样的坚持”&
關於學習方法的事情&
之前花了些時間寫了一個大概7000字的從初學到n1的學習計劃&
不過我人在日本,用的wifi是中國的,不太好發上來&
有想要的QQ上傳一下怎麼樣?&
日語學習計劃&
寫在前面的話&
這個版本是縮水版的,所以盡量簡明扼要地表達出如果我自己是一個日語初學者的話,用我現在的經驗去怎麼能夠高效率地修得這門語言。&
首先,我們把日語學習分為幾個階段,然後確定每個階段需要達成的目標,依據這些個目標我會寫出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下來。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是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條條大道通羅馬。因此,使用這個計劃的方法是:我給出的建議至多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果您自身能夠有一些原創的、適合您自己的想法,請不要懷疑,立馬去做就好。&
然後我們先來說說日語學習的個個階段。它們分別是:(1)準備學習日語;(2)日語的入門到中級;(3)達成日語考試N1、N2的目標;(4)N1之後的學習;(5)日語溝通無障礙的目標;(6)成為一個『日本通』。這樣的7個目標。&
開宗明義的說,從時間跨度上來講,關於N1之後的時間,我們不是很好界定,畢竟語言是一生的學問,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說我精通日語這樣的大話的。所以,這一段我們暫且不論,從初學者到實現能力的N1,大概需要1年到2年半之間的樣子。&
最後,語言就像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如果能看到世界上有這麼一些人在以這麼一個方式的生活在生活的話,那麼這就是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在這之前,哪怕有再多的艱難痛苦,請一定要忍受住。&
第一階段:準備學習日語&
首先,準備開始學習日語你需要準備好幾件事情。第一,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教材;第二,你準備花多少時間在日語上面;第三,字典的選用;第四,你制定怎麼樣的計劃。&
先說第一的一個,關於教材的問題。市面上比較流行的教材有:新版標準日本語(人民教育出版);大家的日本語(みんなの日本語);新編日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出版)。這當中我比較推薦第三個的新編日語。&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日語專業的本科學生基本上大多數都是用的這本教材,至於它的優點,我們之後再詳細說。那麼,為什麼沒有選擇另外兩個教材?其實,大家去自己城市的日語培訓學校都基本上都能發現它們幾乎都用的前面兩種。先說第一種的標準日本語,這本書在中國大陸非常流行,記得我幼時我母親學日語就是用的這本書(題外話:她老人家現在也沒學會)。但是,這本書在初級的兩本書的時候,大家覺得沒有什麼,但是當大家要學得更深入,走到標準日本語的中級的時候,突然發現:呀?怎麼這麼難啊?我什麼都不會?怎麼辦?原因就是在於,當初編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太注重夯實基礎的部分,所以當你要進入中級,想學習關於N2的內容的時候發現脫節很大。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理由,比如動詞的分類跟一般在日本的分類方法不太一樣,會造成一些困擾什麼的情況。因此,果斷放棄掉標準日本語。&
至於大家的日本語,這本書在日本的語言學校也是作為初級班教材被選用的,但是,如果你的周圍,你的老師不是日本人或者沒有每天都是日語環境的話,請不要選擇這本書,它會造成你自己語法系統渾殽不清的狀況。事實上,在日本的中國人留學生,如果是從什麼都不會就在日本被日本人老師教出來的話,那麼一般來講他們做事情、說話主要靠的是預感,而不是有根有據的。因此,如果大家保證不了學習過程中有持續的語言刺激,也請不要堅持。&
那麼說了這麼多,我們選用新編日語的原因終於可以講一講了,是因為:在您學習一門語言的初級階段,很需要用語法去固化你正在學習的這門語言的成果。所以入門的階段我們會考慮用這套書的前兩冊。&
其次,我們說一說關於花多少時間在日語上面的情況。顯然,讓每個人每天一定花多少多少時間在日語上,這樣硬性的規定顯然不合適。但是,我在這裡說一個底線,通過這個底線,希望大家在自己制定計劃的時候如果能有所參照就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這就是:每天花至少不下於2個小時全神貫注在日語上,其中,早上起床之後的半個小時和晚上睡覺前的半個小時,另外白天隨便什麼時候能抽出一個小時出來。&
