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学校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盘活后勤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盘活后勤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13: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盘活后勤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开封日报》日发表的文章说,1954年秋,由于省会搬迁,近万名公务人员、社会名流、专业人士等随之迁郑,为郑州注入了活力。这么多人来郑州,势必给郑州市的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郑州市的各小学都以道路命名?【回望】郑州小学迎来大批转学生提起郑州市的小学,每个人都会想到河南省实验小学、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一小、纬一路小学等,在家长眼里,这些学校是高大上的象征。朱震东就是1955年在纬五路一小上的一年级,他是这所学校建校第二年招的学生,当时校园并没有现在开阔。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所学校建于1954年,而朱震东去上一年级时,学校一到六年级都有学生了。&这些学生都是跟着省会迁郑,从开封转来的。&朱震东说。这一点在时任郑州市副市长的王均智那儿得到了印证。据他讲,省会迁郑,除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外,还有一些商界人士、技术人员、后勤人员及部分家属都跟随了过来。&当时,省直机关普通干部家的学生都在纬五路一小,领导干部的孩子则是在河南省实验小学。&朱震东说。朱震东所说的河南省实验小学并非现在的河南省实验小学。纬五路上河南教育学院的校址,1955年时曾是一所从开封迁来的学校,后来改名为河南省实验小学。再后来,学校又改名为纬五路中学,后因学校整合,该校并入了河南省实验中学。【速度】一年完成13所小学新建改扩建其实,在省会迁郑以前,郑州市已经有不少小学。据郑州市教育志记载,到1950年秋,郑州市区小学已发展到62所。尽管学校不少,但根据当时省直建筑委员会为省直机关在郑州市划定的建设区域:燕庄以西、京汉铁路以东、金水河以北、现在的黄河路以南,这个区域也就是后来被人称作的&行政区&里,却没有什么小学。日,郑州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此后,文教部门负责在行政区新建学校、电影院,并适当增加学校学位。金水区教育志也提到,1954年省府迁郑,省委、省政府领导机关在此设立,科研和教育单位相继迁此,迅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行政区里的小学,朱震东再熟悉不过了:纬五路二小是省卫生厅、省水利厅等几个省直机关单位办的学校,纬三路小学曾是省军区的学校,后来转交给了地方,纬一路小学的校址曾是一个教师进修学校,后来成了纬五路一小南校园,纬五路一小本校则是北校园。&纬一路小学的学生就是从纬五路一小迁过去的。&朱震东说,他就是迁去的学生之一,直到1959年下半年,两所学校彻底分开,就变成了现在的纬五路一小和纬一路小学。1954年,郑州市区完成了13所小学新建改扩建。1955年11月,根据中央教育部指示,郑州市区各小学名称改为按区、街名字命名,郊区以乡镇名字命名。当时,胜岗小学改名为黄河路一小,孟寨小学改名为南阳路一小,河南省立十二小改名为杜岭一小等。至此,杂乱无章的学校命名画上了句号。【西进】市府西移&盘活&西郊学校大家都知道,郑州解放后,郑州市政府设在管城街办公。1954年秋,郑州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郑州市政府西迁。这不仅为西郊带来了发展,更为西郊的教育带来了动力。中原区教育志记载,&1953年,辖区企事业单位创办小学出现了高潮。1956年,由于辖区工业兴起,辖区小学发展到17所,教学班199个,在校生7393人。&资料显示,1953年,郑州纺织机械厂子弟小学、郑州铁路局第四子弟小学创办;1954年,郑州国棉一厂子弟小学创办;1955年,郑州市铁路局新创办第四、第五子弟小学&&&互助路小学就是1957年建成的。&曾在中原区教育界工作多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当时,郑州市政府附近只有百花路小学(现百花艺术小学),学校规模比较小,满足不了上学需求,互助路小学就因此诞生。后来,再加上河南省电业局、解放军测绘学院、煤矿设计院等的迁入,1964年,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应运而生。1957年,管城区新建了二里岗大道小学(现管城区外国语小学),便于城东南部市民子女及就近农村农民子弟入学。1955年,二七区的小学也达到了15所。【布局】郑州小学呈放射状发展如今,随着郑州城市框架拉大,学校也逐步增多。企业办子弟学校虽然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为政府减轻了负担,然而,由于&负重前行&,到了1998年,郑州市企业办子弟学校陷入困境。1999年至2001年,郑州市34所企事业中小学先后移交政府管理。