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命定天堂百度影音的他

照神命定之路新模式的召会生活
照神命定之路
新模式的召会生活
根据时代职事的带领,因应新兴国家从农业到工业,从乡下农村到城市都会的转变,对现有的召会生活有一个全面的再思、深思、省思,以期研发出一个既合乎圣经,又能应付当前情势所需的召会生活,进而构建一种新模式的召会生活。这种基于神命定之路,以达到人人有活力、个个尽功用、家家都打开、全体都事奉之目的的新模式的召会生活,乃是以福音挂帅、以活力排为基本架构、以家为主体,为其三大支柱;不仅彻底转移主日大聚会的迷思,使家中聚会成为召会的正规聚会,并且达到“彼此互相”以及“繁殖与扩增”,使基督的身体得着建造之目标。
召会生活的再思
因着主的恢复在新兴国家普遍地兴起,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其经济结构从农业转成了工业,从乡下农村的形态变成了城市都会的形态,以致在召会生活的实行上就有不同的讲究;如何应对这一个现实的需要,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召会生活有一深层、全面的再思与省思:今后召会生活的实行该有怎样的侧重、加强与维持。
以深圳为例,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没有深圳这样的特殊条件:第一,她是屈指可数的大城市;第二,她的人口增长得很厉害,特别是青年在职,许多内陆城市都望成莫及。如何在这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大城市,有效地走神命定之路、实行正当的召会生活,以达到繁殖与扩增的目标,并达到在地方上作神的彰显与见证的目的,成为我们对召会生活再思的试金石。
二 历史沿革
《工作的再思》第十章“地方教会的组织”,是主的恢复关于召会最原始的文献,可说是地方召会的宪章、章程。一开头,它就点出当时基督教成立教会的三大要素:牧师制度,主日礼拜,聚会场所。本文摘录如下:
在今天的教会组织中,一个教会在一个地方能不能成立,除了弟兄姊妹之外,就是看有没有牧师?有没有礼拜?有没有礼拜堂?这三个,按着今天的风尚来看,乃是教会的三大要素。······当一个地方要有教会的时候,信徒所最先注意的,就是这三个到底有没有,如果有,才能成为教会;如果没有,教会就不能成立了。但是,这是不是合乎圣经的呢?在初期的时候,人是不是要有这三个,然后才能成立教会呢?
今天各地如果要有教会,就
必须有一个“牧师”,一个“传道”,一个“先生”,或是一个“工人”。不管你是给他什么名称,但是总得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乃是这个人专门负一个教会里事务和属灵责任的。乃是这个人支配教会的事,代替弟兄们办理教会的事。
必须有礼拜。就是在主日那一天必须有一次的聚会,为着听道。一礼拜中其他的聚会如祷告、查经等等,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都不会影响到教会生命的存在。但是,主日必定要有一个“礼拜”······这个是顶要紧的。······这个聚会你叫它礼拜也好,听道也好。无论如何,这个聚会乃是教会灵魂的所寄。
且必须有一个会所。就是有一个地方,是被分别出来,不作其他的用处,专为聚会用的。你称它做礼拜堂也好,称它作聚会处也好,称它作福音堂也好。无论所取的名字是什么,今天的现象就是必须有一个地方,来代表我们的团体。当我们到那个地方时,我们能说,我们是到教会里去。如果要有一个教会,就必须有一个会所。不管你给它什么名称,但是,这个地方总是不能没有的。
三 主恢复的现状
以基督教成立教会的三大要素来说,从一九三七年倪弟兄著作《工作的再思》起,至今二0一一年已走过了七十四个年头。主的恢复在“召会”这个真理与实行上,到底走到了哪一步?究竟走了多远?是很需要驻足回顾、钻研、推敲、省思的!正如哈该书一章七节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径(Consider
your ways)。”
关于牧师制度,在主的恢复里,一向没有牧师、传道等职分来支配召会的事,乃是长老与弟兄们来办理召会的事。这是确定的。
关于主日礼拜,在主的恢复里,既没有作礼拜的聚会,也没有一人讲众人听的听道聚会,而是众人申言、为主说话的聚会。这是值得肯定的点。然而,这并不代表主的恢复已经脱开了列国的风俗——主日礼拜——的遗毒,因为“在主日那一天必须有一次的聚会······这个聚会乃是教会灵魂的所寄”的观念与实行,仍然深植在主的恢复里。甚至“一礼拜中其他的聚会如祷告、查经等等,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都不会影响到教会生命的存在”的思想与事实,仍然若隐若现地潜伏在主的恢复里。何以见得呢?
