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将军存在欺诈行为,相信吗,请赐教?

&&&&&&&&&&&&&&&&
/ 戴高乐 
国家危亡岂彷徨,匹夫有责勇承当。 庄严召唤如火炬,光复法国举刀枪。  1940 年的 6 月,是一个熬人的 6 月。就在法国内阁就战降问题斗争最激 烈的时候,戴高乐找到一个机会问雷诺是否真要求和。雷诺答道:“当然不 是!但是,我们必须让英国人震动一下,以便取得他们更广泛的合作。”之 后,戴高乐闷闷不乐地返回自己的住地。这时雷诺向罗斯福总统发去电报, 呼吁美国出面斡旋,以免法国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在这段时间里,戴高乐焦急如焚,吃睡不宁,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愤慨之下,他打算脱离这个失败的政府。他起草了一 份辞呈,但还没有来得及递交,就接到内务部长乔治·芒代尔的一封信。芒 代尔是仍然主张打下去的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他获悉戴高尔打算辞职, 便十分严肃地加以劝阻。他说,戴高乐如果辞职,就将失去为法国服务的最 后机会,这是投降派们所乐意看到的。现在采取行动或许还为时不太晚,政 府还可以作出迁往阿尔及尔的决定。戴高乐被打动了,同意再等等看。他后 来承认芒代尔的劝告是非常宝贵的。6 月 12 日,戴高乐参加了法英两国领导人的紧急会晤。在举行会谈的时候,法国众议院议长爱德华·埃里奥和参议院议长让纳内在隔壁休息室等候 消息。会谈后,雷诺陪同丘吉尔和他的随行人员穿过休息室。这两位议长慷 慨陈词,力主法国血战到底。通往庭院的过道挤满了人,但戴高乐身材高大, 特别引人注目。丘吉尔用法语低声和他打招呼,称他是“应运而生的人”。 到了 6 月 14 日,局势进一步恶化。法国领导人开始了又一次长途跋涉, 目的地是波尔多。这一次比前一次更令人沮丧,道路也更加拥挤不堪,败兵、 难民络绎不绝,秩序十分混乱。雷诺剩下的那点权力正在迅速瓦解。在他的 高级阁僚中,全力支持他的只有芒代尔一人。贝当这个庞然大物给斗志涣散 的内阁罩上一层优郁的阴影,魏刚唯一的愿望就是停战,而失败主义影响则 几乎无孔不入。当时这伙民族败类,正像蛀虫一样腐蚀着这个非常虚弱的法 兰西领导集体。与此同时,雷诺的情妇德波尔特夫人也闯进了法国的历史。 她一直闹着要雷诺停战,在她看来,那是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事情。斯皮 尔斯将军写道:“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哪个女人的双眼射出过像她那样憎恨的 目光,她扫视我们时,目光就像镰刀挥过。我心思,这个女人一无动人之处, 唯有她在英国人面前摆出的那副丑相还惹人注目。”就是这个风骚的女人,在关键的时刻,也充当了希特勒的“第五纵队”,起了瓦解军心的作用。 面对着丑恶的群体,戴高乐十分憎恨,到了波尔多后,还进行了最后一次努力,想迫使雷诺答应采取一些有利于在海外继续战斗的行政措施。他对 总理说:“我曾竭尽绵薄协助你,但那都是为了战斗。我决不同意求和。你 要是呆在这里,就会遭到失败而葬送你的一切。我们必须尽快迁往阿尔及 尔。”雷诺答应坚持抗战,并同意把政府迁到非洲去。戴高乐对此十分高兴, 他说:“那么我得马上亲自到伦敦走一趟,作为你的特使,设法请英国人协 助解决运输问题。要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坚持就是胜利!”  谁知当 6 月 16 日晚 9 时 30 分,戴高乐乘机返回波尔多时,大局已定, 无可挽回了。他的助手告诉他,雷诺已经辞职,勒布伦总统已召请贝当元帅 组织政府。这只能意味着投降。戴高乐怒火中烧,他毅然决定第二天早晨离  开法国。他恨贝当,恨魏刚,同时也恨雷诺的软弱!他想,天塌下来,有地 顶着,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战斗下去!  为了预防局势突变,他已经采取了一个稍越出常规的行政措施,这就表 明了他继续战斗的决心已经下定。还是在伦敦的时候,这位国防与陆军部副 部长就超出职权范围,电令预定驶向波尔多的法国轮船“巴士德号”改变航 向,驶往英国港口。这条船上装有从美国运来的 1000 门 75 毫米大炮、数千 挺机枪和大量炸药。这样,这批军火没有落到德国人手里,而重新装备了从 敦刻尔克撤回的英国远征军。  戴高乐在飞离法国的前夜,还去看望他那位失败了的总理,雷诺由于绝 望和失眠,显得萎靡不振。这位富有才智的总理大臣,当初相当坚决,但此 时已毫无斗志。最近一连串事变的巨大压力,加上那些怯懦成性的同僚对他 的背弃,使他的意志丧失殆尽。现在再也不能对他寄予任何希望了。不过, 雷诺最后还是帮了戴高乐一次忙。他听说戴高乐决定去英国,就从秘密款项 下支了十万法郎给戴高乐。第二天,6 月 17 日上午 9 时,戴高乐在斯皮尔斯 将军和德库塞尔中尉的陪同下,飞往英国,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戴高乐初来伦敦,感到自己非常孤单,一切都被剥光了,就像面对着一 片茫茫的大海,后退已经不可能了。在他面前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继续战 斗。戴高乐已经破釜沉舟了,但是,如何战斗呢?在什么范围进行呢?要走 到什么目的地呢?许多人认为,在那些日子里渡过海峡的一小群法国人,想 的只是组成一支辅助部队,来帮助正在战斗的不列颠帝国。但戴高乐却怀有 崇高的目的,法兰西山河已经破碎,民族存亡未卜。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 精忠报国,救亡图存。大国之中如果只有法国放下武器径自退出世界大战, 这对他说来是无法接受的。一想到战败的法国最后竟要靠外国军队来拯救, 他就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只有一些法国人继续战斗是不够的,应该使法国 作为国家重新投入战斗,并最终要取得胜利。对戴高乐来说,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他虽然信心十足,目光远大,富有胆略,但也意识到任重而道远。他要攀登一座座的险峰,要涉过一道道 激流。他知道,敌人势盛力强,而且很快就可以利用业已沦陷的法国的官方 机构,使它俯首听命,为之效劳。法国已经四分五裂,许多人毫无斗志。戴 高乐此时还是无名之辈,实际上子然一身,既无部属又无组织,毫无威望可 言。说实在的,除了他本人的意志和品格而外,他唯一的便利条件,就是英 国首相丘吉尔愿给他所代表的法国提供继续战斗的机会。经过反复考虑,戴高乐认为当时首要的工作是升起国旗,宣布奋斗目标,号召人民起来战斗。6 月 17 日下午,戴高乐要求使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发表 讲话。丘吉尔慨然允诺。两人商定等贝当向德国人求和之后进行广播。当晚 传来消息说,贝当已经要求停火。第二天,6 月 18 日下午 6 时,戴高乐来到 布什大厦的播音室,坐在麦克风前开始了他对法国的首次广播。那是一个历 史性的时刻。事实上,从那时起,戴高乐就成了法国的战斗旗手,成了举世 闻名的反法西斯英雄。他的讲话震撼人心,激励着法国人民进行战斗。广播 全文如下:许多年来指挥法国武装力量的领袖们,已经成立了政府。 这一政府断定我国军队失败,已经开始和敌人进行文涉,以便停止敌对行动。完全可以肯定,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天空,我们过去和现在都被敌人的 机械化部队压倒。迫使我国军队撤退的是德国人的坦克、飞机和战术,而远远不是我们人数不足。正是德国的坦克、飞机和战术提供了突袭的因素,才 使我国的领袖们落到现在这种不幸的境地。  但这是最终的结局吗?我们是否必须放弃一切希望呢?我们的失败是否 已成定局而无法挽救了呢?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不,决不!  我是根据对于事实的充分了解在说话,我说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我请 求你们相信我。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终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  因为,你们要记住,法国不是孤单的。它没有被孤立。在它的后面是一 个广大的帝国,并且它还可以和大英帝国结成同盟: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 正在继续斗争。和英国一样,法国还能够毫无保留地利用美国的取之不尽的 资源。  这场战争并不局限于我们这个不幸的国家。法国之战没有决定斗争的结 局。这是一场世界大战。错误是犯过的,曾经有过迟延和说不尽的苦难;但 是,事实仍旧是,我们来日粉碎敌人所需要的每一件东西依然在世界上存在 着。今天我们被机械化实力的无情力量击败了,但是我们还能瞩望未来,更 加强大的机械化实力将给我们带来胜利。世界的命运还有待决定。  我是戴高乐将军,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在英国土地上和将来可能来 到英国上地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我向目前在英国 土地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土地上的军火工厂的一切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 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同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本人也发表了一个十分出名的讲演。