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耀的韩语怎么写是否强奸了宋诗琴和潘贞盈?

让年轻一代带领国家继续前进&两资政(李光耀、吴作栋)宣布退出内阁
联合早报&& ()
  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双双宣布不进入政府新内阁担任资政,认为现在是放手让年轻一代在更加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带领新加坡继续前进的时候。
  他们昨天傍晚发出联合声明,表示已慎重考虑新的政治局面,也思考了它将如何影响新加坡的前途,并表示个人已为新加坡的发展作出本身的贡献,李显龙总理和他较年轻的领导团队现在应该有个全新的阵容。
总理尚未决定是否接受
两位资政离开内阁
  不过,李总理昨晚在宏茂桥集选区答谢选民后接受记者访问时,强调他尚未决定是否接受两位资政离开内阁的决定。因为这对新加坡来说事关重大,他将花两三天时间慎重考虑,以确定是否要接受或请两位资政重新考虑离开内阁的决定。
  李总理说,这项决定是由吴资政(69岁)和李资政(87岁)两人主动提出的,但他之前已获知他们有意联合发表声明宣布此事。在李总理看来,这两位前总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决定离开内阁,显示他们没有私心。
  “我看两位资政要从政府中退出来,对新加坡是件非常大的事情。因为两位资政在新加坡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所以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他们这样的决定,显示他们其实是为新加坡的前途设想,是个大公无私的决定。我想我最好是先花一些时间去考虑应该做个怎么样的反应。是要接受这个决定呢,还是要跟他们讨论或者如何。我想我们这几天之内就应该有个清楚的判断。”
  当询及在接下来几天将着重考虑哪些因素时,李总理说:“我认为最基本的考虑是要用什么样的最佳方式组成(内阁)团队,才能够在未来的五年最有效地为国人解决问题,并同国人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
  他也透露本身将在决定是否接受两位资政离开内阁的要求后,调整新一届政府的内阁阵容,并希望能在星期一敲定新内阁名单。
  至于新内阁是否将出现重大变动,以及两位资政今后可能扮演的角色等,李总理表示一切要循序渐进,待他公布内阁名单时自有分晓。
  李资政是我国第一任总理,自1990年11月卸下总理职务后即出任内阁资政。在内阁里,他是着眼于较为宏观的长远课题,以协助政府针对各种挑战,寻求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他也扮演“数据库”角色,让年轻部长能从他的治政经验中学习。
  吴资政从李资政手中接过领导棒子后,曾担任总理长达14年。他于2004年8月把国家领导棒子交给李总理后,受委为国务资政。在这期间,他有如我国的亲善大使,积极到各国为新加坡建立联系,同时为本地企业寻找海外商机。
  两位资政是在昨天傍晚近6时,透过各自的新闻秘书发出联合声明,宣布退出内阁的决定。他们说在这次分水岭大选之后离开内阁,是要让一支全新的年轻部长团队去同年轻一代国人联系,并与他们共同参与塑造国家的未来。
  然而,他们也提醒年轻团队必须关心年长一代国人所关注的课题。因为他们这一生为新加坡作出贡献,应当获得妥善的照顾。
  李资政昨晚回答报界询问,表示两人的决定是要国人知道政府愿意作出改变,不希望见到人们为了反对政府而转向支持反对党。
  “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说明新加坡已进入新时代,政府不可能还像过去那样运作。两位前任总理退出内阁,就显示政府并非如常运作,而总理可以,并且也会根据新的局势去修订和改进政策。我和吴资政都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可让总理和他的团队有空间去摆脱过去,而我们也要让人们清楚知道人民行动党从未抗拒改变。这是必要而且很重要的,以免国人为了有更多的反对党而投票支持反对党。”
  吴资政也在发出联合声明后,于第一时间在马林百列的社区面簿“Mparader”上写道:“这么一来,总理便可以更新他的内阁,以便检讨政策,并以新的思维去改造新加坡,从而与国人达成新的共识。”
  他说:“我将能把更多时间投入我们的集选区。马林百列团队将针对如何创造4G家园达成共识。”4G家园是吴资政为马林百列集选区勾勒的发展愿景,即建设一个美好(Great)、优雅(Gracious)、慷慨(Generous)和青葱(Green)的家园。
《联合早报》
我国刚在上星期六举行全国大选,两位资政一星期后突然宣布要离开内阁,受访的国会议员、社区基层领袖、工商界领袖、政治观察家等皆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表示震惊。
  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成汉通受访时说,他相信这两位资深国家领导人一定是做了慎重考虑,才会决定离开内阁,而李总理必定也会在权衡轻重后,向国人宣布他的决定。
  “我相信总理会考虑各个环节、各年龄层民众、各社群的反应,以及两位资政的意愿之后,做出他的决定。这个决定应该会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新加坡的长期和短期利益。”
  在基层服务30多年的哥本峇鲁公民咨询委员会秘书林诗讵(61岁)受访时,表示希望李总理可以考虑以另外一种方式挽留两位资政。例如让他们成为顾问,以协助带领我们年轻一代的外交部长和贸工部长。
  他说:“新加坡是个小岛国,到世界各地作外交联系或谈生意时,都需要获得别人对我们的认同。两位资政若完全退下,将对我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产生影响,所以我希望他们能继续留下来帮助年轻一代打稳基础。”
