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现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我妹妹二十八岁未成年txt,有份我爸爸投保...

父母可否为其成年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子女投保死亡险_百度知道
父母可否为其成年无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子女投保死亡险
你没写清楚,是“成年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吗?如果是,不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三条 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  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不得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爸爸其实很爱我》:一部厚重的“念父之作”
栏目:出版界新闻&&记者:娄志敏&& 08:00&
  本书作为女性散文作品,写自己对父亲的记忆和思念。写得真切、细腻,由小见大,细节传神,写出了父女之间的真实情感,是一部厚重的“念父之作”。
【内容介绍】&&& 爸爸到底爱不爱我?&&& 心怀不平,苦苦追问三十年可当她最终在眼泪中明白,爸爸过世已三年……&&& 《爸爸其实很爱我》是一本真实的书,书中所有内容都源自作者的真实回忆。&&& 《爸爸其实很爱我》“我”自幼性格内向又由于在很小的时候与父亲分离,对父亲的感情渴望又疏离,加之妹妹出生,父亲对妹妹的宠爱超过“我”,导致我在很多年里都因“爸爸不爱我”而痛苦。直至父亲去世后,在回忆中,很多温馨温暖的片段纷至沓来,加之随自己生活阅历的逐渐加深,对父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而最终领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爸爸其实很爱我。
【作者介绍】&&& 小茹,生于内蒙古东部,现居北京。有过近10年编辑、记者经历,业余时间为女性杂志撰稿,用消息、通讯、专栏谋生,用散文、小说、剧本追梦。
【原文摘选】壹 ……爸爸去哪儿了&&& 三年前的那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那天过后,我再也找不到爸爸了。
&&& 然然的问题&&& 这两三年,日子像长了脚,一刻不闲地从早跑到晚,而我也仿佛停不下来的陀螺,手上总有做不完的事,心头却常被莫名的压抑困扰,而我从没仔细找过原因。直到有一天,这个“陀螺”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硌了一下——上幼儿园的女儿然然突然问我:“妈妈,你的爸爸呢?” 
 &&& 不知道这么大的孩子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就在我收拾房间时,突兀地从她粉嘟嘟的小嘴里脱口而出,没有留给我丝毫提示和心理准备。我放下手上正拿着的拖把,直起腰,茫然四顾:然然正低头把一块积木当作小车在沙发的扶手上推来推去,仿佛刚才那句问话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地板上,光束中有细微的尘埃在浮动,花盆里的绿萝一如往常在电视机旁倾泻着一丛略带鹅黄的嫩绿。
&&& 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吗?在然然眼中,她同学的爸爸们每天在幼儿园门口接送他们,她自己的爸爸每天晚上会给她讲好听的故事,她爸爸的爸爸,也就是她的爷爷也经常给她打来电话,甚至,她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她的太爷爷还抱过她哩,而我,我的爸爸在哪? 
 &&& 他应该就在我的身边,或许就在沙发上轻飘飘的空气里打盹?或许正站在窗外静静地凝视着我?可是,我看不到。这个新家,他只来过一次,是拿到钥匙的那天,开车带他和妈妈来看,由于不熟悉路,我把车停在了小区的西门,那天风很大,我抱着然然紧跑,他在妈妈连牵带拽下也几乎一路小跑地踉跄着穿过了狭长的小区,终于来到位于东门附近的这栋楼。他在房间里东摸摸,西敲敲,晚上回去就给老家的姑姑们打电话炫耀我换了大房子。可是现在,我的爸爸呢?他到底在哪?只来过一次的他,还能找到这里吗?  
&&& 我的爸爸呢?  &&& 房间里那么安静,能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的叫声,院子里的白玉兰也开了,又一年的春天来了。我却看不到爸爸。  
&&& 小人儿大概等得有点久,没得到答案,不甘心地抬头追问:“妈妈,你的爸爸到底去哪了?你怎么不说话?”然然的眼睛那么透亮纯净,同每次她问我各种海阔天空的问题时没什么两样。  
&&& “我的爸爸,三年前就去世了,我找不到他了。”我的嘴唇干得像要裂开,喉咙也突然变得紧紧的,发出来的声音涩涩的。  
&&& “去世?去世是什么?” 小人儿放下积木,瞪大了眼睛。  &&& “去世,就是离开了。一个人去世了,就再也看不到他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生死,她实在太小了。  
&&& “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离开就再也看不到他了呢?为什么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那他去哪个世界了?”然然每次都会这样刨根问底,连珠炮般抛出一串问题。  &&& “嗯。他也许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也不知道。”第一次这么敷衍然然的问题,实在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  
&&& “哦,我知道啦,他一定是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小王子的那个星球!”谢天谢地,然然没有再追问,而且自己给出了答案,兴高采烈地跑向另一个房间寻找她的下一个玩具去了。  很快,另一个房间里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哗啦啦的,然然一定把床下那个大的玩具箱又拖出来了,而且倒出了所有的玩具,我刚刚的收拾全白费了。可是,她刚才说别的星球?她说我的爸爸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她爸爸每晚给她讲的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的那个星球?那么,当夜晚来临,如果我抬头望向天空,能找到那颗星球吗?爸爸在他的星球上能遥望到我吗?    
   &&& 在回答过然然这个问题之后,隔了半年左右,然然和我之间又有一次突如其来的对话。  那晚,然然的爸爸还没有下班回来,然然一边念叨着想爸爸一边突然问我:“妈妈,你想你的爸爸吗?”孩子的话看似漫不经心,却让我有片刻愣怔。我仔细想了想,爸爸去世后我几乎很少在家人面前提及“想念”的话,平淡生活的掩盖之下,我对爸爸的思念还有多少?
