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里有胶带小边条图片买,就是收卷好后的便条纸?

佛山胶 - 第12页 - Hc360慧聪网
共找到112780条佛山胶供应信息
10.00/公斤
45.00/千克
99800.00/台
85000.00/台
100.00/平方米
1.50/平方米
120.00/平方米
10.00/公斤
280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39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98800.00/台
12000.00/吨
10000.00/台
3000.00/吨
65.00/平方米
来慧聪做生意 销满全国
免费注册,您即可拥有:
如果您是买家,
手机找货,随时随地
您是不是在找
本页是慧聪网为您提供的佛山胶最新供应商、经销商、厂家,包括佛山胶的参数、型号、图片、价格等信息,为您提供全面的佛山胶参考信息和在线洽谈的机会,找佛山胶供应信息尽在慧聪网。
收费会员咨询热线:010- 客服传真:010- 交易安全帮助热线:010- | 免费会员咨询热线:400-(免长途费)010- 传真:010-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 海淀公安局网络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 慧聪网
通用网址:hc360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19:42:22   -------------------------------------------------------------  暴力兄 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明年2012年的太阳的电磁辐射非常厉害 手机信号都可能中断或者没信号 反正移动通讯会受很大的干扰 真是这样的吗 会强到什么程度 我们的手机到时还能用吗打电话发短信还能正常吗 能收到吗???  暴力兄给我们解读解读啊 还有暴力兄有点电话长途的也会受到干扰吗 现在的有线电话还是真正的有线的吗 能受到电磁辐射的干扰吗 ???
  有关火腿族介绍就不多说了,我知道有很多无线电高手,虽然我不是火腿,但我在他家里见过他从部队退役电台里淘来的宝贝,非常痴迷,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也因为他我才知道了火腿族。  不过我接着介绍的是一些俄罗斯火腿,他们很多原来是军队里的无线电技师,通过他们介绍了不少苏联时代苏军无线电技术装备,非常有意思。
  333333
  [广告,禁言1年!——高纯度菊粉]
  这是乌克兰火腿谢尔盖-皮维瓦罗夫,70年代参加苏军当了通信兵,从此迷上了无线电。退役后加入了苏联业余无线电大军。    70年代服役时照片    当年他就是Р-118 М3短波电台操作员    
  大家从业余无线电在我国的发展以为业余无线电在苏联也类似,其实正好相反。苏联也是业余无线电发达的国家。远在1852年,当时费道夫.罗布从莫斯科以东的高尔基城发射了R1FL信号完成双向通信,1927年该国开始定期颁发业余无线电台执照,现有的数万部业余电台中85%属于个人,15%属于俱乐部的集体电台,此外不少的青少年建立了SWL收听台。截止到1990年,苏联全国共有业余无线电台45000个,而且国际电信联盟安排的呼号中整个U号分配给苏联。    苏联的政府很支持和关心这项活动,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这项活动的发展,在70年代之前,该国业余无线电台的执照就分为多种级别和年龄组。 年龄在14岁以上的,可获得初学者执照,允许在1.85-1.95MHz频率范围内使用CW、 SSB工作,但输入功率限制在5W以下。16岁以上的可获得VHF(甚高频)执照,能够使用30MHz以上的全部业余频段和28、1.8MHz频段。对初学者及VHF执照只用电话工作,不要求掌握莫尔斯电码。16岁以上能收发莫尔斯电码的,可获得短波级执照。这一级执照分三类,第一类可在全 部高频频段使用CW(等幅波)、SSB(单边带)、AM(调副波)以及RTTY(电传)(须经过批准),输入功率不超过200W。     现在这种按年龄级的分组已有改变。任何个人,通过考试并经一定的批准手续即可成为业余无线电家,可安装个人业余电台。各地还有不少的无线电俱乐部组织,除设立集体业余电台外,经常举办无线电技术知识以及莫尔斯电码学习班。 在该国政府的支持下,从1974年开始已着手准备发射业余卫星,1978年10月一次就发射了两颗业余电通信卫星Radio Satellite-1号及Radio Satellite-2号,简称RS-1号 和RS-2号。这两颗业余无线电卫星可供该国业余家与世界70多个国家的业余家通信联络。这两颗卫星现已停止工作。1981年该国又一次发射了6颗业余通信卫星RS-3~RS-8。截 止到目前,该国仍有两颗业余卫星在太空运转。    
  苏联对业余无线电的重视源于卫国战争。30年代大清洗时期苏联为了防止德国间谍利用业余无线电而采取了严格禁止,但是卫国战争中苏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组织为战胜法西斯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苏联战后决定采取国家管理方式发展业余无线电,作为普及国防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手段。  所以1946年后,苏联把“无线电测向运动”当作为国防体育项目之一,在东欧国家推广,奠定了这些国家在测向运动竞赛中的优势。同时,苏联将业余无线电作为国防预备役训练体制的一部分,纳入国家管理,著名的“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其中就设有无线电技术训练科目。鼎盛时期的协会(1982年)时有35.2万个基层组织,有1.01亿会员。主要任务是组织群众性的国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知识教育和英雄主义传统教育,进行青年服兵役宣传工作,促进民防措施的落实,训练军事技术专业干部、指导全国开展各项军事技术运动。苏联时期每年有近五千万人在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基层组织所属的训练班、训练小组和公共(工程)设计局里,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 有四千七百多万人参加共青团、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基层组织举办的军事技术训练观摩比赛和应征青年军事技术训练考核,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各地战火不断,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受过军事训练,随便拿起枪就能战斗。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学会的,而现在前苏联地区的大批中老年火腿,几乎没有不是在这里受过训练,或者从协会毕业后入伍当了无线电技术兵,前面的谢尔盖-皮维瓦罗夫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07:57:15   --------------------------------------------------------------------  接着看暴力兄的直播 呵呵呵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19:57:17   苏联时期每年有近五千万人在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基层组织所属的训练班、训练小组和公共(工程)设计局里,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 有四千七百多万人参加共青团、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基层组织举办的军事技术训练观摩比赛和应征青年军事技术训练考核,所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各地战火不断,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受过军事训练,随便拿起枪就能战斗。  -------------------------------------------------------------------  太邪恶了 和我们的民兵有的一拼 每年5000万人 天呐 苏联三到四分之一的人口  够狠的 苏联的国防教育真是绝对的世界第一 太狠了 几乎每个青年战时都是合格战士 无需紧急培训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19:57:17  --------------------------------------------------------------  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业余无线电运动发射专门的卫星 太牛逼了 苏联还真是造导弹像造香肠一样 苏联老大哥就是老大哥 超级大国的气魄 美帝都没有这样的气魄 卫星很贵的
楼主人才啊。必须马克~~膜拜,热血沸腾。
  哈哈,翻页沙发~~
  作者:一木一羊
发表日期: 0:04:00  -------------------------------------------------------------------  哎 为何?为何? 又一次就差一步就沙化了   你太幸运了 呵呵呵
  明天回长沙几天 读研的同学都开学报到了 还有工作的同学也能回去 有些同学一个月没见了 有些2个月没见了 想念他们 玩一玩 聚一聚 喝喝酒   那个暴力的东西 在暴力兄的指导下正在准备 我有些忙慢慢准备 加上有些精神上疲惫了一点 慢一些 先发个东西吧 别明后天没时间发了  这回是硬货 之前说要介绍的非常独特邪恶的苏联9MM大口径微声狙击步枪  直接上大图了 编辑的效果不如大图的好 还是大图直接些
  前苏联为其特种部队开发的秘密武器-----无声枪支和子弹  大概是2003年冬天的名枪杂志 几月份忘了 封皮是黄色的上面是一把自动彩弹枪  
