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太文静的女孩,甚至有点小暴力,我喜欢爱情有点惊喜上了一个...

儿子希望自己是个女孩,我该怎么办?
请各位就这三方面给与帮助- 任何有帮助的建议;咨询师或者专家推荐- 或者;作为LGBT的你,是否在童年就有过性别认知的困惑;- 再或者;作为非LGBT的你,是否也曾有过童年性别认知困惑,但是长大后并无异常;我是一名7岁男孩的父亲,最近儿子开始反复强调希望自己是一个女孩。细想起来儿子从小就有些和一般男孩不太一样的地方。家里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仅仅是因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误入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群体。万分感谢
按投票排序
100 个回答
作为LGBT的家长,给一点建议。我家的小朋友小时候并未有过性别困惑,像个男孩子一样调皮撒野,要说有一些异常的是,他对女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家开玩笑,说长大跟XX结婚好不好,他就不高兴。青春期以后,他越发对女生敬而远之,有女生暗恋他各种勾搭,他浑然不觉。后来,开始做各种与同性的春梦,再后来,有了一个男友,正式出柜。家族的老人没敢告诉,我们这一辈的家长都欣然接受了。所以,凭借“他希望自己是女孩”来判断他会不会是LGBT还为时过早,也许是好奇和羡慕,也许是某些事件导致的极端情绪。对于家长来说,不必过分忧虑,但需要注意几点:1、他是否厌恶自己的男孩身份。想做女孩没关系,但是如果讨厌自己,反感自己的身体,甚至做出自残的行为,那就要进行纠正和疏导了。2、让他把做女孩的爱好作为一个隐私。我家小朋友的男友从来没“希望自己是个女孩”,但是举止有些女气,喜欢跟女孩玩,从上小学开始就被同学老师各种嘲笑捉弄,我都在想,他是不是生生被这种环境逼成了一个GAY。所以,你要保护好你家小朋友,如果他喜欢某些女孩的游戏,要在隐私的环境里玩,在那个不友好的大环境里还是要像其他人一样,一直到他有能力确信自己的取向,并且保护得了自己。3、最重要的一点,保持沟通的畅通。LGBT或者是有LGBT倾向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种种的不确定和孤独感,特别需要引导和抚慰。家长的厌恶、强迫、霸权,都可能让他离你们越来越远。在这么一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被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接受的情况下,不长歪都难。小朋友跟我们宣布出柜的时候,我说,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还是双性恋,只要不滥交不糟蹋自己,我们都能接受。不要因为同性恋而觉得羞耻,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又喜欢上异性了,也不要觉得羞愧,顺其自然,好好享受爱的感觉,快乐生活,就可以了。
我是一个性别认同障碍的大学生,FTM(我认为自己是男孩)。14岁初二时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变性手术的新闻,接触到性别认同障碍,我就确信我一定是这个。去年寒假我告诉我妈妈我有性别认同障碍,我是QQ上,确定我妈一定睡着时,长段告诉她的,然后发完我就关机了,关机了三天,不敢面对回应 。当时我是在外地读书,放完寒假后我在外面跟朋友一起旅游。忘了说,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当然,我选心理学是因为本身就对社会科学感兴趣。选择离家很远,才是因为我有性别认同障碍。正是因为我学心理学,我可以大方告诉跟我关系亲密的同班同学我的状况,他们会理解。对于中学时期的好友,一些我觉得可以告诉的我也会说给他们听,其中不乏同性恋和跟我一样有性别认同障碍的(主要还是LES多)。有时候觉得,我身边大部分人都比我父母更加了解我,这让我对这种状况,这种亲情关系感到很失望。我爸妈会指责我的穿着打扮,甚至在我的高考升学宴前把我骂哭,我一句都不会跟他们解释,那种情况下也确实很难解释,有周围亲戚,我爸妈根本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指着我吼我骂我。我不能怪他们,但是那也不是我的错。回到我出柜这件事上,我开机后,我妈就回复我说,她觉得是她的责任,说我爸那天临时出差没回家她不知道就半夜开机,看到那些她哭了半夜都没睡,哭到四肢发麻没有力气。然后她就开始反省说因为太忙于工作从小对我不是很上心,总是让我爸把我当男孩打扮教养········各种,看完我也哭了。但是我妈说这事她不能告诉我爸,不然我爸会打她甚至打我的。然后就是说对我有信心,说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想法聪明的小孩,说我一定会慢慢改变的(她以为我读心理学就可以改变)。可是她错了,我还没有告诉她我喜欢女孩这件事,而且性别认同障碍是稳定的,几乎不能被矫正的认知障碍。如果能矫正,就不算性别认同障碍了。························································································································································································································································································首先,我很羡慕楼主的孩子有您这样的父母,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据我在LGBT论坛里得知有很多被软禁被家暴的例子。另外,您问的性别认同障碍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界的成因,到目前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原谅我的心理学专业课还没学到那个深度,不能给出严谨的答案,就随便说说。有先天性在母体内就内分泌出现问题导致的性别认同障碍,比如两性畸形之类的。也有后天性别社会化教育出现问题导致的性别认同障碍。我所知道的很多都有从小被当成异性打扮的,但不代表幼时异性打扮就一定会造成性别认同障碍,比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之类的男神。前面提到,我是11岁意识到的。在新闻里我也知道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这真的是很聪明。直到我剪了短发,才敢照镜子,小时候总觉得活着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别人要叫我“小丫头”,听着真的很恶心,虽然我知道别人没恶意,但这种女性称呼让我觉得恶心(也不是我歧视女性,是这种身心不一的感觉恶心)我不敢照镜子,不敢直视照片里“小女孩”般的自己。您说您家儿子的情况有没有可能只是小孩童年的暂时性情结?也有可能的,就像很多小女孩也会希望自己像男孩一样赤膊踢球一样。您最好了解他是希望自己可以像小女孩不必承受男孩的严厉教育还是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女孩。日后补充