&&& 我在心里很郑重地问了自己一遍:“三年过去了,你还想你的爸爸吗?”是的,很想。我确信听到了内心真实的答案。于是我坦然回答然然:“想,很想。”  
&&& 但然然似乎并不满意,那一刻她就像爸爸的代言人,继续追问:“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然然的问题再次难住我了,我为什么还会想爸爸?
&&&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女儿思念过世的父亲,需要理由吗?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为难的原因就在于——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爸爸并不爱我,一厢情愿地思念一个并不爱你的人,岂不是自作多情?
&&& 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想他,哪怕这种想念只是“单相思”。&&& 于是,我坚定地回答然然:“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 就像要验证我的回答一样,这次对话之后不久,我们一家三口到泰国度假,我竟然每晚都会梦到爸爸。在普吉的一个夜里,我竟然因为梦到爸爸而在梦中大哭,直哭到惊醒。醒来时,是深夜两点,窗外是异国陌生的夜空,酒店阳台上暗暗的灯光在角落里寂寞地亮着。我独自一人披上衣服,坐到阳台的藤椅上,看夜空里翻卷着扑面而来的云聚了又散,楼下是静无一人的泳池,所有的热闹喧嚣都归于沉寂,白天的一切都一一隐去,静默之中似乎暗藏着很多未知的秘密。我回想刚刚经历的梦境,忽然很恍惚:那究竟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存在的情境?怎么竟至于哭醒?真的有那么痛苦吗?我不是早想明白了——爸爸根本不爱我,即使他还在世又能怎么样?反正他不爱我。
&&& 回头看看熟睡中的然然,几天前和然然的那次对话再次响起:  &&& ——你想你的爸爸吗?为什么?&&& ——想啊,很想。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吗?  &&& 我爱他,即使他不爱我,我仍然想他,爱他,只因为他是我的爸爸,是这样吗?  
&&& 还是因为他并不喜欢我,我受了三十几年的委屈和伤害,再也不想继续受伤害,所以我压根不再想他,不再爱他,我给然然的回答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是这样吗? 
&&& 为什么我一直在和自己打架?清醒时的我,随着日复一日的时光过去,分明已不再那么想念,至少没有那么刻骨铭心地思念爸爸了。但梦境却一次次暴露我潜意识的想法:我那么依恋他,爱他,想他,不希望失去他。而越是拥有这些潜意识的想法,我就越是伤心,因为我的这些爱恋,爸爸永远不会知道了,就算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最爱的还是妹妹。每每想到这里,我胸口就发闷,想要努力忘掉那些思念。
&&& 爸爸的肖像画&&& 然然的问题让我有点恍然看清自己以忙乱掩饰的内心,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的来源——或许一切都是因为我一直在逃避爸爸已经离去、爸爸并不爱我的事实吧。深夜无眠,思念翻涌而至,我试图从那些支离破碎的细节里拼凑出爸爸的样子。
&&& 大概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走进摄影暗房——学校美术组有一间被老师用红里黑面的窗帘布围起来的小小暗房。我看到底片在显影液的作用下,慢慢在水中显露出图像,那神奇的瞬间曾惊得我大睁双眼。然而此刻,当我在暗夜里再次睁大双眼,回想起爸爸,却像把那个显影的动作慢慢倒退回相反的过程,仿佛爸爸的音容笑貌浮荡在时间的河流之上,在巨大而虚无的暗房里,慢慢褪色、模糊,水面晃晃荡荡,一切最终消解于无声。
&&& 我手中留下的,只有那幅七八岁时制作的木刻版画——《我的爸爸》。画面上的爸爸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头部特写,儿童画特有的幼稚笔触夸张地勾勒出眉眼轮廓,大而圆的脸庞上,虽没有浓眉大眼,但相貌端正,鼻直口方。爸爸的头上戴着一顶安全帽,背景是个建筑工地,有高高的吊车和脚手架从爸爸的身后遽然探出,指向画面之外,显示出一派喧闹。与这喧闹相呼应的,是爸爸胸前戴着的一个口哨,似乎他随时都会吹响那口哨,挥动旗子指挥吊车的前行轨迹。透过画面,近30年前的画外音依稀响起——
&&& “爸爸,我想去你的工地写生。”  &&& “不行,不安全。”爸爸的回答严厉得不容更改。  &&& “我戴着安全帽嘛!”我不死心地小声央求。  &&& “那也不行!戴安全帽也不行,你以为戴安全帽就安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爸爸边说边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 是的,就像画上那样,爸爸是个建筑工人。我想去的那个工地,是爸爸单位众多工地中的一个,就在家门口,我即使蹦蹦跳跳地边玩边走,五六分钟也就到了。可是爸爸不同意,我就不能去。爸爸那时已是调度员,有时会戴着安全帽回家,我全然不知道调度员是什么,更不知道他在建筑工地上又是怎样工作的,只能凭着想象和对“调度”这个词的理解,画出了工作中的爸爸。