  图片比较大 这样清晰度才够 麻烦请用速度快些的机子看吧 呵呵呵  
  声明   这是国内网上第一次详细介绍苏联BCC微声狙击步枪 转载请标明出处猪的天涯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 不然后果自负   
  说句实话 苏联的武器比美国的要好用 要好 这玩意9MM大孔径弹头一枪过去 必死无疑 敌人被击中后立刻倒地玩完 吭都不带吭的就玩完了 停止作用太邪恶了 在战地2的模组里用的非常爽   
  除了BCC微声狙击枪他还有个名字VSS “Vintorez”微声狙击步枪  有一把AC微声突击步枪还一个名字叫AS “Val”微声突击步枪 “巨浪”微声突击步枪 这两把是俄军特种部队手中的大杀器       
  这是两张结合到一起的图片 整个AC的结构  
  就不加多少介绍了 都是上面枪支的照片          在车臣的俄罗斯特种部队  
  最新的战术型 前面消音器上的前握把上的用胶布掺着的强光手电的按压式开关    从这里可以看见握把的固定的导轨 用上了西方的皮卡丁尼导轨 但强光手电是自己的    PSO-1 4倍的放大效果正适合这把枪 中近远通吃 非常不错的 谁要有机会玩玩79/85上的瞄准镜 一模一样的 感觉感觉    俄罗斯特警    
  这么有特色的头盔只能来自一个东西 阿尔法      加了夜视仪的    
  标准型  加了近距离战术反射式瞄准镜的    这位把两个都装上去了近距离的这个是PSO-1 远距离的可以看见红点就是反射式瞄准镜 0倍率的 可以快速瞄准射击 相当方便
    比较帅吧    这是俄罗斯特色的反射式瞄准镜 模型枪上有这玩意非常不错可以快速面准非常方便 在我们那05年还没彻底查封玩具枪的时候买了 1把AK 1把M4战术型 1把M16A2标准型 1把南斯拉夫蝎式冲锋手枪 1把MP5 1把格洛克17 1把瑞士绍尔P225 就这些都是模型气枪BB弹的 我家成了小军火库了 送人的送人坏的坏 现在没几把了 反射式瞄准镜有 在M4和蝎式冲锋手枪上用的非常不错 感觉非常爽   当时我用这些精度不咋地的枪打3米外的新的1毛的硬币的 我枪法还是可以的  今后有机会再打真枪去 那才过瘾啊  
  这是另一种反射玻璃镜头直径比较大的型号    红色贝雷帽 苏联/俄罗斯特种部队战士们的梦想 精锐中的精锐    两兄弟在一起    机械瞄准具是近距离战斗最好的瞄准具
枪一举起来 枪托抵肩往脸上一贴 三点一线 只要练熟了 每次快速举枪设计姿势练到每次都一样 根本不用看三点一线 根本不用看瞄准镜 有感觉了 近距离百发百中 高手远距离都是 自己高把枪连试试 我有这样的感觉 连熟了 枪一举起来 自然三点一线 举枪就射      
      车上射击      这样的头盔不是阿尔法就是信号旗 他们反恐专用 专门设计的 防护效果是最好的  
  重型的防爆头盔 有护住脸的厚厚的防弹玻璃的观察窗 拆弹也用这个    在游戏切尔若贝利阴影里这两把枪也是大杀器 极品 杀伤力非常强 最喜欢用的就是这两把枪    头盔里厚厚的衬垫 就是直接有东西撞击或击中头部也没事 充分缓冲      潜伏  
      这些战士都是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     可以看见这个大型的镜头直径比较大的 非常特殊的偏心式的反射式瞄准镜 欧美没这样的 俄罗斯独创 比较适合类似AK的单侧瞄准镜固定基座的面准镜    
      猪头三      
  这位可以以真面目示人 他的身份公开 名字忘了 但是几年前是少将军衔      CQB训练    冒出了一把俄罗斯特色的手枪 这也是大杀器 你听说过用穿甲弹的9MM手枪吗 这位就是 今后有时间会说说    
  在别斯兰市学校人质事件中的俄罗斯特种部队,照片中左边有一支AS,右边有一支VSK-94 VSK-94也是9MM的和这两把枪子弹通用 说实话更加邪恶因为太容易携带了 9MM的大孔径微声狙击枪拆开后装进了一个家庭微型录像机的盒子内 谁知道是枪还是录像机    当然BCC/vss也不是省油的灯 照样能这样 拆开了的状态    收在手提箱内的状态 只是VSK-94的箱子要小的多邪恶的多 超级便携大杀器    别斯兰是个悲剧 悲剧就在连民兵都不如的急切的救人的家长的参加 越帮越乱 应该一开始就清场的   
          
  电影《BOЙHA》里面有一把配了6倍PSOP瞄准镜的AS Val  《BOЙHA》又名反恐战线 到优酷上搜有的看 非常精彩震撼的俄罗斯大片看了好几遍百看不厌  图中这位男猪脚比较暴力邪恶 战斗力强悍 自己带个外国人菜鸟 带了个类似民兵的人 去端人家老窝
这把枪在里面有精彩的表现      加弹匣伴侣的战术型      
  战术握把是非常实用的 我那把M4就有一样的 没有这样的战术握把也没事的 看个人习惯           CQB  
  在狙击枪的正左边又看见一个大杀器了吗 他的上面是之前介绍过的只能一次发射2发的用AK弹头的无声手枪 而这个要更加邪恶 因为他是自动填的无声手枪也是用活塞的   但是自动装填 一次干掉好几个人不用换弹匣 连续射击 无敌 有时间今后会慢慢说说  右下角那个世界上第一把水下手枪 之前说过了呵呵呵     猪头三被PS了    兄弟俩      本文结束谢谢观赏  
  忘了 上面吉普车发动机盖上的带弧度的长弹匣是最新装备的30发的长弹匣   之前的短的是20发的 这个20发的用了几十年了 还是30发的好 子弹多些 不用换的那么勤
  在过几个小时就可以看日出了 呵呵呵 大家睡好 晚安  
  实际情况是苏联的轻武器比欧美的要更厉害邪恶 只是欧美的宣传的比较好   可靠性坚固耐用我们的和老毛子的是最厉害的 我们的和老毛子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任何环境都能打的响
  @刘汉卿1-09-02 02:49:09    电影《BOЙHA》里面有一把配了6倍PSOP瞄准镜的AS Val    《BOЙHA》又名反恐战线 到优酷上搜有的看 非常精彩震撼的俄罗斯大片看了好几遍百看不厌    图中这位男猪脚比较暴力邪恶 战斗力强悍 自己带个外国人菜鸟 带了个类似民兵的人 去端人家老窝 这把枪在里面有精彩的表现        ...........  -----------------------------  介个电影好几年前了吧?不过印象很深,开头有车臣人斩首的镜头
  @汉卿制造  03:11:28    实际情况是苏联的轻武器比欧美的要更厉害邪恶 只是欧美的宣传的比较好    可靠性坚固耐用我们的和老毛子的是最厉害的 我们的和老毛子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任何环境都能打的响  -----------------------------  汉卿对轻武器很有研究啊!偶是BKC,呵呵
  谢尔盖退役后,加入了苏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大军,利用他在军队里的专业知识建立了自己的电台。他的电台包括2套设备,最好的就是这部被俄系无线电爱好者们追捧的R-160P。    这就是谢尔盖家业余无线电台的天线。          
  谢尔盖还有一套短波接收机,著名的“友谊- M”和功率放大器“UM - 200”  左边的就是UM-200,右边是友谊-M。    他在军队时候学会了一手快速发报绝活,所以少不了一套发报机按键,这套CT 599MV发报机专用的电码按键采用打磨青铜底座,相当昂贵      这是一台新的数字短波收发器“ICOM IC - 746PRO” ,采用了32位浮点运算DSP和24位AD/DA转换器  
  谢尔盖在明斯克的朋友伊戈尔-波格多尼,和他一样也是军队出身,不过他是雷达通信兵,他有1套EW1MM系统,包括P - 155P PAR电台、BO - 78“天蓝色”短波接收机      
  伊戈尔-波格多尼曾经是航空通信雷达导航员,他向人们展示了苏联RSP - 7型着陆雷达。雷达可以随时测出飞机是否对准跑道,是否沿规定的下滑坡线着陆。着陆雷达上的引导领航员可据此通过电台对驾驶员进行引导。着陆雷达可引导飞机降落到15~30m的高度上,然后由驾驶员目视跑道驾驶飞机着陆。RSP - 7型为机动式,一般布置在跑道中部,距跑道一侧100~200m。该雷达研制于50年代末,60年代装备苏军    该雷达采用一部吉尔157载车,是当时苏联该类型设备的标准配置    雷达包括3副天线:  着陆雷达天线    调度雷达天线    VHF无线电台天线  
  这是当年培训时的教材,标明了雷达用途和如何在机场设置      这就是雷操作台,包括调度雷达和着陆雷达    通信控制设备  
  调度雷达的发射机,1。磁控管及励磁机组;2。调制器及20KV整流块;3。发射机控制模块;4。输出激活通道接收机    这就是雷达发射机的核心部分,磁控管及电源模块    打开盖子后就可以看见巨大的磁控管  
  第2部分就是调制器,这里我们就能看见两个暴力级的大型电子管。      不过,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种BM-90电子管至今仍有销售,并且被胆机发烧友们尊为胆机中的轰炸机,一个叫“胆大妄为”的发烧友用这个电子管做了一个功放,在HIFI音响界引起了轰动。因为这老大将阳极电压调到1400V!这就是这个老大的帖子,他用空的消防灭火器为这个电子管制作了电源,够牛!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92035  
  107a107
  玩战地第一把买的枪就是AS Val,感觉在游戏里杀伤力不强,没楼上说的那么牛X。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09:50:44   ------------------------------------------------------------------  顶 暴力兄  这个谢尔盖太邪恶了 搞了个这么大的移动天线  暴力 快赶得上军用天线了  这个电码按键太漂亮了 光亮光亮的   苏联RSP - 7型着陆雷达这个雷达车不错 搞一辆改房车不错  有这个这个雷达车导引 飞机都可以盲降了 无论大雾还是大雪大雨 不错 24小时任何时候做战
  BM-90电子管才是真正的瓶胆 谁家的水瓶瓶胆坏了 直接拿个去换  看暴力兄的链接 这个消防灭火器做的电源 一面的变压器 之前用过 现在电子市场都有的卖 这个是比较暴力的  
  作者:mzmbmw 回复日期: 16:55:27   回复     玩战地第一把买的枪就是AS Val,感觉在游戏里杀伤力不强,没楼上说的那么牛X。  -------------------------------------------------------------------  你玩的是国内的网游只能打枪的战地之王 不是现代化海路空联合作战的 战地2  战地2是不用买枪的   战地2 的POE和POE-2模组里面有全系列的苏联/俄罗斯步枪手枪 坦克步兵战车战斗机 轻重武器都有 里面的AS是比较真实的弹道都是真实的  可以去下下来安装玩玩 是战地2
