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保税区公司在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开深圳通业花园...

[大工就业]大连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大工就业-牛bb文章网
[大工就业]大连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_大工就业
话题:,,,,
大连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12月目 录前言................................................................................................................................ 11.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1.1. 本科毕业生情况 .......................................................................................... 21.2. 毕业研究生情况 .......................................................................................... 42. 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62.1. 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 .................................................................................. 62.2.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 103. 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113.1. 统筹规划建设就业市场,巩固校园就业主渠道 .................................... 113.2. 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123.3. 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 133.4. 组织开展就业调查研究,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 14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144.1. 毕业生职业偏好 ........................................................................................ 154.1.1. 毕业生职业目标.............................................................................. 154.1.2. 雇主单位吸引力.............................................................................. 154.2. 毕业生就业期望 ........................................................................................ 164.2.1. 期望工作地点.................................................................................. 164.2.2. 期望单位性质.................................................................................. 174.3. 毕业生求职过程 ........................................................................................ 184.3.1. 投递简历数量.................................................................................. 184.3.2. 参加笔试次数.................................................................................. 184.3.3. 参加面试次数.................................................................................. 194.3.4. 获得offer数量 ................................................................................ 194.4.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 204.4.1. 毕业生签约满意度.......................................................................... 204.4.2. 对就业服务满意度.......................................................................... 215.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1结语.............................................................................................................................. 22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精神和《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要求,编制发布我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高水平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精英人才,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工作作风踏实,讲求团结协作,具有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厚爱。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2014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统筹规划建设就业市场,巩固校园就业主渠道,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确保了2014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说明:报告中本年度就业数据统计时间为日。11.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大连理工大学2014届毕业生791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762人,初次就业率93.27%,年终就业率95.00%;毕业研究生3154人,初次就业率92.71%,年终就业率94.90%。1.1. 本科毕业生情况2014届本科毕业生4762人,学科和生源地分布如图表所示。表1-1 2014届本科毕业生学科分布学科 工学 理学 文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法学 哲学 总计人数
315 140 40 14 4762比例 74.55% 7.83% 6.93% 6.62% 2.94% 0.84% 0.29% 100.00%表1-2 2014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省份 辽宁省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安徽省 江苏省 湖南省 湖北省 江西省 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 山西省 人数