&&& 因为赶上了“文革”,爷爷奶奶舍不得让他下乡,所以在他 15岁那年,他们托人把他送进了那家国营的建筑公司做学徒,从此他就和建筑工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爸爸做过白铁匠,也做过油漆工,因为有“文革”前重点中学的学习底子,爸爸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很快就做了公司的宣传干事;又因为聪明肯学,在公司的内部培训时常常考得第一名,所以后来又一路做了材料员、技术员、调度员、小组长、副队长,改革开放后又成为分公司的副经理。  爸爸虽然是地道的建筑工人,却并不像那时宣传画上标准的“工人老大哥”般拥有高大健硕的身材,也没有满是肌肉的双臂,严格来说,爸爸应该属于那种“五短身材”:个子不高,却胖乎乎的,因为脖子、胳膊、腿都短,又有着微微凸起的肚子,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圆滚滚的。爸爸的手掌厚厚的,手背上肉乎乎的,伸平了就会在手指和手背连接的地方看到五个小小的肉坑,就像胖胖的婴儿的手。唯一看起来像是工人的地方,是爸爸的肤色偏黑,是那种黄色皮肤常年经受风吹日晒后形成的黑。
&&& 爸爸的“非典型性”工人特质,还体现在他的卫生习惯上。虽然爸爸的性格之中有着工人们普遍拥有的粗犷豪迈的一面,但他从不因工作条件的艰苦而放任自己邋遢粗鲁。我给爸爸画的肖像中,掩盖了一个细节,就是爸爸的头发——画中的爸爸戴着厚厚的安全帽,如果爸爸“摘”掉帽子,就会看到他的头发不多,早早地呈现出需要“地方支援中央”的架势,酷爱干净整洁的爸爸,每晚洗漱时,除了常规的洗脸、洗脚、洗袜子外,还要比别人多一道程序——总是连带着把头发也洗了。
&&& 爸爸喜欢整洁有序的环境。他找人帮忙打了个工具箱,家中的每样工具都在里面码放得整整齐齐。他叠的被子几乎可以与军队的“豆腐块”媲美。那些买回来需要用功苦读的工程方面的书,他总是细心地包上书皮,工整地写好名字,再一一在写字台上摆放整齐,即使翻看过多遍,也绝没有卷边的现象。
&&& 爸爸对待工作特别认真仔细。工作中需要写工程日记,日记本是单位发的有规范的日记格式的稿纸,最上面有一栏需要填写当日天气,就是这样的小小细节,爸爸也从不应付,他总是听了天气预报,认真记下阴晴雨雪,气温高低,多少年从无间断。
&&& 爸爸走路的时候总是不疾不徐,一步步稳当当的,让人感到踏实。  &&& 作为一个工人,爸爸的技术也相当不错。我小时候,总有亲戚邻居找爸爸帮忙做点切玻璃、刷油漆的活。大概因为爸爸做事认真的缘故,他做的活总是让人啧啧称赞。
&&& 我长大后也见过别人切玻璃,刀子在玻璃上划得哧哧响,却未必能一下即断,往往反复划了又划。而当年看爸爸切玻璃,简直像是看一门艺术表演。往往会有很多人围在他身边,小孩子又怕又好奇地在人群之外,想挤进来又有些犹豫,我得天独厚地站在爸爸旁边,有时还帮他打打下手。爸爸通常会看似轻松地用卷尺确定好两个点,再用一把木尺对准两点连成的直线,然后十分利落地用玻璃刀沿着木尺划出线来,人群在那时往往屏住了声息,所以玻璃刀划过时原本不大的声音也变得异常清晰,随后爸爸会用两手分别按住玻璃的两端,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玻璃便应声而断。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玻璃,爸爸也是同样的做法,只不过在玻璃刀划过之后,爸爸会轻轻抖动玻璃的一侧,再稍稍向下用力,在人尚无准备的情况下那一声清脆的响声便已发出,玻璃同时恰到好处地分离成预定的两块。最要紧的,爸爸切出来的玻璃,尺寸总是分毫不差,从未失手用过第二次刀。
&&& 爸爸刷的油漆呢,总是很少滴得到处都是,而且刷过之后的墙面光滑平整。爸爸说,油漆一般要刷两遍,第一遍横刷,这样虽然会有油漆向下流,但是没关系,等到干了以后再竖着刷一遍,就刚好看不出第一次刷时流下来的痕迹。
&&& 备受宠爱的“孩子”  有时我会禁不住想象爸爸的出生、童年、少年、青年,那些我不曾与之相逢的几十年的人生。我眼前常会冒出一些场景,就像某个年代久远的电影片段,比如,他出生时的那一幕。
  一个远离故土,经历了战乱的中年厨师,已年过四十,仍无儿无女,妻子死于灾荒。生活或许已将他打磨得毫无斗志,尽管内心苦闷,但也渐渐安于命运的安排。忽然有一天,命运来了转机。先是新中国成立了,他所在的饭店迎来了公私合营,他成了后厨的一个主管。紧接着,在熟人的介绍下,他与近郊的一个女子相识。女子和他一样命苦,丈夫死于日本人细菌战带来的鼠疫,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孤苦伶仃。两个苦命人遇到了一起,彼此觉得合适,便组成了新的家庭。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迎娶了这个小他10岁的第二任妻子后,不仅日子渐渐有了生气,而且这个妻子还为他怀了孩子。看着妻子渐渐隆起的小腹,他的心中会有怎样的甜蜜和希望?当妻子临盆,平安产下一个男婴时,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该有怎样的狂喜?这个男婴在这个重新组成的家庭里,又该享受着怎样的万般宠爱?
