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统计公报社会统筹是多少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1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2:19: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2011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DOC
官方公共微信邮箱登陆&&用户名:
关于陕西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陕西省财政厅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挑战,省委、省政府总揽全局、科学决策,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10年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12月份财政收支报表统计,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0.85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12.7%,比上年增加409.71亿元,增长29.45%。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完成842.92亿元,占预算的112.9%,增加187.06亿元,增长28.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7.92亿元,占预算的112.52%,增加222.65亿元,增长30.28%。 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710.48亿元,增长33.35%,其中:增值税140.27亿元,增长26.11%;营业税265.94亿元,增长36.74%;企业所得税84.82亿元,增长32.12%;个人所得税35.54亿元,增长32.25%;城市维护建设税50.22亿元,增长23.28%;耕地占用税和契税46.37亿元,增长75.71%。非税收入247.44亿元,增长22.21%,其中:专项收入87.88亿元,增长24.7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61.29亿元,增长35.5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6.15亿元,增长22.67%。 2010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17.62亿元,比上年增加375.98亿元,增长20.42%,完成调整预算的93.85%,比上年提高了3.55个百分点。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292.56亿元,增长21.25%;公共安全110.12亿元,增长16.49%;教育370.66亿元,增长19.2%;科学技术24.55亿元,增长17.79%;文化体育与传媒47.41亿元,增长15.95%;社会保障和就业318.21亿元,增长22.79%;医疗卫生155.34亿元,增长23.45%;环境保护80.33亿元,增长1.04%,主要是2009年中央下达了两个年度的退耕还林补助,以及2010年部分退耕面积享受补助政策到期使补助资金减少,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29.18%;城乡社区事务132.8亿元,增长36.8%;农林水事务262.74亿元,增长19.04%;交通运输128.7亿元,增长17.64%;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1.78亿元,增长33.68%;住房保障支出67.24亿元,增长140.57%,主要是各级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 2010年,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9.19亿元,占预算的112.53%,增加72.17亿元,增长30.45%。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229.62亿元,增长28.64%,其中:增值税45.19亿元,增长23.54%;营业税106.01亿元,增长32.17%;企业所得税42.41亿元,增长32.09%;个人所得税17.79亿元,增长31.93%。非税收入79.57亿元,增长35.97%,其中:专项收入50.25亿元,增长26.49%;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13.41亿元,增长63.96%,主要是开征水土流失补偿费增加收入较多;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6亿元,增长71.76%,主要是一次性股权转让收入增加较多。 2010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6.17亿元,比上年减少24.56亿元,下降4.02%,主要是原在省级列支的基本建设支出改在市县列支和中央部分扩大内需专款减少,剔除此因素,同口径增长21.22%。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48.72亿元,同口径增长14.94%;公共安全27.24亿元,同口径增长31.59%;教育77.05亿元,同口径增长48.26%;科学技术11.47亿元,增长21.42%;文化体育与传媒18.24亿元,同口径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131.27亿元,同口径增长12.21%;医疗卫生26.92亿元,同口径增长36.16%;环境保护28.96亿元,同口径增长32.4%;农林水事务56.3亿元,同口径增长28.32%;交通运输65.65亿元,增长32.7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34.21亿元,增长31.81%;住房保障支出10.31亿元,同口径增长170.03%。 (二)201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459.2亿元,完成预算的194.81%,增长124.9%,主要原因,一是省级将国有土地出让金省级分成收入全部下放市区后,调动了市区积极性,2010年加大了清缴力度,一次性收缴了以前年度欠缴的收入;二是2010年西安世园会前期建设用地较多,增加了2010年的一次性收入51亿元;三是将彩票公益金收入和车辆通行费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扩大了收入规模。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3.89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7.55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1.36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18.18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91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3.14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24.05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431.25亿元,增长128.95%,主要是收入增加较多,相应增加了支出。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社会保障和就业7.9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265.82亿元,农林水事务12.36亿元,交通运输119.93亿元。 2010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73.64亿元,完成预算的138.54%,增长322.35%,主要是将彩票公益金和车辆通行费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增加了收入。其中:农网还贷资金收入5.6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3.89亿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7.3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91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124.05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40.89亿元,增长458.89%,主要是彩票公益金和车辆通行费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后,相应增加了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6.28亿元,农林水事务6.11亿元,交通运输119.93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23亿元。 政府性基金当年收入与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原因是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实行专款专用,部分收入结转下年使用。 现在全省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中央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数据与12月份月报数相比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1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财政收支保持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组织收入,夯实收入任务,强化税源监控,坚持依法征收,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0.85亿元,增收409.7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积极向财政部汇报沟通,进一步加大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力度。2010年,共争取中央各类资金1210亿元,其中财力性补助526亿元。