他回顾了 法兰西战役,预见不列颠战役即将开始,并且大声疾呼:“让我们承担起我 们的责任,让我们英勇奋战。这样,如果不列颠帝国和英联邦存在 1000 年, 人们仍然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戴高乐和丘吉尔两人的讲演曾使过去一代的听众和读者热血沸腾,情绪激昂。戴高乐广播完这篇讲话,他内心感到,他和波尔多政府和军队的关系 已经结束了。他已经年近半百,又开始了冒险生涯,就像一个人被命运抛出 来,失掉了一切依靠一样。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开始进行这一史无前 例的事业以后,我有责任首先确定,没有比我更有资格使法国和法兰西帝国 回到斗争中去,当时停战协定还没有生效;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们还是渴 望波尔多政府在最后的时刻会选择战斗的道路,我们必须加以鼓励和争取。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 17 日下午刚一到伦敦,马上就打电报给彼尔多,表明我愿 意继续效劳,在伦敦进行前一天开始的关于从美国运来战争物资问题、德国 俘虏问题以及迁往北非的问题的谈判。”  波尔多对戴高乐的回答是一个命他马上回去的电文。为了争取魏刚,劝 他继续抗战,6 月 20 日戴高乐还给这位总司令发了一封信,请他来领导抵抗 运动,希望这位将军离开法国本土,到海外继续战斗。后来得知,魏刚在投 降过程中,已给自己安上了“国防部长”的头衔。戴高乐这封信几个星期之 后又给退回来了。6 月 30 日,所谓“法国大使馆”又转来了一项命令,叫戴 高乐到图卢兹的圣米歇尔监狱去投降,交战争委员会审判。这个委员会起初 判戴高乐一个月徒刑,后来由于魏刚的坚持,把戴高乐缺席判决了“死刑”。 戴高乐虽然发表了广播讲话,但他所处的地位却非常虚弱。虽然他的讲 话充满着激情,但听的人并不那么信服。他们怀疑一个不知名的新提拔的年 轻准将能领导法国人民进行抗战,更怀疑他在国外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能建立  一支强大的反法西斯武装。不过。他总算已经宣布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 他要作出最后一次尝试,看看被他留在海峡彼岸的那些人心中是否尚存抵抗 的星星之火,并试探一下海外的法国头面人物的态度,6 月 19 日,他曾打电 报给北非总司令兼摩洛哥总督诺盖将军,如果他拒绝投降,他戴高乐愿意在 诺盖的麾下效劳。那天晚上,戴高乐又一次代表法国在广播中发出呼吁:“一 切仍有武器在手的法国人,继续抗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放下武器、撤 离军事阵地,或同意把属于法国的任何一片领土交给敌人控制,都是对祖国 的犯罪。”  6 月 24 日,戴高乐又一次向诺盖将军发出呼吁,同时向地中海东部地区 总司令密特奥塞将军和高级专员皮奥先主以及印度支那总督卡特鲁将军发出 了类似的电报。电文内容是一样的,即戴高乐正在筹建一个法兰西民族委员 会,以协调所有抗战组织的行动,要求收电人参加这个委员会。过了三天, 戴高乐发现法国驻突尼斯总督佩卢东的一次讲话,有抗命拒绝投降的迹象, 便也给他发出了邀请参加拟议中的这个委员会的电报。但是所有这些人,没 有一个人对戴高乐的呼吁作出反响。这些殖民地的总督们,认为戴高乐只不 过“是一个野心勃勃、追名逐利、不久以前才被临时提升上来的准将”,他 在官场中“唯一足以挂齿的经历只是在已经下野的雷诺内阁中担任过国防和 陆军部次长而已”。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在那些令人焦虑不安的日子里,只 有少数人与戴高乐观点相同,认为政府一旦投降就丧失了一切权利,而大多 数人对贝当政府的合法性并没有认真地提出过疑问。这些高级的旧官僚基于 陈腐的等级观念和法统思想,确实感到自己有充分理由保持沉默。但是过了 不久,这些人都服从了贝当和魏刚的号召,同意停战协定。唯有印度支那总 督卡特鲁和索马里兰海岸军队的指挥官勒让蒂约姆将军坚持抵抗。但他们都 被撤换了,他们的部下也没有怎么支持他们。这时,英国人也为振作法国的抵抗精神而努力,但与戴高乐一样毫无成效。6 月 25 日,丘吉尔派遣新闻大臣达夫·库珀到拉巴特去,想和出走的前 内阁大臣芒代尔取得联系,或许还想影响诺盖将军,使他能与在伦敦的法国 人共命运,但是,诺盖不让他们和芒代尔接触,并且拒绝接见他们。英国驻 北非的军事联络团团长狄龙将军也被要求离开阿尔及尔。如果说英国人曾经 希望动员一个更有名气或更有代表性的法国人士来领导法国抗德事业的话, 这种希望正在消逝。6 月 23 日,英国政府宣布,他们不能再把波尔多政府看 作一个独立国家的政府,因为它已完全屈从于希特勒,丧失了代表自由法国 公民的一切自由和一切权利。同时声明:“英王陛下政府注意到组织临时法 兰西民族委员会的提议,该委员会将充分代表决心进行战争以履行法国的国 际义务的独立的法国人民,英王陛下政府宣布,它将承认这一临时的法兰西 民族委员会,并且只要该委员会继续代表一切决心与共同敌人战斗的法国 人,它将就一切与进行战争有关的事项和该委员会来往。”  法国的崩溃震惊了全世界。全世界的人民都惊心怵目地看着这个伟大明 星的殒落。作家查理。摩根的诗和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文章也曾使许多人 流出热泪,但各国还是很快就承认了既成的事实。无疑,所有与轴心国家作 战的政府,都从法国召回自己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坚持抗战 的戴高乐的一种支持,没有宝剑就没有法国。面对着接二连三的挫败,戴高 乐加紧为自己建立一支战斗队而努力。这时,大约有十万吨法国船舶到英国 港口避难,船上至少有一万名水手。此外还有几千名在比利时负伤的士兵正  在英国医院里逐渐康复。这些士兵和水手中的大多数人一心想回家,因为在 他们看来,战争已经结束了。贝当政府的命令就是这样说的,绝大多数人都 乐于从命。英国当局把白城体育馆借给戴高乐,作为志愿人员集合的地方。 但在 6 月 18 日的召唤广播后的一个星期,才只有几百人集合到自由法国的旗 帜之下。在英国方面,除了丘吉尔本人和斯皮尔斯将军外,与戴高乐打交道 的大多数人,始终对他持怀疑态度,不愿与他合作。  但是,在困难面前,戴高乐并没有低头,更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正义 的事业一定能胜利。6 月 29 日,他去利物浦附近的特伦特姆公园活动,那里 驻扎着阿尔卑斯山轻步兵师。他经该师指挥官同意,招募了外籍军团第十三 旅两个营的大部分,200 名阿尔卑斯山步兵,一个坦克连的三分之二以及一 些炮兵、工兵和通讯兵。几天之后,两艘潜艇和一艘巡逻艇宣布拥护戴高乐。 驻在圣阿塔恩的几十名飞行员后来成了自由法国空军的核心。  这时,每天都有志愿者到英国来。他们大都来自法国,有些是乘最后的 班船离开的,有些是弄到一只小船之后逃出来的,还有些则是克服重重困难 通过西班牙逃来的。他们如果被警察抓住,就会被关进米朗达集中营。有些 飞行人员掌握着飞机,没有让它沦入维希政府的控制,并且设法飞离北非而 到达直布罗陀。有些商船的海员抓住出航的机会就会开出法国港口,或者甲 小船逃出来,如“卡博·奥尔摩号”就是这样。他们都要求为法国的独立和 解放而战斗。6 月末,有一个渔船队到了康威尔,把塞翁岛上所有能行动的 人都带到戴高乐将军的营地来了。这些青年志愿战士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 戴高乐反法西斯战士们的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与海外的联系也加强了,每 天都收到成千上万封的信件,大大提高了戴高乐在海外的声誉。正当戴高乐的抗战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忽然有一件令人悲愤的事情阻遏了这一潮流。7 月 3 日,英国舰队突袭了停泊在米尔斯克比克的法国舰队, 给英法关系和反法西斯事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法国沦陷以后,丘吉尔最担 心的问题之一是法国舰队的命运。法德停战协定第八条规定,法国舰队应在 德国或意大利的监督下退役并解除武装。诚然,在同一条款中,德方宣称, 他们无意在战争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这些舰只。但是,从希特勒的 以往作为来看,这一诺言既不可信,也毫无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毅 然决定必须摧毁或夺取法国舰队,或者使之失去战斗力。当时,这支强大的 作战力量正散泊在英国、地中海、非洲和马提尼克等地的港湾内。7 月 3 日 清晨,英国以占压倒优势的兵力突然袭击停泊在茨茅斯和普利茅斯的法国舰 艇,俘获战列舰两艘、轻巡洋舰 4 艘、驱逐舰 8 艘、潜艇若干,以及大约 200 艘小型舰只。唯有大型潜艇“苏尔古夫号”进行了抵抗,双方各死一人,三 名英军受伤。当天,在米尔斯克比尔海军基地附近的奥兰,法国海军上将让 苏尔拒绝了英国的最后通牒。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从“皇家方舟号”上起 飞的飞机炸毁了战列舰“布列塔尼号”,“敦刻尔克号”搁浅了,战列舰“普 罗旺斯号”冲上了沙滩。“斯特拉斯堡号”被击伤,但同从阿尔及尔开来的 几艘巡洋舰逃到了土伦。  7 月 4 日,丘吉尔向下院报告了米尔斯克比尔行动的经过,议员全体起 立,朝野党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丘吉尔显然对这种显示其无情打击力量的行 动感到自豪;然而,戴高乐从报纸和广播中获悉这一消息时,好像突然被人 打了一闷棍似的。