255 253 230 159 154 146 136 133 131 124 122 120 111 比例 省份 人数 30.89% 四川省 76 6.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72 5.40% 贵州省 72 5.35% 云南省 70 5.31% 甘肃省 68 4.83% 陕西省 58 3.34% 福建省 57 3.23% 重庆市 45 3.07% 北京市 34 2.86% 广东省 30 2.79% 宁夏回族自治区 27 2.75% 西藏自治区 22 2.60% 海南省 13 2.56% 上海市 11 2.52% 青海省 10 2.33% 总计 47622比例1.60% 1.51% 1.51% 1.47% 1.43% 1.22% 1.20% 0.94% 0.72% 0.63% 0.57% 0.46% 0.27% 0.23% 0.21% 100.00%图1-1 2014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图本科毕业生中,男生3341人、女生1421人;毕业去向总计:升学1761人、就业2314人、出国(出境)449人、未落位238人,就业结构如图所示。图1-2 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31.2. 毕业研究生情况2014届毕业研究生3154人,学科和生源地分布如图表所示。表1-3 2014届毕业研究生学科分布学科 工学 理学 管理学 文学 经济学 法学 医学 哲学 教育学 农学 历史学 总计 人数
95 65 30 23 21 14 7 2 3154 比例 74.98% 9.77% 7.10% 3.01% 2.06% 0.95% 0.73% 0.67% 0.45% 0.22% 0.06% 100.00%表1-4 2014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地分布省份 辽宁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河北省 湖北省 黑龙江省 安徽省 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 江西省 江苏省 湖南省 陕西省 天津市 人数 827 594 316 242 148 128 117 105 101 101 69 64 62 39 34比例 省份 26.22% 浙江省 18.83% 四川省 10.02% 甘肃省7.6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69% 福建省 4.06% 重庆市 3.71% 广西壮族自治区 3.33% 北京市 3.20% 广东省 3.20% 贵州省 2.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3% 云南省 1.97% 海南省 1.24% 上海市 1.08% 青海省总计 人数 34 32 29 27 23 13 11 10 7 6 5 4 3 2 1 3154 比例 1.08% 1.01% 0.92% 0.86% 0.73% 0.41% 0.35% 0.32% 0.22% 0.19% 0.16% 0.13% 0.09% 0.06% 0.03% 100.00%4图1-3 2014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地分布图毕业研究生中,博士312人、硕士2842人;男生1865人、女生1289人;毕业去向总计:升学255人、就业2658人、出国(出境)80人、未落位161人,就业结构如图所示。图1-4 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52. 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1. 毕业生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如表所示。表2-1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地方基层项目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部队 2012年 0.60% 0.43% 0.00% 3.50% 0.00% 0.35% 0.08% 33.97% 14.60% 43.44% 3.03%2013年 1.03% 0.78% 0.00% 3.35% 0.04% 1.89% 0.04% 28.60% 17.59% 43.84% 2.84% 2014年 1.30% 0.39% 0.35% 3.07% 0.13% 4.19% 0.04% 32.11% 28.31% 27.47% 2.64%表2-2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地方基层项目 艰苦行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部队 2012年 1.25% 6.49% 0.72% 15.03% 7.38% 1.43% 0.07% 0.00% 30.88% 7.38% 29.24% 0.13% 2013年 2.54% 12.34% 0.42% 11.85% 0.28% 2.12% 0.10% 0.03% 27.85% 21.86% 17.62% 2.99% 2014年 1.32% 10.08% 0.98% 11.10% 0.26% 3.76% 0.08% 0.00% 29.57% 21.22% 20.28% 1.35%近三年,我校已就职的毕业生中,二成研究生就职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九成本科生和七成研究生就职于各类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保持高位,并有小幅回升。6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1761名升学,其中90.52%进入985高校、3.63%进入科研院所;449名出国(出境),主要去向是美国、日本、英国,如表所示。表2-3 2014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去向国家(地区)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加拿大荷兰法国 人数 152 82 48 39 36 21 20 17 8 7 比例 国家(地区) 人数 比例 33.85% 比利时 4 0.89% 18.26% 澳洲 3 0.67% 10.69% 新西兰 3 0.67% 8.69% 中国台湾 3 0.67% 8.02% 挪威 2 0.45% 4.68% 西班牙 1 0.22% 4.45% 中国澳门 1 0.22% 3.79% 韩国 1 0.22% 1.78% 沙特阿拉伯 1 0.22% 1.56% 总计 449 100.00%2014届毕业研究生中,255名升学,占比8.09%;80名出国(出境),占比2.54%,主要去向是美国、日本、荷兰、新加坡。世界五百强企业等高端用人单位每年均积极选聘我校毕业生。近三年,我校每年就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14年达到1306人,超过本年度就职毕业生人数的1/4。图2-1 近三年进入世界财富五百强企业工作人数7近三年,按招聘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人数排序在前三十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如表所示。表2-4 近三年招聘我校本科生人数TOP3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201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松下 米其林 三星电子 中国银行 通用汽车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三星电子 中国建设银行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丰田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松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华润总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交通银行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 埃森哲 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82014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 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三星电子 招商银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 爱立信 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埃森哲 花旗集团 松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现代汽车 富士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表2-5 近三年招聘我校研究生人数TOP3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201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松下 米其林 三星电子 中国银行 