在争取中央政策支持上也取得良好成效,与财政部签署省部《共同推进关中经济区改革与发展备忘录》,争取到将我省纳入中央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将周至县纳入了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在中央压减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情况下为我省争取到与2009年相同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额,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2、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财政职能得到较好发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10年,省级将年初新增安排资金75亿元中的31.3亿元用于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围绕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支持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增强经济竞争力,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采取贴息、奖励、担保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财政、银行、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四方联动的融资机制;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科技产业化以及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促进消费和出口,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汽车、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落实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各项措施,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围绕区域协调发展,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健全支持西安加快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榆林跨越发展、延安城乡统筹发展、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西咸新区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 3、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全省民生支出达到1720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7.6%。突出支持“提标、扩面”,从日起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由275元/月提高到30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196元/年提高到1600元/年,五保供养现金供养标准由1904元/年提高到3000元/年。扩大了城乡居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增加重点优抚对象、六十年代精减职工、在乡抗日老战士、抗美援朝老战士生活费补助,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组织实施了完善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行乡镇干部岗位津贴。支持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均达到400元/年,初中生均达到600元/年,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并通过国家验收,建立了高中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增加学校、幼儿园安保防护装备经费。支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支持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就业、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积极筹措10亿元资金,支持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4、支持“三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2010年,全省“三农”投入达到585亿元,同比增长25.6%。二是突出支持重点。把农民增收系列工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作为财政支农重点,切实予以保障。三是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落实3亿元以下县区工业税收返还政策。研究制定农民进城落户的财政支持政策,努力筹措资金,保障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惠农补贴发放“一折通”改革,拨付资金53.7亿元,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足额兑现。五是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启动了6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项目规划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两项制度”(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衔接工作。将我省9个市120个乡镇纳入了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定向费用补贴范围,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及推广工作。 5、财政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 “十五个下功夫”为抓手,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对省级项目支出全面实行项目库管理,实行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范围进一步扩大。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横向到边”。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网上招标采购,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全面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一五”,我省财政改革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了新的成绩。过去的五年,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88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年均递增27.76%,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21位前移到第18位。全省财政支出累计完成736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年均递增28.26%。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补助和各类财力性补助资金4206亿元(其中财力性补助207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倍。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全省人均财力由2005年的3万元提高到7.5万元,按总人口计算的全省人均支出由2005年的1718元提高到2010年的5879元,全省财政赤字由“十五”末的16.35亿元减少到2009年的8.22亿元。过去的五年,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抵御自然灾害卓有成效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以赴支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全省共筹集资金1439亿元,减免各项税收760亿元,取消和停征了14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及时拨付资金204.8亿元,保证抗震、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顺利进行,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全省民生支出累计达到5532亿元,是“十五”的3.5倍,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65.7%增加到2010年的77.6%,提高11.9个百分点。“三农”支出累计1847亿元,是“十五”的3.4倍,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3.3%增加到26.4%,提高3.1个百分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健全,“十一五”累计向农民群众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和减轻农民农业税费负担364亿元。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过去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五年。政府预算从单一的公共财政预算向完善的政府预算体系转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大大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省管县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转移支付办法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 “四挂钩”机制,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不断创新,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有效融合,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财政服务大局意识更加增强,保障民生更加主动,支持经济发展更加有效,推进财政改革更加深入,公共财政特征更加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监督指导的结果,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代代财政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但同时,我省财政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需求增长快于财力增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二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地方非税收入比重较高,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特别是实施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大了县级财政的支出压力;四是部分市县政府债务负担沉重,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健全;五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 立足当前,展望“十二五”,我省财政发展与改革既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机遇和有利条件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我省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逐步壮大,社会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深入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政策措施的拉动,为我省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2月起在西部地区进行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同时随着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收制度的出台和完善,也将带来财政收入的政策性增收。 