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计算器与科学的关系?

画即是人——人品画品关系的再探讨画即是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画即是人——人品画品关系的再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们为什么爱 “攒人品”?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我们为什么爱 “攒人品”?
考试前为什么要攒人品?好人一生平安是为什么?
不论我们再怎么努力,生活中总有些事到最后只能“听天由命”。递交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之后,只能等待公司的电话通知;考试前认真准备,可出成绩前也只能期盼分数能够让自己满意……
在我们控制了所有我们可以控制的方面后,能决定我们最终结果的往往是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像别人的一个决定,一个偶然的因素等等。但我们总是相信“老天是公正的”。
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在等待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结果时,通常会更愿意做一些助人的事,希望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好运。也就是所谓的“攒人品”。
“这是你应得的”
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也许你会告诉我你不相信“因果报应”之说,但不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来说,“惩恶扬善”的信念是根植于社会的期望中的。若是出现什么意外的惊喜,或者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种信念也会帮助我们迅速将心态调整好。我们会告诉自己,“一定是之前帮了xx一个大忙才会有这样好的运气”或者“我上辈子肯定干了什么对不起ta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类似上述的想法可以让人们尽量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感到满意。总之就是:你得到了你应得的。
攒“人品”:为了好运而做好事
既然人们这么喜欢把做好事和得好报联系起来,那当人们希望有好运的时候会不会为了得好报而去做好事呢?
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本杰明o匡威(Benjamin A. Converse)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一系列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在第一个实验中,一部分参与者需要回忆一些他们无法控制其结果的事件。他们被要求写下自己正在等待结果并且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比如求职面试、考试分数或是医疗检验报告。另一些被试只需要写下自己日常生活的某个片段。
当参与者得到被试费,以为这个实验结束了的时候,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额外参加一项这个实验室的志愿工作,而这个工作可以为慈善团体筹募资金。
实验结果如研究者所料,回忆起自己无法控制结果的事件那组人中,有更多的人表示原意参加志愿活动。而且,在一项后续实验当中,当这类参与者在消磨实验结束前的一小段时间时,也有更多的人选择参加一个简单的网上慈善活动,而不是娱乐活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面对一些选择,这些选择有的关乎自己人生发展(比如是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还是工作)。这些问题往往较难给出明确答案,并且答案也并不完全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另一些则是非常通俗的问题,像午饭是吃匹萨还是汉堡。参与者会在拿到被试费后被询问是否愿意捐一些给某某慈善机构。与前一个实验一致,那些回答了自己毫无控制感的问题的被试,总体捐出的善款更多。
现实中的“攒人品”效应
既然研究者的假设已经在实验设置的情境下得到证实,那如果将他们的发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场景中,结果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在第三个实验,研究者以糖果作为报酬招募了77名求职者参加实验。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思考求职中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比如能不能找到新工作),另一些人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比如要不要多了解一些这个行业的知识)。完成调查后,主试会告诉参与者,他们实际的报酬是100块。并且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些钱给慈善组织(0到100块都可)。那些思考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的人捐的更多。
做好事,让你更乐观
研究者认为,我们面对未知的结果时,有关因果报应的“攒人品”系统将会自动启动。在残词补全的测试中,更多的使用因果报应(karma)、运气(luck)、命运(fate)此类词来补全。可见,在他们脑中的确出现了类似因果报应的说法。将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件与人品联系起来与你是否真正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没关系。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增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控制感,从而让自己对事态感到一丝乐观。
在另一项实验中,那些回忆起自己求职的无力处境,并且选择参加慈善活动的求职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会表现地更加乐观。
虽然每个人不是都像宗教信徒那样强烈地相信宿命和业障因果,但我们也总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坏人得到应有的制裁,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回报。当我们觉得周遭的生活完全超出我们的控制,便很容易去通过宗教或其他方式寻求慰藉。但由此看来,这样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逃避现实,因为它给了一些人继续活着的意义,和在这世间前行的力量。
Converse, B. A., Risen, J. L., & Carter, T. J. (2012). Investing in Karma: When Wanting Promotes Help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你可能感兴趣
人品可以左右周围人对你的看法,进而产生对未来的影响。这是多数人的理由吧。
做好事,让人更乐观。赞同这句。
想起那些迷信放生的人们,用行善做外衣,其实不过是想攒人品求好运罢了。
说到“攒人品”时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开玩笑而已,有谁会正儿八经地去攒人品……
好人有好报这个道理,是有各种的心理和哲学的科学依据的!
这种心理机制受不受文化背景比如说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呢?有些宗教会讲因果报应这样,但有些宗教完全和这些无关,这个会有影响吗?
