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都是怎样网上找对象象

更新于& 18:49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找对象都很难呢?一般女生大学毕业的时候,大概23,24岁这样的,刚毕业的半年,人还比较单纯,什么事都想的简单,但是这个时候可能刚刚摆脱学业的束缚,迫不及待的想要体验一把这个社会,有的可能刚刚结束大学的恋爱,心思并没有放在这里,等过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年,好了,开始对这个社会有了一些认识了,也看到了物质的必要性,思想就开始转变了,普通的男生如果想接近她们,那真是比登天难了,25岁左右的女人,社会么有了一些认识,又没到着急结婚的岁数,所以就不断的看啊看,挑啊挑,这就样又过了两三年,好了,到28岁了,还没男朋友呢,家人,朋友,亲戚,那个催啊,跟催命一样,就不断的相亲,十次,百次都有,看到一个差不多的,也不管性格脾气、兴趣爱好、有没有共同话题了,马上就嫁了,结婚后才发现原来一点都不和,那个后悔啊,她们会想,那时候有个某某男人,对我多好啊,多关心我,为什么那时候拒绝呢。
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给广大的男人兄弟们,第一,女人都是感官动物,眼前看到的只有现状,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实力可以让她满足现状,劝你还是回家看苍老师吧。第二,也是上面提到过的,女人在25岁左右是最难追的,她们喜欢观望,比较。第三,也是给广大男人兄弟们一个建议,就是自己一定要有出息,也许我们事业起步的时候,的确是一群屌丝,但是我们努力了,不求变成高富帅,至少也能成个富丝吧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大折腾成就大人物
发表于 14:48
主要是要求太高导致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5:03
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16:57
都尼玛的犯贱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7:08
引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你这意思让我们女的愁一下咯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点一世炉火,暖半生之寒。。。
发表于 17:28
我想问 现在大学生 真的还很单纯吗?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 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
再痛也不说苦 爱不用抱歉来弭补
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
请记得你要比我幸福 才值得我对自己残酷
我默默的倒数 最后再把你看清楚
看你眼里的我好馍糊 慢慢被
发表于 17:48
知道的太迟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7:50
LZ你知道的太多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冷冷清清淡淡...........
发表于 08:04
引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15:03 发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查看原回复&&&好男人还是多的,能过活就好。关键是看你怎么调教自己的老公。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09:29
貌似现在的人都比较忙,都忙的没时间谈恋爱~~~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39
引用:我想问 现在大学生 真的还很单纯吗?没真正接触过社会的人,都是单纯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大折腾成就大人物
发表于 09:40
引用:貌似现在的人都比较忙,都忙的没时间谈恋爱~~~不是忙,我觉得是麻木,已经被物质折磨的麻木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大折腾成就大人物
发表于 09:42
引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那也不一定,也得看自己30以后的状况,如果一个男人30以后,还是碌碌无为或者看不到前途,那就没谱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大折腾成就大人物
发表于 09:45
引用:我想问 现在大学生 真的还很单纯吗?我朋友说在宾江校区,一到周五,房间都爆满,校门口停的都是名车,下馆子吃饭找不着地!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51
引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15:03 发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查看原回复&&你错了。& 男人过了30岁,只要身高、模样有,没啥病,不是极端的穷、脾气差、流氓的话, 找个同龄的不差的老婆蛮简单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10:10
引用:原回复由 anshenlin1987 于
09:42 发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15:03 发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 那你觉得这样的男人,30岁还没对象的多吗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大折腾成就大人物
发表于 10:20
引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09:51 发表原回复由 anshenlin1987 于
09:42 发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15:03 发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查看原回复&&不少。 因为我都介绍了好几个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10:46
等到30岁,没啥病太难了,因为家里会不停催催催催到你有精神病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11