1.41版的和其模组 不是1.5的
  作者:mzmbmw 回复日期: 16:55:27     回复       玩战地第一把买的枪就是AS Val,感觉在游戏里杀伤力不强,没楼上说的那么牛X。    -------------------------------------------------------------------  战地之王就是赚钱的网游 里面的枪太假了 就是个CS
  作者:mzmbmw 回复日期: 16:55:27   -------------------------------------------------------------------  战地2 是射击类游戏之王 可以玩玩试试 以前的老版本都是能网战的 可以国内国外联网打 有很多服务器的 大的热火朝天  最新的1.5版是可以网战的 老版本的服务器都停了 都玩最新版的  网上打的非常血腥残忍暴力邪恶 都把武器发挥到了极致了 可以上去感觉感觉  非常过瘾
  %美军装备吧
/f?kw=%C3%C0%BE%FC%D7%B0%B1%B8&fr=itb_favo&fp=favo
  @L反恐精英  17:35:41    %美军装备吧 /f?kw=%C3%C0%BE%FC%D7%B0%B1%B8&fr=itb_favo&fp=favo   -----------------------------  你可以看天涯贴图专区的第一高手&中原向前进&的帖子,相当的全面
  顶楼猪  鄙视虫子!
  看完了168页,做个记号。
  俄罗斯继苏联后的火星探测计划,火星-96  
  星爷一句“地球是很危险地,你还是回火星去吧!”,让火星就此名声大震。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它是第4颗。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冲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108km,而在火星发生大冲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107km。火星冲日意味着这时可以使用较小花费将探测器送往火星,所以人类的火星探测活动通常也会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高潮。  到目前为止, 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火星对于人类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体之一。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h37min,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  
  作者:越暴力越英雄11 回复日期: 23:59:30   ---------------------------------------------------------------  暴力兄 我回来了 看暴力兄直播 呵呵呵
  太空探月的探火星的都太震撼了 宏伟的规模   从火星-96大大小小的槽罐管路 太阳能电池板 就可以窥视绝对很暴力很过瘾了  看暴力兄介绍苏联俄罗斯的火星探测计划 肯定很过瘾
  星爷就是星爷太搞笑了 希望多出些片子 出快些 老长时间没新片子了
  好好看
  作者:windystill 回复日期: 01:57:12   回复     好好看  ----------------------------------------------------------------------  还有很多好看的 慢慢看 呵呵呵 有什么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
  周末老是有事情耽搁,发图又时好时坏,所以一下子半天过去了。  火星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所以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在希腊人之前,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后来的古希腊人把火星作为战神阿瑞斯,而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神话,将其称为战神玛尔斯。北欧神话里,火星是战神道尔(就是那种俄罗斯防空导弹的名称)。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中国神话里火星“荧惑星”是一个预言亡国和灾难的妖怪,(见《搜神记》)火星古称荧惑,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我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是今天,探索火星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1996年,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应NASA(美国宇航局)要求而写的报告中列举了探测火星的理由: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最近行星  2.大约40亿年以前, 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 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还有海洋, 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 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3.火星有一个巨大的臭氧洞, 太阳紫外线没遮拦地照射到火星上。可能这就是海盗1号、海盗2号未能找到有机分子的原因。火星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臭氧层一旦消失对地球的极端后果。  4.在火星上寻找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生命的化石, 这是行星探测中最激动人心的目的之一, 如果找到, 就意味着只要条件许可生命就能在宇宙中行星上崛起   5.查明今日火星上有无绿洲, 绿洲上有无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类型  6.火星探测是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场地, 这些技术包括大气制动利用火星资源产生氧化剂和燃料返程用遥控自动仪和取样远程通讯等  7.虽然南极陨石提供了火星上少数未知地域的样本, 但只有空间探测才能窥其全貌   8.从长期来看, 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  9.由于历史的原因, 公众对火星探测的支持和共鸣是任何其它空间探测对象难以相比的火星探测是进行国际合作的理想项目。     
  下来就是为了卖的——冷眼看美国F35战斗机       
转帖自蜂带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与追求“高大全”的镇国利器——F-22猛禽战斗机不同,F-35树立了一个军火业的营销典范,可以说F-35生下来就是为了卖的,虽然直到今天也没实销一架,但早已让众粉丝翘首期盼了。     
  兵器迷们都知道,美国第一种“造就是为了卖”的战斗机是F-5“虎”,一种针对MIG21的机动性相当不错的近程防御战斗机。因低价格、易维护、高可靠、高针对性的性能而颇受欢迎(甚至成为中国枭龙战斗机模仿的原型之一,但枭龙显然没有领悟到F-5长扁平鼻+近距尾翼的“设计神韵”~~),但美国空军并没有装备,因为它没法实现美国空军战斗机的战略任务——给远程轰炸机和攻击机护航。     
  美国第二种销量可观的战斗机就是F-16,为了不挤占它的市场空间,甚至扼杀了性能不赖的F-20。F-16本是为了争夺前线制空权设计的,显然,它也和美国空军的战略任务不符(当时的单发轻型战斗机难以兼顾航程与载弹量的平衡),主要用于中欧的前线空中阻滞。但这个外形漂亮的小家伙后来靠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奋力发展出了战斗攻击版,成了个伶俐的小多面手,就深得小国空军的欢心。     
  但这两种战斗机一个是纯企业模式运作,一个是纯国家投资方式,研发风险、初期投入全得美国人民买单。F-35就不同了,它从一开始就遍贴牛皮癣、滥发小广告,拉各个友好盟国参与研发,视投资量和采购量给予不同程度得参与权限。      
  表面上,大家都省钱了,风险都降低了,装备都共享了,实际上,美国军火商顺利得垄断掉了西方轻型战斗机得市场,并且顺带扼杀了参与国自身得研发能力~~     
须知,参与部件者是很难知道整体设计规划,即使参与到整体设计,先进而狡猾美国军火商也早已准备好了一揽子方案,让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F-35甚至包揽了空军、海军、陆战队三个型别,连英国“鹞式”得饭碗都抢没了(美国人一向喜欢嘲笑苏联的雅克-38“铁匠”,这回却向铁匠门生——雅克-141——偷师学艺)而且以后你想维护装备更新配件,还得找美国人,谁知道美国有没有留下什么“后门”呢?也许人家一点“关机”键,就瘫痪掉你整个空军呢~~     
  当然,参与国们并不傻,但既然自己得实力很难搞出来,也就认命了吧~~而且,为了对付正在复苏的日益严峻的东方力量,为了捍卫“自由”~~(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OK?其中之一就是需花钱买美国战斗机,当然,俺们不是卖战斗机的,俺们是卖一整套“自由解决方案”的,你可以自由的挑选各种配套武器和配套设备,当然,是以美元结算的O(∩_∩)O~)     
  F-35一大卖点就是上述得可参与性,谁先掏钱谁先上,谁掏得多谁先上;另一大卖点就是所宣称的价格便宜,好玩不贵~~不仅成为继F-111之后得“通用战斗机”,而且是在设计阶段就着手控制成本,加量不加价,但,真的是这样吗?     
