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马拉松官网有没有残疾人组

[1/2] 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得主张景霞:全力以赴为家乡争光__中国甘肃网
主机:电信2号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残联新闻>>媒体摘要>>
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在星海城雕广场鸣枪开赛
  大连市残联6月18日消息:滨城六月风光美,八方来客迎盛会。6月17日,大连星海城雕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在这里隆重举行。  上午7点55分,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来自韩国、上海、河北、湖北、大连等国内外七支代表队共21名残疾人运动健儿手摇轮椅,率先出发,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序曲。他们用速度、激情去展示青春的魅力;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现时代的风采。比赛中,飞速行驶的轮椅组队伍使沿途群众驻足观看,人们纷纷向残疾人运动员招手致意。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大连队刘成明夺得男子轮椅组全程冠军,大连队李军和上海队沈聪分获二、三名;大连队张立新、刘洋、石瀛分获男子半程前三名;湖北队张婷、河北队周洪转、陕西队马静分获女子半程前三名。辽宁省残联副理事长任志伟,大连市残联理事长李扬等领导观看了比赛,并在赛后为取得前三名的残疾人运动员颁奖。  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的&"全日空杯"大连国际马拉松赛自增设了轮椅组比赛以来,深受国内外参赛代表队的欢迎。由于他们的参赛,给赛事增添了观赏性,是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马拉松运动,体现了人们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永无止境的追求,必将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建设和谐社会。来源:大连市残联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制作
中国上海临沂北路265号 邮编:200127 e-mail:shdisabled@上一篇:下一篇:
“幸福就是和你在一起”江西省第二届中华残疾人网相亲交友大会将于日甜蜜起航。江西省残联、中华残疾人网,残疾人基金会联合众多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搭建幸福舞台,属于你们的甜蜜婚恋
24小时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助残热线:400-&&邮箱:
地址:南昌市北京东路242号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深马首秀令人惊艳 未来可以办得更好---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C07版:体育·赛场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要闻·综合
第A03 : 要闻·视点
第A04 : 要闻·楼市
第A05 : 要闻·综合
第A06 : 时事/国内
第A07 : 时事·国际
第A08 : 商报眼
第A09 : 都市/聚焦
第A10 : 都市·综合
第A11 : 都市·热线
第A12 : 专题报道
第B01 : 财经/证券
第B02 : 证券·资讯
第B03 : 财经参考
第B04 : 第一现场
第C01 : 文化广场
第C02 : 阅读周刊
第C03 : 阅读周刊
第C04 : 文化时评
第C05 : 娱乐视野
第C06 : 万象
第C07 : 体育·赛场
第C08 : 体育/赛场
第D01 : 旅游/周刊
第D02 : 旅游
第D03 : 旅游
第D04 : 旅游
第D05 : 旅游
第D06 : 旅游
第D07 : 旅游
第D08 : 广告专版
深马首秀令人惊艳 未来可以办得更好
——专访田管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张永良
吴吉 舒桂林 张 蕾
这位市民赤脚跑完6公里。
深圳商报记者 吴峻 摄
一对情人跑到终点后,男友突然跪在路上向女友赠送戒指求婚,令女友感动得热泪盈眶。
深圳商报记者 陈锡明 通讯员 黄天肇 摄
一名选手身着“蝙蝠侠”服装参加比赛。新华社发
赛道两旁的热情观众。吴峻 摄
快乐长跑,装扮各异。 吴峻 摄
76岁的陈伯跑完全程,轻松自如,向热情的观众打出胜利的手势,挥手致谢。深圳商报记者 陈锡明 通讯员 黄天肇 摄
来自香港的许赞红坐着轮椅记录6公里跑的过程。
