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放飞青年创造未来来

新 闻 检 索
请输入关键字
最 新 动 态
新 闻 排 行
版权声明 §
§ 联系方式 §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c) 2005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主办&
制作维护 &
技术支持 &陕ICP备020434&创造未来最新章节_创造未来txt下载_创造未来无弹框_创造未来独家首发_创世中文网连载中|
书号:220266||||&
总点击:12263总人气:3587周人气:0总字数:517559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VIP&&(更新时间: 00:04:21)
作品最近更新放飞希望收获理想,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来源: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5574
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2006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正值全国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国庆节前夕,我们渝州学院近万名2006年新生与全体教师,在绚丽多彩的金秋时节,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开学典礼,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首先,我代表学院全体二、三年级的师生向今年来院工作学习的新教职工和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向莅临今天大会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不仅标志着因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而且标志着所拥有的知识将要发生量与质的飞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一个有志青年的黄金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活将奠定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础。告别中学时代,正值16-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年龄。你们正确的世界观要在这里树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在这里构建,做人的奇妙道理要在这里领悟,就业和创业的多种本领要在这里铸造,人生之途要在这里起步。总之,过好渝州学院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对于大学这一阶段,甚至对于你们一生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渝州学院是一个大家庭,是你们的“家”。渝州学院又象一艘大船,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条船上的水手,这条船的沉与浮与你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脉脉相承。因为这样,同学们来到学院以后,就有必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学院,充分了解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从学院的发展看到未来和希望,从而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为渝州学院争光而奋发读书的热情,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机遇,珍惜年华,奋发学习,让自己的青春发出光和热,创造辉煌的业绩,报答父母、回报社会。为此,我想站在今天,回顾昨天,思考明天的角度谈几个问题。
一、 从渝州学院“十五”期间的业绩让我们放飞希望
――过去的五年,是办学规模加速扩大的五年。全校在校生数保持快速平稳增长,2005年在校生比2000年翻三番,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25000人。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了“四对准”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快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国家把人口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作出贡献。与全国5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比“十五”前增长了近3倍。专业不断增多,是“十五”前的2.5倍。教材建设有新进展,由学校5位教师分别担任副主编的5本教材,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4本自编教材正在审稿过程。申报省级示范专业获得成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申报成功;5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被省高教处批准立项。
――过去的五年,是办学多元格局基本形成的五年。2001年,由高职教育自学考试试点院校,被批准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成为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举办培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助学升本”的本科教育,基本形成多轮驱动、多元发展的格局。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占地面积增长1.5倍。建筑面积五年翻了三番。教学设备更加充足、先进,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成功获得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列为“全国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获得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江南一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被广泛采用,教学效果日益提高。有线电视、宽带网进校园、进教室、进宿舍。投资100多万元建成192G校园网络中心机房,实现科研、教学、实验、娱乐为一体的智能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环境变化巨大,基本完成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水域面积占25%,绿化率达45%左右,亮化率85%以上。
――过去的五年,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累计培训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和再就业人员7000余人次,实施“助学圆梦”工程,通过“减免补助奖”和国家扶助等形式,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据不完全统计,五年共资助金额3500余万元,其中学校资助2600余万元,受惠学生2万余人次。与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实行“结对帮扶”活动,支出经费约200万元,去年被评为“全省第一期‘结对帮扶’工程”先进集体。7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分别在各条战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其中黄帅民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就业之星”,2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6名毕业生成了亿元富翁,资产达千万元的有3000余人, 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办院校就业率示范学校”。
――过去的五年,是不断创新思路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的五年。
开展评选“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活动和“十佳师德师风标兵”活动。积极推荐、申报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市、省直至全国的评优评先,累计被评为市、省、全国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达30余人次。推进高素质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与“十五”前相比,教师总量翻了二番,达960余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科毕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92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46名,在读研究生25名,聘请客座教授50名。对新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总计参培人员550余人次。累计安排500余人次到南航、华中科大、北京、大连、深圳等地院校和企业学习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知识或参加各类专升本学历的学习。为72名教师办理了资格证书,为90多名教师办理了人事代理和社会养老保险。