  俺在很多帖子里推崇过F-22的作战能力,高隐身性、超高机动、超视距、超音速巡航能力,让你看不见、打不过、追不上。(就算用某些人寄予厚望的米波雷达,也只能预警而难锁定,也就是说,你可能“看得见打不着”,还是老老实实搞多基三维精确定位去吧~~)而借以实现这些性能的,来自隐身材料、隐身造型、隐身涂层、电磁隐身、高速宽带数据链、先进光电、高效而隐身的进气道、矢量喷嘴、低油耗大功率发动机、先进机加、先进钣金……等等先进技术的支持,而由此带来的就是价格大幅度攀升。所以美国人自己开玩笑说,若干年后,美国可以造出无敌的战斗机,但全部军费也只够买一架而已~~     
  F-35在价格上降了这么多,显然不能达到F-22的水准,否则美国空军也太冤大头了~~而作为一架外销型战斗机,美国还会对关键技术进行保密处理,仅从简单的资料看,F-35不过是F-16的“低可见度版”。   
  当年F-35“鼓囔囔”的“腮帮子”曾引起中国军工的格外好奇,在给枭龙装上后,给J10也来了个“大下巴”,歼二十也不能跑。   
  俺多次提醒,这玩意主要是遮蔽发动机叶片的,其他能力有限,再怎么优化设计,也只能适应一定范围的进气量需求,主要针对中低空,高亚、跨、略超音速范围,难以适应中高空、超音速、高机动空战需求(据说歼二十采用了可调式腮帮子,能解决上述问题?),再加上非矢量的喷嘴和常规布局,F35的机动性能就可想而知了~~抛除发动机功率可能的加分,它不可能达到鸭式布局的台风、阵风、J10的高敏捷性,也不如MIG29、SU27的高机动性,只是由于电控系统的先进性,在可控性、精确性上比较不错,但上述战斗机通过升级完全可以做到。     
  造型隐身都是针对某些角度的,并且需要很多辅助系统配合,显然,F22的热屁股也是难以隐身的,但首先它能抑制一下,最主要是撅的高、跑得快(靠机动性和速度甩开导弹攻击),而F35不仅没有齐全的隐身配置,还跑得不够快。当然,美国人号称它跑起来还是很快的,好像比载了不少油、挂了几个弹的SU27还快(好像人家SU27就不能空中加油似的,而且往往是F35去主动招惹处于中近距防御态势的SU27嘛),但就它那小鼓腮帮子+小屁股能跑得过导弹吗?(F22只要不是太近,张着两大嘴,一甩两大屁股,是可以跑得过的。)     
  F-35的载弹量实属低的惊人,倒不是载不起来,而是受隐身和单发的双重限制造成内部弹仓实在有限,只能挂两个小空空和两个小空地弹药,比J7略强,和Q5同级~~     
当然,人家说了,F35在非高强度空战模式下,可以在翼下挂更多的弹药;   
当然,那也就会损失掉大部分的隐身能力;   
  当然,那时对方空军和防空导弹部队“应该”“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要想彻底瘫痪掉对方的空军,最好购买B2和F22;   
  当然,受国会制约,这两个先进武器不太好买……     
  所以,一向精于算计的犹太人就问了,隐身时不够打,够打时不隐身,如果对方足够弱小,用F16去满挂载攻击好了;如果对方很强大,那F35也沾不着便宜;如果对手和俺势均力敌……你老美也会把F35卖给它;如果远程奔袭,就为了扔两个小弹弹?那俺干脆买F16升级版好了!     
  F35蜗牛般的试飞进度也和飞快生产的F22形成鲜明对比,这实在令大批“股东”心急如焚又匪夷所思,F35不过是F22的缩水版嘛~~就算短距垂发和旋转喷口有点难度,但也是苏联人几十年前就验证过的东西了,咋就这么难产呢?英国佬甚至威胁要撤出计划单干了~~     
  其实这无非是美国的装备需求决定的,因为它很清楚只有陆基的F22才能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空军构成致命威胁,根本不能指望F35去突破俄罗斯和中国防空网,再说,突破过去干啥呢?扔两个小弹弹就回来?它必须用足够的F22去撕开、压制俄罗斯和中国的空中防线,然后用攻击机和轰炸机去“解决问题”。虽然未必真打起来,但它必须尽早形成这个战略态势,所以资源要优先配给F22和在研的对中俄有绝对优势的致命武器。   
  至于F-35,拖下去好了,其他对手用FA-18就能应付了,何必着急呢~~交货越晚,众买家越有紧迫感,价格越好商量,压制对方研发能力越长,反正上了俺的贼船想下去就不容易喽,至少预交的定金……反正,不去把北极熊惹急眼,它也不会挑起世界大战,不会对“自由世界”构成太大威胁,至于惹不惹、怎么惹、惹到什么程度,那是俺们美国说了算的嘛~~     
  急于获得F35的无非是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迫切希望对利益区和邻国形成优势的、也有财力的、热点地区的中等国家。那么,就只好先寻求美国的“紧密协助”了~~哦,既然俺们美国帮你看门,你也得帮俺摇旗呐喊、协助“维和”甚至在挤兑中俄时冲锋陷阵一下,OK?反正有俺在背后撑着,怕啥~~     
  所以,不急造,也不急卖~~     
  您实在着急?俺这还有F16和F15的各种升级套件,已经用上了不少F35甚至F22的技术呢~~怎么?你要买俄罗斯、法国、欧洲甚至中国的战斗机应急?别介!俺这还有二手的战斗机您先免费用着吧!(搂住对方肩膀,小声说)哥们儿别急,俺这F35可是越卖越便宜,等过几年,研发成本让那几个冤大头平了账,俺给你出厂价,兴许还有尾单甩卖呢,您就偷着乐去吧~~     
  F-35,天生的商品而不是战士,或者说,它的战场在全球的军火市场,在全球的军工厂,这么看,它还没出阁,就大获全胜了~~高,实在是高呵~~(当然,能这么玩得,也只有技术一向拔尖的美国,众用户还能用“慢工出细活”解解心宽~~要是阿三这么干,众用户等了又等,最后只好去问上帝,阿三啥时能造出来呢?上帝一准重复它那句名言,俺也看不到喽~~)     
  谢谢看完!   
