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多蕾是驻甘肃记者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新华社记者微播报】
  老秦人高大上的&煮肉锅&
  位于礼县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件青铜鼎,底部有灼烧痕迹,据考证为商代晚期秦人煮肉用的。这件青铜鼎名为保(亚)父辛鼎,虽为实用器皿,却有铭文,又有商贵族的&亚&字族徽。所有者必定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他究竟是谁?
  礼县文物局研究人员独小川推测保父辛鼎有可能是商代晚期秦人的先祖中潏(ju&)&在西戎,保西垂&的时候使用过的一件炊器。&在西戎,保西垂&出自《史记&秦本纪》,而西垂即是现在的礼县。从中潏到秦襄公建立秦国前,共历时300多年,秦人的领袖经过12代,其中有8代生活在西垂地区。
  而这300多年间,老秦人的活动中心就是礼县(或者说西汉水上游地区)。据说这件青铜鼎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修梯田时发现的,位置是目前的西山&石沟坪遗址。这件青铜鼎蕴含的历史信息,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遥远的西周,老秦人就是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蓄积力量。先打败当时西北的犬戎民族,建立战功,后不断向东发展,又经历了500多年,最终席卷天下。
  (新华社记者肖正强)
  乞巧人家&绣&满园
  端午这天,西和县包集村内,绣好的荷包挂满了农民包红民的庭院。当天,村里的&巧妇&们放下农活,围坐在包红民家的石阶走廊上,低眉刺绣,谈笑风生。
  包红民是村里的大户人家,热爱乞巧文化的她,借助家中宽敞的院落,把自家大院改造成了一处农村妇女学习乞巧手艺的传习所。
  西和乞巧女能织善纺,制作的刺绣鞋垫、刺绣挂画、绣花保健枕等工艺产品,纹理清晰,做工讲究,加工设计出了婚庆、汽车、室内装饰等不同的市场系列,已经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千年西和乞巧文化不仅得到了民间的活态传承,当地老百姓还从中尝到了甜头。一位包集村的妇女说,每年在家做刺绣,能为自己带来3万元的经济收入。
  (新华社记者屠国玺 梁军)
  西和乞巧民俗馆传承非遗文化
  近年来,西和在文化旅游发展中,重视产业开发。以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和加工为切入点,先后挖掘保护和生产了以手工麻纸、仇池石加工、草编、柳编、绣花保健枕、绣花鞋垫、刺绣挂画、荷包、剪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为了更好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文化,传承和保护民间手工艺,西和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晚霞湖景区建成了西和乞巧民俗馆。展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乞巧文化旅游产品展厅、乞巧文化动漫展厅、乞巧文化研究中心、剪纸展厅、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展馆的建成是展示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乞巧民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展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展室各具特色,展品琳琅满目,是晚霞湖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报记者石鼓 通讯员晚婷婷)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新华社记者访陇南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
  原标题:加快转型跨越打造甘肃南部名城
  &&访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
  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
  武都区是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就有道置,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历来为道、郡、州、地所在地。良好的气候资源使这里终年树常绿、四季花常开、逢节有鲜果、每山出珍奇。
  &探路&陇之南集成报道团队对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进行了专题访谈。他认为武都区目前正处于后发赶超、转型跨越的阶段,通过油橄榄、花椒等优势产业的打造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坚持产城融合,全力打造&甘肃南部山水生态文化园林名城&。
  记者:如果让您把当地推介给陇南之外的地方,您将会采取怎样的描述,能否列举当地的三个&地方名片&?
  田广慈:对外推介宣传武都,我认为第一个名片应该是油橄榄产业。武都是中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目前,全区油橄榄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约占全国的60%。在全国油橄榄产区中,武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优、品牌最响。
  第二张名片我认为应该是花椒产业。武都是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品质优良,久负盛誉。目前,在全国花椒产区中,武都有&四个第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占比第一。
  第三张名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都高山戏,它被称为&中国戏剧研究的活化石&。
  记者:在当地各项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您最满意的是什么产业,当地采取了哪些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办法?
  田广慈:油橄榄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武都区发展油橄榄产业最具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打造&中国橄榄之城&。
  近年来,我们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支持能人大户和企业拍卖、承包荒山荒坡,鼓励农民土地流转,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油橄榄园,启动了白龙江沿岸百公里高标准油橄榄林带建设。目前,全区油橄榄基地面积迅速扩张,鲜果产量呈几何式增长,栽植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我们还多次邀请以色列、希腊、西班牙等国油橄榄专家到武都考察讲学、传授技术,并组团到地中海沿岸国家考察学习先进的油橄榄栽培管理和加工经验。同时,我们起草制定的《油橄榄栽培技术规程》已成为全国林业行业标准。
  记者: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发展比较孱弱、存在最大困难的是什么地方?
  田广慈:目前,我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城市发展滞后,城市化率低,建成区面积小,吸纳能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健全,旧城区缺乏绿地、公园、市场、停车场、幼儿园、避难场所等公共设施。全区至今仍有478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有940个自然村不通公路。
  二是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全区684个行政村中有508个贫困村,其中特困村204个、极度贫困村60个,有15万多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特别是一些悬崖绝壁区、地质灾害区、高山林缘区和高寒阴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社会发育不足,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
  记者: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当地为密切干群关系,采取的措施当中哪三条您认为最有效果?您是怎么和群众打交道的,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田广慈:首先,针对群众反映集中、急盼解决的问题,我们坚持即知即改。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行路难、吃水难问题,研究出台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的意见,集中推进特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城区&停车难&问题,规划改造滨江体育场,将新增停车位1000多个;针对群众反映突出城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市区两级联合行动,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秩序百日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今年区委、区政府筹资230.5万元,储备接穗107万枝,快速推进核桃高接换优工作。目前,全区共完成核桃高接换优51万株,占总任务48万株的106%。
  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广泛了解民意,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期盼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为了切实抓好联系点的工作,我先后五次到马街镇梨坪村和大板村,帮助解决村民房屋风貌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内道路硬化、劳务输出和中药材产业开发等工作,进一步畅通了联系群众的渠道,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记者:在您看来,当地过去十年发展变化最大的有哪些地方?让你展望一下,在未来5至10年,当地将会发生怎样的大变化?
  田广慈:过去的十年,武都变化最大的首先是城乡面貌。吉石坝、江南片、钟楼滩等新区开发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建成了一百多个生态文明新农村。特别是武罐高速公路于日建成通车,结束了武都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兰渝铁路、成武高速、渭武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其次是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油橄榄基地面积迅速扩张,达到了30万亩;花椒实现了全覆盖,核桃、中药材、蔬菜等产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升。
  第三个变化较大的方面就是教育事业。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灾后重建新建了一百多所学校;自筹资金在城区新建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长期存在的上学难、大班额问题;还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
  未来五至十年,随着兰渝铁路、成武高速、渭武高速、武九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开工和建成,省道、县乡公路提等改造,武都将成为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水系五城、绿满两岸&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甘肃南部山水生态文化园林名城&。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辉文
兰州马拉松自2011年开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专业性及赛事影响力逐年提升,参赛运动员人数也屡创新高。在荣膺中国田径协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社甘肃分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