风险和挑战是:国际经济复苏的形势还比较复杂,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落实兑现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等,需要涵养税源、减轻企业负担,这些因素都将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我省财政面临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需求远远大于财力增长,财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省“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全省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8%,到“十二五”末财政收支规模均实现翻一番。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对民生、“三农”、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财政发展可持续性增强。 ——财政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得到加强,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 ——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得到加强,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省“十二五”规划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效能,发奋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2011年财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富民强省为目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外向型经济等经济结构调整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县域城镇化等“三农”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着力在促进民生改善、发展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安排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需要,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2092.48亿元,剔除上年股权转让、捐赠等一次性收入12.4亿元,同口径增长1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115.72亿元,同口径增长18%。另外,按照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规定,从2011年起,除教育收费以外的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26.81亿元,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119.2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1142.53亿元。全省地方一般预算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86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6%,其中:增值税161.31亿元,增长15%;营业税332.43亿元,增长25%;企业所得税101.79亿元,增长20%;个人所得税42.65亿元,增长20%;资源税49.95亿元,增长124%,主要是国家出台了资源税改革政策,将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增加了收入。非税收入274.58亿元,增长10.97%,其中:专项收入99.6亿元,增长13.3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8.87亿元,增长50.57%,主要是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增加了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4.7亿元,同口径增长5%。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2011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42.53亿元,加上中央对我省的各项补助795.62亿元,全省财政收入总计1938.15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6.97亿元,全省总财力为1931.18亿元。 2011年,全省财政支出安排1931.18亿元,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专款补助等不可比因素外,比上年预算增长34.57%(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203.6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09%;公共安全91亿元,增长19.06%;教育368.83亿元,增长33.33%;科学技术20.31亿元,增长18.17%;文化体育与传媒48.11亿元,增长60.46%,主要是广告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296.58亿元,增长42.67%;医疗卫生118.16亿元,增长21.72%;节能环保54.16亿元,增长41.09%;城乡社区事务98.3亿元,增长19.01%;农林水事务201.36亿元,增长48.47%;交通运输94.5亿元,增长225.26%,主要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增加了补助;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54.21亿元,增长20.59%;住房保障支出43.63亿元,增长36.24%。 2、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 2011年,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72.18亿元(含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13亿元),同口径增长18%。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2%,其中:增值税51.97亿元,增长15%;营业税132.51亿元,增长25%;企业所得税50.9亿元,增长20%;个人所得税21.35亿元,增长20%。非税收入87.88亿元,增长10.44%,其中:专项收入54.71亿元,增长8.8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8.48亿元,增长70.5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4亿元,同口径增长5.6%。 2011年,省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2.18亿元,加上中央对我省的各项补助795.62亿元,市县体制上解等30.65亿元,省级收入总计1198.45亿元。减去上解中央支出6.97亿元,省对市县各项补助702.64亿元,2011年省级总财力为488.85亿元。同口径比较(即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编入省级预算的专款、省级提前通知市县的专款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等不可比因素),2011年省级可安排财力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了61.4亿元。 2011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488.8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预算增长22.95%(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42.62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95%;公共安全18.6亿元,增长16.94%;教育59.82亿元,增长40.82%;科学技术8.49亿元,增长11.91%;文化体育与传媒19.59亿元,增长14.07%;社会保障和就业99.61亿元,增长23.83%;医疗卫生22.25亿元,增长26.3%;节能环保11.58亿元,增长8.9%;农林水事务36.04亿元,增长25.04%;交通运输43.51亿元,增长42.7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5.3亿元,增长8.58%;住房保障支出9.36亿元,增长204.2%,主要是省级加大了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 同时,为继续贯彻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支持发展方式转变,省级通过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政府性基金和其它资金等,共筹措一次性资金63.2亿元,采取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连同新增财力61.4亿元,2011年省级年初预算共新增安排资金124.6亿元。其中:安排支持结构调整等经济建设资金19.4亿元,安排支持农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资金12.4亿元,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城镇化建设资金30.3亿元,安排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资金21.2亿元,安排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27.1亿元,安排政法经费及部队建设资金2.2亿元,安排人员、机构运转及专项业务经费资金12亿元。以上新增支出中,用于民生的资金共计98.8亿元,占2011年省级新增安排资金的79.3%。 3、全省和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1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410.43亿元,下降10.62%, 剔除上年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的一次性收入87亿元,同口径增长10.27%;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410.43亿元,较上年预算增长74.12%。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00.7亿元,增长15.59%;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00.7亿元,较上年预算增长60.13%。 