  重新认识F-3  
说明:《航空世界》期分三期发表了对F35项目贬损的文章:《拨开迷雾看“闪电”——对F35项目的重新评价》(上、中、下),这恰恰反映了TG对此机的重视程度,此机是不是真的对TG千秋万代、一桶江胡的事业构成了挑战?请看下文:     
美国F一35是未来将大规模装备的第四代战机,是其2l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战机项目之一。可以说该机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同时,关于其设计理念和特点也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毕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隐身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渐趋成熟,世界航空装备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F一35就是吹响这一变革的最嘹亮的号角,引起争议是很正常的。古人说:温故而知新。那么从过去历代喷气式战机的发展中是否能找到F一35未来发展的轨迹呢?笔者认为,不妨把上世纪几种典型的战机拿来对比一下,从中也许能理清其发展思想的脉络。     
  新一代的F-16?   
  如果说类比的话,那么现在大部分人都会首先联想到F一16“战隼”。F一35在表面上是F一22的低端搭配,就如当年F一15与F一16形成高低搭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对“闪电”Ⅱ的最初印象。也正因为如此,F一35在机动性上不会特别出彩(相对于人们心目中最新一代战机的标准而言),使它还没完全开展试飞就已遭受很多非议。毕竟,这是新一代战斗机,连“台风”这样强劲的作战平台也只能被称为三代半,人们对最新锐的四代机——F一35的要求自然不会低。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F一35与F一16在空中力量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用F一16的作战使用概念去类比F一35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不利于对未来美国空中作战体系做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先来看F一16。该机产生于美国冷战最吃紧的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美国一方面在越战中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战争费用的膨胀成了朝野上下抨击的重点;另一方面,苏联在战略核武器上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迫使美国不得不在核军备上保持高投入。而美国自身呢,起始于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与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世界,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其独霸西方金融体系时代的结束。可以说当时的美国是内忧外患,颇有焦头烂额之感,军费资源相当紧张。科技的发展使各种作战平台的价格都在飞涨,1945年时一架P51“野马”战斗机单价5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当时GDP的四百万分之一;而到了80年代中期,一架F一15战斗机单价3000万美元,相当于美国当时GDP的十万分之一,相对价格已经跃升了四十倍。有评论就说,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一年的军费可能只够买一架飞机。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内部在采用哪种武器系统方面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是采购和装备大批量的简单低端武器,还是少量的高端复杂武器系统。显然,这是个在实战检验之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幸好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对准确的作战模拟成为可能。当时美军对未来空战进行了大量模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双方飞机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技术性能高的飞机将取得较高交换比;而当双方投入的飞机增大到一定数量后,单机性能对交换比的影响就比较小了。也就是说,一架F一15或F一14对一架米格一23的空战交换比可能高达7或者10,但30架F一15与30架米格一23在体系支持下的大机群空战中,交换比很可能只高出百分之几十。   
  那么,美国将要面对的军事形势是怎样的呢?当时世界上的最强武力集中在中欧,冷战时期双方时刻准备的就是应付发生在中欧战场上成千上万飞机、坦克的大决战。很显然,单纯装备一种昂贵复杂的主力战机是不划算的。一种性能类似于F—15的轻型廉价战斗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可以想象,这样的搭配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中低各种烈度战争,既可以在中小规模空中作战中取得明显优势,又可以经得起大规模战争的消耗。因此,我们会发现F一15与F一16的性能比较接近。如果说鼓吹能量空战的“战机黑手党”没能在F—15身上尽情施展的话,那他们对格斗性能的极端追求在F一16身上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F一15号称“没有一磅重量是为了对地攻击”,中低空空战机动性是其拿手绝活。F一16又何尝不是,其在中低空的机动性、敏捷性上比起F一15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由其基本定位来的。早期F一16甚至不能发射中距弹,更接近一种昼间格斗战斗机。换句话说,F一16能干的,F一15基本都能干,“鹰”的影子可以基本笼罩“战隼”。当然,后来美国空军还是给F一16装上了更完善的航电,并越来越多地让它执行对地任务。这牵涉到美国内部比较复杂的军费分配、作战体系结构矛盾的调整以及国际局势的变迁等多种因素。     
  回过头来看“闪电”Ⅱ。F一35产生于美国战略条件最为宽松的时期,当华约集团崩溃后,美国判断从90年代起的20年内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从容布局,为应对未来新的大国崛起做好准备。美国军费虽然因为冷战结束而遭到很大削减,但是外部军事压力很小,可以通过压缩军队规模来平衡质与量之间的矛盾。因此,美国军事科技的发展基本没受太大影响。而20世纪80~90年代多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给军事领域带来巨大冲击,信息、隐身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军事转型成为新时期各国军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军的各个军种都在筹划着未来自身的体系架构与角色。于是,F一35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F一22的低端补充,其任务区域显然与后者重叠不多。F一35能做的和要做的,大部分是F一22不会去作也往往做不如F一35好的。再考虑到F一35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三军通用战机,不像F—16那样只属于空军,那么完全可以说该机是一个肩负着把美国几大军种乃至盟国一揽子带入隐身和网络中心战时代重任的新型作战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F一35和F一22在美军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几乎同等重要,并无高低之分。甚至在一些美国国防部高官的眼里,前者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高于后者。     
所以我们会发现,F一35在航电先进性和设备完备性上超越了美国和盟国现役的所有战机,达到当代的巅峰,可以说是足斤足两的主力战机,而决不只是F一22的“廉价影子”。而F—16刚出来时最多只能说其航电采用的技术水准不低,但在功能强大和设备完善上相对当时的F一14、F一15、“狂风”、甚至“幻影”2000都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这里笔者列举一些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F一16拥有三代战机里最好的座舱视野,这对于一架对地攻击机其实并不是必须的。可美国人后来确实主要拿F一16丢炸弹,“战隼”的空战战绩反而由来自荷兰的飞行员取得。可以说F一16在盟国才是干自己该干的活。而F一35呢,很明显,它在未来要做的工作早已设计好,绝不含糊——在美国国内,“闪电”Ⅱ将是绝对的对地打击主力,如果有更多的对空作战需求,美国人直接生产更多的F一22将是更方便、高效的选择。所以美国人对其空战能力的提升并不很热心。F一16的座舱视野比F一15要好,F一35的座舱视野则不如F一22,这可以算是一个肩负使命的外在表现吧。当然,到了盟国手中,F一35将第一次使它们踏入隐身空战的时代,为其空战能力带来质的提高,估计把各种先进空空导弹等整合到“闪电”Ⅱ身上将是这些JSF计划伙伴国更热心的项目。     
  看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F一35在迅速超过原先设定的价格水准后,并没有对美国军方造成太大刺激;为什么美国空军吵着要F一22,而美国国会与国防部却坚决支持F-35。因为F-35不止是属于空军,它是属于国防部未来国防体系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所有的资源不能都放在空军最钟爱的F一22上。或许可以这么看,如果说F-22是新的“超级F一15”的话,F一35却不是“超级F-16”,而是“联合隐身作战平台”。它带来的是一种不能随便类比的新的体系概念。
  新一代的F一111?   
