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的尽头该怎么走下去。

新闻背景 “我委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宁夏科技馆实行对全区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建议》提案,如今已得到落实。截至目前,我区已有6.5万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参观了宁夏科技馆,人数是免费开放前的3倍。”1月3日,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本报1月4日02版) 科技馆免费开放,这是个利好消息,实践也证明,参观的人数是免费开放前的3倍。科技馆免费开放,这是最大限度发挥好科技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能,实现让更多人受益的目的。
其实,科技馆免费开放在国内早就有先例。自2008年5月起,江苏科技馆就对江苏地区公众免费开放;2008年9月,天津科技馆常设展厅开始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有多地科技馆推出有条件的免费参观措施,比如,中国科技馆和上海科技馆对儿童、老人及特定群体在特定节日实行免费,上海科技馆还为学生、家庭等人群提供价格优惠的会员证。
应该说,科技馆免费有一定的压力,毕竟要产生一定的成本,需要相当的知识、时间与经费的投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也需要成本投入。因此,免费开放之后会存在不少实际困难。但不管如何,免费开放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
笔者以为,科技馆免费开放能走多远,这取决于政府的投入。政府如果只是规定了免费政策,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是不可能走远的。另外,科技馆也要自加压力,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和兴趣。 王军荣/浙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这条路我该怎么走下去?_百度知道
这条路我该怎么走下去?
现给友打电经接总说忙我短信总敷衍我我起候面表情我刚认识候判若两我需要每都给发消息打电像喜欢我打电给
提问者采纳
既自都觉要打呢喜欢 再找缠都觉更烦喜欢值喜欢再寻找自情许远等呢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打1.行知道乎2.觉 尊重 没 手3.两起两情相悦单相思4.
也许她在等着你的一个什么解释。没人愿意这样,也许只是想你让她知道她在你心中的位置。祝你们幸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公益没有“天花板” 没有退休年龄
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王志云在特邀评审会上。青年报记者&贺佳颖&摄
  因为看到了职场的“天花板”,王志云在6年前,选择了全新的挑战,公益。6年里,她从最初的项目助理迅速成长为大机构的核心高管。有趣的是,进入公益领域后,她不再做职业规划,因为在公益里没有“天花板”,选择了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青年报记者
  就在今年6月,王志云辞去了在恩派其他所有的职务,包括屋里厢的总干事,选择全心投身联劝担任秘书长。
  12:00
  评审会前准备
  “我们因何暴走?因为理想,因为爱情,因为信念,因为了解。无论我们的地位有多么悬殊,我们的财产有多么悬殊,我们无非都是一样在路上行走。”2013年,联劝发起了第四届“一个鸡蛋的暴走”,在报名人数、关注人气双双刷新的同时,筹款额也再度创新高。
  在欣喜地望着432万元这个数字时,王志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之后的工作会变得轻松,反而更忙碌。因为基金会要考虑如何将这笔筹进来的钱更好地用出去。“432万元的善款,除了用于资助一个鸡蛋的项目,我们还计划将256万善款和去年17万余元的善款余额用于2013年度新项目的资助。”
  从3个月前,联劝就开始向全国征集儿童类项目,陆续收到135份民间公益机构的儿童项目申请书,并从中初选了25个优秀项目。但还需要从中选择15个直接资助项目,该怎么选?让谁来选?于是有了这场特邀评审会。
  这一场评委全由较资深的公益顾问代表组成。王志云早早就来到了评审会现场做准备。每个评审的名牌前都放着字典一般厚的评审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王志云在事前都过目了一遍,有的还反复修改了几次。讲究“细节是魔鬼”的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改大家的作业”。
  “对外发布的东西,即使有一个错别字,给别人的感受也会非常不好。”王志云笑着说,有段时间她被同事称作“扫描仪”,扫两眼,就能看到哪个标点符号位置不对,哪里多空了一格,哪里有个错别字。“
  13:00
  特邀评审会开始
  8名来自高校、企业、媒体等公益顾问悉数到齐,再加上3名联劝的团队代表,特邀评审会的11人评审团组建完毕。“大家好,我是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秘书长王志云。”
  其实对很多“圈内人”来说,王志云更为人知的一个身份是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的总干事,而她在联劝和屋里厢所属的恩派中,还担任了人事、财务、业务拓展等多个职位的负责工作。“还记得6年前刚接触公益,从一个项目助理做起,转眼已经6年过去了。”