引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你的意思是&& 该愁的是女的&& 男的不搭噶的& 是伐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40
引用:原回复由 wanzhi111 于
15:03 发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查看原回复&&&恐怕事实就是这样子啊。 不过有个前提是,这个事情往往都发生在双方都是30岁以后才相亲结婚的。谁让杭州30岁上的剩女数量(好像有数据表明超过10万了)已经远远超出了30岁以上的剩男呢。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12:42
明显的是个极端列子那么也八八,身边的。35岁要身材长相都没的一个女人,找了个开R8的,那如何解释还有一个男人如果到了30岁还是什么都没有,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女的看上了,还不如一个人单过找什么呢。很多女子的想法,我相信那个30岁的男人,在25岁之前还要蠕蠕无谓。现在工作了几年。脾气工作都差不多了,就滩上个大年纪的老师呵呵,很幸运么,大年纪啊,估计长相一定抱歉。不然年轻的时候早被定了,呵呵男人懦弱,就怪女人要求高,高也是相对的。是自个低了而已婚姻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这个男人不能给你带来比单身更好的生活,果断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理性的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13:25
引用:明显的是个极端列子那么也八八,身边的。35岁要身材长相都没的一个女人,找了个开R8的,那如何解释还有一个男人如果到了30岁还是什么都没有,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女的看上了,还不如一个人单过找什么呢。很多女子的想法,我相信那个30岁的男人,在25岁之前还要蠕蠕无谓。现在工作了几年。脾气工作都差不多了,就滩上个大年纪的老师呵呵,很幸运么,大年纪啊,估计长相一定抱歉。不然年轻的时候早... &可是,你能代表所有30岁以上的单身女人想法?不如单过?还是降低标准找个呢?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嫉妒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发表于 13:37
降低标准的意思是什么?是没有选择无条件的接受。是自己多年的努力和付出都糟蹋么?是否需要在养家的同时,还需要照顾男人那份心情理由呢?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理性的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13:40
其实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简 简 单 单 就 好。
发表于 13:49
引用:其实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是光棍多啊,不然怎么不实行个三妻四妾的啊,国外又不是没有怎么不来个婚前需要陪嫁的,不陪嫁就夫家难死你的社会的根本,同工不同酬。男尊女卑,问问你妈妈去,你妈妈喜欢你爸爸什么,是否是倒贴的,总是异想天开。自个每能力,就怪别人。希望别人掉身价,他来捡漏啊。来得瑟,这样的男人嫁过去也是悲苦的开始,。呵呵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理性的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13:51
引用:原回复由 彽凋伈情 于
13:40 发表其实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是光棍多啊,不然怎么不实行个三妻四妾的啊,国外又不是没有怎么不来个婚前需要陪嫁的,不陪嫁就夫家难死你的社会的根本,同工不同酬。男尊女卑,问问你妈妈去,你妈妈喜欢你爸爸什么,是否是倒贴的,总是异想天开。自个每能力,就怪别人。希望别人掉身价,他来捡漏啊。来得瑟,这样的男人嫁过去也是悲苦的开... 额。。我只是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已,没说是绝对啊,这位你是不是太过激动了啊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简 简 单 单 就 好。
发表于 13:53
引用:原回复由 七彩爱情 于
13:49 发表原回复由 彽凋伈情 于
13:40 发表其实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是光棍多啊,不然怎么不实行个三妻四妾的啊,国外又不是没有怎么不来个婚前需要陪嫁的,不陪嫁就夫家难死你的社会的根本,同工不同酬。男尊女卑,问问你妈妈去,你妈妈喜欢你爸爸什么,是否是倒贴的,总是异想天开。自个每能力,就怪... 你怎么不觉的发的时候就比较偏激的啊。我没激动,是你偏心了,怎么不觉的我说的有道理呢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理性的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13:54
引用:原回复由 彽凋伈情 于
13:51 发表原回复由 七彩爱情 于
13:49 发表原回复由 彽凋伈情 于
13:40 发表其实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可是这个世界还是光棍多啊,不然怎么不实行个三妻四妾的啊,国外又不是没有怎么不来个婚前需要陪嫁的,不陪嫁就夫家难死你的社会的根本,同工不同酬。男尊女卑,问问你妈妈... 我也没说你说的没道理啊,晕倒的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简 简 单 单 就 好。
发表于 13:57
引用:LZ说的是啊。我身边就有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男的,身高是高的,学历是低的,脖子是粗的,脾气是不咋的,工作也一般般,到了32岁。终于想结婚了,找了一个同岁的剩女,教师长相还不错。(就是很多女生吹嘘的优质剩女的,宁缺勿滥的那种)所以,男人不要愁,到了30岁以后,大把的美女任你挑选。你就慢慢等着啊,我到要看萧山教师的智商有多高啊。来选择你咯好也,呵呵,不晓得萧山教师有多少,估计全都做教师医生护士了,公务员呵呵,高年纪,高水准,高文化,偏偏选择了你个。估计这女的智商牛的,这选择的水准,厉害。呵呵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理性的过好每一天
告知:中间1个楼层(18#)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新浪微博&美国人找对象也像中国人这样讲究门当户对?