  很多人都注意到F一35是一种相当“肥胖”的飞机,如今空军基本型F一35A的空重已经超过13吨,纵向来看,当年F一15A试飞时也基本是这个水平。也就是说F一35已经与当年的双发标准重型机空重相当,而比当年的单发轻型战机F—16重了将近一倍。横向来看,欧洲新一代主力战机“台风”空重约11吨多,“阵风”不过10吨多一些。假如F一35作为F一16接班者而被称为轻型机的话,那“阵风”就要算小型机,我国“枭龙”只能叫微型机了。这显然是荒唐的,可以说F一35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发重型战斗机。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在40年前,美国海军飞行员也曾经面对着一架停在甲板上的庞然大物摇头叹息,那是美国上一次海空通用战机尝试失败的结果一一F一111B。实际上,从基本设计理念来看,F一111与F一35的相似之处几乎不比F一16少:F一11l也是谋求成为一种海空军通用飞机,都追求完善的航电系统以及巨大的内部燃油载量,都不过分追求机动性能。当然,相似之处基本也就是这些,它们在战略理念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异。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为了节省经费,鼓吹多军种通用武器。但海空军显然对武器要求是不同的,空军需要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飞机,而海军需要远程巡逻与对空拦截能力更强的飞机。将这两种窘异的要求结合在一架飞机上可是不容易。从技术所提供的资源来看,当时设计人员对于可变后掠翼这样的新技术能带来多大效益仍然没有充分的经验,硬着头皮上马的结果就是这个被飞行员称为“土豚”飞机的肥胖与笨拙。最终,海军型被废弃,空军型则修成正果,成长为卓越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F一111舰载型的失败有几方面因素,有一个是很多人不太注意的,那就是冷战高峰时期的巨大压力使得项目技术预研很不充分。后来F一14计划的成功既得益于海军得到独立发展飞机的许可,从而把设计要求修正得更加合理,也得益于之前F一111计划积累下的宝贵技术经验。那么现在美国人重新搞起了三军通用飞机,而且又是一个如此肥胖臃肿的大家伙。这到底是发展方向的再次失误还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无奈?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疑问。     
  首先,F一35显然不是一个准备不足的试验品,其用到的隐身、气动、航电等相关技术都经过了长期成功的验证,不止是子系统,其整体技术方向在F一22上其实已经做了部分验证。它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美国军方想让它是这个样子,事情并没失控。这和很多人臆测的恰恰相反。当然人们产生疑问也是自然的,因为当今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让美国轻而易举地研制出一种飞行性能超强的单座轻型战斗机——接近20吨级推力的先进涡扇发动机、二元或三维矢量推力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加工技术、各种验证机与世界最大规模的风洞群、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无不让其他国家的战斗机设计人员眼红心热。可最后美国佬拉出厂房的却是这样一头“肥猪”,“养鸡厂”变成了“养猪厂”,莫非美国人得了失心疯?     
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规则。如果不站在美国军方这个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就不能很好地理解F一35作为革命性飞机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先以一个设计者的身份看如何满足空军使用上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想要一架全隐身战斗机的话,内置弹舱是必然要求。这会造成机身体积扩大,从而使空重与阻力的增大。其次,这架战斗机的机内载油必须要大。为什么呢,既然已经有了弹舱,为了控制重量和体型,应该减少油量才对。但是一架隐身战机如果机内载油少的话,将对其作战使用带来极大的制约。通过实战人们发现,空中加油和挂载副油箱都有先天的缺陷——依赖空中加油将对加油机队构成巨大的压力,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了维持每天2000架次的空袭规模,动用了几百架空中加油机,几乎已经达到使用极限。这些“空中乳牛”对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可以说绝对不可或缺的。更应清醒认识的是,拥有几百架大中型加油机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对于其他加油机数量远不到三位数甚至只是零星几架的国家来说,其加油机队所能支撑的空中作战规模是极其有限的。类似英国以“火神”突袭阿根廷斯坦利机场那样的特种远程作战还可以支持一下,对于长时间大规模的作战将是杯水车薪。而且,机内载油多、载油系数高的飞机也将从空中加油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带来更强的使用弹性。
  正因为如此,拥有700多架加油机、占世界加油机总数80%的美国也始终在追求作战飞机更大的机内载油量。F一35A空军型机内载油超过了8吨,要知道当年F一15A的这一数据也不过6吨出头。加大机翼面积的F一35C海军型现在所展现的巡逻飞行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有人说不是还有副油箱吗?但对于隐身战机来说,外挂副油箱和弹药都将破坏其隐身特性,必须在敌境外一定距离就抛弃副油箱,机内载油不够的话仍然会影响对敌纵深目标的打击,这对一架飞机的隐身能力无疑是种浪费。而且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这也必然造成作战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我们再来看机载设备。对于隐身飞机,一些原本可以用吊舱解决的能力现在也最好整合进机体,比如F一35的光电和红外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等。此外,还要预留好充足的设备升级空间。毕竟航电设备升级是提升战斗力、保证战机不落伍的最重要手段。对于F一35这样长期主力战机来说,在服役几十年内可能需要搞很多次升级。作为参考,我们看看F一16,其后期改进在发动机推力上可以始终满足新的要求,但燃油不足只能增加保型油箱,设备空间不足就增加机背设备舱,一来二去已经面目全非。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盘点一下:两个内部大型弹舱、8吨以上的机内载油、全套内置航电及其相关设备,很明显,这个飞机怎么设计都小不了。于是,必然需要一种极强悍的发动机,不然飞行能力就堪忧了。而即使是推重比达到10的发动机,当推力从13吨跃进到18吨以上时,重量也还是净增长的。这么一来我们就会发现,13吨的空重指标对F一35来说一点也不奇怪。更何况,F一35还要兼顾海军型和陆战队型的作战性能要求,并尽力维持各型别生产通用性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兼顾生产成本、生产模式以及降低后勤保障要求。这种系统工程的难度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从现在情况来看,以洛·马为首的这个工业团队完成得还是很不错的。     
  说点题外话,其它国家将来如果想设计一款全隐身战机时也这么算一下,就会知道:在发动机、材料技术、航电等技术进化到足够水准之前,别指望让飞机性能平衡收敛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点上。如果想达F一35这样进一步在作战性能、通用型、成本等各方面全部平衡在一个高水平上,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都是不可能的。但后来者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以局部优势塑造自身的不对称战法。比如采取双发设计、减小机内载油从而提高推重比;只装备针对空战的航电设备;追求隐身性能的同时保持足够的高空高速性能而适当放弃高机动性能,以在防空作战中以合适战法对抗四代机;或是以隐身性能为核心,放弃格斗空中能力,以长程隐身对地打击能力形成威慑。在必要的情况下,在成本、可维护性甚至可靠性上都可以先作部分牺牲等等。总之,如F一22和F一35这样性能均衡,是以美国雄厚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才可以达到,那看似平庸的外表下是傲视天下的实力。作为追赶者,则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构思,有选择、有重点地勾画下一代战机,才有可能实现自身军事体系的成功进化。     
说这里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了,F一35的沉重与F一111的沉重完全不同:F一111是由于其技术不成熟和思路不清晰造成的失控;而F一35则是在作战要求下基于技术与成本的主动平衡。     
美国F一35是未来将大规模装备的第四代战机,是其2l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战机项目之一。可以说该机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同时,关于其设计理念和特点也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议。     
作战性能是否平庸?     
