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政法干警考试考试?考试是凭胆量…?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入户北京要考试,别出馊主意!附:中国城市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一个建议
很难想象,在取消户籍壁垒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清华大学教授文国玮先生竟然会提出入户北京要进行考试取得资格的建议,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这个主意馊在什么地方?首先,它太接轨“国际”,把国际间的“移民”资格“考试”弄进了国内,把“北京人”弄成了中国的特殊种群。这种种群五十万年前有过,五十万年之后绝不存在。第二,严重歧视“外地人”,它不仅歧视外地的城市居民,更严重的是歧视目前还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当“北京人”要考试,当“上海人”要考试,当“广州人”要考试,中国还是一个国家吗?各大城市纷纷仿效建立“考试壁垒”,中国还是一个统一国家吗?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明确规定:迁居地居住准入条件,是指固定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固定住所包括自有住房、公有住房和租住房,稳定的生活来源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其他合法货币性收入及有稳定收入的投靠人。对于“人满为患”的大城市,可以对户籍法所规定的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这两个条件以更严格的规定,但绝不可以在户籍法规定的准入条件之外另设条件。知识界向政府提建议,绝对不能提出让政府违法的建议。
一个建议,存在城市与“国家”不分、歧视农村人、违反户籍法“三宗罪”,真是馊得可以。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必然带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定居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必然冲破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形成的户籍制度,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入籍居民的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特权也将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消失,真正实现中国公民权利的完全平等。这是中国社会伟大的历史性的进步。这种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知识界可以对政府献计献策,为推动中国社会制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绝不可以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一些毫无知识和良知的荒唐建议。
农村人变成城市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这个社会化过程,绝不是靠所谓文化知识考试所能解决的。稍微有点社会学的常识,这位清华大学的教授就不会发出这样一些荒唐的论调。他所描述的“城镇农村化”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农村人进城造成的,而是我们现在的城镇管理能力和水准的问题。你的管理能力差、水平低,农村人在城市里的“社会化”过程就会延长、停滞,就会出现乱象。城镇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种文化,只有身处其境、不断熏陶,“农村人”才会变成“城市人”。哪有进城之前去“考”他是不是够“城市人”格的道理?至于城市里的设备会用不会用的问题,文教授似乎也太“过虑”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一些干部、知识分子到发达国家学习、考察,不都是“刘姥姥进@piao@”,龙头不会拧,电锁不会用、电锅不会煮,更别说开电脑了。如果发达国家有哪个混账教授提议要对中国人入境进行这类“考试”而竟被采纳的话,中国人恐怕只能在国内老老实实的呆一辈子。不经“考试”而出国的,也没见过哪位长官渴死、饿死,或者住不进旅馆睡在大街上的。这位文教授似乎太低估中国农民兄弟的学习能力了。至于建议入户资格还要包括工作能力考试,这不是让政府“吃河水长大——管得宽”了吗,工作能力由用人单位定,哪有政府管的份,除非政府要用他。让政府通过考试来确定某人具不具备工作能力,文教授,你有这个胆量,政府恐怕也没有这个胆量。就是一个大字不认,也有在北京扫大街的工作能力!
目前一线大城市人满为患,城市不堪重负,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确是道难题。这需要群策群力,认真研究。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通过建设副中心或卫星城镇、分散投资、迁出一些政府事业单位等等促使人口分流,甚或改变中心城区的功能,可以有许多思路以求殊涂同归。唯独不能采取的方式就是对本国公民的入户规定“文化知识能力”的条件。在城市基本功能和格局尚无大变化的情况下,人口向“机会”较多的大城市流动,还是一个主要趋势。
在北京,有上千万根本没有“入户”的“外地人”工作、居住,有的已经有了第二代。所以本来就根本不存在“入城”不“入城”问题。入户不入户,对于“外地人”而言,根本不是户籍本身的问题,而是依附于户籍的有关教育和社会保障的特权问题。就目前而言,“外地人”想尽办法要在北京入户,首先是冲着子女要与“北京人”享有同等教育权的问题,上公立学校,“外地人”要多付钱、托关系,子女成了班里的“另类”,这让他们很“受伤”。没有这些户籍特权,没有北京户口,照样在北京居住、工作、生活,这“入户”还真没有多大意思。有的“外地人”在北京工作了二三十年,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了,还能说他们不是“城市人”,让他们考当北京人的资格,岂非笑话?