  人民行动党在这次大选中的总得票率下跌至60.14%,远低于2006年大选时的66.6%,而且失去六个国会议席,尤其是首次输掉一个集选区。李总理在大选成绩揭晓后的记者会上,形容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历史的分水岭,标志着我国政治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他坦言选民的诉求出现显著变化,大家期望看到反对党人进入国会扮演制衡政府的重要角色。
  对此,接受本报访问的学者认为两位资政主动决定离开内阁,将有助缓和部分选民的不满情绪,并让领导班子的交替更加顺畅。
《联合早报》
内阁资政李光耀(87岁)年轻时在莱佛士书院就读中学和高中。世界二战结束后在家人协助下筹集学费,于1946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49年毕业时以特别优异的成绩考获双重第一等荣誉学位,名列榜首毕业,过后取得律师资格。
  他在1951年回返新加坡后,加入黎觉与王律师馆担任律师,成了一些工会的法律顾问。1952年,他因代表罢工的邮差同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基石。
  李资政在这期间开始了与左派学生的接触,了解早年华校生的世界。这些华校生主动找他,要求他请女皇律师出庭替被判罪的同学提出上诉。这些学生是因阻止警察解散游行活动而被捕。
  他在回忆录中坦言自己当时并不了解问题的背景,只注意到学生们组织良好、纪律严明、团结一致,自我约束能力强得不得了,只有经过多年之后,才了解他们的动机是蔑视英国殖民地政府当局,刺激政府去“迫害”他们,以争取人们的同情。
1954年创立人民行动党
  在1954年10月,他连同一些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除了间中在1957年有个短暂时期没担任秘书长之外,他一直担任秘书长至1992年11月卸任为止。
  他在1955年参加林德宪制下的首次立法议会选举,当选为丹戎巴葛区议员,并在随后多届大选中连任。1991年9月大选之后,他成为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在本月7日举行的大选中,他在这一集选区没遇到竞选对手,再度不战而胜。
1959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总理
  1955年当选为立法议员后,他开始与左派领袖林清祥等人合作,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他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1963年7月,他在伦敦与马来亚的东姑阿都拉曼政府达成协议,让新马正式合并。他从1963年9月至1965年8月9日是15名来自新加坡的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之一。
  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对经济等多项政策很快产生严重分歧。李资政当时要建立的是多元种族和谐共处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但以东姑为首的联邦巫统政府却要维持马来人的特权。在巫统领袖的煽动下,当时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动。
  李资政在马来西亚联邦国会的日子里,曾在1965年5月的一次辩论中同国会内外鼓吹马来人特权的马来沙文主义者进行一次公开交手,对手包括马国前首相马哈迪医生。
1965年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他当时在他于新马分家之前所参加的最后一次联邦国会会议上,以流利的马来语发表讲话,暴露了巫统种族政策的肤浅,表明他们所一味追求的特权无法使自己进步。这次辩论也加强了东姑阿都拉曼迫使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决心。
  李资政当时立即面临新加坡独立的种种压力,在出任新加坡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后决心把新加坡发展起来,绝不向马国求援。不过连他也没想到的是当年缺乏天然资源的小国,独立之后却能不断克服挑战,走出困境,使新加坡取得成功,并且享受多年的欣欣向荣发展。
  独立建国初期,李资政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在任内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中央公积金制度、成立贪污调查局、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独立30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
  我国独立后也重视发展金融业,对早年的新加坡来说,这曾被视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但政府在60年代决心在当时的政府经济顾问温斯敏博士帮助下,开始朝向这个目标前进。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终于成为本区域的金融中心。
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
  行动党政府在李资政的领导下,一上台执政便誓言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他在《李光耀回忆录》中说:“从1959年6月执政第一天起,我们就确保税收的每一块钱怎么花都要有适当的交代,到达基层受益人手上的时候,一块钱照旧是一块钱,中途没被抽掉一部分。所以一开始,我们便特别注意过去被人利用行事权中饱私囊的领域,强化了能防止、发现或制止这种枉法行径的手段。”
李资政1990年卸任 确保领导层更新
在内阁里,他是着眼于较为宏观的长远课题,以协助政府针对各种挑战,寻求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他也扮演“数据库”角色,让年轻部长能从他的治政经验中学习。