通用汽车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三星电子 中国建设银行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丰田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松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华润总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交通银行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 埃森哲 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4年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银行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宝马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爱立信 招商银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三星电子 鞍钢集团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芝92.2.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如表所示。表2-6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地域 北京市 广东省其中深圳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江苏省 辽宁省其中大连山东省 上海市 天津市 西部12省 浙江省 其他 2012年 4.38% 11.31% 5.87% 2.28% 4.14% 6.04% 36.58% 26.24% 3.45% 4.72% 3.74% 4.98% 4.85% 13.53% 2013年 10.06% 10.37% 5.33% 1.33% 2.80% 4.65% 33.51% 22.11% 3.61% 7.44% 5.33% 8.99% 3.82% 8.09% 2014年 12.27% 10.72% 5.88% 1.17% 2.33% 3.63% 33.45% 24.59% 4.49% 7.48% 4.45% 8.99% 3.28% 7.74%表2-7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地域 北京市 广东省 其中深圳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江苏省 辽宁省 其中大连山东省 上海市 天津市 西部12省 浙江省 其他 2012年 10.94% 7.31% 5.79% 0.84% 3.32% 5.47% 28.12% 20.32% 8.19% 7.97% 5.43% 5.79% 2.08% 14.54% 2013年 11.19% 5.04% 2.36% 1.18% 2.50% 5.04% 34.76% 22.49% 7.68% 7.40% 5.33% 6.50% 1.77% 11.61% 2014年 12.68% 6.77% 4.55% 1.09% 1.91% 4.29% 29.95% 20.43% 10.01% 6.02% 4.14% 5.42% 3.61% 14.11%“西部12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其他”包括: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职于辽宁的比例最高,就职于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的比例持续较高或呈逐年上升趋势。103. 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3.1. 统筹规划建设就业市场,巩固校园就业主渠道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趋势,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和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流向梳理,明确了“稳固核心市场,拓展重点市场,挖掘潜力市场”的就业市场分级建设思路,规划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湘株潭、成渝、兰西、东北”七个就业市场重点建设区域,并依此制定了“校际联合建设地域性市场,校部联动建设行业性市场”的年度就业市场建设计划。校际联合建设地域性市场。学校以校际就业协作体为依托,针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安、长沙、株洲、哈尔滨等重点区域,联合“东北五校”、“卓越联盟”共同开展了重点单位、地方人才部门的走访与工作对接,联合开展毕业生推介活动、共同邀请用人单位和地区组团进校招聘。校部联动建设行业性市场。结合各学部、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行业的就业市场建设,校部联合开展了航天、航空、化工、船舶、土建、电信、软件等二十余个行业、企业集团的人才供需对接,密切了学部学院与相关行业的互动联系,巩固了行业性就业市场。扎实有效的就业市场建设,繁荣了校园就业市场。针对2014届毕业生,学校举办冬季、春季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近800场,其中包括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海油、兵器工业、核工11业等大型国有企业组团招聘活动20余场,全年邀请进校招聘单位2400余家,发布5000余家单位的30000余个岗位需求信息,定向推介毕业生1100余人次,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高质量就业机会。3.2. 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针对毕业生自主意识增强、就业选择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求职愿望和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学校教改重点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精品视频课”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优化改进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建设。分类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学校结合毕业生“求职、创业、公务员、考研”等需求类型,组织“大工career讲坛”、“创业名人讲堂”、“公务员辅导沙龙”、“考研加油站”等辅导讲座,开展就业分类指导。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报国企业行”、“实习岗位争霸赛”、“名企俱乐部”等实习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体验职业世界。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新生职业生涯导航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职业规划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建设学生成长互助平台。完善了校部两级职业规划与就业协会的制度规范,定期召开协会主席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进校企业接待服务等活动,组建 “学生讲师团”,分享成功就业的典型经验,激发在校学生的就业热情,增强毕业生的12求职信心,带动并引导广大学生主动研究就业、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学校先后邀请华为、中广核、埃森哲等20余名知名企业高管走进“大工career讲坛”分享成长经历和职场感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邀请飞马旅CEO袁岳走进“创业名人讲堂”,与大连市创业中心共建“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组织评审和推荐万达集团创业项目,为创业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组织第七届“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55名教师、455名学生组成28支团队走进216家重点单位调研,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通过总结汇报、专题报道等形式与在校同学分享实践成果。