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鱼米之乡论坛,人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有什么改变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B2A3C4D5A6D&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9-249-249-249-249-24
关键字搜索:技术文章:[0篇]&&[377篇]&&[7篇]&&成功应用:[0篇]&&[96篇]&&[17篇]&&解决方案:[0篇]&&[178篇]&&[2篇]&&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产品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用10年迈入“汽车时代”
来源:长江商报&&时间: 17:10&&作者:张伟&&编辑:李文&&
&&& 1885年,自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开始,这个当时被称作怪物的东西就闯入了人类的生活。
&&& 十六年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进口汽车登陆上海滩。从此,中国有了汽车的概念。但是,在大半个世纪内,中国并没有因汽车而改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行车时代。
&&& 进入2000年后,汽车在改变其他国家的同时也在影响中国,而且就在这10年的时间,汽车对中国人的改变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中国人彻底从蹬两轮车进入了坐四轮车的时代。
&&& 坐标定位在中国湖北,一个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的中部城市,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也随着汽车的速度滚滚向前。自1969年就扎根湖北的东风汽车公司开始,到目前已经形成从十堰、襄樊、武汉、广州的中国汽车工业走廊,将湖北打造成一个汽车工业强省,与一汽、上汽形成三足鼎立。
&&& 当然,汽车对于湖北的意义还并非仅限于此。像武汉正是有东风汽车大本营的驻扎,这里的经济水平、城市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因此而改变。
&&& 从领导专用到百姓家用
&&& 在一个多世纪的汽车工业背景下,中国汽车也蹒跚走过了50多年,从首长专用到大家享用;从富人才买得起到寻常百姓家,从十多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百花齐放”。 转瞬间,中国就从一个汽车沙漠突然转变为世界汽车第一大销售国。中国人用近十年的时间,完美将百年汽车工业融入到了生活中。
&&& 7年前,时任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现任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就表示,汽车在中国起步时,买车人主要是买面子,基本不讲实用。
&&& 其实,以前国人买车就是富裕的象征,如果要看一个人是否有钱,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有车,或者是开的什么车。曾经的老三样之一,神龙富康车就经历了从富人手中到百姓家庭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百姓们的购车热情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发展之快令人咂舌。
&&& 目前,在中国拥有私家车的人近6年来增长了3倍。汽车产销,也在两年前一跃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在中国的产销速度,就像汽车改变人们生活的速度一样,那样快,那样彻底。
&&& 汽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其实就是改变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 成就一种生活方式
&&& 汽车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如果上面只是数字变化,或者只流于表象,那么,汽车极大缩短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这在人们生活中体现的却是淋漓尽致。
&&& 以前,人们买房子总希望买到市中心,这是便于日后生活的方便,上班节省时间。但是,汽车这个“怪物”则打破了中国人多年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买房要去郊区,因为有了汽车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可到更远地方去享受宽大舒适的居住环境。从此,人们不在有“多少公里”这种概念,上班也省去了挤公交的烦恼。
&&& 此外,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主要是能增加车主的生活半径。以前没车,回家就想着躺着看电视,特别是遇到天气不好时则更不愿出门,但有车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有了车作为“纽带”,彼此联系也会更加紧密,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工作、赴宴……生活就会在不经意间改变。
&&& 不难看出,汽车给人最大的变化是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日行千里不再是“千里马”的专利。正是因为有车,人们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家沐浴郊外的洁净阳光;正是因为有车,车主的生活则更加色彩斑斓。
&&& 带四个轮子的房子
&&& 随时南下北上、西进东出,这是任何人都梦想的生活。不过,当你拥有一辆汽车之后,梦想就变成了现实,无论何时,随时都可在路上。
&&& 就在上月春节期间,就职于一家公司的小张就和全家驾车南下过了个暖冬,“武汉太冷,南方的冬天很舒适,而且惊喜不断,同时抛弃了老家过春节的繁文缛节。”
&&& 小张春节异地游只是近两年兴起的自驾游热潮中一个例子,每到“五一”、“十一”黄金周,一批批挂着各地牌照的小车就满地飞,结伴开向江南小镇,雪山草地的川西,青山绿水的贵州,“风花雪月”的云南――此时,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