再次,字典的選用的問題。我們不用一開始就買一個電子詞典,很多時候開玩笑說:什麼東西都買好了,又不想學了。所以,不用等什麼條件都準備好了才開始學習。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買一本N3、N4的背單詞的書,就像新東方的4級背記手冊一樣,等程度比較高了再換N1的背單詞手冊,等真真學到N1水平的時候,這時候你真的需要去買一個電子詞典了。具體的等到了這個部分我們再細細說。&
最後,關於自己制定計劃的問題,除了查看我寫的這個東西以外,可以如果身邊有學習日語的同學,或者是上上網絡上的論壇,權當是搜集資料,然後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每一步該怎麼走,每件事該怎麼做,這些好好想明白之後,我們就可以直接按著自己計劃的情況去做了。中途有些情況也許跟設想的不一樣,稍稍做一些修正,但是不會太影響大局的。&
第二階段:日語的入門到中級&
正如以前在豆瓣裡面的帖子裡說到過的這樣,首先是熟悉音,通過聲音的熟悉,然後才是文字。&
第一步的目標是背記住五十音圖的假名。簡單來說假名就像是英語的ABC,沒有誰學英語卻寫不了ABC的字母的。所以假名是基礎的基礎。背的方法每個人也各式各樣,就我自己來說,聽歌背是比較容易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下載2、3首自己喜歡的歌,裡面不要漢字,盡量都是假名的歌詞,跟著歌詞,看那個歌手是怎麼唱的,倒不用說您自己去唱,但是她唱的每個假名你看看,反覆的看,一直看到您自己把他這首歌的歌詞了然如心了,估計您再去背假名的時候也得心應手了。不過這裡有一個提醒,不要去看那些RAP之類的歌,太快了估計跟不過來。所以,最好找一些慢一點的歌,我這個人比較老套,比如濱崎步啊之類的比較好。&
然後,我們熟悉歌詞了之後,再去背五十音圖的時候,注意達到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根日語專業的學生一個樣子的,這就是:五十音圖橫著(即行)也能背出來,豎著(即段)也能背出來。完成這個目標了,那麼基本第一步就完成了,接下來準備第二步。&
第二步,就是開始學習『新編日語』的課文。我們先說說怎麼學習,學課文和單詞之前,先聽,保證聽10邊左右的盲聽,即是什麼也不看,哪怕初學也什麼也不看,盲聽就聽感覺。感覺熟悉才打開課本先看看單詞,把磁帶打開跟讀,讀得都快熟得閉著眼睛能背下來了,再開始看課文,這時候也是跟讀課文。『新編日語』的課文部分分為『本文』、『會話』,當然以後還會有讀解。一般的要求就是把每課『本文』的部分能夠背下來是追求的目標。因為編寫者把這一課出現的語法全都總結再了『本文』裡面。所以這些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最後就是學習語法,學習語法不可避免的會碰到很多現在還不太明白的問題,尤其如果您是自學者的話,那麼這個時候,您就可以採取我在語言學校的時日本老師告訴我的辦法,每個語法點背一個例句,以後一旦提到這個語法點的時候你會迅速想起來當時背的例句,那麼這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拿一個小本子出來,專門做這個事情。第一行寫這個語法點,然後傍邊寫上這個語法點出現在書上的第幾頁。第二行,再寫這個例句下來。舉例如左:&
1 ?は?です&
例:私は中国人です。&
雖然這樣才開始看著不多,總共日語的語法點來說大概有800多條,有著800多個例句的儲備,你會發現你不管做語法題還是寫作文,都會對你幫助良多。這個步驟或者說習慣,請從始至終一定要堅持住,不要丟掉了。&
我們說了關於新編日語的學習方法之後,我們還要強調一下,到這裡為止,其實都沒有多神奇的方法,想必讀者的您已經發現了吧。語言其實就是重複和堅持,沒有任何近路可以走。當然這裡唯一可能存在的近路就是以前提到過的『先聲音後文字』的觀點。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實現這個想法呢?&
單純的背書大家小學中學都背過,但是這裡要進行的是『聽』,初級的階段我不是很主張大家去說,也不主張找日本人說,您肚子裡面什麼存貨都沒有,拿什麼去說?況且,現在的大家的語音語調還存在問題,說多了成了壞習慣,以後想要改正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我在初期,比較建議大家多『聽』。插著耳機,聽各種各樣的日語。能聽課文聽課文,能聽什麼NHK的新聞也沒關係,關鍵是多聽。雖然這個時候正確的發音不一定能發出來,但是至少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至少能知道自己發音發的不像,聽其他人發音,至少知道誰發的好、誰發的不好。這也就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道理,我們初學者要從看人說日語說得熱熱鬧鬧到真正進入這個門裡面來,能說出A說得好還是B說的好。當然,這裡的『聽』我們需要約定俗成一下,不能聽歌。&