3.3. 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学校开发了“卓越大学联盟就业信息平台”,开通了与就业网互联的“大工就业”微信平台,打造了集新版“大工就业网”、微信、微博、人人网、QQ群为一体的“就业信息直通车”,提高了就业政策宣传和招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扩大了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开发了“就业意向报告”、“就业率实时统计”、“招聘会签到情况分析”、“就业进展状况调查”等功能模块,充分挖掘利用就业相关信息,通过就业周报、月报、快讯等形式及时向各级领导和全体就业工作者通报就业状况、反馈就业进展,为部署和开展就业工作提供有效参考。133.4. 组织开展就业调查研究,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组织校内外就业调研。就业部门走进十三个学部、学院,听取院系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院系在开展就业工作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赴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调研,学习借鉴就业工作先进经验。针对就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卓越联盟”就业工作研讨和大连高校就业经验交流等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开展就业工作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就业工作运行机制”、“行业发展趋势与就业指导服务”等九个就业专项课题研究,定期组织进展汇报、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汇编。在毕业生求职的前、中、后期开展就业意向实名网络调查,毕业离校前开展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组织专家分析、编撰《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以就业课题研究成果和调查分析报告为指导,推动学校和院系就业工作有效开展,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水平。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14年6月,学校组织开展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面向全校13个学部、学院发放问卷4837份,回收有效问卷36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4.92%。回收问卷在专业、性别、生源地、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分布上,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144.1. 毕业生职业偏好4.1.1. 毕业生职业目标调查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目标,统计结果见表4-1。表4-1 本科毕业生职业目标职业目标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获取安全稳定感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进行自我创业或自主创新接受竞争性或脑力上的挑战成为技术专家获得国际化的职业生涯奉献社会服务人类 人次 47
481 474 391 比例 24.36% 17.55% 12.11% 11.94% 10.01% 8.45% 5.56% 5.48% 4.54%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获取安全稳定感”、“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是毕业生在择业时主要的职业目标。4.1.2. 雇主单位吸引力调查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你觉得哪一个特征对你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统计结果见表4-2。表4-2 雇主单位吸引力雇主吸引力友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的底薪有竞争力的福利有创造性和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未来高收入明确的职业提升路径个人表现被承认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支撑成为领导者的机会15人次 63
616 601 550 334 比例 17.96% 14.31% 14.05% 13.15% 10.19% 6.98% 6.85% 6.68% 6.12% 3.71%结果显示,雇主的“友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的底薪”、“有竞争力的福利”、“有创造性和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未来高收入”更能够吸引毕业生。4.2. 毕业生就业期望 4.2.1. 期望工作地点调查本科毕业生“求职伊始,你所期望的工作地点是____省(市、自治区)____市(区、县)”,统计填写工作地点的人次,结果见表4-3。表4-3 本科毕业生期望工作地点省市名称 辽宁省北京市 上海市 广东省 天津市 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吉林省 四川省 陕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黑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贵州省 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16人次
185 151 118 110 103 55 43 41 38 38 36 35 28 24 23 22 22 19 15 14 14比例 33.90% 17.16% 9.52% 6.07% 4.96% 3.87% 3.61% 3.38% 1.81% 1.41% 1.35% 1.25% 1.25% 1.18% 1.15% 0.92% 0.79% 0.75% 0.72% 0.72% 0.62% 0.49% 0.46% 0.46%省市名称 山西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及国外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人次 12 11 10 9 9 8 7 1比例 0.39% 0.36% 0.33% 0.30% 0.30% 0.26% 0.23% 0.03%结果显示,辽宁省、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是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首选的期望工作地点。4.2.2. 期望单位性质调查本科毕业生“求职伊始,你期望到何种性质的单位工作”,统计选择各选项的人次,统计结果见表4-4。表4-4 本科毕业生期望单位性质单位性质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 科研设计单位 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其他 人次 比例 % 756 18.53% 451 11.05% 301 7.38% 261 6.40% 212 5.19% 185 4.53% 147 3.60%结果显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本科毕业生最期望的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事业单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大吸引力。174.3. 毕业生求职过程4.3.1. 投递简历数量统计已签约本科毕业生投递的简历数量,统计结果见表4-5。表4-5 已签约本科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份数 样本个数 比例10份以内 778 52.53%11-20份 322 21.74%21-30份 159 10.74%31-40份 99 6.68%41-50份 37 2.50%50份以上 86 5.81%七成左右签约毕业生投递简历在20份以内。加权计算显示,我校2014届本科已签约毕业生平均投递简历数量为17.57份。4.3.2. 参加笔试次数统计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参加笔试的次数,统计结果见表4-6。