人已经在北京,你赶不走;要进来的,你拦不住;弄点考题不让“入户”,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就是让他们不能享受“北京人”的待遇吗?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只能招来“外地人”的愤恨,这个主意还不馊?
附:中国城市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一个建议
——答网友并建议
看了一下网友对本文的评论意见,我想谈两点意见。一是文教授谈的是个人观点,我的批评只是针对他关于入户北京要进行文化考试的意见,而不是对他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成就和能力的批评,他的意见也不代表清华大学,因为不赞成别人的意见,而进行人身攻击,这种现象很不好,希望网友不要这样做。二是北京一部分网友认为北京已经人满为患,需要有所控制,这我能够理解。我不赞成文教授的意见,并不是说北京等特大型人满为患的城市不要对入城人口有所控制。这是个城市管理的问题。控制方法要合法、有效,文教授的意见不合法,也无效。所以我的批评有些尖锐。
批评别人的建议容易,自己提建设性意见难。所以,为“公平”起见,我也在这里提出一个建议,请大家批评。国外一些城市,即使没有人满为患,其实也有个控制流动人口的问题,有些方法是可以借鉴,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创新”的。比如,租房居住,除了身份证以外,要有无犯罪记录证明(美国是可以在网上查的);工作、学习单位(或个人)的聘用合同、学籍证明等等。有这些材料的房东才可以出租房屋。再将租房合同与其他材料一起交由公安局登记,核发暂住证。对于大学毕业,在北京找工作的,一般学校可以给予延长半年的学籍证明。私人聘用家庭保姆或家庭教师等,也需要与聘用人签订合同。这样,可以限制许多没有确定就业方向而盲目进入大城市的外来人口。与此相配套,转为正式北京户口,可以根据户籍法规定的“入户”条件,作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以连续交纳个人所得税若干年、连续发放暂住证若干年,即可按常住人口办理户籍。同时,根据我国有关农村土地制度,如果户口进入城市,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之后,就不能再享有农村的土地承包和收益等权利,其中得失由当事人自己权衡选择。我的这个建议未必能根本解决“人满为患”的问题,但至少可以阻止一些盲流人口进入大城市,降低城市的犯罪率。没有这些相关证明的,来京凭身份证居住旅馆,旅馆的费用较高,没有稳定工作的盲流不可能长住。这些做法,不仅大城市可以做,中小城市也可以做,如果可行,可以成为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普遍模式。这当然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我讲的这个方法,如果说基于什么道理,道理就是人口的居住形态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这是可以由历史唯物论基本观点引伸出来的一个立论。每个人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都要根据自己的生计来源来确定,而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也要依照这个原理操作。这个方案如果要具体实施,牵涉到许多问题,这里我就不具体叙述了。
总之,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专家们综合考虑。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发表这些意见,只能是“抛砖引玉”。不过,网友们可以从我的方案中可以了解,“专家”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首先要有个立论,在立论基础上再提出可操作性意见。所以,立论是否站得住,是关键。没有基本立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免会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不能光挂在嘴上说,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可以解决我们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5:50:43&&&来源:&&&评论: 点击:
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模拟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故家贫,耕且读。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故家贫,耕且读。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上召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侍,徐对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上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胆。&擢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迁祭酒,命在南书房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期 满引见,嘉淦言镐等皆可用;上诘之,又言从仁实不堪用。上乃大怒,斥嘉淦反覆欺罔,夺职,交刑部治罪,当挟诈欺公律拟斩。上语诸大臣曰:&孙嘉淦太戆,然不爱钱。&命免罪,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嘉淦出狱,径诣库。果亲王允礼时领户部,疑嘉淦故大臣,被黜,不屑会计事;又闻蜚语谓嘉淦沽名,收银皆不足。乃莅视,嘉淦方持衡称量,与吏卒杂坐均劳苦。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覆之,无丝毫赢绌。事上闻,上愈重嘉淦。十二年,命署河东盐政。