此后,省会的吸引力使郑州人口激增,建校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生增长速度,市区开始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超大班额。2004年,郑州市开始新建、改扩建22所中小学,2005年,铁路上的学校也并入地方学校进行招生,学校也随之改名,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八小学更名为陇西南校,铁十一小更名为淮河东路小学,铁九小更名为陇海中路小学,铁十小更名为二七区实验小学,这些学校刚开门招生就受到家长青睐。2006年,22所中小学全部招生。至此,郑州市内各区学校已基本完成布局。然而,适龄儿童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虽然每年也都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各个小学仍然喊&撑&。史记名校的前世河南省实验小学:建于1960年,原名郑州市二七区纬二路小学,曾先后易名为河南省第二实验小学、郑州市纬二路小学,直至1979年,定名为河南省实验小学。纬五路一小:建于1954年。文化路一小:建于1956年。伊河路小学:建于1964年,1965年建成南教学楼一幢,开始招生。互助路小学:建于1957年9月,1960年曾被郑州市定为重点小学。相关文章精彩推荐家居二手房 租房&&全市170所闲置学校亟待盘活-中国江门网·江门市综合门户网站
你的位置 && >>
全市170所闲置学校亟待盘活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 07:00  点击:
  不少学校被撤并后,完全闲置,野草丛生,很是可惜。图为被闲置的恩平市圣堂镇原龙塘小学。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摄
  原永美学校中学部被撤并后,出租给一家蛋品加工厂,租金用来偿还所在村一所小学的欠款。江门日报记者
  近年来,全市开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撤并了部分规模较小的“麻雀学校”。撤并后,不少这样的学校原址成了闲置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被撤并学校867所,撤并后完全没有被使用的闲置学校共170所,占19.6%。我市该如何充分利用闲置学校,促进社会事业和民生发展?盘活闲置学校有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上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有关调研活动。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见习记者 曾枫
  中学被撤
  闲置超10年 看护费10多万元
  7月14日下午,阳光洒满了台山市三合镇原洪羡中学残破的校园内。
  走过一条约300米长、2米宽的石子路,建筑物二楼外墙上的“洪羡中学”四个字映入记者眼中。然而,用深棕色油漆粉刷的这四个大字已经明显黯淡,旁边“朱正贤题”四个小字也同样如此。透过学校生锈的铁门缝隙往里望去,曾经洋溢朗朗书声的校园如今已被遍地近1米高的杂草充斥着。斜对着校门的一间教室,门框与门之间的一张蜘蛛网暗示着——这门已许久没有关上。窗户上多数玻璃已经碎了,那些没碎的玻璃上面也覆盖了厚厚一层灰。
  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台山掀起了一股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潮。原洪羡中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旅外企业家朱正贤先生于1983年独资捐建的。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得益于该校的创建,当地甚至附近一带的小孩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随着历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全省大规模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城镇化的起步,使得该校于2000年左右列入撤并名单。学校撤并之后,原洪羡中学一直闲置。因捐建人不同意将学校改作非教育用途,10多年来,原洪羡中学一直处于完全闲置状态,单是雇人看护已经花费了10多万元。
  在台山,截至目前共有357所闲置学校,大部分出租办厂或作公益用途,但仍有60所完全闲置。而原洪羡中学,正是这60所学校其中之一。
  上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就我市闲置学校如何利用展开调研。调研中发现,不仅在台山,在鹤山、新会、开平及恩平,因撤并而致完全闲置或未作其他用途的学校也分别有4所、36所、45所及22所。
  盘活之路
  产权是一道绕不开的“门槛”
  记者发现,与台山原洪羡中学闲置原因不同的是,“产权不明”是一个更常见的原因。
  仍以台山为例,由于侨捐校产的用地基本上是由当地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提供的,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导致学校撤并后出现产权争议。另外,大多数侨捐学校的资金来源复杂,捐建人通常不止一名,还有的由当地村民参与共同出资兴建……种种原因均导致撤并后学校资产的归属争议较大。