讲究除了身体条件之外的神马学历工作收入出身之类的吗?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啊。。
按投票排序
一般门当户对指的是婚姻, Brian 所谈的是 Dating,实际上是男女朋友交往,那和婚姻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是普通的男女朋友,尤其是年轻/还是学生的时候,即使在中国也很少有门当户对一说,中美差不多。如果是说婚姻,那我觉得 Brian 所说和美国社会现实不符。Dating 当然可以自由,但结婚的话大多数美国人的选择其实是慎重的。大多数美国人 Dating 看起来很自由,各种乱搞,而且喜欢尝鲜,但结婚实际上还是找的自己一个阶层的人:大学同学和大学同学,博士和博士,工薪阶层和工薪阶层,医生律师/找医生律师,富豪/明星找富豪/明星,等等。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同一阶层的人互相接触的机会多,共同生长的环境差不多,有共同理想,共同生活目标的可能性大。而这些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往往恰好就是类似的。另外楼上有个朋友说 “卡内基梅隆毕业的很优秀女生嫁给一个普通的厨师”。你难道不知道“普通的厨师” 收入其实远超工薪阶层吗?中美在结婚态度上主要的区别是在中国年轻人有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比如买房这样的事情逼迫着一部分人放弃爱情而寻找稳定的家庭经济来源。买房很多时候又牵扯到双方父母出资的问题,因此父母在婚姻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爱情的成分就小了些。美国人父母一般不干涉成年子女的经济生活,买房“帮忙”这样的事情不多(房子本身也便宜),要有帮忙也是贷款的性质,所以他们对子女婚姻介入不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少得多,没有中国这样强烈的感情纽带,把年迈父母送进老人院不闻不问的比比皆是。但是要说美国父母对孩子 “18岁以后就再也不管” 这样的话就绝对是太武断了。父母至少是管到付完大学学费。否则美国这么多上大学的小孩昂贵的学费从天上掉下来吗?美国年轻人有打工的习惯没错,但打工一个月几百零花还不够,每年几万美元的学费生活费从哪里来?还有很多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得搬回去和父母同住。父母18岁以后就不管是不可能的。总之中美婚姻上的差异是有一些的,但大部分都是经济原因,也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大。
所谓的「门当户对」根本就是在全人类范围内默认的事情,没觉得中国人多么讲究「门当户对」,也没觉得美国人多么不讲究「门当户对」。更别提什么美国人会对中国人门当户对的观点觉得「难以置信」了。和普通美国女生面谈:我:你认为美国人找对象结婚方面是否关注双方处在同一个社会阶层?是相似的家庭条件?她(我还没说完她就肯定地点头说Yes):当然,而且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要和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在一起。我:现在年轻人谈恋爱结婚,父母会干涉吗?她:有些会,有些不会,我父母不care。然后她举例,她最好的女生朋友家里条件挺普通的,但是她哥哥的女朋友家里非常有钱,社会地位也高,所以他女朋友的家里对男生挺不满意的,「她妈妈甚至从不踏入他家大门,因为她说他们家不够classy」。她(补充到):我觉得美国人现在正在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很多父母实际上根本不care自己小孩跟谁谈恋爱结婚,太不好了,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小孩,不是说要「控制」他们应该跟谁谈恋爱,至少也应该给些「指导」吧!大家平时在美剧里都看到了很清楚,很多美国人很judgemental好吗,比如下图截自《燃情克利夫兰》,梅兰妮(剧中职业:作家)前夜在酒吧结识一位男士ons,第二天兴奋地和闺蜜说要定居在克利夫兰,告诉闺蜜“他是个水管工”,然后两个闺蜜「啊」地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2.谁说双方父母「绝不干涉」了,谈恋爱结婚不光父母可能「干涉」,上帝也会「干涉」...例子1:Quora上一个高票答案就提到了结婚时男方致电取得父亲的同意。(P.S文章中有提到婚礼费用基本都是女方父亲承担)例子2:在美国的时候,前两年碰到一个中国女生和男朋友谈了几年快结婚了,她俩都是基督徒,她告诉我说,我也不确定目前能不能结婚,因为我要问问我的牧师,他要是觉得现在我们的情况还不适合结婚我就一定不会结婚。例子3:一位美国好朋友A,说起和男朋友如何开始恋爱的,她说在答应男生前,她说自己要考虑一下,于是那一个星期她都在和上帝对话,问上帝该不该和他恋爱。她说上帝虽然没有正面答应她Yes,但是也没有阻止,所以她觉得可以试一试。同样的,在正式恋爱之前,她男朋友也先来取得A的父亲的同意,她也是说"Ask my dad's permission"。注意这是特例!A说如今很少人会这么做了,她爸也没期望男生这样做,但是她觉得这样的行为很「nice」,因为她男朋友想要让她父亲感觉到「权威」。A说,放在50年前的美国,恋爱前取得女方父亲的允许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那时候年轻人都还不是非常独立的,她在那时候甚至不一定有自己的零花钱。所以经济独立和恋爱婚姻自由的关系很重要呢。
总体来说强强联合还是最常见的,但是要搞清楚的是,门当户对是原因还是结果。大部分人是找兴趣相投有共同语言的,而这样的人门当户对的几率比较大,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这些人一开始就奔着门当户对去的。不过迫于父母压力和年龄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这样的事情比中国少。丈母娘要求有房有车才能娶我女儿的事情也比较少。实际上大部分人结婚时都快三十了早就自立了,父母的意见基本是耳旁风,听过就算的。我认识的一个老爷子,他儿子娶了个律师。律师算是很挣钱的职业了,她家里还是开公司的很有钱。俩人认识的时候他儿子大学毕业不爱干活在酒吧调酒。女孩家里也没反对他们结婚,还出资办婚礼(不过传统就似乎是女方办)。结婚之后他老婆支持他回学校上学,拿了教师资格,现在在中学教书,收入福利都不错了。生了俩孩子其乐融融。这算屌丝逆袭了吧!这样的事情还挺常见的。女孩子可以为爱下嫁,然后嘛还是要鞭策老公上进的。老是想吃现成的,哪有那么容易。至于房子,自己奋斗也买得起,这样对家里依赖少,也不必看父母脸色找对象了。何况父母一般是不帮着买房的。父母的意见不重要,这一点是真的。对感情,没中国那么"不相信"。很多人还是相信爱的。他们跟父母说,我爱她,父母也会感动。有的中国父母则说,爱算什么能当饭吃吗?虽然追求内心的副作用是如果不爱了那就离婚呗,再去找真爱。所以婚姻没有那么稳定。建立在利益上的联盟总是最稳定。建立在感情上的则不能比。但是如果不爱了还凑合一辈子,幸福吗?这玩意冷暖自知吧。
只赞同了一个匿名用户的答案,因为我觉得他点出了关键“门当户对是原因还是结果”。其实万桃桃说的是没错的,人家也管,并不是不管。但是,我觉得,门当户对应该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原因。相似的阶层,家庭环境,教育等等培养出来的人,相容的可能性比较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所以很多一起的都是门当户对的,这是结果。也有不门当户对很幸福的,这是有人脱离了自己的阶层,或者有人接受跨阶层,这也不能说少,但是我相信是比不过门当户对的数量的。我觉得恋爱的时候就看这些,是本末倒置了,而因为不是门当户对就试图拆散,那就更不对。有些人在管的时候,他们想的是“你们不门当户对,你们在一起可能不幸福,因为你们可能不和睦。”而有些人在管的时候,想的是“你们不门当户对,我们做家长的觉得不幸福,因为经济条件不对等。”我觉得,这才是中外,关于门当户对上,最大的区别吧。