  ——厨师是我的爷爷,而这个备受宠爱的孩子就是我的爸爸。  爷爷老来得子,偏巧爸爸后面接连四个妹妹,再没一个男孩。所以爸爸从小到大,是在爷爷奶奶、四个姑姑的一致宠溺下长大的。爸爸初中时,赶上了“文革”,爷爷奶奶拼尽一切力量保护爸爸,让他免受下乡之苦,他们把大姑送下乡了,又送二姑,送了二姑送三姑,他们说就算把四个女孩都送下乡,也要把爸爸这唯一的男孩留在城里,留在他们的身边。
  奶奶在世时,常常提起一件趣事——爸爸小时候唯一一次挨打未遂的经历。奶奶总是那样悠悠地盘腿坐在床头,笑眯眯地沉浸在往事中:“从小到大,都没舍得打你爸爸一下。就只有一次啊,他不知道怎么把老太太(奶奶说的老太太,是爸爸的奶奶)惹着了,你爷爷多孝顺的人啊,别的事没关系,惹老太太生气可是大事。你爷爷抄起家伙就要打他。你爸爸也是机灵,一下子跳到炕上,顺着窗户就跑了,动作比猴子都快!你爷爷后来气得也就只剩下笑了,他哪舍得真打他这个宝贝疙瘩啊。”奶奶说完,总是看着远处,因为想起爸爸调皮的样子而笑得止不住。几乎每次奶奶说这往事的时候,爸爸都在,但他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笑着听,从不反驳,也不羞恼。
  爷爷对爸爸的疼爱更是无以言表。自打我记事起,爷爷见到爸爸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直到他八十来岁的时候,提起爸爸,最常用的称呼还是:“我那老小子”,“我的老儿子”……小时候,我们和爷爷家在一个院子住,爷爷每晚必等爸爸回家才安心。冬天的早上,若是爸爸起得晚一点,爷爷就会因为担心爸爸煤气中毒而坐立不安,在我们家屋外来回搓着手走,直到看见爸爸平安出门,他才能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据说,爸爸在结婚前,他所有的衣服、袜子、帽子都是大姑负责清洗的。爸爸在家里说一不二,他却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所以尽管爸爸不会做任何家务,做饭、洗衣、收拾房间都不是他擅长的,但他却见不得家里脏乱,对饭菜的口味也很挑剔。
  结婚后,做了父亲的爸爸,还是经常一副“孩子样”。小时候,我手上拿着好吃的,无论是糖果还是水果,他都会笑呵呵地说:“给爸爸吃一口。”一般情况下,家长们在孩子真的举起吃的喂他们的时候,总会说些“妈妈(爸爸)不吃,逗你玩呢”的话吧,可爸爸不,他总是很夸张地咬一大口下去。尤其是苹果,往往随着“给爸爸吃一口”的话,苹果就只剩下1/3了,当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手中剩下的很小一块苹果时,爸爸总是得意非凡地哈哈大笑而去。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奶奶在嫁给爷爷时,带过来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大伯。很多年里,没有人捅破这张窗户纸,大伯改了爷爷的姓,和爸爸如同亲生兄弟。可是在爸爸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突然因为姑姑们和大伯关系更好些而吃醋,在一次家庭聚会时,他居然对二姑非常不满地说:“我才是正宗的嫡子,你们凭什么对我没有对大哥好?”这话分明就像一个受冷落的孩子在撒娇,除了惹得他的妹妹们哈哈大笑外,没人和他较真。
  有时,看着然然,我会想,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喜怒不定?自然真实?善良单纯?如果这样看,爸爸终其一生,都是个备受宠爱的“孩子”。
  爸爸为人正直,活得真实且异常善良。他会为一些小事感动、流泪。甚至,看电视的时候,他也常常会因一些感人的镜头红了眼圈。
  一年冬天,有一个老人到他公司附近卖笤帚。爸爸见老人可怜,就把老人让进了办公室,还帮他沏了一杯热茶,然后找来负责办公用品采购的股长,对人家说:“老人家不容易,能多买几把就多买几把吧。”爸爸当时已经是这个分公司的副经理,材料股长误解了爸爸的意思,以为老人是爸爸的亲戚,所以把一整车的笤帚全都买了下来。这事后来成了他们公司的一个段子,流传多年。每次有人提起这事,爸爸总会很认真地说:“唉,那个老人真不是我亲戚,我压根儿就不认识他呀,可你们当时没见着,他冻得鼻涕都流出来了,那么大年纪了多不容易,能帮就帮帮吧。要不是家里实在困难,谁会这么冷的天出来卖笤帚!”有时,他还会感慨地加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衫口中食’啊!”