我是攒RP爱好者,积极做好事,经常有好运——比如"再来一瓶"什么的……
糗百上我发过贴了。。。还过了的
我在努力做个恶人,因为在现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例子太少
的话:人品可以左右周围人对你的看法,进而产生对未来的影响。这是多数人的理由吧。支持!这样的第一回复贴才好,比那些“杀”来“杀”去的精神病患者强多了,多有人品啊!
其实很想写一个人品守恒定律的文章。。。。
实际上是对自己所遭遇的一种宽慰,或者是一种心理暗示,缓解自己的激烈的极端的情绪。
通信工程、计算机硕士
读了这篇文章,我忽然明白那些做头发,做美容的人忽悠人的时候为什么总提一些找工作、找对象之类的不可控事件了,这样顾客就会倾向于花更多的钱。怪不得每次去理发店,理发师的话题总不在是剪成什么样的上面呢。。。
攒人品,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心情更好,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为以后的“大事”积累人气、运气、基础吧!所谓机会都是降个有准备的人,攒人品绝对算是一种“准备”了。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会真的去攒人品,但绝对不是放生那种,而是在可帮可不帮之间更多倾向于帮。而且有时候又是反过来的,看到某些人无助,我想去帮忙,但因为害羞、觉得无缘无故或者什么的,会很犹豫,如果以攒rp作为理由,实施想法的机会会更大。再以及当我作为控制那些不可控因素的人的时候,我会以RP作为参考。比如,在分蛋糕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多分给我觉得rp好的人……而不是具有和我更亲密的社会关系的人。
所以愿意赞人平的人拥有更高的道德底线?
的话:说到“攒人品”时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开玩笑而已,有谁会正儿八经地去攒人品……+1
我觉得有博弈论在内,如果每个人都在努力"攒人品",帮助他人,那么他自己本身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因为在运气和人品这两样东西面前,人类往往只记得特例,而对很多反例选择性失明
没有信仰可怎么办。
的话:人品可以左右周围人对你的看法,进而产生对未来的影响。这是多数人的理由吧。引用
的话:.....再以及当我作为控制那些不可控因素的人的时候,我会以RP作为参考。比如,在分蛋糕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多分给我觉得rp好的人……而不是具有和我更亲密的社会关系的人。RP不是一种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心理安慰么。。个人觉得~
别人的人品好对我来说纯粹是运气好
与他自己是否做了好事完全无关~~而自己的人品好可能是由于文中所说行过“善事”
难道不是这样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DIY爱好者
看好你哦!
要不要攒节操呢
某RP奇差无比的人默默吃下一大碗的内牛满面。= =
当人品攒够了,是不是就可以中头彩了~
的话:RP不是一种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心理安慰么。。个人觉得~ 别人的人品好对我来说纯粹是运气好 与他自己是否做了好事完全无关~~而自己的人品好可能是由于文中所说行过“善事” 难道不是这样么。。。?可能是“人品”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网络上现在说的“人品”,有“运气”的意思在内,属于调侃。传统的“人品”,是指个人道德,别人的道德好坏怎么看出来呢?就是看他做事时反映出来的了。“人是他行为的总和。”一个人好不好,端看行为,所以个人行为对别人眼里的自己是有影响的,进而影响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的话:我觉得有博弈论在内,如果每个人都在努力"攒人品",帮助他人,那么他自己本身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现实的讲,就是生物学里互助论的内容。但是人类的文明发展后,出现了抽象的道德概念,在完全有害无利或者害大于利的情况下,很多人也可能选择付出,据说叫啥“人性的光辉”,反正是真有人这么做的。
的话:RP不是一种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心理安慰么。。个人觉得~ 别人的人品好对我来说纯粹是运气好 与他自己是否做了好事完全无关~~而自己的人品好可能是由于文中所说行过“善事” 难道不是这样么。。。?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啊很正常。我觉得RP好就是做好事多,对自己对别人都是这个意思,别人RP好就是别人做好事儿多,运气好是运气好,两回事儿。
攒人品这种事其实是因为宇宙规律中运气的机制是伪随机吗。
的话:攒人品这种事其实是因为宇宙规律中运气的机制是伪随机吗。我同意,助人为乐也是必然。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书品”与“人品”关系解读--《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书品”与“人品”关系解读
【摘要】:书法品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是书法品评中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书品即人品”,甚至把影响“书品”的某一因素夸大为决定“书品”的唯一根据,这显然受到传统封建伦理文化的影响;而有人在否定“书品即人品”的同时,也否定了“书如其人”的命题;也有人认为“书如其人”,然而又缺乏有力的论证和说明。实际上,“书如其人”的命题构成了“书”和“人”两极多元多向度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书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只是“书”与“人”关系系统中的一种关系,而决不是一个单向度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在书法品评中,“书品”与“人品”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书”和“人”关系的各种问题都能从这一关系系统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292.1【正文快照】: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作为汉字书写的艺术,又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审美价值。人们在长期的汉字书写及品评中,总结形成了一套审美理论和品评方法,其中“书品即人品”、“书如其人”,是中国封建社会精英文化的重要命题。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在具体的书法品评中,存在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小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海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京子;[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刘华静;[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瑞龙;[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杨皓;[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军明;;[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刘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房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韦伟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王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魏遂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李元;[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陈桐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傅道彬;;[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李振峰;;[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红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鲁瑞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林志鵬;;[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王慧;;[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廖名春;;[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单周尧;;[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葛志毅;;[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彭榕华;;[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顔春峰;;[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张云涛;;[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言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杨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许颖;[D];南开大学;2010年
尹佳涛;[D];南开大学;2010年
刘红红;[D];暨南大学;2010年
徐进波;[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李华;[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杜浩;[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崔存明;[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张燕;[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芦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宇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芳;[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柴红霞;[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李小勇;[D];南昌大学;2010年