-美國賓州大學作過一個社會學的統計調查,結論是:「門當戶對」的結婚傾向,是當今美國社會(乃至於世界範圍內),「貧富差距加大」的主因。(資料引自 Mr.6 的專欄)賓州大學找到了最近「貧富不均」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的婚姻比50年前還要注重「門當戶對」年假期間讀到一篇來自賓州大學經濟學家的最新研究,他們拿1960年(也就是五十年前)到2005年的經濟數據與家庭男女收入數據交叉比對之後,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如果將男女拆開,隨便配婚,則貧富差距不會這麼嚴重、全民會更均富。什麼意思?他們計算全美國的均富值Gini coefficient,這個數據愈接近1,愈不均富,愈接近0,則愈均富。而這個數字,在1960年當年是「0.34」,到了2005年卻陡然提升到「0.43」!意思是說,社會愈來愈不均富了。但,有趣的來了。如果將男和女假設「隨便配婚」,不照原本的伴侶,重新計算這個均富數字,則1960年的數字會稍降為「0.33」(果然更為均富了),而到了2005年則「暴降」為「0.34」。換句話說,如果現在男女不照目前的方式結婚,而是自由配婚,立刻就解決了「貧富不均」的問題。而現在「貧富不均」的問題,顯然,和男女結婚的對象「太過相似」有關係。很奇怪吧!我們的印象是,五十年前應該比現在更注重「門當戶對」。而五十年來,應該是一年比一年年輕男女更能「自由」的選擇結婚的對象,那麼,為什麼,從均富的計算來看,現在的「門當戶對」的問題,比以前還要更嚴重?換句話說,五十年來,婚姻最不自由的,正是「現在」?怎麼回事?學者提出了一個合理解釋──他們認為,我們現在雖然自由結婚,但基本上,我們反而更容易以「教育程度」(education level)或「學歷」來決定婚姻。啥?這可能是因為,許多人是在求學時期遇見他們的伴侶,所以伴侶之間的「學歷」是差不多的,有些則是在工作時期遇見同事當伴侶,而工作的選擇也和教育程度有關係(一個在造船廠的廠長不容易認識一位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小姐),所以,搞了老半天,我們的均富情形更差了。這個研究很特別,意思是說,當你在罵,為何你買不起房子、為何薪水這麼低,為何有人如此富有、有人卻如此窮澹?或許,我們男女的婚姻不夠隨意、沒有成功的打破階級的藩籬,是「貧富差距」的「關鍵」之一。當然,總體經濟數據,我們個人不必負責的,但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以為現在已經活在一個「沒有階級之分」的社會?數據卻說,現在和50年前相比,階級其實更嚴重了。我們以為我們是隨意的交朋友、找到自己心上人,其實自己的視野與範圍,非常的「小」,小到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視野是這麼的小。當我們摸不清頭腦為何買不起房子、為何薪水這麼低,為何有人如此富有、有人卻如此窮澹?因為,有錢人愈有錢,窮人就愈窮,只是,大家都懂得保護自己,於是我們更看不見、也很容易忽視,這些潛在的危機。另類的「門當戶對」,另類的階級制度,正隱隱的存在於這個看似祥和的社會中。不必踢破,但不可不放在心上!-
(Thank you,
for messaging me with the awesome translation below! Also, thank you, , for an equally amazing translation ! I'm really humbled that so many people would help me!)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美国人的角度看来,中国人这种讲究门当户对的相亲方式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下面简单地列举几条美国人对约会交往的共识:1.大部分人追求的是爱2.约会通常跟结婚没有直接关系3.双方父母绝不干涉1.爱是婚姻永恒的主题,这是美国人的一个社会共识。和美国人谈论没有“爱”的婚恋基本是毫无意义的;在美国人眼里,两个人走到一起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为了父母之恩,通常也不是以改善双方的经济状况为目的。美国人看重的是对彼此的感觉:双方是否真的能够互相吸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经常问,我们怎样才能一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在美国人看来,不管从宗教/政治/经济的任何一个角度,能够找到一个在理智和情感上都能互相包容的伴侣,要比找一个经济上能互相包容的伴侣困难得多。正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先跟能够吸引自己的人约会,在交往足够的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慢慢考虑婚姻大计。这意味着对伴侣的学历,职业或收入的选择都是纯粹的个人因素,因人而异。在美国人的社会价值里面,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来选择伴侣这种事情是非常不齿的;而挑选具有相似的或者更好的收入水平的伴侣通常也会被别人看成是相当狭隘和毫无远见的。尽管如此,在现实社会中的美国情侣通常都会有相似的社会经济收入水平,因为他们更喜欢分享彼此在生活中的共同观点,所以生活圈子也差不多。因此,经济条件并不是影响伴侣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是美国人崇尚浪漫主义的结果,也是他们经济独立的生活习惯所致。对于一个已婚的美国人来说,自己和伴侣拥有完全不同的个人资产支配权(银行账户,退休账户,信用卡,消费习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1].生活富有的夫妻会签订婚前协议来合法分配彼此的资产。[2].比起一开始就因为收入问题而拒绝跟人约会交往的行为,美国人更加包容和理解那些因为互相爱慕而在一起后来因为钱的问题而不幸分手的感情经历,而鄙视前者。2.在美国约会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很小的年纪。在中学(差不多12岁的年纪)就能看见学生约会的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美国青少年不用为了约会将影响自己学习生活这种事情而烦恼,因为父母和老师根本不会把约会和学习生活联系到一块去。事实上,美国人会把青春期的约会行为当作很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因为一个在高中仍没有任何约会经验的孩子将会面临别人恶意的戏弄。在锲而不舍的约会中寻找——直至找到适合步入婚姻殿堂的伴侣。这个过程也被看成是发展一段长期而稳定的恋情的必经之路。随着美国社会的首婚平均年龄逐年增高,彼此交往了10年之久但毫无结婚打算的也大有人在。有时候,人们早在高中和大学时代就找到了自己的伴侣,但是除了彼此间的相互吸引,美国年轻人找不到任何其他现实的理由来影响他们决定是否一起步入婚姻殿堂。就算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未来的经济收入规划,美国人也不为了草率的婚姻而内疚,结了再说。尽管如此,相反的情况也是有的。因为大部分美国人在30岁前对结婚这种事情都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年纪大一点的、有稳定事业和固定经济收入的美国人会根据婚姻中的经济兼容性来做出谨慎的选择。