我们姑且以几个指标来说明这个现象。譬如,召会事奉交通的重心是什么?召会人数是怎么算定的?一周当中最重要的聚会是什么?召会周讯是什么时候派发的?怎么界定弟兄姊妹有否聚会?······答案全数是主日聚会,如果没有主日聚会,有多少召会是撑得住、站得住脚的?今天,绝大部分的召会都把精神、力量、注意摆在主日聚会上,对于主日聚会之外的召会生活存着“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的态度。这是很实际的情形。
关于聚会场所,在主的恢复里,是否也普遍存在着“必须有一个会所,就是有一个地方,是被分别出来的,不作其他的用处,专为聚会用的。······如果要有一个教会,就必有一个会所。不管你给它什么名称,但是,这个地方总是不能不有的?这种观念呢?答案是“是的”。换句话说,主恢复的路只走到半路亭凉,还有一大段路需要奔跑疾走!
在《工作的再思》第十章“地方教会的组织”里,倪弟兄点出基督教成立教会的三大要素,然后一个个地引经据典,加以剖析、诠释、讲解,并作出属灵、透亮、综合性的断案。所以,我们需要仔细看过,作为我们新模式召会生活的蓝图。
四 主日大聚会的迷思
一九八六年,李弟兄回台湾研发新路;自此,开始带领主的恢复走神命定之路,包括九二、九六年所释放关于活力排的一系列信息。什么是神命定之路呢?简单地说,就是从最基层做起,走一个个三三两两的路;既不搞大排场,也不重在大聚会。言简意赅,两、三句话就讲明了,但这个观念要作到我们里面,却比愚公移山还要难。李弟兄讲神命定之路已经几十年了,各地也都认定非走这条路不可。然而,因着我们陷在主日大聚会的迷思里,你、很难迈开步伐、彻底走神命定之路,以致神命定之路的果效不能大放光芒!
我们不是否定主日聚会的重要。全召会主日聚在一起擘饼,是能够彰显召会的见证。这是一面,但不是唯一的一面。没有主日大聚会,仍然可以有召会的彰显与见证。今天,众召会都把主日聚会视为中枢神经,而周一至周六的聚会只是周边的神经、末梢神经。如果没有主日大聚会,就好像割掉了大脑,没有了中枢神经一样。所以,今天我们要走神命定之路,就必须扭转观念,脱开主日大聚会的迷思。
国内某处召会因着无法致力于主日大聚会的门面和排场,所以被逼着把大部分时间、精神、力量都摆在主日聚会之外的召会生活,就是周一至周六的召会生活。换句话说,因着大环境的限制,他们抛开了大聚会的迷思,脱胎换骨地实行神命定之路——作基层、一对一、面对面、口对口;不但彰显了召会的见证,并且有了真实的繁殖与扩增——五年之内有十倍的繁殖。
新模式的召会生活
当我们研讨“未来五年,主恢复的召会生活应该如何往前”的时候,很明显的看见,因着一些外面环境的限制,就更加催生、要求一种新模式的召会生活被建立起来。这种新模式的召会生活,必须是照着神命定之路而实行的召会生活。其实这种新模式的召会生活已经在某些召会启动了,只需要把已经在启动的再往前推进,使之更具体、更有经验、更成形,进而成为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召会生活的标准。
这种召会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从会变人、从大变小、从来变去。从会变人,就是从以聚会为主体,变成以人、以生活为主体;从大变小,就是从以大聚会为主体,变成以小聚会为主体;从来变去,就是从以叫人来聚会为主体,变成以出去接触人为主体。这几句话听是很简单,其实是整个观念上的改变,就是把召会生活转档,转到另一个空间里去。换言之,这一种的转档,乃是一种长期性的转变(long-term
change),一种结构性的转变(structural change),一种基础性的转变( foundational change
),也是一种优先次序的转变与调整(priority change)。
这种新模式的召会生活,蕴含了两项重要的目的:一是个个肢体有活力(every member
vitalized),二是个个肢体尽功用( every member functioning);并且有四项重点:一是福(Gospel