接下來,我們再往後面說,初學者一般中途停下來沒有繼續往下再學了的一個比較大的原因是因為碰到了動詞變形,什麼『ます』、『ました』、『ませんでした』、『読む』、『読んで』、『読んだ』等等一出來之後,一下子慌亂了。感覺這些是沒想到過的。其實,我自己學日語那時候也是這種感覺,甚麼東西啊這些?因為我們中文裡面沒有這些對於詞的變化,所以說接受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說英語的重點在時態的變化的話,那麼日語的學習很顯然在於動詞的變化。動詞變化的學習方法簡單歸納如下,如果你學哪一個型的變化的時候,你可以把這個型跟原型放在一起,拿出一個小本,左邊寫上這個詞的原型,右邊寫上它的變化方式,適當的可以加上時態的變化。比如說舉例如左:&
(不加入時態的練習)&
原形   ます形&
よむ   よみ&
(加入時態的練習)&
現在形   過去形  未来形&
よみます  よみました よみます&
這樣的練習如果練習70~100個左右,自然慢慢就能夠脫口而出這個型的變化了。另外除了給出的考慮到時態的變化之外,還有比如簡敬體的轉換等等的情況。如果對這個方法有些不明白,可以查看一下海老原博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我記不住了,大概是講日語句型的,淺棕色皮的書,我講的這個方法主要是來源於他那本書裡面的練習方法。事實上,語言這個東西如果你不練,那你就是盯著語法書看一天,不熟悉還是不熟悉,所以多多練習,而且這種練習就是花點兒紙的錢財,相信大家不是財迷的主。&
關於日語入門階段的情況重要的point我們已經說完了。現在總結一下我們的個個目標,以便大家能夠check一下。&
1 新編日語的第一冊和第二冊總共應該是40課的『本文』部分都背住了;&
2 新編日語的詞彙已經背記下來了;&
3 各種語法點每個都背住了一個例句&
那麼,這時候你可以去參加一下J-Test(AD級)的考試,考試下來的結果如果你達到了D級以上的級別,那麼,我們就可以進入下面一個層次的學習,如果沒有達到的話,看看是不是這些目標沒有達到,或者說,沒有掌握好。&
順便我們需要說說最關鍵的部分,前一個部分我們講的主要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學習方式,而接下來,我們需要說的是如何加強聽力的部分。簡單來說,重心放在NHK的新聞稿上,暫時可以排除掉看日劇、日漫之類的情況(如果有不明白為什麼,可以跟我聯繫)。把NHK的新聞作為精聽的內容,其他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適當的分配就好。&
先說說我自己的感受。我來日本的時候是3年前,那時候考過2級,但是成績沒有過,所以可以算還在入門狀態,來了之後,我堅持聽每天7點到7點半的日本NHK新聞播報。才開始的時候什麼也聽不懂,而且感覺速度比一般我們練聽力的東西快了很多很多,但是堅持聽了半年,受益匪淺,4月份來的日本,12月去考N1,熬了通宵和朋友玩,就這樣也考了155,其中聽力只扣了3分。所以大家每天不要看稿子,就聽,每天半個小時,哪怕我這樣笨的人,都能夠學會日語,相信大家腦子比我聰明,一定能夠搞定日語聽力的。&
這個聽的習慣從一入門什麼都聽不懂開始一直到你考完N1,需要一直堅持。&
第三階段:N1、N2的目標&
當學到這個時候了,我們需要換一個思維,考慮一下考試的問題。因為常常你會聽日語好的人說一句話:『過了N1的人不一定有水平,但是沒過N1的人一定沒有水平』。所以,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準備通過這個考試。&
那麼,經過了我們之前從一開頭就培養的良好學習習慣,相信已經會有很大的成效了。有些朋友甚至已經能夠不復習就能通過N2的考試。那麼接下來,我還是廢話連篇的說說怎麼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下準備的時間,現在暫時以日語的N2作為目標的話,也許你需要每天花3個半小時的這樣準備3個月的樣子。我們把複習的要點分為讀解(閱讀)、語法、詞彙和聽力。&
首先讀解的問題,我們可以買一些市面上都在賣的讀解書來做。但是做這個的時候有一個小竅門,就是你不能默默地就看,而是需要你念出來,能夠大聲念就大聲念,畢竟才開始,不用太在意別的。碰到不懂的詞彙也不要管他,照直了念下去。每次做3篇,每篇500字左右的閱讀。這裡要注意的是,錯誤的地方把它抄在小本子上,等以後複習的時候再回來看,作為錯題本的存在吧。然後不懂的生詞把它勾畫出來,作為每天背單詞的補充內容。&