我在美国读本科,今年夏天上了Psychology of Sexuality,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是讲这个问题的。现在这几个答案基本上不靠谱,我翻翻笔记回答一下。如果你还有任何问题可以问我,我要是不清楚可以帮你翻翻书或者问问我们教授。既然你都能说出LGBT,那想必是自己做了一些功课的。是关系到一个孩子和家庭的问题我好好答,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我只是上了这方面的课,就讲讲课上的内容,都是些比较基本的内容,希望能给你这方面一个大概的了解科普作用。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咨询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首先要弄清楚几个概念:这张图基本上涵盖了关于性别的几个基本概念,是英文的,我试试翻译。这张图基本上涵盖了关于性别的几个基本概念,是英文的,我试试翻译。重点:以下我提到的所有概念都是on scale(尺度上的)而不是catagory(分类的),意思是这里我提到的几个概念并不是分类的,很多人觉得你不是A就是B,不是男的就是女的,不是异性恋就是同性恋,这是不正确的!所有的这些概念都是在一个比如连续的尺度上的,比如0到100,你可能一个高一个低,也可能是两个都高。我下面会具体举例。从上向下:第一个是Gender Identity,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性别的认知,认为自己有多男性化或者女性化。第二个是Gender Expression,就是一个人表现出来有多汉子或者软妹子……第三个是生理学上的性别,就是一出生医生一看说:是个带把的……但是每一千人之中就有几个性别不明显,即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性器官的。最后一个是被那个性别的人吸引,既我们一般说的性取向。补充: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的性别认知和自己的生理学性别是统一的,而性取向中异性恋也是占绝大多数的。但是不排除会出现比如评论中提出的性别认知和性取向,或者和生理学性别都不统一的情况,但是从统计学上说是极少极少发生的。这几个事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各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应该是一个样的),但是这种现象的确是可能出现的,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在这里详细讨论了。我上面说的不是分类而是尺度的概念,很多人说你不是异性恋就是同性恋这是不对的,而是你被异性吸引的分数是从0-100,被同性吸引的分数也是0-100。你可能两个都很高比如90和90(那你会被同性和异性喜迎),或者一个很高一个很低比如90和5(那你基本上只会被异性吸引),也可能是一个高一个稍微低一些比如80和60(那你通常只会被一个性别吸引,但是偶尔也会被另一个性别的人吸引)。这上面其他几个概念也是这样的。你儿子的行为主要是关于性别认知(Gender Identity),一个人的性别认知是受很多方面影响的,生理学的,社会的等等。但是人类的性别认知发展很早,三四岁的小孩就已经知道了关于两性的行为,职业,衣着等等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比如男孩子穿蓝色,女孩子穿粉色,男孩子玩打仗游戏,女孩子玩芭比娃娃。一般在5-8岁(根据不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这个数字会有一些不同)的时候,一个孩子就已经对自己的性别有一个基本固定的认知了,我是一个男性/女性(也是在一个连续的尺度上的概念)。========================================================================我你写的描述来看,跟性侵犯应该没有关系,有可能是暂时的,也有可能是你儿子的性别认知和生理学性别不符合(这是很罕见的),个人建议你先观察一段时间,平时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不需要太施加压力或者经常和他提这个,可以聊聊天问问他问什么,了解一下他的认知和感受。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发现这个现象真的坚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他很固执彻底的认为他就是个女生。你可以在咨询相关的专家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一个和孩子们沟通的小技巧:男孩子比较不容易向你述说心里的感受,试着1)和他同时做一个事情,比如一起拼积木或者画画。2)说说自己类似的感受和想法。3)在一个他熟悉或者舒服的环境里。大概就是这些,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问我,我尽量回答,知乎上也不少心理学方面的大牛,大家谁@ 一下他们。不要给自己和孩子太大压力,也不要拼命往这边想或者经常说这个,如果他真的是LGBT,他一定会知道的,自己认知的性别和自己的生理性别不符合的话他是一定一定会知道的。如果不是,过一段时间就会过去了,如果是的话,还是希望多咨询专业人士,而且你们看你们说家里完全可以支持这一句已经让多少LGBT羡慕不已了,就算在美国,赶出家门不认孩子的也不少。希望有帮助========================================================================在随便补充一点不太相关的把,其实我看到的大部分研究都表明,LGBT这一类的现象,先天和后天的影响都有,同性恋(L&G)、双性恋(B)、跨性别者(T)的双胞胎实验都指出了基因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后天环境应该也有影响。(我记得好像知乎上那个回答说同性恋不是先天的,其实也不准确。基因在统计学上显示出了重要性,但还有其他因素。)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这方面的资料,一对同卵双胞胎一个是同性恋一个是异性恋的例子不少。如果你是一个LGBT,你迟早都会知道自己是,而且到目前为止,各种尝试“纠正”LGBT的人的方法和实验都没有可以验证的成功案例!不关你是用宗教或者认知、行为、药物或者潜意识……而且基本上都会增加参与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我看到的美国的统计数字中在LGBT群体中忧郁症、滥用药物、尝试自杀、收入水平都和一般群体有明显差异。请不要尝试改变一个同性恋、双性恋或者跨性别者……一个同性恋喜欢同性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尝试和一个异性交往或者滚床单,就算尝试了也不会改变TA,就算信仰宗教、多读书、多旅游上985211、买齐全套苹果用品,天天用Kindle 看书,收齐12星座的好人可也不会将一个LGBT变成到“正常人”的。我生理上是男性,性别认知也是,性取向是异性恋,我是一个喜欢长腿大胸翘臀颜好活好的妹子的俗气直男。但是我想说,你可以不认同不喜欢甚至对他们感到厌恶恶心,但是至少……给这个群体一点点尊重。不需要神话他们不需要给他们特权,不需要模仿他们,也不需要为他们摇旗呐喊,只要要是有一天你见到一个,不要试着“矫正”他们,给他们基本的尊重就够了。引用一下:'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粗浅的翻译:与人为善,因为每个人都在一场你看不到的战争中奋战。)