  李资政担任总理至1990年11月卸任,由吴作栋接任。在这之前,他有感于第一代领导人逐渐年迈和身体状况不佳,而开始部署领导人更新过程,使政府很早就开始引进新血,确保领导层得以顺利交替。已故前总统王鼎昌、前总理吴作栋、前副总理陈庆炎博士、前国务资政贾古玛教授及多位前部长,都是由他在七八十年代引进政坛,继而组成第二代领导团队。他在卸任之后,从1990年11月至2004年8月担任内阁资政,2004年8月英文职称改为Minister Mentor,不过华文职称依旧是内阁资政。在内阁里,他是着眼于较为宏观的长远课题,以协助政府针对各种挑战,寻求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他也扮演“数据库”角色,让年轻部长能从他的治政经验中学习。
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
  从政长达56年,李资政始终相信要建立一个好政府,就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不论政治体制有多好,差劲的领导人仍会给人民带来伤害。他认为部长能力强,和有一群高素质的公务员从旁协助,是新加坡最关键的发展因素。
  自卸下总理职务后,他曾先后受委为几家跨国公司或学院的咨询团或理事会成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院的国际咨询理事会、美国华盛顿国家经济学会理事会、美国投资银行JP摩根国际理事会、法国达道尔(TOTAL)石油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国际顾问理事会,以及俄罗斯的斯科尔科沃莫斯科管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的成员等。
《联合早报》
本次大选竞选期间,国务资政吴作栋(69岁)在马林百列集选区的竞选对手国民团结党质疑他当总理时的表现,指他当总理时所推行的一些政策不受欢迎,也腐化了新加坡人的社会道德观。
  对此,他反驳说:“我的回应很简单。1991年,当我第一次以总理身份竞选时,我赢得61%的选票。之后我执行了一些新决策,1996年我赢得65%的选票;2001年我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竞选时,赢得75%的选票。我已被选民仔细判断过了,也能为我的决策担当责任。”
  在政坛活跃了35年,无论当议员、内阁部长、总理或国务资政,他其实都“已被选民仔细判断过”,而尽管在本次大选时,他所率领的人民行动党团队在马林百列集选区的得票率比预料的低,但主要是受到许多他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影响。这么多年来,他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容质疑,他对新加坡的付出也有目共睹。
  吴资政在1964年考取前新加坡大学一等经济荣誉学位,过后于1966年获得美国威廉斯学院硕士学位。
1976年走入政坛
当选马林百列议员
  他自新大毕业后加入公共部门成为政府行政官,1969年调往海皇轮船公司。由于工作表现优越,在1973年升任董事经理,并担任这个职位直到1977年9月受委为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为止。
  吴资政是在1976年受已故财政部长韩瑞生之邀从政,同年参加大选,当选为马林百列区国会议员。
  他曾先后担任多个部门的部长,最先是在1979年受委掌管贸易及工业部,过后在1981年1月至1982年5月担任卫生部长。1982年6月起出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以他为首的政府第二代领导人为了深入考察民情,并同各阶层新加坡民众建立联系,从1982年起轮流展开下乡访问活动。这批年轻部长更负起重任,带领人民行动党候选人参加1984年12月举行的大选,之后成为领导国家的新团队。
1990年出任总理
  吴资政是受第二代领导人一致推举,在1985年1月出任第一副总理。经过五年多的时间,他在1990年11月28日正式从第一任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手中接过国家领导棒子。
  担任总理期间,他的政治作风朴实,所推行的是开放言论、鼓励人民参与的协商式政治,并且定下目标,要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优雅社会。
  他担任总理长达14年,凭着个人的亲民形象,牢牢控制了国内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了行动党的领导。当行动党在1991年大选时失去四个国会议席之后,他便着手制定政策,注意听取属于有着广泛代表性的中下阶层的所谓“沉默多数”的意见,渐渐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他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大选时有了成果,帮助行动党夺回了两个议席,随后在他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率领行动党角逐的2001年大选中,取得高达75.29%的全国总得票率。
  在吴资政带领新加坡期间,政府投资了6亿元建造的滨海艺术中心在2002年建成启用,而艺术演出场馆和博物馆也增加了许多,使新加坡逐渐成为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媒体行业的开放,也使新加坡日渐发展为本区域的媒体发展中心。
  而由于吴资政有意识地在政治上推动与民协商和社会开放,新加坡社会的言论尺度在他掌政的14年里也逐渐开放,政府领导人和公共机构都以务实和坦然的态度去接受人民的批评和建议。他本身也起带头作用,以开明的态度去看待批评,而公共机构也改变了工作文化,重视民众的反馈。他为开放言论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效法英国的海德公园,在2000年9月于芳林公园辟设“演说角落”,让国人能在几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到演说角落畅所欲言。