深圳商报记者 吴峻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最近几年,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在中国呈现井喷的态势。如今,深圳马拉松也全新亮相,让“马拉松大家庭”更加热闹。有人质疑,马拉松赛事有些太过密集,但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竞赛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张永良却说:“我们的赛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深圳马拉松第一届就如此圆满,它完全可以办得更好!” 赛事 还可以更多 2013年,马拉松选手们都很忙!参加本届深马的不少选手,都是不久前刚刚参与了上马、广马的角逐。如此密集的马拉松赛事,固然是跑友们的福音,但也有声音质疑:如此频繁举办马拉松赛事,是否合理? 对此,张永良的回答很干脆:“我们的赛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据统计,2012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是33场,2013年大幅增加后的数字也只是40多场。“你知道美国一年的马拉松赛事有多少吗?超过700场!加上一些群众性的长跑活动,估计这个数次会突破千场”,张永良还告诉记者,日本每年成规模的马拉松赛事都达到了六七十场,远远超过中国的数量,“所以,随着老百姓健身意识的觉醒和城市实力的发展,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潜力还很大。” 蛋糕 还可以更大 在张永良看来,马拉松赛事的真正获益者,是举办地的老百姓。“市民得到实惠,因为全民健身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而且,通过办马拉松比赛可以造就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体育精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马拉松赛事也是对城市形象的最好宣传。”张永良认为,马拉松赛事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座城市的名片。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兰州曾经在央视投放巨额广告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但效果并不理想。可是,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央视一转播,效果立竿见影。 除了看不见的社会效益外,张永良认为马拉松赛事还可以做成一个诱人的“经济大蛋糕”。“厦门马拉松已经办得很成熟了,有数字显示,马拉松在厦门举办的前后一个月,厦门的创收达到了7000万元。而他们的投入也就是1000多万元,收益相当可观。”张永良还透露,一个成功的马拉松赛事可以吸引大批拥趸,利益自然滚滚而来。“比如夏威夷马拉松,日本每年有上万人要飞去参赛,再加上随行的亲属朋友,每年有3万日本人因为一场马拉松来到夏威夷,因此而产生的住宿、餐饮、旅游消费可想而知。” 深马 还可以更好 正因为马拉松赛事“大有可为”,深圳马拉松应运而生。谈及第一届深马,张永良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各方面都是圆满成功的,赛事组织有序、保障周密、配合严谨,向全国展示了深圳的风采。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深圳的市民。我看到他们都很兴高采烈,像过年一样,幸福感洋溢。而且深圳的民办企业支持办赛,让赛事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对于一项全新的赛事来说,这些都是成功的。” 如果说有什么缺憾的话,张永良认为深圳马拉松的成绩还可以更好。“深圳今年有些下手晚了,国际上的好手早早做了计划,临时邀请就很难安排”,张永良说,一个顶尖马拉松高手每年只能参加两三场高水平角逐,因此在邀请运动员方面,需要“先下手为强”。“不过有了第一届的成功尝试,深马以后的成绩肯定会逐年攀升。”张永良对深马的未来信心十足。 各方·评价 深马: 跑了都说好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深圳终于有了自己的马拉松比赛,这可是我们深圳跑友盼了很多年的一件事”,深圳女选手樊凤娟8日难掩兴奋。作为跑友圈子里的名人,樊凤娟参加过不少马拉松赛事,但对于深马,她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就像是自家人,特别自豪”。 和樊凤娟相似的是,很多参加深马的选手都有过四处参赛的经历。与那些成熟的赛事项目相比,“初出茅庐”的深马虽然有些“稚嫩”,但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点——景色美,空气好,赛道特别漂亮。这一点,让参加6公里体验跑的前国脚李铁都直竖大拇指:“深圳城市干净、美丽,又年轻,特别适合通过马拉松的平台宣传推广。” 以深圳选手第一名跑完全程的斯国松,还特别提到了深马参与者的高素质:“北京马拉松爆出了选手随地小便的负面新闻,但在深圳,我可没看到这样的情景。这说明我们的选手素质高,也说明深马的服务细致科学。”据悉,深马共设立了380个移动厕所,这个数量比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都要多。而且从5公里开始,每2.5公里就设立移动厕所点,在密度和数量上都有所增加,解决了选手们的后顾之忧。 深马的诞生,不仅“造福”了珠三角的跑友,更让香港的跑友近水楼台。