首先,给大家看几则国外的新闻1.日本据日本《朝日新闻》3月23日报道,日本岐阜市一名12岁的小学6年级男孩,因患有性别认同障碍(GID),决定从升入中学的新学期开始穿女生校服水手服上学。此外,他还把名字改为具有女孩气息的“小葵”。  本月22日,“小葵”在自家穿上了刚刚买来的黑色外套和红色裙子,这是他准备在毕业仪式上穿的衣服。他从小就喜欢粉色和有蝴蝶结的衣服,而且大多时候喜欢和女孩玩耍。  “小葵”的父母对他患有性别认同障碍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他们在“小葵”毕业前,向他的同学们写了一封信,希望获得理解和支持。同学们听老师读完信件的内容后,纷纷表示支持“小葵”的生活方式。  “小葵”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留长发,穿女性化的衣服,但父母害怕孩子受欺凌,因此一直表现出慎重态度。去年春天,“小葵”向父母提出,希望升到初中后穿水手服上学。  GID学会理事长、日本冈山大学的中塚干也教授介绍,每几千人中就有1人患有GID。冈山大学的调查显示,GID患者中,有6成人在上小学前对自身性别感到不适,8成人在上初中前感到不适。中塚教授说,伴随年龄的增长,患者会越来越感到身心差距,越来越痛苦。应当首先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由本人去认真考量今后如何生活。2.加拿大“如果不能做自己,你会觉得很失落很难过”当11岁的芮恩·考夫曼(Wren Kauffman)这周回到校园后,他不用再掩饰一个事实了——他其实是一个女生。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他的性征虽然是女生,但他的内心感觉是男生。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还在很小的年纪,他就选择了相反的性别还有公开这个秘密的原因。“如果不能做自己,你会觉得很失落、很难过。”这个长着小雀斑、留着齐耳短发的孩子说,“我很高兴告诉了所有人。”(这组照片显示了考夫曼在跨性别前后的对比。他生来是女孩,但在9岁时开始认定自己是男生。如今他以未成年男性的身份居住在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埃德蒙顿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校里出柜,以同性恋、跨性别或变性人的身份示人,而且出柜的年龄越来越小。亚伯达大学性少数人群研究与服务中心的研究员克里斯·威尔斯说。有研究表明,每1000名学生中就有6人有过跨性别体验;每170名教师中就有1个是跨性别人士。威尔斯的办公室现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学校的电话或邮件,寻求建议和咨询。几年前,他曾帮助一个在亚伯达乡村的天主教学校就读二年级的孩子转换性别。当然,也有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会选择更隐秘的方式,通过转校甚至搬家重新开始。这些孩子往往在暑期转换性别,然后等秋季开学时以新的性别和身份去新的学校。。而像芮恩·考夫曼这样勇敢的学生,则会骄傲的宣布他们曾经是什么,以及现在是什么。芮恩曾经叫芮恩娜,但他说从没觉得自己是女孩过。在发育过程中,他厌恶穿裙子;他喜欢蜘蛛侠;有次万圣节他把自己打扮成“怪形”。在5岁的时候他让妈妈带他去理发店,剪掉了长长的棕色头发。他希望长成《歌舞青春》中的扎克·埃夫隆那样。他的妈妈温蒂说,她和丈夫格雷格早就知道他们的女儿与众不同。曾经芮恩娜常常问:“我什么时候能变成一个男生?”她请求他们重新生她一次,这样出来就能是她想要的性别了。他们以为这只是一个阶段,后来又觉得她也许是女同性恋。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内心的难过和挫败感似乎也在增加。温蒂说最终让她感到揪心的是芮恩9岁那年。某一晚当她哄芮恩的妹妹、6岁的艾薇睡觉时,艾薇对她说:“知道吗,妈妈,芮恩是男孩,他要我跟你说。”当时温蒂还有些抵触情绪,她说:“好吧,我知道了。芮恩想当男孩。”“艾薇说,‘不,妈妈,他【真的】是男孩。’”温蒂的泪水一下盈满了眼眶。她没有想到原来连她最小的孩子都已经明白了这件事。那一晚她也终于懂了。第二天温蒂对芮恩说:“我爱你,不管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爱你。我现在懂了。我们会想办法帮你实现,我们一起实现。”她和他的丈夫咨询了威尔斯,后者建议让芮恩先在家里以男孩的身份生活。大概一年后,他们准备好了告诉学校。芮恩当时在贝尔格莱威亚小学读5年级,开学后学生会聚在一起分享假期发生的事。轮到芮恩分享的时候,他告诉同学,他现在是以男孩的身份在生活。有同学会感到困惑,但他们都非常支持他。后来,芮恩转学到了维多利亚艺术学校。开始时他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实性别,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男生。几个月后芮恩跟朋友讲述了他的故事,并和整个班级分享了。艺术学校里有几个跨性别学生,但芮恩是最小的一个。芮恩说,他希望其他有相同境遇的人知道他们并不是孤单一人,他希望他们知道:做自己是可以的。芮恩说,现在还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使用男洗手间,“顺便说,那儿可比女洗手间脏多了。”他也在男更衣室换衣服。他已经开始接受每月药物注射,以抑制青春期女性性征的发育。等他满16岁,他就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注射雄性荷尔蒙。到18岁后,他就达到了加拿大接受性别重置手术的法定年龄。芮恩说他还不知道是不是要走到最后的一步,他现在只是很兴奋即将开学的7年级。他就读的学校是全亚伯达省第一个采取措施保护LGBT学生和员工免受性取向歧视的公立学校。芮恩说他现在没有受到过任何骚扰,只有在他刚公开时有过一些玩笑——有个孩子朝他眨眨眼,叫他“考夫曼先生”;还有几个学生问他要证据证明他是女生。但芮恩都大笑带过,他跟他们说他可不准备脱裤子。芮恩说他知道未来不会总这样轻松,他也准备好了迎接可能的霸凌。“假如他们对我说不好的话,那他们也没必要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觉得我不会喜欢那些不喜欢我的人。”3.美国美国堪萨斯城,6 岁的变性儿童 A.J 在自己的房间里玩耍。跨性别儿童面临着整个社会慢慢接受他们的处境,而他们的家长们也在与周围的误解斗争。A.J 的房间里摆满了娃娃,粉色基调的屋子看起来就是一个温馨的小女孩房间。有些跨性别者认识到自己的跨性别状况是非常早的,但是更多的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认识完善,逐渐发现自己的需求。跨性别者的跨性别行为和状态有所不同:有些满足于单纯从服饰上将性别表达为自己所要的;有些则追求用药物手段使自己外观上接近自己希望的性别;还有一些人追求通过手术来达到身心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性人。跨性别的相反词是顺性别(Cisgender),顺性别指一个人的生理性别、自我性别认同和社会性别,三者统一的状态。这个词被创造出来,即是为了避免使用“正常”和“不正常”等有歧视色彩的词语来探讨和指代性少数群体。美国堪萨斯城,跨性别儿童 Isaac Barnett 与伙伴们一同打着篮球。医学界会使用"性别焦虑症"与“性别认同障碍”这些名词来将这些倾向解释成是一种心理状况以及对社会的心理反应。裁缝在为 Isaac Barnett 量体裁衣,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套西装。