  说到F一35的作战性能,往往要牵涉到未来战场的作战模式与战机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对F一35持否定态度的人往往会犯两个错误:一是过低估计了隐身性能在空中作战的作用。
  隐身技术是一个对空中作战有着划时代影响的技术跃进。早在二战,人们就已经发现,决定大部分空战结果的是对空情的把握和利用,先敌发现、先敌占位的往往就能克敌制胜。越战时据美军统计,一大半飞行员被击落时不知道自己正被攻击。信息感知能力,也就是对空情的掌握,其实是决定空战胜负的第一要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掌握了对方的数量、高度、速度、方向,乃至机型等,己方才能采用正确战术、掩藏自身弱点、抢占有利态势。敌机盘旋速度快了两度算什么,我机战术选择得当根本就不用和你兜圈子;敌机爬升率快了20米/秒算什么,我机已经占据有利高度和方向,敌机那点性能优势可能根本就无从用起就已经被我机抢先锁定并发射导弹击落。一句话,想办法用自己的导弹而不是飞机去和敌机比机动性才是制胜之道。     
  进入20世纪70~80年代,超视距空战一步步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感知能力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丝毫没有减弱。在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根本原因不是F一15或F一16对米格一23的性能优势(虽然这优势也是非常巨大的),而是叙利亚在前沿雷达和指挥系统被破坏、干扰的情况下,必须面对以E一2预警机为核心的以色列空战系统。说到底,盲眼的巨汉再强壮也打不过耳聪目明的小个子。而隐身能力最致命的影响,就是使交战双方对空情的掌握重新变得极度不对等。如果说现代航电系统是在增强自身信息感知能力的话,那隐身技术实质上是剥夺了对方的信息感知能力。     
  有很多人在研究用战法来克制拥有隐身战机的一方,殊不知只有掌握了充分的敌情才有战法可言。在对方与自身掌握的战场信息有数量级差距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开发和实践出更多更有效的战法,将自身战力优势进一步放大。战法的优势在隐身战机一方,这是无情的事实。而且在隐身能力上,必须抛弃掉某种形象但却是荒谬的联想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联想就是把隐身能力当作了哈里•;波特的隐身斗篷,穿上就完全看不见。等到我们有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窍门,就如同念了一个咒语,隐身斗篷失效了,我们和哈里•;波特又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这当然是个童话。     
  隐身技术本质上是一套完整的工业及技术标准,从机身每一个斜面、每一条曲线,到每一个舱口盖、每一条缝隙,都经过严格的测试计算与折衷。方方面面、严格细致,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而一旦实现,就能实实在在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试想反隐身一方要用什么条件、多少代价去削弱这个优势?而且注意,只能是削弱而不可能彻底破除。而且雷达信号特征减小后,进行电子对抗的效果就将大大提高。在雷达信号低几个数量级的基础上,就算探测手段提高了,隐身目标也比较容易通过电子对抗系统上的进步继续保持不被发现、不被跟踪、不被锁定的能力,其对非隐身目标的作战优势仍将是巨大的。     
  打个比方,如果要掩蔽一个0.3平方米的单兵电台,那么只需要抱来一捆干草就可以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如果让你去掩蔽一台30平方米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呢?你运来十卡车的干草和树枝也很难掩藏得好。而事实上你这一大堆掩藏用的东西本身就可能会引起注意并被发现。隐身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普通飞机低几个数量级,在对方雷达屏幕上即使出现也只是微弱闪烁的信号,就好比在飞机上看那个0.3平方米的电台,一旦配以电子干扰,将极难被跟踪和锁定。而一架B一52呢,多架干扰飞机组成干扰走廊都不一定能保得住它。至于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反隐身措施,还没有一个可以作为主战装备的,只能部分削减隐身战机的优势而已。比如米波雷达,最多也就是能够预警,防御战机上的雷达看不见还是不能对来袭的隐身飞机进行超视距作战。就算防御战机换装大功率主动相控阵雷达,可以在一定距离上发现隐身飞机,也很难锁定。因为隐身飞机的信号是闪烁和微弱的,就算防御战机的雷达某一个时刻将其锁定,导弹的雷达导引头仍然可能无法锁定。     
  总之,隐身飞机具有巨大的战术优势,完全可以再配合适当的战术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摧毁。这是决定性的。但有些人在讨论F一35时,却常常以一句“将来开发出反隐身技术后”就那么轻易抹掉了隐身技术的优势。显然“鸵鸟精神”是要不得的,连客观面对都做不到,那未来战场上又指望用什么来克敌制胜?     
  因此,虽然F一35现在还在试飞、飞行性能还未完全展现,但笔者可以确信的是其空战能力将大大超出“台风”、“阵风”等三代半战机,更不要说其它三代机。各中原因就在于这些战机在空战所需信息的获取上与F一35有数量级的差距。所以,笔者认为“超级大黄蜂”甚至“台风”都有可能成为F一35服役的前过渡机型。
  再谈一点,美军为什么对隐身能力这么看重。因为美国在详细评估后认为:缺乏隐身能力的飞机在面对2l世纪以S-400、S-300、“爱国者”、“宙斯盾”、“紫苑”等新一代先进防空系统时,将不具备足够的生存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对一个目标已经几乎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可以设想,在与技术先进的对手作战时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类似F-14D、F-18E/F或F-15E这样最顶尖的第三代战机面对当代主流先进防空体系时有多少生还的希望?不要只看到美军在海湾上空可以纵横驰骋、战损率低,那是因为当时美军是以领先至少一代的空中进攻体系去打击落后的防空体系。如果是面对同等水准、甚至是领先的防空体系呢?先不要说执行任务,自身的生存概率又能有多高?     
  具备隐身能力的F一35完全可以与F一22、B一2等一起首先执行“踢开大门”的任务,以全隐身配置先发制人打击和摧毁对方指挥控制节点、防空阵地等。这些目标防护严密、坚固、数量少,很适合全隐身战机突击摧毁,然后再让身后的非隐身飞机蜂拥而入。防空火力减弱时,如果对火力投射密度有要求,F一35也可以外挂武器实施打击。     
  第二个容易产生错误的因素,是机动性在当今空战中的影响被高估了。美军曾经做过深入研究,就是模拟推力矢量对空战胜负的影响。当两架战机只进行近距离格斗时,推力矢量对战果的影响很大,机动性提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两机对头从超视距空战打起,那么推力矢量对空战的影响就小很多了,不再是主要因素。当把空战设定为预警机指挥下的机群空战时,推力矢量对空战结果的影响则微乎其微。其实美国GE和PW公司在90年代早期就已拥有成熟的三维推力矢量技术,并且可以为装备F一15、F一16的国家提供改装服务。早在1991年,美国就已经和以色列一起研究把当时的三维矢量喷管用于F一16的技术问题。但迄今却几乎没有国家这样做(除了印度这样的“另类”),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把钱花在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对战斗力的贡献,要比加装推力矢量提升机动性大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一般飞机的性能数据都是在净构型或至多带两枚格斗空空导弹的情况下试飞出的数据。而对于F一35来说,其主要设备和武器都已经内置,实战任务载荷下的性能下降要远比一般作战飞机的要小。如果要比较F一35与米格一29的作战飞行能力,不妨让后者挂上导航/攻击吊舱、3具大型副油箱、两枚1000磅炸弹和两枚中距空空导弹,这样才算公平。对于F一35来说,这是其基本配置,而且全部内置,除了重量影响外,对其气动构型几乎没什么影响。而这对于普通三代战机影响就相当大了,原先能轻松飞两倍音速,此时往往连超过音速都作不到;能作9G机动的,可能连4G都困难。所以,尽管F一35的试飞还没结束,但我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即使与三代战机里最优秀的型号相比,F一35在任务载荷情况下的飞行性能也将毫不逊色。     
  隐身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军售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为它带来了很多敏感问题,因而也使得原先传统军火进出口国之间的合作面对新的困难。第三代战机研制出来时美国在对外销售上是毫不犹豫的,连F一14“雄猫”这样当时绝对尖端的战机也可以第一时间出售给伊朗。而现在,就连80年代就问世的F—117、B一2等战机的关键技术细节仍然处于严格保密之中,F一22已经被美国国会立法禁止对外销售,哪怕是对最铁杆、最亲密的盟国——日本。在隐身技术上已经有所削弱的F一35同样在耗资巨大、进行专门防泄密设计后,依然在生产转让上小心翼翼,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要知道战斗机和攻击机在美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普通技术的面目出现。与战略侦察机、战略轰炸机和截击机等不同,战斗机和攻击机对于盟国都是敞开出售。那么,为什么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关键就在于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基础与第四代战机有着巨大的本质差异。   
  第三代战机的技术本质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对称性技术体系,也就是说F一15的技战术优势是来自于其自身的高速度、高机动、载弹量、航程、雷达性能、座舱视野和人机界面等所能达到的性能。对方可以发现它,在这方面它和对手是对称的。对手如果想破解它的优势,也需要在速度、机动性等方面超越它。而隐身战机的优势是带有很强的协作性和非对称性,也就是说对方之所以会在对抗中落于下风,是因为无法发现它或很难发现它。那么,要破解掉其优势,首先不是自己飞行性能等要好过它,而在于能够先侦测到隐身飞机。如果得到了该种隐身飞机的技术资料,那么即使搞不出一个类似的机型,也可以对其构成巨大威胁。比如其吸波涂料的成分、吸波结构的性能、其对隐身效果有巨大影响的软件运作的情况,得到了这些资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部分现有装备的反隐身能力,非对称优势将被非对称的部分破解。而在以前,就算了解到F一15的垂直机动性有多好、是怎么得到的,苏联也只能苦干十多年研制出苏一27去与其对抗。     