companions)——生,二是家(Open houses)——养,三是排(Active groups)——教,四是区(Living
prophesying)——建。这就是新模式召会生活的目标(Goal)。
在新模式的召会生活里,人、生活是主要的,行政、主日是次要的;乃是生活代替了行政,全周代替了主日。召会的行政仍留在那里,主日的聚会也留在那里,但是在这以外,无限地加强周一至周六的召会生活,以及非行政的召会生活。这就是未来亟需建立、架构的召会生活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主日只是为着特殊的需要,是附带的,不是主体的。因着这个焦点的转移,必定引致服事体系的转移。传统的服事体系是围绕着行政与主日,也就是围绕着区;新的服事体系是围绕着福音与牧养,也就是围绕着福、家、排。
一 加强侧重福音
一九八六年,李弟兄带领神命定之路所释放的话语,已经编辑成为五册的《主恢复中划时代的带领》。这一系列的信息给我们看见,生命、真理、福音,乃是召会的三大支柱;并且生命是为着真理,真理是为着福音的。他说,神给我们的托付,乃是在生命上扎根,在真理上进步,努力追求达到高峰,但在这“同时”,我们还需要恢复一个福音的生活。既是“生活”,就应该是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尔为之的。
换句话说,正常的基督徒乃是经常传福音的基督徒,正常的召会乃是经常传福音的召会。福音,不仅要成为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也要成为召会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召会应该是传福音的召会(Gospel-preaching
church)而不该仅仅是召会传福音(Church- preaching the gospel);基督徒应该是传福音的基督徒(A
gospel- preaching church),而不该仅仅是基督徒传福音(A Christian- preaching the
gospel)。
历代以来,那些光注重生命的团体,都因着没有兴旺福音,而没有属灵的后代,至终销声匿迹了,譬如内里生命派;那些光注重真理的团体,也因着陷入真理的争论,而四分五裂了,譬如弟兄会。这是历史的鉴戒。事实上,生命、真理、福音三者的关联,乃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
以赛亚书彻头彻尾是一卷福音的书,讲到基督是约、是光、是安息日、是真正的食粮、活水、是禧年······全数是福音的信息。而五十八章七节上半说“岂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漂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十节上半说“你若从心里向饥饿的人发怜悯,使困苦人的愿望得满足”,就是在向我们传输福音的负担。我们周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饥饿的人、漂流的穷人、困苦的人、无指望的人,他们都是我们福音的对象。我们追求真理、爱召会、爱聚会,都是很好的,但是必须平衡于对圈外人有一个真实的爱。