就算是那个时候,他们考虑的也仅限于对象的收入状况,而绝不牵扯到对方的家庭条件。同样的,年轻的美国家庭跟彼此父母家庭的经济收入是独立开来,互不干涉的。3在美国,婚恋是个人的选择,不是家庭的选择。没有父母会主动为孩子安排约会相亲。而事实上,那样做的话将会显得十分尴尬和古怪。浪漫的爱情和彼此的牵绊在美国人的婚恋价值里面是最被看重的,自己和交往对象的私下约会和互动对美国人来说至关重要。家长无权干涉婚恋,这也是美国人自18岁就意味着成年独立的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一旦美国人成年,他们的父母与其之间将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义务和责任。一般来说,孩子18岁了并不意味着被父母孤立,但是新的成人都会表现出“让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意愿。美国人一旦结婚,他/她就只以自己的新家庭为核心来过生活了。这种从大家庭中独立开来生活的心态在“姻亲”这个词中得以体现。结婚以后,夫妻双方的家庭并不会结合到一起。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彼此喜欢并且相处得好,在双方的家庭中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因素。父母不会和小夫妻住在一起,除了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也不会期望亲家登门拜访。既然美国的家庭与大家族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父母和长辈去干涉年青人的婚姻大事是非常怪荒诞的一件事情。----上述情况是只存在于美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婚姻共识。在那些保留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风俗习惯的美国城市社区里面,你还是能看见其他文化的婚恋观。比如,在一个亚裔家庭中看到父母仍能左右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并不奇怪,很正常。- - - - - 原文如下 - - - - -The simple answer is no. Americans would be very confused by the dating etiquette in China.A couple of quick rules for dating in America are,Most people are looking for loveDating doesn't always lead to marriageThe parents don't interfere1.Love is what Americans seek in marriage. That's a generalization, but it's almost impossible to talk about dating and marriage in America withou it's not for the potential children, it's not for the parents, and usually it's not for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Americans value mutual attraction in a relationship. That's why Americans ask, how can we be happy together on a daily basis?Since almost any religious/political/economic opinions are represented in America, it's actually harder to find somebody who feels emotionally and intellectually compatible to yourself than it is to find somebody who's economically compatible. It's a common pattern for people to date someone they are attracted to and then worry about the logistics of marriage once they've been together for a while. This means that preferences for the partner's education, occupation or income are purely personal preferences. American society actually views judging a partner based on their financial status as a
it's usually considered shallow and short-sighted to seek partners that have similar or better economic conditions. Although in reality, partners generally will have similar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because then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hare the same preferences.The unimportance of a partner's financial status is not only a result of romantic ideals, but also the American habit of financial independence. It's very common for married American couples to have completely separated finances (bank account, retirement account, credit cards, spending habits). (Check out the answers to ) [1]. Wealthy people even sign
to legally separate their finances [2]. American dating behavior is more tolerant of the person who dates for love and leaves because of money rather than the person who preemptively rebuffs a potential partner because of money.2.Dating can start at a pretty young age in America. It's normal to see dating behavior in middle school (around 12 years old). Generally, there's no negative connotations to dating because American parents and teachers don't associate dating as conflicting with studying. In fact, Americans emphasize dating as normal behavior during puberty and a child that hasn't dated by high school