在美国,由于经济和担心现阶段手术结果等原因,大多的跨性别者终身没有做生殖器再造手术。有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的跨性别者曾经想到过或尝试过自杀。这一情况产生的根源通常是社会理解和宽容程度不够,以及对跨性别者横加指责。Isaac Barnett 在与治疗师交流。跨性别在过去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其在 2009 年已被从法国的精神类疾病名录中剔除。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或已经将跨性别去疾病化。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大部分跨性别者尚无法得到有效的医疗支持。一些国家如巴西,政府负担其公民做性别重塑手术的费用。护士在为 Isaac Barnett 注射睾丸素。激素替代疗法是一些跨性别者选择实现自身性别外观的方式之一,包括使用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等。Isaac Barnett(右)与同样是跨性别儿童的 Michael Galvin 聊着天。在中国大陆,想要进行性别重塑手术,通常必须父母许可。一些人由于无法得到家人支持,选择伪造材料手术、或者选择黑诊所,情况堪忧。一些国家和地区,只要有跨性别者本人的更改证件性别要求加上医生意见,就可更改出生证明。另一些国家和地区修改出生证明或证件性别需按照严格的手术或治疗标准执行。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无法修改出生证明,也无法更换证件性别。跨性别者都是普通人,既不是天才、圣人;也不是低能、道德败坏者。跨性别者是各种各样的人,有军人、医生;也有工人、艺术家,遍及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与伙伴们尽情玩耍的 Isaac Barnett。只有整个社会都更了解这个群体,才有可能逐渐接受,而并非带着有色眼镜,远远地指责。摄影:Allison Long/东方IC---------------------------------------------浅浅的分割线---------------------------------------- 从今年四月底开始在微博上连载的 《一个Transgender的成长日记》,现已完结幼儿篇,其后的小学篇里,童年里关于性别的困惑与苦恼,全都用形象的漫画表达出来,或直白或含蓄,或许可以给题主提供一个参考。这里摘录其中几章,话题可以看到全部连载。一个儿童3岁左右即可辨别自己的性别,喜欢与同性儿童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从这内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男孩通常表达出男性的行为,女孩表现为女性行为,但有些儿童对资深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却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称为跨性别(Transgender)者。——by 清浅一个儿童3岁左右即可辨别自己的性别,喜欢与同性儿童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从这内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男孩通常表达出男性的行为,女孩表现为女性行为,但有些儿童对资深性别的认识、言语、行为却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生理解剖特征)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像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称为跨性别(Transgender)者。——by 清浅“我觉得我应该是女孩子,那才是真的我”“我觉得我应该是女孩子,那才是真的我”“大人们的世界太复杂了,我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又不妨碍到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大人们的世界太复杂了,我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又不妨碍到别人,为什么不可以?”“会不会有人也有和我一样的烦恼呢?”“会不会有人也有和我一样的烦恼呢?”好想说“我真的想变成女孩子”,好想说“我真的想变成女孩子”,好想说“大人不该干涉孩子的爱好”。可是这些,我只能跟自己说。“我正在慢慢变成像爸爸一样的男人,这样的事情,心里根本不能接受啊!”“我正在慢慢变成像爸爸一样的男人,这样的事情,心里根本不能接受啊!”希望在中国,也能对Transgender多一分理解。感谢。
以前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看到过一篇相关文章,主人公就是从小认为自己是女孩。希望能有点参考价值。我不懂这些就不乱说了...刘霆已经想不起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女生是什么时候了,在他能打捞到的记忆中,自己从来就是个女孩子。  刘霆说,“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以为自己长大之后也会长出乳房。”在一张幼儿园的合照上,刘霆作为唯一的男生站在一排女生中间,毫无违和感。但他嘟着小嘴,并不快乐,因为他戴着领结,男孩的打扮。  小学开学后排队,在男孩子的队伍中,他局促不安,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生硬的划分之一”。  在以后的年月里,这种不安一直伴随着他。他试图与身边人分享快乐的做法,常常受到斥责、辱骂,因为那不符合男孩子的身份。  “他们一直以为我的想法错了,好像这些都是我想出来的一样。”刘霆说。  他喜欢穿高跟鞋。大人让他去买一瓶酱油,他理所当然地穿上妈妈的白色尖角高跟鞋,“买东西是大人的行为,既然要扮演大人,就要穿高跟鞋。”  母亲藏起了家中唯一的高跟鞋,之后只买平底鞋穿。这让刘霆很伤心。他拿着在公园玩游戏机挣到的五元钱问陆永敏:妈妈,你可不可以用这个钱去买一双高跟鞋?  他从小就喜欢打扮。有一次,他在去医院看望生病的父亲之前,特地让姐姐给自己涂上指甲油,化好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我感到快乐,也希望能把这份快乐传递给父亲。”他自己也被当年的这个想法给逗乐了。结果当然适得其反,他被父亲臭骂一顿。  刚开始的时候,父亲给他讲道理。但刘霆的回应是一贯的撒娇。时间久了,父亲看着这样的儿子很泄气,这样嗲声嗲气的儿子长大之后也成不了大器。他因此和妻子吵架,因为“儿子是她生的”。  最让刘霆头疼的事情,是上男厕所。小学的时候,因为太像女孩子了,一走进男厕所,男孩们就起哄,“快看快看,刘霆也来了”。  后来刘霆就没有在公开场合进过男厕。每次都趁快要上课的时候,去厕所门口瞄一眼,如果没有人,就赶紧溜进蹲间锁好门。只有在母亲强行要求他去学习男生的那段时间,才冒险在有人的时候进去,但也不敢站着尿,那对他来说,“太别扭了”。  发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刘霆不敢照镜子。他觉得自己像怪物,也非常讨厌自己的生殖器官,“我怎么会长出这样的东西来,觉得长错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被扔到海里学会游泳,说不出来的难受。”  临近高考的时候,刘霆特别害怕。“毕业之后,男生当男生去了,女生做女生去了。我该怎么办?”但他没有任何人可以诉说。三块钱一盒的廉价磁带和一台作文比赛一等奖而获得的收录机,是他全部的精神陪伴。
