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居民移居香港身份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香港人_百度百科
香港人,英文可以称为:Hong Kong People、Hong Konger china,是指拥有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证的人。现在居住在香港地区的人,占大多数是广东的人,比例超过香港地区总人口的60%,来源地主要是一带,包括、东莞、、、高明、、、等。其余人数较多的有“”、“客家人”以及1949年解放以前从福建、上海以及各地来的香港定居的人士。外国籍人士主要是英国人、印度人、籍“英军雇用兵”及其家眷,还有近年大批涌入香港的东南亚人士如菲律宾籍的“宾妹”等家政保姆,在香港工作满七年以后就可拥有“香港居民身份证”了。
由于香港本来就是广东省宝安县境内的渔村,香港人一直都是使用粤语(莞宝片)作为母语,鸦片战争失败后,满清政府割让了香港的主权,英语成了香港政府的官方语言,直至现在,英语在香港政府官方还是担当着重要角色。港英政府时期
,特别是处理北部山区“”问题时,港英当局为了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让侵占香港前就居住那遍土地和村落的的人们,享有“原居民”的待遇,所有“原居民”及后代的男丁可拥有“丁屋”的土地分配权,这些山区村落的居民多数是“”。
“香港人”在中文和英文上没有法律定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或指居住香港有若干时日的人,甚至是单纯在香港生活的人。
一般人普遍认为香港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和儒家的思想方式,以及其处事态度,又融合了西方的批判与创新文化,状况与日本和韩国相似。同样地,传统的宗教仪式、生活习俗及其他民间信仰,如祭祀祖先及风水,在香港的教育普及程度都比在中国内地高。香港人也制造出独特的香港流行文化,香港、香港电影、香港TVB的电视剧在东亚地区都有很高影响力。
香港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但并非所有香港人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香港700万人口中,约400万人至500万人持有外国国籍或海外护照同时,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护照和,以及前往内地探亲、旅游、经商和工作往来的。因此不少港人拥有或双重护照。[1]
参见:英国国籍法与香港及
香港有一半人口(约350万人)拥有英国国藉,当中约340万为英国国民(海外)(简称BNO)持有人。根据英国国藉法,英国国民(海外)是英国国籍的一种,属于英联邦公民,并非英国本土公民,所以没有英国本土居留权。这种身份终身有效,但不能传承至子女后代。另外,部份人因为“居英权计划”而取得英国公民身份。由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任何人士均不能因香港关系而取得英国国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护照人士的数目在近年已超过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人数。[1]
在香港主权移交之前以及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承认香港人为“英国属土公民”的身份,但香港人可以拥有外国国籍等身份。例如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后,具有华人血统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自动成为,他们可获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护照,亦能拥有外国籍。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后,香港居民不用征税上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而香港纳税人只需要向香港特区政府缴税。主权移交之前及之后,在及中国驻军保护香港情况下,香港居民没有也不须拥有参军权,也不用服兵役或进行军事训练。香港居民如要进入,必须申请并持有中国政府签发的(俗称回乡卡,即是)。[1]
一些早期移民的香港居民,例如有些香港原居民与早在1970至80年代开始向海外移居,但仍可保留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以便日后回流香港发展。之后回流香港的外籍华人因透过归化而得到其他国家的国籍,最常见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和等英语系国家。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那些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大量香港人担心政治前途问题而移居其它国家造成的香港移民潮,但之后亦有不少回流返回香港的海外港人。因此他们拥有外国护照同时,更拥有和香港护照,以及前往中内地的,方便两地工作和经商人士。[1]
参见:香港早期农村社会
香港仍未割让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四大原居民早已在香港居住,香港开埠前的香港原居民分为四大民系,即香港围村人(围头人)、(又称)、和(),亦是最早之一,各族群皆有自己的方言,如:粤语、粤语、、鹤佬话这四大方言,香港开埠后,因战争漫延至广州,大批广州一带平民涌进香港市区,才使粤语(俗称广东话)开始进入香港。现在居住在香港的人,占大多数是广东的人,比例超过香港总人口的67%,来源地主要是一带,包括、东莞、、、高明、、、等。
由于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的大规模移民,而且当时说广州话()的都是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加上来香港定居的广东人中不乏商人和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物,使粤语很快便成为香港市区的。
二次大战后至后的一段时期,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其中包括数量极多的非粤语人口,使香港市区于1950年代变得方言纷陈,其中以随来香港的上海人的和随政要来香港的官话势力较大。由于平民社会中各种方言都不占优势,因此彼此间要以粤语为共通交际语,而本地出生的移民第二代便多转用标准粤语(广州话),使粤语逐步从不具垄断地位的主流语言变成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华人惯用语言,而各种方言则只保留在家庭内部使用,在此之前因为香港有本地客家及上海、、福建等移民,不少第二代港人更会晓多种以上的方言,使语言文化更多元。但今天的香港人大多已不懂自己的家乡语言。