八至九节上半说,“这样,你的光就必突然发出如晨光,你所得的医治要速速发生。你的公义必在你前面行;耶和华的荣耀必做你的后盾。那时你呼求,耶和华必应允;你呼救,祂必说,我在这里。”十节下半至十四节说,“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出现,你的幽暗必变如正午。耶和华也必时常引导你,在干旱之时使你的心满足,使你的骨头强壮;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水泉。那些出于你的人,必修造古久的荒场;你要建立累代的根基;你必称为修补破口的,和重修路径给人居住的。······你就以耶和华为乐;我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喂养你;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除掉重轭,和指摘人的指头、并发恶言的事”(赛五八9),除掉这些浪费时间的事,然后“从心里向饥饿的人发怜悯,使困苦人的愿望得满足”(10节),我们就能得着七方面的祝福:第一是得着光,第二是得着引导,第三是得着滋润,第四是得着建造,第五是得着喜乐,第六是得着高升,第七是得着产业。这就是说,我们进入了福音的灵和福音的生活,就进入了真理的光中,也进入了生命的经历里。
再者,禧年是扩大的安息日,也是安息日的终极总结,是七个安息年之后的最终安息。第五十年是禧年,而禧年的宣扬是从第四十九年的年中——赎罪日那一天——开始的。所以,禧年是借着宣扬禧年带进来的。禧年的宣扬,就带进禧年生活的实际;没有禧年的宣扬,就没有禧年的实际。所以,新模式的召会生活,应当侧重并加强福音这一块。
二 以活力排为基本架构
在《工作的再思》第四章“使徒所设立的长老”里讲到:
圣经给我们看见,长老是特别负两方面责任的,一是事务的,二是灵性的。概括来说,就是照管、牧养并教导。······因为教会的性质是“互相联络作肢体”(罗十二5)的,而没有谁作头的缘故,(只有基督是头)所以圣经中长老的照管就不是“辖制”,而是“榜样”(彼前五3)。什么是辖制呢?就是别人不作只有自己作,或者是别人不过是被动地去作,自己却只出命令而不作。什么是榜样呢?就是自己亲自动手作个榜样,让别人一同作。自己带别人作,别人作,自己也作,并且作得更多更好,作为别人的模范。这一个是教会。这一个是圣经中管理教会的原则与方法。······“榜样”是要自己作,并且引导别人作。众人作,自己也作,才是榜样。
牧养也特别是长老的工作。不只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说,他们要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徒二十28);连彼得也对分散各处,犹太信徒中作长老的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彼前五2)
还有,主耶稣亲口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小羊”、“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约二一15~17)。可见,在召会生活中,“牧养”是一件重要且极大的事。换句话说,新模式的召会生活要无限地强调牧养的功用,要把所有的精神、力量、注意都投资在牧养上(包括福音),甚至加强圣徒在牧养上的训练与成全。
一九九二年,李弟兄推动活力排的操练,就是为了成全圣徒在牧养上的功用。他在《关于活力排之急切需要的交通》一书的附录里,说到“如何在召回生活中产生并设立活力排”:首先是借着一位圣徒成为有活力的——活的,有活动的;然后借着接触另一位寻求的圣徒,使其成为有活力的,以形成活力排;接着他们二人要继续接触另外寻求的圣徒,使所接触的圣徒也有活力,借此不断地扩增活力排的人数,并分排,以繁殖活力排的排数。换句话说,活力排的目的,主要是为着牧养与福音。
其实,在主恢复的历史中,不乏形成活力排的见证。譬如,福州召会第一次擘饼聚会是于一九二二年,由倪弟兄与一对夫妇三个人开始的,然后倪弟兄与他的同伴开始有福音的行动。一九三二年烟台召会的开始,就是从一个有活力的人(李弟兄)开始的。一九六二年李弟兄在美国开始尽职,就是从三人的祷告活力排开始的。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由活力排所组成的召会生活——church of vital groups. church of vital