  爸爸善良,却也软弱。  那一年,我已经工作了,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手机突然响了,是爸爸的号码。接通后,爸爸叫了一声我的名字,就开始哽咽,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爸,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焦急地问。  “孩儿啊,你能不能请假回来一趟?你妈要做手术。”爸爸边哭边说。  “什么手术?爸你别着急,慢慢说。妈妈到底怎么了?怎么一直没听妈妈说起她身体不适,突然就要做手术呢?”  爸爸在我的追问下,才说:“你妈得了胆结石,医生让做胆囊摘除,我不敢签字,你还是快回来吧。”  放下电话,我立刻请假回家。
  爸爸见我回去,好像终于找到了依靠,他释然地长出了一口气。当我在妈妈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时,爸爸紧张得连看都不敢看。
  妈妈进了手术室,姑姑们都在手术室外面等待。爸爸一个人坐在走廊,默默地流泪。姑姑们互相挤了挤眼睛,笑爸爸软弱的样子,这一笑让爸爸的委屈爆发了,爸爸一边流泪一边说:“要是你嫂子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姑姑们安慰他,胆囊摘除只是个微创手术,不用那么担心,一定会没事的。爸爸却较真说:“你们知道什么,你嫂子万一麻药过敏呢?手术万一失败呢?那手术知情书上写得可吓人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完,爸爸不顾众人的嘲笑,那么大的人,竟然呜呜地哭出了声。
  一直到妈妈手术结束,平安地从手术室推出来,爸爸才长出了一口气。  夜晚,爸爸在病房里支起一张折叠床,坚持要陪床。我和刚做完手术还很虚弱的妈妈,正轻轻说着话,爸爸那边已经鼾声如雷了。妈妈看着熟睡中的爸爸,无可奈何地笑了。我对妈妈说:“妈,你不知道你进手术室的时候,爸有多紧张。他在走廊呜呜地哭呢,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妈妈点点头:“他有时候就像小孩。你看,现在手术做完了,他彻底放心了,你又在身边,所以他有了依赖,睡得多香。”
  有时候,爸爸竟会可怜巴巴地说:“你爸有什么能耐啊,就这样了,这辈子就这样了。”“老爸以后就指望你们了。”在我心里,男人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天塌下来也应该面不改色的,爸爸那副样子,真的让人有种说不出的失望。
    软弱也就罢了,孩子气的爸爸,让我最难以忍受的是他的臭脾气。某种程度上,爸爸的暴脾气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阴影,甚至导致现在的我成为一个几乎有些无原则袒护孩子的妈妈,然然的爸爸稍稍对然然严厉点,我就受不了,会为此不停地和然然爸沟通,反反复复劝他对然然慈祥一点,耐心一点。或许内心深处,我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宠爱然然就像在宠爱当年的我自己吧。我实在怕极了爸爸,因为爸爸的脾气很坏,有时就像一个愤怒的暴君。
  爸爸其实并不骂人,也极少说粗话,但是嗓门高,脾气大。爸爸发起脾气来,会跳着脚吼,眼睛瞪得很大,边吼边挥着手,气势汹汹,声音大得像打雷,虽然不摔东西,但是会摔门。有时在家里发了火之后,跳完了吼完了,爸爸就砰的一声推开门扬长而去。只留下一屋子“愤怒的空气”腾起四处乱窜的烟尘,让我在角落里心有余悸。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理解了“暴跳如雷”这个词的意思。
  小时候的我总是丢三落四,做事也毛毛糙糙,大概小孩子因为这些挨打也是常有的事,但可能是我太过敏感,每次挨打后,都会伤心很久,记得很久。所以,我直到现在还记得那次爸爸妈妈让我去打酱油,我到了食品店却发现手里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瓶子,钱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哭着跑回家,迎接我的是爸爸的暴怒。还有那次,我伸手去拿箱柜上的茶杯,尽管搬了小板凳还是够不到,结果失手把杯盖掉在了地上,杯盖上的瓷疙瘩摔碎了,爸爸当时简直怒不可遏。再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条纱巾,我拿在手里玩,突然就被风刮跑了,怎么也追不回来,又惹爸爸大为光火……
  妈妈过日子很节俭,舍不得买太贵的东西。我们小时候,冬天里流行穿那种翻毛的大头皮鞋,因为又暖和又结实。一般情况下,这种鞋穿上许久也不会坏。可是妈妈给我买的鞋,可能因为是质量次的便宜货,才穿了一天,就被我踢出了一个洞。这次爸爸火气最大,他气得踢了我,把我的屁股都踢得肿了起来,不敢坐板凳,睡觉也只能趴着。我哭着睡着后,半夜里被妈妈和爸爸的争吵惊醒,我看到妈妈边哭边在灯光下给我补那个鞋上的洞。妈妈怪爸爸不该发那么大的脾气,鞋子坏了确实是因为质量不好,不全是因为我淘气。爸爸坚持认为是我不知道爱惜东西,也埋怨妈妈不会买东西。
  因为我的过错发脾气也就罢了,他有时也生妈妈的气。常常和妈妈说着话,突然就急了,正吃着饭就会砰的一声放下碗筷,气呼呼地发泄一通。有时是一进家门,就因家里乱糟糟的环境而发火,他会一边叫着妈妈太邋遢,一边发作他的怒气。
  最能说明爸爸暴躁脾气的,是妈妈一直念念不忘的一件往事。那时爸爸和妈妈结婚没多久,一次,妈妈好心买了点肉回来,爸爸说妈妈不会过日子,那块肉买的不好。开始时可能是有一点小小的生气,后来大概因为妈妈和他抱怨了几句,爸爸的火气就引燃了,妈妈说,爸爸当时跳着脚发泄了半天,还把肉扔到地上,最后上去用脚狠狠地踩了又踩,气得摔门而去。不过,等爸爸的脾气过了,他很后悔,回到家,把肉认认真真洗净,还向妈妈道了歉。
  后来,他为了克制自己的情绪,曾经在家里写了一些小纸条,上面标着一句话:遇事冷静5分钟。再有脾气上来的时候,只要他看到小纸条的提示,就会自己看着手表,直到分针走过五格。这一招往往收到奇效,5分钟过后,他的火气多半也就消了。但这只管用了几次,时间久了,他仍然我行我素地任由自己在恶劣情绪的带动下,暴跳如雷。
  小时候我很爱看电视,但爸爸总是不让我看,我就磨磨蹭蹭坐在旁边不肯离去,想着能多看两眼,爸爸有时就很生气,他冲我吼:“看什么电视!回你房间去!”“学习去!”有一次,大概是我离开得慢了一些,盛怒下的爸爸突然一下子从沙发上蹿了起来,奔向电视,啪地一下把电视关了,然后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这下好了!谁也别看!”这样的情形发生了两三次后,只要爸爸在家,我就很少看电视了。