&&& 车在路上,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家。你可以在汽车内睡觉、吃东西、化晨妆、聊天和谈恋爱。车等于房,只不过是一间带着四个轱辘的一居室。里面装着一个家庭,一片亲情、爱情或友情。
&&& 个性张扬的窗口
&&& 汽车最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除了代步工具、私秘空间、移动家园之外,更重要的是,汽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是个性张扬的窗口,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 在刘卫东眼中,以前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是喜欢四平八稳的三厢车,内饰要漂亮,配置要高档,注重车的静态表现,而不太注重技术含量。
&&& 现在,国内汽车百花齐放,有个性的车则成了当下人们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例如,显示自己与国际接轨,两厢车逐渐受年轻人喜爱;响应节约能源的号召,人们开始青睐小排量车,要在车海中鹤立鸡群,SUV则成了人们首选;甚至一些半职业车迷,将车改装成五花八门……目的就是彰显自己的个性。
&&& 汽车在他们眼中不是代步工具,而是一种自由的象征。有年轻人常说,买汽车是为了换一种生活,让自己和爱车与众不同。
&&& 如今,汽车已经被人们视为文化教养的偶象,成为人们的玩物和艺术品,更是文学作品和影视片经常着意渲染的活动场景,它载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理想,而是整个生活。
发表我的评论
《品质汽车》主编:张莼
02年任《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08年任《财富时报》商业周刊副主编,09年起任《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社副社长。
车质网副主编:贾江伟
长期专注于以海外视角挖掘汽车品质、品牌力建构过程,负责“评书”、“他世界?报告”等专栏。这30年来有什么生活水平变化?_百度知道
这30年来有什么生活水平变化?
比如:墙壁以前用什么来做?
以前吃什么?现在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了,看着祖国这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为一名教师的我心里无比的感慨!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这58年,我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幸福。应该说,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更好起来。从衣、食、住、行这几件最实际、最现实的事情看,这种变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以我家为例,什么“日立”的彩电,“新科”的VCD,“海尔”的电冰箱、洗衣机,“三菱”的空调、热水器,进口的相机等等,家里全都有了。从住房条件来看,也有很大的改善。以前,全家人挤在一间房里的日子也过了。后来,条件改善了,单位分配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给我,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是,比起现在来还是差得很远呢!现在,儿女们都有自己的房子,都是“三室两厅”,而我和老伴仍住在自己建的公寓式的青砖瓦房里。这种房子,年轻人看来好像是“古董”了一些,但我看是带有一点“古色...
先说“食”。民以食为天。在70年代末期,人们的吃饭问题虽然已基本解决,但只能说是可以吃饱,不敢说吃好。那时,买粮食要凭粮本,到粮站去购买原粮,而且粗细粮搭配,供应什么吃什么,吃细粮就算改善生活了。再说“住”,安居才能乐业。当时城市职工全部是住公房。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本单位分一套公有住房,能住得下一家老少几口就心满意足了。很多家庭几代人同居一室,拥挤的房间里堆满了诸如纸箱,旧衣服、煤球等杂物,居室成为吃饭、学习、堆放杂物的多功能房间。在城市拥有个人产权的住房,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另说“行”。当年马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自行车,有摩托车跑,但多是邮电局送信件的,个人买不起摩托车;有小汽车跑,都是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才能享用的,与平民百姓无缘。公共汽车不但少,而且也很不方...
生活水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_百度知道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急用!!!!最好有图片...谢谢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绯上质担?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快速增长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市居民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居民增收的渠道日益拓宽,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日趋合理。据调查,抚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7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09元,增长32.1倍,年均递增1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86元增加到2007年的4850元,增长25.1倍,年均递增11.9%。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发展历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78年至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摆在了重要位置,大量安置城镇就业人员,调整职工工资,从1978年至1983年,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米之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