can face some teasing. Finding a suitable partner for marriage thus consists of dating until you find 'the one'. The dating process is also seen as gradual practice for long-term relationships. As the average age for first marriage in America keeps rising [3], there are people who date for more than a decade before even considering marriage.Sometimes, people find their marriage partner in high school or college and they can't realistically evaluate their decision to get married based on anything else except their mutual attraction. Americans have no qualms about marrying before they have any idea what their future economic conditions will be like.Although the converse can be true too. Since Americans do not feel the pressure to get married until their 30's, older people with established careers and stable finances will be more conscious of economic compatibility. But even then, their consideration is limited to only their partner's financial status, and almost never to their partner's parents. In the same way that married couples keep their finances separate, so do Americans and their parents.3.Dating is a personal choice, not a family choice. There's no practice of parents finding suitable dates for their children. In fact, that's creepy and embarrassing in America.Especially since romantic love and personal connection are so highly valued in an American marriage, personally mee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potential partners is really important.The exclusion of parents in dating decisions is also a result of the cultural habit that Americans are independent adults at 18. Once Americans are adults, their parents have no obligations for them and they have no obligations to their parents. Generally, there's no alienation after a child turns 18, but there's a sense of "Let me live my life the way I want" from the new adult. Once an American marries, that person's life revolves around their own nuclear family. This mindset of separation from the extended family can be seen in the word "in-law". After marriage, the families of the two spouses are not combined. Although everybody hopes that everybody will like each other and get along, establishing closer relations to the spouse's family is mostly based on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parent's won't live with the married couple and there's no expectation that either couple visits the other except during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Since family and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 are relatively distant in America, it would be strange for parents and relatives to interfere with a person'a dating decisions.- - - - -But all of this is a generalization of what dating and marriage are like for American-Americans. You can witness a whole spectrum of dating and marriage habits from communities that have preserved some of the custom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For example, It's not unusual for the parents to still heavily influence the marriage decision in an Asian-American household.- - - - -As always, if you have the courage and patience to translate this into Chinese, then go for it! =P[1] [2] [3] [4]