他觉得这并不完全是出于正当的保障安全的动机,而且还 由于“多年海上竞争的积怨、法西斯战役开始后日益加深的不满以及因维希  政权缔结停战协定而爆发出来的愤恨”。戴高乐在回忆录中赞扬了英国新闻 大臣达夫·库珀,说库珀“极为明智地”让他在 1940 年 7 月 8 日向法国人民 发表广播演说,表达了他的看法。他在演说中谴责了这个“可悲的,可恶的” 行动,同时又吁请人们谅解英国人。他说,有朝一日德国人无疑会用法国军 舰来打击英国和法兰西帝国。因此,“把它们毁掉还是上策”。不管怎么说, 这个事件,对于战斗的法国刚刚萌芽的希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许多军人和 平民,本来打算参加到戴高乐这边来,这时都跑掉了。此外,北非法兰西帝 国各行政当局以及保卫帝国的海军与陆军的态度,大部分都由犹疑变成反对 了。维希政府当然下会不尽量利用这一事件。其后果对于戴高乐争取团结非 洲肯定是十分不利的。  然而,戴高乐还是以顽强的毅力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7 月 13 日,他宣 布说:“法国同胞们!请认清这一点,你们还有一个战斗的队伍存在。”7月 14 日在齐集白厅的深为感动的群众中,戴高乐检阅了这支拥有 7000 多人 的队伍,并率领他们在福煦元帅的像前献了三色花圈,7 月 21 日,有几千飞 行员参加了鲁尔区的轰炸。戴高乐宣布自由法国重新投入战斗了。8 月 24 日, 英王乔治六世,前来检阅了这支队伍。人们看到这支队伍,就看到了法国的 未来和希望,并相信它会在战斗中日益发展壮大!战斗的法国在苦难中挣扎,在战斗中成长。热情的言论从法国大量涌来。许多诚挚的人们用极巧妙的方法,有时就是通过检查者本身,把信件和其他 邮件寄给戴高乐他们。其中有一件是 7 月 14 日在星形广场拍的一张照片。上 面写着那一天德国人到了那里以后,有一群男女在无名将士碑周围沉浸在悲 哀里。7 月 19 日,他们把这张照片寄来,并且写了这样几句话,“戴高乐! 我们听到你的话了。现在我们在等待你!”另外一张是路过的人献满了鲜花 的坟墓。这就是戴高乐母亲的坟墓。她在 7 月 16 日向上帝奉献了她的苦难, 祈求挽救法国和庇佑她的儿子的使命以后,就在班朋死去了。戴高乐他们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期望,坚韧不拔,英勇向前!正是:精忠报国,救亡图存;任重道远,绝无反悔。欲知后事如 何,且看下文分解。第十三章 开拓非洲艰苦备尝搞武装,抗战红旗非洲扬; 有朝一日得反攻,人心向我慨而慷。  戴高乐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非洲。法兰西帝国 在非洲有众多的殖民地,而且非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来反攻时,这里 可以作为解放欧洲大陆的跳板。  在早些时候,戴高乐就曾经希望在法兰西帝国会爆发一场反德大起义, 这种希望几近实现,结果却成了泡影。在北非,诺盖将军抵制媾和达三天之 久,但在 6 月 25 日却接受了停战。在印度支那,卡特鲁将军坚持反对投降, 但却同意让维希政府委派的总督来接替他。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皮奥总督和 密特臭塞将军一直到 26 日才接受停战,密特奥塞将军的参谋长德拉米纳上校 则更为坚决。他设法使科潘斯克将军指挥的波兰旅越过边界进入英国委任统 治地巴勒斯但。德拉米纳打算更进一步,组建一支法国义勇军,但是英国中 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显然担心这种别树一帜的做法会招致麻烦,得不偿失, 因而拒绝让德拉米纳使用开罗的各种设施。结果,驻扎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 六万维希部队中,投效自由法国的只有数百人。至于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由 海军上将戈德弗鲁瓦指挥的舰队,只有六名军官、二三十名准尉和水兵投靠 戴高乐。虽然戴高乐招兵买马的工作困难重重,但他的号召还是感动 了一些有识之士,例如卡特鲁将军就从西贡前来听候他的吩咐。当卡特鲁 9 月来到英国 的时候,戴高乐已去非洲。卡特鲁巧妙地拒绝了英国内阁的建议:希望他能 取代一位若明若暗、不合适的准将的建议。英国内阁的那些建议,权衡过这 位可爱而闻名的上将在中东所起的作用。同时,勒让蒂约姆将军、德拉米纳 上校、达尚利尔海军少校、布洛赛少校、德奥特克洛克上尉都先后前来报到。 戴高乐在圣西尔的老同学贝图阿尔,从挪威率领外籍军团的一个旅在伦 敦登陆。他重返摩洛哥时,留下了外籍军团的半个旅,由马赫林·凡纳莱指 挥,另由柯尼希上尉和德瓦弗兰上尉从旁协助。后者用巴黎的一个地铁站的 站名“帕西”作为化名,为他创建的情报网全体人员树立了榜样。6 月底, 从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伦敦投靠戴高乐的还有一位奇怪的人物,他是米塞利埃 海军中将。戴高乐的传记作者让·拉古都尔说:“这位海军将军像他的头目 达尔朗一样热衷于政治,他那动荡不定的生涯充满了陷阱和冲突,也闪烁着 光芒,后来他从伦敦转往圣皮埃尔岛和米克隆岛及阿尔及尔时依然如故。” 至于“非军事人员”前来参加戴高乐运动的倒是络绎不绝。勒内·普利 文、卡森教授、乔治·鲍里斯、皮埃尔·奥利维埃·拉比、让·奥贝尔雷、 让·马兰是戴高乐将军的第一批非军事人员伙伴。6 月 30 日莫里斯·舒曼来 到,夏尔·戴高乐以《今日时报》老友的身分亲切接见他。15 年后,这位“人 民共和运动”的领导者,在《真实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自由法 国领袖在伦敦第一次同他会晤时,向他讲的那些令人信服的而又催人奋进的 话:“如果希特勒要来伦敦,他也许早已来了;我认为俄国将先于美国投入 战争,不过,苏美两国都会介入战争。希特勒想的是乌克兰,他征服不了俄 国,而这将是他失败的开始。法西斯的侵略会激起全世界愈来愈多的国家和 人民的反对。我们暂时虽说还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 的事业一定胜利。法兰西这个国家一定在我们手里重新获得解放而进一步发扬光大。”听到这些言论,当时谁不甘心当个戴高乐主义者呢? 戴高乐的外交活动也逐步取得进展,英国政府承认他是“自由法国的领袖”。8 月 7 日,丘吉尔和戴高乐之间开始交换信件,并达成一个协议。在 该协议中,英国首相对戴高乐关于组成一支法国志愿军及其使用条件的建议 表示赞同。丘吉尔在当时关于该决议致戴高乐的一封密函中明确指出,如果 他公开作出许诺,保证“充分恢复法国的独立和伟大”的话,那么这种说法 是“并不涉及领土边界的”,也就是说,并不完全确保法国对其海外殖民地 将来的所有权。但是,“我们将更好地作出努力。”戴高乐对这一答复并不 完全满意,他在致丘吉尔信中干脆指出:“我希望事情的发展,将有一大使 英国政府以较少的保留考虑这些问题。”戴高乐在对外关系,在涉及帝国利 益的问题上;一开始就表现了一个“高大的强硬者的形象”。  为了尽快打开非洲的局面,8 月 2 日,戴高乐派勒让蒂约姆将军,带了 为数不多的迫随者,前赴“非洲三角”的索马里半岛开辟工作。尽管北非法 兰西帝国仍在追随贝当政府,但在西非和赤道非洲,整个局势对戴高乐来说 似乎较有希望,从那些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地区,人们给戴高乐将军写来 了许多鼓励的信件。  在喀麦隆和乍得,掀起了最强烈的反投降浪潮。在法国委任统治地喀麦 隆,人们立刻意识到,要是德国获胜,这块殖民地就会重新落入德国人的手 中。尽管布律诺总督不愿表态,但在公共工程局长莫莱尔领导下,成立了一 个行动委员会,宣布支持戴高乐,在乍得,被戴高乐称为“热情的法国黑人” 的费利克斯·埃布埃总督有许多理由反对希特勒,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 对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深恶痛绝。埃布埃表示他随时准备公开声明支持戴高乐。  法属非洲其他地区的反应不是模棱两可,就是令人泄气。法属刚果总督 布瓦松起初反对投降,但当他从布拉柴维尔调往达喀尔,升任更力重要的法 属西非各领地的高级专员时,态度大变,倒向维希那边去了。在乌班吉(现 称中非共和国),人们是赞成抗战的,但是需经布拉柴维尔方面的同意,看 起来不大可能采取什么行动。加蓬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但沉默中很可能怀 有敌意。戴高乐决定因势利导,派得力干部前往非洲开辟工作。出发之前,他们认真分析了那里的形势,打算先从形势有利的乍得、喀麦隆和刚果等地着手, 而把比较麻烦的达喀尔问题留待以后再解决。首批前往的有普利丈、帕朗少 校、勒克莱尔和戴高乐的内阁总管埃蒂埃·德布瓦兰贝尔,第一站是乍得的 拉密堡,在那里,他们将会见埃布埃总督,设法使乍得归附自由法国,然后 到杜阿拉去帮助莫克莱尔和他的行动委员会发动计划的”政变”,使喀麦隆 倒向戴高乐。将军确信,乍得和喀麦隆会站过来,可是赤道非洲怎么办呢? 他认为最适宜于派到那里去的人是德拉米纳上校。此人刚从地中海东部地区 脱险,正在开罗,给他的任务是拿下这个行政区的首府布拉柴维尔,那里的 政权机构不仅控制着法属刚果,而且也控制着刚果、乌班吉和加蓬等几个毗 邻的殖民地。戴高乐派出的这五位年轻人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没 有流一滴血。到 8 月底,乍得、喀麦隆、刚果和乌班吉都站到戴高乐方面来 了。这是法国反法西斯战士们获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就在此前后,戴高乐又获悉卡特鲁将军即将从印度支那前来伦敦,因而 喜出望外。