  有一年除夕夜,窗外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爸爸一个人蒙着厚厚的棉被在床上大睡,全家都很烦躁。无聊的我,悄悄打开了电视,爸爸在床上显露出明显的不耐烦,他翻了一个身,发出很大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慌忙把电视的声音调小,可爸爸显然还不满意,他又翻了一个身,发出更大的声音,我看看爸爸,又望望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有些不知所措,难道连春节联欢晚会都不能看吗?爸爸含糊着说了一句气话,我没听清,爸爸突然裹着被子坐了起来,瞪着大大的眼睛,气呼呼地看着我,然后就蹦下床,用力地把电视关掉,又一个人躲回被子里大睡去了。剩下呆呆的我,一个人默默流着眼泪,走到另一个房间,静静地躺到床上,看窗玻璃上映照出五颜六色的烟花,心里满是怨气地想:莫名其妙的暴君!暴君!早晚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家,离你远远的。
&&& 文艺青年  当然,爸爸并不总是发脾气。在他心平气和的时候,还是一个有些情调的“文艺青年”。  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曾让我对爸爸暗暗称奇。那时我已经成家,某个周末,我随手拿了张古典音乐的光盘放在电脑上听,然然爸顺口问我:“这是什么曲子啊?”  “等等,我看看啊”,我正准备看看碟片包装盒上写的曲目名称,坐在客厅沙发上的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应该是《蓝色多瑙河》吧?”  而我也刚巧看到碟片上赫然印刷的曲目:蓝色多瑙河。
  这让我十分惊讶,记忆中爸爸只是在我小时候听广播时并不排斥西方古典音乐,但是从未觉得他对这些如此熟谙啊?我正疑惑着,却听到已经患脑血栓后遗症,脑部神经受损,记忆力、判断力和逻辑能力都严重下降的爸爸不紧不慢地解释,年轻时看过电影,这是那部电影里的插曲,所以就记住了。
  爸爸和妈妈有很多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不同就在文艺品位上。爸爸在城市里出生长大,小学、初中读的都是我们当地的重点学校,如果不是遭遇“文革”,他应该能顺理成章地继续升入高中、大学。爸爸喜欢音乐,还会用笛子吹奏简单的小曲,也爱哼唱流行歌曲,甚至还是个邓丽君迷。我念高中时流行李丽芬的歌,有一次我居然听到爸爸在家里小声哼唱“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
  尽管“文革”阻断了他继续升学的可能,但是爸爸却从未放弃对读书的热爱。古今中外的名著,凡是爸爸能找到的,他都读过。这使爸爸的知识面非常广,妈妈戏称爸爸是“百科全书”。小时候,凡是我想知道的文史知识,到爸爸那里总会得到正确答案。只要手头有书,爸爸就不会觉得无聊,他总是静静地一个人或躺或靠,读着各种书籍。我家对面是市图书馆,爸爸去那里办了长期的借阅证,隔三差五就抱回一堆书来。我最早就是通过爸爸接触到了唐传奇、明清小说,后来又疯狂地爱上爸爸借回来的《福尔摩斯》。爸爸也爱买书,很多年里,家中订阅着《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直到爸爸去世后,妈妈在整理家中的书柜时,还发现有很多保存完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300首》《古文观止》《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书。
  爸爸上学的时候,曾是校广播室的播音员,他有一副浑厚的好嗓子,酷爱朗读。每每吃过晚饭,爸爸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声情并茂地朗诵一段古诗或者背诵他上学时记下的课文。“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爸爸的声音那么浑厚有力、铿锵顿挫,他喜欢一边背诵一边配以动作、表情,让他的声音更富感染力。
  听妈妈说,爸爸年轻时喜欢写东西,他的一些小诗还多次发表在他们公司的内部刊物上,最出众的一次是刊登在我们当地的党报副刊上,在公司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子了。爸爸当年写给妈妈的信,让妈妈觉得这个人博学而有才华,所以才下定决心和他结合。不过,只有初中文化的爸爸做的这些小诗在我看来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打油诗”,读来更像是顺口溜。小时候,我在邻居家的杂志上,看到一幅插图,就临摹了下来。画面上是一个微胖的人,穿着背心,背心掖到了裤子里在踱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拿了书边走边读。爸爸看了这幅画后,非常高兴,他举着画左看右看,然后呵呵笑着在旁边题了一首诗《见茹儿临摹画有感而抒之》:“此画颇像我,身矬心亦拙。志大才疏兮,奈何需求索。”这首小诗充满了自嘲,却也和小画相得益彰、颇有趣味,我和爸爸每每想起来都会兴致勃勃的一起大声背诵。
&&&&年岁渐长,我竟慢慢品味出爸爸的“诗”,虽然上不得大雅之堂,却别有一种天然拙朴的“乐府”味道。有一年,我过生日,爸爸给我寄了一张小小的卡片,背面写了一首他送给我的小诗:“依依慈母心,养儿到如今。终成有用材,孝敬父母亲。勤能补手拙,惜时当如金。用好手中笔,服务为人民。”爸爸还曾送给我和妹妹一首诗,题目是《赠爱女》:“好女当自强,赛过好儿郎。学得乾坤笔,方可做栋梁。姐妹相扶将,携手向前方。立业成家后,勿忘爹与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爸爸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之心,比如我的姑姑们。奶奶家是个大家庭,每年奶奶过生日那天都是全家最热闹的日子,一家老小二十几口人欢聚一堂为奶奶祝寿。酒酣耳热的时候,姑姑们和大伯、爸爸会给奶奶献歌祝酒,姑父们会拉着二胡助兴。爸爸每次也唱歌,《红星照我去战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经常是爸爸的保留曲目。可是有一年奶奶过生日,爸爸唱过歌后,又充满感情地在生日宴会上即兴赋诗一首《贺母八十寿辰》:“高堂华诞宴,愚儿泪沾襟。久已有双女,更觉慈母心。勤俭苦度日,幸福到如今。愿母更长寿,吾辈尽孝心。”爸爸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尤其当说到“久已有双女,更觉慈母心”时,他的眼圈开始慢慢发红。但是周围的姑姑们都觉得他的眼泪有些煞风景,本来是祝寿的热闹场面,她们接受不了爸爸的眼泪,大家七嘴八舌地调侃着爸爸:“小哥,你看你,又来了,动不动就哭。”“谁说不是呢,大老爷们,怎么动不动就掉眼泪,你丢人不丢人啊。”“这好好的日子,你哭个什么劲啊!”奶奶没有说话,只是笑呵呵地看着她五十多岁的儿子,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听懂了爸爸的诗,了解了这个她视为心头肉一般的儿子的一片孝心。