题主您好,首先我必须说,我非常感动于您所讲的:“家里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仅仅是因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误入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群体。”有您这样的心态作为保障,后续的调查和决定就会顺利很多。我之前曾在泰国的小学校里当老师,在泰国,有许多举止妖娆的小男孩,因为在国内较少看到这样的孩子,所以我多了一份心去观察他们,我发现,促使这些男孩子对女性化举止外表喜爱的原因非常多样。我写下几个,如果对您的疑虑有帮助,那是最好。1.同性同侪的不接纳。纵使是小朋友之间,也有所谓“帮派”,存在方式可能是要好伙伴的小团体,或者更大范围内的:男生团和女生帮。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男生好像和女生不共戴天一样。其实无非是男孩想彰显自己的小爷们儿气概,女生想表达自己的温婉柔顺罢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里所鼓励赞扬的。偶尔有几个说话细声细语的小子或者不爱裙装只爱短裤的姑娘出现,因为不“泯然众人”,自然成为别人就性别归属问题上怀疑的对象,因为不符合“正统”男/女孩团的标准,所以这样的男孩子往往希望到女生中寻找朋友,这样的女生也喜欢到男孩之间试试运气,其目的也许只有一个: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渴求。7岁的小朋友正在一年级就读,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见下表),学校朋友们成为影响他/她的显著关系,而他此时面临的心理危机是:能否通过自身的勤奋取得与他人良好互动的机会,继而摆脱”自卑“,这里的自卑可以表述成自身表现和外界理解之间的矛盾,或者是单纯的孤独感,或其他。回归到您儿子的境况,在他向您阐述”希望成为女孩“的时候,也许您可以问问他和班里的男同学女同学是如何互动的。如果男性群体的不接纳和在女生群体中的愉快交流经验是他”希望成为女孩“的原因,请您帮助他,首先,和他共同探究:”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让别人更好的认识我,我喜欢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怎样让更多的男孩和女孩喜欢我,和我做朋友。“这种位于前青春期的讨论十分重要,沟通良好的话,不论您的孩子是LGBT还是像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当他进入青春期,面对激素变化导致的身体和想法的变化,他都会处理的少一分恐惧,多一份淡然。2.长辈的性别意识我遇到过一个长相白净,眼神清澈的华裔男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的奶奶给他取名”白莲花“。因为奶奶喜欢像白莲花一样的孙女,但他可惜不是女孩子,只好以取名”白莲花“聊以慰藉。。。我大学期间,也结识过一位素爱男装的姑娘,许多人以为她是T,但她其实喜欢男性。我问她为何如此打扮,她说是习惯,她的父亲作为其儿时最崇拜的人,经常向她灌输:男孩在理科方面多么优秀,而女生就相较无力。而她的整个家族均以理科见长,她也非常骄傲于这点,于是尽力让自己也”男孩“起来,从穿衣打扮到举手投足。后来她虽然不再相信父亲那一套,但生活习惯已然确定,突然涂上红唇,踩进高跟鞋让她不舒服,而当下她是舒服而自信的,这是个可爱的姑娘。因此,如果您的家庭里有类似倾向的、有话语权的长辈,请您务必采取措。3.天生我才就像您之前了解的那样,确实存在生下来就有独特性别认同的孩子。但考虑到您的孩子年纪尚小,专业医学或心理判断恐怕都会产生前置印象,对孩子反而不利,作为他的父亲,您现在能做的,唯有时时刻刻付出更多的关注,知道他才能更好地爱他。您一定要意识到,因为您孩子的与众不同,他可能会被别的孩子还有一群不明就里的成年人肆意评价,为了避免愚蠢的伤害,他需要心理建设。请向孩子传达两个观念:1.无论你是男孩/女孩/想变成女孩的男孩,你都是爸妈眼里最爱的好孩子。2.你的善良让你爱惜自己和那些值得你爱的人,你的勇敢让你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人。
谢谢@刘柯的邀请我以为这个问题和性教育的关系并不大。“爸爸去哪儿”中很多父亲带孩子的方式都受到过批评,其实对那些父子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某种特定的“好”的教育方法,而是他们在一次次做饭、游戏、任务中的喜乐悲欢,他们共同的生命经历,他们是否在这些经历中找到了更好的相处模式,学会了以前不曾拥有的品质。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都想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而对于个体的生命体验来说最重要的并非结果和逻辑,而是过程与共同的经历。其实对您孩子的成长重要的并不是知乎上各种各样的分析与回答,而是他的爸爸把心里所想的一切都告诉他。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风险和选择,小时候和父母住还是和奶奶爷爷住,上什么样的小学,父母会不会离婚,中学因为高度近视、疾病或是单纯的胖被欺凌,毕业选择成为一名歌手而不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婚姻的对象更注重现实还是理想。有的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有的非人力能为之。这其中每一样都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我觉得父母最大的责任在于陪伴、倾听、叙述而非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知是贯穿一生的事情,它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他真的是LGBT,或是在性别角色上与主流有所差异,那么无论他选择听从内心还是追随主流,最终都会面临来自内心的压力,所以没有人能预知什么样的选择是好的,而最保险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和孩子更多的交流,表明自己的看法,分析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并且鼓励他自己做出选择。我想您最应该做的,就是做一个与孩子有良好亲密关系的爸爸,和他一起吃早饭、看电视、外出游玩,陪伴着他,告诉他你的顾虑,无论是对性别选择还是其他的一切,爸爸担心你这样会被同学笑,告诉他你看到的世界,有人勇敢但要承担后果,有人选择社会的主流但也许内心并不快乐,告诉他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好的,告诉他你愿意和他分享这一切,告诉他,无论他喜欢什么选择什么遇到什么,爸爸永远都是爸爸,爸爸爱他。-----------我们的微信公众号:msichina