  再者,目前来看隐身技术处于优势地位,包括美国自己也无法完全防范拥有隐身技术的对手对自己造成伤害。比如朝鲜即使获得了50架最新的F一15E战机,也很难真的对美国构成打击,再不济美国也可以用数量优势压垮各种对手。但如果现在朝鲜拥有了50架F一117,那美国很多重要目标还真的难以完全避免被打击、摧毁。正是因为隐身技术的这种敏感性,美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口管理政策,才出现目前这样的情况:英国与美国为了出售时的技术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美国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技术处理等等。要知道,美国与英国是连战略核导弹技术都可以共享的国家。     
  但是,该出口的还是要出口。战机出口是绑定盟国、维持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不可或缺,美国绝不会因噎废食。虽然技术屏障似乎使得美国对其盟国有点“见外”,但F一35最终仍将会是一个统合西方盟国空军的粘合剂。首先,隐身技术的开发、使用和升级都依赖一个非常庞大先进的工业技术体系,而这个完整体系现在只有美国可以提供。一旦购买了F一35,那么一方面你可能会很快喜欢和依赖上F一35的隐身战力;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配件、升级和培训等等也将是不可或缺。其空中力量将首先围绕F一35重新整合,接着再围绕着美国空中力量重新整合。最终,F一35这种隐身信息作战平台将成为“铆钉”,将大部分西方空战力量“装配”起来。所以,美国即使不得不面对部分技术必然而缓慢得泄漏,也一定要尽可能地多拉盟国入伙。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不止是空军体系,现在基本上美国的北约和非北约盟国都将“由海向陆”当作本国海军建设的指导原则之一。要说除了美、英、法海军具有越洋攻击能力以外,其它如荷兰等小国有什么必要造大型两栖舰呢,由什么海向什么陆呢?其实这就是追随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他们的海军战略不能以独立武装力量的视角来评判,必要时,他们的驱护舰只与两栖舰与补给舰都将纳入美国的远征特混舰队。陆上部队也一样,美国盟国圈子里对于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也与全球反恐战争的布局有着密切关系。如波兰、德国等中欧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现实的外在危险,武装部队的重点不再是保家卫国的装甲部队、重型火力,而是快反部队、特种部队,讲究的是远程兵力投送能力。     
 返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F一35也是不可替代的:F一22太强悍,美国在若千年后将简化版的机型卖给日本这样温顺盟友部无法取得通过国会的同意,更不可能大肆扩敞。如果将来再没有一个低端的隐身战机去顶替F一16、F/A一18去占领盟国市场、整合盟国武力,那对美国几乎是不可想象.
  发现2篇关于F35的不错帖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从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科技强国,就把探索火星作为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尽管刚刚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登月还在酝酿之中,但迫不及待的苏联和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开始踏上了对火星的探索之路。  然而,科学的征途绝非阳关大道,而是充满了坎坷的荆棘之路,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超过30个,尽管已经有成功登陆的探测器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但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2/3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本文你将看到俄罗斯在火星探索方面所做的尝试与努力, 并继续从中感受和体会世界各国航天人坚持不懈 追逐梦想的太空探索精神!  在探索火星征途中,苏联人还想象着像第一颗人造卫星那样领先美国,但实际的效果是却应了马邦德师爷的一句话:  步子迈的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日,就在地球人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的整3年后,苏联MARSNIK-1号探测器(或称1960A ) 发射,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探测火星的航天器!但是, 由于承担发射任务的闪电号第三级火箭点火失败,MARSNIK-1号未能成功进入地球轨道! 同样不幸地, 在MARSNIK-1号发射失败后的第四天,也就是10月14 日 , 和它有着同样目标任务的MARSNIK-2号( 或称1960B)也遭遇了发射失败的厄运。  这两个探测器的目标是调查地球和火星间的行星际空间, 并从飞越轨道返回火星表面的图像用以研究火星, 同时监测搭载设备在长期航天飞行后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效果。探测器采用了与金星1号几乎是相同的设计:外型为一个高约2米的柱状体,两个太阳能电池板翼,一个2.33米的很长的天线臂的高增益净天线,质量约650公斤。它搭载了多部科学仪器,包括宇宙射线计数器,等离子-离子阱跟踪计,一个辐射计,一个微小陨石探测器,磁强计以及能探测到火星上的生命可能指标的指示计,这些仪器被安装在探测器外部,而一个电视成像摄像机安装在飞船的密封模块里,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进行从火星表面对太阳的观测。  
  人类的首次火星探索活动就这样以失败结束了。当时美苏处于冷战之中, 直到1962年,NASA负责人詹姆士-韦布才向美国国会报告苏联在1960年向火星发射航天器的两次秘密尝试。  日, SPUTNIK-22号(或称火星1962A)出征火星, 但就在它点火进入规定进程期间, 火箭最后一级突然爆炸, 航天器因破裂分离, 从此未能离开地球轨道。它的碎片在近地球轨道漂浮了几天,还被美国设在阿拉斯加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雷达追踪到,由于这次发射正发生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 引起了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高度警惕。  SPUNIK-22号发射失败一周后, 重893千克的“火星-1号”飞越航天器再次出征火星。其任务是拍摄火星表面图像, 并传回有关宇宙辐射、微流星体撞击火星磁场和辐射环境、大气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方面的数据。这个火星-1号发射非常顺利,然而在日, 当“火星-1号”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时通讯信号丢失,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氮气瓶阀门泄漏,导致定位系统设备失灵,无法按照指令进入轨道而失去了控制。但令人欣慰的是, 它确实记录和发送回一些微流星体撞击、行星际空间磁场强度和太阳风方面的数据。相比之下,在其出发2 天后, 苏联向火星发射的第一个着陆器SPUTNIK-24号( 或称火星1962B),就逊色多了,SPUTNIK-24号在尝试点火离开环地球轨道进入火星轨道时失败, 没能传回数据就遗憾地退出人们的视线。    火星-1号探测器
  就在苏联人屡屡受挫之际,美国人也出手了,1964年,美国也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MARINER3/4)。不过自信技术水平比苏联高一点点的美国人运气也不是一帆风顺。  水手3号于12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然而探测器的保护外壳未能按预定计划成功与探测器分离,使得探测器偏离轨道,最终导致失败。水手4号于12月28日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水手4号于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此后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花费三年时间对太阳风进行探测。水手4号发回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远比此前人们认为的稀薄。  
  日,就在美国“水手-3号”发射的前夕,苏联的“探测-2“也就是“Zond-2”号携带着一个模样酷似“火星-1”号的设备,向火星飞去。在航行过程中,它上面2块太阳能电池板中的一块意外失效,造成“Zond-2”号只能得到它本应获得动力的一半。还好,“Zond2号”凭借坚定的毅力,继续向火星前进。然而,波折并没有结束。1965年5月,在一次中途轨道调整中,“Zond-2”号的通信丢失。较之此前的航天器,它最终成功到达了火星附近,只是没能进一步再向地球发回火星的数据。“Zond-2”号发射升空之后,它的同胞兄弟“Zond-3”号也整装待发。虽然它的发射窗被错过了,但急切的“Zond-3”号依旧如愿去往火星。日飞过月球时,它成功拍摄了月球的图像并传回地球,其中包括有25幅高质量的月球远地端图像。      探测器的结构:1-散热控制器;2-低增益天线;3-太阳传感器;4-行星的传感器和相机的光圈;5-定向系统;6 -抛物面天线;7-为简易定向天线。   尽管2台火星探测器的命运不佳,在ZOND-2和3号火星探测器上,苏联首次应用了电推进器技术,1958年,高瞻远瞩的苏联航天巨擎科罗廖夫就指出,在长距离的深空探测行动中应当采用电推进技术,因为和传统化学火箭发动机比冲相当,但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安全可靠、操作和维护方便等,因此苏联科学院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就此开展了研究,并成功地研制出了用于ZOND-2和3号的脉冲等离子推进器。在这2台探测器上采用6个脉冲等离子体推进器,以保持其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向。尽管两颗探测器失败,但却验证了电推进的可行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条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