groups与church with vital
groups不一样;前者是以活力排为其基本架构,后者是以活力排为点缀、为辅佐。这种以活力排为其基本架构的召会生活,很关键的点就是建立“彼此互相”的关系,“因为教会的性质是互相联络作肢体的”(《工作的再思》,第四章);并且要动员全体形成一个照顾的网(net)。这种的“彼此互相”是落实在以个人为单位上,而不是以千百人的会为单位。
正如倪弟兄说,“教会的特点,就是一切在教会里面的人,都是作肢体的,没有一个是作头的。所以,在教会里的一切,就都是以彼此为性质的,以互相为特点的。如果有一件事是教会里面的事,就定规带有这一种彼此的性质在内,就一定会显出这一种互相的特点于外。”(《工作的再思》,第十章)换言之,活力排重在“彼此互相”,不仅要在属灵上——福音、读经、祷告,也要在生活相调上——一起烧饭、生活、交流、修车等等。生活的相调是有其地位与必要。我们太偏向属灵一面,有些人就会照顾不到;但我们不能像公会一样,变成了社交的社团。
总的来说,未来的召会生活模式,乃是以活力排为召会生活的基本构架。众圣徒借着组成活力排,个个在活力排的架构里传福音、彼此牧养,以达到人人有活力,人人尽功用的目的,并达到生、养、教、建的目标。
三 以家为主体
《工作的再思》第十章“地方教会的组织”给我们看见,召会的主体乃是家,家中聚会才是召会正规的聚会。会所的聚会是工作的聚会,不是召会的聚会;召会的聚会应该在圣徒的家里。以下摘录其中几段:
神使喜欢祂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有家庭的气味在里面。所以,圣经才没有正式会所的记载。圣经里的聚会所是怎样呢?就是教会没有正式的会所,教会常是在人的家里的。圣经有好几次说教会是在人的家里。如:“问在他们(亚居拉和百基拉)家中的教会安。”(罗十六5)“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的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林前十六19)“请问老底嘉的弟兄和宁法,并他家里的教会安。”(西四15)·“·····亲爱的同工腓利门······以及在你家的教会。”(门1~2)所以,在新约圣经里,最少有三个“在家里的教会”。在家里的教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教会人数并不多,弟兄的房子也够大,所以就在他家里聚会;就称这样的教会作在某某家里的教会。当日使徒时代,聚会的所在,不一定是盖一所正式规模的一个大会堂。换言之,地方召会有没有会所并不重要。
所以,一切的事情,要在起头的时候就起头。你到一个地方,传了福音,有人得救了,你就要给他们明白,不只听道、得救、得胜是紧要的,并且聚会也是紧要的。不是工人替他们主持聚会,乃是他们自己要起来聚会。像什么读经的聚会、祷告的聚会、擘饼的聚会、运用恩赐的聚会,都是他们自己要负责的。他们地方上的教会要定规他们聚会的所在。最好是在弟兄的家中。聚会的地方或是在一个家里,或是在几个家里,是他们自己要去找、要去定规的。
换言之,要在圣徒当中找出可聚会的家,圣徒应该把家打开来聚会。但是,你们更好的乃是在家里聚会。所以,他们应当在相信的人中,自己去找出那一家有相当的所在,是可以用的。如果人多地广,就不妨多有一两个家。你们自己要负责去寻找定规这样聚会的所在。平常的时候,你们可以分家而聚会。每月之中,如果觉得要有一次全城的信徒都聚集在一处,以便交通,以便造就,就可以借用或是租用公共的地方。如果力量来得及,就是长备一个所在也是可以的。如果什么时候,有了特别的聚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大家聚集在一处,也就可以租用或是借用什么公共的地方。但是,教会经常地聚会总是以家为普通的。
这很重要。倪弟兄把家里的聚会定位为召会的聚会,是召会经常性、正规的聚会。