香港的马拉松赛事历史更久,也更成熟,但这丝毫不能阻挡香港的林先生与他的100余名跑友们来深参赛:“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多内地的跑友,气氛更好。而且深圳离香港那么近,对我们来说,多一项近在咫尺的高水平赛事,真是太幸福了!” 当然,刚刚诞生的深马还是个“小婴儿”,必定有着不够完美的地方。樊凤娟就指出,深马每2.5公里就设有一个饮水站,并在赛事沿途的25公里、35公里处设补给站,饮水站的数量足够多了。但是,每个补水点的细节处还有待提高。比如,取水处太过集中,当选手扎堆通过时会有些影响。而且,选手们习惯把杯中喝剩下的水浇到头上降温,但在深马的补水点,志愿者倒入杯中的水量都不太够。“要知道,深圳的气温比较高,选手们特别容易脱水”,樊凤娟8日一度出现口渴难耐的状况,不得不靠路边安保人员的“接济”才渡过难关,“我特别感谢那位安保人员,他看出我渴得厉害,就递给我一瓶水。但是这样的状况是不规范的,我希望我们自己的赛事能再周到一点、完美一点。” 评论 中国马拉松赛事何以井喷? 深圳商报体育评论员 舒桂林 看似高不可攀的马拉松赛事,最近几年在中国呈现“井喷”之势。2010年中国共举办12场马拉松比赛,2011年激增至22场,2012年达33场,2013将超过44场,每年都增加10场以上……这还仅仅是列入中国田径协会竞赛计划的正式比赛,未包括纯商业赛事。 马拉松由“冷”变“热”,与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自然要追求更加健康更有质量的生活。2013厦门马拉松吸引7.4万人参赛,2013上海马拉松吸引3.5万人参赛,2013北京马拉松赛吸引3万人参赛……如此庞大的参赛人群,足以证明马拉松或者说长跑爱好者人数之多。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关赛事应运而生也就不奇怪了。足球比赛再精彩,也只能是几万人坐着不动看22人比拼,而马拉松不问年龄、性别、背景可以全民参与,名次不那么重要,坚持到底才是胜利,更能体现体育精神与价值。 许多马拉松比赛也是城市“体育营销”的产物,发挥着城市名片的作用。一些中小城市毫不讳言举办马拉松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搭建一个自我展示、广而告之的平台。除此之外,城市之间或明或暗的竞争,也使得马拉松比赛成为你有了,我也得有的“身份”象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了马拉松,咱们城市实力也不差,怎么能没有?没有岂不是落后了? 马拉松比赛具有参与广泛、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也就使得商家、政府、中介机构等各方都有了积极性。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马拉松赛事,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赞助,走的是市场化运营模式,赛事之外,往往还有诸多公益活动和品牌推广活动,形成一个嘉年华式的良性循环。事实上,参加马拉松比赛几乎都是要收报名费的,少的要几十元,多的要好几百元,参赛人数动辄上万,这笔数额不菲的收入,足以解决赛事运营费用的大头。 数据显示,2011年仅世界各国田径协会在国际田联备案的马拉松赛就有2894场,其中美国789场、日本215场、德国658场、法国348场、英国375场、俄罗斯150场……可以预见,中国举办马拉松赛事的井喷之势仍将继续。 其实,何止是马拉松,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等近年来在中国都形成了热潮,赛事此起彼伏,归根到底,都是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结果。 记者·手记 无欢乐 不长跑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天不亮就起床,然后挤入上万人的队伍,自虐式地跑上三四个小时……听上去,参加马拉松比赛是项苦差事,但8日在深圳国际马拉松的现场,记者感受到的只有一个词——快乐! “我们就是自得其乐呗”,谈及自己别具匠心的设计,姜先生和廖先生笑了。这对活宝成了当天赛场上的大明星,因为他们每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玩偶服装,一个打扮成兔子,一个打扮成乌龟,演绎了一出真人版的“龟兔赛跑”。尽管厚重的行头影响了跑步的成绩,但谁在乎呢?站在6公里体验组的终点,两人被跑友团团围住,要求合影。至于他俩的“龟兔赛跑”谁笑到了最后,“乌龟”得意地说:“当然是我啦!” 既然是长跑爱好者的狂欢,没有点狂欢的气氛怎么行?除了“龟兔赛跑”,在现场记者看到的“名人”有——活佛济公、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阿凡达……这么多“老朋友”扎堆深马,快乐的气氛可想而知。所以,成绩和名次有什么重要?凡是完赛的选手都可以领到一块纪念奖牌,挂在胸前拍张照,每个人都是值得骄傲的英雄! 对于不少跑友来说,8日的深马特别值得铭记,因为他们在这一天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更因为下半生的幸福从此开始。在深马现场,有好几位跑完赛程的选手,摇身一变成了深情准新郎。完赛后的汗水还来不及擦干,就在现场众多观众的见证下,向女友求婚。半程马拉松终点,颜先生手捧一大束玫瑰花,向心爱的人表白:“我跑完了半程,希望人生的下半程有你陪伴……”一句话,说得女友张小姐心花怒放,更说得旁观者深深感动。