  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嘉淦来京,以侍郎候补。迁刑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河南郑州有疑狱,命使者往勘,仍不得实。上命嘉淦往讯,得其冤状,十余人尽脱之。
  乾隆三年四月,迁吏部尚书,仍兼管刑部事。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劾总河朱藻贪劣误工,命偕尚书讷亲往鞫,得实,论如律。十月,授直隶总督。时畿辅酒禁甚严,罹 法者众。嘉淦疏言:&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民生计,而滋扰乃至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疏上,诏弛禁。
  十七年,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卒,年七十有一,谥文定。
  嘉淦居官为八约,曰:&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用以自戒。既以直谏有声,乾隆初,疏匡主德,尤为时所慕。四年,京师市井传嘉淦疏稿论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高宗谕步军统领、巡城御史严禁。十六年, 或又传嘉淦疏稿斥言上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过,云贵总督硕色以闻。命求所从来,遣使者督谳。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淦事,眷不替,嘉淦益自抑。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
  (《清史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覆之,无丝毫赢绌。覆:查验
  B.得实,论如律。论:判罪
  C.疏上,诏弛禁。弛:解除
  D.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坐:因&&而犯罪
  【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D坐:判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 ②则立法不可不慎也
  B.①上乃大怒,斥嘉淦反覆欺罔&&&&&&& ②乃莅视,嘉淦方持衡称量
  C.①嘉淦故家贫,耕且读&&&&&&&&&&&&& ②朕亦且服其胆
  D.①嘉淦方持衡称量,与吏卒杂坐均劳苦②高宗知无与嘉淦事,眷不替
  【答案】B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乃:于是;A原来/那么;C 并列/尚且;D跟/关涉 。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B.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C.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D.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的断句可根据语意以及结构上的整齐对称,四个选项一比较不难发现C选项正确。&事君笃而不显&和&与人共而不骄&句式整齐,内容完整;&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这四个短语内容相关,句式整齐;&以守独避人&和&以清费廉取&结构一致,内容相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世宗雍正皇帝刚即位,孙嘉淦上密奏给皇帝,其越级上奏的行为触怒了皇帝。后经朱轼婉转劝解,皇帝怒气消解。
  B.孙嘉淦认为宋镐等人堪当大任,后在皇帝追问下,孙嘉淦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皇帝对此深为不满。
  C.有流言说孙嘉淦沽名钓誉,在户部银库收银马虎。果亲王允礼亲自验问,证实孙嘉淦一丝不苟。
  D.有人假托孙嘉淦名义散布攻击鄂尔泰、张廷玉甚至皇帝的言论。此事与孙嘉淦无关,孙嘉淦还是采取了&无则加勉&的态度。
  【答案】A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越级上奏的行为触怒了皇帝&不对。皇帝&命诸臣皆得上封事&。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上召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
  (2)上命嘉淦往讯,得其冤状,十余人尽脱之。
  (3)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
  【答案】(1)皇帝召集诸位大臣,将奏章拿给大家看,继而说道:&翰林院竟然容留这样轻狂的士子吗?&(2)皇帝指派孙嘉淦前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3)他曾经著书阐述《春秋》的义理,自己感到立论有缺陷,就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关注点:示(给&&看)、乃(竟然)、容(容留、容忍)、句意。(2)关注点:讯(审问)、得(发现(事情))、脱(脱罪)。(3)关注点:毁之(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句意。