表4-6 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参加笔试次数次数 样本个数 比例0 44 3.39%1 224 17.24%2 183 14.09%3 182 14.01%4 118 9.08%5 153 11.78%6 70 5.39%7 50 3.85%8 46 3.54%9 6 0.46%10 101 7.77%11-15 48 3.70%16-20 44 3.39%21-25 7 0.54%&25 23 1.77%18其中,69.59%的签约毕业生笔试在0-5次,21.02%的签约毕业生笔试在6-10次,参加10次以上笔试的签约毕业生为9.39%。加权计算显示,我校2014届本科已签约毕业生平均参加笔试5.27次。4.3.3. 参加面试次数统计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参加面试的次数,统计结果见表4-7。表4-7 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参加面试次数次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5 16-20 21-25 26-30 &30样本个数 6 216 184 216 149 171 90 50 62 7 98 53 37 7 12 14比例 0.44% 15.74% 13.41% 15.74% 10.86% 12.47% 6.56% 3.64% 4.52% 0.51% 7.14% 3.86% 2.70% 0.51% 0.88% 1.02%其中,68.66%的签约毕业生面试在0-5次,22.38%的签约毕业生面试在6-10次,参加10次以上面试的签约毕业生为8.97%。加权计算显示,我校2014届本科已签约毕业生平均参加面试5.38次。4.3.4. 获得offer数量统计已签约本科毕业生获得offer的数量,统计结果见表4-8。19表4-8 已签约本科毕业生获得offer数量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样本个数 480 310 257 116 89 25 15 10 4 19 2 比例 36.18% 23.36% 19.37% 8.74% 6.71% 1.88% 1.13% 0.75% 0.30% 1.43% 0.15%其中,78.90%的签约毕业生获得1-3个offer,17.33%的签约毕业生获得4-6个offer,获得6个以上offer才签约的毕业生占3.77%。加权计算显示,我校2014届本科已签约毕业生平均获得2.53个offer。4.4.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4.4.1. 毕业生签约满意度统计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满意度,统计结果见表4-9。表4-9 已签约本科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满意度满意程度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人数 243 621 442 67 9 比例 17.58% 44.93% 31.98% 4.85% 0.66%其中,62.52%的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1.98%的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表示“一般满意”,有94.50%的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表示满意,较好地实现了就业愿望。204.4.2. 对就业服务满意度统计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的总体评价,统计结果见表4-10。表4-10 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人数 6 78 43 比例 35.39% 42.13% 18.88% 2.32% 1.28%其中,77.52%的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18.88%的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表示“一般满意”,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率达96.40%,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充分认可。5.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学校建立了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就业部门定期向学校领导及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等部门反馈社会需求变化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学校在组织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就业部门要给出决策参考建议。2014年,学校新设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面向北京、天津、辽宁等10个国际化软件人才需求较大的省区招生;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调减该专业在江西省招生计划,投向江苏、浙江等有专业需求的沿海省份;结合中西部地区建设发展21需要和产业布局调整,增加机械、土建、水利、化工等相关专业在该区域的招生计划。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招生调整,吸引了当地考生报考,有效地提高了生源质量,也为毕业生更好就业奠定了基础。学校立足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在盘锦校区增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专业,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培养适合新兴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构建的就业和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强化了社会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已经较好地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循环。结语2014年,大连理工大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师生、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毕业生实现了充分、高质量就业。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学校将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乘势而上,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2附表Ⅰ 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院系、分专业就业情况就业 出国 升学 未落位 19 4 41 0 0 1 0 0 7 1 5 0 1 0 11 0 1 2 6 0 6 0 12 0 1 0 1 0 2 0 3 0 1 0 3 0 327 45 225 14 52 6 52 0 1 0 1 0 55 2 41 1 80 5 41 2 28 8 16 1 53 7 33 3 8 1 14 1 21 6 15 2 29 10 12 4 171 40 98 15 21 2 10 0 26 2 7 0 21 1 11 0 33 6 19 0 24 11 35 3 24 5 14 4 4 2 0 1 5 5 1 2 13 6 1 5 258 53 321 39 19 0 19 0 9 1 7 0 12 3 43 1 12 3 35 1 9 7 32 2 44 4 36 4 11 1 4 1 18 6 23 3 25 4 17 3 9 2 4 1 10 1 2 11 / 3学部学院 专业创新实验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自动化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强化) 管理与经济学部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金融学(英语强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强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金融学(双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位)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安全工程 