  6年前,有着8年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集团从业经验的王志云无意间得知恩派在招人,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王志云怀着新奇和挑战,从商界“跳槽”到公益领域。很多人难以理解王志云的选择,但她说自己厌倦了拿着高薪却看得到“天花板”的生活,想在新的领域寻找发展机会。她清晰地记得,面试谈到薪水问题时,恩派创办者吕朝直接把电脑屏幕转向她,上面显示的薪资标准少得让她有些吃惊,但想要一试的愿望还是让王志云义无反顾地投身进来,而且“一做就喜欢”。
  然而,当自己的“公益工龄”到达第6个年头的时候,在众人眼里干练出色的王志云感觉“庠”了一下。就在今年6月,王志云辞去了在恩派其他所有的职务,包括屋里厢的总干事,选择全心投身联劝担任秘书长。
  “职务太多,对于团队本身也不太好,即便是一个存在了五六年的组织,团队还是在不断成长的阶段中,每个业务团队都需要业务主管能倾注相对的专注给到这个团队里的成员。我曾经一度有16个直系下属,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很好地去兼顾团队成员的成长,而团队感又是对公益组织发展很关键的要素。”
  14:00
  面对质疑修改规则
  评审会的进行并没有王志云想象得那么顺利。当第一轮打分结果出来后,15个资助项目基本有了排名,但不少评审对这一结果产生了争议。到后来,甚至有评审直接质疑起了15个资助项目的评审规则存在缺陷,提议重新修改评审规则。
  经过众人的商议,大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评审方案,需要在场投票表决是否同意采用新的评审方案。11人投票,11票赞成,王志云也举起了手。
  对于评审对项目评审会规则的质疑,王志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反而是以敞开的态度接纳了众人的修改意见。“这样很好,大家对规则做讨论也是对的。对于我们来说,既然要做特邀评审会,那么把设想提出来后,还是希望能和大家有一个讨论,因为通过集思广益来形成的东西才可能是最优的方案。”
  原本计划三点结束的评审会,最终延后了两个半小时才落幕,15个资助项目通过四个半小时的讨论、商议最终被挑选出来。但无论是王志云和评审们似乎都不觉得累,结束之后仍然在闲聊公益,探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只要大家抱着共同成就一件事的心态,就可以坚持一直走下去。”
  公益是什么?从字面意思来看,公益就是有利于公众利益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这样。它必须以利他导向为主,能够去推动某些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一定不是简单的好人好事,而要看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是为了自己,那即便他做的事是好人好事,也未必符合这样的一个标准。不是说利己不好,这只是一个排序的问题。
  ――上海公益发展事业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
  人物点睛
  拥有8年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集团的从业经验,但王志云在2007年选择一切从头学起,从商界“跳槽”到公益领域。在恩派从业6年,从项目助理,渐渐成长为恩派的核心高管。担任过屋里厢的总干事,并肩负恩派的内部管理职责,今年6月起,全心投身联劝,担任秘书长一职。
  问:你曾经说在职场上看到“天花板”所以选择离开,那么现在在公益行业中从业6年,你是否也感觉到了“天花板”的存在?
  答:一件挺奇怪的事情是,我好像在进入公益圈后就不太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了。我对我们团队的人是这么说的,这个行业是一个太朝阳的行业,如果你愿意坚守,那么假以时日,每个人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是没有退休年龄这种说法的,甚至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做到你做不动为止。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只要这件事情是大家觉得我还愿意关注和投入的,那就好了。对于公益而言,其实有做不完的事情,就算做到满头白发,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不像以前在公司,在年末还会考虑明年的职业发展方向。而公益,你选择一条路,就一直走下去呗,看你自己愿意坚持多久。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凡事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做好。
  问:人们都说这几年是中国公益事业迅猛发展的时机。那么你觉得是恩派、屋里厢、联劝赶上了这个好时机,还是你们带来了这个好时机?
  答:实事求是地讲,我觉得我们的运气比较好,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确实跟我们的机遇有关。当然很关键的是,要能够把握住这个机遇。当这个机会出现时,我们至少有能力把握住了,而且能够从对一个机会的把握,演变出对很多其他机会把握的能力。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的结合。现在回过头去看走过路,我觉得挺值得的。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我会觉得,机会还是很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条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