  用现在的话说,爸爸的“文艺范儿”是深入骨头里的。有一年中秋,爸爸非常有兴致地准备了月饼、水果,把苹果、香蕉、葡萄都洗干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盘子里,又备好茶水,然后将家里的餐桌搬到了小院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静静地看天上的流云逐渐遮住月亮,又渐渐飘散。爸爸喝着茶水,好像有满腹感慨,又好像心满意足,他并没有过多说话,只是微笑地看着在旁边蹦跳的我和妹妹。只可惜塞外的中秋之夜,风冽湿重,难得的雅兴很快被寒冷驱散,没过多久,一家人便乖乖回到了室内。
  中秋赏月没有尽兴,却不妨碍爸爸在其他方面表现出不同于旁人的浪漫气质。记忆中,还没有妹妹的时候,爸爸会骑车带上我和妈妈,在夏日的夜晚去远在城市西部的大桥“看夜景”。我们一家三口漫步在桥上,看不远处地势略低的地方灯火阑珊,微风习习,别有一种清凉感受。当我们返回时,爸爸从桥上骑车向下俯冲,哼着当时的流行歌曲,稳稳地控制着自行车的方向和速度,我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张开双臂,感觉自己像是要飞起来。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一个女儿,如果你曾受到父亲的冷落和伤害,当你在暗夜里独自哭泣,你要知道,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女孩,也曾经受同样的伤心难过。
&&& ●如果你是一个父亲,如果你也有一个女儿,请停下脚步,仔细倾听那个柔弱而敏感的生命,倾听她对你的诉说,然后试着改变,试着更好地爱她。
&&& ●不管你是谁,这本书都献给你,请在有生之年,好好爱你身边的人,给他你的爱,不要有任何顾虑。因为,当有一天死亡将你们分离,只有那些爱,才可以温暖分离后的漫长旅程。
&&& ●对于亲子关系不好的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本书都具有软化一切铁石心肠的功效,并且它可以帮助读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亲子各自的行为,从而为彼此的理解提供一种正道。
&&& ●2014年父亲节微信、微博选载转发率最高的文章,最感人、最微妙、最深刻的“念父之作”!
【名家推荐】&&& 《爸爸其实很爱我》作为女性散文作品,写得真切、细腻,由小见大,细节传神……包容在各种事件过程、时空境况和心理活动中的细节,犹如零金碎玉,散布全书,没有虚构,没有粉饰,既不回避,也不隐匿,原原本本地反映着生活真实,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 —— 林杉&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爸爸其实很爱我》不仅是一本女儿也写父亲的书,更是一本一个曾经的女儿、现在的母亲,写给全天下的父母和儿女的书。在这本书的点点滴滴中,我总会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我父母的影子,我们的脾性,我们暴露的缺点,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怀疑,我们的委屈,我们爱的方式,一切一切,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 金小喜& 情感作家 《趁一切还来得及,我要好好爱你》作者&
&&& 圣经上说:父亲吃了颗酸葡萄,儿子酸掉了牙。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是延续终生的,他的一点点爱的举动,都足以让我们感动甚至受宠若惊,同样,他的一丝丝冷漠也会让我们自信心全失。也许是社会对男人传统的要求,让父亲们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或者表达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但我还是想说,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表现出来吧,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渴望你的拥抱、鼓励、温暖。&&& —— 一位读者、一个5岁女儿的爸爸
【书评】爸爸其实很爱我文/ 小飞&&& “爸爸其实很爱我”?这句话要表达什么?刚看到小茹这本书的名字时,觉得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那分明是一段话的结论,或许前面应该是“爸爸爱我吗?”——“爸爸不爱我吧,”——“哦,爸爸其实还是爱我的。”读完这本书,发现这真是一个女孩和父亲由疑惑、渴求到最后和解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爱我吗?毫无疑问,他应该是爱我的,但是这爱,其实也让我惶惑了很久。
&&& 想到每次给父亲发短信,都会简单地只交待些事情。比如:“发出去了”、“收到了”、“知道了”……直到有一天,父亲对我说:“每次收到你的短信,都很想给你回一个‘你是谁啊?’”我才意识到,在短信前面加上一个“爸爸”两个字,对他的意义有多重要。
&&& 我相信,我是爱父亲的,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对他同时也是抗拒的,儿时记忆中几次毒打都是来源于他。那种恐惧已沁入骨髓,他在我心目中就如同一座高山,一座让你永远攀登不上而心生绝望的高山。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独立掌控自己的生活时,这座山突然对我说:希望和我做朋友。哦,天哪!我虽然面上附和着,心里却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好笑的笑话啊,就如同一个马戏团的驯兽员,有一天拍着被自己驯服的小狗说:其实,我们是朋友。