谢晨;[D];南昌大学;2010年
潘文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秋;;[J];北京观察;2007年05期
陈宗懋;[J];中国茶叶;1998年04期
程启坤;[J];中国茶叶;1999年05期
沈培和;[J];中国茶叶;2000年05期
陈宗懋;[J];中国茶叶;2001年04期
朱红缨;[J];中国茶叶;2004年04期
晨歌暮曲;;[J];茶博览;2009年02期
万伟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黎小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蔡镇楚;[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兆鹏;吴浩人;张冬英;施玲;尹钟;陈金华;;[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汤一原?徐飞鹏;[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妍君;[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杨疾超;[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朱海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杨宝林;[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冬妮;[D];四川大学;2004年
刘利;[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马昀;[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李晓宇;[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张颖;[D];厦门大学;2006年
施政;[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京子;徐仲溪;;[J];茶叶通讯;2010年04期
葸琼;李天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郑小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王秀萍;张应根;王振康;陈泉宾;;[J];茶叶科学技术;2012年04期
郑小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王秀萍;朱海燕;朱旗;;[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秀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京子;[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邓敏;[D];南昌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学智;[J];文艺研究;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安;;[J];书画艺术;1994年02期
杨晓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郑小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裘成源;[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朱友舟;;[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12期
杜福华;;[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蒲崇举;[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殷娜;[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冯文华;;[J];艺术探索;2005年03期
俞涌;[J];书画艺术;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作华;;[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杨洲;;[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朱弟雄;;[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孙海航;;[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4年
殷豪骅;;[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赵恩道;;[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商伟;;[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马春怀;;[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林懋义;;[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吕维新;;[A];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时茂 河北省元氏县委书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常河山;[N];现代物流报;2007年
秦可;[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冯济武;沈善福;[N];中国工业报;2003年
郭恩义;[N];铁岭日报;2006年
许岗 朱彦明;[N];中国信息报;2004年
平静;[N];中国人事报;2006年
刘诚龙;[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金燕侠;[N];光明日报;2004年
刘孟华;[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浩;[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江增华;[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杨疾超;[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欣;[D];兰州大学;2011年
林琼;[D];暨南大学;2003年
胡海桃;[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刘中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杨飞飞;[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华静;[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周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杨洲;[D];河北大学;2001年
尹冬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方向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尹玲玲;[D];暨南大学;2006年
戴文婧;[D];扬州大学;2007年
陈旭献;[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陈贤;[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聂希;[D];西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年 > 第04期
来源:  作者:庞存周;
论孙过庭《书谱》中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孙过庭的书法理论是一整套超越时空界限的系列书法理论。既归纳了古人之长,又撷取了当代之英,以比较客观、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论列书法艺术上几乎是全部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技巧相结合的问题。这显然是前无古人的。后世书法界都知道他是书法家,也是书法评论家,但确确实实没有人认为他是哲学家。然而,在他这部书法理论总纲《书谱序》中,却处处展示着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这完全是从他毕生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梳理、抽绎而成,这是他的独创。据此,我们确实可以认为他是古人中“实践出真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书谱序》中所阐述的,窥其本意,当然只是谈书法艺术,但在我们后代读者的认识中,却可以把它移用于整个艺术领域,包括书、画、雕塑、以及诗歌、音乐的创作,甚至还可以推阐到社会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去,他不自觉的成了一位无名的真正哲学家。 孙过庭的书法艺术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示:一是书法理论与书法艺术实践的互相依存、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规律在书法艺术各个方面的实际体现,及其在书法艺术成就上所显示的作用。二是把书法理论置于“动”的情态下来加以实证和探索,也就是重在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摹临与创新)一一即实实在在的“推陈出新”以及如何提高(本文共计7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 重庆工商大学出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 双月刊出版地: 重庆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与人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