就业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7.71% 100.00% 100.00% 98.99% 98.44% 98.11% 96.88% 95.83% 95.45% 92.73% 95.3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5.89% 91.49% 85.71% 84.62% 80.00% 94.19% 100.00% 100.00% 98.31% 98.04% 96.00% 95.45% 94.12% 94.00% 93.88% 93.75% 92.86%附表Ⅰ 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院系、分专业就业情况就业 出国 升学 未落位 13 1 12 2 18 14 26 5 8 3 11 2 13 1 13 3 14 0 12 3 8 0 10 3 6 2 15 4 381 74 236 25 7 2 6 0 17 5 4 0 35 4 24 0 18 2 13 0 83 7 55 2 32 12 12 1 19 2 11 1 30 4 26 2 7 2 10 1 32 3 31 4 29 24 7 4 18 2 8 2 24 0 4 2 11 4 12 2 11 0 8 2 8 1 5 2 230 27 160 10 13 2 10 0 1 0 0 0 36 4 28 1 27 2 14 1 29 0 10 1 66 11 34 3 27 7 33 2 31 1 31 2 100 17 40 3 5 1 4 0 25 0 6 0 16 0 2 0 30 13 14 1 18 0 4 1 6 3 10 1就业率92.86% 92.06% 91.67% 90.00% 89.66% 85.71% 85.19% 96.5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64% 98.25% 96.97% 96.77% 95.00% 94.29% 93.75% 93.33% 93.33% 93.10% 90.48% 87.50% 97.66% 100.00% 100.00% 98.55% 97.73% 97.50% 97.37% 97.10% 96.92% 98.13% 100.00% 100.00% 100.00% 98.28% 95.65% 95.00%学部学院 专业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工程与工艺(催化化学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强化)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实验班)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内燃机) 热能与动力工程(涡轮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损检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物流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业设计建设工程学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双学位)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英语强化)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与艺术学院雕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建筑学 城市规划 工业设计2 / 3附表Ⅰ 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院系、分专业就业情况就业 出国 88 18 22 5 20 3 18 2 14 5 14 2 0 1 431 73 152 32 220 29 59 12 47 22 0 0 19 6 28 16 86 32 23 9 2 0 12 6 49 17 43 12 22 5 17 3 4 4 133 32 68 12 31 8 28 10 6 2 升学 未落位 72 37 18 3 16 4 8 5 12 6 11 13 7 6 176 40 51 10 86 20 39 10 97 7 1 0 24 1 72 6 53 30 4 0 0 0 7 3 42 27 82 12 30 2 16 3 36 7 160 6 73 0 18 1 53 3 16 2 就业率82.79% 93.75% 90.70% 84.85% 83.78% 67.50% 57.14% 94.44% 95.92% 94.37% 91.67% 95.95% 100.00% 98.00% 95.08% 85.07% 100.00% 100.00% 89.29% 80.00% 91.95% 96.61% 92.31% 86.27% 98.19% 100.00% 98.28% 96.81% 92.31% 95.00%学部学院 专业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双学位)汉语言文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法学 哲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日语强化)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日语(双学位)英语英语(双学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船舶与海洋工程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工程力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总计3 / 3401 4 11 25 12 15 15 20 1 10 17 12 9 70 10 22 51 2 10 37 8 3 1 1 1 34 230 13 1 5 1 20 1 1 10 12 12 2 5 5 26 2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16 0 1 0 0 1 0 1 0 0 0 1 1 5 2 0 1 0 2 1 0 0 0 0 0 0 9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99.76%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7.14% 97.2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路与系统 电气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环境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 系统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运筹学与控制论 信号与信息处理管理与经济学部产业经济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学 环境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交通系统工程 金融工程 金融管理 金融硕士 金融学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1/511 1 9 8 15 25 14 48 9 517 10 3 2 7 0 25 0 2 0 2 1 81 20 14 35 37 39 32 10 9 33 21 21 17 54 9 10 5 13 50 0 0 0 0 2 0 0 0 25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3 4 5 2 0 0 0 1 1 2 2 0 0 0 0 10 0 0 1 2 2 1 1 0 77 0 0 0 0 2 1 1 0 1 1 0 11 2 3 6 1 10 4 0 0 10 2 2 3 11 2 1 0 2 10 0 0 0 0 1 1 4 1 57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1 1 3 3 4 3 1 1 5 3 3 3 11 2 2 1 3 3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6.67% 93.75% 92.45% 90.00% 91.57%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5.88% 95.83% 94.74% 93.62% 93.33% 93.10% 92.68% 90.91% 90.00% 89.58% 88.89% 88.89% 88.00% 85.90% 84.62% 84.62% 83.33% 83.33% 70.00%管理与经济学部物流工程 系统分析与集成 系统工程 