推行组屋翻新计划
  吴资政担任总理期间所推行的政策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组屋翻新等资产增值计划。他也透过以折价发售有长期增值潜能的新加坡电信公司股票,让人民分享国家财富。
  他虽然作风亲民,却也延续了行动党政府敢于推行不受人民欢迎,但却对国家人民长远有利的政策,这包括改善部长与高级公务员的薪金制,以保持清廉的治国哲学;实行公路电子收费制;以及征收消费税等。
  在他担任总理期间,新加坡曾经历两次重大考验,即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的沙斯传染病疫情。第二代领导人在吴资政领导下,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的两年,就让新加坡取得强劲的经济复苏,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应对沙斯传染病时,他也多次召开记者会号召和勉励国人认真抗沙,最终也打赢了这场硬仗。
  在2004年卸下总理职务后,吴资政一直担任国务资政,在这期间扮演有如我国亲善大使的角色,积极到各国为新加坡建立联系,同时为本地企业寻找海外发展商机,尤其是在中国。在吴资政牵头下,新加坡和中国近年来开展了两个重要项目,即由双方政府牵头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两国私企牵头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共同开发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构想是由吴资政提出,2008年9月在吴资政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共同见证下破土动工;中新广州知识城则是吴资政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起构想出来的概念,2010年7月在吴资政和汪洋共同见证下破土动工。
  除了中国,中东和印度也是吴资政的重点目标。近几年来,他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触频密,积极促进合作与交往,例如倡议召开亚洲中东对话及同印度达成《全面经济合作协定》等。同这些新崛起的市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新加坡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联合早报》
  受访学者多数肯定国务资政吴作栋和内阁资政李光耀决定离开内阁,有助缓和部分选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使新一代领导班子的交替更加顺畅。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契连·乔治博士则独排众议,认为李资政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因大选结果而退出内阁。
  “虽然李资政把国家未来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值得敬佩,但他这么做并没发出正确的政治信号。”
  契连·乔治博士对此提出的三点理由是:
  一、没有证据显示年轻人不喜欢李资政,多过他们不喜欢其他较年轻的部长;
  二、如果说政府是因李资政在内阁里而无法大胆地作出改变,那么就等于是承认内阁不懂得如何跟李资政辩论,而这样的年轻部长难以令人对他们有信心;
  三、其他国家本来都不认为行动党在这次选举输得很惨,把李资政的引退和选举挂钩,等于是告诉全世界行动党这次的选举结果比它们(别国)想象的还差。
  不过,其他学者则认为现在是两位资政退下的时候了。
  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说:“我认为两位资政退出的决定是很有风度的。他们听取了选民的声音。在本次大选中,一些选民对两位资政的一些评论相当不满,也有一些选民认为总理公署里的部长太多了。”
一下子流失五政要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陈庆文博士也说:“两位资政的政治经验和风格都属于他们的年代,符合他们的年代的政治环境需要,而在本次大选中,我们清楚看到过去的政治经验和风格,在年轻选民身上并不管用。”
  加上贾古玛教授、林文兴、杨荣文在大选后退出,内阁一下子流失了五位加起来有百多年政治经验的资深部长。不过,政治观察家并不担心新加坡政府会因此而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
  《海峡时报》前总编辑林廷龙说:“因为行动党领导人和新加坡政府都对制度保存有丰富的知识和背景资料。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任何人是少了他,世界就不能运转的。”
  受访学者也认为两位资政退出内阁后,除了可继续在各自的选区服务选民,也能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继续在国家层面作出贡献。
  政治观察家、前官委议员楚其菲说:“两位资政那么资深并受人尊敬,他们不需要有正式的官职,所说的话也一样有影响力。一些政策的细节他们也许未必抓得到,但当碰到大课题时,他们就可以为社会指引道德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黄奕鹏猜测吴资政和李资政决定退出内阁,是因为他们现在觉得无法与其他内阁成员继续合作无间。
  “他们不懂得怎么做个善于与同伴配合的队员。例如吴资政在大选时挺外长杨荣文,竟然不惜贬低允许乌节路淹水的部长和让马士沙拉末逃跑的部长。”
  他也认为这两位前总理留在内阁里,如果发出不同于总理的信息,会使人民感到混淆。