教会在弟兄家里聚集,是教会正规的办法。像今天巍大的建筑,是属于世界的虚荣,与肉体的夸耀的。要有在家里的聚会。在家里的聚会是有很多益处的。如果在家里聚会,大家就自由许多,能不受压制的,大家在一起谈论属灵的事。如果把同样的人带到一个会所里去,人就都规规矩矩起来,好像一个没知没觉的人。到一个地步,就是作一个被动的人,让别人去讲道。这不是教会的聚会。教会的聚会是应当充满了家庭气味的,大家除了属灵的约束之外,不受其他的拘束。所以,在聚会中,连弟兄的发问,都是不受禁止的(林前十四35)
并且这一种在家庭里的聚会,会叫弟兄们觉得教会的事乃是他们的,也是与他们很接近的。多少的信徒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教会的事乃是又高又大,和他们不知道相隔多远的!这是因为有了一个庄严的会所,而工人又是负责其中一切的责任。如果聚会是在家庭中,就没有这种感觉。信徒就要觉得教会的亲近,和属灵的责任。并且在家里聚会,可以叫邻舍知道这一家是信主的。对于作见证、传福音都是大有益处的。多少不肯到“礼拜堂”去得人,是肯到家里来的。
换言之,传福音、作见证都是圣徒的职责与本分。
家里的聚会,能免去基督教会物质上的损失。头三世纪,基督徒所以经得起罗马帝国的逼迫,就是因为教会是在地下室聚会,是在山洞里聚会。这一种的聚会所在,是反对者所找不到的。除非有人报信,反对者就找不到他们。今天这一种高大地教堂是太容易找得到的!并且如果破坏了,信徒立刻就失散了,教会也就立刻破坏了。这真的是基督教么?从前基督徒平日聚会的地方没有这么大,这么叫人注意,同时也没有这么花费。今天的教堂,乃是人作的,不是神当初的旨意。
请记得,我们并非说,地方教会不可以有一个聚会的所在。我是说,总得把家庭的会集,当作教会本位的聚集。一个公共的所在,并不是经常聚会的地方。林前十四章23节并不一定是一个公共的地方;假定就有一个公共的地方,也不能凭着这一个就取消家庭的聚会。林前十四章23节说,“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教会有聚集在一处的。五旬节的时候,门徒是聚集在一处(徒二1)。后来他们有时也都聚集在所罗门的廊下(五12)。所以,并非说,信徒不必聚集在一起。许多时候教会可以找一个地方聚集在一起。但总不可失去家庭的味道。要常常聚集。圣经里从来没有像今天有一个正式的会所的。
换言之,召会的本位聚集、正统聚集,是在家里。一个地方召会即使没有一个正式的会所,也不成问题。
所以,我们的断案很简单,就是在各处一有人得救,立刻就要在家里有聚会。人少就在一家聚会,人多就分在几家聚会。或是一个月,或是两个礼拜,全教会要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租一个较大的地方。这个乃是教会性的聚会。至于工作性的聚会,就又是一种。那是工人负责的,不是教会负责的。所以会所有两种:一种是地方教会的聚会。这一种的聚会,会所是以家庭作为根本的会所。一种是工人的会所,为着工人作工的。这一个不是为着教会聚会用的,乃是工人作工用的。这就是保罗在罗马租房子的原则。
换言之,会所的聚会是工作的聚会,不是召会的聚会;真正能称为召会的聚会,是在家里的聚会。并且“一切在教会里面的,都是带有‘互相’‘彼此’的性质的······教会都是互相的,都是彼此的。不是互相的,不是彼此的,就不是教会“(《工作的再思》,第四章),所以在家里的聚会,不应当有包办或代办的情形,而是大家一同作。以下摘自李弟兄的信息——《结常存的果子》第十三篇;