一点点经验,希望有所帮助 : )大概在我11岁左右的时候,有那么一小阵子我就像你的儿子一样,希望自己是个女孩子。我从小性别概念比较模糊,直到青春期才开始慢慢懂得男女有别。举个例子,我家小弟,四五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出去玩,尿急,他都不让妈妈带他上厕所,一定要我带去并且强调要上“男厕”。而我小时候游完泳,和小女孩一起换过衣服也一起洗过澡,我自己都没觉得有啥问题。上小学的时候,我也曾经同时喜欢男孩子和女孩子,我自己也从来没觉得困扰过。当时的表现就是,喜欢动漫里面或飒爽或傲娇或活泼可爱的女性角色 (从小几乎是泡在日漫里长大的,或许也是其中比较开放的思想让日后的我对自己的认同非常顺利) ,喜欢精美的东西
,觉得身边的男孩子都很粗俗,最后也是最严重的一点是,我有一点厌恶自己的生殖器。我把这一点告诉了我的妈妈,记得她当时就觉得是小孩子说胡话,就没再过问这件事了。幸运的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我就体会到了做男孩子的好,
直到现在,也再也没有出现过性别认同上的问题。反倒经常会因为自己是个男孩而感到幸运,就是偶尔嫌弃自己不够糙了哈哈。我认为在小孩的身体发育期间,也许激素的分泌或者是别的一些什么原因,会对小孩的性别认同,性取向有所影响。这个需要真正的专家来解答和支招。另外看到这么细致的家长真的很欣慰。既然能够理解并包容的爱着自己的小孩,我的一点点建议就是,千万不要让所谓的"正常”伤害到他,越早给出好的引导小孩就越容易接纳自己。先天并且觉醒较早的LGBT儿童会非常敏感,尤其是其中的夸性别儿童承受的压力一定更大。别让他孤单 :)
先匿名,然后赞一下题主。看到题主添加了“男同性恋”的标签,先指明一点,我认为性取向跟性认同完全是两回事,比如我自己性认同女,但性取向也很“奇葩”地不为男。lgbt以及跨性别的广泛上的定义先不谈,我自己生理为男性,也一直存在着跟题主描述的比较类似的自我认同,只不过我比您的儿子大十几岁,而且是发育结束后才第一次与父母“坦白”这事的。相对比较悲催些,不过在这个题目下我还是相对有点资格整理一下心得的。由于题主也刚刚处于发现阶段,所以先给出建议:多跟儿子交流,尤其是性别方面的教育以及自我性别认同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如果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出现类似的自我性别认同并随成长而持续发展的话(主要是判断这种认同的纯粹性和主导性,青春期前性冲动对此影响基本可忽略,所以纯粹性基本问题不大),那就最好不要从以强制手段扭转您儿子的认同方法入手了,推荐像其他答主提到的对比相对宽容的地区的处理方式。毕竟您的儿子才7岁,可以多跟您儿子交流一段时间再慎重地作出决定(千万别拖到青春期及之后,否则会很难处理)。10/13补充:再稍微补充点,看了下其他答案,对其中那个“作女孩有什么好处…”这个观点补充一下。我自己以及我认识到的一些有点共同语言的人基本上都认为作女孩的好处或者作男孩的好处对自我认同的影响不大,因为即便是我们都知道当代社会就职以及自身安全家庭地位等方面女生处于很劣势的地位(当然不排除执着的心态,不过对于跨性别人群来说实际存在的劣势可能更不乐观),也不会对自我认同有根本性改变,并且确实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我认同要这样子发自内心才算是真的(我也说不出什么根据,经验所谈)。不过从这一点出发,如果能够得知如果题主的儿子的自我认同主要由这种“后天生”的趋利性(包括这一点以及前面我提到的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性的欲望)导致的,我想应该您的儿子应该不能算是跨性别内的一员,彻底地改变成大众化模式也许是有可能的。哦,对了,再多绍介一下自己的状况,虽然我像前面说的那样可能经常有消极甚至自杀心理,很周围人保持很大的距离,滥用药物(除此之外拼命养生),有一些厌世心理,但同时我也热爱家庭(虽然他们不认同我,也不帮助我,但我很爱他们,想尽量多补偿他们,虽然力量很有限),努力做好自己(当然不会像周围的人那样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尊重老人)。还有就是确实相对比较孤独(虽然有时候需要帮助,但没人帮我啊,后来我也认为别人没义务来帮我,所以尽量都靠自己吧),但是一直这样也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和独立能力。这样想想觉得有时候自己过的还是很“充实”的(没法像周围的人那样子享受生活是真的)。接下来想到再补吧,平时分析自己状况的时候经常做一些假设…
题主你好。我是一名24岁的研究生。性别女。在和你儿子差不多的年龄(记忆中最早也就是5,6岁左右)以及那之后的7-8年里,我都非常讨厌自己是个女孩的事实,并且公开表达自己想作男生,绝对不穿裙子,绝对不留长发,到了可以自己选择服装的年龄,永远都选择男孩子的运动装,因为这样酷酷的,而且可以遮住自己发育的乳房。
那个时候,大家都叫我假小子,搬家后街坊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是一儿一女(我有个大我八岁的姐姐),因为我永远都和院子里的男孩子们一起玩,一起骑车,买仿真枪,冒险..... 我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高一才开始改变,从那个时候起,我愿意留长发了,原因.....好吧,是因为高一一次新同学聚会中,一个我喜欢的男孩说,他喜欢长头发的女孩子。其实在我假小子的那几年间,我也有喜欢的男生,从初一开始一直喜欢人家到初三,但这期间我都没有改变自己不喜欢做女孩的想法和穿男孩子衣服的行为。曾经表白过,被拒绝了,这件事更确定了我不愿意做女孩子的信念。直到现在,心里都有阴影。有个小插曲,初一时候被我一个最好的女性朋友表白了..囧...忘了当时我是如何回答的,只记得自己很不知所措,很别扭。也是这个小插曲让我明白自己不喜欢女孩子。而我的亲姐姐,在我20岁出头的某天跟我说,她曾经一直以为我会成为一个同性恋。其实,我只是不喜欢做女生而已!现在也是一样! 但这不意味我喜欢女生,或者真的想做手术变成男人。我内心依然是个女性。要怎么说的更易懂呢?我小时候羡慕男孩子,因为他们可以玩任何他们喜欢的东西,可以不在乎衣服脏了手破了,可以直来直往,简简单单。现在,我依然羡慕男人,因为长大后发现男人占据了社会的主导,他们依然为所欲为,我为女人感到不公。虽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家人没有因为我的这些行为指责过我(抱怨有不少,但伤害我的话确实没有说过),可他们同样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为什么这么做,更没有试着引导我。直到18岁,在跟我第一个男友在一起后,我才第一次开始欣赏自己的身体,认同自己的女性气质,并开始变的更加女性化,施展自己一直没有发现的女性的魅力。但是,心里永远有那么一块儿,是那些年留给自己的,我现在行为,举止依然有点男人,而我的内心却开始讨厌这样了。包括在感情中,有些心理阴影也是那些年留给自己的。所以,题主,虽然我认为七岁的年龄出现这种状况非常正常也不一定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依然希望你能跟你的儿子好好聊聊,去了解他为什么想做个女生。背后的原因很关键,是喜欢“女孩”这个属性,还是喜欢身为女孩带来的“附加值”。不管是哪种情况,正确的疏导必不可少,及时解决孩子心中的疑问,并且灌输正面的两性知识,不是说同性恋什么的不好(当然题主好像也不是这样的.赞一个...),而是告诉他男孩女孩的区别与共同点,告诉他不管男女,都是同样被上帝所爱的(好吧...这句也可以改成都被父母所爱的),让他不要自我怀疑,自我轻视,这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也许某天他会爱上一个TA,那个时候就知道了....纯个人经历分享,并无学术价值,但还是希望可以帮到题主一点。匿啦!