&&& 我想,我和父亲永远也成为不了朋友,在我和他独处的时候,我都在绞尽脑汁想些话题和他交流,目的就是不至于冷场。我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放轻松,聊聊家常就好。但我不知道他是否能从我的面部表情中看出端倪?就如同我也能感受到他的窘迫?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想弥补些什么,还有他身上那种来自于开始衰老的无力感。就像现在我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如果是父亲接的,我总是随口敷衍几句天气什么的,就让他把电话转给母亲。更多的时候,他不在家,我打电话都是母亲接的,谈话中几乎从不提及父亲。有一次,母亲告诉我,父亲问她,我打电话的时候有没有提到过他。
&&&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的父子关系会如此糟糕,直到长大和身边的人聊起父亲,发现都有一段段的故事,都在疑惑于父亲的爱,都在诉说父亲当年的暴力或者冷暴力,又都唏嘘曾经心目中顶天立地似乎永远不会倒下的父亲现在却一天天变得衰老、软弱。
&&& 相比于母爱的直白描述,父爱却复杂的多,春风拂面,暴雨倾盆,都可以是他对待子女的方式,他可以在我们的梦中以恶魔的面目出现。可就算这样,在我们内心深处,取得一点点小的荣耀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希望看到他的肯定,他的称许。
&&& 多想走近父亲,去阅读这本沉重、丰富的书籍啊,很幸运有了小茹的这本《爸爸其实很爱我》。虽然这是一个女孩和父亲的关系的书,我作为一个男人,读起来却没有丝毫隔阂。我看着小茹和爸爸之间的种种,总是不经意回想自己和父亲的种种。事件不同,情绪相通。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又多像曾经那个躲在家中床下哭泣的5岁男孩。书中,小茹没有指责,没有炫耀,没有故作沉痛,只是在忠实纪录,还原过往。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他自私,他脾气暴臊,他优柔寡断,他一次次用语言伤害着童年的小茹,但同时他又善良、心底柔软、对工作尽职、对家庭尽心。
&&& 是的,就像上面说的,阅读的时候,我总是将自己代入进去,不,不是代入,而是对比,我眼前总是闪过我自己的父亲,总是蹦出:天哪,这不是我爸爸吗?对,对,我爸也是这样的。
&&& 小茹在追问,爸爸是否爱自己。其实,我作为一个独生子,在周围所有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无疑是那么爱我,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一直在不确定中,我不确定我父亲是否真的爱我,因为爱不是应当一直温暖、无私、甚至带点自我牺牲、苦难意味的吗?可父亲如果真的爱,为什么呈现的不是这种方式呢?
&&& 小茹的追问、探寻,仿佛也是在带领我去追问、探寻一样。当最后,小茹终于明白,爸爸的爱也许是另一种方式,也许是带有自己的种种缺点,但爸爸真的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既为了小茹得到了自己的答案,也为自己获得了某种心理补偿。
&&& 相比小茹直到阴阳相隔,今生缘尽才得以追寻到真相,我要幸运的多,至少,我知道1000公里外,我的父亲,这个正在走向衰老的男人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在爱着我,在改变着自己,在努力适应我的成长、变化。
&&& 圣经上说:父亲吃了颗酸葡萄,儿子酸掉了牙。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是延续终生的,他的一点点爱的举动,都足以让我们感动甚至受宠若惊,同样,他的一丝丝冷漠也会让我们自信心全失。也许是社会对男人传统的要求,让父亲们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或者表达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但我还是想说,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表现出来吧,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渴望你的拥抱、鼓励、温暖。&&& 作为一个5岁女孩的爸爸,读了这本书,我知道,我要加油!&&& 有爱,就勇敢。&&&&&&&&
【目录】壹 ……& 爸爸去哪儿了 / 1然然的问题 / 3爸爸的肖像画 / 8& 备受宠爱的“孩子” / 13文艺青年 / 22自在“弥勒佛” / 27“范进” / 32
贰 ……& 爸爸不爱我 / 37爸爸是个城里人 / 39我的心思他不懂 / 45他只爱妹妹 / 53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 60爱也只是一瞬间 / 64我的心里有间露风的屋 / 68我能去哪里 / 75
叁 ……& 后来这些年 / 81我们变“好”了 / 83爸爸病了 / 88偷来的一年 / 91最后的叮嘱 / 97千里“奔丧” / 101我是逆子 / 106最终的道别 / 115
肆 ……& 永别又重逢 / 121&&&&&&& 一场戏 / 123傻鸟撵飞禽 / 128思念到底什么样 / 133爸爸不在了,家就没了 / 144也许爸爸真的回来过 / 153爸爸的日记 / 162两个相近的灵魂 / 169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 173转眼已三年 / 177
伍 ……& 我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 181我是笨小孩 / 183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 186北京北京 / 192礼物 / 199那个风雪夜 / 204原来我一直都是他的骄傲 / 210关键的路口,爸爸从未缺席 / 214爸爸其实很爱我 / 220
后记 ……& 一程山,一程水,唯爱永恒 / 224
【图书信息】书名:《爸爸其实很爱我》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36932-5作者:小茹时间:2014年9月第1版定价:35.00元开本:32开装帧:平装页数:240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客户服务热线:010-  举报邮箱:xiandaiyue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八岁未成年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