他本人由于准备去非洲,便给卡特鲁留下了一封非常热情的信,  信上的日期是 1940 年 8 月 29 日,卡特鲁一到伦敦便可看到他的信了。戴高 乐在信中写道:  我的将军:您想象不出当我获悉您将在最近到达的消息时,我是多么的 高兴。要把法国从深渊中拯救出来,有许多工作要做,像您这样的人才,这 样的领导,对于复兴法兰西定能起很大的作用。您也知道,我向来对您非常 敬重,并且怀着真诚和崇敬的友谊。您在印度支那所采取的态度,更坚定了 这些思想情绪。现在正是需要你发挥作用的时候!  这里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一切,你很快就会知道的。就我来说,在战争 爆发的最后一段时期里我在政府工作,我能够看到敌人对子那些围绕在政府 官员周困的人,以及对于政府官员本身的心理做了非常巧妙的工作。我们共 同的朋友保罗·雷诺的堕落以及可怜的老元帅的执政意味着投降,我不会有 怀疑的。我个人拒绝屈服,从那里来到了伦敦,重建一个战斗的法国。经过 我向法国人的呼吁,我已能够开始建立起陆海空军,并打下若干行政工作——外交和殖民事务、财政、宣传等——的基础,同世界的许多部门建立了不 少的联系。在法国和帝国范围内潜在着良好的倾向。新赫布里底群岛、乍得、 喀麦隆、上象牙海岸已经归正。当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带领军队、 船只、飞机以及英国的支援部队前往过喀尔。如果这项计划能够成功,北非洲的大问题立刻会明朗化。按照我的看法,由于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威胁迫在眉睫,这一问题就更会明朗。在当地 负责的人们以及那些因听从休战而被取消战斗资格的人们,在我看来,不可 能成为“战士”。我说这句话,主要是想到了诺盖将军。他从第一天起,就 想出了不少可怜的办法来保持他的地位。一旦我们能够设法解决北非洲,还 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管理这个地方。我的将军,如果您愿意的话,那个 人就是您。您也知道,英国政府在承认我是“自由法国人的领袖”以后,曾经表示同意,凡是有关我们帝国的防务和经济生活的一切问题,只要我组织一个“法 国海外防务委员会”,就同它打交道。我的将军,我请您同意在这个委员会 上取得“北非洲”的地位。一直到委员会成立时止,对于您在这里会有一个 很好的安排,以便准备您的活动。一旦情况许可,换句话说,在实际上只要 我们在摩洛哥或在阿尔及利亚有立足点,您能不能在您认为最合适的时候, 前往该地,来管理并指挥摩洛哥一阿尔及利亚一突尼斯同盟???从整个说来,我对于最后胜利满怀信心。??我盼望着能再见到您,我的将军,我要求您接受我的尊崇的、最衷心的致意。 戴高乐曾经希望,如果能对达喀尔进行一次成功的远征,就能使塞内加尔和法属西非其他地区聚集到他的旗帜之下。但是出现了种种情况,他的计 划失败了。尽管戴高乐从现实出发,痛苦地意识到,要避免法国人同法国人 之间的冲突并不总是办得到的,但他决心要避免大规模的战斗。他原计划派 一小股自由法国部队在法属几内亚的科纳克里登陆,从后方逐渐逼近达喀 尔,并在沿途扩充力量,争取各方支持。然而,要使这一计划获得成功,必 须请求英国提供海上支援,否则,这支远征部队就会有被维希海军消灭掉的 危险。几经商量,英国方面终于同意派出两艘旧式战列舰“巴勒姆号”和“坚 毅号”,四艘巡洋舰,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几艘驱逐舰和一艘油船,1940 年 8 月 31 日,在海军上将约翰·坎宁安的指挥丁,随戴高乐的远征队 从利物浦一同出发了。  不料,倒霉的事情接踵而来。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航程,这支英法混合舰 队于 9 月 17 日到达弗里敦。在此之前几天,得到了一个令人担心的消息,即 一支强大的维希舰队,由“乔治·莱格号”、“光荣号”和“蒙特卡尔姆号” 等三艘新式巨型巡洋舰,以及“无畏号”、“幻想号”和“马林号”等三艘 轻型巡洋舰组成,自土伦起航,安然驶过直布罗陀海峡,正沿着西非海岸南 下。英国和自由法国的舰队到达弗里敦时,这支维希舰队已经到过达喀尔, 得到“普利茅斯号”巡洋舰的增援,而后向南驶去。在敌情发生变化的情况 下,戴高乐决心继续执行达喀尔计划,结果失败了。人员和舰只都遭受了损 失。伦敦报界怒气冲冲地把这次惨败归咎于戴高乐。维希方面则对戴高乐遭到的挫折幸灾乐祸;并从摩洛哥出动飞机轰炸直布罗陀。 虽然戴高乐在达喀尔遭到了痛苦的挫折,但并没有灰心,仍在顽强斗争。尽管他能调动的力量十分有限,仍计划在乍得和利比亚边境荒凉偏僻的沙漠 里建立一个撒哈拉作战基地,以期有朝一日法国部队能攻取费赞,并从那里 打到地中海去。他同时还打算派一支自由法国远征军到中东去和英国人配合 作战。这些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夺取法属北非,因此,在受到埃布埃总督的欢 迎之后,他由乍得司令官马尔尚上校陪同飞往法亚,然后前往北部沙漠中的 前哨据点。那里的部队虽然给养十分缺乏,还是打起战斗法国的洛林十字旗 向他表示欢迎。还使戴高乐意外高兴的是,他一回到拉密堡就遇到卡特鲁将军。这位学识渊博的五星上将是在戴高乐离开伦敦后到达那里的。丘吉尔接待他时对他 大事吹捧了一番。据戴高乐猜测,丘吉尔甚至提出让这位将军接替戴高乐。9月 22 日,丘吉尔电告戴高乐,他已经作主“以你的名义”请卡特鲁将军去叙利亚。卡特鲁到了开罗,感到他最好先去拉密堡听听戴高乐的意见再去叙利 亚。在那天的晚宴上,戴高乐向他祝酒,说“我对这位伟大的领导人素来怀 有崇敬的友情”,卡特鲁将军的答词十分感人。他说,他接受戴高乐本人的 领导。出席宴会的埃布埃总督和其他人都认识到,在卡特鲁的心目中,戴高 乐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他的军阶。卡特鲁得到戴高乐的赞同,便返回开罗。在戴高乐看来,此问最使他不放心的是,丘吉尔和艾登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维希大使德拉博姆和英国大使霍尔爵士开始在马德里谈判。德拉博姆 要求英国保证不阻挠北非供应的物资运往法国,并说德国人已经“保证”他 们决不染指。他接着说,如果德国人背信弃义,维希政府就迁往北非,站在 英国一边重新参战。戴高乐提醒英国人不要轻信那些花言巧语。果然,10 月24 日贝当和希特勒在蒙都瓦会晤,表明维希准备积极与纳粹勾结。到 11 月初,维希和英国之间的会谈也就停止了。 在戴高乐看来,当前仅仅谴责维希政府,拒绝承认它的合法性是不够的。他本人必须成为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保护人,自由法国必须在已解放的领土上 行使一个主权政府的职责。于是,1940 年 10 月 27 日,戴高乐在布拉柴维尔, 法属赤道非洲的首都,当时也是进行抵抗的法国的首都,发表了庄严的宣言。 他在宣言中一面谴责维希那个“政府机构”违反宪法,对侵略者唯命是从; 一面向人民庄严保证,一旦法国人民能自由地选出自己的代表,他的一切行 动将向代表们负责。五年后他确实兑现了这个诺言,向临时议会交了权。为 了表示自己的权威,戴高乐将军还在 10 月 27 日这一天,颁布了两项法令。 第一项法令宣布成立国防委员会,行使政府职权。第二项法令,任命卡特鲁 将军、米塞利埃海军中将、德拉米纳将军。埃布埃总督、索托总督、军医西塞将军、卡森教授、达尔让利厄神父和勒克莱尔少校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由 戴高乐本人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为了让全体法国人认识到布拉柴维尔宣言 和同时发表的两项法令的重要意义,戴高乐在离开布拉柴维尔之前,于 11月 16 日又郑重地发表了一个“组织宣言”,宣布他掌权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整 个法国,同时根据 1884 年的法律谴责维希炮制的所谓“法兰西国家”是违反 宪法的。就这样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戴高乐有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 是寄人篱下的流浪汉了。在非洲他建立了一个辽阔的作战基地和一个精干的 行政机构,这是些实实在在的成就,而达喀尔惨败的耻辱此时已渐渐为人们 忘记了。而且,一个以戴高乐为当然领袖的自由法国人的国家业已建立起来 了。  戴高乐一回到伦敦,就在考虑和英国一同进军中东的问题,想乘胜扩大 战果。他在回忆录中说,“我是怀着简单的想法飞向复杂的东方的。”在他 看来,心中想着两点就够了:一点是,那里将发生重大事件;另一点是,法 国应该参加这些事件。苏伊士运河是中东门户,又是地中海的门户,因此是 控制非洲的关键。所以,戴高乐的头两个目标是争取法属索马里的卫戍部队 和亚历山大港的海军部队。他首先在喀土穆着陆,那里是苏丹和厄立特里亚 的作战基地。不久,蒙克拉尔上校指挥的自由法国新建旅和一个印度师协同 作战,在克仑击溃了意大利军队。但这支自由法国部队随后不久就改编为自 由法国第一师、派往埃及了。中东的地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苏伊士运河。这个地方一失,小亚细亚和埃及就对轴心国家打开了大门。相反地,如果能保持住这儿,总会有一天 能从东方进至突尼斯、意大利和法国南部,这就意味着一切都要求他们必须 坚持作战,而运河则是战略要冲。戴高乐知道,从的黎波里到巴格达,中间 包括开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再从亚历山大港到内罗毕,中间包括 吉达,喀土穆和吉布提等地,其中的政治、种族和宗教上的情绪与野心,由 于战争的刺激而尖锐化了。法国在这方面的地位已经削弱,而且“为各方面 所垂涎”。戴高乐认为,当一切都在沸腾的时候,如果法国在历史上第一次 处于被动,那么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保住其中的任何一块土地。