  “上世纪80年代,镇、村级学校出资途径多样化,有村集体、也有华侨捐资,土地应是集体的。学校撤并之后,产权归谁,很难确定。”江海区教育局局长禹健平在调研中就这样认为。
  不仅在台山,其他市、区撤并后学校完全闲置,也多数是这个原因。以开平为例,该市因布局调整而被撤并的学校共有154所,闲置的有45所,其中产权有争议的有27所,占到60%。
  “有效处置闲置学校关键在于产权归属。大多数中小学校自建校至今都没有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如果要进行处置,村里主张所有权归村委会,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认为,校园校舍也有国家投资,产权不能完全归村。”新会区副区长谢惠雯指出双方的争议所在。
  明晰产权
  需建统一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市、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指出:“当务之急是要明晰产权,解决产权归属问题,然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规定的程序为权属单位合法申请补办土地、房产等有关权证。”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面太广、村民意见征询难、“两证”补办难度大等因素,都影响了闲置学校处置工作的开展。
  恩平市教育局局长梁国光坦承,由于闲置学校校产处置问题过于复杂,造成部分学校资产被搁置或被当地村委会强行出租,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恩平市恩城镇某村委会,将该村合并后闲置的小学租给一餐饮店,租约40年,年租金1.5万元,每年递增。“这简直是赠送,学校这么好的环境,我每年出2万元,租给我吧。”一位市人大代表如此调侃道。
  据了解,恩平市共有被撤并学校117所,其中撤并后用于出租的有89所,这些学校校舍出租收益用于教育的只有7.77万元。
  “希望上级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有关闲置学校处置的政策和指引措施,形成统一的处置依据和标准。”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这样的呼声。
  鹤山市副市长江伟良更是建议,应该制定对闲置学校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的优惠政策、甚至是免费政策,以便于明确闲置学校的权属。他还建议,应统一规定,处置闲置学校的收益全部用于布局调整后保留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指引性文件,在闲置学校重新利用方面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做到处置过程中有章可循。”市人大代表、市第九中学校长骆昌云表示。
  作为全国知名侨乡,闲置学校中有很多侨捐校产。台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建议,政府对撤并的侨捐学校,在征得捐赠人同意后,可以采取置换的形式,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中给予重新命名。这样既维护了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学的荣誉,又有利于对闲置校产进行优化处理。他还提出,针对大量闲置的侨捐校产,政府应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闲置校舍进行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
  盘活后用途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闲置学校,被盘活后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参照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些市、区将闲置学校改为村民活动中心,如新会区崖门镇原旺冲小学。对于盘活后的用途,开平市建议,可将闲置学校改作农村图书室、村级医疗室、党团员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场室。也有人建议,为解决个别镇政府和村委会办公场所相对不足的问题,可以将部分闲置学校用作镇政府或村委会的办公场所。
  公益用途:
  改建为青少年活动中心
  记者了解到,部分曾经闲置的镇、村学校,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村小孩在节假日的新去处。在鹤山市桃源镇龙都村,曾经的民龙小学如今已改作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这里开设棋艺、舞蹈、武术、书画、乒乓球、舞狮及电脑等兴趣小组,并深受当地孩子的喜爱。该中心的一角还成为龙都村村民跳百姓健康舞的场地。“不止我们村,隔壁村的村民有时也专程跑来我们这跳舞。”随同调研的一名当地工作人员说。