跑马拉松的选手热爱健康,又值得托付和信赖,所以当天的求婚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哦! 76岁的老人陈国胜来了,顺利完成全程后他豪气得像个小伙子:“没什么,我可以做到”;“广州跳绳王”沙学平来了,别人是跑完全程,他则是跳绳跳完了全程;甚至有个外国小伙子没有报上名,本着“重在掺和”的宗旨,硬是跑完了半程,只为了“自我满足”……比赛有输赢,而快乐没高低。8日的深圳,因为马拉松,健康指数很高,快乐指数很高! 场外·花絮 残奥冠军相机为伴 不能跑步也有快乐 深圳商报记者 张 蕾 摇着轮椅,相机包夹在两腿之间,相机插在包里方便随时拿出来……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的终点线上,一位中年残疾摄影师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过去一聊,不得了,他竟然是两届残奥会的击剑冠军,家里收着4枚奥运金牌!听说过许赞红的名字吗?在香港可是大名鼎鼎哦! 许赞红十几岁时随家人从内地移居香港,21岁那年坐朋友摩托车时遭遇车祸,造成下半身截瘫。1996年他开始练习轮椅击剑并成为职业运动员,2000年在悉尼就夺得了男子花剑个人、团体两枚金牌和佩剑铜牌;2004年的雅典,他又拿到了2金2银。许赞红是脖子上挂着2008年北京残奥会男子佩剑个人银牌退役的,之后他开始玩起了摄影,驾着残疾人摩托环游中国、“天涯”发帖、给媒体投稿,他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精彩。 跟许赞红做自我介绍,他一听到我的名字就笑了:“你也叫张蕾?2004年雅典残奥会花剑男团决赛,我们中国香港队就是因为输给了中国队的张蕾,才丢了冠军的!”北京残奥会我也曾采访过中国男子花剑队的张蕾,一个相同的名字让我跟许赞红一见如故。 这次深马,许赞红拿到了摄影记者证,而且受邀参加摄影大赛,算是比赛现场最特殊的一位“正规军”。为了在终点找到最好的拍摄机位,他摇着轮椅跑前跑后,而且总是婉拒别人善意的帮助。“我都习惯了,不觉得苦”,当我问他有没有拍到什么好作品时,他笑着说:“回家后我会好好整理今天拍过的图片。重温拍摄的过程是很享受的,特别是发现好作品的时候。” @微言论 #2013深马#体育的魅力在于彰显自我,坚韧不拔,超越极限,永不放弃,让我们一起为参加2013深马的小伙伴们加油吧! @深圳交警 “喜欢的事不需要坚持。对我来说,跑步也无需坚持。因为跑步很舒服,听不听歌随意,想什么也无所谓。跑步是自己的事,有与内心对话的自由。对于马拉松,我觉得做到不遗憾就好,不设目标,享受过程。至于未来,我不知道会在哪里,反正肯定在路上。”@盖小远盖先生 5点起床参加深马,7点开跑,虽然只参加了迷你马拉松,气氛同样热烈,第一次在美丽的深南大道上肆意欢呼呐喊奔跑,整条马路上布满了欢动的橙色,各类团体服装Cosplay美女帅哥赏心悦目,就像过节似的,原来参加马拉松也可以如此欢乐。 @黄佳明 深马——神马!何不潇洒走一回。@猪怕撞 深马圆满落幕,接着迎接下周日的盐田国际山地马拉松,加油。@维嘉GG 深马开赛了!今年报名晚了没报上,明年早点报名,一定要参加一次。@知足常乐&&   听障选手比赛中  &  视障选手在伴跑员的陪同下完成比赛  第27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于5月10日举行。因此期间,正值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京举行,全国各地轮椅竞速项目马拉松运动员均要备战全国锦标赛,不能前来参加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比赛,经组委会批准,本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组项目比赛暂停举办,该项目比赛延期至2015年继续承办。本届残疾人盲人组和聋人组比赛按秩序继续参赛。  本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残疾人组参赛人数共计76名,分别由来自天津和大连的48名盲人、盲人伴跑员以及28名来自本地的聋人运动员组成,参加男女迷你马拉松项目的比赛。  马拉松是一项全民运动,更多的是为了参与,感受全民运动的那种气氛。组织好每一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残疾人组比赛都是中心年度的重点工作项目,全民参与、安全比赛是此次组织和参赛的工作重点,今年虽然工作任务相对减少,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并没有一丝的懈怠,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就布置赛会筹备工作,工作抓得早,真正做到人员整合,成立竞赛组、宣传组、医务组、保障组,合理安排人员、责任到人,确保比赛的有序顺利进行,最终,76名参赛选手全部完成了迷你比赛项目,取得了大会发出的纪念证书,通过此次比赛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了来,融入到社会大家庭里来。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月排行
QQ: |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马拉松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