因此, 他在这儿的任务也和其他地方一样,那就是行动起来,以代替那些不采取行 动的人。戴高乐在回忆录中写道:“尼罗河流域的角逐使得英、法、意三国近 60年来一直互相冲突,结果英国胜利了。现在意大利人如果最后被打垮,而法 国人又显然一直处于被动和无力的地位,今后的局势对英国在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兰和苏丹等地区来说,将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在这一段时期,戴高乐在非洲的部队,捷报频传,连续取得战果。在他 的指挥官中战绩辉煌的那位勒克莱尔上校正成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勒克莱 尔骁勇善战,而且是一位天生的将才,但由于装备极差而无法充分施展他的 才能。1941 年 1 月,勒克莱尔派出一支部队佯攻木祖克,他的真正目标却是 远离拉密堡的库弗腊绿洲,西地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公路。勒克莱尔很明智地 征集好了大约 100 辆卡车,运了几百名士兵,带了仅有的一门 75 毫米加农炮, 几门口径较小的 37 毫米炮以及几挺不好使的机枪。3 月 1 日,勒克莱尔迫使 库佛腊的意大利守军投降,意大利人只是在投降以后才发现,打败他们的那支部队人数少得可怜。 在厄立特里亚和苏丹作战基地,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部队,不久前占领了意大利在基朗高地的防线。蒙克拉尔上校的那一旅和阿斯蒂埃·德·维拉 特队长的空军在这一战役中建立了奇迹。至于吉布提的维希军队,勒让蒂约 姆将军虽然和他们接了头,但他们还没有下决心反正过来。领地长官诺勒塔 则用尽一切办法来镇压倾向于归附的人,甚至连死刑也用上了。戴高乐决心 解放这一地区。3 月 29 日,他乘机前往厄立特里亚视察,那里的部队正进行 着紧张的战斗,他到达的第二天,普拉特的部队就一举攻克多角堡。4 月 7 日,由蒙克拉尔上校指挥的旅,首先攻入城区,并在碉堡里抓住了敌军上将, 使蒙克拉尔上校得到了接受敌军红海舰队司令投降的光荣,法国分遣队在战 斗中总共俘虏了 4000 人,到马萨瓦又接受了 10000 多人的投降。  4 月 4 日,戴高乐将军回到开罗,高兴地读到丘吉尔发来的一份电报。 电报就自由法国在非洲最近取得的胜利中所作出的贡献表示祝贺。一周之 后,戴高乐写信给韦维尔将军,正式提出把勒让蒂约姆将军指挥的自由法国 第一师调往昔兰尼加一埃及战场,协助他作战。但戴高乐明确指出,他认为 必须保持该师建制的完整性,并仍由其师长指挥。就在戴高乐的部队在非洲 取得进展的时候,自由法国和英国在这一地区的利害矛盾也加深了。欲知详 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四章 克服内外危机错综复杂矛盾多,内外危机敲警锣; 独立自主斩荆棘,敌人盟友无奈何。  当戴高乐在他那些幅员辽阔的非洲领地之间来往奔走时,他考虑得越来 越多的是地中海东部地区的问题。那里的问题十分复杂,至少涉及到德国人、 维希法国人、自由法国人,英国人和阿拉伯人这五个方面截然不同的利益。 也许还得加上美国人,因为美国虽然尚未参战,但它与维希政权的来往对这 一时期事态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在这一地区,德国人仍掌握着主动权。虽说英国中东地区总司令 韦维尔在同意大利人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德国人的干预,形势 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41 年 4 月 20 日,德国人包围了托卜鲁克。在此之前,即 4 月 6 日, 希特勒用炸弹夷平了贝尔格莱德之后,出兵侵占南斯拉夫和希腊。与此同时, 希特勒在伊拉克的代理人一直在加紧进行策划,拉希德·阿里在得到德国的 黄金和许诺之后,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于 5 月 2 日宣布成立一个亲轴心的政 府,并请求德国给予援助。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以互相敌对的态度卷入了这些事件。5 月 6 日,希特勒在巴黎的代表与维希法国代表经过三天的会谈,达成了如下的协议:维 希政府将为人侵中东地区的德军提供武器并给予登陆权。作为交换条件,德 国人答应放宽对占领线两侧贸易的限制,为维希法国重新装备六艘驱逐舰和 七艘鱼雷艇,把忖给德军的占领费从每天四亿法郎减少到三亿法郎,并释放83000 名战俘。三天之后,第一批德国飞机抵达阿勒颇。5 月 11 日和 12 日,维希外长达尔朗前赴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举行 会谈。达尔朗回到维希后竭力鼓吹合作。5 月 27 日,双方又签订了三项军事 协定书。这时,戴高乐与英国的关系,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阶段。5 月 9 日,英方代表斯皮尔斯将军从开罗致电戴高乐称,目前似乎不大需要自由法国的军 队继续在这一地区作战。又称,尽管韦维尔将军个人始终乐于同戴高乐见面, 但他认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不久的将来,戴高乐都没有来开罗的必要。戴 高乐憋着一肚子气,第二天回电说,鉴于英国政府所作的单方面决定,他根 本无意去开罗。他感到遗憾的是勒让蒂约姆的部队迟迟不能集结,因为德国 人一旦从叙利亚登陆,自由法国将因此而无法在那里采取任何行动。戴高乐 认为,不管怎么说,中东目前的事态发展,将使在非 洲的特别是在乍得的自 由法国部队在战略上越来越重要。因此,他决定集中手头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保卫这些领地。5 月 13 日,戴高乐电召卡特鲁将军返回布拉柴维尔,井要求 卡特鲁把这一决定通知开罗的英国人。同时,他任命加斯东·帕莱夫斯基为 他在近东的政治代表,勒让蒂约姆将军为总司令。一周以后的 5 月 18 日,他 在获悉达尔朗的贝希特斯加登之行后,发表广播演说,对“敌寇与通敌派之 间的无耻交易”表示愤怒与声讨。  鉴于当时中东的形势,戴高乐以惯有的洞察力注意到,如果不考虑阿拉 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要想就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前途达成持久而有效的协议 是不可能的。为此,戴高乐给自由法国在伦敦的代表团发了一封电报,正式 表示愿意承认上述两国的独立和主权,责成代表团将这一决定通知英国政  府,井作为交换条件,要求英国政府公开声明它尊重法国在地中海东部地区 的权利。紧接着,他在两天以后为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一事给卡特鲁将军 发出了详尽的指示。然而,直到 1941 年 6 月 6 日,在法英采取联合行动的前 夕,丘吉尔才致电戴高乐,对他保证给予叙利亚和黎巴嫩以独立的决定表示 “欢迎”。  戴高乐清楚,要迅速解决叙利亚问题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近东不仅维 希法国和德国是他的对手,英国人也有自己的打算,这些打算与戴高乐心目 中的法国利益自然是水人不相容的。英国仍然是一个大国,而法国只是一个 吃了败仗的国家。戴高乐一向对英国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因此当丘吉尔建议 由英国出面保证自由法国关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的许诺时,戴高乐未予理 睬。此时,英国驻开罗大使迈尔斯·兰普森爵士提议卡特鲁将军的独立宣言 不仅用自由法国的名义,而且同时用英国的名义发表。戴高乐同样回绝了。 他立即反驳说,法国的许诺无需外国保证。戴高乐担心英国人正在制造一种 印象,似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应该归功于英国而不是法国,似乎英国人 已经取得了充当自由法国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国家之间仲裁人的资格,因此, 戴高乐径直公布了卡特鲁将军的宣言。使他恼火的是,英国政府公布这个宣 言时,竟加上了自己的名义。1941 年 7 月 10 日,维希法国在叙利亚的驻军司令邓茨将军准备投降。他下令把军舰和飞机开到土耳其,到那里以后就被扣留了。接着他要求停火。 双方将于三天以后在阿克商谈投降条件。但是军事危机眼看要变成一场政治 危机,而且是戴高乐与其盟友之间多灾多难的关系中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场 危机。戴高乐获悉,维希法国与英方签订的协定,实际上是把叙利亚和黎巴嫩无条件地让给英国人,法国的权利,不论是现在和将来都只字未提。戴高乐 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维希签订这一停战协定,说明它是忠于它那肮脏事 业的。英国人则怀着一肚子不可告人的动机来干这件事。显然他们甚至在形 式上也把盟友自由法国抛到一边去了。其实我们的倡议和合作,对于他们所 获得的战略上的成果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们企图利用维希的因循苟且,把邓 茨在贝鲁特与大马士革交给他们的权力置于军事指挥部的掌握之下,他们还 准备让东地中海地区的军队尽快走开。根据条约规定,这些军队将由他们的 将领下令集中,井送到达尔朗派来的船只上去。同时还不准自由法国和他们 接触或争取他们。