――过去的五年,是创建平安校园成绩显著的五年。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建立警务室,“110”进校园,重要道口安装监控器,保安员全天候巡逻值勤。制定《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等,有效保障了师生人身财产安全,连续三年荣获省教育厅、公安厅授予的“全省民办高校法律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过去的五年,是办学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五年。历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院”,先后被《中国青年报》评为“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被《江西日报》大江网评为“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被省教育厅、自学考试委员会授予“江西省先进学历文凭考试”荣誉称号,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非企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杨名权院长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社会力量举办高校先进办学者”、“民办高校先进办学者”,被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联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被《江西日报》大江网评为首届中国(江西)十大杰出校长,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校共荣获市级奖励50余项,省级奖励170余项,国家级奖励38项。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校的成绩有目共睹,回顾过去振奋人心。这些业绩的取得,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向所有关心帮助我校发展的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比较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会有成功。同学们从祖国的南疆北土乡村城镇汇集到我院求学深造,应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一种无悔的选择。因为,一是渝州学院的办学条件好;二是教学质量有保证;三是收费合理;四是毕业生的就业最有保障;五是能确保你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当今的青年人,朝思暮想的,不仅仅是期盼自己学业有成,拿到一张通行证书,更强烈的期盼是自己能有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遇与空间。然而,这一切,渝州学院都未雨绸缪,为你们铺好了路,搭好了桥,构建了一条宽广便捷的绿色通道。
渝州学院是江西职业教育的先驱,是职业教育“新余现象”的领跑人。在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历程中,力尽艰辛不断探索,遵循规律,积累经验,在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人才战略,振奋精神是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成功之道。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得出条真理: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发展是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二)坚持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是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胜利之途。没有特色就没有职业教育的生存价值,没有质量就没有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我们始终把突出特色,主攻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毫不动摇地把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改革、师资队伍优化作为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的主抓手,教学效果、管理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抓住了特色,就抓住了职业教育的“牛鼻子”,抓住了质量,等于购买了一张终生无忧的“保险单”,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认真实践,着力坚持。
(三)坚持服务宗旨,就业导向,是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之源。“十五”时期,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认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教育主战略,致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就业通道。对内加大“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落实力度;对外加强人才需求、就业态势信息的调查收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提高服务意识,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把握就业导向,才能办出让政府和群众满意的教育,只有持久地扩大就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才能办成让政府和群众高兴的学校。
(四)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是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腾飞之基。牢固树立“立校育人,办学为民”的思想,坚持发展依靠学生,发展为了学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学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平稳推进,矛盾的逐步化解,生源的日益扩大,发展的不断加快。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主体,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共享学校发展的一切成果,杜绝和反对一切与学生、家长争利和损害他们利益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充分信任和广泛支持,才能保持和激发办学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开创内涵发展、持续跨越的崭新局面。
二、从渝州学院“十一五”的发展目标,让我们收获理想
面对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任务,渝州学院深感责任重大。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做到旗开得胜,就今年的情况来看,我院提出的各项目标均可实现,但我们要着眼未来。在今后的五年里,学院将全力以赴实现“一个目标”、着力抓好“三个全面”、确定“三个坚持”加快“十大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各项办学条件。
(一)一个目标
就是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求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持续有效的进度去实现我院的“十一五”目标。即要把渝州学院办成江西中职教育大校;江西高职教育强校;江西本科教育特色高校。
(二)二个全面
1、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三个坚持
1、坚持高职职业教育为主,着眼社会发展对本科的要求,力争2007年纳入国家本科招生计划兼办中专和自考本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
2、坚持有别于国办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模式,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办学形式多样性,培养目标应用性,专业设置职业性,教学方法实践性,贯彻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能力的原则。
3、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贴近经济服务社会,高扬平民大学旗帜为广大低收入阶层服务。
(四)十大工程
1、坚持与时俱进,实施教育理念创新工程
以人为本,重在素质,强化能力,追求‘三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意识,加大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力度,以服务求有位,以有位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2、强化教学管理,实施教学管理体制新机制工程
继续加强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管理,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机制,以逐步推行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管理工作改革。
3、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教学条件优化工程
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室面积和设备台件数,更新老旧设备,改善龙头专业、品牌专业实验条件,改善新开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教学条件,确保相关指标达到评估等级优秀的要求。
4、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工程
坚持“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和优秀人才引进机制,启动三大“人才工程建设”项目,即中年教师“硕士化”工程,青年教师“本科化”工程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6、做强龙头专业,加大新专业建设与调整力度,实施名牌与特色专业创建工程
进一步加大龙头专业建设的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建六大名牌专业(电子、计算机、机电、数控、电子商务、电脑艺术)。积极建设新专业,加快专业特色的有效形成,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知名度。继续做强、做优名牌专业,使之成为社会认可、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标杆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教学资源,为升本夯实基础。