至於臨考之前的1個月,主要把重心放在閱讀時間上。也許大家不太瞭解。在日本的中國人留學生如果要想考大學的話,需要參加類似高考的『日本留學測驗』的一個考試。在這個考試裡面,大概跟N2水平相當難度的閱讀有20篇,當然每篇都不長,大概400字左右,需要你在30到40分鐘內完成(這段記憶也許有誤,請大家自己查證一下)。所以當時我們大家就拼命地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所以臨考之前的時間可以找找有沒有留考的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最後還有2周的時候,直接進入真題的掐時間練習。&
其次說說語法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接觸的語法項目都是新編日語的內容。顯然單純靠著這個還並不足夠,因此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之上學習考試要考的語法。雖然好像感覺要學習新的語法了,難度很大,其實不然,因為『新編日語』這本書已經為我們打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在一個有大框架的情況下,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往裡面裝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有的我們知道,而有的我們則不太了解。N2的語法學習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複習一下N3、N4的語法內容,這些東西的話大概什麼也不做,花半個月時間就已經完全足夠了。接下來就是N2的語法,具體的您自己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完成就可以了。作為的建議的話,還記得我們以前學日語的時候說過的背例句的方法嗎?不錯,這個也是我們在學習N2語法時候採取的方法。這個方法來源可能之前也說過,一般日本的語言學校都是在採用的這個辦法,事實上認真做、不是敷衍了事的態度的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語法不練實在不行,可以買劉文照的語法練習書來練習。至於市面上講解語法的書籍,我比較推薦大家多賣幾本,畢竟每一本都像盲人摸象一樣,通過看各種各樣的語法書,每本書摸到一個部位,把個個部位整合起來,自然就比較全面了。&
詞彙的部分,我們準備的時間是3個半月,雖然N2號稱需要6000的詞彙,其實只需要4000左右就能過的感覺,所以前兩個月,總共有60天,每天背60個單詞,就有3600個,折算你忘了或者沒背住的600,還有3000應該是你知道的,這個時候再加上新編日語第一冊和第二冊總共應該有近3500的詞彙的話,基本上應付N2綽綽有餘,狀況好的同學N1應該也不在話下。關於背的書籍的推薦的話:新世界出的紅寶書單詞。不過順便說一句,他家的語法書一般,不用買。&
最後就是聽力了,無數多的人死就死在聽力上,其實聽力的話真的沒有訣竅可言,之前我講的如何學課文的那個方法其實是練聽力的最佳途徑。現在稍稍位置換一下,我們好好來說說聽力的問題。&
以前在豆瓣的帖子裡面也說過,為什麼這些聽力的東西如果是文本給你看的話,那你能做出來,但是如果是念給你聽,你就不能了。其實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您把這門語言當外語來看待了,假設您是日本人,那人家說什麼哪怕你在做其他什麼事情也能聽見,就像您可以一般吃飯一邊看電視劇,而且還看得哈哈笑這樣,事實上聽力這東西是可以一心兩用的。&
那麼,我們具體來說說怎麼培養這種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少動筆,多動耳朵。聽力有精聽和泛聽的說法,泛聽比較推薦網上的一些internet radio,精聽的話最好還是聽課文和NHK一些比較正式的東西。聽聽力是一方面,這是我們講的『輸入』,其實更重要的是『輸出』,所謂『輸出』就是您能說多少出來這是最關鍵的。如果能解決『輸出』的話,那麼『輸入』的問題也就能夠解決了,簡單來說,要從背書入手。這裡講的背書,不是一般的背書,有一點像古時候私塾裡面的那種背書,也就是說一篇文章不是您去背它,而是讀多了自然而然就背住了,而且最關鍵還不在於您背住了沒有,而是在於,您是不是能夠都能流利地脫口而出。比如說把書關了,像自己在speech一樣把這篇文章脫口而出,而且如果您學有餘力,還可以考慮一下地這個辦法,就是:幻想你在跟別人描述這件事情,那麼你怎麼把課文中的這件事情不照著它書本那樣一字一句,有些改動的說給別人,甚至於可以自己聯想一下其他的場景、自己虛構一些結局。所謂的會話課,其實練的也都是這樣的事情。往往我們中國人真的碰到日本人了就非常驚張,說不出話來。這其實都是說少了的緣故。平時有意的訓練自己這樣的話,那麼等到那一天真的碰到日本人了,就不會慌張,能夠脫口而出。&