  “每个国家都应该只有一名总理,但新加坡内阁近年却似乎有三个在出主意的领头人。如果所有领头人都想法一致,那还无所谓,但问题是他们发出不同的信息,使选民和行动党都感到混淆。例如阿裕尼集选区到底重不重要?李总理说重要,李资政却说失去它并非世界末日。”
  不过,学者们都一致称赞两位资政主动决定退出内阁,体现了落落大方的政治家风范。他们也肯定这两位政坛元老对新加坡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联合早报》
两资政宣布退出内阁
  国务资政吴作栋和内阁资政李光耀决定退出内阁,华社和宗教界表示惋惜的同时,也认为这是领导层自我更新和薪火相传的必经之路。
  多位受访的华社代表和宗教领袖也肯定了两位资政对新加坡的贡献,并强调大家不能忘了老一辈的功劳。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说,李资政和吴资政决定不再担任内阁职位,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和不舍。他们一旦卸任,对新加坡无疑是个重大的损失。
  不过他指出,即使总理接受了两位资政的请辞,他们依然留在国会。他希望新一任的内阁部长,能够以两位政界元老为楷模,积极推动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
  蔡天宝说,李资政是我国开国元老和建国之父,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资政治国超过半个世纪,他所推行的许多明智、果断和富有远见的决策,把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建立成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他领导国人移风易俗,不断提高人民的素养,使新加坡能与世界接轨,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新加坡非常幸运、能有这么一位睿智杰出的政治家。”
  他接着指出,吴资政在李资政之后担任我国第二任总理,继承李资政的治国方针,把新加坡带入另一个新纪元,继续发展壮大。
  在吴资政的亲民领导下,新加坡取得了无数硕果,对新加坡的稳健发展奠下坚固基石,功不可没。
  蔡天宝说,华社将一如既往,与新的国家领导保持紧密的合作与联系。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共同努力。
  新加坡颜氏公会会长颜诗琴博士受访时说,两位资政很受大家敬重,大家对他们有很深厚感情,他们卸任是这一段历史的落幕,也是现有领导班子的一个崭新开始。
  颜博士说:“我相信李显龙总理的团队会继续引进更好的人才,政治领导层的自我更新会持续下去。”
  “我对新加坡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很多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我们大量投资在教育上,把最好的人才送到世界最顶尖大学受教育,另外在各个领域都采纳最佳做法,所以我相信新加坡会继续有光明前景。”
  陈嘉庚基金会主席潘国驹教授说,领导班子中的新旧更替是很自然的现象,老一辈让年轻一代做决策是迟早的事。
  他相信年轻一辈的内阁成员,完全有能力挑起领导国家的责任。
  潘教授指出,整个世界在迅速改变,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年轻一代的部长,想法也许更贴近年轻一代国人,比较能了解年轻一代要些什么。
  但潘教授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忽略老一辈的经验与贡献。
  怡和轩主席林清如觉得,这项宣布有些突然。他指出,如果两位资政离开内阁是原先的计划,他们大概就不会参加这次大选。但无论如何,政治领导层能自我更新是件好事。
  圣公会新加坡教区周贤正大主教以公民身份发表看法时,先肯定了两位资政的功劳。对于他们离开内阁的决定,他认为这一来,李显龙总理的团队,就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现任主席、也是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则表示,两位资政对新加坡的贡献有目共睹,没有他们两位,就不会有今天的新加坡。
  陈添来说:“从这次选举看,年轻一代有年轻一代的诉求,现在是放手让年轻一代领导新加坡的时候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说,两位资政的贡献很大,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的功劳,但是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是必然现象。
  他说:“我希望长江前浪带后浪,后浪再超前浪,相信新一代领导人能做得更好。”
  德教太和观主席李锦祥说:“我们得承认他们两位对新加坡有很大的贡献。他们这次决定离开内阁,在情在理都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但我相信新加坡人,包括年轻一代,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
《联合早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何光耀是否强奸了宋诗琴和潘贞盈?_百度知道
何光耀是否强奸了宋诗琴和潘贞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先强奸潘贞盈后来在上了宋诗琴的。
其他类似问题
强奸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Sina Visitor Syste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琴格日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