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业工程 企业管理 会计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安全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 化工过程机械 流体机械及工程 膜科学与技术 能源化工 制药工程硕士 作物遗传育种 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工艺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分析化学 生物工程 生物化工 高分子材料 无机化学 精细化工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药物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工程2/5485 9 18 38 7 7 13 14 9 15 7 5 52 7 1 1 19 2 91 54 44 19 13 12 18 10 325 7 52 5 68 1 17 3 5 7 17 30 21 203/5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材料表面工程 材料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连接技术 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 工业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凝聚态物理 热能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动力机械及工程 精密仪器及机械 制冷及低温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 微机电工程建设工程学部道路与铁道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结构工程空间信息技术及工程应用桥梁与隧道工程 市政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7 0 0 0 0 0 2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0 0 1 4 3 0 0 0 0 0 0 0 1 036 1 1 5 1 0 3 1 0 1 1 0 7 2 0 0 2 0 3 0 3 1 0 1 3 0 35 0 6 1 5 0 0 2 1 1 2 1 6 51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2 1 1 1 2 2 9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97.78%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96% 96.50% 96.00% 95.24% 92.86% 92.86% 91.30% 83.33% 97.6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6.88% 96.55% 96.15%21 19 11 16 5 54 2 4 32 8 6 2 113 1 1 9 7 8 16 12 11 9 6 10 4 6 2 2 6 2 1 77 1 34 42 78 4 25 64/5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管理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材料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技术科学 艺术设计硕士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美术学 美术硕士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硕士 教育管理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区域经济学 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 传播学 民商法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学技术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等教育学 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硕士 中国近现代史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软件工程数学科学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0 0 1 0 0 2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0 6 1 2 0 0 01 2 1 0 1 1 0 0 1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1 0 0 0 6 0 3 3 11 1 4 01 1 1 2 1 9 0 0 1 3 3 2 25 0 0 0 0 0 0 1 1 1 1 3 3 4 2 2 4 2 1 0 0 0 0 4 0 0 095.65% 95.45% 92.86% 88.89% 85.71% 86.36% 100.00% 100.00% 97.14% 75.00% 66.67% 50.00% 82.5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2.31% 91.67% 90.00% 87.50% 76.92% 62.50% 60.00% 60.00% 60.00% 60.00% 50.00% 5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5.79% 100.00% 100.00% 100.00%6 15 7 15 3 3 35 7 24 4 107 0 2 2 0 20 20 14 29 7 13 222 41 23 5 5 21 1 1 0 4 4 1 4 47 62 3 11 11 26580 2 0 0 1 1 2 1 1 0 4 0 0 0 3 0 0 0 1 0 0 9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2 5 0 0 0 800 0 3 3 0 0 2 0 0 2 22 1 0 0 0 2 1 2 15 0 1 36 2 1 2 4 6 0 2 1 1 1 0 0 3 12 1 0 0 2550 100.00% 0 100.00% 1 90.91% 3 85.71% 0 100.00% 0 100.00% 12 76.47% 2 80.00% 8 75.76% 2 75.00% 14 90.48%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1 95.65% 1 95.45% 1 94.12% 6 88.24% 1 87.50% 4 77.78% 4 98.52%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0 100.00% 1 98.11% 2 97.53% 1 80.00% 7 61.11% 7 61.11% 161 94.90%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 运筹学与控制论 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体教部运动人体科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神经信息学 生物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 理论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光学 凝聚态物理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 动力学与控制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计算力学 计算数学 流体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 水声工程 岩土与环境力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应用与实验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程力学 固体力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总计5/5 分享: >
“大工就业”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通业花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