剛才說了『輸出』的問題,現在說說『輸入』,聽力也是如此,您要培養的是這麼一個本事。剛才聽了一段話,能夠像您背課文那樣,簡要的說說剛才那段話說了些什麼,如果能夠達到這個境界,那麼聽力自然不再話下。&
同理,N1的做法也是如此。&
其實老實講,N1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有難度,180分的題目你只要100分就能過,基本上算是100分讓你答60分的題目,稍加努力的話沒有什麼困難的。&
留下脚印(共20个)
沪友评论(共24条)
(所有的S都是M变的ww)
好长!!!!!!!!按抓www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给我好好看啊!这个不爱学习的魂淡!
(Ctrl+Enter 即可回复)
(看书的猎艳红尘)
我是看到南桥。。进来的。。。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 -你莫非脑补的是南桥芯片么。。。
(Ctrl+Enter 即可回复)
(私は頑張ります。)
尔月说:- -你莫非脑补的是南桥芯片么。。。你用什么书学的?
(Ctrl+Enter 即可回复)
(三分邪性,七分不义~~)
确实好长!!!不过貌似第一步走对了的样子,之前为了选哪个教材的事纠结了2个星期~~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我是什么也不知道先选了新标开了课,然后ORZ了……不过还好啦,文章也说学到N2没什么问题的,最多买2本新编自己翻翻吧@@。
(Ctrl+Enter 即可回复)
(看书的猎艳红尘)
其实我的小镇名字就叫南桥。。方法论不错,适合各种语言学习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天清日晏,岁月静好)
大叔居然也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工作么。。。偶老爸在泰日镇,每次折腾到市区比坐沪宁高铁上海到南京时间还长orz。。。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天清日晏,岁月静好)
以前看过,果断收藏之!
(Ctrl+Enter 即可回复)
(漫谈/PCard 复宠的赤队です)
好多。。。。。我慢慢看啊
(Ctrl+Enter 即可回复)
(不好好学!!! 揍(T_T))
坐着看,【完结篇啊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呜……  还是没明白该怎么好好运用一门语言……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没关系,哪有这么快,我自己都还感觉啥都不行呢。慢慢的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做吧。
(Ctrl+Enter 即可回复)
(从零开始学日语)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Ctrl+Enter 即可回复)
(从零开始学日语)
尔月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耶!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花になれ)
这是好东西呀~来学习下……话说看了一个小时!!我也是用的标日……不过也还不错啦……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身残志坚好少年。)
我也是呢,准备到以后学N1的话就换。感觉标日初级跳中级的时候是有点一下跳好duo =。=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话说我5分钟就看完了。因为完全没看懂~~~最后也没找到结论~~~~
(Ctrl+Enter 即可回复)
话说我5分钟就看完了。因为完全没看懂~~~最后也没找到结论~~~~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后半部分在微博上看到过,真的好长……不过真是非常有道理!
(Ctrl+Enter 即可回复)
(Ctrl+Enter 即可回复)
(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看了好半天。。。。才发现重点只有最开始几段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和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希望你明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