他们留下的物资只许交给英国。最后所谓‘特种部队’, 也就是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的军队,一直是极其忠于法国的,甚至维希在最 近的战斗中都不敢用他们来同我们打仗。这些人丝毫没有经过考虑就被置于 英国人的指挥之下了。”  为权利亚、黎巴嫩问题,戴高乐向英国中东事务大臣利特尔顿提出强烈 抗议,双方进行了极为严肃的对话:  戴高乐:你们和邓茨签订的协定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的 统治权不能从法国转移给英国,唯有自由法国才能行使这项权力,自由法国 必须为此向全法国作交代。同时我也必须把跟我们作战的维希法国军队尽量 争取过来。他们迅速地被成批遣返,而且被集中起来,与外界隔绝,使我们 无法对他们做工作。总之,自由法国不能同意自己和法国增援部队的泉源无 法接近的情况。尤其不能同意的是,我们共同作战的结果,却让你们在大马 士革和贝鲁特建立起权力。    利特尔顿:根据英国和自由法国 1940 年 8 月 7 日的协议,你们应该承认 英国最高统帅部的权力。  戴高乐,我所承认的是最高统帅部对自由法国军队的指挥权,但只是在 击溃共同敌人的军事方面,我从没有意思让这项特权伸展到法国辖区的主 权、政策或行政事务中来。有一天当我们在法国本土登陆的时候,你们是不 是会提出最高统帅部的权力来要求统治法国呢?此外,我还要向你重复一 次,我迫切要求和维希的部队接洽一下,争取他们反正过来,这样,对你们 也有好处。像这一批打仗上了痛的军队,将来我们在非洲或其他地方还可能 遇上,如此不加考虑地把他们遣返,实在大荒谬了。最后,战争物资和特种 部队的指挥权也应当属于自由法国。        利特尔顿:关于我们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相应地位问题还可以讨论。但 是,关于停战协定的问题,由于已经签了字,我们必须执行。 戴高乐:那个协定并不能约束自由法国,我没有批准!利特尔顿:那么,你打算怎么样呢? 戴高乐:关于英国最高统帅部似乎打算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行使的权力,为了避免含糊起见,我特此奉告,自由法国从 7 月 24 日起,即三天以后,就 不再依靠这个统帅部了,同时,我已经命令卡特鲁,不论遇到哪一方面的任 何反对,立即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全境的政权接过来。我也下令给自由法国的 军队,尽量和其他法国部队接触,并控制战争物资。最后,我们对叙利亚和 黎巴嫩军队的整编工作已经开始了,今后还要积极进行。利特尔顿先生,你知道我本人和我的迫随者对我们的同盟事业做了一些什么。因此你就可以估量出,如果我们不得不看到这个同盟被破坏,那是多 么令人感到遗憾!但是,我们本身以及我们国内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的人, 都不能承认这一同盟将用来危害法国。如果不幸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宁愿断 绝我们和英国的关系。诚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尽可能跟共同敌 人作战。我打算在三天内到贝鲁特去,在这三天之中,我随时准备进行你们 认为有必要的谈判。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戴高乐将军自始至终寸步不让,拒绝妥协,做然无视自己地位的软弱,这使他在伦敦的代表们十分担心,他们在 7 月 25 日发给戴高乐将军的电报中抱怨说,他以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名义决 策,却不与委员会的委员们充分磋商。他们恳请戴高乐不要真的和英国人闹 翻了,那样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8 月 10 日,他们又发了一份电报,明确 表示对达尔朗愿意在北非和达喀尔给德国人提供基地一事可能引起的后果颇 为担忧。他们认为,这将给自由法国造成新的困难。一旦和英国关系破裂, 他们担心自由法国就将“面临未日”,拯救法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就破灭了。 然而,戴高乐却毫不为之所动。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目前的危 机有利于和英国建立公平合理的关系,丘吉尔本人也会懂得这一点,戴高乐 对于维希政府在非洲进一步向德国投降一事所产生的后果,也和他的代表们 看法不同。他认为,其后果只会提高自由法国在国内和国际,特别是在美国 人眼里的地位。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伟大和力量,就在于在法国的权利问 题上寸步不让。直到我们到了莱茵河国境,我们都需要这种不妥协精神。” 结果戴高乐在中东问题上胜利了,英国作了让步。自由法国进入了叙利亚和 黎巴嫩,使几千名维希官兵倒向自由法国,从而使戴高乐再建两个旅和一支装甲部队。  中东问题刚刚平息之后,戴高乐又在其内部问题上遇到了棘手的米塞利 埃事件。这位海军中将在法军中的级别比戴高乐将军要高,但到伦敦后却在 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成了戴高乐的下属,他对这一点一直心怀不满。而在戴高 乐看来,米塞利埃只不过是到伦敦加入他的阵营的许多法国人中的一个,不 比别人重要,却比别人讨厌。作为一名海军将领,米塞利埃已经证明他十分 能干,自由法国那支小小的海军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成了一支很有战斗 力的部队。当戴高乐提议成立的全国委员会进行分工时,让他掌管海军部无 疑是最合适的了。但海军中将却另有打算。戴高乐认为此人的致命弱点在于 他热中于搞阴谋诡计,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些政治小团体的工具。这 些小团体流亡国外后,继续搞旧政体的那套相互攻讦、相互利用的把戏。戴 高乐认为,正是这种政体应对法国的溃败负主要责任。  在米塞利埃同伙中,还有一位是安德烈·拉巴尔特,此人能言善辩,利 欲熏心。戴高乐提议让他担任新闻委员。由于他是《自由法国》的主编,这 种安排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拉巴尔特与米塞利埃伉瀣一气,他们一起去见戴 高乐,告诉将军他们拒绝他的建议。9 月 18 日,海军中将给戴高乐写了一封 信,建议设立一个“执行委员会”,由他自己——米塞利埃担任主席并兼管 国防、商船和军备,而由拉巴尔待主管在法国本土及法兰西帝国开展的政治 行动并兼管宣传,至于戴高乐将军,只是担任自由法国运动的名誉主席。米 塞利埃料到将会发生冲突,除在委员会内部进行阴谋活动外,还向英国人求 援。他说,英国政府既然当初对发起自由法国运动承担了义务,现在就不能 对运动内部如此重大的发展不闻不问。9 月 20 日,米塞利埃自以为有英国人 的支持,就向戴高乐摊牌了,戴高乐对此阴谋活动,怒火中烧,毫不妥协。9月 23 日,他给这位法军中将写了一封信,指责他“令人不能容忍地滥用了职权”,并限令他在 24 小时之内回到轨道上来,否则,他将采取措施,使米塞 利埃“无法起坏作用”,井把他搞臭。当天晚些时候,戴高乐将军向报界宣布全国委员会已经组成,名单将于第二天公布。晚上 11 时,丘吉尔、艾登与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等,讨论了自由 法国最近发生的这场风波。他们一致认为海军中将应以书面形式向戴高乐申 述自己的情况,而且要写得使将军指责他有个人野心的说法站不住脚。在英 国人的调停下,米塞利埃认了错,戴高乐也作了让步,当即任命米塞利埃为 海军和商船委员,拉巴尔特什么也没有捞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戴高乐刚处理完米塞利埃的问题,又遇到了奥迪事件。这位法国空军将军,起初投靠戴高乐,后来又变了卦,1941 年,54 岁的奥迪在北非任职,他与维希当局越来越合不来。于是他前往华盛顿, 在那里发表声明暄责维希政府,并宣布他愿力戴高乐将军效劳。在华盛顿的 戴高乐宣传机构把他的声明大大宣传了一番。戴高乐亲自致电表示感谢。奥 迪于 1941 年 12 月 12 日到达英国,立即被接到卡尔顿花园。自由法国的领袖 在那里迎候他,可是,戴高乐将军的第一句话就使他大吃一惊,随之而来的 是“幻灭”。戴高乐说:“我派你到布拉柴维尔去当我的非洲陆海空三军总 司令。”奥迪不想在虚构的战场上当光杆司令。他发现自由法国这个组织浅 陋、造作,充满了娱乐性行业和广告行业的味道,因此对它“十分厌恶”, 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在那里呆了大约四个月时间,他第二次见到戴高乐时, 曾为魏刚辩护。戴高乐冷冰冰地表示反对,说:“贝当元帅是卖国贼,我要 枪毙他。魏刚将军是卖国贼,我要枪毙他。凡是叛徒都要枪毙!”  1942 年 2 月 3 日,两人大吵大闹了一番,最后决裂了。奥迪说:“我简 直不能相信,竟然有人想在法国人之间制造仇恨,罪犯为数并不多,我要求 惩罚他们。”他请求与在北非的法国人建立联系。戴高乐以无可挽回的口气 冷冷地回答说:“如果你是那样想的。你就回北非去吧,我将向你宣战。” 奥迪满腔怒火,告诉英国政府,他的自尊心过去不容许他与维希共事,现在 也同样不容许他与自由法国组织发生关系。  这些难以驾驭的追随者们,虽然暂时分散了戴高乐的精力,但最使他伤 脑筋的是和美国人的关系。罗斯福总统对戴高乐本人和他的自由法国,抱有 一种本能的反感,罗斯福认为,戴高乐将军是一个暴发户,将来可能成为独 裁者。直到珍珠港事件以前,实际上包括在那以后一段时间,罗斯福的对法 政策是与维希政府保持亲善关系,希望以此抵制德国的影响。