华人占香港人口约94%。除了汉族外,根据统计其中香港有228名满族后裔是生活在香港,例如、、等,在香港居住的华人(包括非汉族)普遍都会自称为香港人。居港华人主要是1930年代至1980年代初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士及其后裔,亦有一直居住在现时地区的。现今香港的新增人口中,大部份为内地居民。按现时政策,每天最多可以让150名内地人士申请来港定居,以及越来越多的内地中产、富户人士不惜耗资30多万港元费用,透过一些中介公司来赴港预订床位产子,拿取子女在香港居留身份,造成“赴港产子潮”,但不少香港人对此涌港现象都甚有微言。
此外,港府亦为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透过 (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简称,吸引优秀外地人材来香港定居发展事业,他们更享有,再往内地发展,例如、、、等等。[1]
香港少数族裔
主条目:香港少数族裔
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香港有45万多名少数族裔,相当于香港总人口约6%。
即使不是具有华人血统的少数族裔很多是居住香港超过半世纪,当中有已经有5代以上者,他们除了具备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外,他们更有不少是入籍香港特区,拥有香港特区护照,甚至。例如主席犹太裔的放弃加拿大国籍、英国裔的卢维思放弃英国国籍等等外籍人士,亦有不少获得或双重护照。[1]
东南亚人主要为、印尼人和,主要来香港从事。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居于香港的菲律宾人和印尼人各有130,000。[1]
于1961年爆发,不少面对战争,纷纷逃亡香港。1979年,香港被列为“第一收容港”,因此收容从越南出逃的难民,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对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的遣返行动,包括遣返,而香港政府事先亦与越南方面作出协议,保证他们回到越南后不会受到政权迫害,不过自愿遣返的越南船民甚少。至2000年,香港政府向仍然滞留在香港的难民给予及签发身份证,让他们融入香港社会,有些开设餐馆和在社会工作,不少其家人和后裔在香港。[1]
主条目:摩罗差、和啹喀兵
香港开埠初期,即有居住。需要从调派一些人员来到香港维持香港治安。他们最初聚居于一带,以商人、军人和警察为主。南亚裔人士已经于香港生活逾半世纪,不少已经世居香港4至5代,当中以裔、印度裔和裔居多。殖民地时期当中,被称为啹喀兵的尼泊尔人雇佣兵,其军团随着而解散。
很多南亚裔已经落地生根,其后裔仍然居于香港,部分聚居于至一带,例如尖沙咀。在香港社会,他们除了能够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和英语外,当中不少亦能够操练流利的粤语,如(退休惩教署人员、现时香港艺人)和(记者)。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港印巴和尼泊尔人共约63,000人。[1]
朝鲜、日本人
定居香港的日本人或韩国人通常是商人或日本、韩国资本大企业香港分公司的高级职员及其家属,大部份于19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来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大陆发展事业的踏脚石。有部份人在香港落地生根,部分人有与香港华人通婚生子。其第二代部份能够操练流利粤语,但是通常入读。如果长远不打算在香港定居,则通常会安排子女入读于香港日本人学校或韩国国际学校,以方便于将来回归日本或韩国发展。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港日本人和韩国人分别约12,600人和5,200人。[1]
欧美人以殖民地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国人及其家属居多,大部分都不懂粤语,通常是专业人士、企业或;亦有一小部份于和津贴学校任教英文。虽然后大量英国人返回英国,但是仍然不少部份选择继续定居香港。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港的约55,200人,其中15岁以上具专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是73.9%,位于居港日本人(79.4%)和韩国人(74.8%)之后,比香港其他种族的人的教育程度高出许多。[1]
传统文化上与中国汉文化大致类似,香港受约150年英国统治,意识上有些港人沿用,或中西结合。一般人普遍认为香港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和儒家的思想方式,以及其处事态度,又融合了西方的批判与创新文化,状况与日本和韩国相似。同样地,传统的宗教仪式、生活习俗及其他民间信仰,如祭祀祖先及风水,也在香港得到完好的继承和保存。沿用西方的教育制度,其后不断改革。商业上,香港与中国大陆公司频繁合作。香港、香港电影、电视剧等在东亚地区也有很高影响力。[1]
名义上,中文和英文都是地位相等的法定语文。香港的教育主张,两文是指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语则是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以英语为主,近来有调查显示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人母语及普通话水平有一定的提升。部分年青一代香港人常使用不正规的。
不少欧美白人纵使完全不懂中文,亦可在大企业或政府身居要职。它们大部份职位的入职条件和专上院校的入学条件,虽然通常会对申请人的中文和英文水平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申请人在某些公开试的中文科和英文科考获及格成绩,但对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例如一直就读或海外学校)的申请人,通常会豁免中文水平的要求,造成接受香港主流教育的申请人,亦即是大部份主流华人居民,如未能在公开试的中文科考获及格成绩,即使懂书写和阅读中文,也不符合申请入职、入学条件,但非接受香港主流教育的申请人,即使完全不懂书写和阅读中文,甚至完全不懂粤语,也未必不符合入职、入学条件这种矛盾与不公现象。
至于英文水平的要求,则不会有所豁免。另外,将于2012年实行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的语文科目,亦设有六科非法定语文科目,考生可以其中一科中文科,作为报考大学的资格,但英文科就无论如何不可取代。[1]
主条目:和
香港人以繁体中文及英文书写,而中文当中又常有“”和“口语”之分。书面语的“他”、“的”、“那么”、“还会”、“不是”、“为什么”和“如何”,分别对应粤语白话文“佢”、“嘅”、“咁”、“仲会”、“唔系”、“点解”和“点样”,相对于大部份即读即写的语言语文可算是一大特色。[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地居民移居香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