7、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创新工程
建立健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8、加强课程建设实施精品课程工程
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准建成一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系列精品课程,带动全校课程水平的整体提高。
9、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评建工程
以《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导方案》为依据,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贯彻“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评建合一,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确保达标或优秀”的评建思路,全面实施教学评建工程。
10、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实施学习型校园文化创建工程
加强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保持和发展良好的教风、学风。以“迎评促建,夯实升本”为中心,开展“迎评升本创优”活动。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校机遇多、条件好、人气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任务重、竟争强、压力大的矛盾凸显期,我们提出一个目标二个全面三个坚持十大建设工程“,正是为了化解矛盾和压力,借势发展,乘势而上。正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长,实现成功描绘一幅美丽蓝图。
三、奋发学习,立志成才,造就你们的美好未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财富,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竞争,要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唯有发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学习是一件既艰苦而又乐趣的事,在读书求知的道路上充满着艰辛和痛苦,但通过奋斗和拼搏取得成功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许多有识之士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先进生产力。可见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对人的一生起着多么多的作用。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大学生活。古时候有装潢悬梁锥刺股,凿壁引光, 萤照读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贫者以书为家,富者以书为贵,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等名言都是勤奋读书走向成功的真实写照。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有哪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而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因此,需要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为此,我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
1、希望你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2、希望你们把读书求知作为不懈的人生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勤奋学习,勇敢进取,一定能获得成功。
3、希望你们确立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
4、希望你们做到七个珍惜:
(一)珍惜祖国厚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祖国的厚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树雄心,立大志,勤奋学习,健康成才,时刻准备着,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祖国的厚望。
(二)珍惜家庭期盼。同学们无论是来自殷实之家还是贫寒之户,心田里都积淀着父母的一份深情,肩膀上担负着家庭的一片期盼。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无论在何时何地,顺境逆境,都要具有感恩的心态,始终牢记父母的舔犊之情,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牢记家庭的殷切期盼。
(三)珍惜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殿堂,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家庭满意的目标,坚持“教育就是服务”和“一切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宗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形成和促进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整人格,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和丰富多彩的人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学们要十分珍惜学校创造的学习条件和优良环境,充分利用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种教学资源和生活设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值得学校自豪的人。
(四)珍惜教师关爱。经过20多年的组合优化,我校已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合合理,堪当重任的教师队伍。他们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以校为家,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关爱呵护学生成长。同学们要充分理解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丰厚的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顺境逆境,都要十分珍惜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关爱之情,以自己努力学习,勤奋拼博的实际行动,优异的成果,回报老师的教诲和培育。
(五)珍惜同窗真情。同学们从天南地北来到学校,为了实现求学成才梦想相聚一起,既是幸运,也是缘份。应该十分珍惜这种机遇,互相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共同推进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六)珍惜青春年华。同学们刚进入青年时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最佳阶段,一定要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美好格言,珍惜时间,严格自律,不浮躁,不气馁,不贫图安逸,不追逐享受,自律慎行,勤勉求知,为就业学知识,为创业练技术,为成功蓄力量。
(七)珍惜人格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人格,有尊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立志终身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在保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还要懂得珍惜他人的人格尊严,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不侮辱蔑视他人,不恶语伤害他人,尤其不能动辄打人。不说污言秽语,不做碍人眼目的事。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们全院二万五千名师生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生活的大家庭,你们和学院的关系是鱼和水相依的关系,我们学院为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深造机会,让你们圆了一个大学梦。学院成为你们接受知识破解疑惑、铸造人格增长水平、实现人生理想的园地。但是,我院仍处在发展之中,在前进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希望我们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勤学苦干,为学院办学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格添砖加瓦,学院竭诚服务好全体师生,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全体学生茁壮成长,个个成为国家建设需要和社会欢迎的人才。让你们:“求学渝工,放飞希望,收获理想,造就美好未来”的2006年开学典礼主题语得到实现。同学们,努力吧,渝州学院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渝州学院的美好未来靠你们去努力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发图强,锐意拼搏,为达到专升本目标,实现办学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学生处联系电话: 6594010一起放飞创造未来_百度知道
一起放飞创造未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好,掌控未来、
想看我拍的AV吗、采纳一下答案即可、我会发给你地址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年创造未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