  【参考译文】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淦家原本贫穷,他边耕种边读书。康熙五十二年成为进士,改任庶吉士,得到检讨职务。世宗刚即位时,下令众臣都可以给皇帝写秘密奏章。孙嘉淦上疏禀奏三件事:请求皇帝亲睦自家亲属,停止施行捐款买官的措施,裁撤在西部的军力。皇帝召集诸位大臣,将奏章拿给大家看,继而说道:&翰林院竟然容留这样轻狂的士子吗?&大学士朱轼陪侍在皇帝身旁,缓缓回答道:&孙嘉淦的确狂妄,不过我佩服他的胆量。&皇帝过了好一会儿笑着说:&我也佩服他胆大。&提拔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升任国子监祭酒,让他当值南书房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任职期满受到皇帝接见,孙嘉淦进言说宋镐等人都可以重用;皇帝深入追问孙嘉淦,他又说方从仁实在难当大任。皇帝于是大怒,斥责孙嘉淦言辞前后矛盾欺君罔上,削除他的官职,交给刑部治罪,判他挟私欺诈朝廷,依照法律建议处斩。皇帝对众大臣说:&孙嘉淦太愚直,不过他不贪求钱财。&下令免除他的罪责,让他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孙嘉淦出狱后,径直到户部银库当值。果亲王允礼当时兼管户部,疑心孙嘉淦原是大臣,遭受贬黜,会不屑于从事财务杂事;又听流言说孙嘉淦沽名钓誉,收银入库时不认真导致分量都不够。果亲王于是到场视察,只见孙嘉淦正手执衡器称量,跟下吏仆役杂坐在一起,跟他们同样辛苦出力。问到他收纳的银两,原来另放一处,认真核查,发现没有丝毫多余或不足。把实情上奏皇帝后,皇帝更加器重孙嘉淦。雍正十二年,下令他代理河东盐政。
  雍正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孙嘉淦来京,以侍郎身份候补。升任刑部尚书,统管国子监事务。河南郑州有疑难案件,朝廷派使者前去查勘,还是不能查明真相。皇帝指派孙嘉淦前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
  乾隆三年四月,改任吏部尚书,照原兼管刑部事务。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婪卑劣耽误工程,朝廷派孙嘉淦与尚书星讷亲身前去审理,查明实情,依照法律治罪。十月,孙嘉淦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当时国都及附近一带实行禁酒令,执行得特别严厉,犯法入罪的人很多。孙嘉淦上疏道:&孟子说&君子不拿养活人的东西来加害人&,禁酒本来是为百姓生活着想,反而滋扰百姓到如此地步,由此看来设立法令不能不慎重考虑啊。&奏章呈给皇帝之后,皇帝下诏解除这项禁令。
  十七年,再次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孙嘉淦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赠谥号为文定。
  孙嘉淦任官设定八条守则,这就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与同僚相处礼貌尊重而不自高自大;避让争权夺势之处;建功立业而不沽名钓誉;办事务求善始善终不留尾巴;语言简明删除冗词赘句;自守本分不结党营私;支出收入要清楚节俭。&用八约来警戒自己。他早就已经凭直言劝谏得到赞誉,乾隆年初,他上疏匡正皇帝治理天下的伦理道德,更是得到当代人的敬慕。四年,京师市民中传播孙嘉淦上奏弹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的抄录稿件,高宗下令让步军统领、巡城御史严禁传播。十六年,有人又在传播孙嘉淦上奏斥责皇帝无道,说皇帝存在&五不可解、十大过&缺陷的抄录稿件,云贵总督硕色把这事报告了皇帝。皇帝下令追查事情根由,派出使者监理审查。事情辗转牵连,涉及六省,用了三年时间,才判定是江西卫千总卢鲁生假托孙嘉淦名义伪造文稿犯罪,判处死刑。高宗得知不关孙嘉淦事,加恩不贬黜孙嘉淦,孙嘉淦更加自我警戒。他曾经著书阐述《春秋》的义理,自己感到立论有缺陷,就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步出城东门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1)这首诗写法上虚实结合。请概述诗中虚写了哪些情景。(3分)
  【答案】(1)虚写了两个情景:回忆中风雪飘飞的环境中友人从眼前这条路上离去的情境;想象中与友人化为两只黄鹄飞回故乡的情景。(答对1点2分,2点3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本诗中颔联中&前日&一词,可知本联为回忆之事,是虚写;尾联&愿为&一词可知此联为想象之景,为虚写。
  【答题技巧】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表现了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之情(或:间接反映了不能与友人同回故乡的惆怅之情)。(2分)友人已去,不可追及;(1分)现实种种阻隔,想回故乡而不得;(1分)愿望只能在想象中实现(愿望只能寄托于幻想)。(2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首诗内容主要是抒写旅客思归之情,上半部分写客中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写欲归不能的愁绪。尾联中从&还故乡&三字可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情,结合颔联以及&双&字,可知作者想与友人同回故乡,但一&愿&字又反映出了作者想回故乡想和故人一同回故乡却又不能的惆怅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2)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3)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4)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1)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字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答则按前3题计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形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注意&道、暧、墟、桂、激扬&的写法。