戴高乐派认为, 这等于姑息养奸,自寻失败,尽管美国富裕强大,但毕竟离得太远,鞭长莫 及,不能与占领法国的纳粹抗衡,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楚了。不 幸的是,罗斯福派驻维希的大使李海海军上将,与贝当元帅打交道时缺乏洞 察力,贝当说戴高乐是法国的叛徒,李海从未对此提出过疑问,罗斯福驻北 非的代表罗伯特·墨菲的汇报使罗斯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罗斯福对维 希的政策和对戴高乐的态度都得到他的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全力支持。赫 尔认为:“戴高乐将军是个法西斯分子,是美国的敌人。”为了打开美国的大门,1941 年 5 月 19 日,戴高乐从布拉柴维尔致电勒内·普利文,指示他由伦敦去华盛顿,在美国需要呆多久就呆多久,执行六 项任务:与国务院建立经常性联系;建立自由法国所属非洲和大洋洲与美国 之间的经济和财政联系;购买作战物资;组织或改组那里的自由法国委员会; 建立一个新闻宣传机构并与可能乐于帮助自由法国的有影响的美国非官方人 士建立联系,此时,自由法国运动事实上控制着太平洋和非洲的一些法国属 地。为了引起美国的重视,戴高乐指示普利文,主动提出在喀麦隆、乍得、 刚果以及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为美国建立空军基地提供方便。这对美国具 有很大的诱惑力,因为北非在维希的控制之下,美国人将来有可能需要在非 洲建立这样的基地,以便在欧洲采取战争行动。尽管戴高乐很想得到美国实际上而不是形式上的支持和承认,但他并不准备在由他代表整个法国这一点上作出任何让步。当普利文告诉戴高乐,美 国国务院邀请他“以专家的身份而不是以代表身份”参加会谈时,戴高乐叫 他坚持原则。在 8 月 9 日一封电报中,重申了他不可动摇的立场:“一般说 来,你很清楚,我们所要求的是美国提供作战物资,而不是什么救济品。我 知道,国务院目前准备提供医疗用品,而不愿提供武器。如果他们不提供武 器,我们就拒绝接受医疗用品。遵循老一套方针行事的幻想在华盛顿显然还 很流行。他们偏袒维希,也就是说,偏袒一手培植了维希的希特勒。你是代 表法国的,我不同意你仅仅以专家身份参加美、英、法三方会议。要出席, 就得同其他与会者享有同等权利,否则就干脆不出席。”  自由法国虽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些主动姿态,但与美国 的关系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到了 1941 年底,反而因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 岛事件,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这两个小岛从 16 世纪起就一直属于法 国,那里的居民大多属于布列塔尼和诺曼底血统。维希派高级专员罗贝尔海 军上将牢牢地控制着他们。设在岛上的电台是维希派进行亲德宣传的工具。 只要这些岛屿仍在维希派手中,就有可能被德国人用作潜艇基地来威胁盟国  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认为解放这些岛屿是明智的, 但这一计划却遭到了美国人的干扰。愤怒之下,戴高乐命令米塞利埃海军中 将一举解放了这两个岛屿。在随后举行的公民投票中,大多数人支持自由法 国。年轻人立即报名参加自由法国的军队,年岁较大的则着手组织地方自卫 队。戴高乐任命他的特使萨瓦里接替维希派的高级专员担任当地的行政长 官。  这件事严重刺激了美国人。国务卿赫尔深感自己受到了“侮辱”,他吁 请加拿大政府公布它打算提出的恢复这两个岛屿原来状态的办法。这场轩然 大波闹了三个星期,当时,丘吉尔正在魁北克与罗斯福会谈,戴高乐致电丘 吉尔,提醒他美国国务院的态度已在法国公众舆论中造成了极坏的印象。丘 吉尔为戴高乐进行辩护,但科德尔·赫尔不顾英国人的斡旋,依然固执己见。1 月 14 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美国的压力下拜访了戴高乐,试图劝说戴高 乐同意让这些岛屿实现中立,脱离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而独立,并接受盟国 的共同控制,不出所料,戴高乐一口回绝了。  艾登威胁说,美国显然打算派遣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去圣皮埃尔 岛,他问戴高乐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戴高乐极其幽默地答道,“盟国的军 舰将在法国的领海之外停下来,美国海军上将将与米塞利埃共进午餐,米塞 利埃一定会非常高兴。”“如果巡洋舰开进法国领海呢?”艾登问。“我们的人将会按照惯例要求它停止前进。” “如果巡洋舰还往前开呢?” “那就大不应该了吧,”戴高乐说,“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人就得开火了!”  到了 1942 年 1 月底,在丘吉尔的斡旋下,美国人总算比较体面地决定接 受自由法国占领这两个岛屿的既成事实。但是负责执行占领岛屿的米塞利埃 在外界的挑动下,又掀起了一场反戴高乐的活动。3 月 3 日,他在全国委员 会一次会议上大发一通牢骚,声明他要辞职,要向戴高乐将军递上辞呈。戴 高乐立即任命当时正在“凯旋号”上的海军上将奥布瓦诺接替米塞利埃担任 全国委员会海军委员和自由法国海军总司令,同时委派奥托利接替莫雷担任 海军总司令的参谋长。此外,戴高乐还判处米塞利埃海军中将和莫雷海军上校 30 天软禁,并根据 1941 年:月 15 日的司法协定要求英国人执行这一判决,因为软禁将在英国领土上执行。事后,米塞利埃拒绝担任海军总监的任命, 并通知戴高乐,他与自由法国一刀两断。后来,米塞利埃和拉巴尔特一起到 北非投靠了吉罗将军。  1941 年 6 月 22 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为戴高乐发展对外关系带来 了新的转机。6 月 23 日,当他在大马士革听到这一消息时,他就暂时收起了 反苏反共的念头,向他驻伦敦的代表团发了一份电报。  “我们目前不想说苏维埃政权的种种恶行,甚至罪行,我们应当像丘吉 尔那样声明:我们毫不隐讳地站在俄国人一边,他们正在与德国人作战。?? 蹂躏法国,占领巴黎、兰斯、波尔多和斯特拉斯堡的不是俄国人。??俄国 人正在消灭和将要消灭的德国飞机、坦克和士兵,就再也不可能用来阻止我 们解放法国了。”  戴高乐发出这封电报之后,紧接着又派卡森和德让前往苏联驻美国使馆 会晤伊凡·麦斯基大使,向他保证自由法国一定支持苏联,并要求与莫斯科  建立军事关系。9 月 26 日,苏联政府正式声明:承认戴高乐将军为整个自由 法国的领袖,并愿意同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建立关系。此外,莫斯科愿意 在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同伙的共同斗争中帮助自由法国。至于法国,苏联政 府强调了它坚定不移的立场,保证在战胜共同敌人之后,充分而完整地恢复 法国的独立和伟大,不久,苏联政府正式任命鲍戈莫洛夫大使为与自由法国 全国委员会打交道的代表,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戴高乐在盟国中的地位,对 他克服米塞利埃海军中将的公开反叛,以及与英国、美国关系中的危机,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是:无畏无惧渡险滩,大胆勇为方英雄!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 解。  第十五章 血与火的考验战斗长河血泪多,事业艰难无尽说; 英雄立下移山志,紧擂战鼓斩妖魔。  经过两年多血与火的考验,战斗的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不仅建立了 一支精悍的海陆空武装部队,而且对外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941 年 9 月 24 日,戴高乐发布命令,成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代行政 府职能。  这个委员会包括:普利文,负责财政、经济和殖民地;卡山,负责司法 和教育;德让,负责外交;勒让蒂约姆,负责作战部;瓦兰,负责空军;刚 从法国来的迪特尔姆,负责在法国本土的行动、劳工和情报,卡特鲁与达让 吕也成为这个委员会的不管部委员。开始,戴高乐曾想吸收某些在美国的法 国著名人士参加这个委员会,以扩大这个委员会在海外的影响。为此,他曾 请求流亡海外的原法国军政官员马利丹与阿莱西·莱吉尔等人给予协助,但 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这个民族委员会成立之后就不时地遭到维希政权和德意法西斯的恶意攻 击。它有时被说成是一堆贪婪的政客,有时被说成是一群法西斯冒险家,有 时又被说成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共产党狂人”。但是,所有这些诽谤,都被 戴高乐他们奋不顾身的反法西斯战斗精神和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所经受的血 与火的考验而不攻自破了。人民清楚地看到,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时机, 是戴高乐将军发出了战斗的号召,举起了抗战的大旗;是戴高乐他们为了国 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解放,在和法西斯匪徒们浴血奋战。