“作家聚会不是一件小可的事,家聚会若作不好,主的恢复就了了。在主的恢复里,新人能否留得住,全看家聚会作得如何。家聚会作成功,人就能留住,家聚会作不成功,一切就都失败。我们初来台湾的时候,开头非常注重小排,不太注重大聚会,结果有许多繁增。作了三十几年,小排几乎是作到没有,大聚会反而是越发欣荣发达,圣徒们也越发喜欢大聚会,并且喜欢有恩赐的弟兄作出口。那时召会就训练人站讲台作出口,并且专专培养这一类的恩赐。这个情形一出来就是开倒车,回到堕落中去。因此才需要改制,脱去这种不正常的光景。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比家中的饭不烧了,任谁也作不到,因为大家都要吃饭。今天主的恢复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兴旺,甚至留不留得住,全看家聚会能否作得成功。家聚会作不成,那要回去靠大聚会,那是堕落。“
换句话说,未来的召会生活要加强家里的聚会,把家里的聚会作成召会正规的聚会。周一至周六都有家里的聚会,并且是以人为主,不是以会为主。福、家、排、区统统落实在家里。试想,如果每个家聚会以15人为上限,每个家聚会有一位家长;然后,取消传统大型的小排聚会,代之以15位家长周中在家里有配搭聚会,称之为小排聚会;又以15位小排长周中在家里有配搭聚会,称之为中排聚会;此外,15位中排长周中在家里有配搭聚会,称之为大排聚会;这样的家聚会结构能够托住多少人呢?它能够拖住五万多人(15&15&15&15)
四 具体的实行或转型的建议
综合上述三项,以下是召会生活具体的实行或转型的建议:
尽量简化,减少各式各样的聚会,每周以小区为单位有一个正式的聚会——主日聚会(擘饼纪念主及申言建造召会)即可。而且,为了圣徒普遍地尽功用及环境的限制,这样的聚会也不宜太大。可能以20人以内为宜。超过20人就要考虑扩区。
建议主日聚会分三段:
10:00~10:30AM 以福音为导向之读圣经
10:30~11:15AM 擘饼
11:15~12:00AM 晨兴圣言申言
对于主日上午上班的圣徒,可在主日晚上聚会,甚至周中有纪念主及申言的聚会。
大大加强周一至周六的召会生活,加强圣徒之间生机的联络和供应,加强福音和牧养。在小区内普遍实行三三两两活力排的操练。人人借着祷告找到活力伴。与活力伴操练四件事:晨兴、祷告、读经(追求)、接触新人。新人包括:福音朋友、初信者、久不聚会者、以及其他基督徒团体中得寻求者。接触新人操练做三件事:祷告(Prayer),顾惜(Care)和分享(Share).
建立起“叮咛人与提醒人的服事体系”。
小区负责人可作提醒人,并在小区帮助服事的姊妹们成为提醒人;
大区负责可作叮咛人,以提醒小区负责人(提醒人)。
提醒人作为主的奴仆和众圣徒的奴仆,叮咛人作为奴仆的奴仆,不是作主管辖,乃是作榜样,并作奴仆服事。他们在基督身体里的功用乃是联络的筋和供应的节。他们关心所服事之圣徒的属灵幸福及神在该地的权益,他们要做四件事:
联络、供应、提醒、鼓励;不可做的两件事:
定罪、要求;顺带做的一件事:
统计资料。
召会的使命乃是:得人、留人、成全人;增排、扩区、生召会;人人尽功用、建造基督的身体。因此,全召会,乃是各大区、各小区都要积极鼓励、推动传福音(得人)、增排(繁殖活力排)、增区(繁殖擘饼点),增大区(繁殖牧养照顾者),以及对周边外地召会的产生、扶持、加强和开展。
积极鼓励圣徒打开家。打开家不单为主日聚会,更是为传福音及牧养新人。打开家的数目越多越好,打开家的程度越高越好;开客厅(会),开饭厅(吃),开卧房(住)等等。
积极成全人。成全传福音,成全开家的圣徒。成全活力排创建人以增排,成全提醒人(区负责)以增区,成全叮咛人以增大区。
总的来说,新模式的召会生活乃是:第一,加强侧重福音这一面;第二,以活力排为召会生活的基本架构;第三,以家为主体,家中聚会乃是召会的正规聚会,彻底转移主日大聚会的迷思。召会要成为传福音的召会,圣徒要成为传福音的圣徒,要将圣徒全数带进活力排里,并将召会的聚会全数转到家里聚会,乃是一种符合圣经,并达到彼此互相与繁殖扩增之目的的召会生活模式。
对于新兴的召会,我们要建立、产生这种模式的召会生活;对于已有的召会,我们要不遗余力地花上几年的时间,将现有的召会生活转型到这种模式的召会生活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命定天堂百度影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