从小跟男生踢足球,摸爬滚打,做坏事一起被罚站,觉得被侮辱的不是惩罚,而是老师的那句“你看你害不害臊,是唯一的女生。” 可我那时觉得我跟一个正常的调皮男生没有两样。母亲一直是严厉的角色,对我的男性外表一直表现出厌恶和不接受,小时候逼过我穿裙子,甚至骂过我“变态”,所以基本上跟父母没有沟通或分享任何秘密,因为个人感觉父母无法接受自己,也担心被责骂,而这个藏着20几年的秘密已经引发了我严重的焦虑,我担心被父母威胁或软禁(即使还没发生),所以一直无法坦诚,但也无法和父母正常沟通,人在外地,也鲜少通电话。这个连生的问题还有交友障碍,小时候在女生堆里很别扭,没有话题聊;长大后跟男性朋友交往才发现这才觉得是找到自己,问题是虽然喜欢运动但想到更衣室或一起旅游就可能会被拆穿,所以选择的运动的社交活动大多数都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因为可以回家洗澡。所以可能别人会以为我有孤独症吧。这之中的痛苦太多了,讲不完,但也因为如此有了更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完成学业后立刻接受荷尔蒙治疗。我很小很小知道自己是TRANSGENDER,这并不是我那时的童颜童语。即使题主现在无法接受,但愿意去查阅资料并来到知乎发问关于LGBT就已经是跨出很大一步了,很感动。缺乏父母和社会认同让这个群体的自杀自残率很高,不要让悲剧发生。希望你和你的孩子能一直互敬互爱,也希望我父母有一天能接受我,重新去建立我们的关系。如果真的不行的话,我只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家里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仅仅是因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误入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群体。我觉得不能算是勿入,其实去尝试也好;这个年龄,哪怕是寻咨询师交流,也……我觉得多接触圈子的人,对建立自信和正视,是有用的;若只是误入歧途,内心完全不想,脱离也是很容易的。我小时候一直不喜欢集体的体育运动(但喜欢串珠子和过家家),后来也想要成为女性,但意图并不强(我可能属于“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但我觉得这个是命定的——我始终会对男性这个性别失望吧。我讨厌“女孩归男孩”、“男孩子就要有男性姿态”、“男性特征”。我五年级就开始有意识的寻LGBT相关的知识,因为我发现我有点特殊……现在反而消停了,没有生孩子的打算,也觉得男生女性作为伴侣没什么区别OTZ,正(没)正(有)常(恋)常(人)的生活,出门重来不打扮,夏天衣服就七件短衣,也挺好。反正我的想法是:不是,去尝试也不会少肉;是,困惑了,可能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了。从小考虑或许会更加深刻、清醒吧,反而不容易判断失误。
在十分确定LGBT之前,建议不要太刻意的去“引导”,也不要特意去给孩子灌输LGBT的概念。7岁的男孩子想当女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女生在群体中更被照顾,更被优待,更受欢迎。他想要的有可能是对身为女生的如此“特权”,而并不是女生的身份。过早的让他知道自己可能是“LGBT”,跟其他人完全不同,很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阴影,如果他告诉了其他人,也有可能会引起被孤立的情况。所以请一定慎重。话说我小学时有一阵子也想当女生,原因是觉得男性身体没有曲线,视觉上不够流畅(什么鬼)……现在纯直男……
目前的高票答案都是政治正确的胡说八道。七岁的孩子在发育期产生性别困惑非常正常!在这个时期作为一个父亲要尽力引导修正孩子的性别自我认知!注意!是引导修正!不是强迫!千万不要产生「孩子从小就有点不一样」这种想法!非常有可能是你的错觉!在这个时期,千万不要主动让孩子接触LGBT相关的东西,非常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此时他的思想和生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极有可能受到错误的引导而越行越远,等到他成熟了会产生更严重的认知矛盾。你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点:1.用尽各种非攻击性方案,教给他男孩子的生活和玩耍方式,比如带他出去做一些对抗性体育运动,引导他多看大男子主义的电视剧电影,战争片啊,枪械玩具啊,总之其他男孩如何他就如何,这段时期宁可矫枉过正。所谓非攻击方案,是指不能使用言语和肉体暴力。而不是不能强迫。比如你带他去踢球他不想去,不要放任,柔和的强制他去。说点不道德的话:同样是造成伤害,他有变性倾向而你强制他作为男性带来的伤害远小于他没有变性倾向因为你过早的给他文化诱导而产生困惑带来的伤害。2.隐蔽的给家里人一定的缓冲期,如果他在长大之后自我认同稳定了,确保家族不会成为阻力。7岁,谈这些,太小了。要盖棺定论至少也要等到青春期后。现在,请放心大胆的认为你的孩子目前有问题,要纠正。千万不要过早的下结论,尤其是你不能替他下结论。万一把女装癖误以为是性别认同出错,手术以后哭的惨兮兮生活崩溃的人可不是没有过。======有个答案我赞同。这个大小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女孩子,很有可能是被男人猥亵了。请想想他最近有没有公共泳池或者浴池的经历。
谢邀!生理上天生的sex性别和社会角度定义的性别gender是两个概念。人对自我的认知会有所变化。就简单看题主的描述,也感觉“transgender比重明显些,跟前三者的LGB差别很大”。考虑小朋友才7岁,而且不知道其个性和具体生活情境,就像是另外答主说的要么去专业医院找专业的心理学方面,最好的性心理方面的比如胡佩诚教授等咨询,而不是直接揣测,或者说,“我知道,这个等你再过10年的时候差不多可以自己决定,我们一般18岁法定为成人,现在,你愿意的话,先告诉我你这么说是因为我为你做些什么吗?”或者,好的,看看你想为此做什么,有什么安排……儿子希望自己是个女孩,我该怎么办?这是题主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建议和孩子沟通,7岁的孩子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和觉察可以告诉你,他希望你为他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当然不是一下子说,而是在生活中碰到了会说,会需要父母的支持认可)题主自己对此有些什么想法呢?