同时,人们也愈来愈 清楚地认识到,正是由于维希政府的投降政策,才使 150 万法国战俘在法西 斯的铁蹄下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苦难;正是由于贝当等人的不抵抗政策,才使 德国人并吞了阿尔萨斯、洛林及法国北部地区的广大领土;正是由于赖代尔 等人的卖国求荣的政策,才使希特勒匪徒得以在法国横征暴敛,使法国的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正是由于维希头目奉行投降卖国哲学,才使德国法西斯驱 使愈来愈多的法国人为他们服苦役。特别当人们看到希特勒的飞机在阿勒颇 和大马士革着陆,日本侵占了河内和印度支那的时候,看到维希军队残酷镇 压抗战人民的时候,维希头目所说的“为了保卫法兰西帝国不借与任何人作 战”的说法就不能欺骗任何人了。至于维希政府想用来掩饰投降的所谓“民族革命”,给人们的印象是一堆无用的改良措施,有些措施虽然可能暂时缓和一些矛盾,但因为在人们心 目中它们是和灾祸、奴役分不开的,因之也就失去作用而毫无成效了。相信 的人,受骗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贝当元帅自己也承认他的苦恼。  1941 年 8 月,他在广播中说。“我感到吹起了一阵歪风。人们感到心神 不安,疑虑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政府的成信成了问题。命令不能贯彻。一种 真正的焦虑冲击着法国人民。”次年 6 月,在他要求停战的二周年那天,他 在广播中说:“我不否认,我的呼吁所得到的反应微小得可怜。”  在戴高乐的召唤和抗战组织的影响下,法国本上的地下抵抗运动,也在 秘密地发展起来。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抗战运动。 有的在积极编写、印刷和散发传单;有的在秘密监视敌人,为抗战组织提供 情报;有的在冒着性命的危险,掩护或护送地下工作人贝;有的在运输及分 散空投或偷运过来的军用物资;有的在袭拢敌人,或破坏敌人要害部门的通  讯联系。  1941 年 9 月发生了一系列枪杀德国官兵的事件。第一批被杀的有:一个 刚从地下车站上来的法西斯军官,南特城卫戍司令,驻防波尔多的一个德国 军官和巴黎塞宾莱大街上的两名德国兵。其他地区的暗杀也跟着开始了,为 了报复,法西斯强盗枪毙了几百名人质,将好几于爱国者关进监狱,随后又 把他们送在德国服苦役。敌人还以极重的罚金和劳役来惩罚有德国人遭到暗 杀的城镇居民。当戴高乐听到这些冒着巨大危险单独抗敌的法国本土人民的 战绩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骄做而又沉重的。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 当注意保存力量,尽量避免得不偿失的牺牲,以备将来有效地配合全国的大 反攻或大起义。为此,他在 1941 年 10 月 23 日发表广播讲话说:“德国人被 法国人杀掉是完全自然和完全正确的。如果德国人不愿死在我们手里,他们 就应该呆在自己的家里??既然他们没有能够征服全世界,他们每一个就一 定不是俘虏就是死尸,但是,斗争必须讲究策略。目前我命令沦陷区的人们, 不要公开地杀害德国人。唯一的理由就是:敌人现在可以大批屠杀我们目前 被解除武装的战士,作为报复。另一方面,只要一到我们能够进攻的时候, 我就会发出你们期待已久的命令。”  戴高乐一方面要限制得不偿失的牺牲,同时也必须利用这种由德国人的 镇压而激起的法国人民的愤怒情绪,以鼓起民族的斗志。10 月 25 日,德国法西斯匪徒在南特和波尔多各杀害 50 名人质的第二天,戴高乐在广播中说:“敌人以为枪毙我爱国志士便可以吓倒法国。我们 将让他们知道,法国是吓不倒的。我现在吁请全法国的男子和妇女,在 10月 31 日星期五这天,从 4 时到 4 时 5 分,在他们当时所站立的地方停止一切活动,静默五分钟。这是一个巨大的警告,同时也是法国精诚团结的证明。” 那一天的前一日晚间,戴高乐又重申了这一号召。事实证明,在许多地区, 特别是在工厂里,这次示威是非常动人的。这一行动表明,战斗的法兰西人 民是听从召唤的,是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的。在戴高乐的号召下,在法国大陆,各种各样的战斗组织相继出现。在所谓自由地区,有弗莱乃上尉领导的“战斗队”,艾曼纽耳·达斯迪埃·德拉 维热里领导的“解放队”,让一皮尔·勒维主持的“义勇军”,他们的任务 主要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号召以不同的方式同敌人展开斗争,在沦陷区, 爱国者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敌人严密的监视。任何嫌疑犯都被关进监狱,然 后押出国境。因此他们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是极为分散的,行动是秘密的。像 杜尼上校创立的“军政组织”,黎包舍领导的“自由人”,莱贡特一布纳组 织的“抵抗者”,加瓦那建立的“自由北方”以及在艾诺、在法兰德斯和矿 区由乌克指挥的“北之音”,都表示要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奉献力量。  这些组织政治观点不同,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反对法西斯。他们之间存在 的派系之争,实际上是同法国被占领的状况分不开的。起初,抗战运动是由 一些爱国人士以小组的形式组成的。不久,这种小组大量出现,但是很分散, 为了避开盖世大保以及与之配合的纳粹机构和维希的保安警察的监视,他们 往往互无联系,甚至在同一小组同一地段活动的人也互不了解。到 1943 年, 抗战运动发展很快,但还说不上是一个群众运动,特别是起初,当这些秘密 小组纷纷出现时,名目繁杂。后来,许多小组消失了,或同其他小组合并了。 其中最重要的组织是“解放”、“战斗”、“狙击兵”和“民族阵线”。    “战斗”是由两个组织在 1941 年底或 1942 年初合并后组成的。一个是 由亨利·弗雷内领导的。另一个是由乔治·皮杜尔(后来成为外交部长)等 基督教民主党人领导。“狙击兵”同“战斗”一样。成立于里昂,这个城市 实际上成了法国南部抗战运动的首都。它的最初领袖是菜维和克洛迪斯—珀 蒂。“解放”则是由仪表非凡、喜欢冒险的人物艾曼纽耳·达斯迪埃·德拉 维热里创建的。他是一个新闻记者,也当过海军军官。重要的“民族阵线” 是由共产党发起的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按行业建立了若干互有联系的“民 族阵线”。有律师民族阵线,店吏民族阵线,农民民族阵线,妇女民族阵线 等。每个阵线都有自己的报纸。它的成员的政治色彩多种多样,有路易·马 兰的右翼共和联盟,有社会党人,有激进党人,还有基督教民主党人。“民 族阵线”是在法国甫北两个地区都能以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进行活动的唯一 组织。“民族阵线”曾得到过不问政治的吉罗将军的支持。他向科西嘉的“民 族阵线”组织提供了武器,结果使他们把这个岛屿从德国人手中解放了出来。 “面对着法国本土抗战组织的纷纷出现,戴高乐极力想把这些组织统一起来,纳入他的“自由法国”的统一领导之下。  1941 年他听说让·穆兰从法国到了里斯本,正准备到伦敦来。戴高乐了 解了穆兰的为人,当德国人进入沙恃尔城时,穆兰正在埃尔一罗伯尔任省长, 他表现了“卓绝的坚定和高贵品质”。法西斯侮辱了他,把他殴伤,并将他 关进监狱,可是最后还是将他释放,并向他道歉和表示敬意。让·穆兰一直 住在法国的未被占领区,他在那里同抗战运动取得联系。1941 年 9 月 9 日,他偷越国境线,取道西班牙准备前往英国。在里斯本的英国当局立刻看中了他的才干,花了六个星期的时间,试图争取他回法国 为英国服务。但他决心已定:他要到伦敦,为戴高乐效劳。戴高乐获悉此事, 并在意识到他的潜在重要性后,为他的受阻大发雷霆,接着他写信催促艾登 大臣,这才使穆兰能在 11 月底从里斯本来到伦敦。戴高乐将军于 1941 年 12 月同穆兰进行了几次长时间的谈话。他对此人天生的辩才和决断能力印象极深,正如他在与类似人物接触时常得到的感受 一样。他决定派穆兰回法国去,在法国未被占领区的抗战运动内作为他一切 政治和军事行动的唯一代表。经过短期突击跳伞训练,穆兰于 1942 年 1 月 1 日被空投到法国。他的密码代号先是“雷克斯”,后是“马克斯”,他的使 命是组织秘密军事小组,设立空投武器接收站,分发经费,用无线电同伦敦 保持联系。抗战运动组织很需要经费,而他手中就掌握着经费,就等于他握 有一张王牌。他在随后几个月的耐心的组织工作中,以及在同那些不如他那 样相信戴高乐是唯一可能的领袖的人们进行谈判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穆兰的推动以及基层人员的支援之下,南方地区抵抗运动组织的领导 人很快就组成了一个委员会,由民族委员会的代表担任主席。3 月间,他们 发表了以戴高乐为抗战领袖的共同宣言。但是,正当他发挥更大作用时,穆 兰却被敌人逮捕而英勇牺牲了。他的死对戴高乐的抗战事业是一巨大损失。 对于穆兰的死,戴高乐是非常痛心的。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人虽然还 很年轻,可是已经具有力责任磨练出来的丰富经验,他和我的最能干的伙伴 们是属于一种类型的。他的心里洋溢着热爱法国的感情,并且相信‘戴高乐 派,不仅仅是一个对敌斗争的手段,同时也是革新法国的动力。他深深认为‘自由法国’便是法国的具体表现。他希望担负重大的任务。可是他也是一 个洞明世事和阅历很深的人,当走在一条布满了敌人的陷阶和朋友的阻碍的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高乐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