三、2011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1年,是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为目标,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坚持一手抓重点税源监控,一手抓提高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比重。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各项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同时,抓住机遇,加强向财政部的汇报沟通,及时掌握资金政策信息,做好项目储备和对接,加大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 (二)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加快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资金,加大对公路、引汉济渭、重点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力度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整合产业类财政专项资金,创新支持方式,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加快发展,发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大力度支持自主创新。以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抓手,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四是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同时,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落实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增加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11年,省财政新增安排民生支出98.9亿元,比上年投入增长45.2%。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切实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省级新增教育支出24.8亿元,比上年投入增长48.2%。全面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实现城乡一体、标准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体系。加大幼儿园建设投入,对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行奖补。增加高等教育投入,2011年将高等院校本科生年生均经费提高到9000元。增加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加快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继续支持“211”、“985”工程院校建设。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化解高校债务。二是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2011年,省财政新增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8.1亿元,比上年投入增长35.9%。继续提高补助标准,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00元,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月,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水平。积极提高参保率,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三项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同时,加大对残疾军人、带病退伍回乡军人、贫困学生、孤儿等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增加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资金,建立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三是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2011年,省财政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支出30.3亿元,是上年投入的3.8倍,大力支持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农村危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秦巴山区等三大区域的异地移民搬迁。四是积极支持做好收入分配改革,继续支持就业创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四)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支持城镇化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设施蔬菜工程建设和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做大做强苹果、畜牧、核桃等特色产业,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二是支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兑现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继续实施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支持我省在2020年实现新增50亿斤粮食的目标。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中小河流治理等的支持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支持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四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支持村镇、沿路、沿河、旅游景点绿化带等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是支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认真落实好支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各项财税政策,切实保障资金需要。继续实施3亿元以下县区工业企业税收返还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五)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继续推进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快金财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围绕“1234”,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即: “一个全面整合”,就是全面整合省级专项资金。除中央要求的配套资金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专项资金予以保留外,其他各类资金原则上全部纳入整合范围。推进项目整合、区域整合、板块整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统筹中央与地方、财政与社会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两个全力推进”。一是全力推进部门预算公开。2011年,在10个省级部门进行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强化部门的预算主体责任,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二是全力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建设,全面实现网上申报、审批、交易、支付和监控,力争2011年年底前在全省各级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快捷。 “三个积极完善”。一是积极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指导市县选择部分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进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乡镇必要的预算管理职责和财力,调动试点乡镇发展积极性;以充实、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为重点,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二是积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困难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三是积极完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将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指标纳入财政激励约束考核范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个大力加强”。一是大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全面落实“四挂钩”办法,建立鼓励部门消化资金结余、提高执行效率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覆盖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提高支付效率。二是大力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加强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等四项经费的管理,继续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办公用房装修以及庆典等方面的经费支出;研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大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紧跟资金流向,积极开展收入、支出、会计和内部监督,加强对重大民生资金的检查,建立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四是大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光荣。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版权所有:陕西省财政厅 地址:西安市冰窖巷6号网站管理: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电话:029- 邮编:710002技术支持:陕西省财政厅信息化领导小组 机房: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陕西统计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