相关热词搜索: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成语学得好,考试有胆量(浙江人事考试网)
09:44:04&&&来源:台州中公教育&&& 点击:
台州公考QQ交流群:|14年QQ交流群:|微信号:tzoffcn|
1.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的。
A.随心所欲&&B.轻而易举&&C.一蹴而就&&D.信手拈来
2.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他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_____,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掉到自己身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眼欲穿&&B.翘首以盼&&C.浮想联翩&&D.守株待兔
3.语言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在人口众多的族群中,语言倾向于保持_____。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上一辈说的方式。然而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在世代交替中有些音素将会&_____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稳定& 流失&&B.传统& 异化&&C.活力& 消亡&&D.原貌& 式微
4.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文化出现&&&&&&&&&&&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吸收& 断裂&&B.接纳& 蜕变&&C.借鉴& 浮躁&&D.融合& 停滞
5.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极& 无功而返&&&&&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D.偏颇& 改弦易辙
6.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过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D.无可厚非& 篡改
7.徐霞客的山水之志来源于父亲的榜样,游记书籍的熏陶和母亲的支持。大概因为读书有偏好,霞客十来岁时应童子试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间。到此时,霞客的所为并不_____,古代样的人很多,但他从此以后_____,纯粹一生,别无他顾,这就难得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格& 专心致志&&&&&B.独特& 坚韧不拔
C.新鲜& 矢志不渝&&&&&D.另类& 持之以恒
8.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为&奇技淫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_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_____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于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看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斥& 以点带面&&&&&B.抵制& 断章取义
C.鄙夷& 信口开河&&&&&D.轻视& 以偏概全
9.网络由于飞速发展而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由于_____的加强,信息交流加快,生产和工作效率都大为提高。同时,也可能_____各种社会问题,如计算机犯罪,个人信息被泄露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联& 催生&&B.联系& 引发&&C.互动& 暴露&&D.交往& 带来
10.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慈善家从组织直接捐助转变到希望通过基金会来发挥杠杆作用,_____社会的慈善资源,基金会的兴起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整个公益界开始形成行业,可以吸引人才,加强管理,使中国的草根公益组织走上&_____化道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撬动& 专业&&B.整合& 职业&&C.挖掘& 科学&&D.吸引& 正规
【参考答案】
1【答案】C。一蹴而就
2【答案】D。守株待兔
3【答案】A。稳定 流失
4【答案】B。接纳 蜕变
5【答案】D。偏颇 改弦易辙
6【答案】B。言之凿凿 加减
7【答案】C。新鲜 矢志不渝
8【答案】B。抵制 断章取义
9【答案】B。联系 引发
10【答案】A。撬动 专业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
[责任编辑:tzoffcn]
国考online活动已有1018人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政法干警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