严格来说,7岁的孩子如果你问他,你想不想和我觉得可能对你有帮助的(老师,医生……)人聊聊? 他愿意的话,可以带去。 如果他本身对他们没有沟通的兴趣,也不一定要带去。 题主才是需要考虑,比如我的儿子希望当女孩子,我有些什么想法,我是觉得愤怒失望,还是觉得新颖窃喜…… 我对此的联想,我自己的个人生活或者在和孩子相处的养育生活中在我脑子里面冒出来的…… 我是否觉得无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希望,无论他选择什么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要对生活某些方面有所调整?我是否愿意面对儿子希望自己是女孩,我为此要有什么调整?我是否能理解之前发生了什么……
正在发生什么?(而不是直接跳到,我觉得将会发生什么)孩子在什么时候反复强调希望自己是一个女孩子的?
问他觉得哪些地方让他觉得亲近喜欢? 他另外有哪些别的希望?他另外有哪些兴趣爱好? 他的学业生活怎样?……
你要问问他,是真想做女孩还是因为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他觉得做女孩比较好。你问他做女孩的好处是什么,做男孩的坏处是什么。他才7岁,很多事情都未可知。虽然我不是学心理的,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定要以绝对坚强后盾的态度来问,可以问问他是否被性侵。我不是危言耸听。儿童被性侵之后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但是又不敢说,你一定要做好这方面心理准备。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家长一定会保护好他,建立起绝对信任。如果没有被性侵,这最好了。但是一定要清楚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他说因为就是觉得自己是女孩,不想做男生,类似有变性诉求的人。那么一定疏导好,并且做好孩子成年可能会变性的心理准备。但是,目前在学校,你要告诉他,虽然你想做女孩,但是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学校会有欺负人的,那么你要告诉你的孩子,在变成女孩之前,一定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果他不认同自己的男性性别,也要让他以强势的姿态面对,毕竟那么小的年龄被欺负的话会有不太好的影响。
“女孩子”本身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形象。首要的工作应当先聆听小孩对“男孩子”、“女孩子”的理解。这包括共同探讨男女之间身体与社会文化上的异同。同时还需要关注小孩对成年两性的理解。比方说,有可能会出现“我想当一个女孩子但不想当一个女人”的表达。根据孩子的回应,父母再考虑应对的问题。性别认同和取向在我看来是非常微妙的事情,不存在公式化的处理方法。作为父母能够做的,是尽可能保持开放的态度去聆听孩子的表达,与孩子共同面对性别认同和性取向上带来的种种难题。再理想一点,哪怕现在已经确认好孩子的性别认同,将来也准备好面对孩子在性别认同生可能出现的转变。
默默摆渡了一下什么是LGBT。。我自己不是,但是小的时候就很文静、不爱运动,还常被亲戚们说真像个女孩子呐……至于性别认知困惑,小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性别意识……所以我感觉这位爸爸你得先弄清楚你儿子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再下结论,就你的描述来看,似乎没有证据表明他就是嘛。你这上来因为孩子强调自己想当女孩子,就认为他是LGBT,还要找专家什么的给他看,反而会引起小孩心理对抗的,这恐怕有点草率了。还是先问问清楚他是不是碰到什么问题了,他想当女孩子的原因有好多呢,比如,有些时候小孩子甚至会因为小女生穿的衣服比较漂亮而羡慕人家、进而想做女孩子呢;或者他从小要好的小女孩朋友,突然跟一帮小女孩打在一起而很少理他了,这也可能导致他自己想做女孩子呢……这么小的孩子,有时候考虑问题很简单,甚至都没有逻辑的。总之适度的关心的确是好事,但太敏感就不好了。(本来是要评论的,可是搞这么长就写成答案了;有一点跑题了,还是希望有用)
首先明确一点,请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这种问题在知乎上提问很难有实质性的结果,其次作为心理系的学渣,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人的性别不仅具有生物学属性sex,还被赋予了社会属性gender,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为生理特征的不同,还表现在行为方式、动机、家庭分工、社会期许等许多方面。儿童对性别的了解经历了性别认同、获得性别角色标准、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角色偏爱等一系列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之中,儿童往往会get到正确的性别观念,并努力朝着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而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也会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性别的社会化过程中,男孩比女孩往往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抛开先天性因素不谈,我觉得后天环境(包括父母、同伴、学校等)对孩子性别认同的形成也很重要。举例来说,父母是不是在言行举止中表现的更偏爱女孩,向孩子输入了错误的性别观念,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来养。或者男孩是跟着女性长辈长大的,性格像是女孩,或者在学校受到了男孩们的排斥和欺负,经常和女生一起玩。这些因素也许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性别观念产生影响。个人建议是,多和孩子谈谈心,搞清楚孩子是厌恶自己的生理特点呢还是仅仅是羡慕女孩的生活方式,对错误的观念要及时纠正。在没有专业医生诊断之前不要着急给孩子贴上标签。性别这种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女人可以具有男性化气质,男人也可以具有女性化气质,有的人则是双性化气质,这与你本身的性别并不矛盾。题主觉得自己儿子和其他男孩不大一样,也许只是女性化严重了一些,也并不能说明他的性别认同一定产生障碍了啊=_=如果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天生的话,有这么开明的父母也是件幸运和幸福的事情,而且这个社会已经开放和包容很多了,祝幸福咯~
找到了~----------------这是性别认知的事儿…主要是身为家长理解和尊重很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喜欢爱情有点惊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