  而在曾经的台山市四九镇昌平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台山市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教育基地。在该基地内,孩子们可以制作陶器,可以走进“海底世界”,可以触摸“原始人”,更可以亲身体验“地震”、“火山”的爆发……基地的工作人员何荣添表示,就连江门市区也有一些家长慕名带孩子前来体验。
  教育用途:
  改建为幼儿园
  位于鹤山市桃源镇旧325国道旁的钱塘幼儿园,原来并不在这个位置。直到2010年,因桃源镇原龙门小学撤并至市中心小学,占地3500平米的原龙门小学才成了钱塘幼儿园的“新家”。办学条件提升后,侧重英语及艺术教学的钱塘幼儿园于2012年底被授予“江门市一级幼儿园”称号。
  如今走进钱塘幼儿园,校舍外壁粉刷出的黄、粉、红、黄、绿、紫等色让人丝毫察觉出这里曾经是一所小学。“刚创办时只有40多名学生,如今我们这里已经有450多名学生了。”钱塘幼儿园园长胡敏妍告诉记者。
  闲置学校改作幼儿园发挥良好成效的,还有位于新会区三江镇的三江幼儿园。据了解,该园于今年1月获得“江门市一级幼儿园”称号。
  经营用途:
  改建为“艺术部落”
  3年前,台山市四九镇南村原华侨学校因撤并而闲置。2010年,市美协主席吴锐鸿在家乡发现了南村这一保留有侨乡文化风貌的村落,于是与南村村委会达成协议,决定把闲置的学校改建成一个“艺术部落”。据介绍,这里将在本月底正式投入营运,届时将成为我市第一个艺术家聚集区。
  随着第一期工程的竣工,原华侨学校的教学楼已经改建为“艺术部落”的主体。共计16间的艺术工作室均由过去的教室改建而成,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画以及摄影、小型影视等多种艺术类型的创作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办方特别设置了一间陈丹青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放着吴锐鸿的作品、资料,以供进驻的艺术家们进行研究。
  “我们的设想是,把这里建成广东省乃至国内外著名画家进驻的艺术基地,让艺术家们在此尽情地画画、摄影,并成为其作品拍卖、销售平台。同时,我们也为本地艺术家提供与大师们交流,接受培训的机会。”吴锐鸿说。
  代表建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原则
  以开平为例,去年有103所闲置学校用于营利性出租;而在台山,这一数字为248所。出租获取的收益如何分配?或者说,闲置学校盘活后,收益该如何分配?成为市民十分关心的话题。
  开平市赤坎镇原永美学校中学部建于1986年。撤并后,学校被租给一家蛋品加工厂,租金全部用于偿还当地一所正在使用的小学欠款。“赤坎镇华侨比较多,助学氛围比较浓厚,根据开平市的相关文件,我们镇出台了指导意见,引导村委会以教育优先为原则,将这部分租金收益用于奖学助困。”开平市赤坎镇副镇长张慧燕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教育优先”成为大家一致的观点。市人大代表骆昌云表示,盘活闲置学校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在其租金或其他获益中,至少有50%用于反哺教育;还要坚持优先发展公益事业原则,用于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养老康复中心、成人教育、民办学校等公益性事业。
  长期从事教育业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一鸣在调研中也表示,闲置学校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是出租了事。学校撤并后,在学生得以享受更好教育条件的同时,也应看到有,些学生上学距离远了,上学负担重了。有些学生家长甚至自发租车,方便孩子上学。能否把租金等收益用于这些孩子,让这些孩子上学更便利。
  “鹤山市大部分闲置学校的出租收益用于辖区内学生乘车车费补助和奖教奖学。”江伟良说。目前,鹤山市因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的闲置学校共63所,其中有47所出租用作仓库、厂房等。
  在如何推动闲置学校资源再利用方面,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吴振鹏始终坚持“关心民生”之原则。他认为,闲置学校可以改作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可以改造成养老康复中心。同时,他还设计出一个“理论模型”:在养老康复中心建设方面,通过“五年成型,十年成熟”,努力提升我市养老服务,增强市民幸福指数。
  “出租或用做其他用途得来的收益有没有监督,用于村教育资金有多少,这一点要清晰。”市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基建处副处长曾晖如是说。
版权声明:任何本站发表之文章,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任何商业、非商业站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活存量土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