翻译Brian的回答,@Brian, thanks for your answer from a native perspective.直接的回答:否!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式恋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国人约会的一些基本规则如下:1. 为爱情而恋爱2. 婚姻不是恋爱的目的3. 父母不会对恋爱加以干涉1.美国人普遍为爱而结婚。这么说虽然似乎过于武断,但是当美国人想到恋爱和婚姻时——他们往往不会考虑将来生孩子的问题,或是双方父母的意见,也不会考虑双方的财政状况——他们考虑的是爱情。在一段关系中,美国人认为相互吸引是最重要的。所以美国人才会问:朝夕相处中,两人如何才能快乐度过?美国是一个思维开放的国家,人们对宗教、政治和经济拥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对于寻找一个经济上和你门当户对的对象,寻找一个在感情和智力上与你合拍的人要困难得多。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遇上某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却产生对婚姻的担忧,这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意味着对对方学历、职业或者收入的权衡纯粹是个人偏好。根据财政状况来给给对方打分,是在美国社会被普遍认为是令人厌恶的行为;以收入为唯一标准去选择与自己收入类似、或者是收入比自己高的伴侣,也通常被认为是肤浅和短视的行为。尽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伴侣通常拥有类似的经济条件,那往往是因为双方希望有相同的喜好。经济状况在美国人的恋爱/婚姻中不是重要的因素,这不单单是浪漫主义理想的结果,也是因为美国人习惯于财政独立。在美国家庭里,夫妻双方财政独立是很常见的,双方拥有不同的银行账户、不同退休金账户、不同的信用卡,以及不同的消费习惯。(参考)[1]。有钱人甚至会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从法律上保护双方财产的独立性[2]。相对于以经济条件作为门槛而拒绝对方的行为,美国人更接受人们因为互相吸引开始约会,当经济条件成为阻碍时才不得不分手。2.在美国早恋是件很常见的事情,在初中(大概12岁)约会是很普遍的事情。美国的家长和老师不认为约会与学习之间相互冲突,因此早恋也就没有什么负面含义。实际上,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青春期,约会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到了高中还没人约,她/他可能会遭到同龄人的嘲笑。寻找合适结婚伴侣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约会的过程,直到你找到“那个人”。约会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在循序渐进的培养长期关系。随着美国人初婚平均年龄的增长[3],不少人在认真考虑婚姻前,会在多次恋爱中度过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些人在高中/大学时代就找到了他们的婚姻伴侣,相互吸引是他们做出决定的唯一理由。虽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判断依据,但美国人不会把这个因素作为结婚决定的障碍。当然,经济因素也不是完全被无视的。美国人通常在30多岁才有结婚的压力,对于这些事业发展和财政状况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会把经济状况作为一个参考因素。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只会把目光仅仅限于对方个人,而不是对方父母的财政状况。和夫妻之间财政独立类似,美国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财政独立的。3.约会是个人选择,而不是家庭的选择。美国父母不会为他们的孩子寻找合适的约会对象。父母安排相亲被认为是件恐怖而令人尴尬的事情。对于婚姻,美国人崇尚浪漫的爱情和私密关系,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受外界干扰的会面和相互了解。在美国的文化习惯中,孩子年满18岁后,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这也是父母不去干涉孩子约会的原因。儿女成年后,父母和儿女间不再存在相互照顾的义务。通常,儿女年满18岁后,两辈人之间的关系不会疏远,但是成年的儿女会“以我想要的方式生活”。美国人婚后,他们会以自己的小家庭作为生活中心。从“法定上(in-law)”这个词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小家庭独立于大家庭的倾向。小夫妻结婚后,尽管每个人都希望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小姑子小舅子小姨子能够彼此认可并且和睦相处,但婆家娘家并不会有合并成一个大家庭的感觉。老公/老婆是否与对方家庭的亲疏远近完全是个人选择,不会有社会压力。婚后父母不会同孩子的家庭一起生活,过年过节(感恩节/圣诞节)小夫妻也不是非要去父母家拜访。因为小家庭和大家庭相对独立,所以父母亲戚很少会去干涉晚辈的约会选择。-----以上描述只适用于美国人之间的恋爱和婚姻。美国是个多族裔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恋爱/婚姻习惯和原则。例如:在亚裔与美国人结合的家庭中,长辈干涉晚辈婚姻的现象并不罕见。-----[1] [2] [3] [4]
怎么觉得现在很多人把“门当户对”当成很不可取的旧风陋俗了。。。年纪渐长,阅历增加,我倒是觉得古人诚不我欺呢。人对高于自己档次的异性,会非常容易被吸引,但爱情是需要回应的。所以,我们真正爱上的,能够产生心意相通、朝思暮想的甜蜜感觉的,大多数是跟自己档次相当,成长背景类似,性格脾气相合的异性。目测婚姻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善待的,不在同一个层次或者看过的风景相差太多,思维和情感同步的概率太低了。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一般是出现在童话和韩剧里呀。
门当户对,或者说尽可能门当户对,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选择,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并非中国特有。《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面对凯瑟琳夫人认为她配不上自己侄儿的质疑时,曾说:达西先生是一位绅士,而我是一位绅士的女儿——言下之意,我们是相配的。假若她是贫民家的姑娘,那就会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他们的爱情将面临更多的阻碍,她的台词风格也许将更接近简爱那段著名的“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门当户对的婚姻,意味着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的接近,意味着“三观吻合”的几率更大,这样组成的家庭,不管从事实还是从理论上说,幸福和稳固的比例都相对较大。美国人完全不讲究这些么?上东区大小姐嫁给贫民窟善良小伙儿,高帅富娶了小旅馆服务员,有可能吗?当然有——那么普遍吗——你当为什么会有“灰姑娘”这样的故事——中国人就一定讲究门当户,就没有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故事吗?所以这些问题,多看美剧就知道了。
我觉得门当户对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不同国家的人因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种种差异,导致谈恋爱会有许多问题产生。在同一政治环境下,不同家庭的人也会因为经济,文化方面种种差异导致谈恋爱会有许多问题产生。中国的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是自私的,也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人有多大差异呢?美国白人种族主义份子会让自己的孩子和黑人谈恋爱吗?
其實我覺得很難理解說中國女生過於愛財基本上按照共同愛好在一起的人 其實各方面一般都差不多大部分人也都是這樣選擇伴侶的但是我覺得經濟上跨階層還是困難的就算對方不介意 對方的家人也會介意一個比較富有的女生即使花自己的錢去享受 都有可能會被男生或者男生的父母非議同樣比較貧窮的女孩也經常被男生父母認為極有可能為財而來我覺得漢文化的集體性比較強 真的比較容易被小團體的準則約束 並且很多人都認為理所當然
非常反感这类问题和Brain这样的回答, 很多涉及到人类,群聚效应,经济效用和社会关系的情况,中美也好天朝台湾也好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只不过意识形态在经过某些特定历史事件和特定发展阶段会有相对突出的主要矛盾和主流意见罢了. 大家都見過很多毫无根据和分析的神化美帝贬损天朝的帖子在微博和各種無良媒體瘋狂傳播,相信各位不希望類似的事情在知乎滋生泛滥.恋爱婚姻这种范畴的话题, 以我个人经验在美国以下三点全都不对.不一条一条批了,我认为以知乎网友的辩证态度以及理解能力没必要费口舌."下面简单地列举几条美国人对约会交往的共识:1.大部分人追求的是爱2.约会通常跟结婚没有直接关系3.双方父母绝不干涉"回正题,既然题主没说"所有美国人",那我以自己的身边基友和同学的例子来回答就一个字,会
正好刚才吃饭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中国人的门当户对通常是男生的条件需要优于女生一些。而美国人更注重爱情本身。刚才一个美籍华人说,他在美国感受的明显是爱情要重要些,并举例他认识的一个卡内基梅隆毕业的很优秀女生嫁给一个普通的厨师。
我想在对门当户对的理解上,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双方家庭物质经济实力上面的平衡,而应该从2个人所成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自己养成的价值观、培养出来的素质上面来看······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研究生可能和一个高中生会在一起,但是他们的交流时候,各自养成的习惯、思维方式以后会不会存在分歧?漫长的生活是平淡的,我们必须找到是什么让2个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因素。我说的只是一个概率发生大小的问题,不能绝对化问题,毕竟内因大于外因的。另外中国没有一个容许你试错的环境,舆论不容许你谈很多恋爱。大部分人知道如何选择吗?自己需要什么样子的伴侣?这都存在问题。另外由于生活压力的巨大,每个人未必自己可以给自己做决定,往往是家庭在为自己做决定。所以中国结婚往往是2个家庭的事情,而不是2个人的事情,在美国可能就是2个人的事情了。在面对于双方不了解的情况下,门当户对可以来说是最简单的筛选方式了。两个货物一起进入市场,你如何最简单的选择最好的,你不可能通过试用,你只能通过一分价钱一分质量的原则去做判断。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在某些阶段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大家自己根据情况分析吧。婚姻就是一场交易,只是有人用钱,有人用情,有人用其它···············
首先要理解“门”和“户”的意指。在社会学中,这二者当属于先赋地位,是人生下来就已经给定的,无法改变的社会地位。确定了这一点后,就要区分先赋地位和自致地位。后者指的是个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如,教育,职业,包括通过自己努力所积累的财富等。明确了这两点之后,便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中,美两国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再讲究“门当户对”。在强调个人努力的美国,这一点十分明确,当一个美国黑人(其先赋地位中的种族一项较低),通过个人努力,取得了较高的自致地位(如,当他得到较高的收入,体面的职业,以及可观的财富积累),便可以使得一位美国白人女子(其先赋地位中的种族一项高于黑人)愿意与他结合。这便是美国的“不讲究门当户对”事实上,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得到这样的结果,在美国,黑人男子与白人女子结合的数量远大于白人男子与黑人女子结合。一些社会学家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黑人男子通常拥有较高的自致地位,并由此换取白人女子更高的种族地位(先赋地位)。美国不讲究门当户对,但也是有其前提的,那便是先赋地位较低的一方,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较高的自致地位。在这一意义上,当代中国也是不讲门当户对的。试想当一个小城镇来的男孩,通过个人努力,在北京的四环内买了套两居室,并且收入可观,那么较为富裕女方的家庭是否还会在乎男方较低的先赋地位呢?问题中的工作,收入,属自致地位,不属于“门”和“户”,的范畴。而出身是先赋地位,才属于“门”和“户”的范畴,不光是美国,在中国,只要自致地位达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使先赋地位较高的一方,放弃对另一方先赋地位的要求。而当一方自致地位较低,先赋地位也不高的,想要与另一方,社会地位都更高的结合,在中美两国社会中,都存在难度。
灰姑娘/灰小伙 的故事,这朵美丽的奇葩之所以古今中外都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门当户对这样的土壤存在。美国当然不是天朝,可是也不是天堂。
我耐心看完了所有楼层的回答之后,发现还未有人从社会流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这两方面来分析“门当户对婚姻”的现象。
社会流动性问题:中国内地现阶段普通人在社会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难度越来越高——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社会地位较高、有职业成就感的职位很多都被“代理”掉了,造成向上流动力的匮乏。能否有好的职业、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挂钩的几率十分高。
信息不对称问题:一对陌生人在婚姻市场里面,双方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兴趣和感情的培养来考量对方以及家庭的背景,出于信息难以获取和交易成本十分高(结婚后婚姻失败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丧失)的情况下,快捷、直观考察对方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是否相配是首要任务。
人性里面默认就有趋利避害的意识,通过最低的交易成本来保障自己以及后代生存下去的最大几率。所以从演化心理学来分析的话,在短时间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潜在结婚对象的家庭背景,来筛选合适自己阶层的候选人,是处于婚姻市场中的人在多方博弈中的选择最优的选项。选择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双方家庭背景相似,还可以减少考察信息的失真度。逻辑有点跳跃,希望对大家的理解没造成困扰。
我只想补充一个段子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 杰克:我已经决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儿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儿子: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比尔: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比尔:哇!那这样的话…… 接著,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总裁: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总裁:哇!那这样的话……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美国人,不太清楚。但是就英国人。其实他们还是有类似的这种观念。他们说的是社会地位。法国人没有。这个国度的人,真心叫散漫!
这问题问得不对。gold digger在哪个国家都有,只不过美国成天想着要钓金龟婿的势利女人确实比中国要少得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找对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